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净值查询660005:街亭就在宝鸡凤县双石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3:32:06

街亭就在宝鸡凤县双石铺? 

 2010-05-28

核心提示
丰禾山就是马谡被困的“孤山”


    在今天的凤县县城双石铺有一标志性的山“丰禾山”(也称“烽火山”),相传舜为庆祝嘉禾(古时类似于小米的粗粮作物)丰收而积土成山,而更多民间传说则认为丰禾山真正成名于三国时代“马谡大意失街亭”,在此燃烽火以告急,而当时的街亭重镇就是丰禾山所在城池——凤县县城双石铺!


魏延接应马谡的列柳城是凤州


    接《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记载,诸葛亮在派出马谡、王平守护街亭后,恐有闪失,便唤来魏延、高翔曰:“街亭东北上有一城,名列柳城,乃山僻小路,    此可以屯兵扎寨。与汝一万兵,去此城屯扎。但街亭危,可引兵救之。”
杨动力等三国文化爱好者指出,此文中所指的列柳城实指今天的凤州古镇。


湖广口音是荆州籍的追随者


    在凤县双石铺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即双石铺附近的瓦房坝、南星、三岔、留凤关一带,有许多居民祖辈皆说湖广话。


    一些诸如杨动力这样的当地三国文化爱好、研究者推理得出:这些人可能是当年追随刘备入川建立蜀汉政权的荆州军民后裔,也许就是中国历史上较早一批的大迁徙居民。而这些湖广口音遗落地点与诸葛亮北伐路线又有着奇妙的关系。

 

    双石铺,这个宝鸡凤县县城的小镇,在2008年曾因抗战题材的影视作品《黄石的孩子》而备受关注。如今,《新三国》的热播又让人们的目光聚焦在了这个神秘而美丽的小城,凤县素有“秦蜀咽喉,汉北锁钥”之称,在历史上属魏蜀相争的兵家要地,至今仍有许多三国文化遗珠可寻,尤其是双石铺即为三国街亭一说在民间流传极广。在几位有心人多年的历史文化研究探讨中,三国街亭与双石铺的情缘显得更加扑朔迷离。

丰禾山就是马谡驻扎的“孤山”?
    在今天的凤县县城双石铺有一标志性的山“丰禾山”(也称“烽火山”),相传舜为庆祝嘉禾(古时类似于小米的粗粮作物)丰收而积土成山,而更多民间传说则认为丰禾山真正成名于三国时代“马谡大意失街亭”,在此燃烽火以告急,而当时的街亭重镇就是丰禾山所在城池——凤县县城双石铺!
    三国时期,魏蜀之间,横亘秦岭。蜀攻魏必须越过秦岭攻占长安;魏攻蜀也必须越过秦岭攻占汉中,秦岭为必争之地。诸葛亮进军有三条路:东经子午谷险要之路,司马懿料诸葛一生唯谨慎,必不敢行此险招;中路从斜谷攻郿城再攻长安,司马懿派军死守;西路为小道,由阳平关绕街亭而进,街亭成为必争之关键。在《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中,王平劝谏马谡在五路总口下寨,守住街亭要道,而马谡死搬兵书,认为凭高视下,可势如劈竹,曰:“当道岂是下寨之地?此处侧边一山,四面皆不相连,且树木极广,此乃天赐之险也,可就山上屯军。”随后马谡将两万精兵安插在了山上,结果不出两日,便被魏军断其水源而围困于山头,后火烧之下痛失街亭。
    长期研究三国文化的凤州中学语文老师杨动力认为,马谡所指的天赐之险的孤山就是丰禾山。
    丰禾山坐落于凤县县城内,远离群山而独立,树木极多,山下傍有小峪河。王平所说的五路总口街亭重镇即今天的双石铺。五路指的是哪五路?即以双石铺为圆心向南经酒奠粱、留凤关去汉中;向西南经草店的两河口西去天水,南奔宁强阳平关;向东北经唐藏张家庄去陇州;向北去陈仓。(如示意图所示)地理位置与三国街亭之地十分吻合。
    据当地村民介绍双石铺在秦以前称为姑道,意思是说丰禾山远观犹如一位依河而立的姑娘,仰望远方的山谷通道似乎在诉说着什么。后更名为古道县,三国时期曹魏占据的七个郡县中就有古道县,后为曹魏和蜀汉相争之地。村民指着丰禾山头阴暗潮湿处的一口枯井告诉记者,这井年代久远,山上有寺庙之后,庙里的出家人为了汲水方便也曾再次凿打此井,被石岩所阻,没有水源。村民认为此井便是马谡被围困山上时所凿,希望能凿出水源来自救。
    街亭就在双石铺的说法,的确是因为这些传说引发的。而且,还有许多人在这里留下了文字证据。
双石铺有个“街亭照相馆”
    除过民间传说,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政委程子华在《红旗飘飘》一文中写到,他经过双石铺时对街亭故事的回顾,他认为双石铺即为街亭,是总收汉中的咽喉,并引发历史感慨,评议诸葛、马谡失街亭的功过是非,引以为鉴。
    在《徐海东传》第10章中也提到,徐海东将军路过双石铺时,仔细观察、分析了该地的地理位置,曾经感慨马谡失街亭的历史教训。
    也就是说,在这些作者的概念里,三国时期的街亭应该就是双石铺,不知道为什么,在短短的七八十年之后,这种说法却渐渐淡出。
    不过,在凤县许多老人的印象中,民国时期以街亭命名的店、铺不在少数,双石铺的照相馆名为“街亭照相馆”,并有许多文人墨客、旅行者在丰禾山下留影并提上“街亭留念”以作纪念,这些都使街亭与双石铺扯上了千丝万缕的关系。
列柳城原指凤州?
    接《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记载,诸葛亮在派出马谡、王平守护街亭后,恐有闪失,便唤来魏延、高翔曰:“街亭东北上有一城,名列柳城,乃山僻小路,此可以屯兵扎寨。与汝一万兵,去此城屯扎。但街亭危,可引兵救之。”多亏诸葛亮的谨慎心细,街亭失守后,魏延和高翔在列柳城接应了马谡和王平。
    杨动力等三国文化爱好者指出,此文中所指的列柳城实指今天的凤州古镇。凤州位于双石铺东北方向约30里处,在宋代时期,凤州仍有进贡皇宫的“柳手酒”和凤县八景之一“唐沟烟柳”,古代诸多诗人都曾留下了咏柳诗句:“柔夷醽绿今安在,唯有青丝坲地垂。”如今的凤州城四周依然烟柳如织,尤其是磨湾、安河一带柳树成行成对。而古代的文人、商贾、军事家历来有以地方特征命名事物的习惯,凤州这座山间小城被传为“列柳城”也就不足为怪了。
    凤州所处的地理位置与列柳城亦有许多契合之处,司马懿曾说:“吾素知秦岭之西,有一条路,地名街亭,傍有一城,名列柳城;此二处皆是汉中咽喉。诸葛欺子丹无备,定从此进……”凤州被称为汉中咽喉并不为过,凤州长期研究栈道文化的翟天行老人认为,凤州是居于栈道要冲之地的城池,出凤州西城门向南进南岐山,上连云栈道,过南天门、烟囱沟、心红峡、三岔驿、留凤关、连云寺去往汉中,凤州城的“连云栈道”也曾被学者论证为古时秦入蜀的“官道”,在栈道上至今仍有许多遗迹可考证。
    双石铺西庄村槽头沟传说是蜀屯兵饲养马匹的地方,杨动力经常实地走动考察该地,他发现在翻越丰岩可以到达心红峡、三岔与连云栈道相接,是天然的好战场,岩石上至今留有古栈道凿下的石孔、方洞若干。在凤州城内,诸如这样历史久远的小地方还有许多处,在凤州林野山间部署的古代兵马营站仍鲜活地存在着,古凤州被当地老人称为街亭附近的列柳城,魏蜀相争的古战场。
追溯湖广口音之谜
    在凤县双石铺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即双石铺附近的瓦房坝、南星、三岔、留凤关一带,有许多居民祖辈皆说湖广话。湖广音接近于湖北荆州话,凤县本地人称为“湖广广”,有别于川、陕方言。此种湖广口音在这些地区祖辈相传,在近年没有大的迁徙记录的背景下,这样的语言种类又来源于何处呢?
    杨动力小时候在汉中一带辗转学习、生活,他对照地理位置观察,发现“湖广音”与汉中口音截然不同。如果说“褒斜栈道、连云栈道、陈仓道”一带人说汉中、四川话比较好理解,而说湖广音又是什么缘故?
    一些诸如杨动力这样的当地三国文化爱好、研究者推理得出:这些人可能是当年追随刘备入川建立蜀汉政权的荆州军民后裔,也许就是中国历史上较早一批的大迁徙居民。而这些湖广口音遗落地点与诸葛亮北伐路线又有着奇妙的关系。
    在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后,虽东奔西走,屡建战功,但终究不能形成大的气候,只有后来依附刘表,领有新野县,请诸葛亮出山后形势才有了明朗变化。刘备屯兵新野,驻兵荆州时爱护百姓、发展生产,很受荆州军民爱戴,不惜延缓行军速度而携带荆州军民同进退共甘苦,在动荡战乱的三国时期,如此仁义爱民自然感化了荆州百姓。后来刘备入川,据守汉中后,亦有不少荆州军民追随,可以说是刘备蜀汉政权兴旺的班底人马。后来,当诸葛亮领军北伐曹魏时,北伐队伍中的战士或许不乏这些荆州籍的追随者,跟随蜀汉开到了褒斜支线,他们的后裔也就分布在了这一带,说起湖广音,形成了独特的民情。
    如今,战乱动荡、枭雄辈出的三国时期已经远离我们数千年之久,而湖广音仍鲜活而有规律地存在于凤县这块土地,似乎是活于民间的三国文化“活化石”,使双石铺与三国街亭有了鲜活的实物可探究。这些故事和谜团也成为人们饭余茶后饶有趣味的谈资,在猜测与探讨中,那金戈铁马、刀光剑影的三国故事,翻滚在一代代三国爱好者的脑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