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陵泉轻按很痛:新媒体环境下官员应有怎样的媒介素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19:51:25
新媒体环境下官员应有怎样的媒介素养作者:彭伟步,李贺来源:《中国记者》杂志 来源日期:2010-5-18  近年来,因为个别官员应对舆论不当,导致群体性事件多发,政府形象受损。加强政府官员媒介素养的培育,已经成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政府引导舆论、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议题。

    新媒体考验政府施政能力

    种种现象表明,网民率先发布的信息,反映了最前沿的基层舆情,一方面意味着网络已经与传统媒体平起平坐,甚至超越了传统媒体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人们社会意识、参与意识、公民意识的提高。

    由于具有很高的开放性,网络发布的信息“事实”与“言论”并存,言论短时间内快速累积,往往形成滚雪球效应,先于主流媒体产生舆论影响。这就要求政府改变以过去管理主流媒体的手法管理网络的信息发布。政府部门要针对有可能出现的社会热点问题,通过适当的议程设置措施,积极引导舆论。

    在新媒体时代,及时处理各种社会问题,应对网络舆论,要求各级官员具备较高的媒介素养。如果政府官员不适时培育媒介素养,特别是不能增强面对新媒体传播的应变能力和舆论引导能力,政府施政就有可能陷入困境,社会稳定的局面就会被破坏,将严重影响到党和政府的形象与威信。

    官员媒介素养缺失的种种现象

    在新媒体环境下,政府官员兼具多重身份。他们既是受众,又是媒体报道和舆论监督的对象,同时还是新媒体的使用者和管理者。这种多重关系对官员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他们必须具备更强的舆论引导能力,但在现实中,面对新媒体的舆论传播,官员媒介素养的缺失导致了许多社会矛盾不仅没有得到缓解,反而有所加剧。综合来看,当前官员媒介素养缺失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1.主动接触新媒体的意识淡薄

    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已成为表达和传播个人意见、信息互动的重要平台。但部分政府官员对新媒体的接触相当不够。

    据重庆市的一项跟踪调查显示,“重庆市近46%的市管干部不上网或几乎不上网,有近25%的处级领导干部一周上网时间少于1小时,有19个区县党委中心组从未开展过网络知识、舆论引导、危机公关等相关内容的学习活动;有12个区县在党校课程中没有设置网络相关知识的学习。”另据笔者在广东佛冈县某镇的调查,该镇下属村委会虽然配备了电脑,也开通了网络,但是这些设备却成为摆设。

    2.对新媒体的舆论传播缺乏深入认识

    面对新媒体环境下的公众舆论,不少官员仍旧表现出漠视或抵触的态度,将网络等新媒体视为煽动公众情绪、传播流言的平台。一旦出现负面信息和言论,或充耳不闻,或立即对信息进行压制,或采取不理性的行为,恶语相向甚至对信息发布者进行打击报复。

    从“周久耕高价烟”事件到云南的“躲猫猫”事件,近些年来因为网络舆论落马的政府官员不在少数,在不少官员看来,网络舆论监督就是“揭黑”“找茬儿”,要么敬畏三分,要么想尽一切手段打压。这些错误认知造成官员在应对网络舆论时陷入误区,结果产生恶劣后果,严重影响了政府和官员在人民心中的形象。

    3.新媒体舆论引导能力欠缺

    很多官员对待网络舆论习惯性地采取过去对传统媒体的严格控制和把关的做法,习惯性地用公权力来压制舆论,但是在信息发达的新媒体时代,这种沿用过去的工作模式来应对网络舆论,往往将事态推向更加严重的方向。客观来说,网民的身份复杂,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参差不齐,网络上虚假信息和不理性的言论不可避免,如果不及时加以公开和正确引导,只是一味进行关停和屏蔽,很可能会造成更大的舆论风暴,甚至导致社会混乱。

    面对日益强大的民间舆论场,很多官员在舆论引导方面出现严重缺失。这主要表现在:

    (1)对权威信息的公开力度不够。

    网上的舆论热点往往是社会重大事件和群众利益诉求点,也是社会热点、焦点和难点。但是一些官员一直以来的思维定势和措施是“捂”和“瞒”,回避矛盾。如果政府官员的解释不符合真相,信息公开程度低,后果只会越来越严重。

    (2)政府官员作为舆论监督对象,却无法适应网络舆论的监督。

    在面对网络负面舆论时,很多官员往往滥用公权进行压制。在“河南灵宝事件”中,24岁的青年王帅,因为在网上发帖批评家乡政府违法占地的问题,被家乡公安部门派人到上海捉拿“归案”。这种滥用公权打压网络舆论的行为,不仅没有很好地引导舆论,反而加剧了干群之间的矛盾。

政府官员应具备全媒介素养

    随着新媒体不断发展,它们与传统媒体形成互为联结、互为影响的关系。因此,官员要培养全媒体素养,充分认识各种媒体传播的特点和规律,才能及时因应舆论传播而作出适宜的应变。

    1.客观对待新媒体的信息传播与舆论监督

    培育和提升政府官员的媒介素养,前提就是要端正观念。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新媒体的信息传播和舆论监督功能,真正把新媒体当作获取信息、了解民意的重要平台,当作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力量,与网民形成良好互动。另一方面,要以更加虚心和包容的心态接受和对待网络舆论。网络民意并不是一种破坏性的力量,里面有很多可资援引的智慧、警示和知识。

    2.掌握新媒体的传播特点与规律

    培育和提升政府官员的媒介素养,重在加强对新媒体的使用技能、运作规律等的认识。政府官员作为新媒体的受众,要熟练地从网络论坛、博客等获取或反馈信息,与公众互动,引导舆论。新媒体信息传播有一定的规律,掌握这些规律,有助于引导舆论,加强对民意的了解。

    3.提高舆论引导的能力

    由于网络、手机、传统媒体相互联动,政府官员必须在第一时间主动做出回应,发布事实真相,才能避免谣言、有害信息的蔓延,不能等到事件已成为网上舆论热点的时候,再介入干预。中国人民大学喻国明教授认为,危机公关和议题管理的最优时间一般是事件发生后的12个小时内,必须做出回应和启动危机公关的预案。

    此外,官员要善于利用新媒体的特点来进行舆论引导。目前我国的新媒体参与者人数众多、互动性强,多媒体互动,政府官员要善于利用这一优势,借助网民的力量发现事实,鼓励他们参与事件的调查,以此缓解网民指责,增强政府公信力。

    4.要重视对官员和公务员岗前岗后的培训

    当前我国实施各级单位发言人制度,培养了一批面向传统媒体和网络的政府公关人员,但是发言人毕竟属于少数,政府还应对工作人员进行全媒体素养的培育。

    比如说,在招考公务员时,考题要包含新闻传播知识,在公务员上岗前要进行媒体认知的训练,对于已经上岗的工作人员则要定期组织学习班,学习和认知媒体传播的规律。这样才能避免把信息和责任过分集中于发言人身上,不至于因发言人缺失而造成官员无法应对媒体的局面。(作者分别是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