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烤肉季营业时间:廖卫华:林毅夫忧虑的体制性问题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8 05:00:12

廖卫华:林毅夫忧虑的体制性问题

2011年02月14日14:40法人我要评论(0) 字号:T|T

[导读]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1月24日晚说,未来十年到二十年,只要中国居安思危,下决心解决体制性问题和矛盾,无论世界经济形势如何变化,中国经济都有望保持8%左右的增速

文 本刊记者 廖卫华

1月24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举办“学者对话媒体”朗润思辩圆桌会议,林毅夫应邀回到了这个他创建并担任10年主任的地方,全面阐述了他对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和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看法。

林毅夫说,全球经济目前面临的不确定因素,表面上看来是在希腊、爱尔兰等欧洲国家发生的债务危机,以及所有发达国家处于历史高位的失业率。但透过这些表象,深层次的问题在于发达国家产能利用率的不足,尤其是房地产等领域的产能过剩。他说,根据统计分析,虽然经过了一年多的经济复苏,但发达国家制造业部门的产能利用率还是比正常水平低了10%左右。

但他同时指出,尽管认识到了这一点,各国仍面临一些政策选择上的困境。面对危机,传统的对策是凯恩斯主义的积极财政政策。但现在如以积极财政刺激,公共财政赤字的积累会加剧,而且可能导致民众对未来的财政与金融状况丧失信心。而如因退出积极财政政策而导致失业率上升、增长率下滑,会进而造成政府福利开支增加、财政收入减少,最终还是会出现公共财政赤字的积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财政政策选择似乎走入了一条死胡同。

林毅夫说,“在面临这一系列两难局面的情况下,我们仍然需要凯恩斯主义,但必须超越凯恩斯主义。”

他说,当前国际经济复苏最大的挑战,是占全球经济生产总值70%的发达国家普遍存在产能利用率低的状况。要走出全球经济困境,就应增加投资,尤其是那些能消除瓶颈、增加生产率的投资。投资如能增加,对资本品的需求便会增加,产能过剩就会减少,就业就会增加,民众对未来的预期也会变好,经济增长会加快,对房地产的需求会增加,金融部门的呆坏账可能减少,发达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和地方债务危机也可能消弭,从而实现一种良性循环。

林毅夫举例表示,去年11月G20峰会达成的首尔发展共识,重要的一点即为基础设施建设。在峰会之后,新加坡与世行共同召开东亚基础设施融资高层会议。在会上,新加坡准备用主权基金承诺5000亿美元的东亚基础设施发展资金,支持东亚基础设施发展。林毅夫将类似举措与二战后美国在欧洲实行的“马歇尔计划”相提并论,称全球如能多设立几个这样的基金,将可望为全球经济复苏奠定更牢固的基础。

演讲最后,林毅夫对中国经济做了评价。他认为在产业升级、基础设施、环保、教育、医疗等方面,中国经济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仍需对可能的房地产泡沫等因素保持警觉,因为近来那些经历奇迹般增长之后突然停滞的国家,如日本、爱尔兰等,普遍都是受房地产泡沫破裂的影响。他还坚持近年来的一贯立场,强调要解决收入分配差距等体制性问题。

“我们在此边风景独好的状况下,一是居安思危,另外一方面也要有决心和力度把这些体制性的问题解决好。如果真能这样的话,我相信不管外面风声雨声,中国维持8%上下的增长在10年20年内肯定没问题。”

林毅夫表示,2000年,中国在财富500强企业当中是11家,当时美国将近200家,日本将近100家。财富500强的企业,实际上跟这个国家的总体规模在全球经济当中所占的比重基本上是一个对应关系。中国到2025年会达到跟美国同样体量的经济体,“那时,中国的GDP占全球比重达到20%左右,我相信我们财富500强企业会达到200家,对世界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大。”

欢迎您高科宝. 个人中心 更换用户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