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夏天不能灸神阙: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5:43:02
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空间区域和一定的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条件下,土地资源所能承载的人类各种活动的规模和强度的限度。土地资源不仅仅是指耕地,还包含建设用地等在内;承载对象不仅是人口,还包括人类的各种经济、社会活动,如承载的城市建设规模、经济规模、生态环境质量等。
在此针对人口、资源、环境在内的复杂系统,从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土地资源建筑承载力、土地资源经济承载力、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四个方面入手,逐一分析,最后进行综合,得出抚顺土地资源综合承载能力。通过对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与分析,掌握抚顺市土地资源对于人口增长、经济建设、生态平衡等的支撑程度以及土地开发利用潜力,着重从改善土地利用方式等方面提出可持续发展对策,为抚顺市建立协调、稳定、持续发展的人地关系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总体思路和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3.1.1 总体思路
抚顺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的分析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部分。
1)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
l        耕地人口承载力评价:耕地人口承载力,即在一定生产条件下和一定生活水平下,耕地资源的粮食生产能力与社会就业保障能力所承载的人口限度。
l        城市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评价:城市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从两方面分析,一是建设用地供给规模;二是建设用地人口数量限制,通常从建设用地人口总量和人均占用建设用地指标进行分析。它确定的是既定建设用地规模下,适宜的人口容量限度。
2)土地资源建设规模承载力:土地资源建设规模承载力表达的是在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城市基础设施条件下,建设用地上所承载的适宜的建筑规模和强度界限,通常可用建筑容积率来衡量。它与土地扩张强度、单位面积投资强度等指标一起反映了土地集约利用程度。
3)土地资源经济承载力:土地资源经济承载力表达的是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和城市区位条件下,城市土地的经济价值产出能力,它从土地资源角度反映了城市的经济规模和增值潜力,通常用单位用地经济效益等指标表示,是衡量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的重要指标。
4)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土地生态承载力概念尚未定论,本研究认为,土地生态承载力是在一定的区域环境条件下,保持生态性能稳定和趋于良好所需的生态用地限度。其中,生态用地的定义虽未明确,但通常可用森林和城市绿地等代表,因此,土地生态承载力可用最佳森林覆盖率和合理城市绿地覆盖率等表示。
5)土地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对上述三方面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可以全面认识区域土地资源承载力全貌,反映土地资源系统与人口系统、农业生产系统、消费系统、经济社会系统、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为促进区域土地、人口、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提供准确信息。
3.1.2 评价指标体系
抚顺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如下图3-1所示。
土地资源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分析
耕地是抚顺生态系统和绿色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人口生活的重要保障。进行耕地人口承载力研究,其主要目的是分析并探讨耕地资源对于抚顺市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3.2.1 耕地人口承载力评价
3.2.1.1 指标体系
1)农村人口人均粮食占有量
作为拥有200多万人口的大城市,抚顺市2004年底的耕地面积为1946054.9亩,只占全部土地资源的11.51%,人均占有耕地面积0.84亩,临近世界人均耕地0.8亩的警戎线;是省人均耕地1.4亩的60%,是全国人均耕地1.43亩的59%,不足世界人均耕地的20%。抚顺市耕地首先应保证本市农村人口的粮食消费需求,这是抚顺市耕地保护的底线,在此基础上满足部分城市人口粮食需求,其余工业与饲料用粮等可通过市场外调解决。因此,以小康水平为标准,将抚顺市农业人口人均粮食占有标准定为400kg,作为耕地人口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之一,这也是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标准之一。
2)农业劳动生产率
对于抚顺,耕地除本身的生产功能与生态功能之外,更重要的是作为农业人口主要的生产资料与生存来源,具有吸纳农村人口就业、保障社会稳定的功能。根据抚顺市农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确定每个农业劳动力能够耕种的土地数,即农业劳动生产率。按照年均农民收入达到3580元,每亩产出500元计算,抚顺市每个农村劳动力应该占有耕地7亩。根据这一指标可测算出抚顺市耕地资源能够承载的农业劳动力,这对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3.2.1.2 耕地人口承载力的变化
耕地可承载人口规模的变化如表3-1和图3-2所示。
抚顺市耕地人口承载力变化
年份
粮食总产(万t)
总人口
(万人)
可承载力(万人)
农村人口
(万人)
农村超载人口
(万人)
农村人口
超载率
(%)
城市化率
(%)
2004
51.7
224.9
129.25
77.1
-52.15
-67.4
65.72
2003
43.3
225.5
108.25
77.3
-30.95
-40
65.72
2002
41.8
226.1
104.5
77.6
-26.9
-34.7
65.68
2001
39.5
226.2
98.75
77.7
-21.05
-27.1
65.65
2000
37.9
227
94.75
78
-16.75
-21.5
65.64
-2004年抚顺市耕地可承载的人口变化
从上表可看出,抚顺市可承载人口从2000年到2004年全部为正值,一直是呈上升的趋势,这与抚顺市粮食产量逐年上升有很大的关系。
耕地农村人口超载率变化如图3-2所示。以人均粮食占有量400kg作为评价标准,自1999年以来至2004年,农村超载人口全部为负值,即农业生产的粮食完全能够供给农村人口,且有剩余。这说明抚顺市耕地在满足农村人口粮食需求的基础上,同时承载了一部分城镇人口的粮食消费。
2000-2004年抚顺市耕地农村人口超载率
3.2.1.3 耕地人口承载力现状评价
2004年抚顺市耕地总面积194.6万亩,农业劳动生产率为7亩/人,即按照每个农村劳动力可耕作7亩耕地计算,抚顺市耕地资源可承载(吸纳)的农业人口数为27.8万人,而目前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大约为31.2万人,因此,至少有3.4万人的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处于隐性失业状态,超载率为达到10.9%,大约有3.4万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往二、三产业进行转移(参见表3-2)。
按照劳动生产率标准计算的抚顺市耕地人口承载力(2004年)
耕地数量
(万亩)
农业劳动生产率
(亩/人)
农业从业人口(万人)
可承载人口
(万人)
超载农业人口
(万人)
超载率
(%)
194.6
7
31.2
27.8
3.4
10.9
从以上分析可看出,因为粮食产量不断增加,2000-2004年,抚顺市耕地人口承载力总体上呈现直线上升。以国家区域粮食安全标准—人均粮食占有量400kg衡量,2000年来,耕地不但可以满足农村人口粮食需求,同时也承载了一部分城镇人口。以农业劳动生产率—人均耕作耕地7亩计算,2004年抚顺市耕地可承载(吸纳)的就业人口数为27.8万人,约有3.4万人的农业劳动力处于隐性失业状态,耕地就业人口超载率达到10.9%,需要往二、三产业进行转移。
3.2.2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评价
3.2.2.1 指标体系
为全面评价抚顺市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特征,促进抚顺市人口与产业的合理流动与分布,选取市域、中心城两个不同的城市空间范围的人均用地作为评价要素。
1)市域人均用地
抚顺市域是指整个抚顺市行政辖区范围,包括4个市辖区(东洲区、新抚区、望花区、顺城区),3个县(抚顺县、新宾县、清原县)。
l        人均市域面积:2003年,抚顺市域总面积11279km2,人口密度为200人/km2(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用地面积4957.8m2/人。
l        人均建设用地面积:2004年,全市建设用地面积549.79km2,市人口224.9万,人均建设用地面积244.5m2/人。
2)中心城区人均用地
l        人均中心城市用地:中心城一般是指城市行政区内政治、文化中心功能和重要经济功能聚集区。抚顺市中心城包括主城区(东洲区、新抚区、望花区、顺城区)的市区范围,总面积713.6km2,人口141.5万人,人口密度为1990人/km2,中心城人均用地504.3m2/人。
l        人均城市建设用地:2004年,抚顺市区建设用地面积119km2,市区人口141.1万,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84.3m2/人。
3.2.2.2 评价标准
依据抚顺市自然地理条件,城市性质及未来发展目标,根据有关标准,参考先进城市的做法,确定抚顺市不同城市空间范围的人均用地标准。
1)市域人均用地标准
l        市域人均用地面积:2003年抚顺市人均用地4957.8m2,与其它大都市相比,抚顺人均用地远大于大都市水平。如北京人均用地1099m2/人(2004),上海478m2/人(2001)、香港159m2/人(2003)、东京170m2/人(2003)、新加坡202m2/人(2001年)。
l        人均城镇建设用地面积:根据国际相关研究成果,城市中满足人类生存发展和享受的土地需求为人均140~200m2(包括交通、居住、绿化以及日常生活等)。1992年的研究显示,美国城市人均使用土地面积大于160 m2,莫斯科为100 m2,我国平均为110 m2。此外,建设部城镇人均使用面积指标,要求城镇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为105~120m2。抚顺市人均城镇建设用地面积244.5m2/人,远远高于建设部规划的人均用地标准。
2)中心城区人均用地标准
2003年抚顺市人均建设用地84.3m2/人,属于国家Ⅱ级用地标准,与其他大城市人均建成区面积和人均中心区面积相比,处于中游水平,应该说处于一个比较合理的阶段(见图3-6)。考虑到抚顺市提出变“煤”都为“绿”都的发展目标及人口规模,中心城区人均用地标准设定在90~105m2之间较为合理。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指标级别
用地指标(m2/人)
指标级别
用地指标(m2/人)

60.1-75.0

75.1-90.0

90.1-105.0

105.1-120.0
资料来源:建设部(90)建标字第322号
3.2.2.3 现状评价
1)市辖区人口承载力:抚顺市辖区面积11279平方公里,山地面积8797.62平方公里,约占土地总面积的78%。2004年全市建设用地面积为549.79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4.88%。
按照不同标准计算的抚顺市土地承载力
总面积
(KM2)
可利用
面积(KM2)
按国际标准计算的土
地承载力(人口:万)
按国内标准计算的土
地承载力(人口:万)
140 m2
200 m2
105 m2
120 m2
抚顺市
11279
549.79
392.7
274.9
523.6
458.2
2)中心城区人口承载力:2003年抚顺市中心城区面积为713.6km2,按照人均中心城区用地标准120 m2/人计算,可承载人口规模594.67万人,而2003年实际中心城人口规模为141.51万人。
3.2.2.4 基本结论
如果以国际标准计算,整个抚顺土地的承载力是458.2~523.6万人,如果以国内标准计算,那么整个抚顺地区土地可承载的人口为274.9~392.7万人,根据2005年常住人口现状 227.5万人。无论是以国内标准还是以国际标准来算,抚顺市整个区域的土地相对于现状人口来说都还存在一定的富余。
抚顺市现有城镇建设用地比较富足。2003年抚顺市人均建设用地84.3m2/人。2003年,上海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为48.3㎡,天津是64.3㎡,北京是70.9㎡,广州是76㎡。参考世界大城市市区人均用地,汉堡195㎡,慕尼黑136㎡,伦敦116㎡。抚顺市与国内城市相比,人均建设用地占有优势,但与国外城市相比还有一段距离。
土地资源建设规模承载力分析
从土地资源的承载对象来看,除了人口之外,还包括对建筑物的承载。城市土地资源的建筑规模承载力状况能够反映城市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水平,并且其承载潜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城市人口承载数量,对于把握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协调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有重要参考价值。
3.3.1 评价因素与评价标准
3.3.1.1 评价因素
容积率是指建造房屋建筑总面积与对应的土地面积之比率,即:
容积率=
容积率是城市建设用地使用强度的综合性技术经济指标,反映了城市土地合理利用程度,影响容积率的因素主要是建筑高度和建筑密度。因此,容积率可以作为评价城市土地建筑规模承载力的重要指标。
3.3.1.2 评价标准
l        最佳容积率和合理容积率: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由于物业售价和边际成本的影响,在理论上存在一个最佳容积率。而合理容积率不同于最佳容积率,一方面要考虑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更要考虑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要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而言,寻求一个合理的城市容积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只是从整个抚顺市出发,对全市综合容积率标准进行合理设定。
l        综合容积率标准确定:综合容积率是指在城市建成区范围内,房屋建筑面积与建成区总面积的比率。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建筑综合容积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从城市土地利用情况的角度来看,提高了城市建筑综合容积率,很大程度上意味着提高了城市土地的利用率,充分挖掘了城市土地的潜力,从而使得城市土地的使用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充分凸显城市土地的价值所在。
但单纯用容积率作为控制土地利用的机制来运作时,并不一定使得城市土地利用达到高效率。例如,巴黎中心区及亚洲的东京、汉城、香港等城市由于土地稀缺、人口过密,采取了“高层高密度”做法,即用提高城市中心区建筑层数来降低建筑密度,容积率多在2以上,局部如香港的中环地区已达8.0左右,造成城市高楼林立、交通拥挤、地价畸高等问题。我国国内的一些大城市如上海中心区、深圳罗湖区也由于容积率过高出现了交通拥挤,空气污染、景观破坏、热岛效应等诸多社会环境问题。综上所述,由于容积率过高导致的城市功能形态的紊乱和城市生态形态的破坏表明,在一定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在一定的城市功能及生态环境要求下,建筑容积率存在一个合理界限。相比之下,许多欧美国家城市在土地资源较丰富条件下,城市建筑突出的是个性化和人性化,除商业区外容积率并不高。
2004年1月1日北京市发布了《控规调整和审查技术指标参照标准》,该标准从项目角度对居住类和非居住类项目的标准容积率和高限容积率进行了规定,但没有从城市整体角度进行整合控规。根据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宋启林等人的研究成果,城市分区容积率可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高容积率区一般为1.3-3,主要用于商业中心;中容积率区一般为0.8-1.2,主要用于住宅、文教体卫、公共及公益事业;低容积率区一般为0.8以下,主要用于别墅区、园林区、市政设施、港口、铁路等。而城市建成区综合建筑容积率一般可规划为0.4-0.5,特殊情况下最高不应超过0.6[1]。
对于抚顺市而言,城市本身存在严重的地质灾害,另一方面,要考虑矿震对城市的影响,因此容积率不宜过高。综合考虑上述几个因素,抚顺市建成区综合容积率保持在0.4-0.6之间较为合理。
3.3.2 土地资源建设规模承载力现状评价
3.3.2.1 总体评价
2003年,抚顺市建成区面积118.3km2,综合容积率为0.38,仅高于北京综合容积率0.37(全国排名27位)。低于上海(0.93)、重庆(0.51)、天津(0.40)三个直辖市,甚至低于全国城市平均容积率0.5。综合容积率低表明了抚顺市城市土地集约度不高,城市空间的承载量不够。如果按照0.4-0.5的合理综合容积率计算,抚顺市最大建筑规模承载量(房屋建筑面积)可达到4732-5915万m2,目前还有223-1406万m2的建造潜力。
抚顺市建筑综合容积率变动状况
年份
市区面积
(km2)
建成区面积(km2)
年末实有房屋建筑面积(万m2)
建成区       综合容积率
全国城市综合
容积率
2003
713.6
118.3
4509.06
0.38
0.50
3.3.2.2 原因分析
抚顺市建成区历年来皆在115-119平方公里之间,变化不是很大。综合容积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建设水平不足。
3.3.2.3 小结
l        抚顺市建成区建筑综合容积率偏低,土地建造还有一定潜力可挖掘。按照0.4-0.5的合理综合容积率计算,抚顺市建成区内目前还有223-1406万m2的建造潜力。
l        抚顺市2003年的房屋建筑竣工面积在155万m2左右,以85%分布在建成区内计,因此建成区的房屋建造速度约在131.75万m2/a,按照这一速度,未来1.5-10.5年,建成区内223-1406万平方米的建造潜力将会挖掘完毕,建成区将达到空间承载最大合理限度。
土地资源经济承载力分析
本节从土地资源的角度分析研究抚顺市土地利用的前景和土地开发的创新能力,通过对城市土地增值潜力的评价,预测抚顺市经济规模的潜力,对于调整土地利用用途,取得综合开发效益提出建议。
3.4.1 评价要素与评价标准
3.4.1.1 评价因素
l        地均GDP:地均GDP的统计意义在于体现城市土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表现的一般作用程度,特别是国民经济生产在单位土地资源上的效果,单位土地面积的GDP越高,土地资源的经济承载力越大。
l        地均从业人口:单位土地面积从业人口从侧面体现了土地资源的社会就业效用。单位面积从业人口数量越大,土地资源的经济承载力越高。
3.4.1.2 评价标准
由于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土地的经济产出在理论上没有最高限。虽然一个地区在一定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应该存在一个较为理想、合理的经济产出值。但通常这些经济发展指标都是以人均GDP为标准来进行衡量。通过对地均GDP、地均就业人口这几个指标进行比较,来反映出抚顺自身的一些问题。因此,对于土地资源的经济承载力,在此不设标准。
3.4.2 土地资源经济承载力现状评价
3.4.2.1 总体评价
1)抚顺市土地资源经济承载力较弱,城市土地增值潜力很大。
2005年,抚顺市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4.5亿元,地均GDP为358.63万元/km2。2000年,抚顺市就业人口为1000377人,地均就业人口89人/km2,远远低于国际、国内其它一些大都市和同等规模城市的水平。
从建设用地的角度分析,2004年全市建设用地面积549.79km2,二三产业增加值347亿元,建设用地产出率为0.63亿元/km2。
2003年抚顺市GDP是314.8亿元,其中市区实现增加值230.7亿元;郊区实现增加值84.1亿元。以抚顺市域总面积11272平方公里计算,市辖区以内的市区面积为714平方公里;市辖区以外区域面积为10558平方公里。据此可计算出2003年市区平均每平方公里的GDP产出值为3200万元,郊区平均每平方公里的GDP产出值为74.6万元,两者相差42.9倍。
2)土地经济承载力呈“单一”中心,不均匀分布的格局。
2003年,抚顺市各辖区的地均GDP如下图表所示。
抚顺市各辖区的地均GDP
抚顺县
清原县
新宾县
新抚区
望花区
东洲区
顺城区
GDP(亿元)
29.4
25.97
28.69
11.6
9.19
6.21
30.8
土地面积(km2)
2354.79
3926.45
4286.67
27.55
213.88
193.1
276.49
地均GDP(万元/ km2)
124.85
66.14
66.93
4210.53
429.68
321.6
1113.96
年抚顺市各区县地均GDP
从中心城区看,2003年,抚顺市中心城区地均GDP为3200万元/km2,而抚顺中心区的面积只占整个市域面积的6.3%。
3.4.2.2 原因分析
新抚区是抚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亦是市人民政府驻地。面积只有30平方千米,人口却达30万,是抚顺所辖四区中唯一地少人多的区域。人口密度高达10019.11人/km2,是抚顺地区人口密度最高区。2003年,新抚区的GDP高达11.6亿元,远高于土地面积比其高好几倍的望花区、东洲区,仅低于顺城区。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地均GDP必然要高出其它区很多。
从2003年的数据反映出市区与郊区的产出值相差42.9倍多,可见,抚顺的土地承载力发展的是很不平衡,还需提高土地利用率及产出率,使抚顺城市经济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轨道。
3.4.2.3 基本结论
l        2005年,抚顺市地均GDP为358.63万元/km2,远远低于国内一些大都市的水平;地均就业人口89人/km2,可见,抚顺市土地资源经济承载力较弱,城市土地增值潜力很大。
l        土地经济承载力呈“单一”中心,不均匀分布的格局。
l         建议调整中心城区产业结构,从核心城区迁出部分行政、办公、科研、医疗设施,相应增加商业、服务业和金融保险业的用地比例,有效配置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经济产出能力。改变单一中心不均匀发展的格局,加强乡镇企业的发展。
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分析
3.5.1 研究思路
对于城市生态系统而言,土地资源的生态承载力集中体现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城市经济建设与生态平衡之间的协调与矛盾关系,是受土地利用的结构、布局等直接影响的,由此可将土地资源的生态承载力转化为研究建设用地的生态适宜量,即指在一定生态环境目标下,单位面积土地范围内适宜环境的、可以用做建设用地的规模及其比例(或者说建设活动规模、分布与环境处于协调状况的建设用地量及其所占比例)。
在评价一个城市的环境的好坏时,一方面是看其绿地状况、森林覆盖率、水域面积、自然生态保护区规模;另一方面,是看水的质量、空气质量、噪声、“三废”排放、垃圾处理、城市卫生。而前者是土地利用规划可以起决定性作用的;对于后者,土地利用规划只能起一个间接的、辅助性(辅助环境管理)的作用。因此计算建设用地的生态适宜量可以为土地利用规划中建设用地的规模和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建设用地的生态适宜量可以从宏观层面、生态效应、生态协调、环境经济的角度,根据某一区域内环境的总体运动规律与人类活动的响应特点、不同的地区、时段的环境质量要求,确定出一个适宜环境良性发展的人类活动规模限度;因此,它使得更准确界定人类活动与环境的互动关系成为可能。此外,建设用地的生态适宜量可以用于城市规划,在确定了城市环境发展目标之后,可以按照既定目标来计算建设用地的生态适宜量,对城市的建设用地量进行总量控制。
3.5.2 建设用地的生态适宜量确定
3.5.2.1 计算公式
研究表明:一个城市只有当其绿地面积达到一定的比例,并且分布均衡才能保证该城市具有良好的环境。因此,城市建设用地的生态适宜量必须是在一定比例的城市绿地面积的限制之下。基于上述原因,把一定比例的绿地面积作为城市建设用地的生态适宜量的确定依据,即单位面积区域内的土地总面积与该单位面积区域内所必须的最低要求的绿地面积之差再扣除该单位面积区域内由于自然条件因素不能作为建设用地的土地面积所余部分即为该单位面积区域内建设用地的生态适宜量。计算公式如下:
A=T-G-U
其中:
A-单位面积区域内建设用地的生态适宜量
T-单位面积区域内的土地总面积
G-单位面积区域内所必须保证的绿地面积
U-单位面积区域内由于自然条件因素不能作为建设用地的土地(如河、湖、沼泽等)面积
在这里,城市建设用地的生态适宜量有两层含义:首先,作为一个城市,整体上其绿地面积总量应该达到一个合适的比例,这个比例一般用城市的森林覆盖率和建成区绿地覆盖率进行表征;其次,作为城市整体上绿地面积达到合适的比例(即城市森林覆盖率达标)之后,其绿地分布还应该保证一定程度的均衡。因此,城市建设用地的生态适宜量的确定依据也必须包含两个方面:绿地总量的确定和绿地均衡分布标准的确定。
3.5.2.2 总量确定
世界平均森林覆盖率为31.7%,《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细则》(林业部,1984)中,也将全国森林覆盖率的标准定为30%,其中山区森林覆盖率为70%以上,丘陵区40%以上,平原区10%以上,《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国家环保总局,2003)规定生态市必须达到的标准是:山区森林覆盖率为70%以上,丘陵区40%以上,平原区15%以上。1993年国家建设部根据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制定了《城市绿化建设指标的规定》,正式颁布了城市绿地建设指标(部颁标准)标准,规定城市绿化覆盖率到2000年应不少于30%;到2010年应不少于35%。另外,《城市绿化建设指标的规定》中还指出:“考虑到城市绿化规划三项指标都受到城市的性质、规模和自然条件的影响,应有所不同,在此只规定了指标的低限。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城市、沿海开放城市、风景旅游城市、历史文化名城、新开发城市和流动人口较多的城市等,都应有较高的指标”。《国家园林城市标准》也提出居住区绿地率应达到30%以上,道路绿化长度普及率分别在95%以上。国家评选出来的几个森林城市,平均森林覆盖率达40%以上。
按人均日耗氧量0.8kg,每1ha森林每年净产生氧气12t,大气中的氧60%来自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主要为森林)计算,要达到碳氧平衡,抚顺市在现状人口基础上(227.5万人)的林地面积应该达到553.6km2,全区的森林覆盖率至少应该达到4.9%(而抚顺实际森林覆盖率高达68%);抚顺山区面积约8797.62km2,不适宜作为建设用地,占总面积的78%。
因此,抚顺市现状的建设用地生态适宜率为:100%-4.9%-78%=17.1%,建设用地生态适宜量为1928km2。
3.5.2.3 建设用地现状适宜程度分析
抚顺市环境的建设用地现状适宜程度,主要根据环境目标分析评价市各区的现状建设用地规模与建设用地的生态适宜量的偏离程度。如果现状建设用地和建设用地的生态适宜量相等,则说明现状用地达到了适度状态;如果现状建设用地大于建设用地的生态适宜量,则谓之超过适宜量,出现了生态环境赤字;如果现状建设用地小于建设用地的生态适宜量,则说明生态环境利用尚有盈余,建设用地还有环境潜力可挖。
从抚顺市实际的建设用地面积与生态适宜的建设用地面积比较,2003年抚顺城市建设用地是549.79km2,占生态适宜的建设用地的28.5%,表明抚顺市生态环境利用尚有盈余,建设用地还有环境潜力可挖。
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分析
3.6.1 研究方法
前面分别从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力、建设规模承载力、经济承载力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分析,本节将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抚顺市土地资源的综合承载力。
1)确定各层次指标的权重
首先根据层次分析法(AHP法)中两两因素重要性比较的标度表(参见表7-1),对建设用地人口承载能力、建设用地建筑承载能力、建设用地经济承载能力和土地生态承载能力进行两两因素的重要性比较,其重要性先后排列是:人口承载能力最重要,生态承载能力和经济承载能力其次,建筑承载能力最次。
然后采用了专家评定打分的方法得到指标层权重。
层次分析法标度表
标度
定义(比较因素i与j)
1
因素i与j一样重要
3
因素i比j稍微重要
5
因素i比j较强重要
7
因素i比j强烈重要
9
因素i比j绝对重要
2,4,6,8
两相邻判断的中间值
倒数
当比较因素j与i时
2)确定指标实测值与标准值
对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由于各项指标的数值范围、计算单位都有所不同,为进行统一的综合评价,要进行归一化处理,我们采用“标准位评分法”,即指标根据有关的国家标准或企业标准来比较,没有标准的按理想值或期望值为参照标准,计算公式如下:
Xi / Ci (当Xi为正指标)
Fi=
Ci / Xi  (当Xi为逆指标)
其中:设第i项指标的实际数值、标准值、权重分别为Xi、Ci、Wi为评价值。
3)建立分级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按照分值大小进行分级评价,分值越大,承载能力越强,以1为基本界限,以1为基本刻度单位,分为6级标准(参见表3-8)。
抚顺市土地承载能力分级评价标准
数值
>4
3-4
2-3
2
2-1
<1
级别
超强
很强
较强
一般
较弱

3.6.2 评价结果
计算并汇总后的抚顺市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结果如表3-9、3-10所示。
抚顺市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表
准则层
权重
归一化值
指标层
权重
实测值
标准值
Fi
人口承载能力
0.518
1.3857
耕地人口超载率
0.5
52%
60%
1.15
城市土地人口承载能力(以市辖区为评价对象)
0.5
141.51
594.67
4.2
生态承载能力
0.252
0.8845
建设用地生态适宜量
1
549.79
1928
3.51
经济承载能力
0.132
0.9607
地均GDP
1
358.63
2610
7.28
建筑承载能力
0.098
0.1548
容积率
1
0.38
0.6
1.58
合计
1
3.3857
抚顺市土地资源承载力汇总表
综合
承载力
人口承载
能力
生态承载
能力
经济承载
能力
建筑承载
能力
分    值
3.3857
2.675
3.51
7.28
1.58
评价分级
很强
较强
很强
超强
较弱
基于表3-8的评价标准,从表3-10可以看出:
抚顺市土地资源的承载力情况如下:人口承载能力(2.675)较强;生态承载能力(3.51)很强;经济承载能力(7.28)超强;建设规模承载能力(1.58)较弱;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3.3857)很强。
[1] 宋启林,从宏观调控出发解决容积率定量问题,城市规划,1996(2),21-23.
》点击查看原文...

站长统计360pskdocImg_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