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登纳基金会:《太上感应篇》讲解七(净空法师主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3:00:09

《太上感应篇》讲解七(净空法师主讲)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者:管理员 www.510817.com www.25768.com

太上感应篇﹝第四八集﹞

新加坡净宗学会斋堂 / 档名:19-12-48

诸位同学,大家好!佛家讲修行,这两个字的定义,我们一定要搞清楚,修行就是修正我们错误的行为。行为太多了,佛将它归纳为三大类:身、口、意,行为再多也不会超越这三个范围;身的行为,就是我们举止动作,口的行为是言语,意的行为是思想见解。行为有了错误,把错误修正过来叫做修行,这是要搞得很清楚、很明白。祖师大德教导我们修行要「从根本修」,什么是根本?念头是根本,思想是根本。所以从根本修,也就是说明再多的行为,行为之所以发生都是在思想,思想纯正一切都纯正,思想偏邪,那一切都不正,这是劝我们从根本修的意思。

但是这个说法说得浅,真正的意思这个根本是什么,我们必须要晓得;也就是所谓「称性起修,全修在性」,这才是真正把根本找到了。修性,性是心的根本,性是体,心是作用。大乘佛法里面常把心讲作识,识心,心识,这是一念自性的作用,在迷位,凡夫叫它做八识五十一心所。由此可知,它的作用相当复杂。但是它的体是一个,一念自性,十法界依正庄严,就是从这个根生的。《华严》说得好,「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十法界的现象是心性,现象千变万化。这个变化从哪里来的?识变,识就是念头,就是思想,就是见解。佛告诉我们,十法界的千变万化,是从我们念头、思想而来的,这才是根源,修行人要从这个地方下手。

这个根源,正是我们这几天讲的「忠孝」。昨天跟诸位谈到「顺亲养志」,意思就说得深。孝,孝一定要顺,不顺就不叫孝了,所以孝顺是连在一起的。要怎样顺才算是真正的孝?要顺性,这才是真正懂得孝,认识孝。大乘佛法里面所说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随顺佛性才是大孝,才是真孝。我们的父母有佛性,我们随顺他的佛性尽孝,不是随顺烦恼。父母也是凡夫,他有烦恼,我们不能随顺他的烦恼,而是随顺他的佛性,这个意思我们要能体会到。帮助父母作佛,帮助父母觉悟,这才算是尽孝。由此可知,我们要想帮助父母觉悟,自己不觉悟,你怎么能帮得上忙?所以尽孝行孝我们就知道,首先要自己觉悟,要自己成就,这才能帮助别人,帮助别人第一个对象是父母。孝这个字,就是佛经上讲的一念自性;忠这个字,就是佛行、菩萨行,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就是尽忠。这是这两个字深一层的讲法,是这两个字真正的意思。

这个真正的意思,儒家有没有说?有说,说得不多。为什么不多说,说的人听不懂,所以就不肯深说,浅而言之,教初学。佛法里讲得多,佛法修学的基础比较上要深厚一些,佛法修学时间也比较长一些。尤其是着重在「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这两句八个字非常重要,我们能不能有成就,关键就在此。佛法修学最忌讳的是杂修,六波罗蜜里面讲精进波罗蜜,什么是精进?精是纯而不杂,杂就不精;一门是精进,二门就不是精进。念佛,诸位要晓得,念佛真正成就也是一门深入。大势至菩萨教我们念佛的方法,「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什么叫净念?我们对于西方净土,对于阿弥陀佛,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不怀疑,不夹杂,就叫净念,不间断就是相续;净念相继。这个样子才能够都摄六根,往生品位才高。

有很多人不知道,以为自己消业障,要念《药师经》、要念《普门品》、要念《地藏经》、要念「大悲咒」,念其它的这些东西,这是错误,都是夹杂;业障能消一些,不能消得彻底。如果他要懂得《观经》这一句佛号,他的业障就彻底消灭,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品位高增。往生是往生了,品位不高,为什么?夹杂。夹杂的人太多太多了。大家不晓得这一句佛号的力量,以为这个佛号消业障,还不如《药师经》、还不如「大悲咒」,你说糟不糟糕?这是怀疑,对于自己功夫大大的打了折扣。慈云灌顶法师在《观无量寿佛经》批注里面告诉我们,他批注的名字叫《观经直指》,现在也有单行本流通。我是在这里面读到的,才恍然大悟,他说得好:众生造作极重的罪业,五逆十恶,所有一切经论消不了这个罪业,所有一切咒语忏法都消不了这个罪业,罪业太重了,最后还有一句阿弥陀佛能把它消除。我们才晓得「阿弥陀佛」这一句,抵得过千经万论,抵得过一切咒语;咒中之咒,经中之经,没有比这个更殊胜。但是没有人相信,以为这一句阿弥陀佛太容易了、太简单了,恐怕没有效果,还要去找别的东西来夹杂。于是往生,往生是决定在「信愿之有无」,没有真信切愿,你的往生品位就大大的降低了。这个现象,正是善导大师所说的「九品往生总在遇缘不同」,你没有遇到善知识,没有人教你,你的疑惑不能断除。

我们今天在新加坡建这个道场,我们懂得,深信不疑,所以我们念佛堂一句佛号,讲堂里面就是一部《无量寿经》,一丝毫都不夹杂。我们在此地讲完这一部《地藏经》,《地藏经》是为九华山讲的,仁德法师邀请我上山讲经,我没有时间到那边去,所以录一套录像带赠送给九华山,是这么个意思。跟同学们开这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这也是不得已。最近十几年来,海内外许许多多同修见到我,都启请希望把《华严》讲一遍,留一套录像的资料给后学们做参考,我答应了。为这个原因,我们才讲《华严》,要是以我自己的意思,老老实实说,我一部《弥陀经》讲到底,我不会改变。古来大德有一生讲《弥陀经》讲三百遍的,我看到之后非常欢喜,非常羡慕,而一生当中讲这么多的经论,都是出于不得已,应付大众的祈求。真正成就决定是专精,决定在一门深入,一生绝不改变,这才能有成就。

一定要效法诸佛菩萨,诸佛菩萨是九法界众生的模范典型,真正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我们仰慕,我们奢求,我们也想在这一生当中,能有诸佛菩萨的成就。那有人问了,可不可能?答案是肯定的,也就是善导大师所说的「遇缘不同」,你能够遇到缘殊胜,一生成就。善财童子遇缘殊胜,一生成佛了。龙女遇缘殊胜,八岁成佛了。《华严经》、《法华经》上所说的,凡是佛在经论上所讲的,都是我们这个世间人可以做得到的。我们这个世间人做不到,佛就不会说,佛要是说了对不起我们,说了我们做不到,岂不叫开玩笑、吊胃口吗?佛的言语,怎么可以称为「真语、实语、如语、不虚语、不诳语」,这个标准就达不到了。所以佛菩萨跟我们讲的句句都是真实话,只要我们细心去体会,依教奉行,我们一生能够圆成佛道。

可是你要想真正功夫得力,最近这几天有许多从中国来的同修们,跟我谈到用功很难得力。我常常劝勉大家,解行要并重,功夫才能得力。为什么我们的念佛堂,每天还要讲两小时的经?用解来帮助行,用行帮助解,解行相辅相成。你不解义,你修行会懈怠、会退转,为什么?过去生中烦恼习气太深了,我们这一点点的功夫,这一点点的道力,敌不过烦恼,所以天天要听经。念佛是修定,听经是修慧。可是每天念佛、听经,功夫还是不得力,毛病到底发生在什么地方?实在讲,发生在你没有去照做。念佛心不在佛上,口念佛心里面打妄想,功夫当然不得力。经虽然天天听,好象是明白了,没有去照做。经上教我们布施,教我们持戒,教我们忍辱,一条都没做到,在日常生活当中,还是随顺烦恼习气,这样功夫自然不得力。

佛经每一部经最后一句话是什么?「依教奉行,作礼而去」,部部经上最后这一句话,教我们要依教奉行。佛在部部经里面,不厌其烦的提醒我们,「受持读诵,为人演说」,为人演说就是依教奉行,我们没有去做,你功夫怎么会得力?所以解得一分就做一分,解得两分就做两分;你能够做到两分,你就能够解得三分;解得三分,你再能做到三分;做到三分,你就会解得四分;解帮助行,行帮助解,这样才能达到究竟圆满。解了,不能行,那有什么用处?行最大的障碍是什么?是放不下,放不下你所贪爱的,这个事情麻烦了,根本的大障碍。所以爱欲、嗜欲(嗜好),一定要舍得干干净净。惠能大师所说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只要你有一物,你就会惹尘埃;尘埃是烦恼,你烦恼就不能断。必须舍得干干净净,身心世界一尘不染,你这一生成佛才有指望,丝毫放不下,成佛作祖的希望就没有了。所以依教奉行就是尽忠尽孝,就是行忠行孝,诸佛大道,「忠孝」而已矣。希望我们同学们细心去体会,努力认真的奉行,前途无量光明,一切灾难都能够化解。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太上感应篇(第四九集)

香港 / 档名:19-12-49

各位同学,大家好!《感应篇汇编》说明「忠孝」这两个字的真谛,用的篇幅很大,这其中引用了一句话,「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这一句话很值得我们深思。事实说明了社会的安定,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领导人的关系最大。如果有一个贤明的领导人,能够教导百姓,天下就大治。这个事实,我们在历史上读到过,历史上有详实的记载。古时候这一些帝王,何以能够做到?现代我们所崇尚的民主,何以不能做到?这又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古时候的领导人,其它的国家地区我们不谈,单说在中国,都是接受过最良好的教育。帝王要培养他的接班人,煞费苦心去寻求国内外最好的老师,道德、学问、经验都是超越一般人。选这些人来教导接班人,来陪伴接班人,让接班人能够接受到圣贤的教育,真正懂得「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的大道理,所以一个政权的建立,能够绵延几百年而不衰。末代的帝王,把老师的教诲忘掉,纵情纵欲,随顺烦恼习气,这个国家就会灭亡了。

治国如此,治家也不例外。家庭要兴旺,要能够代代相传,靠什么?好子弟,好儿孙。好子弟,好儿孙,也是从教育培养当中成就的,如果不精心的来培养,那也是做不到的。所以贤明的父母,一定要求儿女受最好的教育,今天作父母的人,又何尝没有这个心?但是我们的观念错误了,今天接受的教育是科技的教育,功利主义的教育,这个教育不能持家。古时候老一辈的人培养子弟,是以圣贤的教育。圣贤教育的特色,第一是让他了解人与人的关系,这是大学问,这是高等智慧。人与人究竟是什么关系?讲到极处,人与人是一体的关系。这个道理事实谁懂?今天我们说出来,人家听了哈哈大笑,说我们头脑有问题,那真是老子所说的「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这个道理,儒家、道家有说到,但是最详尽的是在佛家大乘经论里面,给我们说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体。大圣大贤看到一切众生心行善良,幸福美满,看到欢喜;看到众生造业在受苦报,见到的时候都痛心,都流泪。这是仁心,仁慈的心,这是真情的流露;真情不是感情,真情是性情。中国古社会常说「性情中人」,不是感情中人,感情中人变化无常。性情中人在佛法里是佛菩萨,他们懂得真是非、真邪正、真利害,他们所行的是道是义,儒家讲的「道德仁义礼」,感情里面这些东西都没有了。感情,如果顺道德仁义礼,不悖道德仁义礼,这个感情就是性情。在现代社会教学里面,知道的人不多,讲的人就更少了,而一般大众认为这个说法落伍了,过时了。我听到这些话也点头,没错,是落伍了,是过时了。为什么?承平时代的思想,天下大治的思想。今天把这些思想理念舍弃掉,造成的结果是世界的动乱,灾难变异会演变成无法想象,整个社会人类要受极大的苦难。

现在的灾变,我们从信息当中看到,一年比一年频繁,一次比一次严重,我们听到了,我们看到了,只有惊慌恐怖,措手不及,无可奈何,以为这是天然灾害。天然灾害怎么形成的?为什么会有这些灾害?这些灾害能不能够消除,能不能够避免?世出世间圣人答复都是肯定的,即使我们看到西方一些预言家所说,最后一句话也是认为,我们应不应该接受这个灾难,还在自己的行为。这个结论是正确的,但是他没有把所以然的道理说出来,为什么我们的行为可以决定灾难发不发生?道理没说明白。这个道理,佛家常说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又说「一切法从心想生」。如果我们真正明白这个道理,就晓得我们的起心动念可以改变环境;环境是依报,依报随着正报转。

怎么转法?彻底忏悔,真正回头,这才有救。嘴皮上的忏悔,无济于事。真心忏悔之后,你的言语行为自自然然就回头了,回心向善。至今而后以纯善之心待人接物,以纯是爱人爱物之心,处事待人接物,以无条件的心、无私的心,不求任何报偿的心,尽心尽力布施供养一切众生,这才叫真忏悔,这才叫真回头。一个人忏悔,一个人得救;两个人忏悔,两个人得救。不要以为我们一个人真正忏悔力量很薄弱,尧舜当年也是一个人,问题是你有没有真诚的心,真诚的心自然能够感人。造恶之人,他也有佛性,他也有良心;他的佛性,他的天良,只是被物欲所迷,被烦恼习气所障。我们以真诚的善心爱心,无私的布施供养来对待他,初接触的时候他们怀疑,「你为什么对我这样好?你有什么企图?」他还要小心防范;时间久了,他看出来你对他没有企图,渐渐就被感动了。尧舜之道,动机就在此地;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也在此地。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他为什么来应?我们要明了。

由此可知,社会风俗道德毁坏了,那一念机先是什么?是我们对于子弟没有照顾到。特别是在现代社会,父母疼爱子女,但是不照顾子女,自己忙着去工作,忙着去应酬,雇工人来照顾自己的子女。工人尽到照顾的责任,决定没有作父母对自己儿女那一份爱心,所以底下一代,往往就是这个因素被遗忘了,被舍弃了。子女从小得不到亲情的照顾,长大之后才会不孝,才会悖逆,人品心术被污染了,这个对社会造成重大的灾难。今天这个世间,天灾人祸的由来,根源在哪里?我们要细心去探讨,要把它找出来,根源都在教育。特别是童年的教育,古人了解这个道理,知道因果之可畏,所以对于儿童的教养,无不是全心全力把它当作人生第一等大事来做。在我们中国自古以来,祖祖相传。我们这个国家民族,在这个世间几千年还没有被灭亡,什么道理?决不是侥幸,得力于古圣先贤的教育。现代中国为什么这么衰弱?就是最近这一两百年当中,逐渐逐渐把古圣先贤的教育丢掉了,一味的去崇洋,所谓外国的月亮都比中国圆,愚昧到这种程度,所以我们这一代人才过得这么辛苦,受这么多灾难。

现在灾难又多了,又严重了,水灾、火灾、风灾、地震,天然灾害没有法子防御。佛告诉我们,这个灾害从哪儿来的?水灾是贪心来的,我们把贪心断除,水患就没有了;火灾是瞋恚来的,战争是属于火灾,生于瞋恚;风灾生于愚痴,地震生于不平。如果大家都懂得修「清净、平等、觉」,这些灾难就没有了。纵然有,非常轻微,不会造成损害。这个话谁能信?若不是深入经藏的人,真正明理的人,你给他说,他说你说疯话,你这是迷信,没有科学证据。所以只有深入经藏,心地清净的人,听到这个话会点头肯定,有道理。

我们同学,我跟大家讲过披上这件袈裟,做佛的弟子,我们要做的是什么?我们的使命是什么?如果不能认真努力,完成佛陀教导的使命,那就是古人讲的「袈裟之下失人身」。「袈裟之下失人身」到哪里去?都到地狱。所以祖师大德,明白的人,为什么不劝人出家?劝人出家容易,这个人出家做不到,不能完成佛陀教导的使命,你不就是把他送到地狱去了。不出家不一定会堕地狱,出家是决定堕地狱,谚语里面所说「地狱门前僧道多」,这个话说得不是没有道理。所以既然出家了,一定要认真好好的来学习,把佛的教诲介绍给一切大众,为一切大众讲清楚,说明白,而且自己还要认真努力依教奉行,这才是佛的好弟子,才真正是天人导师。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太上感应篇﹝第五十集﹞

香港 / 档名:19-12-50

诸位同学,大家好!这几天我们早晨所谈到「忠孝」两个字,这两个字怎样落实?落实的样子又怎样?在世间法里面,孔老夫子落实了,孟夫子也落实了,他们一生的心行,就是落实的样子。在佛法里面,诸佛如来落实了,诸大菩萨也落实了,声闻、缘觉也落实了,他们的形象也就是真正落实的样子。我们学佛,诸位知道佛教是教育,是什么教育?是圣贤的教育。学佛的目的就是学作圣人,学作贤人,用佛法的术语来讲学作佛,学作菩萨。佛菩萨是至善之人,儒家讲「止于至善」;这四个字,诸佛如来真正做到究竟圆满,「至善」是性德圆满的流露。换句话说,我们应该要做一个至善之人,我们应该要作佛,要作菩萨;作佛菩萨,对一切众生来说是天经地义。

我们现在是凡夫,迷失了自性。尤其是生在现代这个时代,苦难太多了,这些苦难对于人的折磨,固然是可畏惧的,但是也能够令凡夫觉醒,这一棒把我们打醒了,醒过来之后,这才肯回头。真的回头,彻底回头,恢复自己的本性,这就是佛,就是菩萨,就是儒家所讲的大圣大贤。所以我们起心动念,生活行为,处事待人接物,要常常想哪些是该做的,哪些不该做的,你能够把该与不该搞清楚、搞明白,你就不迷惑颠倒,你智慧就开了,你修学做人,功夫自然就得力了。这就是佛法教诲当中常讲的「辨别真妄」,真是我们应该做的,虚妄是不应该的。邪正,正是我们应该要做,邪就不应该做。是非,是应该做,非就不应该做。善恶,善应该做,恶不应该做。利害,利应该做,害不应该做。

这个利害不是对自己,世间许许多多人学佛,把利害都看作是我个人的利害,错了。这个利害是说,对社会有利还是有害?对国家有利还是有害?对一切众生是有利还是有害?不是对自己。诸位要懂得,如果这个利害是对自己来讲的,错了,那不是佛法,那是轮回法。利害如是,前面所讲的四对亦复如是;真妄不是对自己说的,邪正也不是对自己说的,是非、善恶都不是对自己说的,诸位从这个地方把念头转过来,你就可以学佛了。如果把这些邪正、是非、善恶、利害,统统都以自己做标准,你还是个凡夫,怎么学也脱离不了六道轮回。不能脱离六道轮回,我们大家都明白,佛说得很清楚,决定堕三恶道。六道众生在三恶道的时间长,在三善道的时间短。

我常说,佛经典里头也是这个比喻,到三善道来,就好比是度假观光旅游;堕三恶道,你又回老家去了,六道众生的老家是三恶道。佛在经上虽然常常提示、常常说,几个人把佛所说的当作一回事?如果把佛的教诲认真当作一回事来看,他就会认真努力,想方设法摆脱轮回。然而他没有把佛的教诲当作一回事情,耳边风,听了就忘掉,依旧是为非作歹,依旧搞六道轮回。佛菩萨实在慈悲到极处,我们是如是的悖逆、顽固,佛没有舍弃我们,生生世世还是在我们旁边提醒我们,启示我们,无数次的重复教导我们。佛的恩德不是父母能比,父母对我们的恩德一生的,佛菩萨对我们恩德生生世世,无量劫来永远不舍。

我们要怎样落实佛菩萨慈悲的教诲?我讲到「忠孝」两个字,我把这两个字的内涵范围,涵盖了全部的佛法,就是佛家所讲的大总持法门。用中国话来说,佛菩萨教我们没有别的,教忠教孝而已矣,千经万论不离这两个字。忠是中道第一义谛,孝是宇宙人生的真相,诸法实相。实相是什么?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一体,这是实相,从心性理体流露出来的慈悲,流露出来的博爱。博爱两个字,诸位《无量寿经》念多了,这两个字是出在《无量寿经》上;清净平等的爱心,纯一的爱心,佛是教我们这桩事情。教我们以纯善的心、清净平等的爱心,爱人,爱一切人;爱物,爱一切物。儒家的教学只教导我们三桩事情:第一教我们明白人与人的关系,这就是伦理的教育;第二教导我们明白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第三教导我们人与天地鬼神的关系。佛法的教学也是这三桩事情,比儒家的范围大了。佛家教学的范围是虚空法界,无始无终,过去无始,未来无终,真正名副其实,博大精深。这是称性的教学,真实的教诲,归结在「忠孝」两个字。

儒家教我们用中,中庸之道,中和;佛法教给我们用中,菩萨用「中道第一义谛」。我们到北京去观光旅游,看看故宫,故宫里面有三个主要的建筑物:第一个建筑物是「太和殿」;第二个建筑物在当中,是「中和殿」;第三个建筑物是「宝和殿」。如果你能够做到太和、中和、宝和;太和是什么?孝,你们想想对不对?中和跟宝和是什么?忠;中和是教你用中,宝和教你不能失掉用中。这三个大殿放在那里,匾额挂在那个地方,不就是教忠教孝吗?古时候帝王以什么来教化众生?以什么来治国?忠孝而已矣。我们要能体会得到,要能明了。太和是自性,真心本性;中和、宝和是性德,真性的德用。

我们迷久了,迷得太久太久了,圣贤人教导我们恢复自性,他有方法,这个方法在佛家里面讲善巧方便。教我们礼让,小学教育,教学要从小教起,谚语里常讲:「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年幼的时候教导他,慢慢叫他养成一个习惯,就跟天性一样。所以儒家的教学,从什么时候开始?胎教,母亲怀孕的时候就开始教导。所以母亲心地柔软、慈悲、真诚影响胎儿,一举一动都如理如法,为的是什么?为的是希望小孩在母胎里面吸收这个气氛,胎教开始。现在的人哪里懂得这个道理?跟他说,他说我们迷信,说我们是笑话,这里头有大道理在。今天人不相信这个道理,相信科学,科学是小道。小道不能解决问题,小道只有把问题搞复杂了,把问题搞糟了。现代科技发达,带来的社会这些现象,诸位亲眼看见,亲身体会到,唯有大道才能解决问题。

从小学礼让,礼是学规矩,踏进社会,你这一生无论在生活上、在工作上,处事待人接物,你要懂得忍让。到你德行有成就,事业有成就了,你在社会上居于领导的地位,圣贤人教我们要谦让,谦虚;让是不为自己,一切让别人。这是人生三个阶段,三个阶段都让别人,所以你要能够知道让是我们的性德,是美好的德行,你要能够实践落实,这行让。一生让别人,给社会做个好样子。现在社会竞争,打得头破血流,人跟人争,团体跟团体争,国与国争,这个世界哪里有祥和?哪里有太平?我们常讲,佛法里作师作范,做社会一个好榜样,从哪里做起?让。好事都让给别人,我们努力去做,希望别人看到之后会觉悟、会回头。我们做,做了他还是不觉悟,还是不回头,没有效果,不做了,算了!这是我们错了,迷惑了。我们做,他没有觉悟,不肯回头,是我们做得还不够,我们做得不彻底,没有能感化他们。

舜为什么能感化他的父母,感化他的兄弟,感化他的邻里乡党,感化一个国家;你们想想看,他一生是不是从小学礼让、忍让、谦让。忠孝要落实,你不懂得让,这两个字你就做不到。过去我记得曾经用一个专题,讲君、亲、师三个字,我说得很多,这是儒家讲的「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君是领导他,亲是爱护他、培育他,师是教导他。我们在社会上,每一个人无论过的什么生活,无论从事哪一个行业,都具足君、亲、师这三个身份。这三个字落实,也都在行让、知让,尤其是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这是一切众生所贪爱的,所争取的,我们要对症下药,从这个地方学忍让,学谦让。我今天跟大家说的忠孝落实,着重在让,礼让、忍让、谦让。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太上感应篇﹝第五一集﹞

香港 / 档名:19-12-51

诸位同学,大家好!佛家的教学,最重要的是要教人认识自性。自性就是自己的真心,就是禅宗所讲的本来面目,换句话说,真正的自己,这一桩事情认识清楚、搞明白,这个人就叫做佛,他就成佛,他就证果;证是证明这个事实真相。这桩事情,对凡夫来说,确实有相当的难度。难度的形成,是无量劫来的迷惑,生生世世累积的错觉,没有办法一下把它舍掉。所以佛祖虽然讲得很清楚,讲得很明白,我们听了也会点头,也觉得不错,可是在境界里面依旧转不过来,这就是我们不能够明心见性、不能够这一生成就,关键的所在。

因此,在教学当中,解行决定是并重的。清凉大师说得好,「有解无行,增长邪见;有行无解,增长无明」,这都是修学过来人的真心话,我们现在修学,问题也就是出在这个地方。许多人很用功修行,对于教理不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依然是迷惑颠倒,自己觉得修得不错,戒也持得很好,也能够修定,定的功夫也不错,可是是非人我、贪瞋痴慢,依旧没有放下,所以还是有很大的障碍,清净、平等、觉还是得不到。另外一类的人,在教理上很认真下功夫去研究,也是相当通达明了,也能够讲得天花乱坠,烦恼习气还是断不掉,问题在哪里?这是偏在一边。

修行要用中,佛家讲中道。「中」是什么?中是不偏在任何一边,解行相应,这就是中道。解帮助行,行帮助解,古人比喻,像鸟有两个翅膀,它才能飞;车有两个轮,这个车才能走。一个轮,一个翅膀,飞不动,这个道理很明显。「解」是什么?我们讲的看破,看破就是明了。「行」是什么?行是放下。诸位一定要明了,我们讲持戒也好,持戒是行门,参禅是行门,念佛是行门,做的是不错;可是烦恼习气没放下,这种行门是表面的,也能得一点好处,三界有漏的福报。什么叫「有漏」?因为你烦恼没断,烦恼是漏,你修行功夫里头还夹杂着烦恼,所以就把它变成福报了。古来的这些祖师大德们教人着重实质,实质是外表如法,内心清净,万缘放下,一尘不染,这个功夫要解得透彻才能做到。

因此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经说法四十九年,解里有行,解跟行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我们现在麻烦就是把解行分做两桩事情,解里头没有行,行里头没有解。世尊教学是解中有行,行中有解。行中有解,就是像惠能所讲的「弟子心中常生智慧」,那是行中有解,常生智慧。解中有行是什么回事情?随文入观,那是解中有行。随着经典,自己的思想观念就改变了。读经,这经上不是释迦牟尼佛的思想见解,我们读了,随读随变,心理产生变化,变成我们自己的思想见解,随文入观,这种方法就是履行中道。中是因,我们要行中,要效法诸佛菩萨的用中,他们都会用中,中是真心,用真心,一丝毫都没有偏邪,得的果是和。我们今天讲「六和敬」,天天提倡六和敬,为什么大家不和?六和敬挂在口上而做不到,不知道用中。我们每一个人都用中,自然就和。第一个见解和了,这是和睦相处最基本的一个因素,想法看法都一样,那还有什么不好解决的问题。「戒和同修」,当然大家守法了;身同住,口无诤,意同悦,利同均,轻而易举,都做到了。最难的是什么?是思想知见,一个人一个想法,一个人一个看法,这个事情麻烦了,所以后面五种和不起来。

用中,思想就纯正,「六和」就可以落实。用中是因,六和是果。六和又是因,入了六和的境界,大家心都平静,和平。人人平等,法法平等,《金刚经》上讲的「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不和就决定不平等,和睦才产生平等。平又是因,果是什么?安,平安。你要想得社会安定,世界和平,你不平,你怎么能得安定?法法平等,法界就安定,这是因果循环的关系。法法平等之后,这又是个因,后面又产生一个效果∣乐,这是真正的乐。佛家教人,教学目标是离苦得乐,所以要真正叫一切众生得乐,前面这四个字,一个字都不能漏,要中,要和,要平,要安,才有真乐。前面四个字没有,现在讲享乐,那个乐是什么?那个乐是吸毒,是打吗啡,是刺激,哪里是真乐!我们今天看社会很多游乐场所,年轻人到那里,那是享乐,那是麻醉,是吸毒。精神的麻醉,精神的吸毒,那是找刺激,哪里是真乐!真乐是从内心里面流露出来的。

真正第一个因素,就是你要懂得用中。什么是「中」?公就是中,私就是偏邪。念念利益众生,利益社会,这是中。言语造作,为社会、为人民、为众生,你用中。《楞严经》上阿难尊者开悟之后,他说「将此身心奉尘刹」,用中。什么叫将此身心奉尘刹?尘刹就是法界一切众生,奉就是奉事,用现在话是服务,把我的身,口说法,身做榜样,这是为一切众生服务。心是什么?心里面所思的,心里面所想的,无非是为一切众生服务,这是「将此身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为什么这样作法?佛的教诲完全明白了,真正知道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一个整体,就是自己的清净法身。阿难尊者这两句话,诸位仔细看看,那就是证法身了,不证法身这个话说不出来,这种念头、行为不可能发生。唯有证得法身的人,他有这种思想,他有这种行为。他能够这么做,为法界一切众生献身心来服务,不是佛陀鼓励他的,不是别人劝导他的,自动发心的。从这个地方,我们能够体会到,教学的成就,佛陀教育的成就。佛陀教育的成就,就是自动自发、舍己为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为一切众生服务。诸位想想看,世出世间还有什么教育能跟这个相比?

昨天晚上,我们在《四十华严》里面,这几天跟大家介绍「行愿品」里面,不同的族群有二十类,二十类这是大数例举,每一类里头无量无边。我们在二十类里面,为什么佛陀特别念出来,国王是一类,佛母是一类,太子妃是一类,这个意思好深。社会上各行各业太多了,他为什么不举其它的,他举出这几种,这几种对世道人心有决定性的影响。世道的兴衰,众生的苦乐,与这三类的人有密切关系。印光大师这一部《文钞》,自始至终,可以说篇篇都说到这个问题。君是领导人,各个团体的领导人,各个阶层的领导人,用国王来代表。这一家,国王就是家长;在学校,国王就是校长;在一个公司,国王就是董事长。每一个团体里面的领导人,用这个来表法。过去国王称天子,今天小团体里面的领导人,也是天子的身份。天子是对领导人最尊敬的称呼,不是恭惟,这个称呼是提醒他,要替天行道。

你是天之子,你要替天行道,你要存天心,你要行天道。「天心」是什么?中国古书里常讲「天心无私」。你有私心,那是凡夫,那不是天神。中国人对于神是有个定义:「大公无私」,这是神,所以神是公平正直。一个人一生公平正直,死后就作神。也有说聪明正直,这个人作神,聪明是智慧。存天心就是存无私之心,我们前面讲的存忠孝之心,这是天心。行天道,「天道」是什么?仁民爱物,以仁慈对待一切人民,以爱心对待一切万物;换句话说,他能把「忠孝」落实,这是行天道,这个人称天子。他的心跟天神、跟上帝一样,他的行为,也跟天帝、上帝一样,这称天子,群众的领导人。落实在事相上,那就是他懂得用中,用和,用平等,用安乐;用安,真正得到乐,社会安全,人民乐利。这是君道,是领导人,社会领导地位的人,他所行的大道。这是说明「忠孝」两个字,君道里如何落实?领导人应该怎样行忠行孝、尽忠尽孝,我们要深明这个道理。

出家人虽然不是居于领导的地位,但是我们职责是教学,我们没有领导社会群众,我们要教导社会群众,我们要帮助一切大众明了这个道理。个人在个人自己本份上,尽忠尽孝,行忠行孝,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我们的身份就是从事于社会教学,而且是义务的,义务是不求报酬,我们深入社会去劝化、去教导,没有形式。我们细细的思惟观察,世尊当年在世并没有建学校,也没有教室。释迦牟尼佛上课在哪里?草原、旷野,找个石头上坐到,学生们围在一圈,这个教学法。学生们明白了,觉悟了,各个人到村庄里教化众生,你说这个多自在!完全是回归大自然,这是真正的人生。建个房子把自己关起来在里面,不是味道。房子建得再好,金碧辉煌;总而言之,像监牢狱一样。

想象佛那种生活,与大自然结合在一体,生活在一起,你说那个心胸多么开朗,多么舒适,一丝毫的拘束都没有,我们要多想想,应当要学习。这种生活,叫人贪瞋痴慢生不起来,建筑这些宫殿、道场,贪瞋痴慢就生起来了。释迦牟尼佛当年,他为什么不建个道场?为什么不建房舍?把一切众生贪瞋痴慢那个缘断掉,这个主意好,作法好。我们要觉悟,要明了,他的作法是正确的,我们现在作法是错误的。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太上感应篇﹝第五二集﹞

新加坡净宗学会斋堂 / 档名:19-12-52

诸位同学,大家好!最近这几天,我们读到《感应篇》【忠孝】这两个字,讲了不少次。《汇编》里面对于这两个字,批注、引证也用了很大的篇幅,这是有道理的。这两个字人人都会念,人人都会说,可是这两个字真正的含义,认知的人并不多。如果真正明白了,他一定能够做到;他做不到,就是对这两个字不认识,或者是说认识得不够透彻,这是事实。古人所说,尤其是佛法,知难行易,行忠行孝、尽忠尽孝不难,对于「忠孝」这两个字的意义,彻底的通达明了,那就太难太难了。我在前面跟诸位报告过,诸佛如来为法界众生所说无量的经论,总归纳起来也就是这两个字。可见得这两个字的含义,真正可以说是尽虚空、遍法界,哪里能够说得尽!世尊说法四十九年,也不过就是为我们提示纲领而已,我们必须从这个纲领当中去体会、去认知,再认知,然后肯定就能够依教奉行。

孝这个字,就是佛家讲的心性之全体;《般若经》上讲诸法实相的一个符号。从这个字,我们能够体会到它所表的意思,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体。谁能够认识?在佛经上面讲是法身大士。为什么他能够认知?因为他证得法身。什么叫证得法身?肯定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自己,这个肯定就叫证得法身。这个意思,我们在前面给诸位做了报告。我们跟一切众生当中,还有许许多多的矛盾,有许许多多的误会,有许许多多的冲突,都是不了解事实真相。了解事实真相,哪里会有这些事情?这些事情的发生,就好比一个人生病了,生病是什么?佛家常讲「四大不调」,这个人生病了。我们与一切众生不能调和,法身生病;与一切众生调和,法身健康。障碍法身调和是什么?佛在经上说得很清楚、很明白,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我们在讲席里所讲的「妄想、分别、执着」,你有这些东西,所以就四大不调,法身不和了。

因此,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违背了法性。法性就是自性,自性就是真心,我们世间人所讲的良心,真纯的善良,我们违背了。违背就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罪业就感召轮回的苦报。果报怎么现前的?佛说得好,「唯识所变」、「一切法从心想生」。所以你思惟善,果报就变善,我们的生活环境就变善;思想恶,你的生活环境就变恶。我们所处环境的顺逆、善恶,不是别人做主宰的,是自己,与别人不相干,自己要负责任;不但对自己负责任,还要对一切众生负责任。世间读书人懂得,读书明理,学佛修行人懂得。可是今天读书人也不懂了,修行人也不懂,这个原因在哪里?读书人没有读圣贤书,修行人没有懂得佛菩萨的教诲,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哪有不造业的道理?

我们前面跟诸位讲过孝顺,顺怎么说法?古德讲得好,是要顺法性,不是顺人情,要随顺智慧,不随顺烦恼。孔老夫子特别举出舜王给我们做一个榜样,舜王的心目之中,就跟《华严经》上善财童子没有两样,心目当中所看到一切众生都是诸佛如来,人家懂得孝、认识孝,「皆是诸佛如来」,一点都不假。为什么都是诸佛如来?唯心所现,心是如来,如来所现的哪有不是如来的道理?古人的比喻说得好,「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我们这才明了,虚空法界依正庄严全是自性,全是诸佛如来,凡夫只有我一个。再说得粗俗一点,世间所有一切人,人人都是好人;不好,不好就是我一个,我做人做得不好。舜常常反省,天天改过,善财童子亦复如是,所以他们能够在一生当中成大圣大贤,一生当中圆成无上菩提。没有别的,就是这么一个认知而已,天天反省,天天改过,学忠、效忠、尽忠。忠就是中道第一义,八正道,正思惟、正语、正业,那个正就是中的意思。中就正,偏就邪,就不正了。用心要用中,儒家教人「诚意、正心」,诚意是孝,正心是忠,所以人唯有诚其意之后才会用中,儒、佛教学中心就在此地。

可是我们现前最大的障碍是什么?分别执着放不下,烦恼习气太重,关键还是我们常讲的不肯好学。所以你没有能力克服你的烦恼,没有能力克服你的习气;如果你真正好学,你一定能够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别人骂我,他没有道理,我有理,人家骂我怎么办?合掌恭恭敬敬在听阿弥陀佛,在听他的教训,有耐心的听,看他能骂几个小时?他能不能骂两个小时,骂二十个小时,骂两百个小时,他能骂多少,我就在那儿恭敬听,没事;骂不还口。骂完之后,过几天他会向你道歉,调和了,问题解决了。他要打你,赶快躺在地上让他打,我告诉你我就是这种人。我过去年轻的时候,人家骂我,我恭恭敬敬,那个时候没有学佛,立正站在那个地方听他教诲,骂上半个钟点,他骂完了,再骂不下去了。

我在我那个团体里面考绩第一,品德第一,怎么来的?那些骂我的人把我捧起来的,他要不骂我的时候,我们长官哪里晓得我还有这么修养,这么好,还给我第一。我那个第一是他们帮助我拿来的,我感谢他,感恩他,真的。三天之后,他来向我忏悔、道歉。不能回,一回的时候,两个都开除,两个都不要了。所以人家打我,躺在上面让他打,打几下之后,他手就打不下去了。必须两个人打架才打得起来,一个人打,一个人不还手,打不下去,旁边还有好多人看到。人要好学,要听圣贤的话,五十三参里面「历事炼心」,你不经历这些事,你怎么能磨炼你的习气?怎么能够降伏烦恼?这是懂得用中。这一段里面,内容非常丰富,我们的介绍也就到此为止。

它里面提出小不孝跟大不孝,是什么原因?原因非常多,非常复杂,这个地方所提的几点,也值得我们做参考。他说小不孝是不良的习惯养成的,第一个是从小父母娇生惯养,养成他一种悖逆的个性,这个不能说没有道理。父母宠爱,要什么给什么,样样都满他的意,到将来有一天不能满意的时候,麻烦就来了,所以儿女要从小栽培,从小要晓得怎样教养。世间「不如意事常八九」,要让他能有所体会,决定不能够骄纵,合理的要给他,不合理的决定要限制他,现在作父母懂得这个道理的人也不多了。

第二个是习惯。古人常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要养成他好习惯。小的时候养容易,已经染上坏习惯要他改过来,太难太难了。这是我们对于儿童教导疏忽的地方,没有注意从小养成一个好习惯。儒家的小学,懂得这个道理,佛法初出家五年学戒,也是培养好习惯。可是现在这些都没有了,儒家、佛家都见不到,我们的毛病习气天天在增长,念佛、参禅、学教都不管用,上台会讲经,下台一样照旧犯过。什么原因?习惯成自然,这个习气不容易克服。第三个是纵欲,欲望没有止尽,不能够知足常乐;第三条也可以说不知足。第四个是忘恩记怨,这种人怎么能够尽孝,怎么能够行孝。小不孝有这四个原因。

这四个因素,让我们一生生活在严重的罪恶之中,《地藏经》上讲「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换句话说,我们的生活是生活在罪报之中。现在这个社会,走到任何地方都人心惶惶,大家心理上都有个预感,好象世界末日要到了。世界末日要怎么度过?宗教家教人忏悔,教人要信上帝,要忏悔,要改过。他的话说得没错,但是含义很模糊,模糊不清,所以效果还是不容易得到。信上帝,什么叫上帝?怎么个信法?我们在前面讲过,天心正直无私。由此可知,正直无私就是信上帝。我们还有一丝毫自私自利,那就不信上帝,你没有改过,你没有忏悔,这个灾难你还是度不过去。

所以认识忠,认识孝,能够学忠学孝、尽忠尽孝,这世间哪里会有灾难?灾难就能够消除。中国人常讲的「逢凶化吉,遇难呈祥」,什么人能做到?孝子能做到,忠臣能做到,这在历史上,这些公案太多太多了。为什么忠臣孝子能做到?忠臣孝子的心是纯善之心,纯是爱护一切众生之心,纯是利益一切众生之心,恶劣的环境自然它就变过来了,境随心转,就是这么个道理。心转境界,不是境界转心,所以是有理论依据的。我们明理就知道应该怎么作法,就知道应该怎样化解眼前的灾难。一个人明白了,一个人认真去做了,这一个人灾难没有了。大家都明白了,大家都肯做,共业的灾难就没有了。水灾是贪心,贪心增长,洪水;瞋恚这是火,火山的爆发,核武器的爆炸,那都是属于火灾,瞋恚变现出来的;愚痴是风;磨难、不平,这是地震;什么样的念头,感什么样的业报。所以我们真正能够依照佛的教诲,修三善根:无贪、无瞋、无痴,处事待人接物,我讲过「礼让、忍让、谦让」,我们的人生过得有意义,过得有价值,这叫学佛,这样才是过佛菩萨的生活。所以一定要回头,一百八十度的回头,我们才能救自己,才能帮助别人。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太上感应篇﹝第五三集﹞

新加坡净宗学会斋堂 / 档名:19-12-53

诸位同学,大家好!孔老夫子说他一生讲学「述而不作」,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教化众生,也是说「述而不作」,也就是说他们所讲的这些道理,都是过去代代相传下来,没有自己的创见。今天一般世间人常讲的创造,孔老夫子没有创造,释迦牟尼佛也没有创造。孔老夫子所说的,他说是过去黄帝、夏商周、文、武、周公承传下来,释迦牟尼佛讲是过去古佛代代相传下来,决定不是自己创造的。我们要问,这些道理到底是谁创造的?没有人创造,实在讲,是从自性里面自自然然流露出来的。谁的自性?是我们自己的自性,决定不是创造的,大乘经上常讲「自性本具智慧德能」。由此可知,世出世间的大圣跟我们所说的,全是自性自然的流露,佛家讲「法尔如是」,一丝毫的创意都没有,这才是真的。说是你创造的,那是假的,你创造是你的,不是自性的。自性本具,自性是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共同的本体。所以说你的创造,自然不是一切众生共有的理体,那就不是真的。

现在人创造的念头很浓,这是迷,这是分别、是妄想、是执着,从妄想分别执着里面流出来的东西,是违背自性的。所以我们有一个创造的念头,就迷了,就已经错了。这个错误,不但给自己带来了灾害,也给社会大众一切众生带来无穷的灾害。这个道理与事实真相,我们要多想想,要冷静的去观察,这才能明白。儒、佛教给我们要遵循道本,道本是什么?大道之根本,就是一念心性,一念心性之体就是孝,一念心性的作用就是忠。所以大道之体、之本,「忠孝」而已,要我们起心动念,要遵循根本。这是世出世间圣人,自自然然流露出来的心行,教我们追源天命。什么叫天命?天就是自然的。由此可知,原来「天命」两个字,就是随顺自然,自然的原则就是天命,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天命。效法自然,随顺自然,这就是最健康的,最幸福的,最美满的。

人不分贫富,不分贵贱,懂得随顺自然生活,懂得随顺自然工作,随顺自然处世,这个人就是圣人。由此可知,凡夫完全违背了自然,我们今天讲破坏自然环境。人身两只腿是走路的,走路是自然,坐车就不自然了,就违背了自然。所以常常坐车,到老的时候两条腿不能走动,麻痹了,这就生病了。为什么乡村里面的老农那么健康、那么长寿?他随顺自然。住在都市里面的人,样样享受科技文明,完全违背自然,什么毛病都出生了。这个里面道理太深了,事相太繁杂了,我们多多想想。我说的这些话,正是现在这个世界上灾难的根源,是我们完全违背了自然的生活,破坏了自然的环境,这是人类自作,所以果报还是自受。

怎么样自救?这些圣贤人教给我们「尚同天志」。我们想想,天神、上帝、佛菩萨之志是什么?以中国话来说,全在忠孝友悌。大圣大贤他们的心是纯孝之心,「孝」这个字在前面跟诸位讲过,就是《般若经》上讲的「诸法实相」,我们平常讲「宇宙人生的真相」。这个字在中国文字里面,文字是符号,这个符号的含义,虚空法界是一个整体,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孝是表这个意思。大乘经里面讲「我」,有真我,我们现在一般人讲「我」,这个概念是错误的。所以佛说「无我」,「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佛跟我们讲的。如果你明心见性了,有我,有常乐我净,有真我。真我不是这一个身,真我是虚空法界一切众生,那是真我。我们现在认为自己这个身是我,搞错了,这个身只是虚空法界的一微尘而已,把一微尘认作我,把虚空法界给忘掉了。《楞严经》上佛有个比喻,比喻得很好,他比喻大海,大海是我;可是大海里头起个小水泡,你误会把水泡认为是我,把大海忘掉了。所以凡夫不知道有法身,修行人不能证得法身,原因在此地。

明心见性的人,他觉悟了,他认得了,知道一切众生是我,于是起心动念当然是为一切众生,自私自利的念头完全断绝干净了。这是佛菩萨跟我们凡夫基本的认识上就不相同,人家那是真的事实真相,我们完全堕落在妄想里面,从妄想起分别、起执着。纯正的认知那就是智慧,这个智慧是自性本具,不是从外面来的。以这个认知起作用,孝悌忠信,仁民爱物,这都是随顺自然,没有一丝毫的造作。凡夫迷得太久了,无始劫来就迷失了自性,过的是什么日子?随顺自己的烦恼,随顺自己的妄想,随顺自己的习气,把原本一真法界转变成十法界,转变成六道轮回,转变成三恶道。我们今天过的是什么日子?如果我们看清楚、看明白了,我们今天过的是三恶道的日子,畜生、饿鬼、地狱。不要看到像个人的身体,像个人的样子,他的思想、言行、生活,全是饿鬼、畜生、地狱。

谁知道?佛菩萨知道,明白人看得很清楚。三恶道是什么样子?贪瞋痴是三恶道。坚固的执着,贪名闻利养,贪五欲六尘,这是鬼,他的生活是鬼道的生活。小不如意,瞋恚心就生起来,嫉妒障碍别人,那是地狱的生活。是非不明,正邪不辨,不能亲近善知识,天天跟邪知识,佛经里面讲的「邪师恶友」,跟这些人亲近往来,这是愚痴,畜生的生活。我们想想多可怕!我们自己要时时刻刻反省,不要去看别人,反省自己过的是什么生活?如果你过的是人生活,五戒十善圆满了,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决定与五戒十善相应,决定与孝悌忠信相应。我们孝亲尊师,父母亲在时时关怀照顾,父母亲不在要常常念父母的恩德,自己好好的修学。佛家讲以此功德回向给父母,什么功德?穿衣吃饭都是功德,起心动念都是功德,不敢起一个恶念,不敢打一个妄想;起个恶念,打个妄想,做一桩错事,对不起父母;这是真的回向。不是说我每天念多少佛号,念多少卷经,把这个功德回向给父母,父母什么都得不到。为什么?那个佛号、念经是有口无心。真实的功德,是你的生活与佛的教诲、与圣人的教诲相应,那叫功德,那个功德可以回向。

所以真实的功德是在你起心动念,在你言语造作,以纯善的心,纯是爱人的心,纯是帮助别人破迷开悟的心行,完全落实在自己生活里面、工作里面,这是真实功德,这个功德回向才有用处,这是真正孝顺父母,念念不忘。父母往生了,功德可以帮助他高升品位;父母不幸在恶道,这种功德可以帮助他超生,这是真正的超度。不是请几个和尚道士念经就能超度得了,那是迷信,完全在自己实际上的心行。诸位也许念过倓虚法师的《影尘回忆录》,倓老记载他朋友刘居士,「八载寒窗读楞严」,他怎么超度他的家亲眷属?他怎么超度冤亲债主?没有任何形式,完全靠自己的德行。起心动念,生活行为,如佛所教,学佛所行,这叫孝养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兄弟。能够尊重一切众生,爱护一切众生,无条件的、无私的尽心尽力帮助一切众生,帮助众生离苦得乐,只有这么一个心,只有这么一个念头。

这个念头、这个心就是天志,在佛法里面讲是佛的愿。诸位想想,我们最近在这边讲《无量寿经》,正好讲到四十八愿,愿愿都是帮助众生离苦得乐,「离苦得乐」是个总愿。但是离苦得乐是果,果必有因,要令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先要教他修因。因是什么?破迷开悟。苦是迷了,从迷里头来的;乐是从悟里面来的。破迷就离苦了,开悟就得乐了。所以世出世间的大圣人,他们一生都是从事于教学的工作,教学是直接帮助众生破迷开悟,其它的这些行业都是属于间接的,教学是直接的。不但教导,还要做出榜样给人看,希望大家看到他自己这个形象,听到他的言论教诲觉悟、明白了,效法圣贤,向佛菩萨学习,这才能得到真实的果报。

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尤其我们处在这个世纪末,灾难频繁,灾难也相当严重,怎样消灾免难?怎样自度度他?全在明了宇宙人生真相,彻底回头,回头是岸,这个问题就能够解决了。东西方所有的预言,说了许许多多可能发生的灾难,末后的结论都结得好。预言的目的,不是警告你灾难要来临,是让你了解有这些可能事情发生,我们从心理上做一个转变,赶紧回头,断恶修善。灾难到底有没有?决定在我们自己一念之间,不是决定在外界,决定在自己。我们在讲席当中常说,贪心招来的是水灾,《楞严经》上说,瞋恚是火灾,愚痴是风灾,贡高我慢是地震。如果我们从内心里面息灭贪瞋痴,对人对物我们学谦虚忍让,这个灾难就没有了。四禅天人,为什么没有水火风大三灾,他贪瞋痴完全伏住了。所以人,很有福报的人,居住的地方是福地。我们听佛说了,应当觉悟,应当明了,我们真正从内心里面息灭贪瞋痴慢,以一片慈悲处事待人接物。

昨天我讲经,劝大家学佛菩萨,佛菩萨用什么眼光看人?看一切众生都是佛菩萨,那是真的;我们看一切众生都是凡夫,都是恶人,是错误的;我们看错了,佛菩萨看得正确。可是一般人听到我这个话,持相反的意见,佛菩萨看错了,我们看得正确,明明那个是好人,那个是坏人,怎么佛菩萨好坏都不分?实际上,佛菩萨看得正确,我们看错了。这个道理很深,要好好想想,改正我们错误的观念,改正我们错误的行为;受人滴水之恩,永远怀念,永远不忘;人家跟我们有什么过不去,决不能记在心里,把它忘记得干干净净,决定不落印象,你才有条件学佛,才有资格作佛。忘恩负义,常常记住这个人对不起我,那个人对不起我,这个人决定堕三途;天天诵经念佛,还是要堕三途。清朝初年,灌顶法师就是这个讲法,他讲得一点都不错。希望我们记取,我们认真努力学习,赶快回头,消灾免难。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太上感应篇﹝第五四集﹞

新加坡净宗学会斋堂 / 档名:19-12-54

各位同学,大家好!《感应篇》在一千多文字当中,最重要的一句就是:

【忠孝友悌。】

就是这一句,这一句可以说是全篇的核心,关系非常之大。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都在这一句;出家人修行、开悟、证果,作菩萨、作佛,关键也在这四个字。所以世出世间的圣人,我说过太多次了,圣贤人的目的、愿望,无非是希望一切众生,相亲相爱,和睦相处。可是一切众生族类果报不相同,这一些差别从哪里来的?是从他过去、现前的因行不相同。所以从果上我们能看到因,从因上能看到果,这个人就有智慧了。

这桩事情要真正达到目的,政治做不到。释迦牟尼佛以王子的身份,政治可以能够达到这个目的,他可以作国王,他知道政治达不到。武力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我们在经典看到,释迦牟尼佛年轻的时候武艺高强,他可以作将军,可以作统帅,他放弃了,他知道这个事情武力达不到。现在人讲经济,讲科学技术,统统做不到。唯一的方法,能够收到好效果,只有教育。所以释迦牟尼佛选择社会教育这个工作,一生一心一意来从事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工作,释迦牟尼佛是这么一个人,我们要认识清楚。他的雄心大志,是要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相亲相爱,和睦相处,他选择这个工作。

今天在现场许许多多的老师们,都是从事于教育工作者,这个工作非常伟大,今天世界上认识它的人太少了。我听到有一些同学告诉我,现在老师不好做,学生不好教,这个问题我曾经也谈过。现在师道衰了,可以说已经没有了,孝道没有了。孝道没有了,师道当然就没有,因为师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人不知道孝亲,怎么会尊师?这不可能的事情。古时候一个好的弟子,是要父母跟老师密切合作,才把这个幼苗培植起来,使他将来成为社会栋梁之材。

我记得我自己大概是在七、八岁的时候,第一次上学,那个时候还有私塾,不是学校。私塾设在一个祠堂里面,一个老师教大概二十几个学生,我父亲带着礼物供养老师,在他那个大堂,那个大堂就是祠堂里面的大殿,当中供养的,供桌有至圣先师孔老夫子的神位。父亲带着我,父亲在前面,我跟在后面,先向孔老夫子神位行三跪九叩首的最敬礼。行礼完毕之后,请老师上座,我的父亲在前面,我跟在后面,也向老师行三跪九叩首之礼,然后奉上礼物,把小孩教给老师。家长对老师这样尊重,老师要不能把小孩教好,怎么对得起家长?这个礼节现在没有了。

我在台中,李老师曾经开了一个班,叫「内典研究班」,这个班上八个学生,他自己是这个班上负责人,请了五个老师,我也是其中之一。开学那一天,李老师代表家长,代表学生家长给我们这些作老师的顶礼三拜。这家长不懂,李老师代表家长。我们不敢接受,不敢接受也不行,依教奉行,他叫我们端端正正坐在那里,好,只好坐在那里让他拜三拜。受这种隆重的礼遇,要不能认真教学,那就是罪过。现在没有了,现在听说老师管教学生,家长还要告状。所以这个世间有极大灾难要现前,这是什么?真是宗教家所讲的上天的惩罚,上帝的惩罚。我们在预言里面看到,他说人家看到,将来这个世间上许许多多人死去,七个月都埋葬不尽。这个果报从哪里来的?不善的因。

国家,在我们中国古时候,古代,国家最重要的大事就是教学。《礼记》里面的「学记」,是我们中国古老的教育哲学,是古老的教育指导方针,里面很清楚、很明白的写着,「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建立国家,统治这个国家,领导老百姓,什么最重要?教学。一个家庭也是如此,家庭里面什么最重要,教学最重要。人如果不能接受圣贤教育,实实在在讲,跟禽兽有什么差别?比禽兽还狠,还要毒。狮子、老虎,大家看到吃饱之后,跟小动物相安无事,这小动物在它周边走来走去,它理都不理。人不一样,不吃也要杀他。所以人一定要接受教学,要接受教育。在现前这个时代,能接受的,要尽心尽力教导他;不能接受的,那没有法子,我们要少找麻烦。

儒家的教学目的,是教人作圣作贤;佛家教学的目的,是教你作佛、作菩萨。佛家的教学,自始至终,实在讲就是三桩事情:第一桩事情,教人断恶修善;第二桩,教人破迷开悟;第三桩,教人转凡成圣。什么叫圣?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通达因缘果报的事理,这个人就叫圣人。「圣」跟印度「佛」这个意思完全相同。佛是个觉悟的人,圣是个明白的人,明白就是觉悟,觉悟就是明白。宇宙人生的事理太深、太广,不须学得的,学不到的;学,你一生所学的有限。要怎么样才能得到?要悟得。所以世出世间的教学,都着重在开悟。不仅仅是佛家讲要开悟,儒家教学也讲开悟,这不悟怎么行!我们今天为什么不能开悟?烦恼覆盖,妄想分别执着使我们不能开悟。佛菩萨教给我们,放下妄想分别执着,就开悟了。放下一分就有一分的悟处,放下两分就有两分的悟处,这个东西是障碍。觉悟是我们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不是外来的,为什么我们要坚固执着?执着里头最严重的是我执,有我就有私,有我就有欲望。私心是迷惑,欲望是罪业的根源,你造罪业了。

佛教导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学佛的佛弟子,都要担负起社会教学的工作,这个很了不起。佛法要普度众生,要救苦救难,怎么救法?教学。出家,这就像社会上选择了这个行业,我们必须要有专业的精神,推动佛陀教育。佛陀教育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它不分种族,不分地区,不分宗教信仰,平等的教学。还得要自己以身作则,为社会广大群众做一个好榜样。特别是在《华严经》上,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虚空法界形形类类,千差万别,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信仰,佛都能够圆满教导他们,让他们个个都能够破迷开悟,个个都能够作圣作贤。并没有破坏他们的族群,并没有障碍他们的宗教信仰,也没有丝毫损坏他们的文化,只有帮助他们更广泛的美化他们的生活,善导他们的文化,所以他成功了。

凭什么?真诚的心,佛家讲菩提心,真心待人,真诚接物。中国老子也说,「别人以善心对我,我以善心对人;别人以不善心对我,我还是以善心对人」,「别人信我,我信人;别人不信我,我还是信他」。所以圣贤人教导我们,我们要有诚意,有善意,纯是爱人爱物之心,无私的布施,无条件的对一切众生恭敬供养。诸位在佛经上仔细观察,佛是不是这样做的?这是佛的行谊,佛处事待人接物的原则,我们要在这个地方学习。所以我们四众同修,不仅仅是出家,在家同修也要做,认真努力去做,才能挽救这个社会,要以身作则。

我现在在中国办了十个中学,我十个中学都叫「慈光中学」。你们从台湾来的知道,我在慈光图书馆住了十年,我在中国大陆建十个慈光中学,纪念李老师,学生报老师的恩。我在贵州铜仁,是我小时候念书的地方,我念书那个时候是国立第三中学,校长周邦道先生,他的别号叫庆光,我在铜仁建一个「庆光中学」,纪念我的校长。我为什么这么做?今天学生对老师忘恩负义,我们怎样教导尊师重道,念念不忘师恩?我们做出形象给大家看。我接受方东美先生的教诲,我在方老师的家乡安徽桐城,桐城只有一个中学,我给他建立一个「东美计算机教室」,送他们学校一百台计算机,建一个计算机教室,纪念方东美老师。在山东济南的山东大学,我给他建一个「李炳南计算机教室」,还给他建立一个对民众开放的一个阅览室,纪念李老师。教我书的老师,现在还有一位还在人间,我逢年过节都问候,也都有供养,这是我在南京念书的时候,我的级任老师。这一次我想到了,我在南京母校里面,也建一个计算机教室,送一百台计算机,这个教室就用老师的名字,我老师叫涂世泽,「世泽计算机教室」,尊师重道。

现在世间人把这些事情忘掉了,所以这个世间会有大灾难。不孝父母,不敬师长,这个社会成什么社会?我们看到现象痛心,我们全心全力想到,统统要做到。在中国大陆建立学校,要希望政府帮助。上一次陈大使到这边访问我,我当面请求他,希望我这几个愿望能够让我赶快落实。现在这两个计算机教室,这一、两个月当中就落实了。我们教的是什么?教忠教孝。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乃至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为众生讲经说法,也不过是「忠孝」二字而已。这两个字,实在讲认识的人愈来愈少,能够做得到的人更少了。所以我们要教,要努力的去讲解,深入的去讲解,还得要做给别人看。

「友悌」这两个字,包括在孝道里头,在这个地方为什么特别要列出来?教我们行孝的方法。孝从哪里做起?从「爱」、「敬」做起,友悌是对家人。「孝」这个字,在中国制造文字的原则来说,它属于会意,中国古时候讲「六书」,六个原则。这个符号,是叫我们看到了体会它的意思,上面是「老」,下面是「子」,合在一起这叫孝。这个意思很明显的启示我们,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体,上一代还有上一代,下一代还有下一代,正是佛家所讲「横遍十方,竖穷三际」,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是一个整体,这是这个符号象征的意义。就是《般若经》上讲的「诸法实相」,我们平常在讲席里面所讲的「虚空法界一切众生的法性」,哲学里面讲的「宇宙人生的本体」。

从这个认知里面,才真正生出来爱心、恭敬心;刚才我说的真诚心、至善的心、博爱的心,无私无条件帮助一切众生的心愿,都是从孝心里头生出来的。你不认识、不懂,所以佛劝你发菩提心,你的菩提心永远发不出来。原因在哪里?你不了解这个道理,不了解事实真相,你的心怎么发,都没办法发出来。你不知道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自己,不晓得。真正明白了,知道了,菩提心自然发出来;菩提心发出来,就是深心、大悲心。深心是好德好善,王阳明讲的「良知良能」;大悲心是利益一切众生的心,没有条件的,不希求任何报酬的。所以佛从事的教育,是义务的教育,不接受报酬的;有报酬人家怀疑。不希求报酬,人家才尊敬,你教我是真的,无条件的。

我们要想佛法兴旺,真正能拯救这个世间,我们要不认真向佛菩萨学习,做不到!所以第一个要把自私自利那个念头,连根拔除。在过去留一点,你还能有点成就,在现在这个时代,留一点点都不行,时代不一样了。也就是说,我们面对这个环境恶化到了极处,佛经上讲的「五浊恶世」,浊恶到了极处,要不是以极清净的心,没有办法帮助这些众生。我们面对着这些,佛家讲面对着这些要度的众生,比过去那个时代,要困难太多太多。所以我们今天在品德、学问、智慧、善巧方便,如果不能超过古人十倍以上,做不到。我们能不能超过古人?完全在自己一念,自己肯牺牲,就能超过。牺牲什么?牺牲妄想分别执着,舍弃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要把它舍得干干净净。释迦牟尼佛当年在鹿野苑,五个学生起家的。我们今天也不求多,能有五、六个志同道合,就能把佛教再兴旺起来。要怎么做?学释迦牟尼佛,过最低水平的生活,与人无争,于世无求,过原始的生活,游化世间,就能收到效果。

我们生到这个世间来不是为自己,为苦难众生,死也为苦难众生,没有自己。有一丝毫好的念头为自己着想,你是凡夫,你不是圣人,你不是真佛弟子。《金刚经》上说得好,「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所以要舍离四相。使自己的心真正达到「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要真正做到,百分之百的做到;在外表表演的,是真的「看破、放下、自在、随缘、老实念佛,求生净土」;这是真佛弟子,这是真实教诲,对自己,对众生,对社会,真实的教诲,决定得诸佛护念,龙天善神保佑。所以同学们,你们要努力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在讲台上两个小时盘腿做不到,那怎么行?拼命也要把它做到。心清净,心定了,就不难。难,还是在妄想多,还是在欲望多,这是大障碍,不但障碍修道,而且还把我们送到三途,送到地狱。所以爱欲、嗜好不能够不舍,要舍得干干净净,生活随缘,绝不攀缘。

诸位在此地学成之后,游化在世间,最好能够恢复托钵,晚上去住大树底下,住小帐棚就好;现在帐棚都很考究、很轻巧,住帐棚。智慧开了不要书本,为众生讲经说法也不需要预备,都丢得干干净净,释迦牟尼佛当年一本书都没有,孔老夫子也是一本书都没有,要这东西干什么?你现在好好的做,好好的学,一定要开悟,大彻大悟之后,自性里的智慧就是圆满的佛法。希望诸位同修要认真、要努力,时间非常宝贵,一分一秒都不可以空过。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