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线减肥培训学校:上海的地铁VS北京的地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08:10:05

    随着天气变热,在上海的非交通高峰时段,我会很习惯地考虑是打出租,还是坐地铁。往往是天越热,选择坐地铁的几率就越大。因为坐地铁便宜、不被太阳晒、可以“孵”空调、准时准点。
    在北京则相反,天越热,越不可能去坐地铁,除非我有非常强烈的自虐倾向。为什么?因为北京地铁1、2号线没有空调,要是哪个姑娘穿个三点式去挤地铁,估计也没觉着有多凉快,倒是很有可能被头顶上呼呼作响的“华生牌”电扇折腾出偏头痛来。
    车厢里没有空调,站台里也没有空调,那 里汇集着多少个37摄氏度的“热源”啊,体香体臭全都搅和在一起,这种混合气体的味道可想而知了。

    上海地铁的环境虽然更人性,不过高峰时段的拥挤程度,估计和北京地铁一样,也已经达到了某种“非人性”。最经典的一个笑话是这么说的,一个上海人和一个北京人见面后互相抱怨,北京人说:“我们北京的地铁那叫一个乱字,我媳妇上个月坐地铁被挤流产了。”上海人说:“上海的地铁才叫乱,我老婆上个月坐地铁居然被挤怀孕了。”
    挤,除了生理、心理上的不舒服,逼出很多地铁“凶男恶妇”,更容易“挤”出性命攸关的事故。上海地铁的很多站台都已经安装了透明屏蔽门,车不到,门不开,安全是安全多了,就是只能隔着门看地铁广告,效果打点折扣。估计就着这点,广告商也可以哭着喊着向经营地铁广告的公司再讨一些便宜。
    北京地铁的挤,让人更缺乏安全感,我就亲身经历过一次,车由于某种原因不能及时到站,站台上里三层、外三层,原本应该背靠背,面向相反方向站着的两股人流完全混合在一起。广播里不停地叫着,请乘客退到安全线后面候车。怎么退?在没有屏蔽门的情况下,再退就要掉到对面的轨道里了!
    劳苦功高的北京地铁真的老了,从1969年10月通车试运行,到如今热火朝天迎接奥运的2007年,中国第一条地铁的疲态让人唏嘘,每次地铁启动的时候,我总能听到类似火车启动时的“扑哧扑哧”声;这里的检票仍然依靠手撕票;地铁站犹如一个个孤岛,完全没有形成地下商圈,下了楼梯就等车,书报亭、小卖部一概没有;地铁广告几乎只有毫无设计感的公益广告……
    至于北京的地铁为什么没有空调,原因在于当初1、2号线车辆在设计时就没有考虑空调的设置!而且由于受到结构、电源等因素的制约,后期想要加装空调,又没有加成。好在车辆的设计寿命为三十年,2008年前,1、2号线到使用寿命的车辆就将全部更新为空调车,也算是顺顺利利服务奥运。
    2020年,北京地铁由19条线路组成,总长度561.5公里(现在114公里),上海则将建成17条线路、总长780公里(现在125公里)的轨道交通网。说实话,地铁的长度还不是最值得我们欢欣鼓舞的,关键要看行车间隔。世界上地铁运营先进的城市行车间隔均在2分钟以内,比如莫斯科,地铁最小行车间隔仅为90秒,中国香港地铁也达到95秒,而现在上海最挤的1号线共富新村到莘庄,哪怕是最高峰时段,行车间距也长达8-9分钟,难怪要“挤出人性命”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