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心国 怎么 瓜分地球:一些关于水利的论文- 能源世界-建筑节能网论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6:15:13
浅谈河道整治工程出险的原因及抢护措施(刘孟会 王道山 张凤丽 闫守瑞)

  
黄河下游河道整治是通过在凹岸修建护岸工程,控制弯道向不利方向发展,一弯送一弯的将洪水注入脖海。工程修建后,随着水位、流量的变化,也引起河势变化,而导致工程出险,危及防洪安全。
一、工程出险原因
河道工程修建后,随着水位、流量的不断变化,河势也不断发生变化,当来溜方向与护岸工程坝垛轴线交角变化较大时,大溜直冲工程坝垛,造成工程出险,危及工程安全。坝垛出险是水流和坝体相互作用的产物,水流是一种贯性流体,在河道内水流遇坝受阻后,一般便一分为三,一股水流沿坝前下泄,称为“螺旋流”,也称“顺坝流”;一股水流沿坝体逆流而上,移为“回溜”,也称“倒溜”;另一股水流沿坝体垂直下切,称为“搜根溜”。其中后二者相遇后便形成一种具有强大牵引力的环流,导致横向输沙的不平衡。当环流与河床土质不能维持均衡时,河床即遭受破坏而变形,形成不规则的冲刷坑,冲刷坑的深度与流速成正比,流速越大,冲刷坑就越深,当冲刷坑的深度超过工程根石的埋置深度时,坝体即下蛰而坍塌出险,这就是河道整治工程出险的原因。
二、抢护措施
当工程坝岸出险时,应及时进行抢护,做到抢早抢小。在抢护时应根据冲失程度,选择抢护方法,及时抛填料物进行抢修加固。抢险也是对坝岸根基的加固,坝岸的根基只有达到8~12米时,工程才能处于基本稳定。河道整治工程抢险一般有抛块石、石笼、柳石枕和柳石搂厢等方法。对不同的险情采取不同的抢护措施。
1、抛块石适应范围
当坝垛根石被急溜冲刷走失,坡脚被淘空,引起局部蛰动坍塌,在未露出土胎的情况下,可抛块石抢护,以稳固坝基,恢复坝坦。
2、抛铅丝笼适应范围
防护工程遭受大溜顶冲,抛块石有被冲走的可能时,应抛铅丝笼抢护,以压护水下根石坡面,防止急溜冲揭走失。
3、抛柳石枕适应范围
当坝垛受大溜顶冲,坍塌严重,土胎以外露,可抛柳石枕进行抢护,外抛块石恢复坝坦。
4、柳石搂厢适应范围
当坝垛受大溜顶冲,坍塌破坏严重,或正在继续坍塌后退,需要紧急抢护的情况。此方法具有就地取材,抢险迅速,节约石料等优点。
总之,抢险不论哪种险情,抢险出水是前提,偎根加固是关键,一鼓作气是根本,切忌途中停顿,造成新险再生。

UID
103387 
帖子
20757 
精华
积分
51465 
贡献度
13 点 
UP值
169 点 
阅读权限
100 
在线时间
40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2-11 
最后登录
2011-4-25 

 

TOP

桅子花香

版主

帖子
20757 
能源币
38769 个 
最后登录
2011-4-25 
  • 个人空间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当前离线
22# 发表于 2009-5-21 22:33  只看该作者 质量监督在标准化堤防建设中的作用(崔庆瑞)
  
  
1概况
黄河下游一期标准化堤防山东段长128km,集中在菏泽和济南两市,分为堤防帮宽、机淤固堤、险工改建、防护坝、堤顶道路、防浪林和管护基地建设工程7类72个项目,计划土方6426.02万m3,石方35.13万m3。工期为济南12个月,菏泽18个月。工程量大,时间紧,任务重,如何控制好工程建设质量成为标准化堤防工程建设的重点。为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参建各方制定多项质量检查、控制措施,省局也加大了质量监督管理力度,增加检查次数,加密检测点次,选派得力人员充实到质量监督队伍中,及时对工程建设质量实施监督管理,为确保标准化堤防建设质量奠定坚实地基础。
2质量监督方式
实行工程质量监督,是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要措施。为充分发挥主管部门的政府监督职能,省局质量监督中心站及时向菏泽、济南标准化堤防建设工地派驻质量监督项目站,并根据工作需要,合理安排质量监督人员,按照国家、水利部、黄委有关方针、政策、法规、规范和工程建设有关资料具体实施质量监督工作。质量监督以抽查为主,采取全面监督、重点抽查、重要部位和关键工序旁站监督的方式,运用法律和行政手段,做好监督抽查后的处理工作,全过程、全方位地实施质量监督。省局质量监督中心站对项目站的工作进行不定期监督和指导,为质量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便利条件,促进了质量监督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3质量监督工作的重点
3.1及时办理质量监督手续
黄河标准化堤防建设项目多,时间紧,工程量大,开工时间比较接近,为不误工程所需,需要集中办理质量监督手续。为此,项目站人员进驻工地后,协助建设单位认真开展工作,根据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在工程开工前及时向省局质量监督中心站办理了质量监督手续,正式对工程项目实施质量监督。项目站人员根据受监工程的规模、重要性和工程建设的具体情况,制定详细地质量监督计划,对不同类型的项目,确定具体的监督组织形式、监督方式和监督方法,以便更好地开展质量监督工作。
3.2做好开工前的各项检查
标准化堤防工程项目人员、设备进场时间比较集中,人员多、设备复杂。质量监督人员在工程开工前,有计划、有组织地对监理、施工和产品制造单位的资质、经营范围、人员、机械的到位情况进行核查,对越级承包、违法转(分)包等不符合规定的,责成建设单位限期进行整改。
3.3审核项目划分的合理性
为了便于工程项目的检查与评定,应对工程项目进行单元、分部和单位工程划分。根据有关规定,工程项目划分由监理单位会同设计、施工单位共同完成,报请质量监督机构批准。质量监督人员应参照质量评定规程、工程类型和施工方案,结合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对工程项目划分的合理性予以确认。对不符合工程建设实际的项目划分,责成有关单位进行修改。工程项目划分是工程建设质量检查、评定和验收的依据,不得随意更改,参建各方应严格按照批准的工程项目划分进行施工和质量检查工作。
3.4对参建各方质量体系实施监督检查
参建各方质量体系的运行与工程建设质量密切相关,质量监督机构应认真监督检查参建各方质量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情况,对工程建设实施全过程的质量监督,确保参建各方质量体系的良好运行。
3.4.1建设单位的质量检查体系
建设单位行使建设管理职能,是黄河防洪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组织机构,对工程建设质量负全责。建设单位需建立质量检查体系,发挥质量管理的主导作用,明确专职人员,根据工程特点,建立质量管理机构,制定质量检查制度和检查办法,自觉接受质量监督机构对工程质量的监督检查。质量监督人员根据工程建设进度,及时监督质量检查制度和办法的执行情况,确保质量检查体系的良好运行。
3.4.2监理单位的质量控制体系
监理单位应建立质量控制体系,采取得力措施,确保质量控制体系的实施。监理单位对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是随时的、连续的,质量监督机构通过对监理单位的质量管理人员、设备、组织机构、监理规划和监理实施细则、资料整理、质量评定等工作的检查,监督质量控制体系的有效运转。
3.4.3施工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
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的良好运行,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质量。施工单位必须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制定和完善质量责任及考核办法,加强质量检验工作,认真执行施工质量“三检制”,严格按照技术规程、规范和有关质量标准进行施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从思想、组织、方案、措施、方法等方面实施全员的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采用先进的质量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加大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推广应用,依靠科技进步和加强施工管理,努力创建优质工程,不断提高工程建设质量。施工单位从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制度建立、项目划分、资料整理等方面做好工作,质量监督人员重点进行监督,促进质量保证体系的良好运行,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3.5加强施工现场的质量监督检查
3.5.1把握检查重点
标准化堤防建设中,应以堤防帮宽、险工改建、防护坝、堤顶道路作为质量监督检查的重点,对这些工程中的隐蔽部位、关键工序和主要工程材料进行重点监督检查。积极参加监理、建设单位组织的工程质量联合检查,参与主管部门的质量飞检和质量检测。日常工作中,进行巡回监督,重点部位旁站监督,勤跑、勤看,尽可能多地掌握第一手资料,将工作重点放在施工高峰期、夜间施工等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时期。采取得力措施,与参建各方质量管理人员相互配合,从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控制工程建设质量,减少或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
3.5.2搞好工程质量检测
标准化堤防工程项目多、进度快,工程质量检测成为质量控制工作的重点。质量监督人员对水准仪、核子密度仪等常规仪器使用前的校正、率定工作进行监督,施工期间定期进行检查。省局质量监督中心站加大了飞检力度,及时对工程建设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定期邀请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工程质量检测,出据检测报告,及时将检测结果反馈给相关单位,限期进行处理。为了提高检测人员的业务素质,黄委4月份举办了一期质量检测人员培训班,对参加标准化堤防工程建设的质量检测人员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培训,对保证检测质量起到较好的效果。
3.5.3对工程资料进行检查
标准化堤防工程建设时间紧,内业资料整理工作量大,如不及时整理,往往出现资料不完整、资料落后于进度的现象。质量监督人员应加大对施工单位原始资料、报验资料的抽查力度,确保内业资料真实、准确、规范、完整,准确反映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并与工程建设进度保持一致。督促监理单位对施工资料的检查,促使施工单位认真落实“三检制”。质量监督人员积极参加工程质量抽查和验收,对抽查资料进行整理,形成一套完整的监督检查资料,为工程质量评定与验收提供依据。
3.6搞好工程质量评定
质量监督人员采取资料审查与现场抽检相结合的办法,对施工资料认真检查,积极参与分部、单位工程验收,参与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对工程质量进行的最终检测,根据所掌握的资料,客观、公正地评定工程质量等级,编写工程质量评定报告,确保质量等级评定能够准确反映工程建设的内在质量,供竣工验收时参考。
4质量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
4.1机构不健全
质量监督机构不独立,多为兼职人员,项目站人员从基层抽调组成,站内人员一般为2-3人,很难适应黄河防洪工程战线长、分布广的特点,尤其是施工比较集中的标准化堤防工程建设,质量监督人员更是力不从心。
4.2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从事质量监督工作的人员多是从基层抽调而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少专业培训,难以承担重要的、繁重的质量监督任务,质量监督人员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4.3缺少检测工具
质量监督项目站缺少检测工具,部分借用施工单位的检测设备,或与施工单位一同检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质量监督效果。
5建议
5.1健全质量监督机构
根据黄河防洪工程建设情况,将质量监督机构相对独立起来,配备一批素质较高的专职人员,吸收部分施工经验丰富的专职人员,根据工作需要,随时派往施工现场,担当质量监督重任。
5.2加强人员学习和培训,提高监督水平
质量监督人员在监督过程中,加强对有关法规、规范的学习,不断汲取新知识,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促进质量监督工作的开展。采取定期培训、召开质量监督会议等形式,给质量监督人员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取长补短,提高质量监督人员的业务素质,促进质量监督人员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日常工作中,加强业务知识考核,搞好岗前培训,持证上岗,提高监督水平,满足标准化堤防工程建设的需要。
5.3配备必要的检测工具,加大监督力度
建议上级有关部门给质量监督机构配备必要的检测工具,使质量监督人员可随时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测,避免检测设备误差,取得独立的质量检测成果,据此进行工程质量评定与验收。
5.4树立质量监督人员的良好形象
质量监督人员应充分认识质量监督工作的重要性、严肃性和权威性,摆正自己的位置,踏实工作。协调好与参建各方的关系,促使参建各方自觉接受质量监督机构的监督、检查,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注重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用数据说话,以理服人,保证质量监督工作的公证性、权威性和有效性,树立质量监督人员的良好形象,促进质量监督工作的开展,提高标准化堤防工程建设质量。

UID
103387 
帖子
20757 
精华
积分
51465 
贡献度
13 点 
UP值
169 点 
阅读权限
100 
在线时间
40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2-11 
最后登录
2011-4-25 

查看详细资料

TOP

桅子花香

版主

帖子
20757 
能源币
38769 个 
最后登录
2011-4-25 
  • 个人空间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当前离线
23# 发表于 2009-5-21 22:34  只看该作者 七大流域防洪规划亮点解读
  
  
【引言】从去年6月到今年6月,在一年时间里,我国七大流域防洪规划相继通过审查,这些规划在经国务院批准后,将成为我国防洪减灾工作的又一重要指导性文件。本报七大流域记者站联合行动,分别采访了各流域防洪规划的制订者、参与者,为您解读这一轮流域防洪规划中的亮点——
长江
解决蓄泄矛盾 协调人水关系
本报长江记者站孙军胜、李真报道
每临汛期,首看长江。记者在长江委规划编制部门了解到,本次《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深入研究了目前长江流域防洪建设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一是解决蓄泄矛盾。经过多年的治理,遇1954年洪水,长江中下游分蓄洪量已由1954年实际的1023亿立方米减少到500亿立方米,在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仍有约340亿~400亿立方米的超额洪水需要妥善安排出路。规划按照“蓄泄兼筹,以为主”的指导方针,对超额洪水一方面合理安排上游水库的防洪库容,使其承担一定的防洪任务,另一方面对中下游分蓄洪区进行调整,做好重点蓄滞洪区建设,使之能够灵活运用。
二是协调人水矛盾。长期以来,由于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与洪水争地,不断侵占江河滩地,围垦湖泊,缩小了洪水的调蓄场所,降低了调蓄洪水的能力。规划通过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等措施,缓解人与水的矛盾,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三是处理好经济发展与防洪标准的关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地都有进一步提高防洪标准的要求。《规划》根据全局的经济利益,结合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要求和条件,确定了各地适宜的防洪标准,避免竞相加高堤防以致不断抬高江河洪水位的恶性循环。
四是协调上下游、干支流的关系。在充分发挥河道泄洪能力的基础上,《规划》合理确定了遇1954年洪水各重要河段的超额洪量,并据此合理安排蓄滞洪区建设;为提高上游、支流的调控能力,规划继续兴建上游防洪水库,同时对于已建和在建的工程特别是水电枢纽工程,要科学合理确定防洪功能并充分发挥其调控洪水的作用,减少对长江中下游干流的防洪压力。
黄河
突出下游治理 促进防洪减淤
本报黄河记者站 王红育、通讯员 刘金岩 报道
“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治黄新理念被第一次写进了《黄河流域防洪规划》,黄河下游的治理是这次规划的重点。《规划》付诸实施后,可望基本保证黄河下游花园口水文站在发生每秒22000立方米的大洪水时整个流域的防洪安全。
据介绍,《黄河流域防洪规划》范围包括黄河上、中、下游的部分河段以及沁河下游、渭河下游等主要支流33条,沿黄河干流及主要支流的8座省会城市和14座重要地级城市以及大中型病险水库84座。规划原则是根据黄河流域的特点,妥善处理防洪减淤、水土保持和水资源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研究各种治理措施,完善防洪减淤体系。
这次规划还有几项“第一”。规划采用了大量新资料和多种技术途径及联合攻关所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是第一次系统地编制黄河流域及西北诸河防洪规划;第一次把“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治黄新理念和“稳定主槽、调水调沙,宽河固堤、政策补偿”的下游治理方略纳入防洪规划;也是第一次提出了全河水沙调控规划意见和小北干流放淤规划意见,加强了防洪非工程措施及防洪管理工作。
《黄河流域防洪规划》还提出了水沙调控体系建设工程、水土保持工程、小北干流放淤工程、河防工程、分滞洪工程、“数字黄河”与“模型黄河”工程等六大建设工程。综合进行以上工程建设,辅以水文测报、洪水调度、通信、防汛抢险、防洪政策法规等非工程措施,以全面构建完善的黄河防洪减淤体系,逐步达到黄河流域河流防洪目标。
淮河
行洪区调整 洪涝灾兼治
本报淮河记者站 杜红志 报道
在2004年10月的《淮河流域防洪规划》审查会上,专家们一致认为,行洪区的调整规划、洪涝关系的处理和除涝规划内容是这次防洪规划的亮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客观条件的变化,淮河流域行蓄洪区人与水争地矛盾突出,本次防洪规划从根本解决淮河行蓄洪区问题的高度,采取有退有保、有平有留的原则,对淮河干流行洪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整和建设,做到为水让路,既扩大行洪通道,又提高运用标准。同时坚持以人为本,解决群众的居住和发展问题,做到遇常遇洪水行蓄洪时群众基本不搬迁。
淮河流域平原面积大,除涝在淮河流域治理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2003年7月洪水出现的新情况,本次规划充分认识到解决好淮河流域排涝问题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把“洪涝兼治”作为防洪规划的基本原则之一,在工程规划布局和治理措施中合理处理洪涝关系,除涝与防洪并重,把除涝作为流域水利综合大系统中的一部分,列入重点工程建设。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淮河流域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防洪问题更为突出。本次防洪规划中关于城市防洪规划的内容更为全面和详细。此外,规划还第一次对淮河流域防洪区(包括防洪保护区、蓄滞洪区、行洪区、洪泛区)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初步界定和划分;第一次系统地对淮河流域的堤防进行了等级划分,界定了1、2级堤防的防洪保护区范围;第一次将海堤建设纳入流域防洪规划。
海河
结合水资源开发 注重水生态改善
本报天津记者站 靳怀堾、赵立坤 报道
海河流域防洪存在的突出矛盾是防洪与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如何协调防洪建设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生态与环境建设的关系是本次编制《海河流域防洪规划》特别关注的问题。
针对上述突出矛盾,本次《海河流域防洪规划》对过去的防洪规划思路进行了重大调整,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规划》考虑了流域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等问题,在防洪减灾体系建设中尽量与水资源开发相结合,充分利用雨洪资源,为缓解水资源危机和改善生态与环境创造条件。比如《规划》提出了“河系沟通、相机调度”等防洪建设新思路。同时在协调洪水与水资源关系、社会共同参与防洪减灾体系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体现了从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的防洪理念。
此外,与以往历次海河流域规划相比,此次规划认真总结50多年来海河治理的经验和教训,采用了许多新成果和新资料,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和突破:一是体现了给洪水以出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比如蓟运河治理,原规划采取堤内小裁弯、筑堤束水方案,本次规划则采取了遥堤行洪方案。这样一方面可增加槽蓄能力,另一方面还可增加洪水对地下水的补给。二是安排了水系沟通河道的治理。如南运河、北运河、老子牙河的疏通整治等,统一调配各河洪涝水,改善水生态与环境,缓解水资源危机。《规划》还提出在有条件的滞洪区修建平原水库,汛期滞洪除害,汛后蓄水兴利。三是在水库运用管理上改变固定时间、固定限制水位的做法,结合防汛指挥系统建设,采取动态汛限水位,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多蓄水。四是部分河道采取了高水高排措施。海河流域河口淤积严重,河口行洪水位越低,每年需要清淤费用越大,本次规划对部分河道采取了高水高排措施,有利于河口维护。五是根据国务院在关于《海河流域综合规划》批复中的要求,增加了河口治理规划内容。六是加强了非工程措施和防洪管理。《规划》对防洪区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如降低风险、回避风险、分担风险,增强抗灾能力,增强洪灾风险预见、预警、应急和承受能力。七是进行洪水分析,绘制了风险图,可以宏观地了解洪水灾害的分布规律和状况。
松辽
支流标准调低 强化社会管理
本报东北记者站 郑秀文 报道
为了减轻流域洪水的系统风险,松花江及辽河防洪规划提出了适度防洪的原则。各防洪保护区防洪标准的确定,既考虑保护区内人口、经济发展状况和洪水的风险程度,又考虑上下游、左右岸的关系,防洪标准不宜过高。标准过高,一方面造成国家资金的积压和浪费,另一方面造成区域洪水风险转移,流域系统洪水风险加大。
据此,本次规划对流域防洪标准进行了复核,并将支流防洪标准由过去的20年一遇~50年一遇调整为10年一遇~30年一遇。为解决哈尔滨市的防洪问题,规划提出了设置月亮泡、胖头泡蓄滞洪区的方案,初步研究确定了两个蓄滞洪区的规模和调度原则。
为了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避免对水土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制止对洪水调蓄场所和行洪空间的侵占,本次规划还提出了加强防洪区社会管理的意见,主要任务:一是以《防洪法》为依据,尽快实施防洪规划同意书制度,制订《防洪规划同意书实施办法》;二是建议有关省、自治区分别制订《蓄滞洪区管理办法》;三是建议制订《流域重要湖泊、湿地管理条例》;四是建议进一步落实防洪规划保留区并制订《防洪规划保留区划定与管理规定》。
《规划》还把防洪与水资源综合利用紧密结合起来,将生态与环境保护纳入防洪治理目标。西辽河流域水资源匮乏,供需矛盾突出。本次规划提出将在西辽河平原利用天然湖泊、泡子、洼地修建旁侧水库,充分利用洪水资源,进行区域地下水回补。在保证西辽河防洪要求的同时,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为改善湿地和草原的自我修复创造条件。
珠江
确定防洪标准 拱卫经济发展
本报珠江记者站 张虹 报道
对珠江流域来说,一个非常敏感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防洪标准的确定。为此,珠江委开展了大量的调查工作,获取了编制防洪规划最新的基础资料。
本次防洪规划,系统研究了珠江流域整体防洪的需要,进一步明确了广州、南宁、柳州、梧州等重点防洪城市和珠江三角洲等重要经济区作为防洪重点保护区域的地位,广州市防御1915年洪水,南宁市防御200年一遇洪水,柳州、梧州等重点防洪城市及珠江三角洲重点保护区要能够防御100年一遇洪水。同时,规划还遵循“堤库结合、以泄为主、泄蓄兼施”的防洪方针,结合各水系的自然地理条件、洪水特性及主要防洪区的分布情况,因地制宜地提出了建设西北江中下游、东江中下游、郁江中下游和柳江中下游4个堤库结合防洪工程体系的总体布局方案。
《珠江流域防洪规划》实施后,将形成完善的流域防洪减灾体系。至2010年,西北江下游及三角洲重点保护区可防御50年一遇~100年一遇洪水,北江大堤保护区及广州市可防御北江100年一遇~300年一遇的洪水,在发生标准洪水时,可保障主要城市和主要防洪保护区社会经济活动和人民生活的正常进行。到2020年,流域各主要保护区可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基本实现人水和谐的规划目标。
太湖
完善综合体系 防洪兼顾治污
本报太湖记者站 朱月明 报道
根据流域洪涝灾害特点和不同防洪对象的重要性,太湖流域防洪格局分为流域防洪、城市防洪和区域防洪三个层次。三个层次的防洪体系各有重点,防洪任务各有侧重,相互之间又有密切的联系。本次规划按照三个层次的防洪格局,提出了以11项治太骨干工程为基础,以太湖洪水安全蓄泄为重点,充分利用太湖调蓄,完善洪水北排长江、东出黄浦江、南排杭州湾的流域防洪工程布局,新增防洪工程,妥善安排洪水出路,形成流域、城市和区域三个层次相协调,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洪体系。
针对太湖流域防洪标准低、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的实际情况,本次规划方案以防洪为主,统筹考虑水资源综合利用和保护的要求,按照“蓄泄兼筹、引排结合、量质并重、综合治理”的原则,构筑流域防洪与水资源调控工程体系,充分发挥水利工程防洪减灾、水资源配置、水环境保护、城市供排水以及航运等综合效益。防洪规划总体工程布局充分结合了太湖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拟定的水资源配置格局,规划的望虞河后续工程、太浦河后续工程、环湖大堤后续工程等,不仅防洪效益显著,水资源配置和水环境改善作用也非常突出。

UID
103387 
帖子
20757 
精华
积分
51465 
贡献度
13 点 
UP值
169 点 
阅读权限
100 
在线时间
40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2-11 
最后登录
2011-4-25 

查看详细资料

TOP

桅子花香

版主

帖子
20757 
能源币
38769 个 
最后登录
2011-4-25 
  • 个人空间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当前离线
24# 发表于 2009-5-21 22:34  只看该作者 中国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探讨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分布范围广,面积大,侵蚀类型多,危害严重,治理难度大。根据2002年水利部公布的全国第二次遥感调查结果,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km2,占国土面积37.1%。据统计,我国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亿t。长江流域年土壤流失总量24亿t,其中中上游地区达15.6亿t;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区每年进入黄河的泥沙多达16亿t。
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耕地减少,土地沙化,沙尘暴频繁发生。水土流失又是贫困的根源。目前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90%以上生活在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恶劣的生态环境给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多方面的危害。
1991年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3年国务院明确提出水土保持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进入新世纪,国务院把“实现生态环境改善,资源有效利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维系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50多年来,特别是《水土保持法》颁布以来,各级政府组织广大群众开展了坚持不懈的水土流失治理,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不少省市和地区扭转了水土流失持续恶化的势头,出现了生态环境好转的局面和水土流失治理与群众脱贫致富相结合的先进典型。但总的来看,我国水土流失形势依然严峻,目前治理速度还未赶上破坏速度和沙化速度。当前,水土流失仍是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第一位问题。因此,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对于保障我国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应采取如下战略:
一、水土保持工作必须依法进行
依法进行水土保持工作是加快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可靠保证。当前应做好以下工作:
(1)广泛宣传《水土保持法》中关于“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水土资源、防治水土流失的义务”和“对破坏水土资源、造成水土流失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的权力。
(2)加大执法监督力度。一是各级主管部门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监测总站”,对水土流失严重区、生态脆弱区、重点防治区和大型开发建设项目区建立动态监测网络,建设自动化的水土保持信息采集、处理、传输与发布系统,为水保执法提供可靠依据。二是由各级政府发布命令、张贴公告,村村制订乡规民约,发动群众相互监督,共同遵守封禁命令和生态保护规定。三是建立健全执法队伍,加大宣传力度,实行舆论监督。坚持正面宣传教育与反面曝光相结合的方法,引起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领导重视;采取政策规定、乡规民约、宣传教育与经济处罚多措并举,遏制违法事件发生。四是请人大、政协领导出面,组织有公安、政法、纪检、监察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执法联合检查,督促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严格执法,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巩固发展水土保持生态治理成果。
(3)完善配套法规规章。如退耕还林还草管理办法,自然生态封禁修复实施办法,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管理办法,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水土流失防治费计收管理办法,水土保持预防监督费使用管理办法,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治理开发农村“四荒”资源管理办法,生态脆弱区和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公告,水土保持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办法,水土保持错案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实施细则等。通过完善配套法规规章,争取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事事有法可依,件件有章可循。
(4)完善和制定优惠政策。水土保持生态治理的政策要有连续性,要根据形势的发展进行修订补充或制定新的政策。如退耕还林还草补偿政策,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生态移民政策,保护水土流失治理者合法权益的政策(如允许继承等),水土流失地区扶贫开发政策,户包治理小流域优惠政策,下岗职工承包“四荒”治理优惠政策,“以工补农”筹资政策,以及其它有利于调动广大农民和社会各界参与水土保持生态治理积极性的优惠政策。
(5)修订《水土保持法》。1991年颁布的《水土保持法》对于我国防治水土流失、加快水土保持治理起了极其重要的规范、指导和保证作用。但由于十几年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水土流失防治也出现了不少新的经验和教训,应当把这些可以指导新世纪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新思路、新观念、新经验、新办法(如科学发展观、基本国策、生态修复、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以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保障和促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写入新的水土保持法,以便更好地规范和指导全国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
二、水土保持工作要建立政府行为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运行机制
(1)完善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投入机制。只有稳定增加的投入来源,才能加快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进程。财政预算资金、水利建设基金、农电基金、国债基金、以工贷赈资金、扶贫开发资金、小型农田水利费、退耕还林还草补助费、防护林建设费、大中城市防风固沙、保护水源经费,以及群众投劳承诺和吸引企业筹资、信贷资金、民间资金、境外资金等用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有条件的要争取利用外资和世行、亚行贷款实施经济效益明显的水保工程和加工项目。
(2)建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长效补偿机制。主要有水土保持建设基金(由水土流失防治费、水土保持设施补助费和“四荒”拍卖与股份收入组成),水土流失防治基金(从大中型水库的水费、水力发电上网电费年收入总额中提取5%),水土保持补偿基金(由有关城市财政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补助为保护城市在上游建设风沙源防护区和水资源保护区)等。
(3)建立水土保持工程项目建管体制。对于列入国家计划的重点水土保持工程建设项目,除按基本建设项目“三制”(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执行外,还要增加“四制”,即工程建设公示制,资金使用报账制,群众投劳承诺制和建后管护责任制。严格项目质量,建设精品工程。
(4)建立封禁区群众生产生活补偿机制。“群众不富,水土流失治不住”;“农民不饱,生态治理搞不好”。对于封禁区(包括退耕还林还草区)要建立健全吃粮补助、生活补贴、饮用水源、燃料来源、生产门路等有关问题的解决途径和补偿机制。要对退耕还林、还草的政策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总结经验,完善政策,不但保证农民的当前利益,还要考虑农民的长远利益。如过去退耕还林还草每亩耕地补粮北方100kg、南方150kg,补钱20元的政策需要延续;帮助群众饮水解困工程,保证饮水安全;搞沼气和小水电建设,以电(沼气)代柴;帮助群众因地制宜地开展农副业生产,有计划地安排外出打工等,使农民生产有收益,生活有保障。把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解决了,群众才会自觉地维护封禁措施落实,参与水土保持建设,巩固生态修复成果。
(5)建立水土流失防治公众参与、社会共管的激励机制。一是广泛宣传《水土保持法》由各级政府和水行政主管部门定期发布“基本国策”执行情况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公告”,表扬好的典型,对人为造成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的事件进行新闻曝光,引起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关注,实行社会监督。二是制定优惠政策,加强组织领导,动员水土流失、生态脆弱地区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广泛参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吸引城市下岗职工和企事业单位承包“四荒”治理。三是请各级人大、政府、政协和有关部门的领导与社会各界共同关心“基本国策”,形成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运行机制。
三、水土保持要坚持人口-资源-环境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点
(1)一些地方政府把发展经济、提高地区的GDP作为主要工作目标,往往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大规模的经济建设,造成对环境的破坏。贫困地区农民脱贫问题没有彻底解决,毁林开荒和超载放牧等现象屡禁不止。由此形成边治理、边破坏局面。因此,如何按照《21世纪议程》的原则,通过立法建立起一种机制,把资源价值评估、生态功能价值列入国民经济指标体系,评估与权衡经济发展与破坏环境之间的关系,形成绿色GDP 体系,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借以评估各级政府工作,评估各级官员政绩。
(2)水土保持与扶贫工作密切结合。我国贫困人口的90%生活在水土流失地区,水土流失使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恶化,反过来,“越穷越垦、越垦越穷,越荒越牧、越牧越荒”,形成恶性循环。进一步使水土流失加剧。因此,水土保持工作应与扶贫工作相结合。采取适当的政策,因地制宜扩大各种生产门路,切实解决农民的生活问题,帮助当地农民脱贫,使他们能安居乐业,实现小康,这样才能巩固水土保持的成果,使水土保持的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四、加强水土保持科技工作
(1) 水土保持工作要充分尊重自然规律,充分发挥生态系统自然修复能力,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差异很大,水土流失类型多样。在水土保持工作中应坚持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宜荒则荒的原则。各地不宜脱离降水量和水土资源等自然状况,提出不切实际生态建设的口号,也不宜脱离当地实际情况“一刀切”式推广水土保持技术。要注意总结当地多年经验和群众的创造。
(2)加强基础研究。注意在流域的尺度上研究水土保持对于全流域生态系统、水资源配置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长远影响问题。比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区域环境效应评价研究;对于本区域和相毗邻地区水、土、气、生和经济的影响;区域水土保持与全球变化研究:水沙物质汇集运移对陆地生态系统中主要生源要素迁移转换和近海水质的影响;全球或区域性大气降水增减、温度升降、季风环流变化等对区域土壤侵蚀影响;科学看待水土流失,做到适度治理,合理保护;开展水土保持的社会学研究等。
(3)加强专项技术研究。积极开展水土保持监测预报,应用“3S”等高新技术,建立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开发经济适用的生态修复技术;寻找有经济效益的水土流失治理办法;加强培训,搞好水土保持科学普及和技术推广工作。
(4)实施“中国水土保持科技行动计划”,组织全国水土保持科学考察,对全国主要水土流失地区进行调查研究,掌握真实现状,明确关键问题,制定战略规划,提出相应对策。
五、水土保持要建立协调机制,扩大公众参与
(1)建立全国和地方政府的水土保持工作协调机制,促进各部门协作互动。水土保持工作涉及众多政府部门,需要协调管理,避免政策不统一、重复建设、重复投入、劳民伤财等弊端发生。建立水土保持工作协调机制,由各级政府将有关部门分管的水土保持、天然林保护、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草和城市生态屏障等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进行统一协调管理,统一政策,统一建设。
(2)建立公众参与机制,使当地居民主动而不是被动参与水土保持建设。特别重视倾听当地居民的要求,关心他们的经济利益。采取各种方式使全社会关心水土保持事业。
(4)开展国际合作,不仅争取资金支持,更多借鉴国外新的经验,新的管理模式,推动我国的水土保持事业。
(5)充分发挥民间团体、非政府组织等在水土保持事业的作用。全球水伙伴(中国)愿意搭设跨部门,跨行业的讨论、研讨平台,为社会各界服务。

UID
103387 
帖子
20757 
精华
积分
51465 
贡献度
13 点 
UP值
169 点 
阅读权限
100 
在线时间
40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2-11 
最后登录
2011-4-25 

查看详细资料

TOP

桅子花香

版主

帖子
20757 
能源币
38769 个 
最后登录
2011-4-25 
  • 个人空间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当前离线
25# 发表于 2009-5-21 22:34  只看该作者 世界水坝、水电的发展情况介绍
  
  
人类利用建坝挡水、建造水利工程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从中国的都江堰引水灌溉到古罗马的城市供水系统,通过修渠建坝成功的控制洪水和利用水利资源已经成为人类几千年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化以后,特别是发明电以后,利用水力发电造福人类,更是一度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到20世纪初,建筑大型水坝成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义词,仅以美国20世纪30-40年代建成的不少重要水坝和水电站纷纷以总统的名字命名的举动,就不难看出当时的国际社会对大型水坝的仰慕和对能够建成水电站的自豪心情。由于建坝被视为是现代化和人类控制、利用自然资源能力的象征,水坝建设风起云涌,到70年代达到顶峰时,全世界几乎每天都有2、3座新建的水坝交付使用。根据有关组织的统计,至20世纪末,世界上有24个国家的90%电力来自水电,有三分之一的国家的水电比重超过一半。有75个国家主要依靠水坝来控制洪水,全世界约有近40%的农田是依靠水坝提供灌溉。不容置疑,水坝建设、水力发电已经成为当今人类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现代社会水资源的矛盾十分突出,水坝建设更是解决水资源问题的重要途径。
一、水坝(水电)建设的水资源意义
水坝建设的作用不是单一的,除了防洪、灌溉、航运、旅游、水产养殖等等之外,最主要是供水和发电。通过建坝蓄水,达到控制洪水并将其转化为可利用的水资源是现代水坝的重要作用之一。以我国为例,由于季风性气候,暴雨集中,尽管时常有洪涝灾害发生,而从总体上讲,淡水资源十分缺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用水需求的增长,要解决我国的水资源短缺,措施之一就是必须建设一批大型蓄水水库,增加各流域汛期的蓄洪能力,从而增加水资源的可利用程度。纵观历史,世界上任何一个发达国家,如果没有特殊环境形成的天然水资源充足保证,几乎无一例外的必须依靠水坝蓄水来解决其水资源供应问题。
例如:经济最为发达的美国的水资源问题的成功解决,也主要是依靠水坝建设。美国已经建有大小坝82700多座,大都建于上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其中坝高15m至30m之间的坝有6975座,30m以上的大坝有1749座。水库总库容约为135000亿m3,为世界之最。美国水坝按主要功能划分,为供水或灌溉的大坝1890座,防洪的大坝1873座,旅游、娱乐目的大坝870座,以发电为主的大坝629座。〖1〗
相比之下,中国的水坝建设却要落后很多。理论上说我国也有水坝8万多做,但是实际上多为不规则的小型土坝,真正能够全面发挥水坝功能的水坝实际上并不是很多。根据中国大坝委员会的统计,至2003年底30m以上的大坝仅有4694座(其中在建30m以上大坝有132座),在建30m以上大坝的装机容量为56300MW。我国水库总库容仅为5843亿m3(其中在建库容为1405亿m3)。2004年全国水电发电量约为3300亿度。如果以人均水库蓄水量来比较,中、美两国通过人为工程可控制的水资源供应能力,差距在100倍以上。因此,我国的社会、生态环境遭到自然灾害的冲击极大,一方面洪涝灾害频发,另一方面又是干旱严重,水资源严重短缺、水污染严重。这些问题的根本解决,都离不开建设一定数量的大坝,增加对天然水资源的调控能力。
然而,目前一些国内外的反坝宣传,总是片面地夸大、强调水坝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作用,而忽视了在人类文明发展到了今天,天然分布的水资源根本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不建设一定数量的水坝,具备一定的水资源调控能力,我们根本就无法支撑一个现代化的社会,这样一个基本的事实。国内有人不顾现实的说什么美国已经不建坝,开始拆坝了,世界已经发展进入后大坝时代,质问为什么我们还要建坝。首先应该说明,美国还再建坝,只不过他们的水资源开发程度已经非常高了,现在主要是对现有水坝进行维修、更新。美国已经退役的大坝总数达四百多座,这些坝都比较低,平均高度只有几米高。退役的坝中,除了一些由于年久变得不安全的小水坝之外,有相当一部分是建坝的目的发生了变化,如为纺织、矿业供水的坝,因纺织工业迁移、矿业停工等导致大坝退役。真正对美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水坝不仅一座都不会拆除,而且还要不断地维护、更新。那些盲目宣传美国拆坝的同志,根本不了解我们和美国在水资源的控制能力上的巨大差距,就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不解决我国的水资源供应问题,我国经济就无法正常发展。〖2〗
对于发展中国家,防洪减灾和水资源短缺的矛盾都十分突出。由于国力的局限,欠发达国家在江河开发利用上还远不能到位,防洪、灌溉、供水、调水的能力往往都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例如,我国60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座供水不足,其中10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我国尚有3亿农村人口喝不上符合卫生标准的水。事实上,我国众多地区的水资源短缺,对我国国民经济发未来发展的影响将会比洪涝灾害更致命。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水资源需求将会大大增加。要解决水资源短缺,最有力的措施之一就是必须建设一批大型蓄水水库,增加各流域汛期的蓄洪能力,从而增加可利用水资源的总量。从这种意义上看,大坝、水电建设,不仅是开发能源资源,也是防洪减灾和开发水资源。
二、水电资源与开发利用情况
根据2003年国际水力发电协会的统计资料,全世界水电发电理论蕴藏量约为40万亿千瓦时(度)、技术可开发约为15万亿度、经济可开发约为8.8万亿度。我国大陆部分水电的理论蕴藏装机容量为6.944亿千瓦(按8760运行小时计),年电量6.0829万亿度,其中技术可开发容量为5.416亿千瓦,年发电量为2.474万亿度,“经济可开发量”(容量为4.48亿千瓦,电量为1.753万亿度),列世界之冠。这里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国际上很少采用装机容量的概念表示各国的水电资源。因为装机容量是一个不易客观确定的数值。例如,现在电力工业的发展中抽水蓄能水电站的作用极为重要,而很多抽水蓄能电站实际上只有装机容量而没有发电量(甚至是消耗电量),不能作为已开发的水电资源。其次,根据各国水力发电资源的特点不同,各种水电站的装机容量可能会有较大的变化。〖3〗
例如我国的三峡水电站,年发电量约为847亿度,按照原规划每年运行5000小时计算,计划可装机应该是1600多万千瓦。而在建设中考虑到更好的发挥防洪、调节作用,实际装机增加到1820万千瓦。现在根据我国电力市场的发展需要,又要增加420万千瓦装机,以便提高三峡电站的调节能力。这样三峡的装机容量已经比原规划提高了近40%,但是,三峡的年发电量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用所谓可装机容量来表述水电资源确实不算很科学,所以国际上基本上都不采用这种表述,而是主要采用年发电量来表示水电资源。我们目前看到的所谓国外水电的开发程度,大都是以年发电量的表示数字,因为,实际上国外根本就没有所谓可装机容量的概念可供比较。由于我国以往比较习惯于用装机容量计算水电开发的程度,实际上这很难正确地反映出水电开发的实际情况。因此,说我国目前水电开发程度达到25%的表述是不准确的。因为,我国水电实际装机中有大约八百万千瓦的抽水蓄能,还有大量像三峡这样为了提高电站的调节能力而额外增加的装机,所以,实际建设装机容量一般都远远超过规划装机,因此,水电的开发程度被人为的提高了。如果以年发电量计算,到2004年底我国的水电资源的(技术)开发程度应该为13.6%。
这个水电开发程度表述不清的问题,至今还没有引起一些水电工作者的足够注意,很多人经常在用我国装机容量的开发程度与国外的年发电量开发程度进行比较。因而,比较的结果,经常会片面地夸大我国水电开发程度。现在,我们应该逐步推广采用年发电量的水电开发程度的表述方式,因为,这个数字不仅是能够客观反映水电开发程度,而且也可以用来与国外的水电开发程度进行比较。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称为“经济可开发”水电资源的开发程度。有专家认为,由于其经济可开发的范畴取决于很多条件,随着形势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油、气、煤价的不断攀升,必然会有所改变,因此,很多国家建议不宜以此作为衡量标准。
三、世界可持续发展呼唤水电开发
3.1资源情况
整个二十世纪,人类已经消耗了1420亿吨石油、2650亿吨煤。目前,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仅为1400多亿吨,按目前产量,静态保障年限仅40年;天然气的剩余可采储量为150亿立方米,静态保障年限仅为60年。世界煤炭的储量虽然多一些,但是如果按目前的消费速度,在一百多年以后也将枯竭。所以,要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将世界的能源结构尽快的转变到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可再生能源与矿产资源有着本质的不同,它是时间的变量,利用的时间越长资源量越多。反之它也不能保存,不管你是否利用它,它都将随时间消逝。所以优先开发使用可再生能源就是最大的节能和开发资源。尽管风能、太阳能发电技术具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按照现有的技术水平,风力和太阳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还不能满足大规模的社会需求。当前,全世界上大约20%的电力是来自水电,而其他可再生能源的发电的比重还很小。水电是目前唯一一种技术上比较成熟的、可以进行大规模开发的可再生能源。
3.2水电的可再生能源作用不能替代
可再生能源主要有风能、太阳能、水能和生物质能,此外还有一些像潮汐、地热等,但所占比重较少。生物质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我国目前还主要是简单的直接燃烧,国外虽然已有比较先进的生物质能应用技术,但由于生物质能的原料也必须通过种植产生,使其可再生性还是要受到很大局限。太阳能和风能资源非常丰富,且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恐怕只有解决了大规模储能技术之后,才能和水能一样大规模的应用。目前的太阳能、风能与水能相比,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它们是随机的、分散的,且效率不高。太阳能是永恒的但也随时间、气象而变化,黑夜、阴雨不能发电;风力则更是天有不测风云,不能人为控制。在发电效率方面,欧美现今有一些风车规模迅速增大,有的风力发电机比旧机组效率高出10倍,但是其出力还是不能与一个中型水力发电站相比。某些发达国家设想组成风力发电电网,但问题很多,迄今未能实现,其作用还远不能与火电、水电、核电相比。根据以色列一家国际知名的太阳能研究机构的实验研究表明,目前较为成熟的太阳能大规模发电应用,仅仅停留在依靠太阳能对火电厂的循环水进行预加热,减少烧燃料的消耗。由于风能、太阳能的这种缺陷,一般来说太阳能、风能目前还主要是在农业用电上起到辅助的作用,或者通过蓄电池构成小型独立电源为边远地区提供生活用电。联合国一直在帮助第三世界国家推广风力发电技术,但目前大都停留在解决边远分散地区的生活供电,仍难以形成强大的电网。〖4〗
与太阳能、风能不同,水能虽然同样是可再生性的清洁能源,但其性质有较大的区别。水力发电的水量主要靠河流和降雨,虽然具有随机性,但是通过建造水库,水量是可以积聚、储存的,因此水电可以在一定的时间阶段内被人为控制。水力发电的这一优点使其除了提供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外,还具有水电机组的启动、停机迅速,可用来调整负荷,在电网中进行调峰、调频和作为事故备用。现代电网的规模正在日益扩大,不仅有全国联网,有的地区甚至具有了统一的跨国电网,虽然自动化、信息化、控制技术日益提高,但因电网运行复杂,情况多元变,及时调节和保障安全困难很多,如果电网中缺少必要的调节备用电源,难免事故频发。现代电网供电的效益、安全不能缺少强大的可快速调节的发电装机容量。目前对电网负荷方便、快速的调节,大都赖于大容量水电站或者专门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因此,世界各国近年来对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非常重视,在一些发达国家,抽水蓄能电站的作用已经超过常规水电。目前,抽水蓄能电站的研究已成为水电建设中专门的重大学科。可以这样比喻,对于大型电网来说,水电与风能、太阳能发电的区别在于;水电的作用等于风能或者太阳能电站再加上抽水蓄能电站。所以,在目前情况下,随着风能、太阳能发电应用的规模扩大,需要建设更多的水电站补充电网的调节性,对于那些水电资源缺乏的国家和地区,也必须建设足够的蓄能电站。
3.3环境压力
在环境方面,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能源的生产与消费规模急剧增加,环境排放污染严重。目前,由于煤炭燃烧造成酸雨的二氧化硫、粉尘等有害气体,已经可以通过技术得到控制。但是,由于化石燃料和石油衍生能源在燃烧后,产生的大量的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GHG),尚无有效的解决方法。这些气体吸收太阳辐射并阻止这些辐射由大气层向地外空间发散,能量的长期积聚造成了全球气候不断升温。研究表明,当等效二氧化碳浓度达到一定数值时,气候变化将导致全球水循环的加剧,对区域性水资源产生重大影响,对局部农、林业生产也将造成严重后果,引发频繁的自然灾害,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环境。从1979年在日内瓦召开第一届世界气候大会以来,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加强了对GHG效应的科学研究。1992年6月在巴西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包括中国在内的166个国家签署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在1997年12月1日召开的京都缔约方大会上,形成了具有法定约束力的《京都议定书》。它规定发达国家均要限制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在2008年至2012年间要在1990年排放水平上至少减少5%。在这种形势下,利用清洁的水力发电不能不作为一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明智选择。世界上大约有经济可发开的水资源8.8万亿千瓦时/年,如能够充分开发利用可替代燃烧原煤40多亿吨/年,相当于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将近100亿吨。
3.4水电与扶贫
此外,水电开发具有重要的扶贫作用。据联合国估算,目前全世界还约有20亿人口没有充足的电力供应。在许多发展中国家里,电力供应的短缺,不仅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严重的影响着人民生活的质量。然而,在很多情况下水力资源是现实中能提供可再生能源的主要途径。在非洲大陆,化石燃料短缺,而水资源丰富。但是,由于对大坝建设产生的环境问题的争论阻碍了许多水电工程的建设也延缓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些观点认为这些国家应该直接去使用像风电、太阳能光伏和现代生物质能等的可再生能源来满足他们的能源需求,但是更多的人提出了相反的意见。认为这类的技术总体上还是处在开发、研制的阶段,尚不具备大规模应用的条件,所以成本相对偏高。大规模地使用这些技术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根本就是不现实的。而且在那些工业化国家已经开始享受化石燃料和水电等成熟的技术为他们带来的巨大效益时侯,单单要求这些欠发达国家只能依靠太阳和粪便产生的能源来发展也是非常不公平的。在水能资源丰富的地区,进行水电开发是摆脱贫困的明智选择。总之,从资源、环境和帮助落后地区摆脱贫困的角度上看,开发水电是实现人类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四、环境问题困扰水坝建设和水电开发
20世纪60年代以来,埃及阿斯旺大坝的修建引发了美苏之间的一场关于水坝的争论。出于政治斗争的需要,为了指责苏联帮助修建的阿斯旺大坝,世界上掀起了一股以污蔑阿斯旺大坝为代表的,无限夸大水坝副作用的风潮。一时间很多学者千方百计的以能够寻找到水坝的副作用为时髦,在政治对立的思想扭曲下,水坝的形象被人为的妖魔化。一些善于投机的反水坝的组织,也就利用这一点大肆炒作。20世纪90年代以前,国际上就有所谓的世界反坝联盟。1991年在奥地利维也纳的联合国国际国际会议中心召开第17届国际大坝会议时,会场外就有反坝联盟示威者宿营的帐篷和示威标语。反对建坝的抗议、示威活动几乎伴随了国际大坝会议的始终。那时的示威者只是机械的喊:反对建坝、让河流自由流淌等口号,并无多大的号召力,也还不足以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随着世界各国对发展与环境问题的关注,也必然会使人们对水坝的作用进行必要的反思,其结果必然使一些地区的水坝建设面临来自于生态和环境保护方面的质疑和挑战。不可否认,与其他人类文明活动一样水坝建设也必然存在副作用,建坝造库确实存在着有:移民安置、泥沙淤积、鱼类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土地文物淹没、温室气体的产生、下游水文、物理现象的改变以及地区一体化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需要工程决策者和技术人员认真的考虑和慎重的处理。事实上,建坝过程中的这些环境问题,始终是坝工届关注的焦点之一。全世界20世纪初建造的很多水坝上就已经留有鱼道,我国三门峡的泥沙问题,曾经在三门峡修建前就遭受到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水利工作者的质疑。正因为此,迄今为止可以说国内、外修建的绝大多数的水坝的生态环境作用,都是利大于弊的,包括改造以后的三门峡水库,否则它们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当然,因为世界上没有副作用的事情是不存在,无论在任何时候,水坝的建设也必然会面临一个利弊平衡得失的选择。
在反坝和对水坝深刻反思的思想影响下,1997年4月,在瑞士格兰德39名来自不同国家和阶层的人士和绿色和平组织成员,在讨论“世界银行”的一份关于水坝建造问题的报告后,提议成立“世界水坝委员会”简称WCD。1998年5月,WCD在争取到有关国家的组织和部门同意后,开始对世界不同国家的125座进行了调查,建立了水坝数据库。2000年11月正式提出“水坝与发展新的决策框架”的报告。他们准备在征求有关国际组织意见后,将报告提交“世界银行”和“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委员会”希望能够形成今后水坝建造的决策的国际标准。然而,该报告在有关国际组织讨论中起了极大的反响,尤其是遭到了发展中国家代表的强烈反对。据国际大坝委员会讨论时统计,仅有三个国家表示同意接受WCD提议的决策框架。2001年2月,世界上关于水利、水电和水坝的三个国际组织(国际大坝委员会、国际灌排委员会和国际水力发电协会)的负责人,联名向世界银行的总裁写信强调:尽管WCD的报告可以作为引发建坝问题讨论的有用的资料,但是,作为建坝决策标准,它是极不充分的。同时表示不能接受报告中对现行水坝作用的不公正的评判结论。
在实际中,各国的水坝建设也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反坝运动的影响。如;印度的特理一级水坝由于当地居民受到反坝人士的鼓动,不断的进行反对示威,最后告至最高法院。等待诉讼裁决之后,工程推迟了近20年,造成巨大的损失;印度尼西亚的规划的一座200多米高的混凝土面板坝,由于当地居民的激烈反对,造成大规模动乱,最后政府不得不停止了该项目的实施;意大利建造的一座水库,由于当地居民的抵制,拒绝搬迁,以至于水库建成后十几年仍不能投入使用,当地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影响;最引人注目的反坝风潮应该算是中国的长江三峡水电站。因为水坝建设的各种环境问题都在三峡工程中有所体现,所以三峡工程几乎成为世界各国反坝舆论的焦点。经过充分论证和采取各种必要的措施,中国的水坝建设者正在用现实回答着各种对水坝的疑问,可以说我国三峡工程的成功建设,是对反坝宣传的最有力回击。
五、有关水坝、水电的争论和结果
5.1关于对水坝、水电的认识分歧
尽管水电是目前唯一一种可以大规模应用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手段。然而,随着人们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关注,全球环境意识的急剧增长,大坝、水电工程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考验。这种情况导致了已经建成和正在规划建造的大坝和水电项目成为了越来越敏感的话题,一些对环境和社会负面影响较大的项目,遭遇到公众的强烈抵制以致于最终被迫停止。围绕着水坝的利、弊的争论,在20世纪90年代,以世界水坝委员会的组建和《水坝与发展》报告的提出达到高潮。世界水坝委员会的报告是人们对水坝建设深刻反思的产物,它是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充分利用反坝组织的积极性,委托世界水坝委员会第一次从环境和社会的角度,系统的来总结、归纳水坝可能产生的各种问题。报告通过对一些已建成的水坝的详细的调研,系统的总结了水坝有可能产生的各种负面影响。〖5〗
然而,应该看到由于《水坝与发展》调查报告,对水坝的作用采用了抽象的肯定,具体的否定的总结方式,所以该调查的结论基本上都是强调水坝负面的作用,这在很大程度上是误导了公众对水坝的看法。因此,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国际舆论对水坝建设的反思,已经产生了矫枉过正的趋势。以至于很多人由于受到片面宣传的误导,仅仅强调水电站、大坝产生的环境、生态问题,早已经忽略了水坝在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和水电替代火电之后,将产生的巨大环境效益。不少人开始否认,水电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错误的主张将水电排除在绿色能源范围之外。在这一问题上,水电开发程度较高的发达国家,往往与待开发水电资源较多的发展中国家,持不同意见。因为,发达国家在上个世纪大力发展水电的过程中,通过兴修水利,发展水电,社会、生态、环境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当时世界各国有很多这方面的消息、报道、论述。然而,时至今日,这些正面评价水电效益的文章和观点早已被人们淡化,恐怕也只剩下一些水利水电专业工作者还比较熟悉。反之,我们人类根据发展了的认识,反思我们过去的一些水电工程中,没有能充分注意到的生态环境所产生的问题的行动和观念,却被不断重复、相对放大,而且充满了现在现代人的头脑。以至于人们(甚至包括一些其他专业的专家)已经不知道水电所创造的巨大的社会、环境和生态效益,而误认为所有的水电站、大坝只会引发一些环境、生态问题。公众的这种偏见,反过来又影响政治家甚至某些决策人物。特别是在那些,绝大多数水电资源已经开发完毕的发达国家。因为,他们一般不需要再对水坝、水电的作用进行更多的探讨。反之,一些由于江河治理、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经过仔细的研究、认真的比较,往往还能够清醒的认识到包括建坝、修水电站在内的水利水电开发,仍将是实现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5.2世界可持续发展高峰会议的结论
随着人们对可持续发展问题认识的深入,不断发展的世界对水能资源的需求变得一天比一天尖锐。在许多发展中国家里,水力资源是现实中能提供可持续的能源主要途径。在非洲大陆,化石燃料短缺,而水资源丰富。但是,由于对大坝建设产生的环境问题的争论,阻碍了水电工程的建设和社会进步。为解决这些问题,1996年的世界可持续发展高峰会议上,首先确立了不需要建设大坝的、小型水电的,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地位,鼓励各国的小型水电开发。此后,经过社会各界有关大坝、水电问题的进一步争论,特别是在世界水坝委员会的《水坝与发展》调查报告的基础上,澄清了一些类似“水电的温室气体排放与火电相当”等错误观念之后。2002年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世界可持续发展高峰会上,到会的192个国家一致认识到;发展水电与燃烧矿物资源获得电力能源相比较,无论在资源方面,还是在环境方面,都是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经过讨论,会议认为;在世界各国都在鼓励发展各种可再生能源,来减缓全球变暖的情况下,大型水电也有必要被确认为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世界可持续发展高峰会议最终作出决议,采纳《约翰内斯堡执行计划》,呼吁全球能源供应多样化和增加包括大型水电在内的可再生能源的份额,峰会还承诺加大政府间推动包括水电在内的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活动。并建议于2004年在中国举行一次水电与可持续发展论坛,通过全球的水电领域的高层论坛,探讨一系列的议题,来进一步的完成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峰会的任务,推动世界的可持续发展。
5.3北京联合国水电与可持续发展论坛和《北京宣言》
按照世界可持续发展高峰会议的计划要求,受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的委托,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和中国国家改革与发展委员会于2004年10月27日在北京共同召开了水电与可持续发展论坛研讨会。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以及非政府组织代表共500多人会聚一堂,围绕水电与可持续发展、环境友好的水电开发技术、已建水电站的管理、水电开发的科学决策、水电开发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等水电工程关注的议题进行了研讨,并达成广泛共识。
会议重申了能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考虑到20亿人民仍然生活在没有电的世界里,呼吁所有有关各方共同努力,以可靠、廉价、经济可行、社会和谐和环境友好的方式为社会提供电力。会议一致认为,水电在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采用包括水电在内的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能够显著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更多的、特别是贫困的人口提供电力并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在发达国家,几乎所有技术及经济可行的水电资源都得到了开发,水电为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样,在许多发展中国家,通过区域开发和工业化进程,水电对减轻贫困、改善经济状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代表们一致认为,对于发展中国家以及经济转型的国家,水电资源需要进一步有效的开发利用。
会议还一致通过了《水电与可持续发展北京宣言》。宣言第12条明确:水坝的环境标准各个国家应该根据自己国家的法律和具体情况,择善而从。这就否定了把WCD的《水坝与发展—决策新框架》作为各国水坝建设必须遵守的统一框架,和任何不顾各国的实际情况,希望建立“国际一致的建坝标准”的尝试。
有关北京联合国水电与可持续发展论坛的介绍、发言和最后通过的促进水电开发的《水电与可持续发展北京宣言》可访 http://unhsd.icold-cigb.org.cn
5.4我国舆论宣传的差距
据了解,对于此次由联合国召开的会议,我国新闻媒体作出正面报道的不算很多,而且,报有不同意见的媒体歪曲报道则不只一家两家。此外,很多中国反坝的NGO组织,都对这个会议持否定态度。实际上,这个会议并不是像有些新闻媒体歪曲报道的那样是由水电系统组织的,它是由联合国组织的。会议的原则、精神包括出席人员和具体发言安排,都是由联合国有关机构确定。会议是按照联合国2002年可持续发展高峰会议的计划召开的,是联合国新千年计划的一部分。一些反坝组织和一些反坝舆论,他们不但反对这次促进水电开发的会议,他们甚至对2002年的世界可持续发展高峰会议的结论,也持否定态度。实际上,有近百名中国反坝的NGO组织的成员(其中大多数都是新闻工作者)都参加过,在南非约翰雷斯堡举行的2002年世界可持续发展高峰会议,他们当时就知道峰会做出的支持发展水电的决议。但是,当时几乎没有一家国内媒体,对此进行过正面报道。相反,从2003年起,我国国内反倒掀起了一股又一股的反水坝高潮。很多片面地强调说什么水电破坏生态环境的反对水坝的宣传,至今还在我国很有市场。
实际上,任何人类活动都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水坝的生态影响也是有利有弊的。例如我国的丰满、新安江、二滩等大型水电站的社会生态效益都非常的显著,正面生态环境效益远远超过负面影响。应该说,现在国内流行的一些反坝宣传的很多论据,都是站不住脚的,现在我们争论的这些问题,很多都已经在国际上争论了很长的时间。世界可持续发展高峰会议上,也已经多次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交锋。直到2002年的峰会,192个国家首脑才达成一致共识,确立大型水电的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地位,并决议鼓励、推进世界范围的水电开发。我相信世界各国的政要们,不会还不如我们的一些小报记者、冒牌专家以及偏激的环保分子了解实际情况,也不会不重视世界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他们最终能够得出支持水电的开发的结论,必定还是有道理的。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国内的一些人,至今还没有能够认识到,或者说不愿意承认这些。
例如一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专门从事环境与发展研究的人员最近写文章,仍然质疑水电不是绿色能源。其文章在说到国际社会对水电的结论时,虽然承认世界可持续发展高峰会议在1996年肯定小水电,和在2002年通过支持大型水电开发的《约翰雷斯堡计划》的事实,但是,显然还是抱着一种遗憾的和不肯接受态度。文章随后竟然以2004年6月在波恩召开的世界可再生能源会议上,一批反对建水坝组织提出的一个被大会否决了的议案为由,否认国际社会一致肯定水电的结论,强调对水电的认识仍然还存在着巨大争议。实际上,不仅这次波恩会议上想把水电从可再生能源中剔除出去的反坝提案被否决了,而且,随后2004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联合国水电与可持续发展论坛(该同志亲自参加)和会议一致通过的《北京宣言》,已经再次明确了全世界肯定水电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地位的一致态度。此外,还有一位某电力部门政策研究机构的同志,也曾经作为特邀代表被邀请参加了联合国水电与可持续发展论坛,并且还在会上了发言。但是,该同志在会议以后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有“国际争议:大坝之利弊”这样一节。文章内容却只字不提2004年10月的北京联合国水电与可持续发展会议,反而以2003年底由61国家反坝的NGO召开世界水坝会议的反坝意见,作为评论水电的国际依据。这两篇否定世界可持续发展高峰会议的文章,都被某个热衷于反坝的NGO组织收录在其网站上,作为反坝、反水电宣传的依据。由此可见我们国家的公众(包括一部分专家和领导)对水电的认识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六、结语
应该承认,直到现在国内很多舆论宣传,对水电的一些看法还是不够正确的。应该说这是我国和世界主流意识的认识差距。目前,我国很多公共宣传媒体,缺乏科学知识,又受到了反坝思潮影响。他们宣传的所谓“高尚”、“浪漫”往往是建立在牺牲、阻止欠发达地区人民发展之上的极端敬畏自然。至今,有的媒体还在经常宣扬一些与世界可持续发展峰会要求相违背的、不科学的反坝观点。然而,尽管宣传水电科学的任务还十分艰巨,我们相信,随着对水电认识的深入讨论,真理一定会战胜谬误。在满足人民发展需求以及环境和资源压力的难题面前,我国民众一定会和全世界大多数人民一样,越来越全面地认识水电。为了真正实现国家和世界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揭穿一切打着敬畏自然、保护原生态骗人旗号的伪科学、伪环保宣传,按照世界可持续发展高峰会议的要求,大力开发清洁的可再生的水电资源。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我们的国家建设,建设和谐社会,实现我国的小康目标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UID
103387 
帖子
20757 
精华
积分
51465 
贡献度
13 点 
UP值
169 点 
阅读权限
100 
在线时间
40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2-11 
最后登录
2011-4-25 

查看详细资料

TOP

桅子花香

版主

帖子
20757 
能源币
38769 个 
最后登录
2011-4-25 
  • 个人空间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当前离线
26# 发表于 2009-5-21 22:35  只看该作者 加大监理控制力度 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崔庆瑞)
  
  
1概况
黄河防洪工程建设自实施“三制”改革以来,基本建设程序的操作日渐规范,工程建设质量明显提高,工期和投资控制有了保障,各项工作逐步走向正规,监理在黄河防洪工程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监理作为公正、公平的第三方,能够正确处理建设与施工单位之间的关系,合理利用“三控制、两管理、一协调”的管理理论进行监理,使进度、质量、投资控制得以有机结合,促进了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2监理工程师的作用
监理工程师是监理单位派驻施工现场履行监理义务的代表,是监理工作的具体执行者,也是工程建设过程中进度、质量、投资的控制者。监理工程师应严格按照有关规范、监理合同要求去做,督促施工单位按照基建程序和施工合同完成施工任务,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2.1进度控制
监理工程师实施监理前,对施工单位上报的总进度计划和具体进度计划仔细审核,看其是否符合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和合同要求,进度保证措施是否完善。施工过程中,及时将批准的计划进度和实际进度相对照,发现滞后,及时责令施工单位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协调一致。
2.2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是黄河防洪工程建设控制的重中之重,工程建设质量直接影响工程建成后的运用,影响防洪效益的发挥。监理工程师在审核施工方案的基础上,采取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相结合的方法,把工作重点放在施工过程中去。工序质量是形成工程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监理工程师应实行以单元工程为基础、以工序控制为手段的标准化、程序化管理,从源头上控制工程建设质量。监理过程中,严格按照批准的项目划分和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工序质量控制,认真落实“三检制”,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2.3投资控制
投资控制是监理“三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适时进行投资控制,对节约工程建设投资起着重要作用。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及时结算工程进度款。对工程建设质量不能满足合同要求的,不予结算工程价款,从投资的角度进一步控制工程建设的进度和质量。进度、质量和投资控制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三者有机结合,对黄河防洪工程建设极为有益。
3监理工作措施
3.1建立健全监理控制体系
监理单位应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严格按照质量控制体系管理工程,建立各项规章制度,采取得力措施,确保监理控制体系的良好运行。施工过程中,监督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和运行,严格按照批准的项目划分和施工方案进行工程建设。增强监理人员的控制意识,提高服务水平,为施工单位提供良好的施工环境。
3.2制定监理规划和监理实施细则
监理工程师应根据监理工程的类型和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进行现场查勘,编制操作性、指导性、针对性强的监理规划和监理实施细则,并派施工经验丰富、勤奋踏实、有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的监理人员进驻施工现场,确保监理规划和监理实施细则的有效落实。根据工程进度和工程变化情况,及时对监理实施细则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使其更贴近工程建设的实际,为下一步类似工程的监理提供参考。
3.3加强施工现场管理
施工现场管理是工程建设的关键,是监理工程师控制的重点,对现场发生的情况,监理工程师要深入了解,仔细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此,监理单位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适当派驻现场监理人员,实行旁站监理和巡回检查相结合的方式,促进监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督促施工单位按照批准的施工方案进行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不断完善施工方案,使其符合工程建设实际、技术可行、方案合理,有利于保证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降低能耗。监理工程师随时掌握工程建设的实际进度,适时与进度计划相对比,出现偏差责令施工单位进行调整。及时对工序质量进行抽检,上道工序不合格者,限期进行整改,合格后进入下道工序施工。作为公正、公平的第三方,现场解决参建各方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加强施工现场管理,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工程建设的进度和质量。
3.4加强内业资料的检查
内业资料是工程建设实际情况的反映,是工程验收的依据,也是工程扩建、改建的重要凭证。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应加强对施工单位内业资料的检查,确保内业资料记录及时、完整、准确反映工程建设的内在质量。同时,监理工程师应根据规范、规定进行现场抽检,进行抽检资料的整理,依据抽检结果,合理评定工程建设质量,做到评定有理有据。
3.5工程质量评定与验收
按照验收规程和工程项目划分,及时对单元工程进行评定,及时组织分部工程验收。对隐蔽工程和工程的关键部位随时进行验收,确保工序之间的连续性,不误工程所需。依据抽检结果,客观、公正地评定工程质量等级,参加由建设单位委托的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对工程建设质量进行的全面检测,为工程竣工验收奠定基础。
4建议
4.1加强学习和培训,提高监理人员的素质
监理人员在监理过程中,根据工程建设的具体情况,加强对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提高业务工作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积极参加监理知识培训,利用现场会等形式,加强监理人员的业务交流,取长补短,提高监理工作水平,给参建各方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树立监理人员的良好形象。
4.2合理调配监理人员
监理人员在监理过程中,应相互配合,协调一致,使监理规划和监理实施细则得到贯彻落实。合理调配监理人员,使监理人员能够参与不同工程的监理工作,拓宽知识面,促进监理总体水平的不断提高。
4.3配合质量监督机构,搞好工程建设质量
质量监督是政府加强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参建各方必须无条件的服从。监理人员应积极配合质量监督机构搞好工程建设质量,及时组织或参加联合检查,协调参建各方的关系,共同促进工程建设质量的不断提高。

UID
103387 
帖子
20757 
精华
积分
51465 
贡献度
13 点 
UP值
169 点 
阅读权限
100 
在线时间
40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2-11 
最后登录
2011-4-25 

查看详细资料

TOP

桅子花香

版主

帖子
20757 
能源币
38769 个 
最后登录
2011-4-25 
  • 个人空间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当前离线
27# 发表于 2009-5-21 22:35  只看该作者 浅谈水电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杨荣先)
  
  
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郭建堂总经理在9月16日至17日检查指导小湾电站工作时,对各参加施工单位下一步工作提出了重要要求,他指出“当前水电施工队伍出现亏损,既有市场竞争因素,更有内部管理粗放的原因。有的项目经理成本意识低,不会控制成本,这对工程建设和企业发展都不利。工程前期投入多一点是应当的,但后期要扭亏为盈,确保整个项目完工后能有利润。这一点在本身是世界级大工程,业主管理又规范的小湾更应当强调”。水电施工单位下一步如何贯彻落实郭总要求,如何搞好水电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直接涉及到搞好小湾电站建设,施工企业能否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断稳步发展的重要问题。笔者在项目联营单位工作多年,现就如何搞好水电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工作谈点体会。
要正确认识项目成本管理不足,真正将项目成本管理落在实处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虽然不是今天才提出的课题,但今天对我们水电施工企业来说则是必须摆在十分重要位置的大问题。在目前的客观条件下,如果我们仍然还是停留在朴素的,一般号召式的成本控制的水平上,那么我们就有可能会由于实际成本的居高不下在经济上陷于十分被动的局面,甚至可能会由于经济问题的困扰而造成项目施工的无法运转,而施工项目运转成效又直接涉及影响企业在市场上的信誉和生存。所以,我们现在迫切地需要实实在在地面对和解决有关成本控制的一系列问题。
据笔者了解,目前在小湾工程项目上的联营体企业实施的成本管理,虽然做了努力和工作,但大都是部分成本管理,不是完整意义上的成本管理,还存在着诸多成本、费用支出的不合理性,还有很多缺陷和漏洞,其具体表现如下:
A、 还没有对生产成本、经营管理费用和专项成本实施全面的控制。而且就生产成本而言,也只是对生产成本进行了部分控制,也没有做到全面控制。
B、 单就生产成本的控制而言,作为控制标准的内部定额既不准确、不全面、也没有形成系统。
C、项目成本管理办法的贯彻还没有真正深入地落实下去,项目成本观念还没有在全体员工中牢固地树立起来,没有形成全员管理的氛围,在实际执行中还有很多偏差和漏洞。
D、已执行的项目成本管理的一些办法和规定,只是适用于“过渡期”的成本控制办法,而且也只是对直接影响成本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控制,全面系统的成本管理办法还有待于尽快完善。
要扬之强,避之弱,强化项目成本管理 
当前国内大型水利水电主体工程中标人一般都是联营体,可以说联合经营是水电建筑市场今后发展的趋势。
因为,每一个水电施工企业实际上都是有自身的强项和弱势,而水电工程对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的要求又很高,只有联合经营发挥各自的优势,才能谋取更大的利益,提高企业中标率,共同扼制目前水电建筑市场恶性竞争局面;从业主方面讲,总希望将工程施工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化小,并有比较多的有能力承担的责任主体,这样承包商履约就有更大的保障,工程项目优质高速建成就有保证。因此,联营体是今后水电建筑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我们应该清醒认识到,我国当前的企业联营水平还比较低:一是自市场经济之后,国家水电系统并没有企业的统一联营管理模式和经验,各企业有各企业的管理方法和经验,在市场经济需求前提下,仓促联营,仓促中标,需要一定时间的磨和期。在磨和期间,各项基础管理工作往往跟不上项目施工的需要,特别是项目成本管理工作,造成工程项目前期普遍大额度亏损,给施工项目运转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给施工项目合同履约带来一定影响。因此,联营体在中标后,要尽快缩短磨和期,要扬强项联合、技术力量、设备、人员、资金优势,避免联营磨和期时间过长,联合经营管理工作跟不上等弱势,尽快从过去管理模式不一、简单的、感情的、朴素的项目成本管理上升到有一系列指标控制的理性的项目成本管理。因为,水电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存是以建设项目为依托的,而且这个企业能够生存的前提必须是作为依托的每一个项目都基本能够实现经营的目标,至少也要保证企业总体上不亏损。所以,从企业营运的角度讲,落实项目责任成本是十分必要的。
据此,应尽快分析研究目前成本、费用支出的不合理性,分析研究我们现行有关项目成本管理控制办法的不全面性和缺陷,查找执行中的漏洞,系列地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处理意见、对策和改进措施,真正将项目成本管理工作落在实处。
真正完整项目成本管理工作,干好世界级工程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对施工企业来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如何搞好成本管理,笔者认为:项目成本管理是在保证满足合同工程质量、合同工期的前提下,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通过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等活动实现预定的成本目标,并尽可能地降低成本费用的一种科学管理活动。主要通过技术(如施工方案的制定比选)、经济(如核算)和管理(如施工组织管理、各项规章制度)活动达到预定目标,实现盈利的目的。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认真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 搞好成本预测,确定成本控制目标。要结合中标价,根据项目施工条件、机械设备、人员素质等情况对项目的成本目标进行科学预测,通过预测确定工、科、机及间接费的控制标准,制定出费用限额控制方案,依据投入和产出费用额,做到量效挂钩。
2. 围绕成本目标,确立成本控制原则。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是在实施过程中对资源的投入,施工过程及成果进行监督、检查和衡量,并采取措施保证项目成本实现。搞好成本控制就必须把握好五项原则,即:节约原则、项目全员控制原则、项目过程成本控制原则,项目目标控制原则、项目动态控制原则。
3. 查找有效途径,实现成本控制目标。为了有效降低项目成本,必须采取以下办法和措施进行控制:采取组织措施控制工程成本;采取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措施控制工程成本;采取经济措施控制工程成本;加大质量管理力度;控制返工率控制工程成本;加强合同管理力度,控制工程成本。
除此之外,在项目成本管理工作中,应及时制定落实相配套的各项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将成本目标层层分解,签定《项目成本目标管理责任书》,并与经济利益挂钩,奖罚分明,强化全员经济意识,落实完善各项定额,定期召开经济活动分析会,及时总结、不断完善、最大限度确保项目经营管理工作的良性运作。只有确保项目经营良性运作,才能保证施工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保证诚信合同,干好小湾电站世界级工程。

UID
103387 
帖子
20757 
精华
积分
51465 
贡献度
13 点 
UP值
169 点 
阅读权限
100 
在线时间
40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2-11 
最后登录
2011-4-25 

查看详细资料

TOP

桅子花香

版主

帖子
20757 
能源币
38769 个 
最后登录
2011-4-25 
  • 个人空间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当前离线
28# 发表于 2009-5-21 22:35  只看该作者 瀑布沟水电站截流期水文测报方案解读
作者: 不详

编者按:随着瀑布沟水电站截流工作的开展,特别是截流小龙口的顺利形成,其截流期水文测报工作受到了长江委水文局干部职工的广泛关注。为了使大家更深入地了解此项工作,我们现场采访了水文局水文气象中心有关同志,对截流水文测报方案予以解读,希望能对大家了解瀑布沟截流期水文测报工作有所帮助。  
水文监测在截流中的作用
简单地说,作为截流系统工程的保障服务系统,截流水文监测工作主要是围绕截流施工进占戗堤的稳定性、截流河段落差、龙口流速、龙口流量对抛投物的影响等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和预报,以掌握截流全过程的水文要素的变化特征及规律性,为截流施工组织、调度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工程积累大量宝贵的截流期水文水力学要素观测资料,也为类似工程或流域梯级水电开发提供参考。
截流水文监测准备
这次截流水文监测的前期准备主要开展了如下工作:一是制定了切合实际的实施方案,方案涉及到了截流时水文参数的监测、传输、分析预报和信息发布等各个方面;二是进一步明确了职责分工,成立了水文监测组、自动测报组、水情信息服务组和后勤组;三是配备了监测所必须的基本仪器设备,这次在监测现场配置了激光全站仪、电波流速仪、激光测距仪、ADCP、双频回声仪等关键设备。再就是,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大大增强了现场工作人员完成好这次任务的信心。
截流水文监测的主要项目
水位、比降观测:在截流河段内增设上、下大桥和戗堤上下游共4个水位站,按照施工进度确定测报段次。
流速监测:龙口流速测验采用电波流速仪非接触式测速,适时监测龙口门区流速变化。
口门水面宽测量:为有效地服务截流工程施工预报、水文及水力学计算,采用激光全站仪无人立尺进行龙口水面宽测量。
分流比测量:在导流洞出口上游约60m处布设测流断面,监测龙口流量,再根据上下游水文站流量推算分流比。
截流水文实时数据传输
瀑布沟水电站截流水文观测实时传输的内容主要包括围堰上下游水位、龙口流速、口门水面宽、龙口流量。为使瀑布沟水电站水文气象中心能实时、可靠地收集截流施工现场的水文信息,通过对无线电台、手机短信、北斗卫星等通信方式在适用性、可行性、可靠性等方面的分析比较,确定采用了北斗卫星通信作为截流期水文信息的传输方式。
截流水文信息发布
截流期水文原型观测是施工决策的基本依据,如通过对龙口上、下游水位、龙口流速、宽度、流量以及分流比的实时监测数据以各种图表方式提供给决策者,以便对抛填物大小、抛填速度及工程进度进行指挥调度,确保戗堤能正确、准时、顺利地合龙。
水文气象中心将实时信息和预报信息通过四种途径向业主和相关施工单位报送:一是手机短信,二是电子邮件,三是登门送报表,四是通过我们建立的水情信息服务系统适时查询。
编后:通过瀑布沟水电站截流的实战检验,长江委水文局制定的截流水文监测方案完全满足截流指挥调度的需要,并受到了有关各方的好评。一线水文监测人员以其精湛的技术、良好的服务在西部水电开发事业中再次向社会展示了长江水文人的风采。
UID
103387 
帖子
20757 
精华
积分
51465 
贡献度
13 点 
UP值
169 点 
阅读权限
100 
在线时间
40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2-11 
最后登录
2011-4-25 

查看详细资料

TOP

桅子花香

版主

帖子
20757 
能源币
38769 个 
最后登录
2011-4-25 
  • 个人空间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当前离线
29# 发表于 2009-5-21 22:36  只看该作者 佛山市九江基泵站排涝流量的确定
作者: 卿忠先
1 引 言
  在佛山市建设广东省第三大城市的过程中,随着城市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特别是佛山新城区和全市10个工业园区的建设,必将导致原有的泵站排涝能力不足,因此,必须通过重建和新建排涝泵站,增加排涝流量,提高防涝减灾能力。笔者结合佛山市九江基泵站工程实例,提出如何确定城市排涝泵站的排涝流量,同时,论述广东省现有排涝标准已不能满足城市排涝要求,宜适当提高。
2 工程概况
  佛山市禅城区九江基泵站为80年代初建成的排涝泵站,地处禅城区西部(以下简称城西区),原设计排涝流量8.6m3/s,装设3台ZLB900轴流泵,按城市管网及河涌分布,分摊的集雨面积为8km2。城西区集雨面积28.90 km2,现有泵站5座,设计排涝流量46.94m3/s。随着城市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西区相当部分的农田已开发成新城区。城市下垫面变化使地表径流加大,原有的农田排涝标准已不适应城市排涝的要求。据调查,在发生大暴雨时,部分低洼街区受淹水深曾达0.5m。城西区中原有的泵站急需技改、扩建和重建。按照佛山市政府的安排,2003年对九江基泵站进行重建。泵站的排涝流量如何确定,关键是确定泵站的排涝标准。
3 泵站排涝标准           
  目前,广东省水利厅的排涝标准,即为省水利厅粤水电总字[1995]4号文中规定的治涝标准:治涝设计标准按涝区十年一遇24小时暴雨所产生的迳流量,城镇及菜地按一天排干设计;农田按三天排干设计。
佛山市建设局要求:当区域内发生一年一遇24小时时,区内涌、涵水位在2.00m以下,即一年一遇不浸,发生十年一遇24小时时,允许局部低洼地短暂受淹。
  因此,泵站排涝标准需分别按上述标准计算后再确定。
4 排涝流量计算
  4.1 降雨资料及设计雨型
  根据气象站的统计及河流规划成果:该区域多年平均降雨为1625.4mm,最大降雨年2257mm(1961年),最小降雨年1076mm(1991年),最大24小时降雨量270.66mm,十年一遇24小时暴雨为190mm。
  根据气象站的雨量记录,按日雨量大于80mm的逐时降雨分配进行统计,选用典型年的日雨量分配,典型年以1975年5月11日的雨量(121.0mm)计算表明,最大1小时降雨69mm,最不利降雨集中于2小时内,占87.9%。同时,根据佛山市暴雨公式可查算出一年一遇与十年一遇短历时暴雨,并根据24小时雨量插补五年一遇短历时暴雨,计算成果见表1。
短历时暴雨量计算成果表      
                    表1
频   率
短历时暴雨(mm)
24小时最大降雨量(mm)

60min
120min
180min

一年一遇
51.4
65.0
73.4
H24=128

五年一遇
67.2
90.2
106.1
H24=163

十年一遇
79.4
109.6
131.4
H24=190

  4.2  市政公式估算洪峰流量
  市政排水采用的降雨量是一年一遇暴雨短历时的暴雨平均值。降雨     资料分析表明,最不利降雨集中于2小时内。根据现有城市排水管网规划,九江基片的集雨面积约为8km2,综合径流系数取0.75。根据城市水文学公式可估算九江基片的最大雨水流量:
                     (1)
式中:Q ――雨水设计流量;
   ――径流系数;
   q ――设计暴雨强度;
   F ――汇流面积。
  根据公式(1),查佛山市暴雨公式图表,可分别估算出各频率的最大流量,计算成果见表2。
      2小时降雨最大流量表
表2
频率
一年一遇
五年一遇
十年一遇

最大流量(m3/s)
54.18
75.17
91.38


4.3 排涝流量计算
  九江基片现有排水涵及渠系中,经估算,在低水位与高水位之间的调蓄涌容约为16万m3。最长的主河涌距九江基站约5km。我们假定将排水管网简化为一个大型调节水池,池内水位大致持平(经计算最大相差约0.20m),这种简化导致的误差是可以接受的(本片区控制水位2.00m)。
  由于本区域无实测洪水过程线,亦无实测的汇流时间,因而按市政排水公式方法估算汇流时间。汇流时间由地面径流时间和管段(暗涵、河涌)内流水时间组成。经计算,汇流时间约为1.5小时。由于最不利降雨集中于2小时内,因此,从控制泵站投资规模考虑,泵站排水时间确定为3.5小时。泵站排水流量可按下式计算:
                                   (2)
式中:Q排――泵站排水流量,m3/s;
   W ――2小时涝区总来水,m3;
   V  ――河涌调蓄容积,m3;
     t  ――排水时间,小时。
  根据上式可分别计算各频率短历时降雨的排水流量,计算成果见表3。
九江基片(8km2)2小时降雨排涝分析成果表
                           表3 
频 率
2小时雨量 (mm)
洪峰流量(m3/s)
调蓄涌容(万m3)
总来水量(万m3)
排涝流量(m3/s)

一年一遇
65.0
54.18
16
39.00
18.25

五年一遇
90.2
75.17
16
54.12
30.30

十年一遇
109.6
91.38
16
65.76
39.50

  按省水利厅粤水电总字[1995]4号文中规定的治涝标准计算泵站排水流量,即涝区十年一遇24小时暴雨190mm排干设计,则:
  
   显然,按省水利厅排涝标准低于短历时降雨不受浸标准。

5 排涝标准的比较
  根据上述两种排涝标准的排涝流量计算结果,初拟排涝流量,即省厅标准为14.5 m3/s,短历时排干标准为30.5 m3/s,对九江基片(8km2)五年一遇2小时降雨3.5小时排涝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两种排涝标准的排涝比较详见表4。 
排 涝 比 较 表
                             表4 
排涝标准
五年一遇2
小时降雨量   (万m3)
排涝流量(m3/s)
3.5小时排
水 量
(万m3)
调蓄涌容
(万m3)
剩余水量
(万m3)
淹没
情况

省厅标准
54.12
14.5
18.27
16.0
19.85
严重

短历时排干标准
54.12
30.5
38.43
16.0
0
没有

6 排涝标准的选定
  综合上述分析计算,结合城市发展对排涝提出的新要求,我们认为九江基泵站按五年一遇2小时暴雨不受浸的标准设计比较适合,泵站排涝流量为30.5m3/s。此项计算成果已经佛山市主管部门审批同意。目前,九江基泵站正进行紧张施工,预计于2004年4月建成使用。
7 结 语
  通过上述工程实例介绍,说明随着佛山市及珠三角城市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原有泵站的排涝能力已越来越满足不了城市排涝的要求,急需扩建、新建一批排涝泵站,以提高城市的排涝减灾能力。但是,在省水利厅没颁布新的排涝标准以前,省水利厅现行的排涝标准对城市排涝已显得偏低,宜适当提高。在九江基泵站设计中,我们选用五年一遇2小时暴雨不受浸的排涝标准。谨供同行们参考。
UID
103387 
帖子
20757 
精华
积分
51465 
贡献度
13 点 
UP值
169 点 
阅读权限
100 
在线时间
40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2-11 
最后登录
2011-4-25 

查看详细资料

TOP

桅子花香

版主

帖子
20757 
能源币
38769 个 
最后登录
2011-4-25 
  • 个人空间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当前离线
30# 发表于 2009-5-21 22:36  只看该作者 河道过水能力降低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李光华)
作者: (李光华)  
沧州市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地处海河流域最下游,俗称九河下梢,境内的漳卫南运河、子牙河、大清河三大行洪河系和黑龙港河系占海河流域总面积的47%,也就是说,海河流域面积47%的洪沥水都要经沧州入海。26条主要排沥河道,是接纳上游洪沥水的主要入海通道。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沧州市防洪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但由于上游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提高和本地区水资源需要量增加,河道内的径流自20世纪80年代初基本断流,长期没有泄水运行,主要河道经过“96·8”大洪水实际检验和2000年、2002年“引黄济津”的运用,暴露出过水能力已明显降低,不能充分发挥其保障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应用功效。

1 河道过水能力下降的原因
1.1 河道过水断面缩水
沧州境内的主要行洪排沥河道,大部分是六、七十年代开挖疏浚的,经过30多年的运用,河槽淤积严重,且呈逐年增多趋势,致使过水断面缩小。主要原因是行洪或排沥水带来的泥砂沉淀,或者是沿途城填排放污水各种污染物质的沉积,特别是河道久不过水,受风蚀作用而沙化,再经风刮、暴雨冲刷堤顶、堤坡、滩地,泥土淤积河床。尤其在入海口附近,上游泄洪携带大量泥沙下泄到海口挡潮闸前,由于流速降低,沉积到闸上相当长河道主槽内,造成河床升高,致使纵坡变缓,过水断面缩小,过水能力降低。漳卫新河自1973年扩挖以来,只经过“96·8”大洪水的考验,行洪后,发现四女寺至庆云闸区间,一般淤积厚度0.5-0.8±m;庆云至辛集区间,主槽断面淤积比较明显,据实测资料分析辛集闸上最大淤厚已达3-5.5±m,辛集至埕口区间的尾闾河段,主槽断面淤积已达50%—80%,最大淤厚已达5-5.5m,有的主槽断面已淤平,只得借助滩地行洪。河道入海尾闾淤积主要是由于修建防潮闸后,改变了自然潮汐运动条件:涨潮时,潮波挟带泥沙溯河道而上,在防潮闸下潮流停滞;落潮时,闸下水位降低,潮波流速减弱,挟沙能力降低,泥沙沉淀于闸下;再者,因多年来河道内天然入海径流几乎没有,造成河道尾闾;只淤不冲,淤积量逐年增加,致使过水能力严重降低。
1.2 障碍物阻水
河道阻水物是个比较普遍的问题,既有原业处理未果的原因,也有新增加的河障。近年来,人们把河道和滩地作为正常的土地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在河滩地内种植高杆作物,栽种成片果园、林木,或在行满期人河道滩地上建房、筑渠、修筑道路、乱堆乱放柴草垛等,河道阻水物增多,直接影响了过水能力。原设计河道的糙率系数大都选用0.025-0.033,经过“96·8”大洪水实际过水能力计算,一般都在0.05-0.5之间,个别段已接近1.0。因此,实际行洪能力比设计降低了30~40%,实测水位比设计水位抬高0.5~1.5±m。“96·8”子牙新河行洪1 600 m3/s的水位,相当于原来4 000 m3/s水位;漳卫新河行洪
1 500 m3/s的水位,相当于原来3 000~5 000 m3/s的水位。虽然每年汛前都要求清障,实际上总是做的不彻底。“96.8”行洪期间,子牙新河、漳卫新河滩地上的柴草垛整堆漂流,有的挂在闸、桥墩上和桥栏杆上、树上,形成了挡水坝,严重影响了洪水下泄和闸、桥的安全。
1.3 水文地质环境恶化
由于地下水的连年超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致使土壤层因弹性释水后产生收缩,引发了大面积的地面下沉。而这种地面下沉在平面上不均匀,使局部河段堤顶高程随地面下沉而降低。2000年“引黄济津”期间,南运河流量72m3/s时,市区段水位与设计120m3/s时的水位相同,河道行洪能力仅为原设计的60%。另外,现有防洪工程大多是六、七十年代建成的,堤防工程老化,且年久失修,经过30多年的雨淋车轧,堤顶普遍下降0.3-0.5m,严重的下降1.5-2.0m。子牙新河大堤风化剥蚀严重,大提普遍降低0.5-0.8m,局部降低1m以上,也严重影响了河道原设计过水能力。
2 治理措施及建议
对“96·8”大洪水及“引黄济津”暴露出的河道过水能力明显降低的问题,我们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恢复各河道行洪能力,今后才能确保行洪安全,使河道工程发挥应有的效益。
2.1 加大执法力度,依法管理河道
使河道管理走向法治化管理的轨道,一是建立河道执法队伍,给河道管理人员配发水政监察证,持证上网,执法工作规范化。二是加强执法人员的法律知识理论及办案程序培训,增强执法人员法律意识,提高执法工作水平。三是在执法过程中,对违犯国家水利法规,破坏河道工程设施的单位或个人要依据《水法》、《防洪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严肃查处。四是执法要到位,坚决制止行洪河道滩地兴建任何违章建筑。通过严格执法,提高沿汇聚可企、事业单位和公民的守法意识。
2.2 加大清障工作力度
大多数河道阻水障碍物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必须按照上述法律的有关规定,本着:“谁设障,谁清障”的原则,限期清除或加以改建。尤其是在汛前,该清除的必须清除。为此还应建立监督机制,保证清障工作顺利开展。同时,要对各主要行洪河道,复核行洪能力,对淤积较严重的河段,要及时进行清淤处理。一方面要积极争取上级清淤经费的支持;一方面要落实责任制,落实责任人,保证不出问题。另外,结合农
业结构的调整,在各河道滩地内,大力提倡种植苜蓿,尽快实现河道作物苜蓿化。这样既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又可以减少高杆农作物对河道行洪的阻力,确保行洪安全。
2.3 限制地下水开采
调整农业结构和工商产业结构,淘汰和限制耗水量大的产业,大力推广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和建设引江、引黄调水工程缓解水资源危机的有效措施。目前应下大力气把地下水的开采系数控制在1.0,达到采补平衡,逐步实现水资源的持久永续利用,和《沧州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目标,免除或减小水文地质灾害的发生。
2.4 整治河道,恢复河道防洪能力
河床淤积,过水断面缩小,纵坡变缓是影响河道防洪能力的主要原因,针对河床不同段的淤积程度,制定治淤方案并加以实施。对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河道改变了原有的流势,努力协调上级有关部门,力争在兼顾上下游、左右岸利益的前提下,采取适当措施,稳定河道的流势。目前,清淤是改善和解决河床淤积、改善泄流条件,恢复河道防洪能力的最有效方法。
2.5 加强堤防工程管理
堤防是确保行洪安全的屏障,对堤防要经常进行检查、检测,堤防断面小的地方进行加高培厚,堤防密实度低的堤段进行灌浆处理,消除堤防隐患。同时应加强堤防经常化,植树种草不仅具有固土、防风蚀、防冲刷作用,还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应大力提倡。为保证管理维护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有正常的经费保障。
2.6 开展防治河床淤积研究
水害历来是人民的心腹之患,而河床淤积又是引起洪水泛滥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进行防治河道淤积研究是一项具有现实意义的工作,建议应在这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组织科技人员协同攻关,解决好河床淤积问题,变洪害为洪利。
作者简介:李光华(1962-),男,副高级工程师,南运河城区管理处处长,主要从事河道工程管理工作.
作者单位:河北省沧州市水务局


UID
103387 
帖子
20757 
精华
积分
51465 
贡献度
13 点 
UP值
169 点 
阅读权限
100 
在线时间
40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2-11 
最后登录
2011-4-25 

查看详细资料

TOP

桅子花香

版主

帖子
20757 
能源币
38769 个 
最后登录
2011-4-25 
  • 个人空间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当前离线
31# 发表于 2009-5-21 22:36  只看该作者 三大因素导致农业用水利用效率过低
作者: 宋华龙 宋常青
在系统分析我国农业用水利用效率的现状之后,长期从事生态和农业用水研究的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研究员张怀刚认为,三大因素导致我国农业用水利用效率不高。
渠道渗漏损失大。在我国,从水源引水至田间,需要通过渠道或其它必要的水工建筑物,有一部分甚至一半以上的水在输配途中损失了。实践证明,衬砌渠道是控制渗漏损失的最有效途径。我国已衬砌的干、支渠道约55万公里,仅占其总长的18%,而干、支渠以下大多仍是土质渠道,在输、配水过程中渗漏损失量大。用单一渠道计算,从渠首到渠尾的渗漏损失一般达30%到40%;按整个系统计算,包括干、支、斗、农渠,则近50%的水量被渗漏损失了。
大水漫灌浪费严重。农业用水大多按照灌溉面积收取水费,不少灌区采取大水漫灌,灌水量偏大,加上渠道渗漏严重与管理不完善等,自流灌区灌溉水利用效率低,水资源浪费严重。
地下水开采超量。为满足农业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用水,我国北方部分地区不得不超量开采地下水。北方五大流域的平原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大多超过或接近极限。其中海滦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开采量已超过极限;黄河流域平原区达到92%;淮河流域平原区达到65%到77%;松花江和辽河流域平原区也分别达到65%和75%。可见,北方平原地区的地下水超量开采程度已相当严重。由于超量开采地下水,已形成8个总面积达150万公顷的超采区。
张怀刚认为,要提高我国农业用水利用效率,需要制定农业节水条例,增强农民节水意识,加大农业节水投资力度,配套灌溉工程、采用节水型灌水技术,选用节水型作物和品种,提高水分生产效率和加强节水灌溉基础的研究。
(中国建设报/中国水业)
UID
103387 
帖子
20757 
精华
积分
51465 
贡献度
13 点 
UP值
169 点 
阅读权限
100 
在线时间
40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2-11 
最后登录
2011-4-25 

查看详细资料

TOP

桅子花香

版主

帖子
20757 
能源币
38769 个 
最后登录
2011-4-25 
  • 个人空间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当前离线
32# 发表于 2009-5-21 22:37  只看该作者 浅谈德法荷三国防洪减灾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作者: 王开元  
德国、法国、荷兰三国位于欧洲中西部,地理上相邻。三国面积共约95万km2,人口约1.35亿。长期以来,这三个国家均非常重视防洪减灾和环境治理,积累了丰富的治水经验。笔者于1999年参加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组织的赴欧洲抗洪抢险培训团,在德国、法国、荷兰进行为期4周的培训,深深感受到三国在防洪减灾方面的做法和思路独特,成效显著,为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一、主要河流水系
德国国土面积356,760km2,人口约7000万。主要河流有莱茵河、多瑙河、威悉河、易北河、奥得河等。莱茵河在中、西欧的重要河流中仅次于多瑙河,发源于瑞士阿尔卑斯山,流经瑞士、德国、法国、荷兰,注入北海,全长1 360 km,在德国境内长867km。莱茵河流域总面积224,400km2,多年平均流量2270m3/s,在德国境内流域面积102,100km2。多瑙河发源于德国黑林山的东南坡,流经奥地利、捷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南斯拉夫、保加利亚等7国,注入黑海,全长2850km,总流域面积80.64万km2,在德国境内的流域面积5370km2。
法国位于欧洲西部,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国土面积547,030 km2,人口约5,000万。主要河流有卢瓦尔河、罗讷河、塞纳河、莱茵河和加龙河。卢瓦尔河发源于法国中部,注人大西洋,长1009km,流域面积117,500krn2,多年平均流量900m3/s。罗讷河发源于瑞士阿尔卑斯山,流经法国注入地中海,流域面积95,500 km2,河长812km,在法国境内长522km,多年平均流量1900m3/s,水流主要来自夏季融雪。塞纳河发源于法国东部,流经巴黎,注入英吉利海峡,流域面积78,000km2,河长776km,多年平均流量500m3/s。
荷兰位于欧洲大陆西部,西、北部濒临北海,东接德国,南邻比利时,国土面积37,290km2,人口约1500万。荷兰地处莱茵河、马斯河和斯海尔德河下游入海口的三角洲,海岸线很长,受海浪和河流流态的影响很大。荷兰境内大部分为平原,属温带海洋性气候。莱茵河是荷兰地表水的主要来源,由德国流入荷兰。马斯河由比利时进入荷兰,是荷兰东南部,包括高地部分地表水的主要来源。
二、降水和洪涝灾害
与我国相比,德国、法国、荷兰三国的洪涝(风暴潮)灾害显得量级轻,频次少。三国自然条件优越,海拔一般不高,气候温和,年降雨量适中,且时空分配较均匀。
德国多年平均降水量约800mm,降雨主要发生在夏季;冬季有大量降雪,山区积雪期长达3-6个月;在大雨或冰雪融化之后,经常出现洪水。1961年1-7月,在阿勒尔河及其支流莱讷河和奥克河接连出现洪水,有5.8万km2农田和草场受淹,许多村庄和公路被毁坏;由于排水不畅,农田和草场,长时间浸泡在水中,阿勒尔河下游有的地方淹没历时长达200多天。1997年夏天,德国奥得河(位于德国和波兰边界)出现100年一遇的大洪水,高水位持续了4个星期,出动抢险兵力(消防队、警察、部队)达1万多人次,抢险用掉砂袋850万个。
法国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00 1000mm。引起降水的主要原因一是来自西边大西洋的水汽,时间较长,洪水历时也长;另一是来自南部的地中海,时间短,洪水涨落快;在中部地区有时这两股气流互相遭遇,产生大范围强降雨,形成大洪水。例如1910年塞纳河、马思河同时发生超50年一遇的大洪水,巴黎市区25%的地方被淹,国会大厦受浸,经济损失严重。
荷兰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50mm。荷兰很大一部分土地处在海平面以下,海水入侵问题很严重。荷兰的洪涝灾害,西部来自北海的风暴潮,东部主要来自莱茵河、马斯河和斯海尔德河的涨水,历史上是一个洪涝和风暴潮灾害十分严重的国家。1953年2月1日,荷兰三角洲地区内河涨水与北海大潮相遭遇,洪水泛滥,圩堤数百处决口,20万hm2农田受淹,1835人丧生,7.2万人被迫离开家园,大量房屋和其它财产遭受破坏。
三、防洪减灾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从环境水利角度出发重视防洪治水
德国、法国、荷兰三国在治水思路上,曾经较长时间沿袭单一目标进行治理。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三国对水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治水观念上由过去单一修建防洪工程来达到防灾减灾目的,转变为以保护水环境为重点的多目标综合治理。他们认为,单一目标治理,虽然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往往破坏了自然环境,给生态环境带来长时期的不利影响,从而又严重威胁到人类自身的利益和安全。因此,对江河宜采取综合治理的办法,修建防洪工程应从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的全局考虑,把工程措施与水环境、社会环境结合起来。三国特别重视对环境的影响,将河流的整治和居住点的保护,纳入环境强制系统。他们认为洪水是自然现象,不可能不发生,也不可能人为完全控制住;对自然进行太多的干扰,人为改变洪水的自然条件,会加重洪水灾害。德国巴伐利亚州有意识地将原来规则的堤防断面改为不规则的断面,将原来直线河道改为弯曲的河道,让河流保持自然状态,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他们认为,河流运动有其自然摆动的范围,在治水中必须要给洪水保留足够的通道。采取防洪措施,首先应以保护人的生命为主,其次是保护好可能给周围环境造成污染的企业工厂,其他设施,该淹的让它淹,不要为保护某块土地花太多的人力和物力。他们防洪抢险的主要任务是救人,只要人能安全撤离,可能造成污染的企业能得到保护就行了。如德国科隆市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但在发生10年、50年或100年一遇洪水时,允许一些地区受淹。
这三个国家都将水利工程规划建设与建造更加优美的环境紧密结合起来,普遍采取了还河道以原态的措施。经过多年的有效治理,三国的水环境有了很大改善,避免或减轻了洪水灾害。所到之处不见裸露的土地,森林、花木、草地,郁郁葱葱,空气清新,视野开阔,河流沿岸更是水碧草绿,景色如画,风光无限。
这些观念的形成,与三国地多人少、生产过剩、气候地理条件优越紧密相关,也是经过长期的防洪治水形成的。这也是当今欧洲经济发达国家治水的基本要求和主要特征。
(二)大投入高质量建设防洪减灾工程
德国、法国、荷兰三国都修建了许多防洪工程和设施,已建成由坝、闸、堤防、堰、渠道和泵站组成的庞大的防洪网络。在工程建设施工方面,三国有先进的机械设备和性能优良的建筑材料;土工织物运用比较广泛;在堤身的填筑、地基的处理、水下施工等方面手段先进。德国已开始运用活动堤坝技术;法国在卢瓦尔河、德国北威州在莱茵河,修建堤防时均运用了大坝的建造技术;他们对一些工程的构思、设计和建造都十分独特。
三国的防洪工程建设都实行业主负责制、招投标制、施工监理制,并规定在50年内堤防如果出现质量问题,设计、施工单位要承担法律责任。在防洪工程建设和管理上,三国通过税收,保证了稳定的经费来源。工程运行管理,除了有官方机构管理外,在受益地区还有民间协会组织,公民对工程的建设和管理,通过“协会”来实施监督。如荷兰的“水管会”、德国北威州民间的“堤防协会”等。
他们重视工程设施建设,舍得投入并高度注重工程质量,能够按照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水环境安全的具体要求,做到工程设施的建设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例如,荷兰在1927年一1932年,建成了世界闻名的阿夫斯勒特坝(即须德海工程),长达32km。荷兰政府在1953年大水灾后开始全面制订三角洲防洪减灾规划并逐步实施,至今三角洲规划安排的项目已经全部完成,投入资金达180亿荷兰盾(约合人民币700亿元)。
(三)非工程措施作用大
三国重视防洪非工程措施的建设,非工程措施投入一般为工程措施的1/10。非工程设施比较完善,在防洪减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德国各个州有洪水预报中心;法国全国有52个洪水预报中心;洪水预报中心与各个水文站、雨量站实行计算机联网,水情、雨情信息收集分析处理都用计算机进行。三国有较完善的雷达测雨站点,快速的洪水自动测报设施,先进的通信传输设备和布局较广的数据网络。防洪设施的运用和管理均采用自动控制。
他们对洪泛区的管理有具体明确的措施。法国在防洪政策主要文件中规定:保护洪水流经区域和扩展区域;禁止在洪水严重区域建设任何新工程与居民区;保护与水相关的景点和环境。三国都将城市较低的地区或河道两岸滩地,开辟成公园、绿地、球场、停车场、道路等,平时为娱乐场所,当有洪水时作为调蓄洪水场所。他们对蓄滞洪区内的土地管理非常严格,不准开发建设就坚决做到不开发建设,决不含糊,所有的蓄滞洪区都能正常运用。
他们重视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在中小学开展灾害预防教育。德国把洪水预警分为四级,并广泛宣传,告知居民风险程度和预防措施,洪水到来时,居民可自行判断危险程度,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荷兰阿夫斯勒特坝和三角洲的重要工程,周边环境和内部环境优美,已被当作旅游景点,供游客参观访问,在休闲娱乐中接受防洪减灾知识教育。
(四)机构精简效率高
德国、法国、荷兰三国十分重视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注重将水量和水质纳入统一的管理体系,德国、法国由环境部管理全国的水利,荷兰归口交通公共工程水管理部。水管理采取统一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体制。
德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下面有16个联邦州政府和3个州级市。防洪规划、项目建设、抗洪抢险等,由州政府决定。州政府下设环境部和内政部等机构,环境部归口管理水利业务,内政部负责抢险救灾。出现洪水灾害时,首先是消防队员和警察参加抢险,力量不足时,可请示国家内政部,经总统批准后调动军队参加抢险。军队到位后由州政府内政部长统一指挥,抢险救灾总指挥长由内政部长担任,涉及到几个州,则由几个州的内政部长协调。涉及到国际河流,有国际河流工作委员会,该委员会下设一个小组专管洪水方面的事务。法国在防洪抢险方面,由省长、市长调动消防队和警察,宪兵由省长请示总统调派。洪水时,市长、镇长要对辖区内的公共安全负责。荷兰的主要水利工程,例如阿夫斯勒特坝、三角洲工程等,都由交通公共工程水管理部属下的公共工程及水资源管理总局统一管理和调度。此外,水利管理委员会是荷兰水管理系统所特有的机构。全国约60多个水管会,一个水管会管理一个或几个圩区,建设和维修堤坝,监督用水和水质保护,协调土地和水的关系。水管会领导机构的成员由土地所有者中选出的代表和政府代表组成,每个水管会都有自己的章程、任务和权利。
(五)法律法规完善
德国、法国、荷兰三国虽没有单独的“防洪法”,但防洪工程规划建设、防洪管理、洪水预警预报、抗洪抢险组织,以及灾后救济等,都有相应的法律规定及相关执行部门。各部门依法行事,各司其责。
德国联邦政府有关于水的法律法规,各州政府还有自己的水利法,但各州政府有责任有义务贯彻联邦政府的法律。
法国在1807年就有了关于水的法律法规,从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陆续颁布了关于在洪泛区修建防洪工程的法律、关于各有关方面在防洪工作中的职责的法令、关于一般防洪行政管理的法令等。由省长、市长对防洪负责任,如属人为失职,法官按照法律追究市长、省长的责任。
(六)救灾复产社会负责
德国、法国、荷兰三国的洪水灾害和其他自然灾害的救灾经费和有关救灾工作,主要由保险公司、红十字会、教会和慈善机构承担。中央政府或联邦政府承担的救灾任务非常有限。法国于1982年和1984年分别颁布执行《赔偿自然灾害损失法》和《农业灾害保险法》,实行义务保险。由于经济基础雄厚,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他们的防灾抗灾能力强,灾后恢复生产、重建家园速度快。
与这三个国家相比,我国在江河治理和防洪减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他们防洪减灾的经验和思路,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UID
103387 
帖子
20757 
精华
积分
51465 
贡献度
13 点 
UP值
169 点 
阅读权限
100 
在线时间
40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2-11 
最后登录
2011-4-25 

查看详细资料

TOP

桅子花香

版主

帖子
20757 
能源币
38769 个 
最后登录
2011-4-25 
  • 个人空间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当前离线
33# 发表于 2009-5-21 22:37  只看该作者 试用科学发展观研究水库和水资源调度问题
作者: 方子云
摘要:本文共分长江流域水库水资源调度思路演进的梗概;水库改善环境的调度研究与实践;美国田纳亚河流水库群水资源调度策略的逐步提高;长江流域水库水资源调度举例;几点认识共五个部分,是作者自50年代中期开始起对这一问题研究、学习和实践的认识和体会。  
1. 长江流域水库、水资源调度思路演进的梗概
建设水库就有水库调度问题。水库是工具,调度的对象是水资源,所以水库调度实质上是水资源调度。我国对水库调度的正式安排始于五十年代末,当时的重点是根据水利任务制作水库调度图。根据调度图分区的流量控制洩放流量。而调度图的分区是根据过去的水文系列选择几个水文典型年操作,再进行外包或内包确定。这种调度方法是固定的,是不根据当时即将来临的来水情况洩放,效果并不理想。于是就产生了水库预报调度问题。这种调度方法如水文预报精确,效果就很好,工程也很安全。为了弥补这一前进中的缺陷就产生了考虑预报误差不断修正的方法;也产生了考虑一定的风险度的预报调度方法。对上游的其他水库,为了保证下游重要地区的防洪安全,也可以根据区间的来水情况,考虑下游站的控制流量进行补偿调节,调度放流。
至于水库调度的目标一般都是为完成水资源综合利用的任务,如防洪、发电、灌溉、航运、供水......等。自七十年代起,我国的水资源先后受到污染,生态系统先后受到破坏,因之保护环境的调度变得非常重要,它为多目标水库调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八十年代以后,在中国环境水利研究会的领导下,水库改善环境调度的研究与实践不断在长江流域和全国各地付诸实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2. 水库改善环境的调度研究与实践
水库改善环境的调度是一个崭新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下从七个方面的要求,分别进行研究,还附有部分实例。
以往在水库调度中,着重考虑的是防洪、发电、灌溉、航运、给水等方面。但随着环境保护愈来愈重要,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及减免由于修建水库带来的不利影响等,在水库调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水库调度有一定的灵活性,在某些时候各种调度方式在经济上的差别也许不大,但可能对环境方面产生相当不同的影响,故应尽可能采取那些既能保持一定的经济效益,又能少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以至改善环境的调度方式。现在很强调从整体出发牺牲某些局部经济效益来照顾环境方面的要求。
2.1 改善下游水质。 修建水库后,由于防洪减少水库下游原有的洪水流量,发电、灌溉则是增加下游的枯水流量,因此,一般说来,对改善下游水质是有利的,特别是原有河道污染严重时,由于水库的调度,枯水流量增加,河流的稀释自净能力相应增加,从而水质得到显著的改善。如在水库的正常兴利调度中,有目的地考虑改善下游水质的要求,则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摸清控制污染河段的临界时期。这就是在调查各河段的污染源(包括污染负荷、污水量、污水排放方式以及各种污染物的排放浓度等)及分析河段的污染特性的基础上,确定控制河段污染的临界时期。如松花江哈尔滨等地以12月至次年3月冰封期
水质最坏;上海黄浦江有机污染发黑,发臭多在5~9月,而受咸潮倒灌影响,自来水的水质多发生在1~4月。
明确了控制污染的临界期,就可能给水库调度运用提出要求。研究能否改变供水方式以适应改善下游水质的要求。在发电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容量作用的前提下适当调整运行方式,增加临界期的出力,使泄水量增多,而在临界期以外的枯水调节期则适当减少出力,维护整个枯水调节期的总泄水量不变。对于灌溉供水的水库可以考虑在绘制调度图的保证供水线的,基础上,划出加大供水区,以适应下游的冲污要求。对在汛期有冲污要求的水库,可以研究在汛期维持一较高的平均下泄流量,即对洪峰过程进行适当调节,使下泻量较平稳,有利于冲污。
例如以前吉林丰满水库下游的松花江被污染较严重,三岔河以上累计污水量约为35m /s ,在正常枯水年份,水库发电流量达350m /s ,基本上可以适应稀释污水的要求,但如遇调度不善或其它原因,使这段时间发电出力过小,则对防治河流污染十分不利。从改善下游水质出发,还可考虑整个枯水期的运行方式适当调整,使丰满电站12月至次年3月的平均出力适当加大,而枯水期以外的其它月份的出力适当减少(以容量可以平衡为前提)。这样,在控制污染临界期内,丰满水库可以下泄更大的流量,从而对改善下游水质十分有利。
2.2.保护鱼类生产。 水库提供了广阔的水面,一般来说,为发展渔业生产提供了优越的条件,然而,也相应的带来了一些问题。例如:大坝阻断了洄游性鱼类的洄游通道,水文条件的改变破坏了某些鱼类的产卵条件,大坝溢流时对鱼类会产生机械性伤害以及由于氮的过饱和使鱼类发生气泡病。此外,水库下游由于水流速度、水温、浑浊度和水质的改变也可使某些鱼类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对这些问题,在设计水库调度方式时应适当考虑,使其中一部分得到适当改善。这方面在国内外以有一些实践经验,例如:
2.2.1 在鱼类产卵期,库水位要尽可能保持稳定,以使鱼卵不因库水位过分降落而枯死,或因库水位上升过多而被淹没太深。如黑龙江省龙风山水库在水库调度中曾采取过照顾渔业生产的作法。该水库流域面积较大,库容相对不大,4~5月及7~8月末水一般较丰,而6月份来水量较小,这时又恰值灌溉用水高峰季节,库水位急降,对鱼类繁殖十分不利。为了照顾鱼类生产,在调度上采取春汛多蓄,提前加大供水量的方式,然后在鱼类产卵期内按灌溉下限供水,保持一段时间使水库水位尽可能平稳。这种方式对渔业生产较有利。
2.2.2 对水库下游,为创造适当的产卵条件,可以放流形成几个小洪峰。1970~1972年,在南非潘勾拉水库作了几次人造洪峰的研究试验,表明泄放三天洪峰流量120 m /s ,可保证下游创造适当的产卵条件,但需要选择适宜的时间进行,并且首先放一个较小的洪蜂。
2.2.3对溢洪造成鱼类的机械性损伤及氮的过饱和使鱼类死亡问题,可考虑在保证洪蜂安全的前提下,适当延长溢流时间,降低下泄的最大流量;另外,如有多层泄水设备,应研究各种泄流量所应采用的合理的泄洪设备组合,以便对鱼的伤害减至最少。
2.3 研究水库水温变化,满足灌溉及冷却等要求。 水库作为一个热容量很大的巨大水体,在升温期不易变热,在降温期也不易冷却。在地区水文、气象及水库调度的影响下,水库具有特殊的水温结构。一般来说,有分层型与混合型两种,根据水库的库容特性,可作大致的判断:库容系数 0.1,一般为稳定的分层型;若 0.05,一般为混合型。预测水库的水温结构有专门的计算方法,在日本这类方法比较成熟,经过实际观测证明是可靠的。
水库水温变化对下游带来一定的影响。对于分层型水库,如果发电在底层取水,则在夏季泄放冷水至下游对灌溉及鱼类产卵不利,但对于火力发电厂的冷却用水来说,又希望水温低一些。因此,只要有水温结构预测的资料,当下游有水文要求时,即可根据计算,通过分层引水口引水满足。如仅在下游灌溉期有水温要求时,在一般情况下引用表层水,但在气温很高时,也可适当引用中层或低层水,这样可促进水稻生长。浙江省二溪浦水库,1966年前用低层水灌溉,以后改用表层水,据1967~1970年统计水稻平均亩产比1963~1966年增加27% 。湖南省千金水库做了试验,证明水稻“双抢”期间灌溉温度较低的水有利于晚稻生长。为了适应这一运用方式,水库可考虑设置分层引水口。
2.4 .血吸虫病防治调度。 当水库具有足够的调节库容时,则对于消灭下游沼泽地带的血吸虫病也是一种有利的手段。根据血吸虫的生态习性,必须有中间宿主—钉螺,才能生存繁殖,如能彻底消灭钉螺,则血吸虫病便可根治。
钉螺适宜生存在干湿交替的环境,如能控制洪水,使下泄流量尽可能小,同时在下游沼泽地带筑堤防护,使堤后的土地多年不上水,再加以围垦灭螺,即可收到良好效果。
如水库承担这一任务,除了要具有较大的库容来调节洪水外,在泄洪设备选择上,应以采取底孔,隧洞宣泄正常情况下的洪水为宜,使多年的洪水泄量较稳定,只有遇到非常洪水才从堰顶泄洪。当血吸虫病根治后,原有的调洪库容也部分改作其它兴利之用。
承担这种任务的水库还少见,以下介绍广东一实例及三峡工程的有利影响.
广东省曲江县罗坑水库,位于樟市河上游,距北江宜溪水汇流口约23km,控制流域面积115km ,多年平均年水量为8247万m ,水库总库容4560万m 。系一座灌溉、发电、防洪、血吸虫病防治的综合利用水利工程。
樟市乡樟市河下游血吸虫病严重。建国后虽经大力整治,但该区处于罗坑乡下游,每年洪水季节,上游洪水冲击灭螺防洪堤坝,冲刷坝内已恳灭螺土地,使残存钉螺继续孳生,给根治血吸虫病带来很大困难。为此,拟在上游修建罗坑水库,除有灌溉(约3.6万亩)发电(装机1500kw、年发电量908万kw.h)、防洪(保护8458亩、造田等)效益外,在较短期间根除血吸虫病,也提供了有力保证。
根据水库及下游具体情况,拟定下游防洪标准与水库设计标准一致,水库按2%洪水设计、0.2%洪水校核。水库泄洪设备为一条泄洪隧洞,直径4m,使各种频率洪水的下泄量变幅不大,从而对血防十分有利。
2.5. 防蚊生长及旅游调度。 库水位调节是控制蚊子繁殖的有效办法。美国TVA水库体系的经验表明,如果在蚊子繁殖季节使水库水位每周升降0.3m,就会致命地破坏蚊子的生命周期。河道流量管理也可以作为控制水生杂草的手段。
2.6 .木材流放调度。 在原有木材流放的河道上兴建水库,除经过充分论证可改变材运输方式外,一般应当考虑其要求,并在水工设计上采取一定措施,在某些情况下,木材流放甚至可能成为充分利用水库主要任务之一。
根据有关工程的经验,木材流放的适应水流速度为10km /h ,适应水深0.8~10m,因此应当根据木材流放过坝的数量、水筏道的尺寸及所需流量,计算所需的水量过程并在水库调度中予以考虑(如采取吊运过坝则不需水)。
实例:涔天河水利水电工程位于湖南省江华县消水上,上至江华29km,下距双牌水电站123km,控制流域面积 2423km 。本工程以灌溉、木材流放为主,兼有发电、防洪等功能。
江华林区现有森林面积280万亩、蓄积量1400万m ,年平均可产商品材30~35万m 。一般秋季采伐,冬季集材于山上,春夏季运输,外运主要靠从消水流放。涔天河建库前,年流量只有17万m 。
消河水利条件较好,沿河两岸以简车和小型水轮泵提水灌溉农田,河中堰坝甚多,放木与灌溉用水矛盾突出。当天旱时,为了保灌溉,当地群众采取封坝引水的方法,阻止放木,大批木材滞于坝上,如遇洪水,木材即大量流失,最大年损失量曾达2~3万m 。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及大力开发林区,经研究决定修建涔天河水利枢纽,以水库调节径流,增加枯水流量,自库内引水解决下游原有的灌溉面积,扩大过去不能解决的高岸台地的灌溉面积。这样便可拆除失去作用的水轮泵站及简车坝或改建坝口,并疏浚河道,从而大大提高了木材流放量,达到近期流放量35万m /a,远景50万m /a,的规模。同时,修建水电站开发水能,装机22500kw,并利用水库调节洪水,降低下游道县县城20年一遇洪水位0.25~0.64m。
根据消水及涔天河水库的具体情况,对木材流放方面的考虑如下:要求航道水宽不小于10~12m,最小水深0.8~1m,保证率90% ,航道最小弯曲半径不小于150~200m,排速3.5m/s 以下,每年3月下旬至7月上旬,应完成年放木量的70 %。
木材过坝采取水筏道方案,用变坡段槽身,平均坡度10.9%,总长585m,宽6.5m,槽内齿坎加糙消能,设计过排流量13m/s,一次过排周期7分钟,每次过木30 m ,过坝下游最大流量1000 m /s。
由于灌溉设计保证率85%,木材流放设计保证率90%,发电用95%(历时保证率),在历年径流资料中选出1965年为设计代表年,该年年水量保证率85.7%,3~9月水量保证率为90.5%,较好地符合了设计要求。在发电计算中,即从入库径流中扣除灌溉及木材流放用水。
2.7防凌调度。 凌汛是某些特定环境下的河流在一定气温条件下产生的壅水现象,一般发生在封河时期与开河时期。在封河时期冰盖尚未完全形成时,由于水内冰凌对水流产生很大阻力而导致水位急剧升高,造成淹没。例如1970年元月黄河下游夹河滩站封河时期流量仅400~500 m /s ,而水位相当与畅流期流量6000 m 的水位,造成几万亩耕地被淹。在开河时期,由于各河段解冻时间不一,未解冻河段严重阻水形成冰坝,从而造成淹没。例如1951年元月黄河下游利津河段产生冰坝,引起坝上游水位陡涨,造成重大决口灾害。1973年松花江下游形成冰坝12处,致使江提溃决,灾情涉及三个县12个公社。
凌汛的发生,与冰量、槽蓄量、气温,来水量、降水量等因素直接有关。在北半球,当河段流向为南北向时则更易发生,黄河的内蒙段与下游段就多次发生凌汛,其他一些北方河流也有时发生,在自然情况下,对凌汛只有采取人工疏导,但费时费力,收效不大,且此时正值天寒地冻、堤防防守十分困难。因此,对于易发生凌汛河段上游的调节水库,应尽可能承担一定的防凌任务,通过水库的调节,部分的改变这些发生凌汛的原因,从而达到减缓甚至免除凌汛的目的。防凌调节方式根据黄河三门峡水库的多年运用经验,水库防凌调节方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 水库预蓄一定水量,下游即将封河前,适当加大泄量,以推迟封河时间,形成较高的冰盖,有利于河道泄流。
* 在封河后,逐步控制减少泄量,以减少河道槽蓄,稳定封河期保持流量均匀,以避免引起局部融冰插塞、水鼓冰开的现象。
* 在下游封水段最上端即将解冻前,水库进一步减少下泄量,有条件时甚至可以断流,在下游封冻段即将开通时,水库再自由泄水。
还有一种调节方式,是整个可能封河期水库均下泄较大流量,以充分发挥水流控制封河的积极作用,使河道不封冻,解除凌汛威胁。这种运用方式要求凌汛期前非蓄足够的水量不可,并对下游封冻规律有较好的掌握。
防凌与发电有一定的关系,防凌应用时间正置严冬,与灌溉一般矛盾不大,但与发电可能有一定的矛盾,因为这时正是水电站充分发挥容量效益的时候,如果由于防凌要求而使下泄流量过小,使水电站的平均出力过小而影响调峰,从而引起系统容量紧张。因此,承担防凌任务的水电站,除了研究防凌调节对水能指标的影响外,还应当进行防凌期电力电量平衡校核,以确定其工作位置。由此引起的其他水电站工作位置下降,要求其他水电站多发电,亦应从补偿调节的角度出发予以研究。
2.8 在旅游方面,要求库水位在较长时期保持较高,可使较多的湖面供游览。有些水库提出库水位不要降低到90.0m高程以下,就是旅游事业的要求。
3.美国田纳亚河流水库群水资源调度策略的逐步提高。
3.1 TVA水库群95%以上是在1950年以前设计的。水库原始任务为防洪、航运和发电,很少考虑改善鱼类和野生生物生存问题,有些水库运行后也常常相反地影响到下游地区的水质和用水。1978年卡特总统提出了改革水资源政策的咨文,指示改善现有工程的运行和管理,以保护江河用水。TVA据此进行了系统的评价,并制订了“保护鱼类、野生生物和有关适应河川水流的其他财富的方针。”根据1970~1977年的资料,其他工作是首先研究对水质影响和对用水影响。方法步骤是:
(1.)研究确定对水质影响及用水影响的项目。水质分为水温、溶解氧、流量、金属的溶解度(铁、锰)、混浊度和悬浮固体、气体过饱和等;用水影响分旅游(浮游、钓鱼)、鱼类和其他水生物、供水及同化能力等。
(2.)有害影响分为无重大影响、潜在影响或现有影响二级。据此及(1)分析确定有影响的及应优先研究的水库名称及数目。
(3.)对优先水库的问题找出后,系统地评价的第二步是对具体问题确定可能减轻的方法及措施。可利用的方法涉及物理变化和运行变化两方面。物理变化包括安装设备或结构改变,通常是为了改善溶解氧以及改善温度和流量。运行变化包括保持固定的最小泄水量,限制最大流量和改变调度曲线等,这种变化会影响水库原定的水利任务。
(4.)1979年以前选出了九个具体水库,确立了优先的较大比重,赋予具有多种水质和河川用水问题的工程。其余水库由于资料等问题,还需时日才能进一步研究。
3.2. 2001年后新的水库调度政策研究
3.2.1 田纳西河流域正在进行综合的水库调度研究,以验明在河流流域水资系统的调度中作那些改变对流域的人民将产生较大的整体公共效益。有1300群众参与了初步的环境影响评价小组,还有一些人参加并帮助形成了“研究的范围”。TVA则利用了这些输入信息以帮助开发本系统运转的比较方案。而TVA的技术专家队则进行详细的分析,以决定每一比较方案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并用分析的结果写成初步的环境影响报告。名曰“根据公众确定目标进行方案比较报告”。这个报告包括基本的运转方案和水库系统运转的七个比较方案。也进一步要求群众提出意见,以便写出最终的环境影响报告。
七个比较方案是:以水库游乐A、水库游乐B、夏季水电、夏季与冬季洪水风险相等、商乐航运、尾水游乐和尾水生态等为优先条件。各方案统一比较的项目共十次,即提供低成本的可靠电力,从游乐增加的收入、减少洪水风险及洪水有关损失、降低商业水路运输物资的成本、为城市、农业和工业提供足够的水、提高库区和尾水的游乐条件、改善水库和尾水的水质、改善水库和尾水的水生环境、使水库岸边线和尾水河边侵胀最小化、使受威胁和濒危物种增加保护、保护和改善湿地以及其他生态敏感区、保护和增进渗水库的天然景色。
这七个比较方案连同原始的基本方案均以2010年的水平年,价格则以2002年货币为准。
3.2.2 进一步比较上述八个方案(包括基本方案)对资源范围的分项影响(用无、有利、不利``````表示)。分项影响包括:
1. 湿地群(分别以位置、种类和作用表示)
2. 水生植物,包括诸支流水库和诸干流水库
3. 陆地生态,包括流动的岸边鸟类、野生生物和植物群落
4. 侵入的植物和动物包括种群丰富度与物种分布
5. 数量控制指人口丰富度
6. 受威胁和濒危物种包括诸支流水库、诸干流水库、岸边缘的和低地的、高地的、大幅度的种群、蓄水区上游的、岩洞含水层的
7. 管理的面积与生态敏感现场指现场的整体性
8. 岸边开发和土地利用指对自然情况的非直接影响
9. 岸边侵蚀指水库影响和尾水影响
10. 最佳农田转化与改造
11. 文化资源分非直接影响与直接影响
12. 视觉资源指天然景色的整体性
13. 大坝安全由于水库诱发地震、渗漏和水库最大设计洪水水平
14. 航运:救助每年安排装运货物之人的变化
15. 防洪:洪峰流量(历史入流、设计洪水)变化及潜在的损失的变化
16. 发电:每年发电成本的变化
17. 游乐:每年游乐费用的变化、水库中公群可以进入的场所、商业利用的场所、公众利用的场所
18. 社会经济资源
4. 长江流域水库 、水资源调度举例
4.1 汉江丹江口工程是治理开发汉江的关键性工程和南水北调中线的水源工程。工程分两期建设:初期开发任务是防洪、发电、灌溉航运和水产养殖``````。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丹江口工程加高,最终规模将向北京、天津河北及河南、湖北提供150亿m 优质水,提高中下游的防洪标准,进一步扩大综合效益。
丹江口洪水主要发生在6~9月,10月上旬也可能发生较大洪水,但洪水具有前期大,后期小的特点,水库就利用分期洪水预留防洪库容,10月初开始提高防洪水位(后期防洪库容系根据后期校核洪水与超高库容校核得出),使水库多畜水,提高综合利用效益。充分研究洪水特性利用分期洪水安排库容,可以算是创新。
4.2 关于三峡工程及其有关水库群
三峡水库控制着长江上游全部来水,故从控制长江上游洪水来说,只建上游干支流水库无法与三峡水库相比,它们不可能替代三峡水库的防洪作用。这些水库可以配合三峡水库拦洪和减少泥沙,使三峡水库的入库流量和泥沙减少,可进一步减少三峡水库的下泄量、水库淤积及减少中下游的分洪量。从三峡工程完建后能够提供的防洪库容,应着重解决荆江地区的防洪问题为主,也兼顾其他地区如城陵矶的防洪需要。对此三峡水库调度可对荆江防洪控制点沙市至宜昌区间洪水进行补偿调节,及在满足荆江补偿的同时,对城陵矶进行补偿调度。 椐此调度,三峡工程可以:
避免溃口造成大量人口死亡以及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体地说还有避免人民生活环境的恶化、减少血吸虫病的蔓延机会,损免交通中断及农业减少等损失。所以三峡工程不仅是综合利用工程,更重要的是一个非常有效的生态与环境保护工程。
三峡工程2003年6月已蓄水初期运行对经济发展和航运均有帮助,也解决了到139m缺电“瓶颈”的部分问题。今年中游水线由于三峡水库从3月4日开始补水调度,库水位从138m每天惧前以降低0.2m控制,使长江中游枯水全面缓解,对航运有利。
4.3 长江水库群错峰调度成功
1998年防洪中水库群联合调度的作用
1998年长江防洪中,丹江口、隔河岩、葛洲坝、柘林、五强溪、柘溪等骨干水库工程进行削峰、错峰调度,在不同河段不同时段降低了洪水位。隔河岩水库采取精心调度,第四次洪峰降低了沙市水位0.1m左右,使沙市水位控制在44.95m,有效缓解了荆江河段十分严峻的局面。
长江第六次洪峰隔河岩水库及葛洲坝枢纽均实施了削峰调度。葛洲坝预泄降低水位至65.00m,并可蓄至67.00m的技术方案。并据此控制调度,削减干流洪水。两库分别降低沙市水位0.19m 和0.15m,使沙市水位控制在45.22m,避免荆江分洪。
由于8月8~17日汉江上中游降雨与长江上中游降雨基本同步,为保证汉江中下游以及武汉市的安全,丹江口水库全部关闭泄流闸门(只剩发电流量)与区间洪水错峰。采取“细水长流”的调度方式,在8月下旬一直持续在高出汛限水位较高的水位运行。至出现最高水位时,汛限水位以上拦蓄洪水39亿m ,平均降低武汉水位0.3m左右,避免了汉江中下游分洪,有效地减轻了武汉市的防汛压力。
由于以上水库的联合调度,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削峰、错峰,削减了干流洪水。
4.4 四川错峰调水冲污
2004年2月下旬,由于川化集团公司第二化肥场的技改设备事故,沱江上游突法水污染事件,四川简阳,资中、内江等沿江两岸群众的饮水及正常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沿江产生产遭到破坏。污染事件发生后,资中、资阳、内江三地采取各种措施,紧急启动第二水源,努力确保人民群众饮水安全。各级水文部门充分发挥水文站点作用,加密测点,密切监测水质情况,为沿江城市饮水的取水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在当前岷江来水少,旱情重,春灌已经开始,用水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四川省水利厅科学调水、配水,错峰用水,在尽力确保成都市生活、工业生产用水的前提下,联合调度都江堰、三岔水库的清洁水源,向沱江调水冲污。同时,四川省水利厅联合省防办发出防汛调度指令,要求沱江上游6个梯级电站不得阻水发电,开闸放水,让污染水体尽快下泄稀释,并通知下游做好防汛工作,做到用水安全、防汛安全两不误。水产部门积极组织群众生产自救,加强对鱼市的监管。目前治污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5. 几点认识
* 要作好水库及水资源调度首先必须算清水帐,作好水库的规划设计;
* 作出准确的洪水、水文,气象预报,对调度决策是非常必要的。准确的一至三日水文预报和更长时间的气象预报(甚至趋势预报)是有益的。
* 水库调度除满足传统的任务外,还应考虑对质及对旅游、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等用水的影响,要把大坝与有关水库群作为一个统一的系统进行调度,在决策前要对每一比较方案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及其对人民群众可以提供的不同效益和风险进行比较。
* 传统的水库调度图进行补充提高后仍应使用,如增加水质要求,增加水环境改善要求,增加环境最小流量,增加按水生生物要求放流等。一般说来,调度图应尽量满足下列要求:
1.)当水库遇到设计洪水年份,应保证按正常 泄洪量下泄,而水库不超高;如未错峰多蓄,应校核大坝安全。
2.) 遇到设计枯水年份(或设计枯水段),应保证供水量、水质要求和生态最小水量。
3.) 遇到平、丰水年份,要尽量减少弃水,并设法使弃水资源化。
4.) 遇到特殊枯水年(段),水库正常工作遭受破坏时,应以生活供水和生态最小供水优先,并希望破坏是逐渐的、均匀的,而不是突然的。
总之,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水利工作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人水合偕,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
UID
103387 
帖子
20757 
精华
积分
51465 
贡献度
13 点 
UP值
169 点 
阅读权限
100 
在线时间
40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2-11 
最后登录
2011-4-25 

查看详细资料

TOP

桅子花香

版主

帖子
20757 
能源币
38769 个 
最后登录
2011-4-25 
  • 个人空间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当前离线
34# 发表于 2009-5-21 22:38  只看该作者 水工结构目标安全度确定方法探讨
作者: 陈进
摘要 本文讨论了结构设计理论的发展中的问题和水工结构的特点,根据可靠度理论和市场经济发展状态,分析水工结构安全度涉及的技术、社会、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因素,认为仅依据经验方法确定目标安全度不够合理,而应在一定的设计基准期内,以风险分析为基础,考虑众多因素的方法确定目标安全度,体现安全、经济与风险的统一。  
关键词 水工结构;安全系数;风险;目标安全度;设计基准期
0. 概述
尽管“水工统标”[1]和相应的Ⅲ级标准[2,3]已经颁布实施多年,但可靠度设计方法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领域应用的并不多。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设计方法复杂,许多参数的样本很少,统计参数的随机分布较难确定, 最终设计结果跟过去方法差不多,设计人员体会不到新方法带来的好处。从理论上讲,可靠度方法比过去单一安全系数的经验方法科学和精确的多,但由于目标安全度主要根据“校准法”确定,目标安全度与过去方法的安全度差不多,所以设计的结果也差不多。使用相对先进的设计方法和采用保守的目标安全度是一对矛盾。本文首先讨论结构设计理论的发展中的问题和水工结构的特点;分析结构设计安全度取值的原因和方法;然后,根据可靠度理论和市场经济发展状态;讨论水工结构安全度涉及的技术、社会、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因素,推荐一种考虑众多因素的目标安全度确定原则和方法。
1. 设计理论发展滞后问题
在土木工程中,似乎存在两种矛盾,一种是较落后的设计理论与建成巨大和先进建筑物之间的矛盾;另一种是先进的力学理论发展水平与较落后的设计方法之间的矛盾。早在4800多年以前,埃及人就建立起146m高的胡夫等金字塔,那时没有设计理论,但仍然可以做出宏伟的建筑物。美国垦务局1933年就设计建造了167m高的大古力坝,在1936年建起221m的HOOVER坝,那时,不仅没有计算机和有限元方法,甚至塑性力学和断裂力学还没有形成学科,设计理论还停留在以材料力学和弹性力学为基础的容许应力方法上,但仍然建成了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坝。实践证明,这些建筑物是非常优秀的。另一方面,各种现代非线性力学和有限元程序发展很快,有些已比较成熟,但大多数现行规范仍然在线弹性范围内进行设计。
在古代,工程建筑与其说是一门应用科学,还不如说是一种技术,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艺术。那时根本无法区分工程师、建筑师、发明者和工匠,他们往往是一个人。在文艺复兴以前,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力学体系和设计理论,建筑物的设计与力学还没有直接的关系,建造工程主要凭工匠(相当于现代的建筑师)个人经验和一些几何知识,很象一种艺术创作。那时,也没有太多的经济限制、有近乎无限的人力资源、很大的耐心和时间宽余。象金字塔先后有数十万人施工,用数十年建成。古罗马人用有限的几何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建造起许多环行或拱形建筑物。这种结构只要形状设计合理,是可以确保安全的,拱形结构是天然的稳定结构。在几千年的时间里,许多建筑物如金字塔、长城、各种大教堂和故宫等,都是工匠们用自己的创造力和实践经验建筑起来的,他们并不具备数学和力学等专业素质。只是到了文艺复兴以后,现代科学才开始发展,科学才开始变为有用的手段。真正通过学校培养工程师只有300多年的历史。这些事实说明,没有设计理论或有很粗略的设计理论,只要有丰富的经验,采用合理的结构形式,具有相当的安全系数,能够包住可能出现的不确定因素,结构就可以保证安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种先进的理论和数值方法发展很快,但由于经济、时间和社会的限制,不可能对所有建筑物都进行复杂的理论和计算分析,从而限制了最先进的方法在设计中采用。另一方面,由于土木工程结构破坏后果严重,人们对结构安全要求很高,所以设计者十分注意结构的安全性,而不太注重精确性或经济性。相对先进或精确的理论也是一种理论模型,也有假定,与包含很多不确定因素。设计人员发现,理论计算的应力和变形与实际观测值往往有较大的不同。即使准确了解材料的特性,由于实际结构应力十分复杂,如钢筋中的残余应力、混凝土的徐变和收缩、地基的沉降和施工工艺等都可能引起结构的应力和变形与理论预测的不同,目前大多数理论还不能概括这些复杂现象。当人们进入非线性、混沌、分形和分叉领域后,发现再好的理论也是相对的,所以设计人员宁愿采用简便(即使在理论上看起来粗糙),但有安全保证(如有长期应用经验和较大的安全系数)的方法,也不愿采用相对先进,但要增加安全风险的方法。新的力学理论要等到有大量的工程实践证明可行,并被广大工程技术人员都了解和认可,使用起来又简便,才能纳入规范。
2. 目前安全度设置的方法的评价
由于荷载和材料物理力学参数的随机性、设计方法的不确定、人为失误和施工缺陷等原因,水工结构需要一定的安全度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对于水工结构,除具有一般土木工程特点外,还有以下特点:(1)水荷载是主要荷载,随机性较大;(2)大多数建在岩体上,涉及到复杂的工程地质问题;(3)工程规模大,对社会和人们生活影响大,人们对其安全度要求也更高;(4)大体积混凝土较多,温度应力比较突出。
过去采用粗糙的方法虽然可以设计出伟大的建筑物,但不知道是否经济,也不太清楚到底有大安全裕度。现代的设计者主要对投资者(业主)负责,投资者在规划投资建筑物项目时要进行一定的风险分析,投资者的资金是有限的,对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安全度和使用年限等的要求也是有限的。所以设计者要在满足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各种规范要求的基础上,在安全与经济之间进行均衡考虑。由于许多荷载(如水位、地震)和材料参数(如岩土)取决于天然因素,存在不确定性,同时分析方法也有假设,这样建筑物的破坏概率总是存在,安全总是相对的。在现代,投资者不会投入大量的资金去追求过高的安全度或过长的使用年限。
现代设计者的目标是:在有限的资金和使用年限下,使建筑物达到最大的安全度和最大的使用功能。最大安全度必须达到规范规定的目标安全度,最大的使用功能必须满足社会、投资者和环境的要求。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就要求更高的定量化程度,使用一个安全系数将所有不确定因素都考虑在内,显然无法了解建筑物到底有多大安全裕度。基于可靠度理论的极限状态设计法将荷载、材料参数和分析方法等不确定性因素分别采用不同的系数考虑,并分别考虑承载能力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显然优于过去的方法。但在运用极限状态设计法时,目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1)对于复杂结构,即使采用较先进的方法,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并不容易确定。而且所谓承载能力的极限状态,也缺乏公认、精确的定义。(2)分项系数较多,安全裕度包含在每个系数之中。目前将这些系数看成彼此独立,而实际上他们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安全裕度有重复,使设计偏于保守。例如结构系数,它主要反映分析方法的不确定性,但分析方法中包含了本构关系的选择,从而包含了材料参数。再如,扬压力系数表面上看是荷载参数,实际上,它对材料参数也有明显影响,在抗滑稳定分析中,它既可作为荷载分量,也可在抗力分量中减去。(3)目标可靠指标的确定目前多采用校准法,使安全度水平与旧规范相当。虽然旧规范有大量使用经验,可以确保安全,但旧规范最大的缺点是没有解决安全与经济的平衡问题。安全度水平向旧规范看齐,使新规范安全度水平又带上了旧规范的痕迹。
3. 目标安全度确定方法
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任何建筑物设计都必须有一定安全度。随着科学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经验方法确定目标可靠度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现在勘探、荷载预测和分析方法比过去已有很大提高,不确定程度大为下降,目标安全度应该比过去降低。另一方面,任何建筑物应该有使用寿命,设置过高的安全度不仅使业主的投入增加,而且也增加将来拆除的成本。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环境改善的要求,已发挥过作用但已过时的建筑物必须拆除。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过分改变自然环境的建筑物,对环境肯定是有影响的,今后可能是不合适的,需要拆除。
从现代设计理论的发展趋势看,目标安全度应该依据风险分析的方法确定,风险是生命与财产损失的概率,风险分析的是根据投资者(国家或业主)对建筑物提出的使用年限和功能要求,在建筑物建设和维护经费投入、建筑物安全度和一旦破坏造成的损失三者之间进行平衡分析后确定,应该逐步摆脱经验(rule of thumb)方法,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设计的定量化水平,达到安全与经济的合理平衡。具体是要满足:
建筑物的风险≤社会和个人能接受的风险
上式左边可以通过可靠度理论和代价利益分析定量计算。右边是目标风险,要把社会和人的相信程度及意见用风险的定量化表示出来,可以通过专家系统和社会调查与贝叶斯理论相结合方法确定或将风险转化成货币化进行确定。在采用风险分析确定目标安全度尚无经验时,可以采用校准法进行校核或作为目标安全度的上限。
4. 个人和社会可接受风险
每个人可接受风险一般相差很大,但将众多人的认识进行统计,是有规律的。人们可接受风险主要根据事故发生的频率、大小、对自己的影响程度和个人的自愿等,其中个人自愿接受的风险可以比不自愿接受的风险大1000倍。如登山运动死亡的风险度只有10-2的水平,但登山者为了探险和刺激可以接受该风险。
社会可接受风险实际上国家根据公众可接受风险,以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形式确定。公众容易忽视只造成个别死亡的小事件,而特别关切一次引起上百人死亡的大事件,换句话说,一次损失重大的事故比造成相同损失的多次小事故之和更加危险。当事件的风险小于10-6时,一般人便不会对它表示担心,而且很少对它采取周密的防范措施,如遭受雷击或因感冒而死亡都是在风险水平上。国外许多工业活动的容许风险定为10-6时。
虽然水利结构的失事是“罕见事件”,破坏概率一般很小,但象飞机一般,一旦损失,人员和财产损失巨大,社会对其要求的安全度也较大。根据统计,水工结构发生事故和破坏有以下特点:(1)过去修的多,现在修的少。随着勘测、设计、施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这是必然的形势;(2)在破坏和事故的坝中,事故占决大多数,完全破坏造成重大损失很少;(3)破坏或事故大多数发生在坝建后5年内;因大坝老化引起的破坏很少。所以仅以破坏个数统计,较难推出水工结构程的破坏频率。随着水利工程安全监测、预报水平的提高以及维修技术的加强,现在水工结构安全度也有很大的提高,目标安全度有降低的潜力。
5. 结论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工程建设以业主为核心的体制逐渐加强,设计者必然要在有限的投入、建筑物的有限功能和使用年限基础上进行安全和经济的均衡设计,目标安全度也要向定量化和精确化发展,采用风险分析确定目标安全度是符合这一要求的,当然,还有许多工作有待研究,如符合我国国情的个人和社会可接受风险调查统计;风险因子的量化或货币化模型研究和建筑物综合风险的计算方法等。
UID
103387 
帖子
20757 
精华
积分
51465 
贡献度
13 点 
UP值
169 点 
阅读权限
100 
在线时间
40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2-11 
最后登录
2011-4-25 

查看详细资料

TOP

tulou

新手上路

帖子
16 
能源币
0 个 
最后登录
2010-4-10 
  • 个人空间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当前离线
35# 发表于 2009-5-22 00:22  只看该作者 写的挺好的,下载学习
UID
159843 
帖子
16 
精华
积分
贡献度
0 点 
UP值
0 点 
阅读权限
1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5-22 
最后登录
2010-4-10 

查看详细资料

TOP

众神之翼

论坛元老

众神之翼

帖子
16334 
能源币
20954 个 
最后登录
2011-3-14 
  • 个人空间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当前离线
36# 发表于 2009-6-30 21:41  只看该作者 相当好!!!!大恩不言谢!!!!其实天很蓝,阴云终要散。
其实海不宽,此岸连彼岸。
其实梦很浅,万物皆自然。
其实泪也甜,当你如心愿。

UID
806 
帖子
16334 
精华
积分
42618 
贡献度
0 点 
UP值
3181 点 
阅读权限
90 
在线时间
343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5-29 
最后登录
2011-3-14 

查看详细资料

TOP

wymm

注册会员

帖子
269 
能源币
-41 个 
最后登录
2010-1-18 
  • 个人空间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当前离线
37# 发表于 2009-8-6 15:16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0# 的帖子

谢谢提供这些资料,很有价值
UID
194019 
帖子
269 
精华
积分
285 
贡献度
0 点 
UP值
35 点 
阅读权限
20 
在线时间
1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8-5 
最后登录
2010-1-18 

查看详细资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