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风湿痛用什么膏药:焦树德经验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9:03:33

焦樹德經驗方

专病专方   2008-06-03 16:47   阅读14   评论0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一、正 颜 汤
  组成:荆芥9克、防风10克、白附子6克、白僵蚕10克、全蝎10克、白芷10克、葛根12克、红花10克、桃仁10克、炙山甲6克、地鳖虫6克、钩藤20克、蜈蚣3条。
    功能:散风活络,疏解阳明。
    主治:中风病中络证口眼歪斜,也适用于颜面神经麻痹等。
    方解:本方系牵正散加味而成。方中以荆芥祛血分之风(和/或用芥穗散颜面之风),防风疏散经络之风,共为主药;全蝎、蜈蚣熄风解痉,祛毒定惊,白僵蚕祛风解毒,白附子入头面祛风化痰,白芷入阳明散寒通窍,钩藤清心凉肝、熄风定搐,共为辅药;葛根解肌活络,专入阳明经,桃仁、红花活络行血,以达血行风自灭之旨,共为佐药;炙山甲直达病所,通行经络,为使药。诸药合用,共达散风活络、熄风祛痰,以正颜面歪斜之功效。

    二、回阳固脱汤
    组成:人参10~20克、制附片10~15克、生龙骨20克、山萸肉15~20克、生牡蛎20克。急煎灌服。
    功能:大补元气,回阳固脱。
  主治:中风脱证,气虚阳脱,冷汗湿衣,四肢厥冷,脉象虚散或细弱。
  方解:本方乃参附龙牡汤加味而成。方中以人参大补元气、益气固脱为主药;制附片回阳救逆,以复四肢厥冷为辅药;龙骨、牡蛎收神潜阳,为佐药;使以山萸肉敛汗益阴,补肾固脱。用于阳气欲绝、神浮魂散、呼吸欲断之危证。
 
   三、活络复遂汤
  组成:桑枝30~40克、地鳖虫6~9克、红花10克、桃仁10克、皂刺6~9克、赤芍10克、蜈蚣3~4条、钩藤30克、半夏10克、化橘红12克、茯苓15克、地龙10克、川断15克、牛膝15克、炙山甲9克。
    功能:祛风化痰,活血通络。
  主治:中风病中经证。半身不遂,手足不利,肢体拘急僵掣,或肢体瘫软弛滞,脉弦滑,舌苔白者。
    方解:本方用桑枝通达四肢关节,祛风活络,兼补肝肾;地鳖虫破血逐瘀,通经活络为主药;红花、桃仁、赤芍通经活络,行血散瘀,皂刺消痰散结,深入病所,蜈蚣祛风解痉,钩藤熄风活络,共为辅药;更以半夏、化橘红、茯苓化痰祛湿、健脾和中,地龙活血通经,川断、牛膝补肾壮腰膝,增气力,共为佐药;使以炙山甲活血通络、直达病所。诸药共奏祛风化痰,活血通络之效。

    四、三 合 汤
  组成:高良姜6~10克、制香附6~10克、百合30克、乌药9~12克、丹参30克、檀香6克(后下)、砂仁3克。
    功能:疏肝和胃,理气醒脾,温经活络。
  主治:长期难愈的胃脘痛(或曾服用其他治胃药无效者)。胃脘喜暖,痛处喜按(但不能重按),大便或干或溏,舌苔白或薄白,脉象弦,或沉细弦,或细滑略弦,虚实寒热症状夹杂并见者(包括各种慢性胃、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粘膜脱垂、胃神经官能症、胃癌等所致的胃脘痛)。
    方解:本方乃良附丸、百合汤、丹参饮三方组合而成,故名“三合汤”。其中良姜辛热,温胃散寒,香附味辛微苦甘、性平,理气行滞,利三焦、解六郁。二药合用,善治寒凝气滞胃痛。寒凝重者,重用高良姜;因气滞而痛者,重用制香附。百合汤由百合、乌药组成。百合性味甘平,主入肺胃,降泄肺胃郁气,肺气降,胃气和,则诸气俱调;配以乌药快气宣通,疏散滞气,温顺胃经逆气。二药合用,既能清泄肺胃郁气,又能防止百合平凉有碍中运。丹参饮为丹参、檀香、砂仁三药组成。其中丹参味苦,性微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檀香辛温理气,利胸膈,调脾胃。砂仁辛温,行气调中,和胃醒脾。三药组合,丹参入血分,檀香、砂仁既能活瘀滞,又能理胃气。故本方对久治难愈,气滞血瘀,正气渐虚的胃痛,既能活瘀定痛,又能养血、益胃、醒脾、调胃;既理气又调血,既主寒又主滞。用于治疗心腹诸痛,既能治病,又能益人,功效比较全面。

    五、四 合 汤
   组成:高良姜6~10克、制香附6~10克、百合30~克、乌药9~12克、丹参30克、檀香6克
(后下)、砂仁3克、蒲黄6~10克(布包)、五灵脂9~12克。
    功能:疏肝和胃,理气醒脾,温经活血,散瘀止痛。
  主治:同三合汤,但兼见胃脘刺痛,痛处固定,唇舌色暗或有瘀斑,或夜间痛重,脉象沉而带涩,证属中焦瘀血阻滞者。
    方解:本方系三合汤与失笑散合用组成,故名“四合汤”。方中蒲黄活血散瘀,五灵脂行血止痛,二药合用,又合以丹参,对中焦瘀血阻络的心腹疼痛有良好疗效。四方(良附丸、百合汤、丹参饮、失笑散)合用,既可行气滞,又可活血络;既能祛邪,又兼益人,故对久治不愈之胃痛能发挥特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