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节气养生知识:日本经济前景的各方观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05:20:04
.integral { background:transparent; filter:progid:DXImageTransform.Microsoft.gradient(startColorstr=#333333,endColorstr=#333333); zoom: 1; }
日本大地震,无碍日本经济的复苏乃至日后重振

2011-03-23 南方都市报  作者:沈洪溥

日本强震发生之后,关于日本经济的悲观声音进一步放大。似乎2010年末日本国内生产总值季调后已达3.9%的事实并未被当做成色足够的成绩,而仅仅是其长期衰退中的小反弹。确实,国家债务、经济损失、核电危机、企业停产等等,每样问题看起来都是对这个岛国足够大的危机,但是,日本经济会因此次打击而崩溃吗?

现在作出这样的回答,恐怕为时尚早。

首先,日本国家债务问题虽由来已久,却未必会是导致经济崩溃的诱因。截至2010年年底,日本国家债务余额达919.1511万亿日元,平均每个日本人负担721.6万日元。按照日本财务省测算,到2011财年末,日本国家负债总额将逼近1000万亿日元大关。但这部分债务构成主要是内债,而非类似欧美国家的外债。回顾历史,自战后日本颁布《财政法》后,该国财政一直奉行平衡原则,至上世纪90年代,日本政府债务才开始快速增加。原因主要系财政、税制、社会保障等多方面问题综合作用,特别在亚洲金融危机和美国次贷危机后,日本政府为刺激经济,大幅增加开支更使得国家债务问题恶化。当前,民主党正积极推动税制改革,并试图从根本上改变囿于既得利益的财政资金分配格局。只要日本经济能维持顺差,只要持有日本普通国债、地方公债、出资国债、交付国债等的债权人信心稳定,债务问题可以被一点点化解,并不易产生严重问题。

其次,地震的经济损失虽大,但震后经济重建也提供了庞大的建设机遇。现时,在福岛邻近区域的工厂受到地震和海啸的双重影响,使得在区内的汽车、光学仪器、芯片、电子产品和部分钢铁企业生产停转,经济遭受重大损失。对于日本这个经济高度资本化的发达国家而言,灾后重建将可以提供新的投资领域,并为产业升级、设备重置等提供条件。现实中,为应对震后建设需求以及稳定市场,日本央行已将执行宽松货币政策以来资产购买的总规模提高到了40万亿日元,财政刺激计划或达10万亿日元。这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因利率长期为零使货币政策无所作为的“流动性陷阱”影响,令更为积极的货币政策成为可能。此外,地震前,日本的通货紧缩风险已在下降,CPI同比负增长正在放缓,震后短期消费和投资需求激增也有助于通胀率复苏,并有助于重启疲软的经济。

最后,核电危机虽可能提升能源成本,日本企业的国内生产停顿虽可能影响盈利,但日本企业长期以来的产业转移努力,将有助于对冲限于国内层面的不利影响。此次受到地震影响的福岛核电站向以全球装机容量最大的核电厂著称,按照东京电力方面的说法,在发生严重的核泄漏问题之后,将可能被永久关闭。日本国内也在反思核电能源的发展计划,并可能因部分核电站的停产,影响日本国内短期能源供给。加之利比亚危机与之叠加,国际原油价格正在飞涨,可能会给日本能源替代计划造成不利影响。但是,自上次日元升值以来,日本企业受制于成本压力及为规避贸易壁垒考虑,已有计划安排产能外迁,国内能源吃紧未必会对日本企业经营带来严重威胁。

以索尼公司为例,从1985年开始,该公司即着手产能外迁,不仅用三年时间将海外生产比率提高到40%,而且致力于使海外分公司的研究、生产、流通、核算系统基本独立。至1995年,索尼在日本的彩色电视机产能全部迁出,分散至美、欧、亚三个区域,从此建立了完整的全球分工体系。据估算,现时日本企业海外净资产总额可能早已超过4万亿美元,散布于世界的无数个“小日本”相加,实力或与“大日本”等量齐观,这将对冲日本国内生产下降的负面影响。

总而言之,每逢危机发生之时,我们总倾向于无限地负面想象。对日本这个被正面报道甚少,更多停留在“想象中的异邦”而言,尤其如此。但笔者倾向于相信,只要不再出现更多复杂因素,此次日本地震影响近乎于一个严重的短期事件,并无碍日本经济的复苏乃至日后重振。回复 | 引用 回帖人:汪元    影响力指数:964 | | 发短消息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 2011-3-24 2:17:11    第 3
日本经济会因强震海啸而崩溃吗?

2011-03-23 南方都市报

   日本强震发生之后,关于日本经济的悲观声音进一步放大。似乎2010年末日本国内生产总值季调后已达3.9%的事实并未被当做成色足够的成绩,而仅仅是其长期衰退中的小反弹。确实,国家债务、经济损失、核电危机、企业停产等等,每样问题看起来都是对这个岛国足够大的危机,但是,日本经济会因此次打击而崩溃吗?

  现在作出这样的回答,恐怕为时尚早。

  首先,日本国家债务问题虽由来已久,却未必会是导致经济崩溃的诱因。截至2010年年底,日本国家债务余额达919.1511万亿日元,平均每个日本人负担721.6万日元。按照日本财务省测算,到2011财年末,日本国家负债总额将逼近1000万亿日元大关。但这部分债务构成主要是内债,而非类似欧美国家的外债。回顾历史,自战后日本颁布《财政法》后,该国财政一直奉行平衡原则,至上世纪90年代,日本政府债务才开始快速增加。原因主要系财政、税制、社会保障等多方面问题综合作用,特别在亚洲金融危机和美国次贷危机后,日本政府为刺激经济,大幅增加开支更使得国家债务问题恶化。当前,民主党正积极推动税制改革,并试图从根本上改变囿于既得利益的财政资金分配格局。只要日本经济能维持顺差,只要持有日本普通国债、地方公债、出资国债、交付国债等的债权人信心稳定,债务问题可以被一点点化解,并不易产生严重问题。

  其次,地震的经济损失虽大,但震后经济重建也提供了庞大的建设机遇。现时,在福岛邻近区域的工厂受到地震和海啸的双重影响,使得在区内的汽车、光学仪器、芯片、电子产品和部分钢铁企业生产停转,经济遭受重大损失。对于日本这个经济高度资本化的发达国家而言,灾后重建将可以提供新的投资领域,并为产业升级、设备重置等提供条件。现实中,为应对震后建设需求以及稳定市场,日本央行已将执行宽松货币政策以来资产购买的总规模提高到了40万亿日元,财政刺激计划或达10万亿日元。这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因利率长期为零使货币政策无所作为的“流动性陷阱”影响,令更为积极的货币政策成为可能。此外,地震前,日本的通货紧缩风险已在下降,CPI同比负增长正在放缓,震后短期消费和投资需求激增也有助于通胀率复苏,并有助于重启疲软的经济。

  最后,核电危机虽可能提升能源成本,日本企业的国内生产停顿虽可能影响盈利,但日本企业长期以来的产业转移努力,将有助于对冲限于国内层面的不利影响。此次受到地震影响的福岛核电站向以全球装机容量最大的核电厂著称,按照东京电力方面的说法,在发生严重的核泄漏问题之后,将可能被永久关闭。日本国内也在反思核电能源的发展计划,并可能因部分核电站的停产,影响日本国内短期能源供给。加之利比亚危机与之叠加,国际原油价格正在飞涨,可能会给日本能源替代计划造成不利影响。但是,自上次日元升值以来,日本企业受制于成本压力及为规避贸易壁垒考虑,已有计划安排产能外迁,国内能源吃紧未必会对日本企业经营带来严重威胁。

  以索尼公司为例,从1985年开始,该公司即着手产能外迁,不仅用三年时间将海外生产比率提高到40%,而且致力于使海外分公司的研究、生产、流通、核算系统基本独立。至1995年,索尼在日本的彩色电视机产能全部迁出,分散至美、欧、亚三个区域,从此建立了完整的全球分工体系。据估算,现时日本企业海外净资产总额可能早已超过4万亿美元,散布于世界的无数个“小日本”相加,实力或与“大日本”等量齐观,这将对冲日本国内生产下降的负面影响。

  总而言之,每逢危机发生之时,我们总倾向于无限地负面想象。对日本这个被正面报道甚少,更多停留在“想象中的异邦”而言,尤其如此。但笔者倾向于相信,只要不再出现更多复杂因素,此次日本地震影响近乎于一个严重的短期事件,并无碍日本经济的复苏乃至日后重振。

  (作者系经济学博士)

  本版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回复 | 引用 回帖人:汪元    影响力指数:964 | | 发短消息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 2011-3-24 2:17:47    第 4
日本大地震,灾难不会真正拉动经济增长

2011-03-23 21世纪网  时寒冰

总有一些经济学家,发表一些背离常识,让老百姓听不懂的观点。

比如,日本大地震,一些经济学家开始估算,灾后重建将拉动日本经济增长多少多少个点,将提升就业率多少多少个点。结论是,大地震将帮助日本摆脱多年来的经济增长低迷状况。

我相信日本的老百姓肯定不这样想。否则的话,拉动经济发展岂不是变得简单了?

最近,法国、美国、英国等多国部队,对利比亚进行了军事打击,摧毁利比亚不少军事等设施。如果按照这些经济学家的思路,利比亚发了,它迎来了难得的灾后重建的机会,也将提供就业。

经济学家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经济增长的目的在于累积财富,而不是损耗财富。无论是地震等自然灾难,还是战争等人为灾难,都会损耗财富,而灾后重建不过是通过消耗现有的财富,来逐渐恢复以往原本就有的设施。

其实,经济学家所犯的错误,早在19世纪,就被法国经济学家巴斯夏驳斥过,他那篇《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论文,已经成为经典之作。巴斯夏认为,窗子玻璃被打碎,虽然让生产玻璃者和安装玻璃者受益了,窗子的主人却受了损失,如果不买这块新玻璃,窗子的主人可把钱用到别的消费上去,当然也可以为就业等作贡献。

同样,假如没有地震灾难,日本人可以把现在用于灾后重建的资金,来做其他领域的投资,更可以增加就业,更能推动经济发展。与地震后的灾后重建所不同的是,这种增长是在原有财富累积基础上的增长,是创造了新的财富。

但是,经济学家的谬论,却被很多当政者所接受。比如,一些地方政府,不重视质量管理,导致大量豆腐渣工程问世,刚铺好的道路还没有怎么使用,就因为质量低劣重新建,这样做的结果是:GDP增长了,就业提高了,地方政绩上来了,而经济发展最根本的内涵——财富,却被损耗了。这些白白浪费的财富,却没有进入经济学家的眼帘。

最可悲之处莫过于此。

中国现在最需要反思的,就是这一点,我们发展经济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是GDP这个数字本身,还是累积财富,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如果是后者,那么,我们就必须从损耗财富、片面追求GDP的误区中走出来,让经济学回归它的本源——它应该是为人服务,而不是为某个毫无意义的数字服务。

实际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这个问题。中国所进行的结构调整,也应该是考虑到了这一点。

灾难不会真正拉动经济增长,以污染环境、损耗资源为代价的低质量的投资、建设,也不会推动经济增长。任何经济增长,都必须以累积财富为目标,以不断提升人民的幸福感为核心。回复 | 引用 回帖人:汪元    影响力指数:964 | | 发短消息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 2011-3-24 4:54:39    第 5
胡舒立:日本强震与“经济海啸”

  如果不与经济下行周期相叠加,不与结构性矛盾爆发相激荡,灾害将只是一次性冲击——但愿如此

  日本经济可谓祸不单行。本已疲软多年,刚刚蹒跚走过国际金融危机,却又遭受地震、海啸、核事故的三重打击。此次“千年一遇”的强震对日本自身乃至全球经济的影响几何,引人关注。

  此次地震造成的损失尚无精确统计,核电站事故仍在紧急应对,日本政府暂时无暇制定详尽的重建计划,因此,全面研判地震的经济影响为时过早。然而,着眼全球经济周期,分析震前日本经济运行情况和结构问题,并参照历史经验,可得出基本结论:此次地震会令日本经济在未来数年更加步履艰难,对国际经济也会造成短期冲击,但是,它不会改变全球经济走出金融危机阴影、逐渐复苏的大趋势。

  短期来看,日本地震造成的经济影响不可轻视。地震造成生命、财产损失,金融市场上悲观情绪快速蔓延,日经指数剧烈波动。日元汇率快速上涨,对已显脆弱的日本出口部门可谓雪上加霜。作为世界第三大石油消费国,日本经济走向将对国际油价产生重要影响。核电在日本能源结构中占比较大,未来数月,日本被迫采用传统能源作为替代,且下半年重建工作需求会逐渐增大,这些因素均将推高原油价格。而这又将深刻影响全球经济,特别是通胀形势。此外,此次地震造成部分生产链、贸易链中断,对相关国家的经济和就业也将产生一定影响。

  震后,日本政府采取了紧急应对措施。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流动性注入和资产购买计划。日本央行连日向市场注入流动性。截至3月17日,总规模已达51.8万亿日元。在既有35万亿日元资产购买计划外,新增5万亿日元。

  不过,注入流动性只是稳定金融市场的应急措施,对刺激经济并无直接作用。接近零的利率水平意味着日本央行在利率政策上并无操作空间。但是央行购买金融资产而放出基础货币,属于刺激性货币政策措施,当然也有金融稳定的作用。今后,资产收购可能进一步加码,以体现货币和财政扩张相配合的政策意图。此举也引发了“财政赤字货币化”的担忧。然而,灾后重建需要巨额资金,日本政府别无选择。

  那么,日本财政赤字和高额债务会否引发危机呢?债务问题折射日本经济结构性难题,解决起来殊为不易,但是,目前看,引发危机的可能性不大。日本的政府债务大多是内债,只要央行配合,国内债权人对政府存有信心,债务就可以一直滚动下去;而且,企业和居民拥有大量资产特别是海外资产,整个国家并无破产之忧,日本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净债权国之一。震后资本回流,日元走强,也表明日元信用依然没有问题。

  本次地震波及的地区在日本国民经济中的占比较小,不过,经济损失有可能超过阪神大地震。全球装机容量最大的核电厂福岛核电站关闭并出现核泄漏,邻近区域的工厂也受到影响,汽车、光学仪器、芯片、电子产品和部分钢铁企业生产将受到影响。

  短期内,日本的高端制造业出口将遭受打击,包括机械和交通运输产品在内的出口产品生产受到影响,这将波及亚洲国家相关产品的进口。日本震后重建工作尚需时日,以日本为最终出口地的亚洲国家,也将面临出口锐减的窘境。

  对亚洲国家来说,日本地震的短期影响尤为直接,可能持续数月。因此,亚洲国家可能被迫暂缓货币紧缩政策进程。尽管未来通胀仍随时可能反弹,但是,对本国经常账户的监测和评估将被提到更加重要的地位。日本经济增速放缓,如果商品价格也暂时企稳,通胀压力暂显平缓,亚洲各国货币当局可能选择暂时观望。

  不过,灾后重建将创造巨大需求,从而支撑日本GDP。市场估计,财政刺激计划或达10万亿日元。日本本土的进口需求在下半年将跃升,亚洲经济体的出口也将强劲反弹。短期内日元的强势和日本出口锐减,也将帮助那些拥有高端制造业的亚洲国家获得更强的出口竞争力。

  中日一衣带水,关系密切而微妙。中国是日本最大贸易伙伴。日本在华投资的加工贸易企业将首当其冲,原料或关键零部件采购依赖日本的企业也将遭受直接影响。不过,“任何影响都是暂时的。”(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语)不容忽视的是,此次日本核事故对中国的能源政策将形成持久影响,3月1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暂停审批核电项目,已透露明确信息。

  历史表明,灾害的经济影响倾向于被高估。如果不与经济下行周期相叠加,不与结构性矛盾爆发相激荡,灾害将只是一个事件。但愿此次日本强震不是例外。回复 | 引用 回帖人:汪元    影响力指数:964 | | 发短消息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 2011-3-24 4:55:20    第 6
史蒂芬·罗奇:来自日本的余震

  日本地震与海啸所造成的人命伤亡与财物损失难以估量。目前要对整体破坏作任何程度的精确评估根本就不可能。但即便如此,我们还是可以对灾难对亚洲和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的潜在溢出效应开始进行评估。

  狭隘的看,灾难的冲击意味着日本再也不重要了。毕竟,日本经济20多年来产出增长异常缓慢,已经大大降低了它对更广泛的全球经济的影响。这次的灾难可能会对汽车和如闪存驱动器这类信息技术产品产生一些供应链失衡的影响,但这类影响往往是短暂的。


  不巧出现在全球严重衰退后

  表面上看,世界上两个最大经济体没有什么可担心之处。日本市场只占美国出口额的5%与中国出口额的8%。即使出现日本经济全面崩溃这样最坏的局面,对美国与中国经济的直接影响也不会太大,经济的年增长速度只不过下降零点几个百分点而已。

  在所谓的G-10发达经济体内,澳大利亚的直接曝险最大,日本市场占其出口总额的19%左右。欧元区国家则排在末位,日本市场只占其出口额的2%。

  在新兴市场中,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与日本经济联系最为密切,日本市场约占它们出口总额的16%。韩国是东亚第三大经济体,但日本市场只占其出口总额的6%。

  但狭隘的观点忽略了最关键的考虑因素:这场“日本冲击”并不是出现在经济强势时期。日本经济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就失去了活力,在失去的20年,其经济年增长率只有1%。另外,全球经济也只是刚开始从一场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中恢复过来。

  此外,日本这次灾难不是目前全球经济面临的唯一负面因素。急剧上升的石油价格和欧洲持续的主权债务问题也很令人担忧。这些冲击分开来虽然可能不会导致所谓的“引爆点”(tipping point),但在目前的经济背景下,这些因素加在一起的确让人感到不安。

  目前的经济情况至关重要。尽管全球产权投资市场在过去的二年里欣快复苏,世界经济仍然脆弱。市场似乎已经忘记,在泡沫破裂、金融危机结束后的经济复苏往往是无力的。经济增长更近于一种失速状态,因此缺乏经济可持续恢复所需的周期性“逃逸速度”(escape velocity)。所以,经历了危机后的经济体承受打击的能力更弱,也更容易再陷入困境。


  量化宽松政策难撤 后果堪虞

  还有一个因素让目前接连而至的打击更加令人烦恼:政府和央行已用尽了长期以来每当出现出经济危机时必然依赖的传统“弹药”。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都不外是如此——它们是现代反周期稳定政策的两大支柱。发达世界中主要经济体的指导性利率已经接近于零,而且普遍出现了大规模预算赤字。结果,非传统和未经考验的所谓“量化宽松”政策出笼了,并成了各中央银行的普遍做法。

  长期以来,这些非传统的政策只被看作是一种临时的解决办法。人们希望很快就能回到危机前的传统政策。但是冲击接踵而至,“退出战略”不断被推迟。

  就像几乎不可能把一个危重病人的生命支持系统断开一样,泡沫破裂后的世界经济也同样难以摆脱源源不断的流动性注入和寅吃卯粮的赤字预算。在一个失业率异常高的时代,政治压力只能使问题更加复杂。

  这带出也许是所有人最关注的一个问题:危机后的世界正受到接踵而至的打击,在各央行无降息余地的情况下,设想出现货币无限扩张并最终导致悲惨结局并非难事。无法抑制的通货膨胀的可怕结局,突然成为很有可能出现的状况。

  即使考虑到灾后恢复的因素,也丝毫不会降低上述可能。是的,日本将进行重建,这无疑会让其受灾难重创的经济得到一些复苏。这种复苏在1995年的阪神(神户)大地震后出现过,这次也同样会出现。

  但正如阪神大地震后的重建丝毫无助于中止日本经济的首个“失去的10年”,可以预测这次灾后重建的结果也会如此。除了使成千上万灾民恢复正常的生活外,重建带来的好处也只能使一个受损的经济暂时喘口气而已。

  这只是世界其他国家应从日本吸取的教训之一。事实上,最近几年许多严重困扰全球经济的问题,日本经济一直都是首当其冲。从资产泡沫、失功能的金融体系、抑制货币和货币政策失误,日本在许多方面都成了世界经济先行一步的实验室。

  不幸的是,世界其他国家并没有从日本的失败中汲取教训。现在,世界又面对失去另一个重要信息的风险。2011年的这场地震和海啸灾难的重要性,不是日本对全球经济的直接影响程度相对较低。更重要的是,这个打击将全球经济逼到了一个更加没有回旋余地的角落。回复 | 引用 回帖人:汪元    影响力指数:964 | | 发短消息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 2011-3-25 5:30:16    第 7
焦点:大震灾或将导致投资日本热消退


图为新加坡街头的亚洲股票动向显示屏。摄于24日。(共同社)

  【共同社新加坡3月24日电】投资日本房地产的亚洲企业的股价在东日本大地震发生后急速下跌。有见解认为中国等地的富裕阶层近年掀起的日本投资热可能会急刹车。也有人对日本的灾后重建抱有期待。亚洲的投资者们正在注视着日本震后的情况。

  大地震发生的11日,拥有日本房地产的企业的股价在亚洲股市上全线下跌。

  新加坡股市上,在日本东北地区拥有28处房地产的 “最善”(Saizen)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股价当天下跌了6%。新加坡国有投资公司在日本灾区投资的相关设施遭受了约32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6亿元)的损失,其物流部门的股价下跌约3%。在此之后部分企业的股票交易也持续低迷。

  新加坡的一家房地产企业分析称:“看好日本景气回升而将资金投入日本房地产的投资者已心灰意冷。”

  金融数据提供商Dealogic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亚洲投资者和企业在日本进行的高额房地产交易有19件,是2009年的两倍多;交易金额合计约3.8亿美元,是美国投资者的64倍。

  一名中国投资者表示:虽然中国的房地产暴涨,但泡沫破灭后的日本房地产价格很低,在日本二线地区的投资回报率也很高。

  不仅是房屋租赁业,日本的物流设施和老人院也吸引了广泛的资金。马来西亚的大型建筑公司耗资60亿日元收购了北海道的二世古(新雪谷)度假村(Niseko Village)。投资者对度假设施也很有兴趣。

  目前受余震和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的影响,市场的主流观点认为以日本东北地区的房地产项目为主,暂缓投资的倾向正在增强。

  新加坡某房地产信托投资公司的高管则表示:“如果灾后重建步入正轨,商机也会增多。日本重新成为有魅力的投资地的可能性很高。”回复 | 引用 回帖人:汪元    影响力指数:964 | | 发短消息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 2011-3-25 5:58:01    第 8
黄祖斌:令人疑惑的日本复苏悲观理由

今天上午,看到某个人对日本经济复苏的一些看法,内容是:“日本的经济会容易地复苏吗?尘埃还没有落定,今天判断可能太早。怎样说我也没有美国名家JefferySachs那么乐观在电视见到他说日本经济复苏容易。尘埃未定而不乐观,有几个理由。其一是日本的经济不振了二十多年,遇上大灾难不会那么容易翻身这跟中国三年前的四川之灾有大分别。其二是不管核电反应堆的辐射今后如何,今年日本的樱花时节外来的游客会下降至近于零。断了一季对日本的一个重要行业会有很大的杀伤力。其三是如果读到的报道没有错,核电的辐射已经严重地污染了日本的农产品。若如是,政府当局不能不大手开放农产品进口。这是好选择,但对日本的经济结构会有很大的冲击。其四是目前看,日资与人才大量外流很可能出现。”

好在2008年初时,有一天全球股市暴跌,印度股市甚至整体跌停,那天,我一天就损失了7万港元的市值。所以看到这种令人费解的说法,我也没有昏倒。

其实日本的经济已经经历了两个“失去的十年”,特点就是通缩,物价不断下跌,房价不断下跌,收入下降,居民节衣缩食,经济更是低增长。但之所以很多人看好日本两个季度以后的经济,就是因为根据GDP这一套核算经济增长的体系,日本的灾后重建投入,将推动经济的增长。GDP这套体系之所以害人害国,就是因为它只注投入,不重视效果。如果有一个农民,把自己的房子炸掉,再重建一套,他将损失房子建设成本的财富,但对于整个国家来说,是增加了GDP。当然,GDP这套体系之所以能得到广泛的运用,是因为它虽然不完美,有很多缺陷,还是可以反映一个社会的经济活动和某种角度看的经济成果。比如日本在1990年的经济泡沫破灭后,日本政府大力举债,修一些利用率非常低的基础设施,虽然利用率低,没有现金流回报,是一种财富净损耗的行为,但增加了社会需求(比如钢铁水泥),也增加了一些就业。我想没有多少人认为日本在老龄化将不断恶化,银行坏账问题难以得到根本解决的情况下,会因为一场地震恢复象它在1960年代那样的快速增长。

日本并不是一个旅游大国,来自国外游客的收入相对于日本庞大的经济来说,是小菜一碟。日本樱花节的游客下降到零,对日本经济的影响是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的。

日本的核辐射虽然已经污染了日本的农产品,但并没有污染整个日本的农产品。而且对于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恩格尔系统是非常低的,即使增加一些食品进口,也减少不了多少日本的顺差。日本出口一输汽车,可以换回多少大米?这和中国出口几亿件衬衫才能换回一架飞机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这对日本经济复苏的影响同样可以忽略不计。

美国三里岛发生核辐射后,有多少美国的资本和人才外流了?美国在1950年代左右,麦卡锡主义盛行,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被迫害,以奥本海默的声望和学识,有很多外国政府诚心邀请他去,但奥本海默流着眼泪说:“我他妈的就是爱这个国家。”我的意思是说,真正决定一个人才离开原来的地方,是需要较大的利益诱惑,或是较大的“驱赶力”的。中国的环境一直不太好,很多中国的富人,或是人才,对一些社会问题恨之入股,但真正移民的人,其实少之又少。对于资本来说,日本一直是个资本输出大国,日本还是一个资本过剩的国家。本国根本不缺资本,资本外流又如何?丰田在全球开了多少工厂了?

日本发生地震的地方,人口稀少,核污染也仅限于当地,人才聚集的东京、横滨、大阪等地的生存环境并没有恶化,怎么可能有大量的日本人才因为这场地震而离开呢?日本长期以来一直是个多地震的国家,有多少日本人因为受不了长期在地震威胁之下而离开日本?

这里再介绍一下理论,就是比较机会。以前在我博客里可能讲过。有人说,日本人的英语水平很烂。有一个数据似乎也可以证明这一点。在亚洲学生中,考美国的托福考虑,菲律宾的成绩第一,印度人第二,中国人第三,日本几乎排在最后。为什么?难道说菲律宾人比中国人还要聪明?根本原因是机会比不同。日本学生通过托福考试,去美国,也许可以令未来的收入增加一倍,而对于菲律宾人来说,可能会增加10倍,对中国人来说,可能增加5倍。所以菲律宾会比日本人更加努力地学习英语,这样日本人怎么能和菲律宾人比呢?

日本在它还比较贫富,或还是中等收入国家的时候,日本的年轻人确实有非常强的“走出去”闯世界的热情。这里有一个故事,是在20年前的《读者文摘》杂志上看到的:

在大概1930年代,有一个英国纺织业巨头的老板开车撞断了一个日本人的腿。这个日本人说,自己不要求赔偿,但已经残疾了,希望到这个英国老板的公司里当门卫,英国人就同意了。这个日本人工作非常认真,老板也很放心。过了几年后,这个日本卫门不辞而别,但并没有偷什么财物,英国厂长也不以为然。几年后,日本有家纺织企业推出了可以达到英国水平的纺织机器。其实被英国人撞断腿的,恰恰是一个日本纺织厂的老板。现在日本人普遍都比较富裕,他们怎么有动力再做当年这样的事情呢?回复 | 引用 回帖人:汪元    影响力指数:964 | | 发短消息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 2011-3-25 5:58:16    第 9
日本的底力

2011-03-25 00:49:17 北纬三八度
  
苹果的iPhone是在中国生产的,即中国制造。台湾企业富士康在广东深圳的工厂每天制造出大量该品牌的手机发往世界各地。

制造1台iPhone的成本是179美元,其中,进入富士康兜里只有6.5美元,成本的大部分是部品的采购成本,要支付给日本﹑德国﹑韩国﹑美国等的企业。在这其中,日本企业收取60美元。iPhone销售得越多,日本企业赚的也越多。

上个月,俺在联通公司通过关系,一天就抢下4部iPhone手机,算起来,日本人一下子从俺身上赚了240美元,而富士康只赚了26美元去给打工仔发薪水。

1990年以前,美国的大百货商店的家电柜台里摆放的几乎是清一色的日本产品。进入20世纪后,这种局面有所改变,韩国﹑中国﹑台湾产的家电粉墨登场。特别是韩国的三星集团,其营业利润超过了索尼﹑松下等日本九家具有代表性的电子公司的营业利润之合。日本企业在世界IT相关的电子产品的市场份额退却到25%以下。

当中国的电子产品走向世界的时候,包括俺在内的中国人着实扬眉吐气了一番。走进巴黎的大百货公司,看见中国制造的电视冰箱洗衣机空调微波炉摆在那里,心里美滋滋的,那感觉,就像愤青挥舞着五星红旗砸了伊藤洋华堂的橱窗玻璃一般,一句话:痛快。

但是,就像一台iPhone手机的制造一样,仔细研究每个产品的内部的部品,人们会发现情况并不是想像的那样乐观。电器﹑家电产品的核心部品,比如玻璃纤维﹑金属部件﹑胶片等的元件和材料,日本企业占有全世界66%的份额。等离子电视显示屏所用的玻璃板,80%出自于旭硝子公司;液晶显示屏用的屏板,是住友金属的天下,占全世界市场份额的90%;手机内置相机镜头所用的树脂,90%出自日本Zone公司。也就是说,在这些领域里,日本企业掌握了世界市场。

此次,受日本东北巨大地震的影响,三菱燃气化学的两个工厂停产了,结果呢?全世界的IT业界开始呻吟。这个企业生产往电子回路板的基板上固定半导体芯片用的BT树脂。日本在这一领域占世界市场份额的90%,而三菱燃气化学就占了其中的一半。如果该工厂长时间停产的话,全世界智能手机的产量就得减产一半,同样受波及的还有苹果的iPad等平板电脑产品。

受影响的不只是IT领域。美国通用汽车已决定将路易斯安娜州的工厂停产一星期,韩国的卢诺三星缩短工作时间,欧洲各家汽车厂家也在叫喊,不行的话也得减产。因为,日本制造的发动机和变速器等主要部品现在供应不上。

如果更多的日本企业受灾停产的话,那么,全世界的造船业﹑航空飞行器制造业等都将受到波及。因为,日本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的部品和元件﹑素材的制造工厂”,没有它,制造业的很多领域都玩不转。

期盼日本早日从灾害中走出来。因为,它对世界经济走向的影响力太大了。回复 | 引用 回帖人:1943    影响力指数:21 | | 发短消息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 2011-3-25 6:02:27    跟帖回复: 第 10


1990-2009年日本人均GNI由19160增长到33470PPP美元。

失去20年一个大忽悠。

而日本高速经济增长的1955-1973年,日本人均GDP也不过增长~10000PPP美元。

中国1980-2009年人均GNI由250增长到6890PPP美元,不过日本的零头!回复 | 引用 回帖人:1943    影响力指数:21 | | 发短消息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 2011-3-25 6:08:43    跟帖回复: 第 11


GNI=GDP+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GNI更客观的反映实际收入。回复 | 引用 回帖人:解化    影响力指数:8 | | 发短消息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 2011-3-25 6:16:40    第 12
要看国家灾难程度,电力、能源恢复状况,尤其是核污染控制状况回复 | 引用 回帖人:机先察洞    影响力指数:0 | | 发短消息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 2011-3-26 7:42:37    跟帖回复: 第 13
灾难延长了摇摇欲坠的草菅直人政权
这也是亮点之一

http://www.xcar.com.cn/bbs/viewthread.php?tid=14209474&extra=&showthread=&page=1回复 | 引用 回帖人:xianly    影响力指数:0 | | 发短消息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 2011-3-26 7:54:31    跟帖回复: 第 14
只知道日本本田歇菜,广本也快停产了回复 | 引用 回帖人:汪元    影响力指数:964 | | 发短消息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 2011-3-27 4:29:26    第 15
日本灾难分析

2011-3-25  来源:财经

  我们大家都在埋头分析日本这场灾难对经济和金融的影响,此时进行历史类比有助于我们的分析。的确,许多人很快就引用了1995年那场可怕的阪神大地震的后果。尽管那场地震的例子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但对于我们分析灾后的日本实在是太有限了。对于日本和国际社会而言,过分依赖这个例子可能无法做出适当的政策反应。

  首先让我们看看1995年的那场地震灾难与日本目前悲剧的相同之处。这两场灾难都是由于地震而导致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大规模的物质财产损失。这两起地震后的救灾工作都需要日本政府极大地展示其灵活性。在这两起地震灾难中,世界各地的朋友和盟邦都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帮助。在这起地震中,都出现了伴随着物质财富的破坏,日常经济生活陷入混乱的现象。

  还有一些重要的前瞻性的相似之处。正如阪神大地震之后的情况一样,当前抢救幸存者的工作告一段落后,重点将会放在巨大的重建工程上。救灾工作同样需要大规模的预算拨款(阪神地震后的救灾与重建预算拨款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受灾害影响的家庭将获得财政救助,以帮助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恢复正常的生活。道路、住房以及大量的其他基础设施将得到修复和提升。

  这些相似之处导致一些经济学家早早就作出了这场灾难对日本和全球经济后果的预测,包括2011年日本经济增长出现急剧下跌后又大幅上涨的预测。认为日本经济在经历了初期的衰退后经济活动会出现激增的局面,意指日本的税基和GDP会迅速复苏。这些预测警告其他国家的决策者们要谨慎应对,不要反应过度。决策者们不应立即将日本的这种发展纳入自己的思想意识中,而应该把这看作是对全球经济的“过渡”性影响,即这种影响是暂时、可逆的,因此在制定相应政策时应“看穿”这种表象。

  但是,这种(进行比较)方法存在可能低估这场灾难对日本国内和国际影响的风险。其结果是,日本从政府到企业和家庭个人对这场灾难的后果都估计不足,其他国家也是如此。我认为,这种不当的诊断事实上最终可能会延误病情,使日本经济无法获得基础牢固的复苏。

  五个因素表明,日本正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性质难以确定的挑战。第一,日本这次是三个灾害叠加(一场可怕的地震,一场毁灭性的海啸,一场核危机),其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能是阪神大地震的两倍。而且与阪神大地震不同,这些灾难对东京造成了影响(幸运地只是造成了间接影响),而东京地区的工业生产占日本的40%。

  第二,日本的公共财政状况比1995年弱,人口因素与那时相比也不太有利。而今,国内公共债务大约占GDP的205%,而1995年约占85%。日本现在的主权信用评级为AA,而16年前是AAA级。这最终削弱了应对财政措施的有效性和灵活性。

  第三,日本的基准利率已经接近于零,而且经历了较长一段时间。这破坏了货币政策的效力。尽管日本银行采取了大胆和前所未有的行动,向日本经济大量注入流动资金,但效果依然不佳。

  第四,核灾难的不确定性使这场可怕的自然灾害的影响难以估计,这增大了重建的难度。鉴于破坏和危险的程度,日本需要相当一段时间才能完全恢复其发电能力,这影响了潜在的GDP增长速度。食品安全问题也是众所关注,因为核灾难对日本人心灵上影响的不确定性也必将对经济产生影响。

  第五,日本的外部环境现今更具挑战性。在阪神大地震后的重建时期,由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美国的信息技术和通讯革命,欧洲政治和经济的聚合,导致全球需求高涨,全球生产热火朝天。

  如今,发达经济体的总需求仍处在从全球金融危机中恢复的阶段,而如巴西和中国这样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新兴经济体国家正在调整政策,为控制经济过热而急踩刹车。与此同时,在供应方面,各国都在忙于应对原材料价格不断高涨且不稳定的局面,而中东地区的起义更是导致了石油价格的猛涨。

  如果事实证明这项分析正确,则意味着日本此次重建面临的困难局面要比阪神大地震后严重得多。此次灾后财富与个人收入的缩水将更加严重,而复苏进程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也更加复杂。

  在国家层面上,根据这种分析迫切需要举国团结一致和采取果断行动,而日本政治多年来已经没有这样的意识与行动了。没有这种举国一致的团结,当局将难以讨论和实施中期经济发展计划。救灾对策的核心不仅仅只是重建,而且要推进经济快速而可持续的增长。

  日本的这场灾难将增加全球经济恢复的不利因素,这些因素包括日本这个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在灾后初期消费的下降,全球供应链(尤其是高科技和汽车产品)的中断等等。而日本的核危机将使其他国家的核电发展出现更大的不确定性。

  从金融的角度来看,这场灾难对经济的影响有多大取决于新的政府借贷规模、发行政府债券以增加货币流通量的规模,还有回流日本用于灾后重建工程的资金数额。回流的资金数额越大,对某些金融市场产生负面影响就越大。

  因此,尽管冲动难抑,最好避免在目前这个早期阶段做出分析预测,以免贻误大事。预测此次日本三重灾难的真正后果及其对日本经济和世界经济的长期影响需要较长的时间进行深入分析。

  面对这场巨大的灾难日本人民已经展现了令人钦佩的勇气。我毫不怀疑日本能够得到重建与经济复苏。然而,此时我们更要抓紧复归理性与正常的思维,深刻地分析与思考能够使日本更快地从这场灾难中恢复元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