反舰巡航导弹 杀伤区:战后美国文学之垮掉的一代(The?Beat?Generation)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3:26:00

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

二战: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六十一个国家和地区,二十多亿人口被卷入战争。参战兵力超过一亿人,大约九千万士兵和平民伤亡,作战区域面积二千二百万平方千米,三千万人流离失所,四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

根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剧引起的。经济上,一战后德国不甘心《凡尔赛和约》对其的严惩和限制,依靠美国的扶植,经济再度超过了英法;意大利在一战后经济衰落;日本侵略亚洲国家的同时,美英等国禁止向日本输送石油战略物资,导致日本经济发展受到阻碍。政治上,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德国和日本建立了法西斯专政,而英、法、美继续坚持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世界大战彻底爆发。

参战国:

轴心国阵营:德国、日本、意大利。仆从国: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芬兰、克罗地亚、伪满洲国、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维希法国、泰国、自由印度临时政府。

同盟国阵营:苏联、美国、英国、中国、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大、哥斯达黎加、古巴、多米尼加共和国、萨尔瓦多、希腊、危地马拉、海地、洪都拉斯、卢森堡、荷兰、新西兰、尼加拉瓜、挪威、巴拿马、波兰、南非联邦、南斯拉夫、墨西哥、缅甸、菲律宾、阿比西尼亚(即今埃塞俄比亚)、伊拉克、巴西、玻利维亚、伊朗、哥伦比亚、利比里亚、法国(1940年6月法国沦亡后称自由法国)、厄瓜多尔、秘鲁、智利、巴拉圭、委内瑞拉、乌拉圭、土耳其、埃及、沙特阿拉伯、叙利亚、黎巴嫩。

大事记:

【1】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9月3日,英国和法国对德国宣战。9月5日,美国发表《中立宣言》,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

【2】1940年,德国发动“闪电”攻势。1940年5月10日,德军决定采用“曼斯坦因计划”,完成了对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波兰、法国等西欧国家的侵略。为了接着征服苏联,希特勒策划了《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在1940年9月7日柏林签定完毕。

【3】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向英国和法国宣战,战火烧到了地中海和非洲。

【4】1940年6月22日,德军发起总攻,法国投降。1940年7月16日,希特勒发出了关于入侵英国的训令(海狮计划)。1940年8月,德国航空兵开始对英国城市进行密集突击。

【5】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条约入侵苏联,苏德战争爆发。1941年9月30日,德军进攻莫斯科,即莫斯科保卫战。德军莫斯科战役的失败,为斯大林格勒战役即二战转折奠定了基础。

【6】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次日下午,美国对日宣战,还有其他20多个国家同时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7】1942年1月1日,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的有美利坚合众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中华民国、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大、哥斯达黎加、古巴、捷克斯洛伐克、多米尼加共和国、萨尔瓦多、希腊、危地马拉、海地、洪都拉斯、印度、卢森堡、荷兰、新西兰、尼加拉瓜、挪威、巴拿马、波兰、南非联邦和南斯拉夫,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最终形成。

【8】1942年7月17日,斯大林格勒战役爆发,成为二战转折点。

【9】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德国全面溃败。

【10】1945年2月,美国、英国、苏联三国首脑在苏联雅尔塔召开会议。会议决定打败德国后,要对德国进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同时,还决定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3个月内,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战争。

【11】1943年9月8日,意大利无条件投降。

【12】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

【13】1945年8月6日,美国投掷原子弹轰炸日本广岛,24.5万人口中死亡和失踪人数达71379人,受伤人数近10万。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1945年8月9日,美国投掷原子弹轰炸日本长崎,23万人口中的约14万8千人伤亡和失踪。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

【14】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在美国战舰“密苏里”号的甲板上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影响:①世界政治局势形成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峙,并开始分化,形成约半个世纪的“冷战”国际关系;②客观上推动了现代经济的迅速发展;③民族解放运动向纵深发展;④联合国诞生

“今天,枪炮沉没,一场大悲剧结束了,一个伟大的胜利赢得了。天空不再降临死亡,海洋只用于贸易,人们在阳光下可以到处行走。全世界一片安宁和平,神圣的使命已经完成……我们体验了失败的痛苦和胜利的喜悦,从中领悟到决不能走回头路。我们必须前进,在和平中维护在战争中赢得的东西……”    ——麦克阿瑟(1945年9月2日)

 

垮掉的一代(The Beat Generation)

标志时代:

20世纪50年代

战后背景:

“垮掉的一代”,二战后美国沉闷的政治空气使许多青年感到窒息,他们吸毒、群居,以颓唐、放纵的生活方式来表示自己的抗议,其中有些人把这种生活与情绪写入文学作品,他们都是性格粗犷豪放、落拓不羁的男女青年,生活简单、不修边幅,喜穿奇装异服,厌弃工作和学业,拒绝承担任何社会义务,以浪迹天涯为乐,蔑视社会的法纪秩序,反对一切世俗陈规和垄断资本统治,抵制对外侵略和种族隔离,讨厌机器文明,永远寻求新的刺激,寻求绝对自由,纵欲、吸毒、沉沦,以此向体面的传统价值标准进行挑战。

代表作家、作品:

杰克·克鲁亚克(1922年-1969年):《乡镇与城市》(1950)《在路上》(1957)

艾伦·金斯堡(1926年-1997年):《嚎叫》(1956)

威廉·博罗斯(1914年-1997年):《瘾君子》(1953)《裸体午餐》(1959)

文学风格:

“因为我很贫穷,所以我拥有一切。”   ——杰克·克鲁亚克《在路上》

①支持精神自由和性解放。

②支持文学作品不受检查制度危损的自由。

③支持大麻和其他毒品合法化。

④支持摇滚乐吸收蓝调因素并施行节奏革命。

⑤主张普及生态保护意识。

⑥尊重本土文化和原住居民。

⑦反对军事-工业文明。 

⑧反对全国性的政府权威,维护地方文化。

文学意义:

“垮掉的一代”是美国文化史上的第一支“亚文化”,是二战之后质疑和否定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最重要的力量,是美国知识阶层中权威和主流文化最激烈的挑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