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灸绳在线阅读:乙肝与肝硬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6:07:51
我国是个乙肝大国有1.2亿的乙肝患者,这么庞大的一个患病人群,已经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健康,也给乙肝患者带来苦恼.同时肝硬化也是肝病发展到后期的表现,那么乙肝与肝硬化有什么样的关系的在4月29日的节目中我们请来了辽宁省中医研究院肝病治疗中心的谢春娇主任和杨杰教授就乙肝与肝硬化的关系做以介绍.
名医档案
谢春娇,现任辽宁省中医研究院肝病治疗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
1982年毕业于辽宁省中医学院医疗系,从事肝病临床与科研20余年,在治疗各种急、慢性肝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撰写了有关肝病方面的学术论文30余篇,分别参加国家级省级各种学术活动,并评为优秀论文,他们研制的整体疗法,对各种急、慢性肝病辨证施治,取得显著成绩,2002年被评为辽宁省中医研究院名中医,并聘为《辽宁中医学院学报》编委。
杨杰,现任辽宁省中医研究院肝病中心专家.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经历:从事肝病临床与科研工作16年,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以及乙肝病毒携带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她身为中医出身,同时钻研西医理论多次去中国医大学习深造,撰写了肝病方面的论文20余篇,在临床上深受患者的爱戴。
精彩问答
主持人:今天我们一同来谈谈乙肝与肝硬化的相关知识——
主持人:什么是乙肝?如何判断自己或亲友患上乙肝?
谢主任:乙肝是病毒性肝炎的一种,病毒性肝炎是指由几种不同的嗜肝病毒所引起的肝脏损伤和炎症的传染性肝病。目前认定的嗜肝病毒有甲、乙、丙、丁和戊型肝炎病毒,共五种。其他如HGV(庚型肝炎病毒)、TTV(血传染病毒),不属于嗜肝病毒,与肝炎的关系不确定,可能为“过路”或“旁观”病毒。在这五种肝炎病毒中,甲型和戊型肝炎是通过粪—口传播,特点是起病急,病程短,能够自愈,不会转变成慢性肝炎。乙型、丁型、丙型肝炎主要通过输血、血制品、注射和母婴传播,起病时症状不明显,可转为慢性肝炎。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又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乙型肝炎是我国慢性肝炎的主要原因,人群中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有1.2亿人,其中2000万—3000万人为有症状的慢性肝炎,部分病人最终发生肝硬化和肝癌。每年因肝病死亡者约30万,在死亡者中50%为原发性肝癌。这不仅危害人们的健康,也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应予足够重视,做好防治工作。
那么,怎么判断自己或亲友患上了乙肝呢?
如果你和你亲友,出现了肝炎的症状,如乏力、食欲减退、尿黄、皮肤发黄、眼睛发黄、厌食、厌油、恶心、呕吐等症状,您就应该到医院做肝功检测和肝炎病毒的标志物的检测。如果您经过检测,肝功异常,乙肝病毒的标志物出现阳性,那么就可以确诊您得了乙肝。另外,乙肝患者,上述的那些症状不一定要都出现,有的只有一、两种症状,症状很轻,有的患者甚至没有任何症状,所以,你的周围如果有人得了乙肝或有乙肝病毒携带者,您也要定期的到医院去检查,看看您是否感染了乙肝病毒,如果您没有被感染也要及时注射乙肝疫苗,这样您对乙肝病毒就有了免疫力。
主持人:乙肝病毒是一种什么样的病毒?
杨教授:乙肝病毒是一种嗜肝病毒,完整的病毒是直径42nm的圆形颗粒,由外壳蛋白和核心成分组成,外壳蛋白由s、前s1、前s2蛋白组成,核心成分中含有环状双链DNA,DNA多聚酶,核心抗原和E抗原。乙肝病毒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相当强,一般需要高温高压或强氧化剂才能灭活。
主持人: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家庭成员要注意哪些事项?
谢主任:携带者要注意个人卫生,女性病人要注意经期卫生,生活用品要与健康人分开。家庭成员都要做一次体检,没有保护能力的要及时注射乙肝疫苗,家庭环境及用品要经常消毒。
乙肝病毒的消毒方法:一般的消毒剂无效,要用强氧化剂,如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等。但过氧乙酸腐蚀性强,对粘膜有刺激性,不适合家庭使用,可选用含氯消毒剂。市面上有907粉、优氯净、氯亚明等,都可选用。
(1)门窗、厕所、地面、家具表面可用含氯制剂喷雾、擦拭;
(2)病人的呕吐物、排泄物可用漂白粉消毒后再弃掉;
(3)餐具煮沸10~20分钟可使乙肝病毒感染性消失,也可用含氯消毒剂浸泡半小时后再用清水洗净后使用;
(4)病人的内衣可用含氯制剂浸泡,但要注意可能褪色。
主持人:乙肝病毒感染后可能出现哪几种情况?
杨教授:根据感染者的免疫功能及感染病毒的数量、毒力的不同可能导致以下四种情况:
(1)无急性肝炎的过程,彻底清除病毒,自然产生保护性抗体,或体内残留少量病毒,表现为抗HBs、抗Hbe、抗HBc三项抗体长期持续阳性,但肝功正常,无临床症状,长期稳定。
(2)经过一次急性肝炎过程后,彻底清除病毒,肝脏损伤完全恢复,半年之内痊愈。
(3)免疫反应过强者可导致急性或亚急性重型肝炎,导致大面积肝坏死,病死率极高。或表现为坏死后性肝硬化。
(4)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表现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状态,虽然无症状,肝功正常,都存在轻重程度不同的肝脏损伤,长期的病毒携带可导致肝脏损伤逐渐加重,部分携带者可演变为肝硬化或肝癌,所以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长期的随访观察,在病毒有复制,肝脏有损伤时要及时地合理治疗以阻断病情进展。
主持人:乙肝久治不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谢主任:慢性乙肝病情复杂,是种非常难治的疾病。
(1)治疗方案不合理,对于抗病毒药物的选择,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及使用时机,盲目用药必然导致治疗失败,不能获得理想疗效。中药的使用,关键在于辨证施治,用药时要辨清寒热虚实及脏腑功能失调  ,盲目选用很难见效。
(2)病人不能与医生配合,坚持长疗程治疗,对于病毒携带者及慢性乙肝的抗病毒、调节免疫、抗纤维化治疗都需要长期治疗,病人可能因为缺乏信心、耐心或经济方面原因而中断治疗导致治疗失败。
主持人:甲肝、戊肝、丙肝是怎么回事?
杨教授:甲型肝炎是由甲肝病毒引起的急性肝炎,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可通过食物、饮水和人与人密切接触而传播,可造成暴发或散发流行,病程较急骤,常见症状有恶心、厌食、乏力、呕吐、腹痛、肝区痛、腹泻、或发热、尿黄,多数表现为急性黄疸型肝炎,病程2~4周,预后良好,不转为慢性,极少发生重型肝炎,病后可产生持久免疫力。治疗用药宜简,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可迅速缓解症状,改善肝功,尤其退黄疸疗效显著,可缩短疗程。预防措施主要是加强饮食,饮水,环境卫生管理,讲究个人卫生及饮食卫生,把住病从口入关,儿童及青少年要及时注射甲肝疫苗。
戊型肝炎是由戊肝病毒引起的急性肝炎,传播途径及临床表现与甲肝相似,老年人及孕妇容易感染,多表现为急性黄疸型肝炎,病程一般4~8周,合并肝内淤胆的病人,黄疸可持续较长时间,不发展成慢性肝炎,少数病人可表现为重症肝炎。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治疗与甲肝相同,合并重症肝炎时按暴发性肝功衰竭处理,特别要重视早发现,早治疗。预防措施与甲肝相同,目前无有效的疫苗。
丙肝是由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肝炎,急性期不容易发现,多数病人表现为轻度慢性肝炎,转氨酶持续轻度增高,容易进展为肝硬化或肝癌。传播途径与乙肝相似,主要通过血液传播,生活接触传染的可能性极小。、治疗以抗病毒,抗纤维化,降酶保肝为主,抗病毒首选干扰素,与保肝降酶、抗纤维化中药联合使用。对丙肝的预防:目前没有有效的疫苗,主要是加强对献血员及血制品的管理,防止医源性传播。病人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进行有创伤性的检查和治疗要选择正规医院,尽量减少输血及血制品,就可大大降低丙肝的感染率。
主持人:乙肝主要是通过什么途径传染?
杨教授:乙肝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血液传播:输血、血浆和各种血制品可能传播乙肝。近年来对献血员的检测比较严格,使输血后乙肝感染率明显减少,但仍没有杜绝,所以用血制品要慎重,除直接经血传播外,还可能通过注射、手术、采血、拔牙、治牙、内镜检查、针刺、纹身、美容手术等传播乙肝,主要是因器械被污染,乙肝病毒通过破损的皮肤粘膜入血导致感染。
2.母婴传播:感染乙肝病毒的母亲可能将病毒传给新生儿,主要是围产期感染,分娩时经产道,新生儿吞入含HBV的羊水、血而感染,少数可由于宫内感染,但比例小于5%,也可通过母乳、体液或密切接触而传播。
3.接触传播可导致HBV感染,但是指密切的生活接触,如家庭成员之间同吃同住的密切接触,可造成家庭中HBV感染的聚集现象,日常生活中共用牙膏、漱口杯、洗澡刷子、剃须刀、指甲刀、共用餐具等可能引起HBV感染,但必须是皮肤粘膜有破损的情况下,才可能通过密切接触而传播HBV。同事同学之间的一般接触不会传染。
主持人:乙肝怎样预防?
谢主任:管理传染源:对于急性期的病人要注意消毒隔离,可住院或留家隔离;要加强对献血员的管理,每次献血前都要严格检查;还要加强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管理,乙肝病毒携带者除不能献血及从事饮食服行业和幼儿教育行业外,可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但要加强随访,要注意个人卫生,经期卫生及行业卫生,生活用品要与健康人分开。
1、切断传播途径
①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②加强饮食服务行业的卫生管理,各服务行业的公用茶具、餐具、面巾、理发用具、修脚美容器械等要做好消毒处理。
③防止医源性传播:各种医疗器械都应做到1人1用1消毒,包括手术器械、口腔器科械、针灸针、内窥镜等。病人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如果需要做创伤性的检查及治疗要选择有消毒设备的正规医院。
④阻断母婴传播:育龄女性要认真做孕前检查,发现乙肝病毒感染、如果传染性不强,可以怀孕、新生儿出生后尽早注射乙肝疫苗,如果传染性强,可先治疗,等到病毒复制控制住后再怀孕,怀孕末期由医生指导做母婴阻断。通过择期受孕,新生儿注射乙肝疫苗,及乙肝疫苗与抗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应用做母婴阻断等措施,是可以生一个健康的孩子的。
母婴阻断具体方法:孕妇在产前三个月,每月注射一次高效价抗乙肝免疫球蛋白,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注射一次抗乙肝免疫球蛋白。满月后再注射一次,同时于出生后接0,1,6,程序注射乙肝疫苗。
2、保护易感人群及高危人群:
儿童、血透病人、乙肝患者的家属、医护人员尤其是传染科、检验科、口腔科、妇产科、透析室等的工作人员要定期体检,及时注射乙肝疫苗。
主持人:乙肝最终会导致什么样的危害?
杨教授:乙肝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首先是因为它传染性强,流行性广,感染率60—70%,我国乙肝病毒携带率占10%,乙肝病毒携带者因为肝功正常,无症状,最初补称为“健康携带”或“无症状携带”,此称谓并不十分妥当。—则因为肝功能虽然正常,但不见得肝脏病理检查正常 ,有人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做肝脏病理检查发现93%携带者肝脏有不同程度的损伤。所以,并非真正健康。这些人不但其自身受乙肝病毒感染的困扰,且肝病有可能发作或隐匿发病,不知不觉地发展成肝硬化,临床上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患者,而且从传染角度看,他们是重要的传染源。有人说携带者是乙肝病毒赖以生存的宿主。对于慢性乙肝患者来说,反复肝功活动,五年内约83%由慢性乙肝转为肝硬化,其中一部分转为肝癌。所以对病毒携带者,要定期检查,对慢性乙肝,也要及时治疗,这们可以阻断乙肝向肝硬化或肝癌发展。
主持人:乙肝的症状有哪些?
急性乙肝早期症状为胃肠功能紊乱,多数病人有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厌油,腹胀等,或有发热,黄疸,少数病人可出现关节炎,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脉管炎,肾小球肾炎等症状。
乙肝病毒携带者和慢性乙型肝炎病情轻者可能无症状,常见症状有乏力,食欲不振,腹胀,肝区疼痛等。乙肝实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除肝脏外还可侵犯其他器官,出现肝外多脏器损害的症状,如慢性多发性关节炎,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胆囊炎,脉管炎,皮肌炎,桥本氏甲状腺炎,心肌炎,胸膜炎,干燥综合症 ,骨髓抑制等,其中以关节炎和慢性肾炎,慢性胆囊炎为多见。
主持人:肝有什么基本特征?
谢主任:乙肝病毒的理化特征:HBV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30-32℃可存活6个月;在-20℃可存活15年,;60℃加热一小时,98℃加热一分钟,乙醚或PH2.4处理6小时不能完全灭活乙肝病毒。121℃高压20分钟,100℃干烤1小时,0.5%过氧乙酸、3%漂白粉、5%次氯酸钠等处理可灭活乙肝病毒。
主持人:乙肝流行病学特征是什么呢?
杨教授: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除发生急、慢性肝炎外,容易变成慢性病毒携带,还可以引发慢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细胞癌。以HBsAg作指标,乙型肝炎高发区的流行特征是,感染多发生在生命的早期,在婴幼儿期的HBsAg携带率已达到或接近人群的携带率高峰,在高发区乙肝e抗原阳性率高,母婴传播、医源性传染和密切的生活接触传染都很严重。受乙肝病毒感染时的年龄越小,变成HBsAg慢性携带者的机率越高,<1岁受乙肝病毒感染后约70%—90%变成HBsAg慢性携带者,2-3岁40%-70%,4-6岁10-40%,7岁—成人6%-10%变成HBsAg慢性携带,再次表明我国乙肝免疫保护重点是儿童。
HBsAg携带者和乙肝病人是乙肝病毒的传染源,我国人群中HBeAg阳性率32.74%,把HBeAg阳性率高低比作传染强度,则1-15岁传染强度最高,20-35岁中等,40岁以后最低,这一结果提示我国HBV传染性是强的年龄段在儿童及青少年。
主持人:乙肝有什么治疗方法?
谢主任:大凡治疗一种疾病,不外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消除发病原因,二是阻击发病的途径,三是修复病理改变,根据西医对慢性乙型肝炎发病机理的研究证实,乙型肝炎病毒侵入人体是始动因素,但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和低下则是导致慢性化的基本病机。肝脏的损害系免疫反应诱导的结果,所以我院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途径有三;一是抗病毒治疗,这是针对病因的疗法,二是免疫调节疗法,这是针对病机的疗法,三是促进肝脏康复治疗,包括退黄、降酶、纠正蛋白质、糖、脂肪三大代谢紊、抗肝纤维化等,可以说是针对病理改变,生化改变和临床症候的治疗。
主持人:抗病毒治疗的方法?
杨教授:针对每一位患者症状、体征、舌象和脉象的变化,分析出他是属于湿热偏盛,是热毒偏盛,如这个患者出现恶心,厌油腻、舌苔黄厚而腻,大便粘不爽,一派湿热之象,我们选用清利湿热抗病毒的中药,如菌茵陈、桅子、黄芩、虎杖等。有的患者出现口干口苦,舌质红,小便黄,大便干结,我们选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如金银花、野菊花、牛黄、苦参、山豆根等。
同时我们根据肝功改变情况 ,DNA复制强弱,对慢性乙肝配合抗病毒西药治疗,如干扰素等。
主持人:什么是免疫调节疗法
谢主任:人体感染肝炎病毒后,为什么对病毒不能加以清除而成为慢性肝炎呢?绝大多数病人表现为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体液免疫功能亢进,免疫复合物清除不全,在体内积聚而继发免疫复合物性损害,以及由于免疫系统调控失灵引起自身免疫反应,因此,借助药物以增强细胞免疫功能,抑制体液免疫功能,清除免疫复合物,降低自身免疫反应等已成为临床治疗慢性肝炎一条重要途径。
属于补益类具有扶正固本作用的中药 ,多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如黄芪、人参、党参、白术、茯苓、灵芝、猪苓、寄生、薏苡仁、鹿茸等,均有增强T细胞的功能作用。地黄,阿胶,公英、五味子,女贞子、白芍等有促进淋巴细胞转化的作用,双花,白花蛇草、山豆根有提高吞噬细胞的功能的作用,还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药如丹皮、甘草、桃仁、生地、龙胆草、红花、丹参、赤芍、莪术等有清除免疫复合物积聚及抗损伤作用。
在此基础上配合免疫增强剂,如白细胞介素等治疗,可以大大的提高疗效。
第三,修复受损的组织,降酶,退黄,促进肝细胞再生, 抗肝纤维化,这方面中医中药显示了它广阔的前景。降酶的药物有五味子、垂盆草、溪黄草、龙胆草、公英、田基黄等;退黄的药物有青黛、明矾、郁金、茵陈、大黄、桅子等;促进肝细胞再生的药物有黄芪、黄精、枸杞、白芍 、地黄等;抗肝纤维化的药物有北沙参、麦冬、地黄、当归、枸杞子、鳖甲、川楝子、丹皮 等,这些药物都必须在辩证施治基础上,合理地选药组方,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主持人:什么是肝硬化?
杨教授:肝硬化是由一种或多种致病因素引起,以肝细胞弥漫性损害,广泛的纤维组织增生导致的慢性进行性肝脏疾病。
肝硬化的发病过程有3个基本环节。
1、肝细胞的变性、坏死。
不同的病因通过不同的机理,引起肝细胞损害,这种损害是弥漫地累及整个肝脏,可以伴有炎症反应,有炎症反应提示病变活动。
2、肝纤维化:是肝细胞变性、坏死和慢性炎症后必然结果。
表现为肝细胞坏死及在炎症刺激下,血管周围区纤维组织大量增生,形成许多胶原纤维,并伸入肝小叶中形成间隔,导致肝细胞小叶周围纤维化,肝细胞与周围血窦间的物质交换发生障碍。
3、肝细胞再生:肝细胞的坏死可促使肝细胞增生形成,形成许多再生小结节,结节压迫血管,从而加重肝内血液循环的障碍。
由此可见,肝硬化由以上3个环节组成,肝细胞纤维化但不伴有肝细胞结节形成或仅有肝细胞结节形成而不伴有肝纤维化者都不是肝硬化。单纯肝纤维化构不成肝硬化,但又有着一定联系,肝纤维化仅为肝硬化演变过程中的一个阶段。肝纤维化是病理学上的概念,肝硬化则是一个慢性病的概念,纤维化是可逆转的病理特征,汇管区大量纤维组织增生,但无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形成。
主持人:肝硬化有哪些症状及体征?
谢主任:早期的肝硬化者,仅表现为慢性肝病的症状,一部分人不知道自己有肝病,仍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当发展到肝硬化失代偿期就会出现许多并发症。
肝硬化的症状:与肝炎症状无多大差异,如食欲不振,腹部不适,明显乏力,体重减轻,如出现腹水则表现为腹部胀满、双下肢肿胀、腹围增大,间断出现发热或黄疸,有出血现象:鼻衄,齿龈出血,皮下出血。
肝硬化体征:面色晦暗,肝掌,蜘蛛痣,脾大,男性乳房肿大,且有压痛,炎症活动时,黄疸进行性升高,腹胀,叩之有移动性浊音,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胃粘膜点状出血。
实验室检查:末梢血可见 :WBC数降低,PLT降低;肝功:白蛋白下降,球蛋白升高,A/G倒置;蛋白电泳γ球蛋白升高,凝血酶原活动度降低。
超声:肝脏缩小,肝右叶缩小,肝左叶,尾叶增大,肝各叶比例失调,肝表面不光滑,肝实质回声不均匀,少娄是结节状改变,肝内血管模糊,变窄,门脉增宽,大于1.2厘米,提示门脉高压。脾脏肿大,腹水。
主持人:肝硬化的并发症
杨教授:肝硬化晚期可出现肝昏迷,上消化道出血,腹腔感染。肝肾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
肝性脑病:又称肝昏迷,是由于严重的肝功能损害,不能清除血液中的有毒代谢产物致中枢神经系统代谢紊乱,出现以意识障碍和昏迷为主的一系列精神,神经症状。
上消化道出血:是由于肝硬化时门脉高压,使食道下段胃底静脉曲张,这是最容易出血的部位,往往由于进食硬质粗糙的食物而引起或咳嗽,呕吐,腹压增高,暴怒,情绪波动而诱发。
腹腔感染:肝硬化时由于免疫力下降,极易发生感染,50%肝硬化腹水患者可能发生自发性腹膜炎,原因大致有几点:肝脏滤过及吞噬功能受损;肠壁通透性增高;门脉瘀血及门脉高压;整体抵抗力下降;腹腔穿刺,导尿操作造成感染灶,腹水为细菌提供了良好的培养基。
肝肾综合征:主要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有效血容量下降,肾小血管收缩,肾缺血,导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由于腹水、鼓肠使腹压增高,下腔静脉和腹主动脉受压,导致肾血流减少,还有乙肝病毒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引起肾小球肾炎,严重黄疸,肾小管的胆栓,以及离子紊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