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凤燎原刘备武力:双均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0:25:01
1.         百年老师根据自己当年研究股票的过程来安排本次系列讲座的内容;
2.         本次系列讲座的主要思路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l  讲思路和方法,具体应用是次要的;
l  讲重点问题:关键的问题和问题的关键;
l  突出高度:以建立操作体系的高度来讲解;
l  讲究实战,介绍一些实用的方法。
第二部分:重点讲解均线系统
98年10月开始深入研究均线系统,并由此开始着手建立自己的数学模式和操作体系。均线系统对于建立操作体系非常重要。
1.         简单介绍均线的概念和研究均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l  均线计算时的处理方法:算术平均和加权移动平均(但这两种处理方法都存在周期性和一些权重的问题)。根据多年研究的结果,简单的算术平均就足够了。
l  对于中长期趋势来说,使用何种价格(开盘、收盘、最高和最低价)来计算均线的差别不大。
l  均线位置:均线所放位置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模式。例如:向后或左右移动;或移中平均线(由此产生著名的薛斯通道理论)。
l  双均线系统(两条均线):均线的个数可以有一条、两条乃至多条。建议使用两条均线,因为过多均线会使得体系过于复杂,同时存在操作界面的友好性问题。
l  均线周期的设置:没有最佳的周期(交易市场、品种、时段不同)。
l  均线的时间滞后性(有利有弊):对于判定趋势、跟随趋势有好处;同时,存在整体(趋势)和局部的关系(损失局部、看清整体)。
2.         研究均线的方法
l  均线研究的四个要素:周期、大小、方向和拐点。—— 02年发表的文章《如何研究均线》
l  格兰威尔移动平均线八大法则:重点是看问题的视角
3.         均线的实战方法:介绍双均线系统(建议使用)
l  均线可以解决跟随趋势的问题,同时可以实现定量化的研究
l  双均线系统的好处:简单明了,容易建立模式。同时,利于交易界面的设置。
l  双均线周期设置:(64,256)—— 见图60.gif(建议所有周期使用固定的设置)
?  参数设置要符合倍数关系和分数关系:数术上存在内在的对称性和规律性
?  设置(64,256)的原因:每年的交易天数在243天左右,256有年线的意思;64是256的四分之一。同时还有其他深意。
?  通过变换周期来解决观察短期均线的问题。
l  图30.gif(30分钟图)和图15.gif(15分钟图):在下跌趋势中,金叉一般是卖点。
l  建立体系就是建立规则。例如:以60分钟建立交易规则时,可以认为60分钟的256线向下就是趋势向下(也可以用30、15分钟等为标准)。
l  级别和多周期的使用:60分钟级别256趋势向下时,可以认为,15、30分钟级别的金叉是卖点(小级别的反弹)。同样,在震荡市中,日线级别在下跌趋势中,以下级别的金叉也可以按反弹来看(内在逻辑和成本有关)。反之,上涨趋势中,死叉是买点。
l  真正意义上的金叉和死叉:长期、短期均线都向上,是真正的金叉;反之,长期、短期均线都向下,才是真正的死叉。
l  长期下跌后,第一次触及256天均线后,都会回落。回落之后,才有可能产生一波大行情。
4.         均线系统可以独立构造成一个操作体系
l  布林线:均线的扩展使用(中轨是均线)。
l  薛斯通道:基础是移中平均线,有修复功能。
5.         均线与简单的结构、位置相结合,可以产生很多可靠、确定的买卖点。(以界龙实业30分钟图为例——图6.gif)
l  选择交易时间:图中的第一个低点从结构上判断有难度,但第二个低点相对来说会容易很多。
l  第一个金叉是卖点:在下跌趋势中,30分钟图中的64线向上、256线向下,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金叉,因此很难形成主升浪,所以金叉是卖点。
l  第一次上涨后的下跌趋缓,并形成平台,从均线的计算上容易再次形成金叉(主升浪)。明确主升浪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此种情况是主升浪的必要条件,但非充分条件。换句话说,形成主升浪一般要经历这种过程,但经历这种过程后,不一定会有主升浪。
6.         拐点(只是技巧):拐点可以看成另一套系统,根据拐点,可以计算市场的转折点。例如:下跌趋势中,形成拐点时的周期,在它的1/2、1/3、或1/4处,可能形成相对低点。
格兰威尔移动平均线八大法则
1.         移动平均线从下降逐渐走平且略向上方抬头,而股价从移动平均线下方向上方突破,为买进信号。
2.         股价位于移动平均线之上运行,回档时未跌破移动平均线后又再度上升时为买进时机。
3.         股价位于移动平均线之上运行,回档时跌破移动平均线,但短期移动平均线继续呈上升趋势,此时为买进时机。
4.         股价位于移动平均线以下运行,突然暴跌,距离移动平均线太远,极有可能向移动平均线靠近(物极必反,下跌反弹),此时为买进时机。
5.         股价位于移动平均线之上运行,连续数日大涨,离移动平均线愈来愈远,说明近期内购买股票者获利丰厚,随时都会产生获利回吐的卖压,应暂时卖出持股。
6.         移动平均线从上升逐渐走平,而股价从移动平均线上方向下跌破移动平均线时说明卖压渐重,应卖出所持股票。
7.         股价位于移动平均线下方运行,反弹时未突破移动平均线,且移动平均线跌势减缓,趋于水平后又出现下跌趋势,此时为卖出时机。
8.         股价反弹后在移动平均线上方徘徊,而移动平均线却继续下跌,宜卖出所持股票。
首页>macd顶底背离图解>第22张
图片来自:www.gold-fx.net/...

以上八大法则中第三条和第八条不易掌握,具体运用时风险较大,在未熟练掌握移动平均线的使用法则前可以考虑放弃使用。首页>macd顶底背离图解>第13张
图片来自:leson6666.bokee.com/...

神奇均线的秘密
(2009-03-09 10:24:51)转载
标签:杂谈
http://blog.sina.com.cn/s/blog_0e855e9d0100ceoc.html
让我们首先从1根均线出发来探讨均线的秘密。
把参数设为一,公式是ma(close,1)。反应在价格图上就是把所有收盘价连成一根线。当这根线向上时,就反映了收盘价一次比一次高这个事实,向下时则反映了收盘价一次比一次低这一事实。
当收盘价一次比一次高时,我们认为市场上到目前为止有一种或者很多种原因导致了价格上涨,这种使价格上涨的原因我们称之为“推动力”,价格被推动力推动上升这一事实,我们称之为“趋势”。
看过第一篇“多空之秘”的朋友可以了解到,在市场原始图象中,价格被连续大攻击盘从1.05推动上升到1.50。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我们把从1.05到1.50的价格变化画成1分钟或者30秒K线图,就可以看到从1.05到1.50之间存在着向上的“趋势”,它是由连续的大攻击盘造成的。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连续的大攻击盘,我们无从了解也暂时不需要了解。(假如我们可以知道全部能导致价格上升或者下降的因素,并且知道它们发生的时间,这个世界上就不会存在金融交易品种,如果我们只能了解到或者分析到部分原因,那么它只是我们做决策的部分理由而不能把它当成全部理由,所以技术性交易者对于基本分析和消息、题材、热点并不排斥,但是只是把它们当做决策的参考依据而非全部)
当价格从1.05开始被攻击盘推动上升时,我们把1.05这一位置称为“趋势”的启动点,把从1.05之后到1.50这段过程称为“趋势”的延续。在这个过程中价格并非持续上升的,可能是
1.05 xxx B
1.06 xxx B
1.10 xxx B
1.08 xxx S
1.07 xxx B
1.12 xxx B
我们看到价格在上升过程中出现了微小的下挫,但最终还是上升到了1.50。如果我们在1.12买入,并且忍受住了价格上升过程中的微小下挫,最终在1.50卖出,那么我们就有幸“跟随”了“趋势”并品尝到了“趋势”的延续。
但是如果价格从1.05上升到1.30,然后下挫到1.10,并最终上升到1.50,我们可以说从1.05到1.50存在着一个,从1.30到1.10存在着一个小的反向趋势。同时我们也可以说从1.05到1.30存在着一个上升趋势,从1.30到1.10存在一个下降趋势,从1.10到1.50又发生了一个上升趋势。A交易者可能从1.05买入直接拿到1.50卖出。B交易者可能从1.05买入,1.30卖出,然后1.10买入,1.50卖出。所以如何定义趋势只和交易者在何种时间框架上交易有关,A可能使用5分钟K线架构交易,B可能使用1分钟线甚至盯盘交易。
从背后的原因看,可能某机构大笔买入把价格从1.05买到1.30,然后操盘手屎急上了趟厕所,回来后继续从1.10开始买,买到1.50后完成了任务。
也可能某机构大笔买入把价格从1.05买到了1.30完成了任务,之后巴菲特心血来潮,从1.10买到了1.50。
所以,还是小趋势,主要趋势还是次级趋势,和背后的原因关系并不密切。只和交易者如何定义并依据定义做出决策有关。如果交易者不能从价格波动中依据自己的理解和操作获利。任何趋势,任何原因都和他没有关系。
现在我们把回到均线,把均线的参数设为5,我们不再满足从1根K线中操作,希望把框架放大一点,时间放长一点进行观察。
当参数从1变换到5后,均线的运算方式导致了平滑和滞后的效应。它不再能及时反应收盘价的变化,但同时价格的变化需要更大的波动才能拉动均线变化。也就是说,我们希望通过均线的变化反应出更长的时间结构内价格的总体变化。
我们可以用一个例子来说明这种要求的含义:一场战争中,指挥部要求某军在8:00到达A高地。如果我是一个连长,可能我的连队6:00就到达了A高地,如果我是一个师长,我的师可能在7:00才到达,如果我是军长,只有我的全部师到达A高地才算完成任务。所以,所处的位置不同,要求也不同。
当ma5从平走转向上升时,它说明了在5根K线的时间周期内,收盘价总体上(平均价)比5根K线之前的时间上升这样一个事实。由于收盘价也是收盘时的成交价,所以也有人比较模糊的定义它为单K线平均成本价,实际上这种定义是不精确的,如果要精确的计算单K线平均成本,应该考虑到单K线周期内所有成交价位和所有成交价位上的成交量。但是历史上均线被定义出来时,这种计算条件和信息基础不存在,所以这个定义被延续了下来。加上现在均线在反应平均成本之外还在市场中起到强大的心理作用,所以我们可以继续延续这种定义。
ma5从传统定义上被认为表达了5根K线周期内市场的平均成本或者说市场成本的“重心”。也就是说,当ma5上升时,意味5K周期内交易者愿意以比以前更高的成本买进。这个事实我们认为是5K周期这个单位的向上“趋势”。ma5下降时说明了5K周期的下降“趋势”。由下降变上升或者由上升变下降说明了“趋势”的“改变”。
我们需要注意到,ma5的变化只是陈述了趋势这一事实,它不会预言5K周期趋势的启动和终止。只有在5k周期趋势已经改变之后,它才会告诉你趋势已经改变。
<待续>
当ma5走平,然后价格上穿均线的时候,传统上这被称为“均线8法”中第一个买点。这个买点是基于这样一个假设:5k周期内交易者买入的平均成本是一致的,当价格上穿均线并收于均线之上的时候,将导致均线从走平转向上扬---隐含意义是有一种力量愿意付出更多的成本来买入,我们认为这股力量将持续下去并继续导致价格上扬--直到这股力量消失或者新的做空力量加入并抵消掉这股做多力量。
在运用这个买点的时候,我们需要透彻的理解这个买点背后的假设。
首先:我们需要确认价格对均线的穿越将导致均线的上扬,并且这根穿越k线的成交量确实大于前5根K线的成交量。也就是说穿越K线的收盘价必须站到ma5之上,而且这根K线的成本重心确实比之前5k周期的成本重心更加的“重”。也就是说,不能导致均线上扬的穿越是不真实的,因为均线之前的下降表达了市场中人们愿意在更低的的价位卖出这一事实。对均线的偶然穿越并不能证明我们的假设--在均线周期内总体上人们愿意在更高的价位买入。另外,穿越K线的成交量不能大于前5根K线的平均成交量或者保守点说比前面5根k线成交量都大,这个穿越也是不真实的。因为这股做多力量的强度没有得到验证,可能一个简单的短期套利离场行为就会导致这股力量的消亡。
其次:在这个买点上,我们只知道已经发生的事实--做多力量导致了价格的上扬,我们不知道未来将发生什么事实,也许做多力量很快消亡,也许新的做空力量已经进场。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切换到更小的时间框架里观察这股做多力量,比如如果日k线穿越了5日均线并导致均线上扬,我们可以切换到30分钟k线和15分钟K线来观察这根日线内部多空力量是如何表现的。
我们最希望看到一根光头的小阳线或者一根上影线很小的小阳线,表达了多方坚实的步伐并且给了我们一个良好的买点。
其次我们希望看到一根光头的小阴线或者中阴线,并且带有一定长度的下影线,意味着高开遭到抛压,然后抛压得到彻底释放,多方尾盘漂亮的收到均线之上,同时给了我们一个良好的买点。
我们不希望看到一根带有长上影的K线,除非这根上影线发生在早盘并且尾盘带成交量上扬。
我们不希望看到早盘无量上扬尾盘带量下挫,很明显明天的希望不大。
我们不希望看到一根大阳线,行情发展太快了,上升的价格是由疯狂的攻击盘打出来的,大阳线拓展出来的价格空间得不到支撑盘及时的填补,要么明天出现阴线回调,要么明天跳空高开继续疯狂。无论如何在这根大阳线上我们很难找到稳健的买点,等到明天再做决定吧。
无论我们做出了什么决定,我们都需要在买点下面建立一个止损位置,并且为这个止损位置找到一个坚强的理论依据。因为我们做出的假设是多方将继续推动价格上扬,所以当我们确认空方已经强大到把价格打压到推翻我们的假设的时候,止损是最明智的选择。
在这个买点上我愿意用总资金的20%来验证我的假设,并且在进场点下面建立2个止损位,根据对形态的分析和判断大概在4%-7%之间,价格挫破我的第一个止损会引起我的注意,如果形势确实不利我就提前止损。如果价格挫破最后一个止损位,我会无条件的挂任何价位卖出。也就是说我所冒的最大风险比总资金的7/500略大,这个损失相对于我可能的利润是完全能够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