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鹤tdp神灯 膝盖:郎咸平再次出击 学界为何又集体失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9:27:46

包秀兰:郎咸平再次出击 学界为何又集体失语--20051206


 2005年12月06日 10:11
     燕赵都市报  


       香港学者郎咸平要把挑战者的姿态坚持到底。在12月4日举行的第八届成长中国高峰年会上,他用犀利的语气质疑国企产权改革,"国企改革只有少数人获益,而大多数人承担了改革成本"。时隔一年,再次面对北京听众的郎咸平不再只关注国企改革,不到20分钟的演讲时间里,他的批判目标从国企产权改革延伸到教育改革、企业股改,并认为这些尝试都谈不上成功。这让郎咸平又一次站到国内主流经济学界的对立面。(《北京晨报》12月5日)
      一度叹息孤军奋战的郎咸平,在内地似乎已有一批"挺郎"的知音,内地学界的集体"失语"便是一个明证。自从发起了一场"挺郎"和"倒郎"的论战之后,顾雏军与郎的争论似乎就此画上了句号。对于此次造访,或许郎咸平的心里不免生出这样的感慨:没有对手的江湖很寂寞!
       从郎咸平到丁学良,香港学者已经成功体现了他们在展示学术观点时的大胆风格。依我看,关于国企改革,郎咸平本人的具体观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引发了我们的理性思考和积极参与。遗憾的是,被传媒和公众拉进这场争论的所谓主流经济学家们,他们仍在"失语"。
       其实,郎咸平的主要观点无非只有一个:当前的产权改革存在国资流失的黑洞,他提出的解决办法是建立所有者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的信托责任,还职业经理人以正当的市场激励机制。这是对当前国企改革正当的建议。起初,给这一学术观点点火的是顾雏军,可惜,郎咸平现在缺少了这样一个竞争对手。
        事到如今,内地经济学界的回应令人失望。"郎式争议"把经济学界明显分成两派:一方是全盘否定,声色俱厉地指责人家否定国企改革,迫不及待地为"受伤"的企业家鸣冤叫屈,贬斥对方不懂国情,甚至攻击学者的道德问题;另一方则以支持郎咸平的名义反对学术霸权,并试图去"边缘化"。
        最基本一点:反思郎咸平今天的声望,是因为他的公共利益出发点。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如何解决?除了郎咸平提出的观点"解决职业经理人信托责任缺位",至今还没有一位经济学家提出类似的建议。
经济学家的社会责任是社会公德,绝不是个人私德。这种社会责任是社会公共知识分子承载这一声望的最基本"回报"。沉默对于经济学界来说,无疑是一种学术绥靖。
       过去,内地经济学界曾有那么多闪光的思想:建立信用体系、推进金融改革……对于国有资产改革,能不能就这个事争一争,这个争不是争吵,是争鸣。
        "嘤其鸣兮,求其友声"。这既是一种经济学家的学术雅量,也是一种学术胆量。"郎咸平事件"中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是,为什么是郎咸平?为什么不是其他人?发现国企产权改革弊端的人估计不少,但为什么只有郎咸平站出来才激起波澜,这尤其值得我们反思。
        (作者 包秀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