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星殖民科技怎么研究:西藏医心术-第一部 治疗之道 第四章 培 养 信 心-其他书籍-修行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9 00:25:51
培养信心

    借着承认我们的进步,我们将对自己的能力当下生起信心。

    在学习如何训练我们的心和开发我们的力量时,信心是我们最好的盟友。我们需要对自己和所修的道有信心。如果缺乏信心,那么我们半发愿的心,也许连半生不熟的成果都无法完成。

    现代文明已经带给我们许多可观的利益,但似乎许多人,

    尤其是生活在竞争社会的人们,都觉得有罪恶感或不值得

    我们许多人都缺乏自信。我们觉得毫无希望、一事无成,虚弱得无法追求任何更高的目标。缺乏信心可能是源自心理性格或青少年时期的教育。如果是心理性格,就比较难以改变;但如果是青少年时期的教育阻碍了我们的成长,想要改变和成长就不怎么困难。

    罪恶感是对教法的利益构成障碍的最常见因素。现代文明已经带给我们许多可观的利益,但似乎许多人,尤其是生活在竞争社会的人们,都觉得有罪恶感或不值得。有些人也许会说:“我不值得快乐,那是其他人、幸运儿的事。”或者也许会说:“这对别人有用,对我没有用。”或“当许多人还在挣扎的时候,让我得到安详是不公平的。”

    如果我们是真诚地认为有自私之虞,那么这种良好的态度值得赞赏。如果我们尊敬和关怀别人甚于自己,那就是佛教修行的中心,也是一种会自然地带给我们更多力量和开放性的态度。但那些罪恶感大部分都只是我们不安全感的掩蔽而已,是另一种形式的执着自我,是不努力改善我们生活的借口。自暴自弃和抗拒快乐安详,都是不理性的心态,有如说:“因此我饿,所以我不想吃。”

    围绕在我们四周的竞争气氛,是使我们缺乏信心的一个原因。从幼稚园开始,许多小孩子就养成觉得自己不够好的习惯,因为班上有其他同学比他们还好,那些我同学才值得赞美。在我们的现代社会中,出类拔萃是一项被高度肯定的商品。

    经常被成人责骂和反唇相讥的小孩子,都会感到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罪恶感。有些父母责怪他们的孩子一无事成,甚至在他们鼓励孩子的时候,如果不是出诸无条件的爱,可能都会变成压力。

    如果我们在生命中有任何正面的素质,不管它多小,

    都要训练自己去注意它,并感到欣慰

    不管是什么原因形成自暴自弃的罪恶感,一个强有力的药方是体悟我们的真性圆满无缺。如果了解这一点,信心和成就将当下在我们自身生起。承认这种了解的重要性是至关重要的。至少在概念的层次上是如此。因此,如果我们在生命中有任何正面的素质,不管它多小,都要训练自己去注意它,并感到欣慰。这是建立正面心态的方法。当我们经验到正面的能量并加以接受时,即使它是从某些简单的经验中产生的,都将带来满足感,让我们得以发展更大的喜悦和成就感。

    我们纯净的本性不只是为了建立信心而虚构的东西而已,

    它是建立在最高的真理之上

    几百年前,有一次严重的饥荒横扫西藏某个深谷。一位父亲眼看自己和孩子们不可能再活太久,因为他们的粮食都已经吃完了。因此,他把一些袋子装满灰,用绳子吊在天花板上,告诉他的孩子说:“在那些袋子内还有很多糌巴,但我们必须储存着以备将来。”(糌巴是西藏人的主食,以大麦粉烘焙制成)后来父亲饿死,但孩子们却活了下来,而得到救援。虽然他们比父亲还虚弱,却因为相信还有食物而幸存。他们的父亲却因为丧失了希望而饿死。

    当然,这个故事的寓意在于信心能给予身心强大的力量。不过,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上,它所显示的真理比故事的细节还具有启发作用。与糌巴袋不同的是,我们纯净的本性不只是为了建立信心而虚构的东西而已,它是建立在最高的真理之上。

    对我们自己和治疗练习具备信心,也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我们充满了无止境的疑惑和恐惧。但只要我们能够中断日常习惯,投身于训练,即使只是很短的时间,都可以经验到某些真正的利益。

    千万不要住于罪恶感之上,我们只需献身于改进技巧,发展慈悲心和开放性。在修习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将发现我们的宁静和正面态度已经成长了。

    瞧瞧你的进步

    瞧瞧你的进步

    成长中的痛苦,也许看起来是负面的,但只要我们提醒自己:“我退步了,这是前进之旅的一部分。”也可以把它看成是正面的

    借着承认我们的进步,我们将对自己的能力当下生起信心。因此,不让自己有机会生起疑惑和恐惧,是获得信心的最佳途径。

    在修习过一段时间后,如果我们因为距离精神之路的目标还有一段路程而觉得气馁或疲倦,不妨回头瞧瞧开始修行之前的日子,并为我们所做的任何进步而庆贺。退步和绕路、尝试和错误都是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成长中的痛苦,也许看起来是负面的,但只要我们提醒自己:“我退步了,这是前进之旅的一部分。”也可以把它看成是正面的。

    正面地思考是健康的精神修行,自有其道理在。我们建造房子时,如果只是想着尚未完工的那一大部分工作,我们将觉得气馁、挫折且精疲力竭。但如果多想想已经完工的部分,少想尚待努力的工程,我们将觉得高兴,这也将给予我们精力和灵感去做更多的工作。

    在长途旅途中,如果面向着遥远的目标,也许会因为似乎没有尽头的路而感到气馁。但如果我们能够面对已经走过来的路,坐下休息,境况将是令人满意而士气大振。

    即使小进步也要放大

    即使小进步也要放大

    在任何训练中,慷慨给予鼓励可以放大结果,引领我们更往前进。我们的能力得到良好的发挥,远超过初期的努力;这就好象在非常有利的投资中,资金将成长并加倍,而丝毫不做投资的金钱绝非如此。

    不管我们的进步看起来是多么微小,如果把它当成重大而有价值的事情来庆祝,它就可以变成强有力的成就。所以,承认你的正面素质和你所踏出的小步子。对你自己说:“多妙啊!我有了进步!”当下,进步就被放大,障碍就被缩小了。

    放大进步并为之而高兴,将加强我们的安详和满足感,让我们有能力平息我们的问题。譬如,从邻居传来的喧闹声,让我们无法好好睡几个钟头,但不久之后吵杂声减小了。如果我们能够承认音量已经减小,而且为之高兴,不去忧虑噪音还持续着,我们就可以得到安抚,并且因为感激所产生的力量,让我们容易入睡。

    感激和满足,是一种不管事情大小都感到高兴的能力,在佛教中属于重要的训练。《法句经》(Dharmpada)说:

    健康是最殊胜的成就。

    满足是最殊胜的财富。

    幽默是最殊胜的朋友。

    温笯是最殊胜的快乐。

    清净见

    清净见

    清净见就是把一切都看成清净的、圆满的、和平的、喜悦的、觉悟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免不了会有种种麻烦。不过,佛教认为就麻烦的终极性质而言,它们都像是海面上的波浪,但海底任旧是平静的

    把事情看成正面或负面的习惯,都是在我们心中养成的。我们心中的情绪锁链——喜欢和不喜欢、贪欲和嗔恨——将产生更多的痛苦和贪欲。对每一个情景抱持正面的态度,并且深深地感觉正面的能量,就是转化习气的方法。

    清净见就是把一切都看成清净的、圆满的、和平的、喜悦的、觉悟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免不了会有种种麻烦。不过,佛教认为就麻烦的终极性质而言,它们都像是海面上的波浪,但海底仍旧是平静的。

    我们可以在困难的经验中发现和平,并且把某些事情看成是正面的,即使它在表面上狂暴不息。如果要把某些在表面上是极端负面的事情看成是和平的,就必须有意识地承认心中的和平感觉,并且安住在那种经验中。

    不管是负面或正面,一切见解都决定于我们的心。如果我们把某些事情看成是正面的,即使那只是简单的一杯茶,都可以变成喜悦的对象。如果我们把同一杯茶看成是负面的,它就是不愉快的对象。

    不要处处都加上我们的习惯性见解,这提醒我们这个世界是多么宽广,等待着我们去诠释。譬如,看见一棵树,医生也许会把它看成药物或毒品的来源;商人会计算它的经济价值;木匠也许会衡量它的建筑潜力;科学家也许会分析它的化学成分和电能;醉汉也许会把它看成在头顶上旋转的轮子;诗人也许会沉醉在它的美丽之中;基督徒也许会发出赞美神创造万物的祷词;佛教徒也许会把它看成因果缘起的显现,或终极和平的表示。

    扩大我们的见解,可以放松对于自我的执着,让我们体悟到自己的心理造作和习惯如何阻碍我们的安详本性。崔津洛措(TsultrimLodro)写道:

    解脱身、心、物的三种障碍习气,

    它们将呈现出佛身、智慧和佛土。

    在这里我们必须记住,佛教训练的目标并不是要离开这个世界,前往一个更好的世界或天堂。我们在这一世界就可以发现和平,但由于我们本具的和平天性常常受到障蔽,我们就像受伤的人历经生命的摧残而踉跄难行。清净见可以治疗我们。如果我们训练自己的心把困难看成是正面的,即使是非常困难的问题,都可以变成喜悦而非痛苦的来源。

    痛苦可以是伟大的老师。失望可以唤醒我们。如果生命是容易的,我们也许永远都体会不到真正的和平。万一我们破了财,可以启发我们去发现真理;也许我们应该学习不要那么在意金钱,应该明了和平及力量的涵义。有些赤贫的人们非常快乐。这表示痛哭是相对的感觉,不管外境如何,心都可以找到快乐。

    我们习惯把“自我”看成是恒常的,但事实上,我们的一切幻想就都崩溃了,被扫除得一干一净

    我们必须记住,和平隐蔽在表面忧虑的暴风之下。我们可以借着善巧处理生命问题而治疗我们的痛苦。一切都是无常的,都不断在改变。不要把改变看成是负面的,要把它看成是正面的,好好利用它。无常的东西由于改变了性质,会让我们改变我们的生活,只要我们如此选择。

    即使是最困难的问题,诸如严重的疾病和身体的衰老,都可以从正面的角度来看。我们习惯把“自我”看成是恒常的,但事实上,我们的一切幻想就都崩溃了,被扫除的一干一净,就好像第一波海浪冲来,就把沙堡冲刷到海里去。家庭、房子、工作、一切生命中的珍宝,有一天都将消失。

    即使是在最痛苦的时刻,譬如罹患致命的重病或死亡即将逼近,都可以把它看成是喜悦和正面的机会。就在那个当下,也许可以让我们看到放下自我的真理。

    吉美•嘎惟•纽古(JigmeGyalweNyugu)回忆年轻时的一次朝圣之旅,他跟着他的老师兼师兄,第一世杜竹千仁波切,行经藏中雅鲁(Yadrog)区的无人荒野。他的老师病笃,却保持非常愉快。吉美•嘎惟•纽古写道:

    当我们师徒攀下鲁谷时,杜竹千喇嘛由于空气稀薄的变化和风湿症而痛楚不堪。他一直在承受极端的痛苦,变得非常虚弱,几乎就要死去。除了一小块腐肉和一罐油之外,我们没有太多的东西可以吃。我们甚至连一汤勺的糌粑都没有。我们只能喝红茶。

    在他坐来休息过后,为了让他起来,我必须用双手使尽全力扶他。虽然他的身体病得很严重,他却一点也不沮丧,反而说:“哦!今天我有机会做点苦修,在我的狂乱凡夫身和贪婪伤害心之上施加压力。我正在为我的宝贵人生达成意义。……毫无疑问的,我正在通过的艰苦经验,是由于多生累劫以来积聚功德和净化业障所产生的福报。”在他的心中有大喜悦。

    我也充满喜悦,想着:“太棒了,这位上师正在修持佛陀的教法:‘永远信受奉行佛法,即使是越火墙刀田。’”

    偶尔当喇嘛没注意时,我也会放声大哭,想着:“这位圣人即将死在这个没有其他人看得见或听得到的地方。”

    我们的目标是在发展一种改变痛苦的影响力和见解的态度

    透过禅修和训练,我们可以学习如何放松我们的执着。过去困扰我们的身体痛苦,将变得不那么激烈,甚至完全消失。大家都知道,有些人比其他人还能忍受痛苦。有些人在看牙医时根本不需要麻醉,其他人却在事前就感到痛。

    这里不是在谈受虐狂——为痛苦而寻找痛苦。反之,我们的目标是在发展一种改变痛苦的影响力和见解的态度。如果我们有剧烈的牙痛而又无法立刻看牙医时,可以尝试放,不把牙痛看成是负面的。只要不过分在意和忧虑,我们就可以不把痛看成那么严重。

    对痛苦抱持清静见,就是将痛苦视为一项正面而富有启发性的机会,可以让我们练习放下自我。在非常高层次的技巧中,不仅可以把痛苦了解成正面的,也可以直

    接感受到一切都是喜悦的——不论是日常的快乐经验,或大多数人归类为负面的身体痛苦。

    一个人如果能够把每一个经验都转化称快乐,即使身体很虚弱、受伤或衰老,他的心理将是安详的。泽列•耐曹•朗措(TseleNatshogRangtrol)如此描述嘎举派(KagyuSchool)大师尚仁波切(ZhangRinpoche):

    当尚仁波切已经圆满“方便道”的悟证和经验时,他那些脚被戳、头被石头击伤等种种经验,都立刻在他心中生起快乐和开放的结合。

    对我们大部分人而言,清静见的修习需要时间和耐心。但即使没有完成最高层次的修习,正面的态度将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让我们能够更轻松有效地处理一切问题。

    不过,在能够实际获得这种修习的利益之前,我们必须先对它打开我们的心。大多数人并不认为我们可以把生命中的每一件事情都看成是正面的。我们说:“这不诚实,生命并不是像这个样子。”“我不够坚强或好得足以这么感觉。”“某些情景确实太恐怖了。”

    有几点应该牢记在心。第一,记住最大的问题是:各种经验在本质上确实是开放的,但我们却坚持加上不同的概念。晚上和白天既不是好,也不是坏,但如果我们决定只要白天,讨厌晚上,那么晚上就会变成是可憎的。

    第二,我们不应该以执着的方式,对我们的麻烦和负面经验加以认同。即使乌云会障蔽我们的真性,但我们实际上是安详的。本质上是圆满的。我们必须觉得自己和别人都是好的,对真实的自己感到快乐。

    最后,我们必须知道我们确实可以改善自己的生活和外貌,找到快乐和安详,从负面走向正面。我们有许多方法可以达到这种目的——知识的、情绪的和精神的。在治疗之道上,我们所经验的一切都可以帮助我们。

    在佛教中,菩萨是一个开悟的人,他活着是为了帮助我们这个世界的众生度过喜乐和悲伤。伟大文殊菩萨有一次在佛陀本人的面前,教导其他的弟子如何让每一个情境都能在我们心中启发治疗的力量。文殊师利菩萨在《华严经》中说:

    当菩萨看人们有许多爱时,他必须这么想:

    “愿一切众生对于佛法都有许多的爱和奉献。”当菩萨看到人们有许多恨,他必须这么想:“愿一切众生对于一切有为法都有恨的感觉,以便能够努力寻求解脱。”当菩萨看到人们有许多快乐时,他必须这么想:“愿一切众生都能获得成佛的喜悦财富而非常快乐。”当菩萨看到人们有痛苦时,他必须这么想:“愿一切众生的痛苦因为在他们心中所播下的菩提种而得到纾解。”

    一致和努力

    一致和努力

    我们面对问题时,总是急着寻找解决方案。但一等到那些问题减轻时,我们就忽略了加强保存我们的治疗能量所需的训练。当问题重新泛现,我们就责怪该法门:“这个法门我修了许多年,但还是有同样的问题。”错误不在法,而是在人,因为他已经离开了治疗的训练和随之而来的利益。

    我们必须维持在任何训练中所养成的一切正面习惯

    一旦你训练一只小狗不可以跳到桌子上,你就必须始终一致地绝不允许它跳上桌子,否则它就会被糊涂,而它经由训练所形成的习惯就会而遗忘了。因此,我们必须维持在任何训练中所养成的一切正面习惯,就好象每个月我们都必须缴保险费,才能确保老病的安全。

    只有在我们充分发挥生命能量,并致力于修行时,即使是每天只花几分钟的时间,心的稳定性就不会消失,反而将继续加强。

    即使我们不是出色的学生或聪明的禅修者,但如果能够持续练习,会比那些自称是智慧的学者和弘法者进步得快。贝珠仁波切(PaltrulRinpoche)引用西藏佛教中阴救度法传承的创立人吉梅•林巴(JigmeLingpa)的话:

    不精进修行的人,

    智慧、力量、财富或加持都帮不了他。

    他就像一位有船而无帆的船长。

    西藏谚语说:

    学者到头来还是两手空空如也,

    真诚者即使面对须弥山般的挑战

    都可以将它捣碎成尘埃。

    如果精进修行的话,即使头脑简单,都可以抵达我们的目标。朗宗巴(Lamchungpa)的故事正是如此,他是古代十六位阿罗汉之一。他只是清洗其他比丘的拖鞋,就了解“善逝”(佛陀)的教法。第一世达赖喇嘛重述这个故事:

    朗宗巴的心非常迟钝。佛陀的许多弟子放弃教导他。因此,佛陀就教他清洗其他比丘的拖鞋,并复诵两句话:“尘埃已经洗清。染污已经洗清。”他花了很大的功夫才记住这两句话。如此工作很长一段时间之后,有一天他的心中突然出现一个念头:“哦!佛陀说‘清洗尘埃’和‘清洗染污’是什么意思呢?这时指里面(心)和外物(拖鞋)的尘埃和染污吗?”当下他的心中出现三个新偈子:

    这不是泥土而是贪欲的尘埃。

    尘埃是贪欲而不是泥尘的名字。

    已经把尘埃清洗干净的智慧者

    在善逝教法中证得觉醒。

    这不是泥土而是嗔恨的尘埃。

    尘埃是嗔恨而不是泥尘的名字。

    已经把尘埃清洗干净的智慧者

    在善逝教法中证得觉醒。

    这不是泥土而是愚痴的尘埃。

    尘埃愚痴而不是泥尘的名字。

    已经把尘埃清洗干净的智慧者

    在善逝教法中证得觉醒。

    然后,他努力思维这三个偈子的意义,不久就证得阿罗汉果,这是一种完全净除情绪和心理痛苦的境界。

    平衡

    平衡

    平衡对于禅修和日常生活都是重要的。过分强迫和匆忙只会产生僵硬、压力、偏执狂和痛苦。过分松散和懒惰则会导致白日梦、幻想,并缺少焦点、力量。为了学习如何禅修,贝珠仁波切劝我们要注意经典中所提及的故事:

    佛陀的大第子阿难,教亿耳(Shravana)如何禅修。但亿耳总是做不好,因为他的心有时候太紧,有时候太松。佛陀听到这种情形之后,就问亿耳:“当你未出家前,不是擅弹吉他吗?”

    “是的,很擅长。”他回答。

    “吉他的声音来自紧弦或松弦呢?”佛陀问。

    “都不是,尊者。声音来自平衡的弦。”他回答。

    “那也就是你的心所需要的。”佛陀接着说。

    因此,亿耳以平衡的心来禅修之后,就得到了应有的果位。

    在禅修中,我们放入全部的注意力和精力,这需要某种程度的努力。但我们切不可以感到紧张,否则禅修是不会有效果的。就像吉他的弦一般,我们是紧但又放松的——换言之,是警觉而不紧张。如果太懒散,心就无法变得稳定而平衡。如果紧张,就把能量烧尽,最后形成执着。贝珠仁波切引用西藏最有名的女性上师玛琦•拉珑(Machiglabdron)说:

    禅修见的关键点,

    在于紧而又放松。

    为了日常情境中保持心的平衡,其关键是弹性。十世纪印度最伟大的佛教大师,阿底峡(Atisha)写道:

    每当你的心吊举时,

    就必须记住上上师的教诲,

    粉碎你的傲气。

    每当你的心昏沉时,

    就必须给予启发。

    每当你面对贪或嗔的对象时,

    就必须把它们看成幻想和幽灵。

    每当你听到不喜欢的事情时,

    就必须把它们视为回音。

    每当你的身体受伤时,

    就必须接受它为业果。

    一位滑雪好手即使在旋转和表演特技时都能保持平衡;同理,我们需要觉察到我们的中心。如果我们走向极端,就会失去平静的内心,便的不平衡。譬如,在人际关系中,我们需要友谊和支持,也需要独立。

    如果我们陷入憎恨之中无法自拔,就会在身体内产生毒素,

    执着它们,终至伤害我们自己

    人们在与别人相处时,往往都会落入极端。有些父母在互相过分依赖的关系中,扼制了他们的孩子。有些父母亲则会恐惧情绪上的亲密,无法给予足够的支持。是的,每个人必须能够站在自己的双脚上。但大体上来,亲密感具有滋养效果,让亲子双方都能在情绪方面有所长。父母亲必须与他们的孩子交谈,加入孩子的游戏和生活,表达他们对孩子温馨和爱。他们也必须容许孩子成长,有自己独立的空间。这就是我们所需要的平衡。

    许多长大成人的孩子把自己情绪问题归咎于父母,或反抗任何权威。我们也许需要了解我们的过去,但责备并不会带来自由。如果我们陷入增恨之中无法自拔,就会在身体内产生毒素,执着它们,终至伤害我们自己。治疗就是答案。如实地看看过去,然后宽恕和放下。这是发现安详之道。

    极端的自我依赖,或者恐惧依赖别人,都会阻碍我们在情绪和精神方面的成长。有些人除了自己之外,拒绝去依赖别人。但由于过分的骄傲或恐惧,他们自己会否认精神训练的利益。他们怀疑老师或特别教法能够帮助他们,这种怀疑也让他们无法得到治疗。完全不依赖别人是可能的,但对我们大多数人而言,在学习如何处理问题时,想要完全独立的企图是错误的。

    我们需要别人帮助,让生命少一点挣扎。来自家庭、朋友和社区的支持,是非常正面的。同时,努力要在情绪和精神方面有所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依自己的步伐和能力前进,不可以依据别人的时间表。在每一个环境下,如果我们能够保持平静和放松的话,必然可以发现平衡。

    感觉

    感觉

    当别人告诉我们一个富有启发性的故事时,带来启发性的,不能不是听它,而是“感觉”它。与任何治疗的来源相连接时,有效的方法不只是“看”或把它当成治疗的对象,而是用我们全部的生命去“感觉”它。

    修习治疗训练的方法,就是在你的心中——在你的正面中——以你自己为中心。不要只是想,还需要感觉。不错,精神成就的最高阶段是超越优秀的、相对的见解和感觉——超越主体和客体,超越正面和负面,超越能观想的“我”和所观想的影像。不过,就我们这些还在与痛苦和兴奋搏斗的人而言,立即而适宜的目标是尝试把负面的观点转成正面,以便治疗我们的痛苦感觉,并且从内心深处感受到抚慰性的喜悦。

    以你全部的身心来看或感觉

    以你全部的身心来看或感觉

    紧张的时候,特别是在开始的阶段,我们会以眼睛来看被观想出来的影像,或以头脑来思考一个对象,或以心来感觉某件事,因此自然而然把我们的能量局限在某一个区域了。

    对某些练习而言,这种方法是有帮助的。不过,如果练习时过分紧张,因而把能量局限在身体的某一个部位,有时反而会造成问题。

    譬如在观想时,也许会把太多的能量集中在眼睛上,或把感觉过分紧张地集中在心脏区域。在西藏,这称之为“气”,心专注在哪个部位,气就会流到哪个部位。太多的气停留在一个部位,就会造成紧张甚至疾病。

    解决方法就是放松,并以我们的全部存在将注意力贯注在我们的专注上,一点也不要挣扎。如此,我们就是在以整个身体来看和感觉,气得以扩展,而不是被紧紧地局限在一个部位。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你太用力盯着电脑荧幕,也许就会头痛,除非你以比较放松的方式来看。同样情况,歌手除非学会如何放松并借着呼吸把声音从丹田带上来,否则声带就会绷紧。如果禅修变的紧张,当下就要松驰,让心和身能够以放松的方式来禅修。

    神秘的力量

    神秘的力量

    精神训练如果被当成秘密教法来传授,当成秘密宝物来受持,当成密法来修习,除了上师之外谁也不相信,其效果经常会比较好。教法的终极目标是把我们开放出来,而不是限制或孤立自己。但是特别在开始的阶段,需要集中我们的能量和专注力。秘密可以帮助我们做到这一点。

    如果把我们所学习到的教法,当作餐桌上的话题,或视为商品、达成世俗目标的工具,那么我们就是在分散自己的能量和灵感。当我们秘密修行时,专注的能量将可以更有效地发挥,就好象引擎驾驭着力量把火箭推出地心引力,因为燃烧的燃料被控制在极大的压力下,而非四面八方地散失。

    了解我们的力量和弱点

    了解我们的力量和弱点

    我们大家都是不同的,各有自己的脾气和特殊心性,但我们都能够找到安宁。寂天菩萨说:

    看到自己的血,

    有些人便的更勇敢更强健。

    即使看到别人的血,

    有些人还是会晕厥过去,

    这些反应都是由于

    心的力量或怯懦。

    因此不需要理会问题,

    让你的心不受痛苦伤害。

    一切人类的真性都是圆满的,这就是我们的巨大力量。了解这一点之后,我们必须建立个人的力量,治疗自己的弱点。

    承认自己的弱点,有时候是一件困难的事。我们有些人铁石心肠、傲慢自大;有些人脾气暴躁,对什么都看不顺眼;有些人醉心于金钱和权力,沉迷于无止息的自我满足和狂乱思想中。如果我们有上述任何一种情况,就需要软化我们那粗暴、坚硬的自我,尝试寻找平衡。禅观这个世界的愁苦、失落和问题,可以打开我们的心。

    不幸的是,如果我们是骄傲自负的人,我们就是自己最坏的敌人,因为我们连看到自己的问题都很难。因此,承认自己的缺点,是重要的第一步。

    此外,我们有些人沮丧、虚弱、混乱,甚至有自杀倾向。如果我们对一切都没有信心,最好是观想具有启发性的训练,诸如恭敬、正面的态度、清净见、慈悲和爱心。我们必须放下忧虑和怀疑,相信自己和教法的力量。

    了解自己,可以大大帮助我们从上师或善知识得到开示。我们不需要单独前进;我们可以从朋友和其他人接受滋养的礼物。同时,终极而言,治疗确实就在我们自身之内。在最真实的自我中,我们可以发现我们所需要的答案。亘古以来的教法提供了路标。我们需要把温暖和创造力带入我们所实践的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