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附近宾馆:涉及小额贷款新政的概念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01:12:44

1.涉及小额贷款新政的概念股

多年来,小额贷款公司一直是名副其实的小额贷款公司,政府对它设置了注册资本金最高不超过2亿元的天花板,且银行增资比例最高只能到50%。今后,新开设的小额贷款公司的实力可能猛涨,它们的注册资本金数额不再受限,银行增资比例能达到100%。新近获批的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又出改革新招:4月5日,温州向社会公开招投标7家小额贷款公司的主发起人(大股东)。3年前开始试点,形成了“试点进程全省领先、经营业绩全国一流”的温州小额贷款公司板块,到今年2月,温州小额贷款公司资本金净额84亿多元,贷款余额107亿多元,累计放款607亿多元。依照温州市政府“加快小额贷款公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明年温州将拥有100家小贷公司,资本净额总量力争达到800亿元。
涉及小额贷款新政的概念股一览:

1.嘉欣丝绸002404:

公司拟作为主发起人与嘉兴地区其他10位(法人或自然人)发起人共同出资设立“嘉兴市秀洲区嘉欣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拟定为人民币20000万元,各发起人均以货币资金出资,其中,本公司以自有资金出资6000万元,占注册资本总额30%,为第一大股东,其他10位发起人共出资14000万元,占注册资本总额70%。小额贷款公司的设立需报嘉兴市政府初审、浙江省金融办审批,目前投资各方尚未签署协议。
2.新安股份600596:

拟发起设立建德市新安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亿元,贷款利率不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4倍。新安股份拟出资2000万元,占20%股份。
3.浙江富润600070:

拟出资2000万元,联合组建诸暨市宏润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占该公司注册资本的10%。注册资本拟为20000万元,以浙江宏磊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为主发起人,由海口海越经济开发有限公司、浙江富润等共同设立。诸暨市宏润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主要为当地小企业和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业务,经营范围为办理各类贷款、票据贴现、资产转让、贷款项下的结算及小企业发展、管理、财务等咨询。

4.新湖中

 

600113浙江东日 参股温州商业银行。   
600095哈高科 参股温州商业银行。   
600830香溢融通 主业是放贷、典当、担保、质押等。   002120新海股份 发起创办小额贷款公司。   600777新潮实业 持有烟台商业银行股份。   002344海宁皮城 控股小额贷款公司。   600606金丰投资 参股上海科创小贷公司。   600767运盛实业 参股小额贷款公司。   000735罗牛山 发起罗牛山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   002575群兴玩具 控股小额贷款公司。   600330天通股份 参股海宁幼疑小额贷款公司。   002112三变科技 参股小额贷款公司。   300079数码视讯 参股小额贷款公司。   002522浙江众成 6000万合资设立小贷公司。   002404嘉欣丝绸 发起设立嘉兴市秀洲区嘉欣小额贷款有限公司。   600787中储股份 投资一亿元成立小额贷款公司,持股比例30%。   000415渤海租赁 作为A股市场唯一一家上市的融资租赁公司,2007年底在天津设立,注册资本1亿元,为商务部主管的内资试点融资租赁企业。2011年末,渤海租赁收购海航香港100%的股权。   600400红豆股份 与红豆集团、江苏红豆国际发展有限公司等4家公司共同出资成立无锡市锡山区阿福农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亿元,公司拟出资5,000万元,占25%。   600527江南高纤 公司将与2名法人和10名自然人共同投资设立苏州市相城区永大农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注册资本3亿元,其中江南高纤出资9000万元,占30%的股权,为第一大股东。  002245澳洋顺昌 对外投资设立张家港市昌盛农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注册资本拟定为2亿元,澳洋顺昌出资7000万元,占总股本的35%,为第一大股东。   600208新湖中宝 作为主发起人入股瑞安新湖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亿元,新湖中宝投资4000万元,占总股本的20%。   600064南京高科 2011年12月28日,南京高科科技小额贷款公司成立,注册资本为2亿元人民币。其中,南京高科出资1.4亿元,占注册资本的70%。   002183怡亚通 旗下的全资子公司深圳市宇商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是深圳市最早获得政府正式批准的从事小额信贷和担保业务机构之一。该公司注册资本2亿元。  002133广宇集团 发起设立杭州市上城区广宇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亿。占总股本的20%,为主发起人及最大股东 002250上海莱士 以发起人身份设立台州市黄岩区联合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筹),注册资本不超过2亿元,其中联化科技出资不超过4000万元,拟占其20%股权。  600070浙江富润 出资2000万元,联合组建诸暨市宏润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占该公司注册资本的10%,注册资本拟为20000万元。  600596新安股份 设立建德市新安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亿元,贷款利率不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4倍。新安股份拟出资2000万元,占20%股份。   600572康恩贝 设立兰溪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至10,000万元,康恩贝占兰溪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的20%,为该公司主发起人和第一大股东。   600872中炬高新 作为主发起人,投资4000万元,设立中山市中炬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占20%的股权。  002277友阿股份 成立了湖南省规模最大的小额贷款公司。  002131利欧股份 作为主发起人,与温岭市其他非关联企业及自然人共同投资设立温岭市利欧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其中公司出资2,00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20%,资金来源为公司自有资金。  600143金发科技 广州萝岗金发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金发科技投资2000万元,占投资比例的20%。   600614鼎立股份 拟出资2000万元与长发集团长江投资(600119)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主发起人,联合其他5家企业共同发起成立小额贷款公司。  600119长江投资 贷款公司注册资本为1亿元,其中鼎立股份出资额占比20%;长发集团长江投资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出资3000万元,占比30%;另外5家企业各出资1000万元,各占10%股权。  财务报表-罗牛山(sz000735)_股票频道_数米网(fund123.cn)海牛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将其持有的海口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500万股股权...000.00 上海同仁药业有限公司 成本法 琼山狮子岭信用社 成本法 1,000,000.00 1,...

  在今年银根紧缩的大背景下,许多中小企业都不得不面临“囊中羞涩”的境况,然而,不少上市公司却是钱多得“烫手”,急需寻找增值保值的出路。一方面是余粮在握,一方面是饥肠辘辘。于是,通过委托贷款对外“放高利贷”正成为眼下众多资金充裕的上市公司热衷的项目。

  根据Wind资讯的统计,今年以来,上市公司通过委托贷款放贷的年利率最高能达21.6%。不仅如此,主业不佳放贷来凑,利息收入正成为一些主业低迷的上市公司的主要盈利来源。

  “放高利贷”激增近四成

  由于CPI迭创新高,为了抵抗通胀,我国采用数量紧缩型货币政策。自2010年四季度以来,央行先后5次加息,并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不仅银行间资金紧张的局面加剧,中小企业的融资难更是“雪上加霜”。全国工商联党组书记全哲洙日前在中国民营经济研讨会上指出:“工商联在调研中了解到,90%以上的中小企业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微型企业的融资状态更为窘迫。中小企业能从银行拿到2~3分利(月息)的贷款已经相当不错,浙江地下金融的月利率甚至已高达5分以上。”

  一边厢是遭遇“钱荒”的中小企业,一边厢是“富得流油”的上市公司,与其让闲钱躺在银行里吃微薄的利息,不如通过委托贷款放“高利贷”。央行日前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委托贷款增加7028亿元,同比多增3829亿元。而这当中,上市公司们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Wind资讯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共有107份关于“委托贷款”的公告,涉及52家上市公司,累计贷款额超过160亿元,同比增长近38%。

  有些上市公司甚至不止一次放“高利贷”。香溢融通堪称市场中的“黄世仁”,今年上半年就先后6次对控股子公司或对外提供委托贷款累计26450万元,其中最高一笔贷款年利率为21.6%,为当时一年期银行贷款利率6.31%的3.42倍。其委托贷款次数及利率两项均创出A股公司之最。仅这6笔委托贷款的利息收入就高达4187.5万元,而2010年香溢融通的利润总额为1.45亿元。

  主业不佳“放贷”来凑

  委托贷款规模激增的背后是高收益的驱动,有的上市公司的委托贷款收益甚至超过了主业,被评论为“做高利贷倒爷,掏空实体经济”。

  1月14日,钱江生化宣布对外委托贷款1.4亿元,年利率为12%,利息年收入高达1680万元,比其一季度1369万元的净利润还高。

  2月18日,武汉健民公布对外委托贷款1.5亿元,年利率为20%,一年利息收入将达3000万元,而其上半年的净利润也不过3620万元。

  3月26日,京山轻机对外委托贷款6000万元,年利率为15%,贷款时间为半年。京山轻机一季度的净利润仅为174万元,同比下滑12%。与此相比,半年期的委托贷款就能为主业不振的京山轻机轻松赚进450万元的利息收入。

  金陵饭店上半年的净利润为2910万元,而其5月27日公布的为期一年的2亿元对外委托贷款,将为其赚进2400万元。

  曾因一句“手机中的战斗机”而闻名的手机制造商波导,近几年在智能手机的兴起下本已渐渐被人遗忘,甚至因业绩不佳而戴上ST的帽子,直到2009年才实现扭亏为盈。不过扭亏之后的波导并没有把心思放在主营业务上,而是玩起了“旁门左道”,梳理一下这两年业绩报告不难发现,委托贷款的收益在其净利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ST波导2010年报显示,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225.92万元,其中对外委托贷款所取得的收益为1628.93万元,占净利润的38.55%;今年一季报显示,净利润为1896.96万元,其中对外委托贷款所取得的收益为808.83万元,占净利润的42.64%;最新公布中报显示,净利润为3514.58万元,其中对外委托贷款所取得的收益为1773.83万元,占净利润的比例高达50.47%。委托贷款的收益占据了利润的半壁江山。

  高利率贷款流向房地产

  上市公司委托贷款的钱最终流向何方?据记者粗略统计,大概有两个方向。首先是其控股子公司。这类贷款利率大多是基准利率或稍微上浮,极个别项目的利率甚至低于基准利率。对此,有长期从事信贷业务的银行人士分析称,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以及控股子公司借道上市公司这块金字招牌获得银行低息贷款,上市公司相当于整个集团的资金中转站,将银行贷款以基准利率转贷给关联企业。

  其次是房地产项目。由于楼价高烧不退,国家对房地产业采取了高压手段调控。资本市场上,上市房地产企业股价断崖式下跌,再融资屡屡折戟;现实中,由于限购政策出台,让成交量大幅缩水,作为资金密集型的行业面临着“钱紧”局面,成了吸金的重地。香溢融通的6笔委托贷款,武汉健民、杭州解百、ST波导的委托贷款,最终归宿都是房地产企业,且每笔委托贷款的年利率在12%~21.6%之间。值得一提的是,因为每笔委托贷款都有开发商的不动产或股权作抵押,这也使得上市公司更加有恃无恐地涉足委托贷款。

  有分析人士指出,从今年“委托贷款”公告的统计中不难看出,目前上市公司委托贷款关联交易占据绝大多数,但不涉及关联企业的贷款,大多流向了房地产行业。分析人士认为,大多数上市企业对于委托贷款还是比较谨慎的,往往是不见兔子不撒鹰,房地产业因高利润且有固定资产作担保,成为委托贷款的流向大户。

  名词解释

  委托贷款

  是指由委托人提供合法来源的资金,委托业务银行根据委托人确定的贷款对象、用途、金额、期限、利率等代为发放、监督使用并协助收回的贷款业务。

  专家看法

  “放高利贷”的三重危害

  对于上市公司偏离主营业务,靠“放高利贷”为生的现象,知名财经人士刘鹏表示,其有三重危害。

  其一是扰乱甚至架空国家货币与金融政策。针对物价高涨,流通中货币过量,通胀严重的现实,国家制定了紧缩的货币与金融政策,在央行不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后,货币流量得到了一定的控制。在这样的情况下,上市公司利用其融资的便利性,把从银行取得的贷款甚至从股东处融资来的资金,拿来以“高利贷”提供给其它中小企业,这明显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相违背,是典型的“对着干”行为。

  其二是增加信贷与信用风险。上市公司所提供的资金,通过接受委托贷款的银行,最终转到其它中小企业手中。如果借贷资金的中小型企业,能够安全完成资金的操作、运营与利用,最终获利并支出借贷利息,那当然皆大欢喜。然而市场都是有风险的,从来也不是保赚不赔的,如果上市公司的贷款未能在借贷人手中取得高于利率的收益,甚至出现亏损等不利后果,对于借贷人、银行以及放贷的上市公司而言,无疑意味着三方利益、信誉和信用的多重危险,而整个社会的诚信与稳定、安全与和谐,也势必会面临挑战。

  其三是利率过高导致不公。这种委托贷款是银行存贷款利率的3~5倍,最低12%,最高可达21.6%,属典型的高利贷模式,一方面是上市公司利用优势侵蚀中小型企业等贷款人的利益,另一方面,本属于上市公司全体股东支配的资金,被用来放贷收益,其获利能否被上市公司全体股东分享值得追问。会不会出现盈利归某些人,而亏损则归全体股东的情况,这一点不得不让人担心。

  贷款,无论是银行贷款还是民间借贷,或是上市公司的委托贷款,其利率大小,无疑都要与国家总体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在国家GDP等经济发展指标为10%左右的情况下,在银行存贷款利率在3%至6%的情况下,高达21.6%的委托贷款利率,无疑是极不正常的,其中泡沫与几近“抢劫”的性质,一眼便知。一旦上市公司的这种高利贷出现风险与断裂,其后果不堪设想,虽然这种贷款目前只占国家贷款总额的一少部分。因此,央行及相关监管部门,有必要对一些上市公司的高利率委托贷款保持警惕,必要时应出手予以叫停。
21世纪经济报道 刘华 宁波报道

  核心提示:在全民放贷的风潮中,上市公司群体摇身变成了“金融资本”。

  在全民放贷的风潮中,上市公司群体摇身变成了“金融资本”。

  市场机构根据公开数据统计,2011年1至6月份,共有52家A股上市公司发放112项“委托贷款”,累计贷款额度超过160亿元,同比增长近38%。

  其中,浙企香溢融通单笔放贷一年期利率21.6%,为银行贷款利率6.31%的3.42倍。这也是A股上市公司目前最高的“高利贷”。

  浙江大学教授史晋川就此表示,众多上市公司参与高利贷将抬高社会融资成本,有掏空实体经济的潜在威胁。今年1至7月,浙江已有14447家中小企业因资金链等问题倒闭注销。

  52家上市公司争放160亿“高利贷”

  委托贷款已成为很多企业新的融资途径。

  根据央行统计,今年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4.17万亿元,同比少增加4497亿元;委托贷款增加7028亿元,同比增加3829亿元,增幅接近120%。

  其中,涉及52家上市公司、112则“委托贷款”,累计贷款额度超过160亿元,同比增长近38%。而据本报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每年的上市公司放贷记录分别为40条、86条和90条,年利率则从6%升至如今的20%甚至更高。

  例如,香溢融通今年1月将自有资金5000万元贷款给东方巨龙,期限为一年,年利率21.6%;6月3日它向南通麦之香放贷5500万元,一年期利率亦为21.6%。

  香溢融通多年来热衷放贷。2008年它通过建设银行发行一年期信托产品获得3亿元,贷款利率7.47%,随后向嘉兴广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放贷1亿元,期限1年,委托贷款利率为18%。一进一出,香溢融通获得了10%以上的利差收益。

  记者注意到,香溢融通每笔委托贷款都有开发商的不动产或股权作抵押,这也使得上市公司更加有恃无恐的涉足委托贷款。而受调控影响导致资金紧张的地产业,成为了吸金重地。

  “委托贷款利率高达20%以上,一般制造企业比较难以承受,但房地产企业敢借。”某国有银行人士说,委托银行收取0.3%的手续费,财务公司获得约5%的手续费,房产商则得到年息12%的救命贷款,堪称多赢之举。

  正是在高额回报的诱惑下,众多上市企业争相放贷。浙江升华拜克公司(600226)最近被曝“无视环保不达标,子公司违法投产逾五年”,但它去年给3家公司提供了总额为1.5亿元的委托贷款。

  到今年6月,借款人之一宇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偿还贷款人民币5000万元和利息。按照双方约定的委托贷款期限12个月、年利率14.4%计算,仅此一笔,升华拜克就轻松赚入720万元,约占2011年上半年净利润的10%。

  更有甚者,多家公司委托贷款收益接近或超过主业。

  今年1月,钱江生化(600796)对外委托贷款1.5亿元,年利率20%,一年利息收入约为3000万元,而其一季度净利润只有1369万元;武汉健民(600976)今年已放贷1.5亿元,年利率20%,一年利息收入3000万元,而其上半年净利润仅为3620万元。

  上半年,东方通信(600776)向多家企业放贷3.4亿元,平均利率11%,年收益3700万元。而其去年净利润不过9800多万元,今年一季度不足2600万元,主业收益率仅为4%。

  香溢融通去年净利润1.45亿,而超过3亿元的高利贷贡献6994万利息收益,占利润总额的48%。其20.5亿的资产总额中,超过10亿由委托贷款和典当款等资产贡献。

  业内人士透露,事实上,不少公司为了高收益,借助上市公司这块金字招牌,从银行拿到相对较低利率的贷款后,再以较高的利率发放委托贷款,从中赚取利差。

  借贷风险隐现

  一些令人担忧的信号正在释放。

  今年1月,维科精华向绍兴某地产商放贷1.5亿元自有资金,期限为6-12个月,年利率14.4%。

  今年8月2日,该地产商因严重的资金链问题,当地政府为此紧急派驻专项工作组,目前相关债权债务尚在处置过程中。

  香溢融通也曾泥足深陷。2008年浙江飞跃集团、南望集团等民企资金链绷紧,香溢融通旗下典当公司曾向飞跃发放典当款6000万元,向南望发放典当款7000万元,包括香溢融通在内的诸多公司深受牵连。

  2010年6月25日,香溢融通贷给杭州现代联合投资公司的7100万元一年期贷款,后逾期未归还。到今年5月3日,这笔债权被作价7886.87万元整体转让给杭州天拓贸易公司。

  最近上海曝出了一则类似的经济纠纷。一家地产公司通过委托贷款拿到一笔贷款资金1.5亿元,年息为12%,之后借款企业资金链出现问题,无法偿还贷款,辩护律师则以高利转贷为由不承认之前企业间的借款协议。

  除此以外,粤电力、莱茵置业等多家上市公司也纷纷公告委托贷款展期,展期时间从6个月至1年不等。

  有业内人士分析,委托贷款到期后逾期或者展期,不排除贷款企业还款能力出现了问题。而这些风险全部由发贷企业自身承担,上市公司股东的利益显然会有隐患。

  “下半年大量银行贷款集中到期,对企业的资金链将造成很大压力,我们已经不敢放贷款了,委托贷款也可能受到风险传染。”浙江一家城商行人士表示。

  浙江大学教授史晋川指出,上市公司参与高利贷,不仅可能导致实体产业轻视主业甚至荒废主业的状况,而且将大大抬高社会融资成本。而承受高利贷畸高融资成本的都是贷款难、融资难的中小企业,这对中小企业是更致命打击。

  而就在上市公司“闲钱”外溢之际,浙江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关门倒灶。

  8月27日,浙江省经信委副主任楼志鸣在2011第三方金融服务论坛上透露,今年中小企业日子异常难过,1~7月企业各类成本同比上升10%,而产品出厂价格只上扬6.2%,有14447家中小企业支撑不住而倒闭注销。
 

  一度随着温州老板“跑路潮”而降温的上市公司放贷热,在民间借贷风声渐平之时,又再度热络起来。高利贷专业户武汉健民、ST波导等相继“重出江湖”,今年以来共有32家上市公司向各类对象提供了约61亿元的委托贷款,相比去年同期激增2.21倍,也占到了去年全年的43.57%。

  以15%的中间利率计算,委托贷款业务去年为上市公司贡献的收益超过20亿,不过其中展期与尚未归还的贷款也有6亿多。还有一批贷向房地产公司的委托贷款即将于三四月到期,在房地产寒冬下,这些公司能否如期还款成为不容忽视的隐患。

  上市公司委托贷款

  今年激增2倍多

  在2011这个银根收紧的年份,中小企业融资异常艰难。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资金面较充裕的上市公司于是玩起了时髦的“委托理财”,将放贷业务做得风生水起。然而好景不长,去年下半年开始出现的“跑路潮”,让各界目光聚焦到了上市公司的“钱袋子”,上市公司肆无忌惮的放贷行为也似乎呈降温之势。根据上市公司公告统计,2011年全年,两市约有70家上市公司发布了120份发放委托贷款相关公告,累计贷款约140亿元,比2010年的108.36亿增加了29.20%。

  随着民间借贷危机稍稍平息,今年来上市公司的放贷热情再次高涨起来。2月29日,武汉健民发布公告,将用自有资金通过银行委托贷款方式向控股子公司武汉华烨医药提供900万元贷款,贷款为期限3年。实际上,武汉健民可算是A股市场放贷的专业户之一。2011年年初,公司曾分别向武汉汉口饭店和武汉市浙金都房地产发放委托贷款1.5亿元和1亿元,贷款年利率分别达到20%和15%。不过或许是行业风声太紧,公司近一年来表现都算安分,取而代之的是,去年12月31日,公司为了“提高闲置资金的收益率”,将不超过3000万元自有资金用于投资二级证券市场。如今900万元委托贷款的小试牛刀,则可算是时隔一年后的“重出江湖”。

  而新兴铸管更是财大气粗,公司下属子公司芜湖新兴近日收到的一笔半年期委托贷款高达10亿元,截至公告日,新兴铸管累计对外提供委托贷款15亿元,其中为控股子公司新兴铸管新疆有限公司提供的委托贷款4.5亿元,为控股子公司新兴铸管(新疆)资源发展有限公司提供的委托贷款0.5亿元,为芜湖新兴提供委托贷款10亿元。盘江股份也是大手笔,公司近日通过银行向参股公司国投盘江发电有限公司提供了一笔2.03亿元的委托贷款,贷款期限为1年。

  据记者统计,今年以来共有32家上市公司向各类对象提供了约61亿元的委托贷款;而在2011年同期,仅有9家公司对外发放了19亿元的委托贷款,同比激增2.21倍;以去年全年的金额计算,今年前2个多月上市公司委托贷款额度就占到了去年全年的43.57%。

  新闻延伸

  在港上市公司也加入放贷“盛宴”

  在高利贷的巨大诱惑下,部分香港上市公司也加入了这场资本盛宴。香港资深股评人蔡清伟近日感叹,小微贷款的高额收益率吸引了不少资金富足的上市公司,粗略估计目前业务涉及小微贷款的香港上市公司不少于30家。如天行国际在2011年下半年先后公布了9次贷款公告,贷款金额由3000万港元至1亿港元不等,共计贷出6.51亿港元,贷款年利率在20%至36%之间。2011年来至少7家港股上市公司高调宣布涉足内地小额贷款业务,就连不久前宣布私有化股份的阿里巴巴(微博)也有参与此投资。

  放贷成部分公司主要收入来源

  委托贷款的年化收益率一般都远远高于银行理财产品。星河生物即使借给控股子公司,收取的利息也是按银行同期同档次贷款基准利率上浮20%,一年利息大约在7.872%。而更多的委托贷款公司,收取的一年期利息在一般都在10%以上,最高甚至达到24.5%,接近一年期银行贷款利率的4倍,远高于一些上市公司的资产回报率。仅以中间利率15%计算,在上市公司去年放出的140亿委托贷款中,“吃利息”就轻轻松松地进账21亿元。以此推算,在今年已经放出的61亿委托贷款中,上市公司获得的“投资收益”也在10亿元左右。

  一些主业不够突出的上市公司,放贷利息收入正成为其盈利的主要来源。以武汉健民为例,公司2011年实现营业收入14.13亿元,同比下降10.12%,但公司净利润却增加9.16%至7825.14万元。其中,公司对外委托贷款取得的损益就高达2667.93万元,约占净利润的35%;再加上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320万元、非流动资产处置收益113.38万元、各类交易性金融资产收益9.11万元,这些主营业务外收益就占到了净利润的近一半。

  而放贷利息收入成为盈利主要来源的情况,在ST公司中更加突出,其中ST波导堪称“典范”。今年1月,ST波导通过银行向上海智品置业发放了一笔5000万元的委托贷款,年利率为16%,期限为一年。而公司章程甚至规定,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对不超过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20%的对外投资行使决策权。由于公司相同交易连续十二个月内累计计算没有超过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50%,因此不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这是ST波导今年发放的第一笔贷款,但从长期“经验”来看,公司的赚钱目标非常明确,贷款年利率一次比一次高,从2010年的11%、13%,到2011年的11%、18%,再到今年的16%,ST波导的放贷利率长期居高不下。在高利贷的巨额收益下,尽管此前被戴上业绩不佳的ST“帽子”,但ST波导的业绩却好得不寻常。公司目前尚未发布年报和业绩快报,但公司去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4815.32万元,同比大增86.83%。值得关注的是,在ST波导的利润构成中委托贷款的收益占比越来越高。在首度扭亏成功摘“星”的2010年,ST波导净利润为4225.92万元,其中对外委托贷款所得收益为1628.93万元,占比38.55%;到了去年前三季度,公司对外委托贷款所取得的收益为2040.51万元,占净利润的比例已经上升至42.38%。此外如长期亏损的ST能山,也是ST公司中的放贷专业户。

  近5%的贷款展期或成隐忧

  虽然放贷收益不菲,但上市公司委托贷款也蕴含不少隐忧。京山轻机曾向两家公司提供了共计1亿元的委托贷款,本应于2011年9月30日、10月28日和11月17日分别到期,但时至今日仍未发布到期收回公告。尤其对于其中主营房地产的康隆置业来说,4000万贷款如何归还尚是未知之数。

  而遭遇贷款逾期的并不只有京山轻机一家。据统计,在2011年的委托贷款中,已有7家公司发布委托贷款展期公告,另有3家公司的已到期但未公告归还,两者合计6.39亿元,占比4.56%,而委托贷款展期最为突出的就是房地产委托贷款,而在房地产寒冬下,房地产公司能否如期还款还得打上一个问号。

  值得关注的是,一些提供委托贷款的上市公司并非家底丰厚,如武汉健民2011年经营性现金流为-7554万元,ST能山、新兴铸管的经营性现金流则在报告中并未公布。在高额利润诱惑下,不少公司一边放贷的同时一边在融资,做起了低买高卖的转手买卖。如新兴铸管在一手放贷的同时,去年还公开发行了40亿元的公司债券;星河生物近日刚给控股子公司西充富联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的一笔委托贷款金额也有9000万元,而公司同时也公布了将向银行申请6亿元综合授信的方案以“补充生产经营所需的流动资金”。对于这些已经干涸了资金链、主营业务也不再强劲的公司来说,一旦放出去的风筝收不回来,其风险可想而知。

 

  电影《华尔街》有句经典台词:贪婪不好听,却是好东西。事实上,“金钱永不眠”的场景早已在中国资本市场上演。曾经是“贪婪”代名词的高利贷,如今却成为上市公司“开源”的“上佳”选择。“主业不佳放贷来凑”,利息收入正在成为一些主业低迷的上市公司的重要盈利来源。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已有60多家上市公司发布了120项委托贷款公告,上市公司通过委托贷款放贷的年利率最高能达21.6%。在银根紧缩的环境下,许多中小企业贷款无门,而不少上市公司却钱多“烫手”,资本市场上的这场“高利贷狂欢”还能持续多久?

  现象

  上市公司当起“小银行”

  委托贷款业务激增

  委托贷款业务在高收益的诱惑下,逐渐成为许多上市公司增加收入的“法宝”。

  统计显示,截至9月7日,两市有60多家上市公司发布了120项“委托贷款”公告,其中工业机械类上市公司发布的公告为23份,排名第一,其次为房地产开发类企业有11份、农化类公司有11份、消费品类有10份。累计贷款额度超过170多亿元,同比增38%。年利率最低为12%,最高达24.5%,远高于一些上市公司的资产回报率以及目前商业银行基准年利率6.56%的水平。

  这些开展委托贷款业务的公司九成以上是国有控股公司,而这120份委托贷款公告一共涉及69笔贷款,除去6笔贷款到期偿还和4笔贷款延期,剩下58笔贷款中44笔从上市公司流出。

  上市公司显然不是高利贷行业的“生手”。香溢融通(600830,股吧)被戏称为市场中的“黄世仁”,今年上半年就先后6次对控股子公司或对外提供委托贷款累计26450万元,其中最高一笔贷款年利率为21.6%,为当时一年期银行贷款利率6.31%的3.42倍。其委托贷款次数及利率两项均创出A股公司之最。

  利息收入撑起业绩半边天

  赚钱的买卖没理由不接着干下去。

  这句直白的实话背后隐藏着上市公司“放高利贷”的初衷,委托贷款规模激增的背后是高收益的驱动。

  公开数据显示,2月18日,武汉健民(600976,股吧)宣布对外委托贷款1.5亿元,年利率为20%,一年利息收入将达3000万元,而武汉健民上半年的净利润也不过3620万元。金陵饭店(601007,股吧)上半年的净利润为2910万元,而其5月27日公布的为期一年的2亿元对外委托贷款将为其赚进2400万元。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有的上市公司的委托贷款收益甚至超过了主业,被评论为“做高利贷倒爷,掏空实体经济”。

  央行公布的2011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的数据显示,委托贷款增加7028亿元,同比多增3829亿元,增长率近120%,委托贷款占社会融资总量的比重达9.1%。

  委托贷款成为房企“提款机”

  效益可观的委托贷款主要流向了何方?有关调查显示,一类流向了上市公司控股子公司;另一类则流向了受政策调控的房地产行业。

  据了解,委托贷款流向上市公司控股子公司主要是为了缓解子公司的资金紧张局面,这种委托贷款的利率一般都比较低,只是略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对此,有长期从事信贷业务的银行人士分析称,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以及控股子公司借道上市公司这块金字招牌获得银行低息贷款,上市公司相当于整个集团的资金中转站,将银行贷款以基准利率转贷给关联企业。

  而大多数的委托贷款则流向了受政策调控的房地产开发商和制造业企业,而此类委托贷款的利率普遍较高,利润非常可观。

  由于房地产业拥有高额利润且有固定资产作担保,往往成为委托贷款的流向大户。此外,委托贷款进入楼市还和国家对房地产业采取的高压调控手段密切相关。资本市场上,上市房地产企业股价断崖式下跌,再融资屡屡折戟;现实中,由于限购政策出台,让成交量大幅缩水,作为资金密集型的行业面临着“钱紧”局面,成了吸金的重地。

  高利润背后的高风险

  尽管委托贷款成为上市公司增加业绩的有力途径,但其背后的风险不容小视。

  “上市公司做起了'小银行’是不正常的。”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认为,正常情况下,上市公司的资金应该投向公司的募投项目。虽然委托贷款的利率高,但隐含的风险也很大,对业绩的支撑不可持续。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马光远认为,这种浮华业绩的背后,蕴藏着极大的系统风险。由于委托贷款利率极高,无论是流向房地产的,还是流向中小企业的,都存在无法偿还的风险,一旦资金链断裂,不仅上市公司的业绩“现形”,同时,风险会最终传导到银行,引发金融风险。

  对于上市公司偏离主营业务,靠“放高利贷”为生的现象,知名财经人士刘鹏表示,其有三重危害。一是扰乱甚至架空国家货币与金融政策。上市公司利用其融资的便利性,把从银行取得的贷款甚至从股东处融资来的资金,拿来以“高利贷”提供给其他中小企业,这明显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相违背。二是增加信贷与信用风险。如果上市公司的贷款未能在借贷人手中取得高于利率的收益,对于借贷人、银行以及放贷的上市公司而言,无疑意味着三方利益、信誉和信用的多重危险。三是利率过高导致不公。本属于上市公司全体股东支配的资金,被用来放贷收益,其获利能否被上市公司全体股东分享值得追问。

  “无论是银行贷款还是民间借贷,或是上市公司的委托贷款,其利率大小都要与国家总体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在银行存贷款利率为3%至6%的情况下,高达21.6%的委托贷款利率,无疑是极不正常的,其中泡沫与几近'抢劫’的性质,有必要对一些上市公司的高利率委托贷款保持警惕,必要时应出手予以叫停。”刘鹏说。

  原因

  巨资为何砸向理财放贷市场

  上市公司为何“不差钱”

  在央行不断收紧银根的当下,一边是大量中小企业求“钱”若渴,一边却是上市公司“挥钱如雨”。有一个问题随即付出水面:上市公司放高利贷的钱从何而来?

  业内专家指出,“三高”发行导致的超募现象是上市公司“不差钱”的主要原因之一。

  数据显示,2009年A股IPO审核重启以来,“三高”发行使得新股超募比例甚至达到了199%。在2011年上半年164宗IPO中,预计募集资金为717亿元,实际募集资金则达到1607亿元,超募比例高达124%。

  而与这一数据形成对比的是中小企业日益严重的资金“饥渴症”。由于CPI迭创新高,为了抵御通胀,我国采用数量紧缩型货币政策。自2010年四季度以来,央行先后5次加息,并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不仅银行间资金紧张的局面加剧,中小企业的融资难更是“雪上加霜”。全国工商联党组书记全哲洙日前在中国民营经济研讨会上指出:“工商联在调研中了解到,90%以上的中小企业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微型企业的融资状态更为窘迫。中小企业能从银行拿到2~3分利(月息)的贷款已经相当不错,浙江地下金融的月利率甚至已高达5分以上。”

  手握数量不少的闲钱,可供投资的项目相对难找,而中小企业恰好又如此缺钱,于是,让“钱生钱”,就成了一些上市公司“顺理成章”的盈利模式。

  截至8月25日,沪深两市共有52家公司对外或对关联公司提供了委托贷款,数额达160亿元。贷款利率最低12%,最高达21.6%,远远超出目前商业银行基准年利率6.56%的水平,属典型的高利贷行为。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对此分析称,委托贷款增长过快,很大程度上与银行信贷控制、货币政策从紧有关。陆续发布的银行中报显示了委托贷款的激增,但现实的问题是,一些上市公司募集不到资金,饱受资金融资难之苦;而另有一些公司却面临融资过多难以找到投资出路,募集到的资本得不到合理配置的局面。

  实际上,用超募资金放高利贷已经违背了招股说明书用途。《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第十条明确规定,除金融类企业外,募集资金使用项目不得为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借予他人、委托理财等财务性投资,不得直接或间接投资于以买卖有价证券为主要业务的公司。

  放高利贷也属擅自改变募集资金用途,超募资金属上市公司全体股东支配的资金,若用来放贷收益,其获利能否被上市公司全体股东分享也待考察。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博客,微博)表示,“按道理来讲上市公司不应该放高利贷,这违背了募集资金的使用原则。上市公司应对募集的资金负责,也就是对广大的投资者负责,将资金投向实业,这样确定性也更大,更能保证广大投资者的预期收益。”他还指出,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一些企业,特别是支撑我国经济根基的中小企业,确实面临资金瓶颈,这些企业可以通过委托贷款缓解资金短缺问题,但要支付高额利息增加了企业的压力,不利于自身的发展。

  “为什么允许一些上市公司募集那么多的资金?我们应该对资本市场制度进行反思,尽早完善这些制度,想一些办法来来提高资本使用效率。”郭田勇说。

  信贷投放结构失衡

  “热钱”没有出口

  中小企业的资金困局似乎由来已久,其深层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有分析认为,银行不愿给中小企业融资的直接原因是回报难。事实上,规避贷款风险是银行的“本能反应”,而广大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不确定性让银行在放贷环节趋于谨慎。

  同时,创业板在资本市场上只是一个“小小板”,其为中小企业进行直接“输血”的资金量十分有限。在创投市场,尽管科技型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宠儿,但从整个资本市场的体量来计算,创投所占的比例仍然很小。

  此外,中小企业融资难与小型金融机构发展缓慢有直接关联。近几年,以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为主的中小型金融机构如雨后春笋不断大量涌现。但是,这些小型金融机构常常搞错了服务对象,往往侧重于抱大企业、大客户、大项目的“大腿”,增加了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和风险。

  而与此对应的是,大量民间闲置资本投资无门,合法地进入金融领域阻力重重。

  据不完全统计,广东省民间资本约超过1万亿元,在浙江,仅温州一地就有7500亿民间资本。在当前股市低迷、楼市调控、通胀高企的背景下,原先炒股、囤地的上市公司资金开始急寻出路,银行理财、高利贷等民间资金热门之选也就“自然而然”地进入了上市公司的视野。

  对策

  体制漏洞仍需完善

  如果说上市公司委托贷款业务增长过快有其存在的原因,那么,如何正确地认识高利贷产生的背景,使其“阳光化”、“规范化”,更好地保障投资者的利益,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博客,微博)认为,改革当前市场中的高利贷乱局首当其冲的是要完善我国的融资体制,从而更好地来约束上市公司,使其更负责任。此外,股东也有权力要求上市公司进一步发展主营业务,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上市公司起到制约作用。“我们应该鼓励上市公司回归主营业务,将其做大做强,只有这样才能长久地走下去。”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叶林认为,高利贷现象是与资金或资本的逐利性连在一起的,应当从多方面着手缓和高利贷带来的问题,尤其是从宏观而非微观入手加以解决,否则,即使在个案中否决了高利贷,却无法在社会层面上减少高利贷现象。一是提供好的投资品种,满足资金逐利性的需求。民间资金是逐利的,民间资金规模巨大,要为其找到光明正大的资金出路,否则,必然会以隐形方式提供给企业。二是国家应当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上下工夫,尤其是提供其融资平台,给予资金扶持。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孙冶方经济学奖获得者徐滇庆表示,根本的解决方法是把地下金融拿到桌面上来。可以考虑给好的地下金融公司银行牌照,并设计好退出机制,如发现经营问题,立即将牌照收回。“不去引导,光想捂是捂不住的。”徐滇庆说。

  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则认为,因为民间借贷目前无法可依,导致金融监管面临尴尬。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使民间借贷合法化。在相关法律没有出台的情况下,政府也应该有所作为,至少应设立一些民间借贷的检测机构和监测点,以便及时关注其动态。

  观点

  著名财经评论人叶檀

  高利贷冰山岌岌可危

  目前的高利贷市场大致存在两种状况:一是风险较小的短期资金头寸调动,许多企业通过几天的高利贷资金搭桥,继续获得银行的信贷,这是较为安全的部分,但能够获得银行贷款的企业数量越来越少;二是风险较大的高利贷长期融资,借贷的企业抱着最后一线希望,认为货币和财政政策将趋于宽松,或者政府将放松房地产调控,到时以房地产的溢价能够偿还高利贷利率。

  显然,这是极端不靠谱的“赌徒心态”,对于未来中国经济缺乏预见。

  任何一个有理智的人都可以轻易得出结论,没有一个传统制造产业可以支撑30%以上的利率,更不必说百分之百的年化利率。一些实体企业或者房地产企业不惜饮鸩止渴,原因在于病急乱投医。

  资深金融观察员余丰慧:

  警惕高利贷引发“中国式次贷危机”

  高利贷引发“中国式次贷危机”并非危言耸听。目前,自然人、企业法人、上市公司、商业银行、公益基金都参与到民间借贷或者高利贷之中。

  有专家认为,民间借贷是社会融资的有益补充。这个观点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不能演变成高利贷,不能一哄而起全民放贷;否则,就不是有益补充而是一剂毒药。目前的民间借贷大多是高利贷性质,有一少部分是高息性质,即年息12%至24%。高息借贷、高利贷正在抬高整个社会的融资成本,使得经济效率越来越低、回报越来越少,正在酿造巨大金融风险。更加可怕的是,极有可能引发中国式次贷危机。我们需要从“根”上来观察风险,即高息借贷和高利贷的最终承受者的偿还本息能力如何?如果高利贷贷给了根本没有偿还能力的主体,一旦到期违约,那么,整个高利贷链条就会断裂,必将发生金融风险。

  经济学家、玫瑰石顾问公司董事谢国忠

  高利贷利息下降 A股才会好转

  中国股市的真正好转,需要将高利贷利息降下来。中国的宏观调控主要采取信贷配额等形式,银行大规模压缩贷款额度,使得真正需要资金的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贷款无门。

  民间借贷盛行,对放贷者而言,30%、40%甚至100%的年利息水平,是银行利息的数十倍。这么高的利息,对于那些借钱的原本希望中国的宏观调控能放松、土地的价格再起来的老板而言,如果发展情况没有像他们预想的那样,还不起钱的老板会选择逃跑,引发中国式的次贷危机,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放高利贷的人,本身并不创造价值,是玩钱的泡沫一族。中国的通胀是由于货币过多引起的,泡沫一族又在创造更多泡沫。只有让泡沫一族消失,高利贷利息降下来,股市才会好起来。

  延伸阅读

  ■名词解释

  委托贷款:是指由委托人提供合法来源的资金,委托业务银行根据委托人确定的贷款对象、用途、金额、期限、利率等代为发放、监督使用并协助收回的贷款业务。

  ■民间借贷60年

  1950年-1980年,国家全面垄断金融借贷。

  从1950年代初期开始,由国家全面垄断金融借贷,任何民间金融机构都变为非法。

  1980年-2008年,私人钱庄涌现。

  1984年9月,温州出现新中国第一家私人钱庄。此后,地下钱庄、标会、抬会、合会等信贷交易组织应运而生。

  2008年至今,准许民间成立小额贷款公司。

  小额贷款公司是迄今为止民营经济唯一能够参与和控制的准金融机构。

  ■合法化的境外民间金融机构

  香港:任何人都可以注册放债

  中国香港地区的《放债人条例》规定:任何人经过注册都可以从事放债业务,利率、金额、借款时间和偿还方式由借放款双方自行约定,但利率不得超过规定年息上限6厘以上。

  美国:约90%的银行是小银行

  美国有8000家银行,其中有7000多家都是小银行,这些小银行针对不同的需求进行分工。

  孟加拉:“穷人银行”创办者获诺贝尔奖

  “穷人银行”是孟加拉人穆罕默德·尤努斯1976年创立的格拉明乡村银行的别称,因为这家银行专门为贫困农民提供信贷业务而得名。在那里,穷人不需提供任何抵押担保就可以贷到款。尤努斯因此于2006年获诺贝尔和平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