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战 全程实录:我心中的陈永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16:44:06

我心中的陈永贵

作者:李文俊    时间:2011年11月29日 13:3786次浏览 0条评论 5次顶欢迎分享大学网精彩文章:

 

1986年3月27日早上,我象往常一样打开收音机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当播音员播出一些新闻后,突然用低缓的语气播道:“全国著名劳动模范,原大寨大队党支部书记,北京东郊农场顾问陈永贵同志因患肺癌,医治无效,于1986年3月26日20时35分在北京逝世,终年72岁”。刹时,我如五雷轰顶,象傻了似的呆在那里,陷入无比悲痛之中……

接下来我想,要是能到北京向这位刻满满脸皱纹的、饱经风霜的中国农民英豪作最后诀别,深情地向他的遗体鞠上三躬该有多好啊,那样我会死而无憾,但现实告诉我不可能做到。接下来就关注电视报纸吧,但遗憾的是电视报纸竟没有这方面的一点消息!

陈永贵在我的心目中是重量级的人物。要说为什么这样看重他,在心目中由衷地敬仰他,源自上个世纪在小学上学时课本上介绍他带领大寨人三战狼窝掌,治山治水的英雄事迹,源自于一位黄土地上的农民竟然成了全国劳动模范,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源自于身居要职,仍然头扎白毛巾,身着对襟疙瘩扣中式服饰,始终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源自于全国男女老少对他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源自于全国人民每天都在学习他和他的大寨精神。陈永贵对于我来说太重要了,太宝贵了。

对于他为什么从一个普通农民竟能走上中央领导的位置,在他活着时,周围的人们就议论纷纷,认为一个大老粗竟能受到毛主席和全国人民的宠爱,太幸运了,有的甚至猜测他和毛主席有怎样的特殊关系。我认为,这些人也太不开窍了,要回答这个问题其实简单的很。毛主席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说过:“(我们的国家)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既然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使广大人民群众翻身作了主人,就要选拔工农群众中出类拔粹的人物进入领导阶层,行使当家作主人的权力,而不是嘴上空口说说而已。陈永贵以他非凡的组织领导才能,雄辩的口才,艰苦创业的革命精神,一经媒体披露就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的重视,又经过长期的考察,认为陈永贵是农民阶层中难得的人材,所以选择了他,并委以重任(委以重任的还有工农出身的孙健、吴桂贤、李素文),

谈到陈永贵的才干,那真是不一般。上世纪四十年代,解放区人民响应毛主席“组织起来的号召,纷纷组织变工队、互助组,开展大生产运动。在大寨,最早组织互助组的人就是第一任党支部书记贾进才,他的互助组叫“好汉组”,组里的土地好,牲畜好,可谓兵强马壮。而陈永贵组织的“老少组”老少残弱,可由于陈永贵组织领导到位,大家齐心协力,战胜了“好汉组”,“老少组也由当初的9户发展到49户。陈永贵作为一个农民,却很有自己的主见,很多时候不为当时的形势所动。1958年全国一片浮夸风,农村虚报产量比比皆是,由于客观原因,大寨的粮食产量比原先预计的减产了,这时陈永贵要是把产量报的高一点,就能当劳模,就能进京参加劳模会议,他左思右想,不能为了当劳模而作假,产量不能多报,有关领导鉴于当时的形势,不把产量报高就不好推荐他当劳模,就派人做陈永贵的工作,劝他多报,只要把粮食亩产报到2000斤,保证他进北京当劳模,但陈永贵固执地说:“我没有打下的,一斤也不多报,打下的,一斤也不少报”,这就是当时的陈永贵!因为产量没有多报,而取消了进北京参加劳模会的资格。

1963年8月,一场百年不遇的洪灾席卷了大寨,雨不停地下了七天七夜,大寨房倒屋塌,人们的情绪降到了零度。陈永贵参加完县人代会后赶回大寨,大寨的男女老少纷纷向他诉说着发生的灾害,要是一般的领导人,这时也会和大伙的心情一样,变的凝重悲怆,但陈永贵出语惊人:“灾是不小,可我还要给大家道喜哩!”大伙一听就愣了,有什么喜呢?只听陈永贵慢慢道来:“我真的给大家道喜嘛!不承认是喜?第一,遭了这么大灾一个人没有死,人在就是大喜事呀!第二,遭了这么大灾,几十头牲畜没有损失,这是不是喜?第三,咱们的粮食保住了,饿不了肚子,道不道这个喜?土地刮了,我们重新修起来,嗯?窑塌了,我们盖起来,走了旧大寨,来了个新大寨,该不该道喜?”几句话打开了人们的愁锁,正是陈永贵在灾难面前与众不同的表演,幽默风趣地谈吐,才振奋了大寨人的精神,在这里,你不能不佩服身为一村之主的陈永贵的魅力

陈永贵原先不识字,在全民扫盲运动中,开始学习文化,43岁脱盲,随着在领导岗位上的历练,以后认识的字也逐渐多起来,一般报纸上的字能看下来,但就是这样一位农民,却有一副出众的口才,1964年1月19日,陈永贵以劳模的身份被邀请到首都北京,在人民大会堂向10000多名首都群众作报告,一个农民到庄严的国家级的讲坛上发言,在世界上是罕见的。陈永贵以朴实的农民打扮出现在讲坛上,手中没有讲话稿,完全是即席式的。他讲到“老少组”与“好汉组”,讲到三战狼窝掌,讲到战胜63年的特大洪灾和重新解释了自力更生的十大好处,整整讲了半天的时间,连一句话也不重复。到结束他的报告时,他表现的特别慎重:“我今年已经50岁了,记性不多忘性倒不少,保不住那些地方说错,说错的地方请批评指正”。在整个报告会上,他的讲话不时被热烈的掌声打断,到会的人们看着他头上扎的那块白毛巾,又听着他滔滔不绝的讲话,越发觉得陈永贵不是一般的农民。著名作家赵树理评价陈永贵:“陈永贵讲的真是生动,人才!人才呀!他没有提到毛泽东,但整个讲话都充满了毛泽东思想,他没有学过辩证法,,但从头至尾讲的是辩证法!太好啦!陈永贵了不起呀!”那个年代人们把能看一眼陈永贵,近距离目睹他的风采做为一种奢望。就在那次人民大会堂作报告回家的途中,在列车上不知是谁走露了消息,同车人几乎都知道他坐在列车的一节车厢里,各个车厢为此骚动起来,都想看看这位从山沟里走出来的风云人物,都怕错过这个良好的机会。列车长实在难于维持秩序,就领着陈永贵在列车上走了一个来回,满足了大家的愿望。

一次一个军队剧团到大寨慰问演出,该剧团把能到大寨演出看得无尚光荣,拿出十二分的气力演出,演出结束后,希望能和陈永贵握一握手,陈永贵走了老远了,剧团的领导人还追着陈永贵不放。那时人们去大寨参观,一是去取经,二是要看上一眼陈永贵。

有人说,陈永贵在文化大革命中参与了夺权,以至好多人把他在文化大革命中的这些表现看作他人生的污点。我认为,看待一个人要客观地看,毛主席发动文化大革命,有其历史背景和时代背景,有他作为一代伟人自己的打算,运动中出现了反复和意想不到的问题,全国人民都卷入了这场旷世未有的政治风暴。陈永贵也和其他普通人一样迷惑不解。看到从前自己的许多老上级老领导被揪斗心中更是挂满了许多问号。为此,他还专门坐上列车进京向周总理请教呢,周总理先是安慰,进而劝他要理解这场运动,对文革要抱积极参与的态度。回去后不几天,《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发表社论《劳动模范要站出来,支持无产阶级革命的造反运动》。在这个时候,陈永贵这个朴实的农民只有听党的话,积极参与并加入到“夺走资派权”的行列中去了。在那个年代,许多党的高级领导人都言不由衷,不能自控自己,我们能一二再、再二三地去嗔怪一个本来文化知识不多,一个黄土地上成长起来的农民吗?谁要是不正视这一点,那他就违背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陈永贵和大寨人有着高尚的情操和集体主义观念。1963年大寨遭受了极大洪灾,外界纷纷发来慰问信,还不时给他们送来救济金、救济物,陈永贵对这些救济金和救济物一律拒收,收下的还要给人家退回去,这不是在作秀。他认为,大寨虽然遭了大灾,但还有可能比大寨遭灾更大的地方,大寨人完全有能力自救,国家的财力是有限的,把这些财力支援了别的地方岂不更好,他提出了“三不要”(不要国家救灾款、救济粮、救济物资),“三不少”(向国家卖粮不能少,社员的口粮不能少,库存的粮食不能少),经过大寨人的艰苦努力,不仅“三不要”做到了,而且“三不少”完全实现了,这一点在当时来说,就非常不简单!

陈永贵在他担任国家领导人期间走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到处留下了他的足迹。此外他还会见了许多外国政要,出访过阿尔巴尼亚、墨西哥等国。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虽身居要职,仍然在大寨挣着工分,始终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他在中央会议上提出的“三三制”(一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大寨,一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中央,一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全国跑),得到了毛主席的赞许和夸奖。

陈永贵的一生是幸运的,他拥有许多荣誉,心中充溢着自豪感。他得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认可和宠爱,他的大寨精神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全国人民学习的楷模和榜样,因为这,大寨这片土地成了人们向往的地方我国的历届主要领导人都曾到过这个地方(周总理去过三次),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和20多个国家的元首和领导人都曾登临虎头山,最高峰时,大寨一天内接待了50个国家的客人。在大寨辉煌的年代里共接待中外游客700多万人,这不仅是大寨人的荣耀,也是陈永贵的荣耀。

陈永贵的一生是悲剧的尴尬的。1978年展开的“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讨论,人们把审视的目光投向了一度辉煌的大寨,好多人象检察官一样审视着大寨的一切,容不得大寨有半点错误,一经发现即刻公示于众,加于讨伐。中国社会的变革,原先走集体化道路的大寨又不得和全国其它地方一样做出自己的痛苦选择,大寨经验,大寨榜样打入冷宫。1980年《人民日报》的一篇《再不能干西水东调那样的蠢事了》的文章,成了陈永贵人生的转折点,在舆论一边倒的背景下,人们不问青红皂白把大寨好的东西,先进的经验说的一无是处。这时的陈永贵有口难辩,孤立无助,心情郁闷,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实在太大了,这年又解除了他的国务院副总理,其后的党的十二大又落选了十二大代表,晚年的陈永贵就是这样怀着数不尽的心事走完了他的一生。

陈永贵死了,他静静地躺在那里,党和国家领导人没有向他的遗体告别,没有给他开追悼会。给他的评语上没有提他曾担任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也就是说政府压根就不承认他当过党和国家领导人。

陈永贵死了,他静静地躺在那里,广大人民群众的感情最纯朴,对自己的阶级兄弟最爱戴。曾经给毛主席、周总理的遗体整过容的马艳华主动向组织请缨,希望组织上批准他为他心目中的英雄、偶像陈永贵的遗体整容。全国著名劳动模范耿长锁专程从饶阳县赶到北京向陈永贵的遗体告别。陈永贵的遗体火化后,亲属们要抱着他的骨灰盒回大寨,陈家人为了不惊动楼里的居民,打算天未亮就悄悄出发,谁能想到,电梯工早早等候在电梯旁已经准备好为陈永贵及其家人送行。

陈永贵死了,他静静地躺在那里,向他的遗体告别的只有200来人,对于一个曾经叱咤风云的中国农民英豪,对于一个曾经担任过党和国家领导职务的人来说,人们免不了生出几许惆怅,几许失望,几许悲伤。

陈永贵死了,他静静地躺在那里,遗体穿的是中山装,家里人是怎样考虑的,为什么临终不让他穿上他一生常穿的中式服饰走呢,这是为什么?为什么?

陈永贵死了,子女们护送着他的骨灰盒到了大寨,大寨那天是人山人海,周围村庄的人们都来了,人们争相抚摸着他的骨灰盒,少年文艺队奏起了哀乐,那样地哀惋,那样地凄凉。从老少组就跟着陈永贵干的村干部梁便良,对着人山人海为陈永贵送行的场面,哽咽着只说了句:“我代表永贵同志,谢谢大家”,就昏厥过去,第二天上午才苏醒过来。

陈永贵死了,灵魂摆脱了他那沉重的躯体,随风飘去,散往太空。高大的英雄身躯浓缩在了一只小小的骨灰盒里。不久又抛向太空,洒在了他曾经战斗过的虎头山上,他的墓地。

陈永贵死了,他头上扎的那条白毛巾,身上穿的中式白布褂,黑布褂,黑棉袄,作为一个时代的标记消失在历史的舞台。

陈永贵死了,他的同事,他的村民,花多少钱也不吝啬,要为他建一座象模象样的坟墓,以示永久纪念,千言万语的赞许敬佩浓缩成两句话“功盖虎头,绩铺大地”镌刻在了他的墓碑上。

陈永贵死了,人们来到他的墓前,心中充满着敬仰,如果那个对陈永贵敢有微词,立即遭到责骂。

陈永贵死了,他是毛泽东那个时代的名人,是名人就免不了遭到别人的评头论足和指指点点,孰是孰非,任由人评说。

我十分敬仰陈永贵一向把他当做我心目中的偶像来崇拜,现在一提及陈永贵,眼前就浮现出一位头扎白毛巾,身着中式黑棉袄笑声爽朗的老农形象。大寨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昔日的辉煌而今变的怎样?大起大落,从天上跌到地上,我最喜欢这样的人生落差。为了去大寨拜访,我事先做了精心的准备,请当地的老裁缝给我做了一白一黑两件中式服装,于2004年清明节(清明是祭奠英烈的节日)来到了心中久仰的地方,――虎头山上,来到了陈永贵墓旁,向这位中国农民英豪默哀并鞠了三躬,然后参观了大寨展览馆,陈永贵故居,大寨的村居民落,每到一处都拍照留念。

我常对人讲,建国以来,共和国的副总理浩如星汉,若问副总理中谁最独特,谁最知名,当推咱们的陈永贵伯父,再过几百年,几千年依然如此。

永贵伯父,您在天堂过的还好吗?生活的愉快吗?您一定会象在人世间活着时那样,叱咤风云,压倒群芳,我相信,凭着您的口才,您的魄力,无论走到那里,那里的人们都会敬仰您!喜欢您!

2008年5月30日上午

说明:此文引用史料出自《陈永贵传》、《扎白毛巾的副总理陈永贵》两本书,特此说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大学网无关。欢迎转载大学网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大学网:http://www.haodaxue.net

TAG: 陈永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