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巡洋舰:姜异康: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推进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3:30:04
姜异康:加快文化改革发展 推进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山东省委书记 姜异康2011年11月29日07:58   来源:《党建》姜异康:加快文化改革发展 推进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中国共产党新闻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E-mail推荐: 分享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学习贯彻落实好全会精神,从山东实际出发,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推进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

  一、用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统一思想认识,切实增强加快文化强省建设的责任感紧迫感

  十七届六中全会从战略和全局上对文化改革发展进行研究部署,这是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委始终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发展。2008年,省委召开工作会议作出了加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决策部署,取得了新的成就。“文明山东”建设成效明显,城乡居民文明素质不断提高;公共文化设施明显改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建立;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活跃,精品力作不断涌现,《闯关东》、《沂蒙》等作品引起良好反响;文化体制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出版发行、影视制作等领域文化单位的改革全面完成;文化产业快速健康发展,2010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1230亿元,占生产总值的3.12%;对外文化交流范围、领域和渠道不断拓宽,“孔子故里·中国山东”系列文化品牌走向海外。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省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与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与文化资源大省的地位还不相适应,相对于经济发展来说文化建设还是薄弱环节,在思想道德建设、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体制改革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文化强省建设的紧迫感责任感,大力推动文化改革发展,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把文化强省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进一步明确文化强省建设的目标任务,努力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

  山东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在世界上影响广泛。在新起点上建设文化强省,必须对文化强省的内涵和目标任务作出更高、更科学的定位。

  我们的总体思路是:达到“一个目标”,即推动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建成与山东文化资源相匹配、与综合实力相适应、与富民强省目标相承接的文化强省。构建“四个体系”,即加快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结构合理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科学先进的现代文化传播体系。形成“五个优势”,即着力形成文化体制新优势、文化惠民新优势、文化创意新优势、文化品牌新优势、文化贸易新优势。实现“七个强”,即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领力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聚力强、文化改革发展的创新力强、公益性文化事业的保障力强、经营性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强、齐鲁文化走向世界的影响力强、文化人才队伍的支撑力强,使山东成为全国重要的区域性文化中心。

  (一) 突出以人为本,切实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努力在文化惠民上打造新亮点。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推出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具有齐鲁风格、山东气派、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创作生产,做大做强“鲁剧”品牌,努力打造“鲁版图书”品牌,推动形成“齐鲁画派”。着眼于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加大对城乡基层文化建设投入力度,在全省有条件的地方形成较为完善的“15-20分钟”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圈。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提高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等建设水平。

  (二) 适应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趋势,统筹推进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努力在融合发展上形成新格局。结合实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两大国家发展战略,突出发展高端、高质、高效文化产业,统筹推动文化产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金融、旅游、信息、建筑等产业深度融合。策划一批产业优势明显的文化产业项目,打造“好客山东”品牌体系,办好“贺年会”、“休闲汇”,拓展文化旅游发展空间。延伸文化产业链,推动文化产业跨区域聚集,建成一批区域性特色产业群。

  (三)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增添发展动力活力,努力在文化创新上谋求新突破。把改革创新精神贯穿始终,积极稳妥地推进国有文艺院团、非时政类报刊社和重点新闻网站等国有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改企转制,加快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创新文化管理体制,逐步实现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加快培育产权、版权、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重点发展图书报刊、电子音像制品、影视剧、演出娱乐、书画交易、动漫游戏、文物复制等产品市场。

  (四) 坚持继承与发展相统一,做好文化资源转化这篇文章,努力在强省跨越上创造新优势。正确处理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关系,加强文化研究和遗产保护,提高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使齐鲁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发挥更大作用。适应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新特点和审美情趣的新变化,推动不同传统艺术门类之间相互融合、相互借鉴,积极运用现代手段提高传统文化表现力。加强对外文化交流,进一步做强孔子文化品牌,增强齐鲁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三、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凝聚加快文化强省建设的强大力量

  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加快建设文化强省,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健全领导体制机制,营造文化强省建设的浓厚氛围。

  (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引导各级自觉把文化改革发展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深入研究意识形态和宣传文化工作新情况新特点,把握文化发展规律,及时解决文化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把加强文化建设与经济、政治、社会各领域工作一同研究部署、一同组织实施、一同督促检查。把文化改革发展成效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

  (二)重视人才,造就队伍。把加强文化领域领导班子和人才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选好配强文化领域各级领导班子。围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等,抓好干部教育培训,提高领导文化建设的能力和水平。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加快高层次文化人才培养和集聚,依托“泰山学者”、“齐鲁文化英才”、“创新团队”等重点人才工程,面向国内外引进一批社科理论研究、文化艺术及产业经营管理的领军人物、名家大师和创新创业团队。建立重大文化项目首席专家制度。制定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完善机构编制、学习培训、待遇保障等方面措施,激励和吸引各类优秀人才扎根基层、服务基层。

  (三)完善政策,优化环境。充分发挥政策在文化建设中的引领、激励作用,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在用足用好国家有关政策的同时,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研究制定更加具体、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建立以投资、财税、金融、土地和价格政策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扶持体系。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主要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公益性文化活动纳入公共财政经常性预算。积极拓宽公共文化建设投入渠道,引导和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及个人捐赠和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围绕改革人员分流安置、改革成本支付、退休养老、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等关键环节,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创造有利于改革的宽松政策环境。

  (四)健全机制,推进落实。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体制和工作格局,完善推进文化建设的长效工作机制。整合现有宣传思想文化议事协调机构,加强对文化建设的领导和协调。在全省组织开展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市县创建活动,建立文化建设目标责任制,制定文化改革发展工作目标考评细则。加强对文化改革发展情况的跟踪指导、督促检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确保文化改革发展各项任务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