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鲁晓夫拍手访美1960:我是谁?来自谁?依靠谁?为了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5:05:41

我是谁?来自谁?依靠谁?为了谁?

河南省西华县委常委、宣传部长 牛正田 2011年11月08日14:55  来源:中直党建网 【字号 大 中 小】打印
E-mail推荐:  
          胡锦涛提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强调“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告诫,指出“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的观念,必须认真履行“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有”的宗旨理念,这是党员干部服务人民、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根本所在。当前要做到这些、做好这些,必须认清、弄明、明白“我是谁、来自谁、依靠谁、为了谁”的“四问谁”,虽然这是个浅显易懂的道理,但是真正认识、弄懂,深刻理解、领会,坚决照办、执行,却是很难很难的。胡锦涛在指出我们党面临的“四个危险”中,其中之一就是“脱离群众的危险”。在这里,“四问谁”认不清、弄不明、执行不好,就是最大的问题、最大的危险、最大的风险。由此看来,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切实把“四问谁”的本质搞清楚,充分认识她的重要性、必要性、迫切性,切实把握她的真实性、时代性、现实性,坚决落实她的责任性、职能性、使命性,这不仅是当务之急,又是为民执政之举。

  我是谁?领导干部的回答应是:“我是官,更是民”。老子曰:“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在古代,河南内乡县衙内有一楹联写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夫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受其命”。这就是说,当官者,既是官,又是民,而应是平民、民众、公民中的一员。对此,毛泽东有“既当官,又当老百姓”的教导,邓小平有“只有首先善于做群众的学生,才有可能做群众的先生,并且只有继续做学生,才能继续做先生”的教诲;江泽民有“各级领导干部要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一切工作都是为了群众,也必须依靠群众才能做好”的忠告;胡锦涛有“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和公仆意识”的要求。显然,各级领导干部既是官又是民,在这里要特别强调更是民。这是因为,没有民本思想、人本意识、百姓本色、群众感情,是当不好官、也是难以做官、为民执政的。唐代诗人柳宗元在《吊屈原文》中提及:“吾哀今之为仕兮,庸有虑时之否臧。食君之禄畏不厚兮,悼得位之不昌……”我们共产党人,吃的是百姓饭,穿的是百姓衣,百姓的本色永远不能变、不能丢。“官系公仆,民乃主人;官德至上,无我有民”。所以说,当官从政,要当官不像官、要像民、要是民,要永葆人民群众的本色、底蕴、品格。这不仅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做官从政之基。对领导干部而言,回答我是谁?正确答案是“我是人民的公仆”。党的最大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对党员干部来说,心里没有群众,就是忘本;对群众的疾苦漠不关心,就是变质;滥用手中的权力欺压群众,就是对党的背叛。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宗旨观念淡薄,特权思想严重;群众观念淡薄,个人主义严重;服务观念淡薄,享乐思想严重;个别人一旦当了官,就官位、官气、官腔、官架、官威十足,也就不像民了,从而离人民远了,比人民高了,见人民骄了、傲了、霸了、横了、雷了,把人民公仆变成了人民的官老爷,把人民勤务员变成了人民的“太上皇”,把当人民大众的“牛”变成了坐享其成的政客。产生这些问题,关键在于有些领导干部弄不清“我是谁”的课题,当官之后不是把自己摆在普通老百姓的位置上,而是摆在当官做老爷的位置上去了。认为我是官,就要高高在上,与人民群众就是不一样,要有区分、区别,才显示出官威来。我是谁:邓小平说:“我是人民的儿子”。只有视人民为父母,永远当人民的儿子,才能对群众捧出一颗真心,赢得一片民心。对此,领导干部要牢记:树立当官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始终坚持执政为民;要树立当官就是责任的思想,始终做到勤政为民;要树立当官就是奉献的思想,始终展示无私奉献品格。

  来自谁?领导干部的回答应是:“来自民,扎根民”。在古代,孟子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以民之所利而利”的政治主张:西汉贾谊有“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本也”的论述:清朝郑板桥有“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诗句。掌权执政“百姓与之则兴,百姓非之则危,百姓悖之则亡”。任何领导干部在未走向当官从政岗位之前,都是社会的“民”,国家的公民,人民的兵。离开人民这个大群体,就没有官员的存在、出现、形成。在社会上,没有离开人民群众的“官”能当官的,也没有天生就是当官的“料”、当官的人,一切官员都是从人民群众这个群体中走出来的、干出来的、闯出来的,或者是被群众选上来、推荐上来的。官位,乃人民所设;官职,乃人民所给。毛泽东同志指出“共产党的路线,就是人民的路线”,讲明了领导干部来自人民,制定路线要符合人民的利益;邓小平指出“领导不是自封的,要看群众承认不承认,批准不批准”,讲明了领导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江泽民指出:“人民是我们国家的主人,是决定我国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讲明了脱离了人民国家就失去了擎天的支柱;胡锦涛指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党一贯的政治主张和执政理念”,讲明了人民的历史地位高于一切。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历程中,是人民哺育、发展、壮大了党,党是在人民支持下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是在人民积极参与下将一穷二白的国家建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强国,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血脉、根基、力量”。每一个党员干部,都是来自人民,靠人民培养、哺育的,谁忘记了这一点,就是忘本,就否定了成长的根基,就难以生存,就会失去政治生命。刘向《说怨?建本》载:齐桓公问管仲:“王者何以为贵?”曰:“贵天”。桓公仰而望天。管仲曰:“人君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问民何所意,为求世间暖”。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在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土壤里”。有首歌唱得好;“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共产党生命的源泉”。党来自人民,人民是党最深厚、最坚实的执政基础,党的执政能力就在这个基础上生成。只有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执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党的执政能力的基础才会夯得更实。可是,有些人并不是这样看待问题,他们认为自己的“官”是某某领导给的,是靠个人的奋斗获得的,不感恩于人民群众只感激于某个领导。于是,党与群众的鱼水关系变成了水火、猫鼠关系,血肉联系相分离,主仆位置颠倒,以致造成“脱离群众”成了党内最大的危险。胡锦涛指出:“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在任何时候都是人民唯大、人民唯上、人民唯尊,人民唯先。“天下为公,人民至上”。党员干部要把领导看作是服务,把权力看作是责任,把公仆看作是奉献。要在做人方面,留下形象;在做官方面,留下清白;在做事方面,留下业绩。领导干部,如果没有对来自于人民的认识,就没有对人民的感情;没有对来自于人民的认可,就没有扎根于人民之中的决心;没有对来自于人民的感恩思想,就没有对人民的忠心、忠诚。古人曰:“必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安邦治国在于得民,治国之道在于安民,治国之策在于恤民,从政之情在于爱民。人民是大地的母亲,离开大地的支撑,我们走不动,走不了、走不远。每一个领导干部,在弄清来自谁时?要来一个看一看,看我们究竟是站在人民立场上,还是站在个人、少数人立场上说话办事?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还是代表一个人、某一部分人的利益?又要来一个问一问,我们有没有对人民群众的真实感情?有没有为人民谋利益去全心全意而工作,去战斗?是不是在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把这些问题搞清了、明了、透了,我们才会更加自觉地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更加坚定地扎根于人民之中,在为人民谋利益上做出无私奉献。

  依靠谁?领导干部的回答应是:“依靠人民,服务人民”。古人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只有相信人民,依靠人民,才能打天下,坐江山,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依靠谁上,毛泽东有“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让我们接“地气”、去官气、蓄底气,才得民心、民气、民力;邓小平有“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让我们把群众当成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发扬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江泽民有“依靠人民群众,始终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让我们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团结一道战胜前进中的艰难险阻;胡锦涛有“离开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让我们建立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亲密关系,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的复兴。人民群众是天,没有谁比人民群众最高;人民群众是地,没有谁比人民群众最雄厚。对人民群众“只有贴心,才有心心相融;只有用心,才能心心相印”。所以,要在思想上视人民群众为“主人”,在感情上把人民群众当“亲人”,在行动上视人民群众为靠山,做到秉公为人民用权,勤奋为人民办事,真心为人民谋利,全心全意为人民尽责。只有依靠人民干事业,才无敌于天下,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民惟邦本,本固邦宁”。1949年5月,南京解放不久,毛主席与柳亚子先生同游颐和园,柳感慨地说:“我们没想到胜利会这么快,不知道毛主席用的是什么妙计?”毛主席哈哈一笑,回答说:“没什么妙计,如果有的话,人民的支持就是最大的妙计。”同期,蒋介石逃到台湾,曾问反共理论宣传骨干分子任卓宣:“你觉得我们为什么失去大陆?”任说:“理由很多,但最重要、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实行国父的‘民生主义’不够彻底。”所谓“民生主义”,指的就是解决老百姓的生存问题。历史和实践证明,共产党员要坚持人民的地位最高,以亲民为本分;坚持人民的恩情最深,以回报人民为责任;坚持人民的利益最大,以为民为终生奋斗的目的;坚持人民的智慧最广,以依靠人民为力量;坚持人民的能力最大,以聚民智、民力为胜利之本。“大树扎根于沃土,高楼立足于基石”。党员干部只有把人民群众当靠山,当历史前进的火车头,真正与人民打成一片,把群众紧紧地团结和凝聚起来,才能同心同德地不断把我国的事业推向前进,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步伐。然而,在我们干部队伍中,有些人很会摆“阔气”,很显“霸气”,很爱逞“豪气”,很巧弄“俗气”,很极败“风气”,他们不是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依靠群众,而是高高在上脱离群众;不是与群众亲密无间,而是不可一世,瞧不起群众,压制群众;不是深入群众,拜群众为师,甘当小学生,而是欺上瞒下、沽名钓誉;不是放下架子,去掉官腔,善于从群众中学知识、长才干,而是唯我独尊、颐指气使、作风浮漂;不是同群众一道,以群力、群策、群计、群智,科学决策,而是自以为是、盲目决策、劳民伤财。这种傲视群众、轻视群众、脱离群众、违背群众的利益、表现、行为,则是非常有害的。“天地之间,莫贵于民”。胡锦涛同志指出:“群众在我们心里的分量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人民群众最可信,因为老百姓最真诚、朴实、老实、纯厚;人民群众最可敬,因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人类的开拓者、是社会财富的实干者;人民群众最可靠,因为我们的才智、力量、方法都来自人民群众。“天下之大,民生为骨”。天下大势,系乎民心;民心所向,天下归之;党群同欲,天下无敌。所以,共产党人要深扎依靠群众之根,增强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心、事业感,以此作为终生的奋斗目标和根本要求。

  为了谁?领导干部的回答应是:“为了民,献身民”。古人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又说:“凡举事必先审民心,然后可举”。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为人民谋利益,赢得人民支持,才有生命力。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坚决做到,为了人民、服务人民、献身人民,这是我们党的鲜明政治立场,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方针,也是最终目的。对此,共产党人的党性是什么?毛泽东指出“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于是,他写下了“为人民服务”5个大字;对于党的职责是什么?邓小平指出“……,正因为,而且仅仅因为,它是人民群众的全心全意的服务者,它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并且努力帮助人民群众组织起来,为自己的利益和意志去斗争”,他喊出了“领导就是服务”的强音;对于党的实践是什么?江泽民指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的一切工作和言行都要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衡量标。这必须成为我们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原则”,他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对于党的本质是什么?胡锦涛指出:“中国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支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他告诫全党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一切为了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共产党对党员干部的本质要求,是党的宗旨所在,是党的力量源泉,是共产党执政的目的。人民是生产力的主体,人民是社会首创精神的本源,人民是鉴别真伪的试金石,人民的实践是客观真理和历史规律隐于其中的载体。正因为如此,只有真正地尊重人民,只有真诚地拜人民为师,中国共产党人才会获得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执政根基。这是比任何政绩都重要的大道理!回望90年峥嵘岁月,尽管历史阶段不同,但党的“群众观点”始终是我们党不变的宗旨,“群众立场”始终是我们党不变的要求,“群众路线”始终是我们党不变的坚守。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我们党的群众工作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面临着不少新的挑战,但是一切为了人民利益的这一根本观点没有变。可是,对于这一不能变,绝不能变的根本要求,有些党员干部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理想信念模糊了、动摇了,甚至认为用不着搞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说什么党的宗旨可以变了、应该变了,于是,在工作中不是为人民服务,而是为个人和小圈子服务,从而脱离了群众,在思想、行动上越来越偏离党的性质和宗旨,其表现是:对群众感情不深、态度蛮横:想问题、干事情不把群众放在心上,居高临下,发号施令,方法简单;自认为自己是社会精英,骨子里瞧不起普通百姓,对他们的疾苦不闻不问、视而不见、麻木不仁。也有个别党员干部一心争位子,拼命捞票子,投机占房子,极力弄车子,不忘玩女子。“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共产党人不仅要一切为了人民,而且又要献身人民。正如宋代诗人抗金英雄李纲的“病牛诗”所写的那样:“耕地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使众生皆得饱,不辞赢病卧残阳。”党员干部只有坚持“功高不改忠贞志,位尊难移公仆心,”做到岗位越重要,为人民服务的责任越强烈;手中的权力越显赫,为人民服务的标准越高。在为民中,真诚倾听群众的呼声,真实反映群众的意愿,真情关心群众的疾苦,做对群众冷暖相知的贴心人,给群众排忧解难的热心人,为群众办实事的真心人,并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对手中的权力、秉公用、为民用,在人民利益面前、在社会精神文明面前、在需要个人付出面前,挺身而出,展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尽职尽责、不畏艰险、不怕困难,以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的热情,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决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为人民的利益奋斗终生。

  “我是谁?我是官,也是民”,才会自觉地按照党的从政本质要求做人;“来自谁?来自民,扎根民”,才会按照党的从政根基铸魂;“依靠谁?依靠民、服务民”,才会按照党的从政力量依靠民;“为了谁?为了民、献身民”,才会按照党的从政宗旨认真践行。“我是谁、来自谁、依靠谁、为了谁”,这是一个统一体,相互作用的机体。“四问谁”缺一个行不通,模糊一个犯错误,偏离一个会出辙,失去一个站不稳。因此,对“四个问谁”在认识上要把握它的深刻性,在关系上要注重它的相互性,在行动上要兼顾它的协调性,在实践上要开拓它的发展性。真正做到:用权,视人民的地位最高,处处坚持“民至上”;系情,视人民的恩情最深,时时牢记“父母恩”;谋利,视人民的利益最大,事事不忘“民为先”。让我们永远与人民群众心心相印,血脉相连,鱼水情深,团结战斗,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