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 sre1 摄像机:苏叔阳,把中国介绍给了世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9:25:15
新华网河北频道 ( 2011-03-24 17:06:13 )        稿件来源: 杭州网
《中国读本》不是任何人都能写出来的,也不是任何人写的书都能销到1200万册的。
辽宁出版集团副总经理俞晓群说,中国5000年的历史太丰富了,一本书不可能面面俱到,但苏叔阳《中国读本》把中国历史进行切片,再串起来,从而解答了外国人最想了解的东西。凭借自己深厚的历史学功底,用诗化的语言,生动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用15万字概括中国5000年文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苏叔阳创立的新文体——读本体,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在一大堆珍珠里,选择上好的珍珠,穿起来成为一串项链,它的价值远远大于零散的珍珠。俞晓群的精彩评价,充分论证了这部书的文学价值与史学价值。
本书最精彩的核心是什么
《中国读本》既是中国文明、中国历史文化的读本,那他最精彩的核心是什么?我给自己提出一个我必须回答的问题。通读书稿,掩卷深思,我说是怎样看待、评价和继承孔夫子的儒家学说给我印象最深,应该说这是本书最精彩的核心。
苏叔阳先生说中国先民有个最核心的观念。这个核心观念深入骨髓,这就是孔夫子说的做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认为人类最美好、最理想的社会,便是“大同世界”,即由无数个个性以合理的秩序组成的统一和谐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人人都能施展自己的才能,老有所终,少有所养,其乐融融。应该说这个理想的社会,也是今人所追求的。
“大同世界”怎样达到的呢?是要通过序。序是从农业社会来的。天有春夏秋冬,地有春种秋收,农时和天时是相吻合的。这种吻合就造成人际间的吻合。人际间的最基本因素是家庭,家庭要和,必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就是序。伦理上的序,道德上的序,就是伦理关系。因此伦理上要有合理的序,而这个序的内容是可以随时调整的,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建立了合适的序,在这个序上就会达到合。这个合是有不同的。要是“同而不合”,什么都要求同一,这种要求是“小人同”,这种“小人同”实际上是不会合的,因此出现动乱。中国的先贤、仁人志士们在动乱之后要求再回复一种合,“君子和”。而每一次这样的合都是在前一个阶段的合上的累积和发展。中国维护这个合的官方的制度,这就是很早就建立的科举的制度,科举制度建立了这么多年,大概有800个状元,十几万当官的,他们所遵循的课本都是统一的,就是儒教和《老子》。这种思想维护了这种制度,产生了无数仁人志士。
政府体制上维护了中国文化的延续发展,所以当动乱的时候,这些仁人志士要回复这个合。所以在中国漫长的几千年文明史,特别是中世纪史以后,从秦始皇公元前221年建立统一王朝,到孙中山先生1911年推翻封建王朝,这2300多年来,大致合的时候长,分的时间短。合就是厚德载物,也包含了中国民族各个支系的融合和中华民族与其他外民族优秀文明的融合。也包含着这些伦理道德,它是维护人民精神的一种长城。而汉字是维护文化的长城。再加上官方制度体制上的维系,使得中华民族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历史悠久又保有未曾断裂、不断转进的一种文明的国家。儒教理论所造成的中国的灿烂文化、中华文明矗立于世界,雄视千古,有着无与伦比的伟大。
《中国读本》正是在这一点上告诉国人:爱我中华,壮我中华;正是在这一点上,真实可信地向世界展示着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之无穷魅力。我以为这是本书的精彩核心。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