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四九是几月份:领导干部必须培养选拔后备干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02:00:51
领导干部必须培养选拔后备干部

  毛泽东同志提出:“有计划地培养大批的新干部,就是我们的战斗任务。”;邓小平同志告诫:“认真选好接班人,这是一个战略问题,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长远利益的大问题。”;江泽民指出:“培养党和人民放心的接班人,是我们的历史使命和庄严责任。这个问题如果解决得不好,就难以向革命先辈们交代,难以向党和人民交代,就难以保证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江山不变色。”;胡锦涛要求:“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与时俱进地推进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大规模地培训干部,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建立来自基层和生产一线的干部培养链,使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培养选拔后备干部是干部成长的需要,是事业发展的需要,是人民群众的需要,是国家民族的需要。就此,笔者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思考,认为新时期培养选拔后备干部,把握思想要求是基础,扣准目标重点是根本,落实措施制度是关键。

  把握思想要求是基础。一是坚持正确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规划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战略目标、政策措施和制度保障,注重培养、加强管理,抓住重点,整体推进,建设一支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和领导科学发展的本领、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后备干部队伍,为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建设提供充足的干部储备和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二是坚持五项基本要求。在遵循《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工作规定》的相关原则基础上,坚持“五项基本要求”,即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真正把那些理想信念坚定、党性观念强、党纪作风好、广大干部群众认可的优秀干部选拔出来,形成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正确用人导向;坚持优化结构,确保后备干部队伍形成合理的年龄结构和专业知识结构,推进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科学化,为增强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整体功能服务;坚持重在培养,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增强领导科学发展能力和改进作风为重点,加强实践锻炼,在实践中提拔后备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坚持严格教育管理,实现后备干部队伍动态管理、有进有出;坚持改革创新,按照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把握工作规律,不断完善后干部队伍建设机制。

  扣准目标重点是根本。一是瞄准长远战略目标。第一是素质更加提高。坚定理想信念。提高马克思主义素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坚定共产党人的党性,始终做到在政治上坚定、在重大问题上旗帜鲜明、在关键时刻经得起考验。提高素质能力。培养战略思维,具有世界眼光,做到眼界宽阔、思路宽阔、胸襟宽阔。具备把发展潜力转化为做好工作的实际能力,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驾驭全局能力、处理复杂问题能力和做好群众工作能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工作实绩。保持优良作风。牢固树立宗旨观念,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实事求是,贯彻民主集中制。牢记“两个务必”,品德高尚,情趣健康,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加强廉洁自律。坚持秉公用权,廉洁从政,抵制腐朽生活方式的侵蚀,自觉践行共产党人的道德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始终做到为民、务实、清廉。第二是数量符合需要。一般按照正职1:2和副职1:1的比例提出后备干部考察对象人选。正省部级后备干部一般应是同级年龄不超过58周岁的副职,以55周岁以下的为主体,45周岁以下的有一定数量。作为中长期培养的正省部级领导干部,一般应是年龄不超过53周岁,以48周岁以下的同级副职和市党政正、副职以及优秀厅局级领导干部,还有特别优秀的年轻县党政正职。副省部职后备干部年龄一般不超过53周岁,以50周岁以下的为主体;列入中长期培养的,年龄一般不超过48周岁,以45周岁以下的为主体;且一般是下一级正职。市党政正职后备干部年龄一般不超过53周岁、48周岁以下为主体的同级副职;列入中长期培养的年龄一般不超过48周岁、45周岁以下为主体的同级副职和下一级正职;市党政副职后备干部年龄一般不超过53周岁、45周岁左右为主体、40周岁以下的下一级正职有一定数量。县党政正职后备干部年龄一般不超过50周岁、以45周岁左右的为主体、40周岁以下的同级副职有一定数量。县党政正职后备干部年龄一般不超过50周岁、以45周岁以下为主体、35周岁以下的下一级正职有一定数量。第三结构更加合理。重在“四个合理”,在年龄结构上合理。根据任职年龄要求,形成复式年龄结构,实现梯次配备、有序递进、后继有人。在知识结构上合理。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着眼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需要,有大批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外事、军事需要的各类优秀干部,特别有一批具有全局意识、战略思维的复合型人才。在履历结构上合理。一般应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特别是基层领导工作经历,地方党政正职后备干部一般应具有下一级党政正职领导工作经历。在类别比例上合理。女干部的比例,省、市不少于15%,县不少于20%;需配备少数民族干部的党政领导班子应有少数民族干部;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注意培养担任党政正职的少数民族后备干部,后备干部队伍中少数民族干部的数量,根据党政领导班子建设的需要确定。根据工作需要,应有适当数量的非中共党员干部。第四是机制更加健全。形成在更大视野更宽领域广纳群贤、优秀后备干部不断涌现并能够脱颖而出的选拔机制;形成后备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和执政能力持续提高的培养机制;形成要求严格、导向鲜明、动态管理、监督有效,保证后备干部健康成长的管理机制;形成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分级管理、权责一致的工作机制。二是始终抓住工作重点。主要是“三抓”,第一是抓好正职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中组部抓好省部级、省重点抓好市县级、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重点抓好厅局级正职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省部级正职后备干部,按照治党治国的政治家标准选拔培养,把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对党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放在首位,建设一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骨干队伍。第二是抓好后备干部源头基础工作。着眼未来10年乃至更长时间领导干部的战略储备,做好选调生工作和选派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任职工作,注重从基层和生产一线选拔优秀干部充实到党政领导机关,改进和完善公务员考录制度,选拔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优秀干部充实党政领导机关,形成来自基层和生产一线的后备干部选拔培养机制。第三是抓好选拔培养年轻干部工作。立足当前,考察选拔一批年轻干部,重在选准选好,能够满足近期工作需要;立足今后5年至10年,了解掌握一批年轻干部,重在教育培养,加强跟踪管理;立足今后10年以上乃至更长时间,战略储备一批年轻干部,重在形成机制,早发现早培育,打好成长成才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