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后遗症针灸疗法:禅商之道·禅與地産系列之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00:20:34

禅商之道·禅與地産系列之一

(2011-02-26 20:04:24) 转载▼标签:

順山

宋体

根本智

《商道》

分类: 中国文化

禅商之道·禅與地産系列之一

 

以術圈地,何如以禅布局?
禅,和地産自有共同之處。

景觀禅系列之“辯經台”

《造法自然·禅與地産》
天,道法自然
人,師法自然
地,造法自然
天地人遵循自然順應自然體現自然,乃爲天時地利人和之象。

景觀禅系列之“地藏院”

自然爲道。
一切不自然的都違背了自然規律。也注定脫離了道。
很多建築習慣于加法:習慣了瑣碎和堆砌。
好的地産一定是減法:格局恢弘大道至簡。
當住宅地産,商業地産在狹窄的都市市場小巷pk的時候,旅遊地産悄悄的占據了那些最有限的的自然山水。
另辟蹊徑,這邊風景獨好!
而旅遊地産的規劃和設計,最是需要禅的境界道的風水。
然而,能真正懂得禅道,而不是簡單的風水八卦的智者舉世寥寥。
能夠從規劃設計資本運作項目建設直到後期營銷全部運用禅的大智慧的,放眼全國更有誰人?
只有禅商文化積累了系統的管理運營模式。
禅商必然可以在這個領域大放異彩。



景觀禅系列之“一线門”

《隨·地産規劃的禅境》
隨意:禅的意境
隨意就是不刻意、不雕琢、不造作。刻意的就失去了天然和自然。處處體現返璞歸真的禅的意境。
隨緣:善的結緣
一個人只有身心自我結緣,才有能力和別人結緣。一切善緣都來自一個善念。在地産裏,善待身心,善待自我,善待靈魂讓房子不是冷冰冰的建築而是可以結緣的家
真禅無言,好的規劃本身就具有讓顧客一見傾心一見鍾情的結緣力。
隨心:心的家園
真正能夠打動我們內心的一定不是一個水泥和鋼筋的建築物。而是通過環境,景觀,布局,細節體現出來的文化底蘊和匠心獨運。

景觀禅系列之“旋渦池”

《順·地産建設的禅意》
順勢:地勢氣勢走勢
順風:風水風光風景
順山:山勢山石山木
順水:水勢水泊水景
順民:民風民俗民情
有順就有逆!
逆反
逆向
逆流
順逆不是絕對的,而是可以在一定的彼此融合互相轉化的。
順中有逆,陰陽和合之道也!
然,大逆不道!
就是違背了自然違背了大勢違背了總體。

 

 

 

《融·地産運作的大道》
融道:得道得天下,萬法歸一。融天道人道心道于一道。禅道商道兵道于一體。
融人:融人才人力人心。人才團隊的綜合素養和實力才是企業根本的實力。
融資:融天下之資,成天下之事。
融勢:小人謀事,君子謀勢!行大道者必取信于天下,得天下之勢,萬事可成!

 融的前提是容!
沒有海一般的容器何來融天下之財?
沒有海一般的容量何來融天下之才?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人人都知道這句話。
但是作爲一個地産企業,如何拓展自己的容人之量,融財之器呢?
這就是一般的企業管理根本解決不了的問題!
唯有禅商系統的闡述了容融之道。


道有三個層次:



禅有三個境界:



管理有三重境界:
制度
戰略
商道

 



《戒·管理之術-制度》
孫子兵法雲:不戰而屈人之兵。
攻城爲下,攻心爲上。
管理也是如此,管身爲下,管心爲上。
制度和寺院的戒條一樣管理的只是身體和行爲!
但是無法管理每一個員工的內心。
佛有一念戒!就是一個善念,戒掉惡念。而不必拘泥于小戒。
大道至簡!
越是簡單的越是有效的!
毛潤之先生靠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就拿下了全國。
爲何呢?簡單易懂好執行。
制度呢?僵化的制度只會束縛人們的身心。
制度是用來提升企業效率的,而不是用來約束人們思維的。
好的制度,一定不僅僅可以約束人們不良的行爲,更能激發內心的美好!
制度文化是企業的基石文化,也是企業文化最重要的一部分。
制度不是文字,而是全體員工內心奉行的一種准則!
與其讓制度約束人,不如讓制度理順流程,優化目標,確立標准。
禅道裏,戒能生定。

企业中,制度为根。

景觀禅系列之“旋轉回道”

 《定·管理之法-戰略》
禅的本質就是定,所以也稱之爲禅定!
定方能靜,靜方能悟
對于一個企業來說,定也是至關重要的!
定性:企業的性質決定了人心的向背
定局:企業的格局決定了事業的版圖
定位:企業的位置決定了市場的高度
定步:企業的走向決定了生命的長度
 管理是經理人的事,但是定卻是企業領袖的事!
定調子,定步子,定步子那一個不需要企業領袖親力親爲?
心定方能業定!
所以一個企業領袖的心力和定力都要超越常人。
所以,一個領袖不能不把定的修煉放在知識的積累之上。

景觀禅系列之“雪亭”

 《慧·企業之道-商道》
何爲慧?佛語:菩提!
慧不是知識,是智慧,不是道理,是真理!
 慧是明察大局的法眼
慧是運籌帷幄的沙盤
慧是決勝千裏的旗幟
慧根:個人有慧根,企業同樣有!那就是創新精神,知識管理,集體智慧。
慧眼:看方向,看局勢,看人才
如果說,定決定了企業的戰略和規劃!
而慧要解決的則是實實在在的企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種種風險和考驗。
定:是運籌帷幄于帳中
慧:是決勝于千裏之外
企業發展中,你會發現和戰爭一樣面對風雲突變的市場和內外環境。
用不變的陣形,去面對多邊的戰場,唯有死路一條!
岳飛雲:兵無常勢,水無常形,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所以,我以爲:管理無模式,營銷無定式。

在变易中求平衡,用为大道!

景觀禅系列之“現代枯山水”

 有的企業把慧建立在老板個人拍板上,一人智慧決定企業興衰。
有的企業把慧建立在團隊民主決策上,木桶原理導致政見不一。
如何把員工、客戶、經理、專家、政府、輿論的理念整合到一起?
這就是企業的智慧運營!信息整合!
慧,要有環境。
創新要有平台。
決策是一個智慧系統的信息整合過程。
企業的智慧系統,是一個多合一的腦群。而不是一個腦。
 路有千條,只有一條是最近的!
決策無數,沒有一個是最對的!
路是死的
人卻在變
 所以制度管理和戰略管理相對而言,比較容易!
但是商道卻不是每一個企業每一個企業領袖都能明白的!
正如禅道,也不是每一個修禅的人都可以得到的。


景觀禅系列之“水月空門”

 

禅、管理者的和諧之道
一、人生的意義和終極追求是什麽?(什麽是人生的真經?)
    1、儒家思想—教人求得真金的學說,“奧妙”,人的自我實現
    2、道家思想—教人求得真精的學說,“玄妙”,人與健康、長壽
    3、佛教思想—教人求得真經的學說,“空生妙有”,

如來真實意——內心的安詳自在,

生命意義的自我超越

 


景觀禅系列之“秋之屋”

二、商場三境界
    1、戰場:局勢變幻莫測利益錯綜複雜
    2、賽場:競爭激烈勝負難料
    3、道場:
(1)商道上的修練
(2)儒商怎樣煉成的:恭、寬、信、敏、惠
(3)禅商的成就: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4)執而不著
(5)面對當下的境界,全然地扮演好當下的角色

景觀禅系列之“曲水流觞”

 

三、現代商道中管理者應具備的素質——樹立領導藝術:智、信、仁、勇、嚴
    1、智:能有謀
    2、信:能賞罰
    3、仁:能服衆
    4、勇:能果斷
    5、嚴:能立威

 

 
     《永恒之地》,網遊《大唐豪俠》的長安主題音樂。
      飄逸的韻律,明淨的氣質,剛毅的內涵。古筝獨奏音質清越,伴以人聲吟唱的夢幻與三角鐵的靈動,電子合成使之溫和而錯落有致。主旋律反複變奏,清新古樸,優雅幹淨。
      初聽驚喜,再聽沈醉。本是一支令人心境開闊的樂曲,卻直教我聽到清淚零落。
      胭脂說:“據說世上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永久,如果它流動,它就消失;如果它靜止,它會幹涸;如果它生長,它便慢慢凋零。”
      也許,真正的永恒源自我們對永恒的永久追求,心若能恬然純樸,紫陌紅塵哪裏不是福地?于天籁之音中,我聽出無限憧憬。
      永恒只在這一瞬。
      如是我聞。支額不語。聲斷風隨。

“禅商”的文化指向
                 作者:釋果甯
 


摘要: 

   “禅商”是當代企業文化發展中的一個新動向,它涉及到三個基本問題:賺錢動機與生存智慧、差別智與根本智、張揚個性與破除我執。“禅商”是繼“儒商”之後中國企業家對傳統文化的再斟酌和再選擇。這種“悟心靈之源,體萬物之道”的文化覺悟有助于當代經濟生活的品質沈澱和“商道”智慧的逐步成型。

 

    2000年,韓國作家崔仁浩出版了一本名爲《商道》的長篇商業小說,僅兩年發行量就突破200萬冊,在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中國台灣等地也迅速暢銷,形成亞洲文化圈中的“《商道》熱”。2003年8月,世界知識出版社引進推出該書之後,一月訂數即達15萬冊。《商道》講述的是19世紀初朝鮮巨商林尚沃從一個卑微的雜貨店員成爲天下第一商真實而傳奇的一生,以及他在經商中悟得的“財上平如水,人中直似衡”的所謂“商道”。  《商道》雖是一部韓國小說,卻展示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包含了很多儒釋道的智慧和哲理。《商道》將經商做人的世俗智慧提煉升華爲“道”的境界,並在書中滲透了“商道即人道”、“小生意旨在得利,大生意旨在得人”、“高手做勢,中手做市,低手做事”的思想。崔仁浩在談到他的創作動機時說:小說創作開始時,韓國發生經濟危機,並進入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監管的時代,于是他一面創作一面思索,韓國經濟之所以陷入監管的境地,就是因爲在經濟活動中沒有遵循“商道”的結果。

 

    其實在國內,“商道”問題也是近年來企業界比較關心的一個話題,所謂“商道”,究其實是如何將中華傳統儒、釋、道文化變現爲當代企業文化資源的問題,在信息經濟或文化經濟時代,“知本”、“知道”、“知心”已成爲看得見的趨勢,而對“道”的理解實際上也是一個對傳統文化的自覺選擇,這種現代化的道,究竟是究于人際以德配天,還是追問生命直入空茫?或者是人天和諧順應自然?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中國企業界繼“儒商”之後又有“禅商”一說,成爲人們爭議的話題。所謂“儒商”、“禅商”,其實就是商人對“道”的某種斟酌和選擇。禅與商的結合在中國大陸雖然還遠遠未到明朗化的那一步,但一部分企業家開始看好“修煉”的價值,這一點應是千真萬確的。例如北京大學正大國際中心做的“零項修煉”、“禅的涵養與心的管理”、“禅文化與漢唐經濟文明”等題目,甚至還進入了經理人培訓階段。有趣的是,2004年9月新浪網還列表公布了54位“禅商人物代表”,其中大部分是廣東、福建、香港人,這大概與禅宗六祖的地緣有一定關系

 

    (1)在禅商結合方面日韓港台要領先一步,日本于上個世紀50年代在歐美傳播日本禅,影響很大,所以西方人對中國禅的接受可能遠比對儒、道文化的理解來得容易。日本人的企業管理頗有一點禅的味道,其出世精神更甚于中國禅,從日本禅的出世主義到它的精工文化似有一種內在的邏輯呼應。在中國台灣,全島規模的“禅與管理研討會”已經開到第四屆,研討的題目有“禅修對企業領導之意義”、“禅與管理”、“企業經營的禅式無方位全觀”、“禅帶給企業新的活力”、“如何藉由禅學的精進,培育管理的智能”等等。在中國大陸未來企業文化發展中,禅對商的滲透和商對禅的需求極有可能“一拍即合”,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事情。究竟什麽是“禅商”?“禅商”與“儒商”到底有什麽分別?香風谷禅網2004年9月2日發表了一段“淨明山人”和“善財童子”的對話,將二者作了某種區分:

    善財童子問:我行商以善濟世,盡量做到利益衆生,如對員工的照顧,對佛門的贊助,乃至救災、濟困等,這算不算與禅相應?
    淨明山人答:這僅是世間法上的善行,可納入儒商的範圍,如再加上文化上的延伸與國家、民族利益相一致的理念,才真正達到儒商的境界。

    善財童子問:那麽怎樣才是禅商呢?
    淨明山人答:禅商要悟心靈之源,要體萬物之道,要以智慧運用文化知識,並充滿著同體的慈悲與平等的精神,在運用商家的運作方法時,體現空靈無住的妙用,不住名利地位,不著個人建樹,不貪著一己享樂,不倚財居傲,處處無爲而又妙用常然,恰到好處,又能創立奇功,這是禅不二之道在商行中的體現。

 

    (2)這種區別大約就是儒、禅之“道”的不同。“儒商”究于人際倫常,是此世的超越和憂樂天下的胸懷,而“禅商”要“悟心靈之源,體萬物之道”,注重的是空靈無住的慧心妙用,在個體靈魂、智慧照用、生命本相這個層面上強調得更多,超越得更徹底。儒、禅雖同是負抱天下的“普世主義”,二者在生存論意義上的感悟卻深淺有別。相比之下,儒的倫理教化、由人倫及天道的此世主義有它的局限性。近年來對“紅頂商人”胡雪岩的反思就是一個明證,除了商業抱負和政治上的如魚得水,現代商人更需要窮究生命本相,尋求智慧根基,如此才能更好地適應和駕馭今天的經濟和社會環境,把握自己而不致迷失。
    心性的修煉和境界的提升是文化經濟時代的必修課,也是物質文化日益精致化給當代企業家提出的要求。企業家潛力的開發實際上也是心性潛力的深掘和超越精神的比拼。汪丁丁在《企業家的精神》一文中作了一個頗有意思的中西超越精神的對比:

    韋伯說的企業家的那種“敬業精神”,源于這些人感到有一種“神召”,也就是上帝的召喚下,我要去謀取利潤以證明自己的價值。于是賺錢不再是身家性命的問題,不再是養家糊口的問題,而是敬不敬上帝的問題。你不能實現利潤最大化,說明你缺乏追隨上帝所必須的理性能力,你肯定不是上帝的選民。要把利潤作爲“神召”一樣神聖的東西來追逐,這是一種狂熱的精神,是一種超越了身家性命追求的對利潤的熱愛。

    我們中國企業的敬業精神,說實在的,只是從光宗耀祖的超越方式裏面帶出來的,一個企業家做得好了,他在家鄉就光宗耀祖,到省裏面,他就會被選爲人大代表,再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道路,這就是他的最高理想。

 

    (3)“神召”是基督教文明的超越方式,而通過實現利潤最大化來追隨上帝,是新教倫理給現代商人提供的一個世俗超越之道。撇開有神論問題不說,僅就超越層次而言,只有“大于人”的東西才能把人變得“象個人”,這就是哲學家海德格爾讓“存在”高于“此在”(人)的本意,也是黑格爾批評孔子的哲學不是哲學(超越不夠)的初衷。其實在中國,即使是比較正統的儒商也不大可能避開商業活動中的短期行爲,他要立言、立功、立德,換言之,要在有生之年“露臉”,要爲芸芸衆生樹立一個樣板,成就一個楷模,成爲一個在社會上揚名立萬的“知名企業家”。“修身”只是“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一個次第。因爲對他來說,人不可能超越生命的大限,也沒有人之外和人之上的東西可以敬畏,神秘的生命和浩瀚的宇宙與他們無關,心靈只能對著“出人頭地”、“經世致用”的目標有限地敞開,它還能有多少可以深挖的智慧潛力?至于大多數以錢爲終極價值的商人,混一個有錢有勢、財大氣粗就心滿意足,更談不上超越。

    當然,在這個多元主義時代,對文化資源的選擇也是自主的和多元的,不能說“禅商”比“儒商”好,但是一定有某種不同,從“儒商”到“禅商”的新變也反映了某些值得深思的問題,顯示了中國商人的一種值得稱道的文化悟性。筆者感興趣的是:“禅”與“商”究竟有何關聯?在這種關聯中會涉及到一些什麽問題?本文試對這些問題作一點初步的探思。

    問題一:賺錢動機與生存智慧。一般商人以賺錢爲目的,“禅商”的商業活動只是“悟心靈之源,體萬物之道”的方便,是探索一種智慧的生存方式,不以賺錢爲終極目的,亦不受外在道德理想的驅使。這裏涉及到對財富和經商的看法。對禅商而言,財富只是因緣的虛現,商業謀劃只是照機的流露,禅者覺性光明、人法本空,以無得之心經營財富,體現的是“生命的大道”。而問題就在于,這種高蹈的“禅”何以能融入世俗的“商”。解開這個結的關鍵是對“心”的理解。上海有位學者提出過一個有趣的見解:新時代就是心時代,新生活就是心生活,新經濟就是心經濟。佛學是心學,禅宗是心宗,佛經是心經。“所有的發展也只是爲心靈的回歸所作的鋪墊”。


    4)由此便可作如下發揮:信息産業不過是“交心”,教育産業只不過是“修心”、傳播産業只不過是“明心”,娛樂産業只不過是“調心”、健康産業只不過是“養心”、咨詢産業只不過是“益心”、服務産業只不過是“關心”,慈善産業只不過是“愛心”、宗教産業只不過是“安心”。于是得個結論:這是一個“直指人心”的時代。消費者不僅購買商品的功能價值,還要購買商品的心靈價值、精神價值、文化價值,對于商人來說,得人心者得市場。商品的開發就是心的開發,心的大化流行。心有萬殊,故商品也有可供開發的萬千形態。而“禅”是什麽?禅就是明見本心,從明見本心而中得心源;禅也是發明本心,從發明本心而化禅入商,有了經商的基本閱曆和經驗,最要緊的就是“心”的品質提升和深度開發,所以從禅的智慧中直取商業活動的根本智是順理成章的。在這裏,商業活動只是外顯的方便,智慧生存才是根本。
 
    這種境界當然不是一般商人能達到的,它需要覺悟和一定程度的財富積累。比如對財富的看法,可以因覺悟而自覺地改變,也可以因積累和投入的擴大而不自覺地改變。海爾總裁張瑞敏推崇覺悟,他的看法是:“智力比知識重要,素質比智力重要,覺悟比素質更重要。” (5)廣東商人也有一句口頭禅:“賺十萬是自己的;賺一百萬是家庭的;賺一千萬是社會的。”一己之私的賺錢目的漸漸淡化,財富積累到一定程度,境界上不來就會變成“數字遊戲”,而回歸根本智才能體現“生存智慧”。這種“大私無私”的現象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比爾·蓋茨最高身價曾達1千億美元,但他聲稱只爲三個孩子留下幾百萬美元,其余全部用于慈善事業。用他的話說:“我不過是財富的暫時看管人”。在新經濟時代,財是“守”不住的,是“液體”的、流動的,任何個人、家庭、民族都不可能把財富“圈死”,沒有人是財富的終點。用禅者的話講,叫作“取之于空,還之于空。生而不有,爲而不恃。”在禅者看來,經商是賺取財富的活動,是一種生存方式而不是生存本相,是一種智慧活動而非智慧本身,經商不能著相,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經商又無非是真如緣起的大用,是利益衆生造福社會的大行大願,是用自己的智慧、福報、事業、財富大公于世。商本身是私,而沒有對私的保護就不能有效地增長財富、行于大公。所以商人不經商就不能見禅,此謂真俗不二、禅商不二,禅是商的真源,商乃禅的妙用,惟有行此中道,才能不落二邊、契入究竟。因此,經于商而不著于相,行于功利而又超于功利,這才是禅者的本色。

問題二:差別智與根本智。現代商業活動崇尚的是理性精神,每一項制度設計、每一種經營活動都需要科學地決策、合理地安排。經商是一種精明人所從事的講求理性法則的智慧活動,是一種“差別智”,在這種條分縷析的理性精神的催生下,各式各樣的管理理論、管理詞彙也空前地繁榮起來:企業戰略、名牌戰略、CIS策劃、營銷企劃、×管理模式、企業文化、公關戰略與策略、MBA教程、六西格瑪、ERP、CRM、平衡記分卡、績效管理、OEM、MBO、股票期權、品牌管理、員工滿意度······令人目不暇接,其中的泡沫化傾向也是不言自明的。而高度理性化的另一面又是以某種激情偏執作爲補充,現代營銷的“魔鬼訓練”和成功學的一些潛能激發就帶有某種偏執成分。“似乎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人著起魔來,有股瘋勁,真有一種潛能被激發出來的感覺。這是增長人性中無明渴望的妄業的方法,使人大腦處于興奮、激動、貪著、競爭的一種顛倒狀態,這樣會導致人類社會失去甯靜、自然、平和、正直、無求、喜舍、利樂的精神,更會在極端情況下産生不擇手段地謀取財物與建樹業績,一切的罪惡均由此而引發,使人類在發展財富的同時,喪失了生命的根本原則,遠離了覺性家園的空樂與清淨。”(6)沒有根本智的覺照,沒有大本大源的顯現,不能將商家的行爲提升爲道的高度,那麽這些差別智就會演變成一場無休止的精神混戰,經濟發展也會偏離人性的軌道,比如泡沫經濟、片面追求産值、短期行爲、經濟增長中的文化瓶頸、狹隘的地方保護主義和假冒僞劣等等。

 

    對于企業家來說,根本智的徹顯應是開發創造潛力的首選。禅主張明見本心,在清寂無爲的光明洞照中,爲思維洗刷、簡化、清零,從而使覺性徹顯而得根本智。淨明山人對此的描述是:“體達一念未生處本來空寂,而于空寂處又靈明了知,此體雖空明無相,卻是萬法的源頭,一切商業運作都從此而生演變,故唯有把握現前一念,一切從此流出,並于此當下,智悲不二,內外一致,體用一如,則自性清淨湛然,應用無虧,所有作爲,均如理如法,符合于一切因緣的變化,而于禅商者心中卻無一絲作爲,自然而然,妙智獨到,故雖經商濟世利益廣大卻無一法在心,了然洞達,道契天地而不居功也。”


    (7)禅無定法定見的束縛,心性無限開放而又心無旁骛,于當下一觸即發、直截了當。這種悟性不是非理性,而是超理性,是將天下的道理“打成一片”,所以這種“悟”是經驗、知識、能力、素養、智慧的升華和提純,是商人開發心智的根本。
    從經營戰略的角度看,企業家選擇項目、謀劃大局尤其需要開放心靈、提升悟性。企業家不是一般的商人和經理,他不能憑借發生過的案例來推理,而是要處理從來沒有出現過的新情況,他對項目的悟性總是發生在具體論證之前,其風險和不確定性甚至不可以用概率分布來描述。所以有人說項目是“嗅”出來的,是企業家的“原創”。北京地産商潘石屹以悅禅聞名,著有《茶滿了》一書,他對項目的選擇別有一套見解:“我曾經在internet上下載過一張世界地圖,是傍晚從衛星上看地球。結果地圖上燈光的亮度與人均GDP高度吻合。受此啓發,我晚上開車橫穿北京城,西邊一片黑暗,······東邊燈火通明,有在辦公室加班的,有飯店的燈光,有酒吧的燈光,所以我把所有的項目都選擇在東邊。”

 

    (8)這種選擇靠的不僅僅是想象力,更需要心靈的敞開。潘石屹對此似有所悟:“創造需要一種狀態,這種狀態是清靈、放松、天馬行空的狀態。有人反複強調要有周圍環境,其實環境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能不能戰勝自己,本身最重要。工業文明的基石是專業化、細分化、規範化、標准化。這些在今天都過時了,成爲創造力的阻礙。在今天工業文明處處汙染的天空,有一股清風就是‘禅’,她反對任何的形式,提倡自然、實證,也是現代人尋找到了醫治工業病的良藥。”

 

    (9)禅講開悟,開悟的心態就是不著相不定型、空諸所有、自由開放。
潘石屹也有一些怪誕的舉止,比如他寫《投訴潘石屹,批判現代城》的書,拿自己做的項目開罵,雖有廣告炒作之意,卻也不失開放自我、超越是非和恢複真誠批評的寬容。其實,世界上任何不可思議的創意都應該有一個平常心的底蘊,只有在“無”的空茫中,在大定現前、止水于心的清靈中,才會生出”天馬行空”的自由和“無奇不有”的見地,才能空納萬境,火中生蓮,權變隨機。這就是不著相的智慧,就是根本智的開發。

差別智與根本智往往是互補的,不能偏廢。商人偏重差別智,禅者傾向根本智。一般商人把“商業利益”當作唯一目的,即使悅禅也是只求“神通”,不求解脫;而禅者沒有開發出差別智時,根本智暫處于本位中,自心清淨六塵不染,唯于境緣中不得力,所以這種出世禅仍處在“見山不是山”的階段,最易導致無明“頑空”。所謂“住心觀靜,是病非禅。”

 

    (10)禅惟有深入生活,覺性才得以活潑妙用,觸途成觀,“桃花紅,李花白,誰道融融只一色?”

 

    (11)差別智的開發體現了發明本心、變化無盡的妙用,禅者若能充分發展這種方便力,就是圓滿自性的功德。從這個意義上說,經商這種高強度智能活動倒是一種最好的“修煉”。在中國曆史上,許多經世奇才都有某種“修煉”的功底,比如諸葛孔明羽扇倫巾的鎮定超然,得益于隆中草廬的閑淡;南京兵部尚書王守仁的軍事勝算,離不開長期悅禅的心得。   

    問題三:張揚個性與破除我執。現代企業家具個性風采,有推行自己的價值觀的能量和魄力。禅的宗旨同樣也是看重“自性”,主張“自家寶藏”、“即心是佛”,但這個“自性”雖是“自家”的,卻又不是自我封閉的一己之心,而是超越小我的“大我之心”。世界上並不存在一個既有的、不變的“我”,一切都是流動的、緣起緣滅的,唯無我無法、無心無念,方有心靈的敞開。禅宗主張“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12),就是要幫助人們洞見這個虛化流動的世界本相,以無心爲心,以無我爲我,這就是般若的智慧。否則頭上安頭,被一個“我”字束住了手腳,就會落入無明與偏執。
對商人來說,“無心”、“無我”並不是提倡做事漫不經心,而是說做事的時候不要“我”字當頭,要把主體破掉,做事就是做事,該怎麽做就怎麽做,應機而發,把我忘掉,不要把我的情緒、思量、觀念、邊見帶進去,這樣才能真正一心一意地“進入事情本身”,把事情做好;看問題也是這樣,要就事論事,不要摻雜我的先入之見,即使有也要化掉,讓它透明,“見則直下便見,凝思即差”

 

    (13),直下之見才能讓問題直接呈現,而不是被錯綜複雜的表象遮蔽,變成語言的圈套。沒有邊見的“直下之見”往往見之更深、見之更切,日僧詠富土山有詩雲:“八面都無向背處,橫空突出與人看。”從平常的角度看,我們永遠不可能同時看到六方體的六個面,但是一旦放棄角度的束縛,以直下之心相見,以無心之心爲心,六個面就會同時進入我們的意識。這就是所謂“大道無門八方開”。

    這種“人無我”、“法無我”的境界與商人的事業和個性並無根本沖突。因爲“無心”成全的是“一心”,是世界本相的當下呈現,所謂“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這種境界會使人更敬業、更專一,更能體會一沙一花的靈妙之境;而“無我”就是“大我”,是做大事的開放性人格,開放個性不等于消除個性,而是對自我的展開和超越。這種開放的個性是無需張揚的,有一種埋頭做事的、“低調”的風格:“我所接觸的禅,更像新經濟時代的網絡精神,更注重的是平等、自然而然的東西,你有什麽樣的事你就說什麽事,表達什麽。整個風格,無論是管理風格還是說話還是建房子都注重不要張揚。如果是張揚,顯示自己的力量、顯示自己的聰明,就和‘禅’背道而馳了,這是禅宗最重要的。”

 

    (14)如果一個人的心靈是真正開放的,就不需要“向外”張揚什麽,因爲沒有“外”。也不存在“擁有”智慧,而是直接就在其中,前提是去我執、除邊見,生而不有,爲而不恃。
以上是對禅-商關系的一點粗略之見。應當看到,禅與商的結合不僅爲現代經濟生活輸入智慧資源,同時也是對人類經濟行爲的一種清理和品質沈澱。在中國改革深化和社會轉型的這個關口,在經濟發展處處瓶頸和潛規則盛行的“商戰”環境下,“禅商”也許可以給我們注入一些清醒劑,給我們一點返樸歸真、自我反思的空間,這就是“禅商”對現代經濟生活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