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贴作用:预付卡实名制体现反腐无小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0:08:26

预付卡实名制体现反腐无小事

来源: 2011-11-30 08:44

  购万元(含)以上不记名卡的单位或个人,发卡企业应进行实名登记,相关信息需保存5年以上。今天,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了《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并开征意见。(11月24日《新京报》)

  有关预付卡引发腐败的话题,近年来在公众中已经不算新鲜。相反,对于预付卡实名制这类反腐举措,公众早已有些“审美疲劳”。此前就有多位预付卡业内人士坦承,征求意见稿对预付卡“实名制”的推进单靠一纸法规之力难以实现。也有从事反贪系统的人士认为,反贪还是得加强干部廉政教育,即便卡实名制了,还会滋生其它的受贿途径。

  但是笔者不能认同这一看法。因为,反腐败是个长期、艰苦而系统的工作,亟需各种配套设置的逐步完成和落实,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才能构筑一道反腐的坚固防线。指望一项制度立竿见影的遏制贪腐,既不现实,也不可能。从这个角度说,实行预付卡实名制有着积极的意义,切不可能因为作用有限就以“善小而不为”。

  我们都知道,现在购物卡在带给消费者无尽便利的同时,也在腐败利益链条上扮演重要角色,越来越多的腐败行贿是以购物卡的方式进行交易。据媒体报道,北京市朝阳区近五年审结的购物卡犯罪案件中,属于购物卡行贿受贿的,占到近一半;而石景山区检察院的一份报告显示,2009年购物卡贿赂案占到该院立案查处的行贿案件的83.3%。

  与直接现金交易相比,购物卡行贿,不与金钱发生实际接触,送的人更自然、收得人更踏实。而更伴随着各类高价回收机构的兴起,更是起到了“洗钱”的作用,让购物卡“持有人”摆脱了“后顾之忧”。

  因此,如果对购物卡进行规范,至少提高了行贿受贿者的“腐败成本”。当“腐败成本”大到一定程度,必然就会不划算,这样就能从购物卡方面堵住了行贿受贿、洗钱的嫌疑。

  事实上,从官员廉洁的国家和地区的反腐实践来看,就是要从非常细微、甚至不惜到了琐碎的细节来制定规则。例如,在我国香港地区,廉政公署可以通过不同管道查到贪腐的案件。上市公司请官员吃饭,吃碗鱼蛋面的还尚可,如果吃鱼翅龙虾,就有可能被认为是贪污受贿。这样细致入微的制度,有效保证了香港公务员的廉洁度;在加拿大,2005年曾有位名叫斯罗格的加拿大女移民部长,因涉嫌贪吃印籍难民一块比萨,被反对党一阵猛批为受贿,愤而辞职致歉。

  一块价值不过几美元的街头比萨饼也能把移民部长拉下马。个中原因,就是对腐败的“零容忍”。用句我们话语体系的话来说,就是“反腐无小事”。从这个角度说,整治购物卡,尽管不能从根本上杜绝腐败,但仍然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