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常用的成语及典故:中国石拱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1:00:50
【中国石拱桥】是我国传统的桥梁四大基本形式之一,石拱桥这一体系多种多样,在我国桥梁发展史上一经出现,发展很快,在1880年近代铁路公路桥梁工程技术传入中国以后,它仍然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另外桥梁专家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一文,最成功地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为读者详尽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历史及特点,是很典型的一篇说明文
赵州桥坐落在河北省赵县洨河上。建于隋代(公元581-618年)大业年间(公元605-618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和建造,距今已有约1400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桥。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赵州桥是重点文物,通车易造成损坏,所以不能通车。
赵州桥建于公元605年距今1400多年,经历了10次水灾,8次战乱和多次地震,特别是1966年3月8日邢台发生7.6级地震,赵州桥距离震中只有40多公里,都没有被破坏,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说,先不管桥的内部结构,仅就它能够存在1400多年就说明了一切。1963年的水灾大水淹到桥拱的龙嘴处,据当地的老人说,站在桥上都能感觉桥身很大的晃动。据记载,赵州桥自建成至今共修缮9次。   在主拱券的上边两端   

李春像

又各加设了二个小拱,一是可节省材料,二是减少桥身自重(减少自重15%),而且能增加桥下河水的泄流量。三,使桥身更加美观。   1979年5月,由中国科学院自然史组等四个单位组成联合调查组,对赵州桥的桥基进行了调查,自重为2800吨的赵州桥,而它的根基只是有五层石条砌成高1.55米的桥台,直接建在自然砂石上。   这么浅的桥基简直令人难以置信,梁思成先生1933年考察时还认为这只是防水流冲刷而用的金刚墙,而不是承纳桥券全部荷载的基础。他在报告中写道:   “为要实测券基,我们在北面券脚下发掘,但在现在河床下约70-80厘米,即发现承在券下平置的石壁。石共五层,共高1.58米,每层较上—层稍出台,下面并无坚实的基础,分明只是防水流冲刷而用的金刚墙,而非承纳桥券全部荷载的基础。因再下30-40厘米便即见水,所以除非大规模的发掘,实无法进达我们据学理推测的大座桥基的位置。”   其结构还是沿袭赵州桥,只是主拱上的小拱数量增加到一边5个,桥上有车轮印,膝盖印。   上海小学四年级有一篇课文叫《赵州桥》,讲的就是赵州桥的三绝中国桥梁学家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中也提到。                                                                    卢沟桥(Lugou Bridge)亦作芦沟桥,在北京市西南约15千米处丰台区永定河上。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卢沟桥全长266.5米,宽7.5米,最宽处可达9.3米。有桥墩十座,共11个桥孔,整个桥身都是石体结构,关键部位均有银锭铁榫连接,为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宛平城的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史称“卢沟桥事变”(亦称“七七事变”)。 中国抗日军队在卢沟桥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 
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明正统九年(1444年)重修。清康熙1697年时毁于洪水,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重建,如今永定河上已经没有水了,但因2008年奥运会又重新贮满了水。桥东为宛平县城,明崇   

卢沟桥和宛平城

祯十一年(1638年)建。著名建筑学家罗哲文《名闻中外的卢沟桥》一文曾对这些雕刻精美、神态活现的石狮子有过极为生动的描绘:“……有的昂首挺胸,仰望云天;有的双目凝神,注视桥面;有的侧身转首,两两相对,好像在交谈;有的在抚育狮儿,好像在轻轻呼唤;桥南边东部有一只石狮,高竖起一只耳朵,好似在倾听着桥下潺潺的流水和过往行人的说话……真是千姿百态,神情活现。”天下名桥各擅胜场,而卢沟桥却以高超的建桥技术和精美的石狮雕刻独标风韵,誉满中外,实属古今世界上一大奇观!

编辑本段历史

  

卢沟桥公园(15张)卢沟桥是在金世宗统治的大定二十八年(1188年)五月,决定修建的。不过尚未动工,金世宗就在第二年年初病逝了。1189年六月,金章宗开始修建芦沟桥,三年后建成。初名“广利桥”。后因桥身跨越芦沟,人们都称它芦沟桥。早在战国时代,芦沟河渡口一带已是燕蓟的交通要冲,兵家必争之地。原来只有浮桥相连接。1153年金朝定都燕京(今北京市宣武区西)之后,这座浮桥更成了南方各省进京的必由之路和燕京的重要门户。车水马龙,行人相接,原有的浮桥显然已不能适应都城在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交通上的需要。金世宗才诏命建桥。   卢沟桥始建于1189年六月,明昌三年(1192年)三月完工。两侧石雕护栏各有140条望柱,柱头上均雕有石狮,形态各异,据记载原有627个,现存501个。石狮多为明清之物,也有少量的金元遗存。“卢沟晓月”从金章宗年间就被列为"燕京八景"之一。   卢沟桥公元1444年重修。由于清康熙年间永定河洪水,桥受损严重,不能再用,大量古迹在洪水中销声匿迹。1698年重修,康熙命在桥西头立碑,记述重修卢沟桥事。桥东头则立有乾隆题写的“卢沟晓月”碑。公元1908年,清光绪帝死后,葬于河北省易县清西陵,须通过卢沟桥。由于桥面窄,只得将桥边石栏拆除,添搭木桥。事后,又将石栏照原样恢复。   1937年7月7日在卢沟桥发生的“七七卢沟桥事变”,成为中国展开全国对日八年抗战的起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在桥面加铺柏油,并加宽了步道,同时对石狮碑亭作了修缮。1961年卢沟桥和附近的宛平县城被公布为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1年为保护卢沟桥减少其运输量而建立的卢沟新桥完工,但卢沟桥仍然继续承担交通运输任务。 1986年卢沟桥历史文物修复委员会成立,目的在于恢复卢沟桥原貌,工程拆除了1949年后铺设的柏油和1967年加宽的步道,恢复了古桥的原貌,同时将机动车的通行移至紧邻的卢沟新桥与之后修建的京石高速公路。   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那时候有一个意大利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说他“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并且特别欣赏桥栏柱上刻的狮子,说他们“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                                                                                                  钱塘江大桥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之南,六和塔附近的钱塘江上,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层铁路、公路两用桥,横贯钱塘南北,是连接沪杭甬铁路浙赣铁路的交通要道。大桥于1934年8月8日开始动工兴建,1937年9月26日建成,历时三年零一个月时间。74年来任凭风吹浪打,岿然不动,被网民热捧为“桥坚强”。桥长1453米,分引桥和正桥两个部分。正桥十六孔,桥墩十五座。上层公路桥,宽六点一米,两侧人行道各一点五米。大桥建成未及三个月,日军铁蹄踏上北岸桥头,国民党军队下令炸毁,直至抗战胜利后修复通车。

 钱塘江大桥的设计、建造主持者是当代桥梁专家茅以升博士。为了完成建桥重任,茅以升毅然辞去北洋大学教席,只身来到杭州。由他主持制订的建桥方案不但切实可行,而且比美国桥梁专家华德尔提出的方案减少投资约二百万元,终于被当局采纳。   1934年11月11日,钱塘江大桥开工兴建。39岁的茅以升受命担任钱塘江大桥的总设计师、总工程师。当时,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的铁蹄已经践踏了我国东北地区,并对华北乃至整个中国虎视眈眈,妄图亡我中华。茅以升尽管不是政治家,但他热爱祖国,对时局的忧患使他保持了清醒的头脑。钱塘江大桥的建成不但极大地方便了钱塘江南北的交通,而且与六和塔一起构成了西湖风景名胜区南线宏伟壮丽的景观。

意义

     

钱塘江大桥

该桥由著名桥梁工程师茅以升设计,并主持施工,首次采用气压法沉箱掘泥打桩成功。打破了外国人认为此处不可能建桥的预言。为中国人民长了志气。如今第二座公路、铁路平行的钱塘江大桥建成并通车。成为浙赣、沪杭铁路复线的枢纽。双虹飞彩,宏伟壮观。   雄伟壮丽的大桥,抒发出中华儿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豪情壮志,而铭刻其中的“殚精竭智千日功,通车之日却炸桥”的扼腕痛心却使国人永志难忘。   钱塘江大桥不仅是我国桥梁史上的巨大成就,也是中国铁路桥梁史上一个辉煌的里程碑。   主要事件

两次炸桥

  为阻拦日军炸毁大桥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茅以升有一种连他自己也不愿意正视的预感,作出了惊醒世人的重大决定——他在大桥南2号桥墩上留下一个长   

六和塔和炸毁的钱塘江大桥

方形的大洞。对于这个原设计中没有的重大改变,茅以升没有向任何人解释原因。1937年8月13日,淞沪抗战终于爆发,整个9月、10月,淞沪抗战异常激烈。战争的硝烟已经弥漫到杭州上空,钱塘江大桥的施工也进入了最紧张的阶段。9月26日,钱塘江大桥的下层单线铁路桥率先通车。茅以升期盼着上海能够阻挡住日军进攻的脚步,然而,持续了3个月的淞沪会战终以上海陷落结束,杭州也危在旦夕。筋疲力尽的茅以升已经明显地感到他已无力把握这座大桥的命运。11月16日茅以升接到南京政府命令:如果杭州不保,就炸毁钱塘江大桥。茅以升在南2号桥墩留下的长方型大洞,其实就是预防这一时刻的来临。当晚,茅以升以一个桥梁工程学家严谨、精准的态度,将钱塘江大桥所有的致命点标示出来。整个通宵,100多根引线,从各个引爆点全部接到南岸的一所房子里。怀着亲手掐死亲生婴儿一样的痛楚,茅以升一直陪伴着历经艰险建造起来的大桥,直到亲眼看到最后一根引线接好。这是茅以升一生中最难忘、最难受、最难捱的一天,在事后来对家人的回忆诉说中,那种痛苦,那种无奈,真使他欲哭无泪。11月17日,是茅以升多么渴望却又没敢指望的大桥全面通车的第一天,当第一辆汽车从大桥上驶过,两岸数十万群众使劲鼓掌,掌声经久不息。茅以升后来回忆说:“所有这天过桥的十多万人,以及此后每天过桥的人,人人都要在炸药上面走过,火车也同样在炸药上风驰电掣而过。开桥的第一天,桥里就先有了炸药,这在古今中外的桥梁史上,要算是空前的了!”   1937年12月23日下午1点,茅以升终于接到命令:炸桥。下午5点,日军的先头部队已隐约   可见,人群被强行拦阻,所有的引线都点燃了。随着一声巨响,钱塘江大桥的两

钱塘江大桥(9张)座桥墩被毁坏,五孔钢梁折断落入江中。总长1453米、历经925个日日夜夜、耗资160万美元的钱塘江大桥,最终在通车的第89天瘫痪在日寇侵略的烽火中。日军士兵友永河夫在硝烟弥漫中,拍下了炸毁后的钱塘江大桥。几十年后,友永河夫来到北京,带着对战争的忏悔,将他拍摄的这张照片亲手交到了茅以升的手中。大桥炸毁的这一天晚上,透过苍茫暮色,茅以升先生凝视着由他一手炸毁的大桥残影,看着江北岸愈来愈亮的火光,茅以升满腔悲愤地在书桌前写下8个字:“抗战必胜,此桥必复”。他的愿望直到1946年才得以实现。抗战胜利之后,钱塘江大桥被修复,成为浙赣线上的关键性工程之一。   国民党当局妄图炸毁钱塘江大桥   1949年5月杭州解放前夕,国民党当局妄图炸毁钱塘江大桥,以图阻止解放军南下。在杭州地下党和铁路工人的努力下,偷偷将炸药量大幅削减,而且关键位置的炸药引信被切断。最终国民党工兵实施炸桥时,只破坏了大桥南侧引桥附近的一段铁轨,在大桥桥面上炸出一个洞,大桥主体没有受到太大破坏。此时解放军第21军63师已迫近大桥,国民党工兵无法实施进一步破坏,大桥最终比较完整的回到人民手中。   “炸药放不对位置就炸不掉的桥”   上海铁路局杭州工务段钱塘江大桥车间30多名养护工负责养护大桥。20年来天天与桥为伴的车间主任何光明说,现在的养护主要是针对铁路的枕木,大桥的结构一直保持得很好,钢梁也是15-20年才做一次重新漆装———也就是涂刷一层漆。   大桥至今没有进行过技术上的大修,2000年的维修是规模最大的一次,仅仅是更换了公路桥的桥面板。“我说一件事,你就能知道这座桥有多牢固。这是一座炸药不放对位置都炸不掉的桥。大桥的5号、6号桥墩在1937年、1944年和1945年被炸过,但至今仍能正常使用。”钟光明说。   1937年12月23日,茅以升接到密令,对钱塘江大桥实施爆破,只留下残存的桥墩。抗战胜利后,1948年5月,在茅以升的亲自主持下,钱塘江大桥又成功地被修复,兑现了他“抗战必胜,此桥必复”的誓言。             桥文化:(1)关于桥的成语过桥抽板 比喻目的达到后,就把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
过河拆桥 自己过了河,便把桥拆掉。比喻达到目的后,就把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
桥归桥,路归路 比喻互不相干的事应该严格区分开来。
修桥补路 修建桥梁,补好道路。旧喻热心公益,解囊行善。
过桥拆桥 见“过河拆桥”。
舌桥不下 形容惊讶的神态。
遇水迭桥 遇水阻拦,就架桥通过。形容不怕阻力,奋勇前进。
遇水架桥 见“遇水迭桥”。
船到桥门自会直 【出处】茅盾《赛会》:“算了罢!船到桥门自会直!忘八才去赶他妈妈的夜市!” 【解释】桥:桥梁。比喻事先不必多虑,问题自会得到解决【示例】我不相信~【故事】
桥是桥,路是路  〖解释〗比喻互不相干的事应该严格区分开来。同“桥归桥,路归路”。
遇水叠桥  〖解释〗遇水阻拦,就架桥通过。形容不怕阻力,奋勇前进。(2)关于桥的诗句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张旭《桃花溪》: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张谓《早梅》: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陆游《沈园》: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陆游《五云桥》:若耶北与镜湖通,缥缈飞桥跨半空。陵谷双迁谁复识?我来徙倚暮烟中。   陆游《秋思》:山步溪桥又早秋,飘然无处不堪游,僧廊偶为题诗入,鱼市常因施药留。   姜夔《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冯延已《鹊踏枝》: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桥形通汉上,峰势接云危。(帝京篇)李世民渭水   长桥今欲渡,葱葱渐见新丰树。(初入秦川路逢寒食李隆基   步黏苔藓龙桥滑,日闭烟罗鸟径迷。(玄都观)徐氏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横吹曲辞·后出塞其二)杜甫   春楼不闭葳蕤锁,绿水回通宛转桥。(相和歌辞·江南曲)韩翃   妾年初二八,家住洛桥头。(相和歌辞·相逢行)崔颢   宜城酒熟花覆桥,沙晴绿鸭鸣咬咬。(相和歌辞·常林欢)温庭筠   杨柳萦桥绿,玫瑰拂地红。(舞曲歌辞·屈柘词)温庭筠   夜夜愁君辽海外,年年弃妾渭桥西。(杂曲歌辞·妾薄命)刘元淑   明日长桥上,倾城看斩蛟。(杂曲歌辞·壮士行)刘禹锡   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杂曲歌辞·竹枝)刘禹锡   扬州桥边小妇,长干市里商人。三年不得消息,各自拜鬼求神。(杂曲歌辞·江南三台其一)王建   金谷园中柳,春来已舞腰。那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杂曲歌辞·祓禊曲)   驱传渭桥上,观兵细柳屯。(赋西汉)魏徵   汉家伊洛九重城,御路浮桥万里平。(阙题)杨师道   乘星开鹤禁,带月下虹桥。(和銮舆顿戏下虞世南   北去横桥道,西分清渭流。(文德皇后挽歌朱子奢   日暮河桥上,扬鞭惜晚晖。(游侠篇)陈子良   雨霁虹桥晚,花落凤台春。(安德山池宴集上官仪   悠悠天下士,相送洛桥津。(咏史其二)卢照邻   一去仙桥道,还望锦城遥。(还京赠别)卢照邻   虹桥分水态,镜石引菱光。(安德山池宴集)李百药   鹊桥波里出,龙车霄外飞。(和长孙秘监七夕)任希古   星桥他日创,仙榜此时开。(安乐公主移入新宅侍宴应制宗楚客   洛桥瞻太室,期子在云烟。(使至嵩山寻杜四不遇慨然复伤田洗马韩观主…赠杜侯杜四)宋之问   桥寒金雁落,林曙碧鸡飞。(送赵司马赴蜀州)宋之问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灵隐寺)宋之问   泉声喧后涧,虹影前桥。(上巳浮江宴韵得遥字)王勃   烟气笼青阁,流文荡画桥。(春日侍宴芙蓉园应制)李峤   径转危峰逼,桥回缺岸妨。(和韦承庆过义阳公主山池其二)杜审言   野郊怆新别,河桥非旧饯。惨日映峰沉,愁云随盖转。(感怀)董思恭   防拒连山险,长桥压水平。(蒲津迎驾)宋璟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正月十五夜)苏味道   驻马西桥上,回车南陌头。故人从此隔,风月坐悠悠。(留别杜审言并呈洛中旧游)崔融   画桥飞渡水,仙阁涌临虚。(侍宴长宁公主东庄刘宪   今夜可怜春,河桥多丽人。宝马金为络,香车玉作轮。(上元夜效小庾体)陈嘉言   君不见天津桥下东流水,南望龙门北朝市。(长相思)苏颋   云气横开八阵形,桥形遥分七星势。(畴昔篇)骆宾王   日观分齐壤,星桥接蜀门。桃花嘶别路,竹叶泻离樽。(送吴七游蜀)骆宾王   涧险泉声疑度雨,川平桥势若晴虹。(游石淙山张昌宗   回首渭桥东,遥怜春色同。青丝娇落日,缃绮弄春风。(采桑)刘希夷   鹤舞千年树,虹飞百尺桥。还疑赤松子,天路坐相邀。(春日登金华观)陈子昂   绿渚传歌榜,红桥度舞旗。(清明日诏宴宁王山池赋得飞字)张说   遇圣人知幸,承恩物自欢。洛桥将举烛,醉舞拂归鞍。(东都酺宴四首)张说   岩腹乍旁穿,涧唇时外拓。桥因倒树架,栅值垂藤缚。(燕子龛禅师)王维   官桥祭酒客,山木女郎祠。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送杨长史赴果州)王维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行。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晓行巴峡)王维   剑留南斗近,书寄北风遥。为报空潭橘,无媒寄洛桥。(江南旅情祖咏   徒尔当年声籍籍,滥作词林两京客。故人斗酒安陵桥,黄鸟春风洛阳陌。(放歌行答弟墨卿)李颀  (3)关于桥的俗语过河拆桥 船到桥头自然直 双桥好过,独木难行 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 桥归桥,路归路 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 奈何桥上等三年 庐山戴帽,平地安灶;庐山系腰,平地安桥。 纸包不住火,水漫不过桥。塔盘湖势动,桥引月痕生 两桨桥头渡 黄叶覆溪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