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电力不足:陆广莘:国医大师这样养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14:58:59
中国中医科学院80岁资深研究员陆广莘

  著名中医学专家。1927年1月生,江苏人。中国中医科学院资深研究员,基础理论研究所原副所长,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45年初回家乡拜老中医为师临诊学习中医,先后从师陆渊雷、章次公、徐衡之等名医。1952年考入中央卫生部中医药研究人员学习班,经短期补习数理化后入北京医学院医疗系系统学习西医5年。1957年从北医毕业至中央人民医院中医科,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1983年奉调中医研究院。
  陆广莘教授曾主持或参加了多次国际或全国专业学术会议,他提出的“肝血风瘀”和“脾津痰湿”两大课题,为探索中医基础理论和发展中医实验科学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先后获卫生部和“七五”中标课题,其成果获部级一、二、三等奖。
  1986年任《中国大百科全书·传统医学》卷编委会副主任。1987年作为首批专家组成员奉派赴坦桑尼亚进行艾滋病防治研究。1993年应邀访美,就“自我痊愈能力”作主题演讲和学术交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陆广莘:国医大师这样养生
囝月 娇
中医的养生经博大精深, 深谙中医精髓的国医大师
会怎样养生呢 很多人听闻国医大师陆广莘的名字时常
常持有这样的问题。而有幸见过陆老本人的,看到大师未
经丝毫“加工” 的满头黑发, 五六十岁的面容和体态, 说
话声音洪亮,更会发出感慨:年逾八旬的国医大师如此年
轻帅气, 养生一定“另有一套” l
陆广莘是中医学大家。1 927年生于江苏。1 942年考
取上海中学机械专业,1 945年初辍学,回家乡拜老中医
为师学习中医。1 952年考入中央卫生部中医药研究人员
学习班,后入北京医学院医疗系学习西医5年。毕业后从
事中医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1 983年调入中国中医研究
院。
陆老曾主持或参加了多次国际或全国专业学术会议,
他提出的“肝血风瘀” 和“牌津痰湿” 两大课题, 为探索
中医基础理论和发展中医实验科学作出了独特贡献。
2009年, 陆老被评为首届国医大师。
中医是健康医学
陆老把中医药学的学术思想归结为:“循生生之道,
助生生之气, 用生生之具, 谋生生之效。”
陆老认为,现代医学专注于发现和确诊疾病, 然后控
制和消灭疾病,但是事实证明,在这种医学模式下,医生
“努力找病, 除恶务尽”,检查越做越多,药越吃越多,钱
越花越多, 病越治越多? ? 要走出这种困境, 医学就必须
把注意力转向发现、发展人类自身的健康能力, 以自我健
康能力为主旨, 而中医的理念正好契合了这种健康医学
模式。因此,在现代健康医学的发展过程中, 中医将大有
可为。
中医学的目的是调动人体内的自我康复能力, 而不
是简单地用药物杀死病毒。为说明这个问题, 陆老经常举
下面这个例子:1 9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俄
国科学家梅奇尼科夫发现,锥虫红能杀死锥虫。可是如果
杀死同量的锥虫, 在人体内锥虫红的药量仅为实验室药
量的1/6,那么为什么省去了5/6的药量呢? “那是因为
人体有自我康复能力。中医的精神就是发现这个5/6,依
靠和发展这个5/6。这就是中西医的最大不同。” 陆老如
是解释。
吃吃喝喝有学问
国医大师在日常生活中吃什么、怎么吃?喝什么、怎
么喝? 以下就是陆老的一日三餐——
名流健康
早饭:喝一大碗稠稠的粥,其中放了五谷杂粮以及核
桃、花生等各种干果,再吃两个茶叶蛋。
午饭:一小碗米饭或一个馒头,配点荤素搭配的莱。
晚饭:从来不吃主食。夏天会喝一罐啤酒。天气转凉
时会烫碗黄酒喝,或是喝点葡萄酒。下酒莱通常是凉拌
西红柿及橘子、苹果等, 有时还吃点花生、核桃等干果。
陆老认为鸡蛋是种好食物, 每天会吃上4 个。鸡蛋
是孕育新生命的,所以营养非常丰富,特别是鸡蛋黄中
含有丰富的卵磷脂,具有很好的补脑效果。
陆老的一日三餐没有山珍海味, 都是普普通通的家
常便饭。但是陆老会告诉你怎么吃很重要, 用简简单单
的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吃得少、吃"N-I曼, 多咀嚼。
吃得少:晚餐从来不吃主食。陆老觉得晚上能量消耗
非常少,没必要吃那么多。
吃得慢:早餐和午饭都吃得非常慢,晚餐吃得更t曼,
得花将近一个小时。一罐易拉罐啤酒, 陆老可以喝上整
整半个小时,边喝边品尝滋味。
多咀嚼:从健康的角度来说, 细嚼慢咽的好处有很
多:固齿、美容,延缓大脑退化。但陆老认为细嚼慢咽最
重要的一个理由还在于:吃饭是一种享受,只有慢慢品
才能品出其中的滋味,不然美食也就失去了意义。陆老
的早餐天天喝粥, 但他喝的粥和一般老年人爱喝的粥可
不一样:其中放了五谷杂粮,都是大有“嚼头” 的。人上
了年纪, 胃分泌胃酸和黏蛋白的能力都会降低,通过多
咀嚼, 可以大大减轻胃的负担。
治未病才是上上策
陆老把中医定位为养生医学,是关于“生” 的医学。
他从养生角度提醒大家, 不要误以为医生必须开药,必
须要求患者非打针不可。要站在健康医学的角度, 治病
于未病。中医思想融合在了百姓生活中, 比如药食同源,
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与医学思想是联系在一起
的。养生不仅是医学的一部分,而且还是医学的指导思
想。现在中医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与影响日益扩大, 这
是中华民族对世界医学的贡献,是我国具有原创性优势
的学科。如果中国的百姓反倒不能享受这样成本低廉而
且有效的医学, 实在是舍本逐末。陆老热切希望有更多
的人主动学习、了解中医知识, 把养生、治未病贯穿于自
己的日常生活中, 这样就不会盲目地迷信药物,不会再
病急乱投医。
9
一定要健康
Www.Net886.Com
* * * * * * * * * * * * * * * * * * * * *
生生之道,生生之具,生生之气,生生之效
七句话:“究天人之际,通健病之变,循生生之道,凭生生之具,培生生之气,收生生之效,谋天人合德”,下面略加解释。
究天人之际:了解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通健病之变:了解健康和疾病之间的转化关系,了解其外部条件(天)和内在依据(人)。

循生生之道:第一个“生”是动词,意思是“使某某生”,第二个“生”是名词,生命生态生机的意思,连起来就是要依据使生命健康生存的道理,这个就是中医的“学”,是理论。

凭生生之具:生生同上,不解,这句的意思是用使生命健康生存的工具,有哪些器具呢?砭石、针灸、导引、中药、食物、情志……都是工具,这个是中医的“术”,是实践。

培生生之气:要培养使生命健康生存的正气?何为正气,可以近似理解为抵抗力、免疫力等,我理解的正气是尽力保持自体稳定的能力。老子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因为有尽力保持自体稳定的能力就会有平时状态好时的自稳调节能力和状态不太好时的修复能力,这是一生二;而在状态不好的时候,又分两种,一是欲病时的防御能力,另一种是已病时的自愈能力,这是二生三。所以就有中医“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的话。

收生生之效:这句简单,就是说取得使生命健康生存的效果。

谋天人合德:这句和第一句首尾呼应,这句反应了中医的整体观和交互性,不仅要从整体和主体上去认识人,还要从人和环境的交互上去认识人,在开始的时候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究天人之际”,在结束的时候实现人天的和谐发展——“谋天人合德”,人定胜天是胡说八道,顺天承运才是王道。

最近读陆广莘,以上是一些个人浅见,与有缘人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