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aps四袋 卡其:NLP:穿越人际沟通的迷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9 07:38:05

NLP:穿越人际沟通的迷雾

    我们的人生经验告诉我们,每一个人的每一个行为背后都有一个动机,而且有一个正面的动机。但是,由于人不与人同,而且由于天时地利人和等等各种因素而导致人际沟通出现障碍。

  我相信每一个人都有不被人理解和接受的经历,而不被人理解与接受就意味着自己不被人尊重和重视,不被人重视同时意味着自己的价值和努力被忽视。当自己的价值和努力被人忽视的时候,人的第一反应就有可能是郁闷,压抑,愤怒,也就是所谓的“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发”。

  而事实上,我们的不被人理解和接受最至关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彼此双方没有在各自的目标上达成某种共识和彼此之间的默契,所以才产生认识的分歧。人们如何就彼此之间的某种目标达成共识和默契呢?那就需要沟通。

  沟通的重要性一直受人重视,但是人们的沟通质量并不高。沟通的质量不高就意味着共同的默契没有达成,彼此之间的价值就得不到承认,压抑、愤怒、相互猜疑,等等各种负面情绪就立即出来。而这些情绪会通过大脑形成一个行动的指令指示身体表现出种种不利于人际关系的事情出来。

  沟通无时无刻不在进行,当我们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我们自己也在和自己沟通,所以我们无法不沟通。何况作为儿女,作为父母,作为下属和上司,作为老板,作为政府官员,作为教练,作为环保主义者,作为反战主义者……,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的人们,能否成功扮演好这些角色,完全取决与沟通的质量,所以,生命的质量在于沟通的质量。

  很多人对自己非常自信,尤其是对自己的IQ非常的有信心,认为只要IQ高就可以获得好的沟通效果。认为自己可以控制自己的大脑,使用好自己的大脑。

  但是,研究表明,97%的人的大脑,有相当多的时候就仿佛是一辆处于高速行驶的公共汽车,而驾驶员位置是空的。下面的两个例子足以证明研究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例子一:

  请看下面的一段话:

  你不要去想那头红色的大象,你千万不要去想那头红色的大象,你绝对不要去想那头红色的,高高的,毛皮厚厚的,腿粗粗的红色的大象。

  你的头脑中有些什么图象出来?有没有一只红色的大象呢?根据测试,97%的人的大脑中都有红色的大象的内心图象出现。可是,我的目标是不要你去想,可是你的头脑中却偏偏出现红色的大象。这说明,在言语的控制之下,你有时候是无法控制自己的大脑的。沟通也是如此,常言说得好,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啊。你在真正掌控你的大脑了吗?

  例子二:

  大家都有过鼓掌的经验吧。

  下面是一个鼓掌的测试。

  我们的规则是,我数一的时候,大家就鼓掌一下,数二的时候,大家就鼓掌两下,数三的时候,大家鼓掌几下呢?对了,三下!

  可是,实验表明,97%的人在我数第四的时候,人们就情不自禁的鼓掌四下。可是当初在宣布规则的时候,我们并没有说我数四的时候大家鼓掌四下,可是当我数四的时候,大家为何会情不自禁的就鼓掌四下呢?

  这个测试同样证明,我们的大脑的条件反射虽然被我们的经验训练反应非常灵敏,但是上述的测试同样证明人们的大脑很多时候被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是的,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有大量的时候我们对自己的大脑是处于无法控制的状态。因为我们的大脑就象一台精密程度非常高的,超乎寻常的超级电脑,它会自动运作,它自然有其自我运作的规律。而这些规律并不因为我们不了解不知道而不存在。所以,我们只需学习了解大脑自我运作管理的规律,然后依乎天理,顺其自然的按照大脑的运作规律办事就可以了。

  大家可能有过使用电脑的经历。当你买回来一台新电脑的时候,你会发现随机带有一本产品说明书,在早期的品牌电脑甚至还带有操作系统的操作手册。可是,我们的大脑虽然也象一台十分精密的超级电脑一样,可是我们的父母和学校、政府并没有给我们配发一本手册,在我们踏上人生旅途之前,给我们一本类似于系统操作手册一样的操作指引,并告诉我们说,来,这是你的大脑操作手册,请你好好爱惜这台超级电脑。的确没有,在当前的教育环境条件下,尤其是很多人还在非常迷恋什么权威的时代更是如此。

  在我看来,这个世界上不存在任何权威,只存在观点的不同。不存在任何超人,只有潜力是否尽力发挥的人。潜力被大量的挖掘出来的人,就成为了了不起的人;反之,则不是。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起源于美国加洲大学,由一位叫理查.班德勒(Richard Bandler)计算机天才和一位叫约翰.格林德(John Grinder)的语言天才共同创立,结合了前世界最重要的催眠大师密尔顿.艾瑞克森(Milton Erickson)的催眠治疗模式形成的NLP却堪称人类大脑的操作手册。

  这门科学的起源就源于探索沟通的模式,所以,它本身就是因为沟通而诞生的。(P.h D Tad James)

  什么是NLP?NLP是三个英文单词的缩写。

  N- Neuro(字译为「脑神经」,意译为「身心」)

  头脑和身体经由我们的脑神经系统连结在一起

  脑神经系统控制我们的感觉器官去维持与世界的联系

  L- Linguistic(语法)

  运用语言与别人作出相互影响,经由姿势、手势、习惯等无声语言显示我们的思考模式、信念及内心种种状态头脑与身体之间的联系机制所用的语言

  P- Programming(程序)

  借用计算机科学的字去指出我们的意念、感觉和行为只不过是习惯性的程序,可以经由提升我们「思想」的软件而得以改善

  凭改善我们思想和行为的重复程序,我们便能在行动中取得更满意的效果

  NLP三个英文单词连接起来的意思可以翻译为《神经语言程序学》或者《身心语言程式学》意思都是一样的。 

 

极大部分的身体活动由潜意识所控制 

作者: 李中莹

    人类的脑怎样储存资料,让我们知道哪些东西能带给我们痛苦或乐趣呢?我们总想避开痛苦,追求乐趣,我们的脑又怎样能够产生新的想法,新的做法呢?儿童学习时,为什么总想避开书本,不停地想去玩耍呢?

    研究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脑的基本构成单位——脑神经细胞,学术上称为神经元——开始。

    每一个人脑都有约10(X)亿个神经元,上下不会超过1%~2%,所以一个人的聪明程度不是由神经元的数目决定,而是由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网络决定。

1.神经元的构造

    每一个神经元都是一个细胞,有细胞体,讯息由树突传入,在细胞体内经过处理,经由轴突(Axon)传至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和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触须之间,有一个微细的空隙,称为突触。 

    讯息在神经元体内传递的方式是电行,在突触传给另一个神经元所用的方式则是体内自制的生化物,称为神经传递素。

    现在已知可以做神经传递素工作的生化物超过80种,其中的8~9种做了约98%的工作。我们的情绪反应,因而思想和行为反应,都是被这些神经传递素控制着:不同的神经传递素,便有不同的反应。

2.神经元之间的连接

    网络一个人在出生之前,脑中的1000亿个神经元已经几乎全部准备好,而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网络则是十分稀疏的。因为婴儿未能意识思考,故此,他只会凭外界的刺激而制造连接网络。

    任何声音、景物、身体活动,只要是新的(第一次),都会使得脑里某些神经元的树突和轴突生长,与其他神经元连接,构成新的网络。

    同样的刺激第二次出现时,会使第一次建立的网络再次活跃。就是说,新网络只能在有新刺激的情况下产生。一个人的一生之中,不断有新的网络产生出来,同时有旧的网络萎缩、消失。

    一个旧的网络,对同样的刺激会特别敏感,每次都会比前一次启动得更快、更有力。多次之后,这个网络便会深刻到成为习惯或本能了。这便是学习和记忆的成因。

    在某些情况下,一次学习便能记忆得很久,这便是恐惧症和一见钟情的成功。这种现象需要一些特定的条件存在,这里不谈了。每当有同样的事物出现时,同样的网络便会启动。

    当然,没有建筑出来的网络是不存在的,因此也不能被启动。这就是说,如果个人有五个不同的网络,我们的脑只能启动这五个网络,我们的思想和行为的反应亦只能在这五个选择中。

3.脑做工作的自动性和高速度

    每个人的脑随着身体和年龄的成长而增长。如果同一件事曾经有过五个不同的发展过程或结果,类似的事下次便会出现:我们大脑的前额叶收到由眼、耳或其他感觉器官传入的讯息,会马上启动所有有关的连接网络。

    就是说,大脑会自动地在资料库中找出所有有关的储存资料,然后做对比节选的工作,最后,把最有可能适合这一次用的资料,传给边缘系统,就是说,会在那已有的五个网络中选择最贴切的一个而启动之。边缘系统负责情绪和(在绝大部分情况下)做出决定。

    上面前额叶做的搜集、对比和节选工作,在500万分之一秒内完成,而且是我们生活中每一刻不断地做的工作!速度如此之快,只有潜意识才能做到,意识不能!

儿童学习的苦与乐 

    从脑神经学的角度看儿童成长过程中学习能力的培养,我们知道: 

    学习是随时随刻地在进行中,而不只是在课堂里才做的工作。 

    少变化、少尝试、少活动的孩子的能力也会少,因为脑中可供选择的网络少。 

    用恐惧、羞愧、犯罪感推动的孩子活动会少,会对学习没有兴趣,因为进化过程中这些情绪是引导我们避开那些事情的! 

    当一个人感到乐趣时,体内释出的神经传递素包括一种称为“脑内啡”的物质。脑内啡除了给我们轻松、舒适的美好感觉外,同时还使我们渴望重复这种感觉,因而会推动我们去重复能导致脑内啡再释出的行为。

    所以,在痛苦(恐惧)和乐趣之间,痛苦有即时的推动力,而乐趣的推动力则更长效,因为人总是在不断地追求乐趣。所以,使孩子更喜欢学习的秘诀是增加乐趣。这一点,在我所设计的亲子课程中已充分表现出来。

潜意识:大脑绝大部分能力的所在

    从前面的介绍中得知,潜意识是我们大脑绝大部分能力的所在。意识部分与之相比,极为细微。一般人很少注意潜意识的存在,亦很少刻意地与它沟通,因此不能发挥它们本有的能力。

    每个人的潜意识其实不断地渴望与它沟通,亦不断地尝试沟通,只是我们没有察觉而已。

    虽然学术上不能完全成立,但是为了使我们容易掌握和发挥,我们可以假设:潜意识、右脑、感性可以被看做是同一东西,也就是我们的情绪和能力之所在。意识、左脑和理性可以被看做是我们大脑的另一方面。

    人最大能力和成就的状态出现在意识与潜意识携手一致的时候。

    一个人在潜意识中总是不断地去找寻更好的方法,以便使自己取得最佳的利益。潜意识驱动的行为总是为了一些正面的动机,虽然有时那些行为效果不理想。潜意识里永远不会有伤害本人的动机。 

    潜意识有多个层面,情绪属于较浅的层面。在更深层里有多个具备高度智慧及能力的层面。从科学的角度去介绍潜意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般来说我们认为潜意识隶属以下两门学科:  

    脑神经学。因为潜意识与大脑功能有关。     

    心理学。因为潜意识与我们的行为表现有关。 

    但是我查过一百多本中英文有关脑神经学和心理学的专业书籍,竟然找不到对"潜意识”一词清晰或全面的解释,其中一些书本甚至没有这个词!

    换句话说,这个词似乎只存在于一般人的言谈中以及非学术性的普通书籍之中! 意识与潜意识是手牵手地工作的。容许我意译查尔斯•克雷布斯博士(Dr.Charles Krebs)一篇文章中的一部分:

    “你的身体不断工作,其中的过程远非我们的脑的意识部分能够处理。简单如站立,你的身上有数以百计的肌肉,各自处于不同的收缩状态来使你能够站直,每秒钟它们发出的讯息有500万—1000万之多,你的意识是无法处理的。这些讯息的绝大部分直接深入潜意识部分,只有极少数送到意识部分让我们感知。

    你告诉你的身体站起来,这个简单的指令由意识传给潜意识的活动机制部分,指令你的肌肉去收缩及配合,使得你的身体能够站起来。这个动作需要数以百万计的感官资讯,然而你只要意识到你已经站起来便足够了。

    当你走路时,起步的决定是有意识的,一旦开始,你就可以把思想完全放在其他事情上,因为你的潜意识已经接手控制身体步行的工作。

    就像一架飞机由机师操纵起飞,但一旦飞上天空,自动导航系统容许机师把全部注意力放在其他事情上。不仅如此,我们研究肌肉反应,得出的结论显示潜意识的力量能够超越意识的力量,因为只有如此,潜意识才能确保我们的生命得到最大的机会生存下去,而不会受到一些意识作出的错误意念的影响而导致生命危险。

    试举一例,如果你试图举起一个你身体的肌肉和筋骨不能负荷的重量,潜意识的探测器探到那不断增加的压力,便会将有关的危险通知潜意识的控制中心。潜意识于是会指令有关的肌肉放弃,否定了意识所发出的指令。

    这种现象,在举重比赛里经常见到,一个选手勉强地把杠铃举过头,开始发抖,然后把杠铃摔在地上。他的潜意识压过了意识中想打破世界纪录的念头,不容许一个理想但不切实际的愿望去危害身体。

    所以,当我们以为我们控制了身体的活动时,我们其实所知甚少。极大部分的身体活动由我们的潜意识所控制,而它的目标是:生存。

    作者简介:李中莹是华语世界NLP及EQ方面的杰出专家,其NLP课程是华人地区最权威、最系统、最受欢迎的 NLP 学习课程。

 

NLP技术之V(视觉)-K(感觉)分离法

发布人:管理员  更新时间:2008-09-22

  1、B找出某件过去想到就难过,而现在希望能去除那不好感受的事。

  2、A帮B建立在稳当舒适下的心锚。

  3、心锚建立好后,让B想像看见自己过去,立身于该造成心理创伤的事件开始之前,整个场景就像是一个幻灯片的静止画面。

  4、当B能够清楚地看见画面上的自己后,请B心理上往上飞离自己的身体,坐在电影院的放映室,可以看见自己身体坐在戏院的椅子上,及静止画面中的过去的自己。

  5、B看着事件重演,A则使用心锚及语言形式,来确保B的身体和该创痛事件保持分离。

  6、当这段经历回顾完毕,而过去的自己也已平安无事后,将画面中止之,在放映室的自己,飘下来在戏院中的身体结合,看着停止的画面。

  7、B以现在的自我,心理上地回到当时的现场,向过去的自我保证,其来自于未来,而过去的自我是已存活下来了。然后,现在的自我对过去的自我,给予必要的安慰及感谢。

  8、当现在的自我看出过去的自我,有所体悟时,请现在的自我将过去的自我揽入怀中,并融为一体。

  9、未来模拟。找三个未来B可能会再度面临的同样情境模拟之。

  PS:

  在练习中,如果B太进入情况,可能会重新感受到创痛,A宜立即停止步骤,把B带回现实,并重新建立强力的心锚,然后再开始。

  曾有人分四、五次疗程才能重新看完过去创痛的影片,但也是走过来,疗愈了。


▲NLP基本技巧——亲和感[先跟后带]  

    亲和感技巧,也跟先跟后带技巧。下面内容是网友嘻嘻哈哈阅读《构建心灵宽带网--NLP超级沟通技巧》而做的读书笔记。

  良好人际关系,是成功极重要的一环;而亲和感,就是和别人打成一片,令人感到如自己人,有共鸣共振之感。亲和感就如别人肚内一条虫,知道别人的感觉和思维。

  如何达致人际关际的亲和感呢?这亦离不开模仿,就是模仿别人的行为表现,就像一对热恋的情人,穿的、讲的、吃的、玩的都完全一样,当你能模仿对方的声音和肢体语言时,对方马上会开始对你产生好感,因你以他的立场和他交往,而非以自我的标准去与人相处。

    与陌生人相交,欲解读对方,可尝试将他们分类为视觉型、听觉型及感觉型。听觉型是讲话速度稍慢,声音较小,甚至不看对方。感觉型的人讲话断断续续,速度慢。而视觉型的人则相反,讲话快且急,从喉咙呼吸。因此,你可以将他译码,模仿他人的频道。专家发现,人际沟通,文字占7%,声音占38%,身体动作及表情占55%,所以要亲和感就要模仿别人的肢体语言及声调(共占93%),就能短时间达到效果。曾有位心理辅导员面对一个大叫大吵的小孩,倾谈多次也无效,最后辅导员学小孩大叫大闹,小孩突然安静了,慢慢将自己内心世界说出来,小孩觉得辅导员了解自己,大家彼此亲和了。

    模仿卓越,可由信念、策略及亲和感入手,信念需积极、正面,如一幅幅灿烂夺目的图画,策略就是做同样的事情达到同样的结果,采取目标的步骤得到同样的结果。亲和感是人际关系的沟通技巧所在,当你能模仿对方的声音、动作时,对方马上会对你生好感。大家由现在起,不妨找一位你身边最成功的人物,模仿他的信念、策略及亲和感,假以时日,你必有所成。

第一部分:亲和关系

    亲和是一种"协调、一致或亲近的关系"。在人际关系、沟通甚至在整个生命中,亲和感的获得都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没有亲和感,生命就没有价值。
    要想获得沟通对象的亲和感,你必须先进入他们的世界,了解他们是如何处理资讯,如何与世界发生联系的,因为他们是分成三种形式的(NLP的划分)。
    达到亲和最有力的方法是呼应,呼应就是配合别人的行为、经验、情感和信念达成一致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沟通者有意识的向别人传递了相似的信息,从而引导别人的经验达到新的世界。
    呼应的好处:你可以进入别人的身体和心灵,拥有与别人类似的经验。

第一章:亲和关系和亲和感

    亲和感告诉我们:同极相吸。
    人们喜欢那些象他们自己的人。
    我们对相似的东西产生的反应多于对不同东西的反应。
    亲和感,是无障碍沟通的基础,拥有亲和感,是成功沟通的前提。没有亲和感,我们只能看见自己的观点――而把对与错、责备与羞耻、缺陷与内疚强加到别人身上。
    当我们的行为一致时――当我们的视觉、听觉和触觉都一致时,我们人际关系的结果就会是亲和的。

第二章:亲和感表象系统
    在生活中,我们完全依赖五官来认知现实的世界。所以,我们的经验就是我们眼睛所看、耳朵所听、触觉所感以及内在感受的总和。当然,还包含某种程度的味觉和嗅觉。这些感官混合在一起,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真实架构。
    表象:把外在世界的信息编译成我们大脑可以理解的方式。
    表象系统:我们创造经验的感官通道。
    表象系统:视觉型=图像、意象
         听觉型=声音、语调
         触觉型=触摸、感觉
    主要表象系统:我们个人比较偏爱的表象系统。
    在表象类型中,最主要的生理特征是眼睛的解毒线索。
    我们的呼吸模式是和我们的心灵状态相通的。
    语音、语调、语速
    体形:它是我们长期实用某种行为特质的结果。

●视觉型沟通者
    呼吸模式:
    呼吸经常止于胸腔的上半部,而且和浅薄。当你问他一个会刺激他产生画面的问题时,他在截取回答你的问题所需要的画面时,他瞬间会停止呼吸。视觉型的人会在答案的画面中看见他自己,当新的画面开始产生时,他才会重新开始呼吸。若你有经验,你甚至会发现,在他们截取这些意象时,脸上甚至会失去一些光彩,直到他们完成画面扫描。

声音:
    有富有表情的声音,通常是热切的,以一种紧凑的声音说话,有时候很急切。截取画面是,容易出现高音调,浏览画面时,语速很快。经常使用手势。

肌肉组织:
    通常为瘦弱型。中等身材,可能过瘦或过胖。当他们接触到画面时,身体会紧张;当他们想事情的时候,可能会摩擦自己的脖子。当他们截取画面时,腹部和肩部的肌肉容易紧张。当要充分表达时,视觉型的人常常指着他们自己的眼睛,或是自己的面前。我们很容易听见他们说:"我不了解你",指着他们的眼睛。

眼睛解读线索:
    当在思考时,视觉型的人往往向左上或右上看,而且停留在那个位置上的时间比其他类型的人要长。但不一定总是如此。请问:能详细说明眼睛解读线索吗?
    视觉型的人占了大多数,但是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最难以了解。因为他们很有活力,所以常被以为骄傲自大。由于他们思考过程比较特别,因此他们也不是很有耐心。视觉型的人很少因为不顺意的事情,造成情绪混乱很久。
    视觉型的人是好的人际关系者,但是另外两个类型的人却不容易和他沟通。

语言:
    视觉型的人会说一些说法:(口头上处理字、词也是高度视觉化的)
    这对我清楚。
    我明白你的意思。
    你可以想像吗?
    我想要有更乐观的前景。
    让我们把焦点对准这一点。
    当我这样看时,我有了完全不同的观点。
    语言和表象的相关性很高,我们倾向于使用与我们想法密切相关的语言。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是视觉型的,那么我们的语言也是视觉型的。
    视觉型的人最大的弱点:容易固执,容易坚守自己的观点。

●听觉型沟通者
    很少,只占总人口的20%左右。对声音非常敏感,容易被细微的声音所干扰。对消防车和救护车的声音是他们的大敌。
    和他们交谈,不要粗声大气,纤细、亲和、有韵律,是进入他们内在世界的密码。
    听觉型对改变很慎重,可以说是深思熟虑,当他们走路时,他们非常流畅的移动着,他们欣赏优雅的姿态。他们几乎和会每个有好口才的人建立亲和感。

呼吸风格:
    非常有规律、有节奏。会用到整个横隔膜或整个胸腔。
    回忆上次假期时,呼吸为缓慢悠长。描述愉快的经历时,呼吸会更有规律。如果你仔细听,你就能加入到他们中。

声音:
    对声音的控制能力极强。说话时一点也不急促,语速适当。
    他们会随着他们所听见的声音,来调整他们的音调。这是听觉型最明显的特征。听觉型的人口语水平比较高,语速适中,平稳,顺畅。

肌肉组织:
    没有典型的体形。
    可以通过姿势的解读线索来清楚的辨识他们,特别是他们的手势。当他们要求你解释某些事情时,有时,他们会指着自己的耳朵,这是触觉型和视觉型都不会做的。另一个明显的姿势是听觉型的人在要求对方:"你可以再说一遍吗?"时,手会放在耳朵上,做成杯状。

眼睛解读线索:
    我们很好解读他们的眼睛线索。当我们问他们问题的时候,他们的眼睛会从一边移到另一边。这时,他们要不是在想过去的经验,就是在想象能使他们愉快的声音。

    特殊的眼睛线索:当他们注视左下角时,他们正在进行内在的对话。
    听觉型的人可以很好的棒演协调者和调停人的角色。他们可能是很好的听众。他们对谈话的回想有神奇的能力。他会从几百个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他们有随时和别人分享见解的渴望,他们是忠诚的朋友。

语言:
    所采用语言,和他们的思考过程相一致。如:
    告诉我你觉得如何?
    我们谈谈好吗?
    留心可能发生的事。
    这听起来象是真的。
    听觉型的人天生喜欢音乐,取悦他们的好方法之一就是带他们去听真正好的音乐会。
    耳语是听觉型感官的解锁密码。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让你生命中的听觉型要有机会有时间听你说话。因为他们是内省者,在你要求他们回应之前,让他们有时间与自己的内在对话。


●触觉型沟通者
    他们比其他类型的人更渴望被了解、被接受,渴望有人触摸他们的内心的感受。
    你的快乐、悲伤、哀愁、幸福和狂喜,触觉型的人都能够完整的感受。
    他们喜欢谈话,喜欢触摸。

呼吸风格:
    当你和某人谈话是,他非常专注于你所术的话,呼吸非常缓慢而深沉,多数情况下可能就是触觉型的。他们倾向于呼吸深入胃部或横隔膜,呼吸很深,呼吸有韵律。当他们沉浸在思想所经验到的感受里时,他们的呼吸就会跟着改变。他们习惯于这样呼吸,我们可以藉着判断。你还可以问一些需要他再次呈现感受的问题,这样,你可以刺激他表现出他的呼吸模式。例:你对另一半的感觉如何?你曾经爱过吗?如果他是典型的触觉型,迟早会拉长呼吸,并把呼吸推到腹部上来。

声音:
    触觉型的倾向于使用低沉的语调。另一方面,这些人倾向于缓慢的说话,并且在说话当中,有很长的沉默。

肌肉类型:
    典型:瘦长结实。他们会去从事满足他们触觉需求的工作:如体力劳动、工艺、运动。他比其他两个类型的人要更结实,更强壮。

眼睛解读方式:
    当他们接触到他们的触觉表象系统时,他们的眼睛只有一种动作,多数情况下,向右下方注视。
    触觉型的人有非常勇敢的灵魂,他们会不惜代价维护他们的名誉,他们和踏实,而且可以展现出很持久的力量。触觉型的人在经由自己的感受证实之前,不会采取立场。触觉型的人不在乎看起来或听起来是怎么样,他们在乎的是他们的感受如何。
    触觉型的人最大的弱点是他们无法很快的排除他们的负面感觉。

语言:
    触觉型的人使用语言和触觉有关系。
    例如:
    我本能的感觉。
    我感受得到那种氛围。
    让我们来处理一下。
    我无法把握你说的要点。
    要接触触觉型的心,大部分要透过他们的感觉,他有很大的同情心,而且,会透过感觉来解决你的问题。

 

NLP高效能沟通培训一_间空的我

    今天在海淀剧院参加了关于有效沟通的培训,以前也看过这方面的书,但还是现场的感觉好。培训师(马来西亚籍华人李炫华)的现场气氛调动能力真是太强了,所以700多个学员表现都很活跃,自然,参与的结果是学的更加深刻。

下面是要点:

    1,真诚的说谢谢(面带微笑,直视人眼,自信大方)。

    2,人生要主动--主动人生。在这个世界上,你要明确的表明你要什么,因为没有人关注你的需求,不表达出来,没有人知道。与人交流也要主动,就那问候来说吧,可能对方情绪不佳,听到你真诚热情的问候情绪肯定会好那么一点点的。就算他由于情绪低落没有给予很好的回应,也不是你的错,你已经表现出了自信,主动的自己

    3,每天进步一点点,每天改变一点点……一段时间后,你就会优秀很多。这里要切记:知道-运用-行为-习惯,很多人对于学到的东西,只停留到知道的地步……经过努力,变成习惯后,才真正是自己的。

    4,永远保持灵活性,弹性,记住,这个世界没有一成不变,没有绝对。

    5,跟在别人后边不好,还不安全,屁会把你熏了的,呵呵,要永远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主见,并要顽强的坚持自认为正确的观点,如果迫不得已要退让一点,也要争取到合适的对价。只有影响了别人,才发挥了自己的价值。

    6,观察能力--有效沟通

    (1)外围视觉,就是在专著的看着对方的时候,还要主要对方的其他动作--身体语言。如在餐厅里,你一进门,就看着一个位置(想作那里),可服务员根本不管这些,一味的随便指定桌子,肯顶搞的人很不舒服。优秀的服务员应该观察到你的这种表情……

    (2)人们的思维转变会通过身体的各个部分表现出来,如头部,手,脚等,像人站那里,脚的移动可能说明他不同意你的观点。

    (3)观察能力太重要了,东南亚海啸中,鱼突然变多,大象往高处跑,都是迹象。如一个骑大象的女子正在海边玩,突然温顺的大象往高处跑,然后海啸来了,救了女孩一命。

    7,禅师可能对愁眉苦脸的思索着自己未来的你说“年轻人,你没有未来”,面对你的愤怒,可能再加一句“你也没有过去”,沉默良久……“因为你只有现在”,不要想那么多的未来“现在好,未来一定好”,所以,把握住今天,就把握住了未来……每天进步一点点……

    8,催眠。实际上没有那么神奇,他就是语言影响心理,心理影响行动而已:所以,专注于你想要的,只说你想要的,只给自己和别人积极的,正面的暗示。如“每次给你玩具都弄坏”是不好的,“这个玩具你要是不弄坏,你的玩具会越来越多”,前者带来的结果是孩子又把玩具很快搞坏了,后者呢,为了拥有很多玩具,孩子会善待玩具的。

    9,人分四种:视觉型,听觉型,感觉型,内心对话型。所以跟不同类型的人沟通,要做某些调整。如果以为你是视觉型的,然后就也把对方当成你的类型,那会碰壁的。先跟后变是种好办法,就是先顺着对方的意思,慢慢把自己的观点灌输给他。我是内心对话和视觉型的,要让自己慢慢具有其他两个类型特征。

    10,要锻炼同时做几件事情,如再跟人说话时,在背上写字,同时说出来

    11,学习的4个过程:你不知道你不知道,你知道你不知道,你知道你知道,你不知道你知道。

    12,交流时,观察对方眼睛,眼珠在6个地方,分别有不同的意思,从右上角开始(你对面的人),分别是:视觉回想,听觉回想,内心对话,感受,听觉创造,视觉创造。这里同是回想,可能视觉型的人用视觉回想要多一些。如果对方表达出来的跟眼睛不一样,那就是在说谎……  
如何识别他人的行为模式作者:王青松  2008-12-25 

  我们在第十讲的时候了解了人类的沟通模式,这个沟通模式讲的是一个过程,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则是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的行为方式。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过,在平常与人交流的过程中,有一些朋友说话特别的快;而有一些朋友,说话又特别的有节奏,抑扬顿挫声音非常的动听;还有一些朋友,说话的时候速度会非常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分享的内容了:人类的行为模式,也在有的书里叫做思考模式。

  我们每个人都透过五种感官系统: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身体的本体感觉来接收外在的信息。但是在我们的大脑内部,则只有三个内感官处理系统,那就是内视觉、内听觉和内感觉,意思就是嗅觉、触觉和味觉在这三个外感官所接收到的信息在内部统归为内感觉这部份来处理。

  因此,在NLP里就把人的行为模式分为三种:视觉型、听觉型和感觉型。

  视觉型的人:用他们的眼睛去看这个世界。

  听觉型的人:用他们的耳朵去听这个世界。

  感觉型的人:则去感受这个世界。

  大多数的时候,我们根本不知道自己是用哪种方式在进行沟通或者处理这些数据,因为这些行为都是在潜意识下自动运行的。看到这里,有些朋友可能就会问了:如果我是视觉型的,难道我的耳朵就没有起作用了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没有任何一个人只会采用一种方式而完全将另外两种方式所摒弃, 我们的大脑会随着外界的刺激而自动的在三种方式中不断的转换,但我们都有一个“优先采用的系统”,那就是我们上面所说的视觉、听觉、感觉三种方式之一。当我们用这种方式来处理这些信息的时候,我们就会感到特别的舒畅、愉悦。

  例:今天一开始中我提到的:有些朋友说话特别的快,而有些朋友说话又特别的慢,如果你经常都是说话速度非常快的话,当你面对一位说话特别慢的朋友的交流时,你就会感觉到非常的别扭和压抑。所以,当我们和自己相同的“优先采用系统”的人在一起的时候,就会感到大家有共同的语言,也比较乐意和对方继续的交流下去。

  所以,我们今天学习了如何解读别人的“优先采用系统”后,我们就很容易的解读他人,从而与他人获得良好的沟通效果。

  上面这一部份是关于行为模式或者思考模式的一些总的介绍,大家能否理解,交流时间五分钟。

  好了,我们接着讲如何来识别他人的行为模式了。

  群里的朋友有没有收到过,我之前群发过的关于《超级影响力沟通》的PPT呢,我们接最近一段时间的内容都会专门来分享关于沟通这一部份的内容了,那个PPT里就是我们最近课程的大纲了。

  视觉型的行为特征:

  第一、身体姿势:视觉型的朋友如果坐在那里,一般喜欢背部后倾,头部及肩部微向上抬。一个非常容易注意到的表现就是他们的呼吸会非常的浅,通常只到胸部以上。

  第二、他们通常会肌肉比较紧,肩和腹部肌肉拉紧、皮肤苍白或颜色消褪。

  第三、他们的手势:视觉型的朋友在说话的时候,手势通常会比较多,身体语言较为丰富,而且手的位置较高,幅度也较大。

  第四、眼睛线索:视觉型的朋友,当你问他一些事情的时候,通常他的眼睛会向左右的上方移动。

  第五、视觉型的朋友说话的时候的语速会相当的快,像连珠炮似的,好像第一句还没有讲完,第二句又说出来了一样。并且他们非常喜欢用以下的一些词语:出现、注视、看见、专注、观点、想像、光明、前景、想像、看样子、清晰、看来。

  以上,就是视觉型朋友的一些行为特征,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大伙可能会觉得这些东东是不是太抽像或者太难去对比啊!刚开始会有这些感觉的,但是当你用这些东东去观察练习一段时间后,通常一个月后,你基本上就能一眼就判断了对方的类型是什么了。

  好的,关于视觉型的特征,我们就分享完了,大家交流五分钟。

  交流时间,部分问题截选:

  提问:老师,视觉型的人是不是喜欢相信他眼睛看到的东西呢?

  回答:是的。因为他大脑处理信息的方式都是用图像来表示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内部的表像系统是内视觉。所以,你问他一些事情的时候,他的大脑里出现的都是图像的东东,而图像的速度是最快的,所以他的语言和手势为了能够跟得上脑图像变换的速度,就必须说话速度很快。

  我就是属于典型的视觉型的。所以,做我的下属的就会比较辛苦,因为我的说话速度会特别的快,然后行动的速度也会特别的快,他们要跟上我的频率就会比较辛苦。视觉型的朋友会经常说一些话:我看看这份报表怎么样?我看不出你这份计划有什么好东东啊!我们的前景是片光明的。这座房子看起来好气派。

  听觉型的行为特征:

  第一、身体姿势:身体略为前倾,头部侧向两旁,肩部微向后,双手交叉在胸前,特别喜欢把手交叉起来的。

  第二、肌肉均匀的张力及有韵律的轻微移动,特别有节奏。比如说:一听到音乐就会有节奏的摇动。

  第三、他们的手势:手势多数在耳朵或口部附近,有时会触及口部或下巴。相对于视觉型,他们的手势会比较单调一些,而且不会像视觉型那么快。

  第四、他们的眼睛线索:通常当你问他们一些事情的时候,他们的眼睛会左右平行的移动。就是我们刚才发的那份图的AC和AR的两个位置。

  第五、听觉型的朋友,说话的速度会比较适中,你不会觉得快,也不会觉得慢,而且会抑扬顿挫非常的明显。女性会比较婉转好听,同时会有喋喋不休的表现,特别的注意细节和条理,所以,通常他们开会或者一说起某一件事的话,就很难收口。

  第六、他们的呼吸会比视觉型的朋友更深一点点,呼吸的时候呼吸到胸的中部,横膈膜位置上,或整个胸部长长的吐气、速度中等。

  第七、他们的语言里会经常有以下的词语:听说、动静、悦耳、协调、动听、节奏感、动听。他们会经常说:把这件事说给我听听;说了一则好消息;让我告诉你这件事情吧;这件事情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第八、他们对于环境的安静要求会比较高,与人沟通的时候,脑袋会比较喜欢侧着向着说话的人。

  关于上面所讲的内容,大家现在交流五分钟哈

  交流时间,部分问题截选:

  提问:为什么我觉得视 觉型和听觉型的特征都占一点呢

  回答:视觉型也会喜欢说,但两者说的方式是不一样的。视觉型的朋友说话的时候,会一语中的,一下子就去到了要点上。而听觉型的,则会喜欢说细节,而且不停的说,说得停不下来。

  提问:老师会不会二者都有啊!

  回答:每个人都会用到三种方式,一个特别的突出而已。

  我们先接着讲感觉型的,讲完了,大家就容易识别了。那么感觉型就和视觉型一样,比较好判断的。

  感觉型的行为特征:

  第一、他们的身体姿势通常会身体向前倾,头部及肩部倾斜向下,呼吸深而慢。而且这类型的人,他们的体型会比较大一些,很多的胖人就属此类。

  第二、他们的肌肉放松和较大的移动情形,皮肤较深、较完整的颜色,或脸有红晕。就是说,他们看起来会比较放松,坐在椅子上往往会陷在椅子里一样,喜欢穿较为宽松的衣服。

  第三、他们的手势会比较少,而且会很慢。

  第四、说话的声音会比较低沉而缓慢,说一句话往往要停顿一下才说第二句,这种停顿不是像那种领导开会,讲完了用眼神巡视一下再讲的停顿,而是很自然的讲完了,好像要去找到感觉后,才能讲下一句似的。他们做事情的时候,也会相对较慢。

  第五、当他们被问到一些事情的时候,眼睛通常喜欢往右下角移动

  第六、这类型的朋友较喜欢触摸,他如果去买衣服就一定是亲自摸摸,感受了一下质地、手感等,相对来说也比较喜欢身体上的接触。

  第七、他们比较喜欢用的词语是感到、接触、冷漠、感动、刚强、舒服、引导、深表同情、心平气和、掌握。他们比较喜欢说的话是:我感觉到这件事不太好;我的感受是。。。。;让我感受一下先。

  以上就是关于感觉型朋友的行为特征。

  交流时间,部分问题截选:

  提问:我好象三者都有。

  回答:每个人都会有以上三种的行为特征的,一般来说只有一个是最常用的,也就是只有一种是自己最喜欢用的方式。但如果一个人三种方式都很平均的话,这个人的人缘往往就会特别的好。因为不论是那一类人他都很好的交往。

  接下来我讲讲如何与这三种类型的朋友们相处。因为我们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的,如何的把这些东东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去。

  视觉型:

  视觉型的朋友喜欢快、简单,重视视觉的享受、色彩的鲜艳,所以,和视觉型的朋友沟通的时候,自己的形象就很重要了。因为他是用眼睛来看人的,所以,如果你的形体搞得不好的话,他首先就会看你很不爽。和他沟通可以把给他提供一些图片,而且一定是精美的图片,比如说:AV美女。

  讲话的时候,只讲第一、第二、第三的重点,千万不要啰嗦。他说什么,需要你立即回应,就是回应的速度要快,

  听觉型:

  听觉型的朋友,喜欢说也喜欢听,但他们对于听的要求较高,需要用多变的音调和他们讲话,他们喜欢处理文字,因此多用文件、文字的东西和他们沟通。比如说:写信、写电邮。而且文字的内容一定得非常有条理、详尽,需要有细节的东东。

  在家里,他们喜欢整洁。所以他们需要的东西一定不能乱糟糟的,而且他们喜欢安静的环境,喜欢听优美的音乐。如果要送他们东西的话,就带他们去听音乐会,或者说好的音乐碟。如果他们是你的亲密爱人,就要多对他们说:我爱你。

  感觉型:

  感觉型的朋友,他们很感性,所以对于感觉的敏感性非常强。尽量不要用压迫他们的方式和他们沟通,在一起的时候,说话的速度比较慢、比较柔和。同时,对于他们多表示关心,先谈感情再谈事情。如果是你的亲密关系,则要多送他一些小礼物,多拥抱或者KISS,散步的时候需要拉着手。如果是客户,则可以拍拍肩,

  感觉型的朋友,会比较随性,他们不太会注意自己的外表,但却非常注重自己的感受是否舒服,他们会比较喜欢柔和的物体。比如说衣服、沙发。

  交流时间,部分问题截选:

  提问:感觉型的是不是相对比较懒    做事拖延

  回答:不是懒,是慢一些,不太注意条理一些

  提问:是觉得有些罗嗦呵!

  回答:罗嗦是听觉型的专利。

  例:他们回到家里会把衣服随便一放,因为他们觉得既然是家嘛,那就要舒服,所以就随性了。如果LG是感觉型的,LP是听觉型的,往往就会发现,LP老说LG不爱整洁啊,这个东西又乱放啊,那个东西又乱扔啦,你怎么这么久没有说爱我了,而LG而会觉得,你好长时间也没有拉过我的手了,你是不是也不爱我了呢?

  而视觉型的LG经常则会说:LP你咋越来越不像以前PL了呢!感觉型的LP就会说:你现在也不拉着我的手逛街了呢!

  而听觉型的LP则会说:LG,你是不是不爱我了?感觉型的LG就会想:这么无聊,爱是说出来的吗?爱是做出来的嘛,过来抱抱!

  好了,今天的正式的内容就先讲这么多了,现在大家交流分享了。

NLP 心略心略    「心略」又是NLP中所使用的术语之一,用来表示一个人行为的决策过程,表象系统则是其组成的原素,举例来说,一个简单的动作如倒水,就是一套策略的运作过程,首先这个人可能看目前水的高度跟心中理想的高度比对,如果水量不够,这个人会继续让水流入杯中,直到与自己的内在影像符合为止,这时就存在一个由视觉表象构成的策略,可以用符号表示如下:    (ps.e为外来刺激,i为内在表象)
    当然策略是不限于单一表象的使用,譬如刚刚的例子,这个人可能使用的策略,是用听水杯发出的声音来控制水的高度,如果水不够多,他会感觉怪怪的,如果达到了理想值,他可能产生舒适的感觉,然后他知道要把水关起来了,可表示如下:    行为的适当与否,就来自于策略与表像的使用是否符合所做的任务,像以两人倒水的策略而言,显然第一个人的使用的比较优越,因为杯子的材料、和空气的温度等都可能影响声音的传达,因此第二个人可能往往无法倒适量的水,但如果这些策略用在接暗器的话,第二个就比较适当,因为快速移动的物体常常是很难用视觉补抓的,NLP的任务就是帮助人们选择适当的表像及策略。    最后,请注意,NLP着重形式胜于内容,因为如果以内容切入,通常得到的结论只能套用在特定的目标,如果是形式的话,则内容可任意变更,包罗万像,这就是NLP强大的地方,因为它所得的结论可以适用在各个人类行为,甚至用于组织的运作上,如果使用的当的话。心序    心略包括内心感受的方式(感元),有关的次感元和正确的顺序(心序)。
    构成心序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的感觉。它又分为对内的和对外的。
    有时我们对说话者的口气感受较强;有时对其内容感受较强,对于前者,我们称之为听觉用话;对于后者,称之为听觉用字。    要想了解他人的心略,你就必须有一套知道何时该做何事的机能,以便能描绘出心略来。现在让我们用几个缩写字母来代表我们认知的过程。V代表视觉,A代表听觉,K代表触觉,I代表内心的,E代表外界的,T代表口气的,D代表用字的(内容的)。假如某人看到某样东西心动是先看见(Ve),然后告诉自己(Aid),激起驱使内心的感觉(Ki),这一心理行为的策略就要表示如下:Ve-Aid-Ki。虽然你整天劝这人做某件事,但不大可能会奏效的,不过你若能抓住他的心略,让他“看”到拥有后的感觉,同时让他把这种感觉在内心细诉,那么这人就极可能会采取拥有它的行动了。解读线索      何谓解读线索?之前我们有谈过各种不同的表像系统,我们了解到人们会利用不同的表象来构成策略,但我们如何知道他使用何种表像系统呢?这时就需要解读线索的帮忙。     解读线索,是指人们在使用该表象的时候,透过言语及非言语表达出来的征兆(请注意当我们说使用某表象系统的时候,其实是指在当然该种表象的被重视度最高,而不是说其它表象停止运作),我们只要先明白两条概念就可以了,接下来的细节则是要靠平时观察揣摩而得,以下为两条原则:    1.一部份神经的运作会影响其它部份的神经
    2.各处神经以其特有的方式沟通    为了让起步更快一点,这也将介绍一些一般被普遍观察的规则,这并不是什么诫律,只是以前所累积的经验罢了,理查?班德勒曾说:「你问我怎么知道?当你在一场大型研讨会描述一幅景象的时候,每个人的眼睛都往又上看,这时你就会知道。」    首先,我们从一般语言的表现开始讲起,我们所讲的通常是我们所做的,反之亦然,因此当有人说:「我"觉得"这杯咖啡很好喝。」这时他正在使用的触觉表现,如果他说:「那件衣服"看起来"很漂亮。」他在使用什么表象呢?答对了他正在使用他的视觉表象,如果他所使用的语言比较中立,没什么特别的区分,譬如有人说:「我认为这部电影很好看。」这时我们很难去判断他是"看"了认为,还是怎么认为,这时我们可以问他:「你为什么认为这部电影不错。」或这我们也可以用非语言的解读线索来判断,你看,这很容易了解吧。(你又对了,我正在使用我的视觉表象。)    再来,我们要介绍一些非语言的解读线所,最有名而且也最明显的就是眼珠的位置了,眼珠的位置可分为六种─左上、右上、左中、右中、左下、右下,我们现在就这六个位置做个说明吧(这里的说明以惯用边为右边为主,如果惯用边是左边,怎刚好左右的情况会倒置):    左上(以当事人左右为准)─代表此人在正在回忆以往的视觉经验
    右上─代表此人在正在构成一幅新的视觉经验
    左中─代表此人在正在回忆以往的听觉经验
    右中─代表此人在正在输一些的听觉经验
    左下─代表此人正在作自我对话(在心里自己跟自己讲话)
    右下─代表此人正在处理感觉或情感经验    好,就先介绍到这边,在来就去找一些人来观察吧,印证一下这些说法,顺便观察当时身体还有什么其它的特色,如果有什么心得,别忘了与我分享喔......  NLP之话题技巧---------上堆下切平行(让你有永远说不完的话题)
本文摘自:重塑心灵(修订版)NLP--------一门使人快乐的学问     在语言沟通中,我们经常会把交谈的方向引导向三个方面:
    一是弄清楚对方话语的意思,或者在说过的内容里面把焦点调细,把其中的部分放大,就像用小钳把内容的一些资料捡出来,这样的技巧叫做“下切”(chunk---down),NLP的检定语言模式(the meta model of:languages)就是一套这方面的技巧;
    二是为了建立与对方一致的气氛,用含义更广的词语去暗示意义上的共通,因而建立接受对方和允许对方引导的感觉。因为“意义”存于一个人的潜意识,是很主观和不能尽言的,所以在语言层次取得意义上的一致感觉时,对方会被带到新的思考方向上,这样的技巧叫做“上堆”(chunk—up),NLP的提示语言模式(the milton model of languages)就是一套这方面的技巧;
    三是探索对方说话的意义,因此能引导对方注意到有同样意义的不同可能,找出在同一层次的其他选择,使思想和生活更加丰富,这样的技巧叫做“平行”(parallel)。
    以上三个方向的语言技巧,统称为“上堆下切”技巧(chunking),这套技巧的功能是从三个方向(上、下、平行)扩展交谈的涵盖面,使谈论的内容更丰富,效果更理想。(见图7—1)   行 → 衣/食/住
  ↓
陆上交通工具 → 水上/空中
  ↓
汽车 → 工业车/火车/电车/地铁/单车
  ↓
日本汽车 → 德国/美国/英国/法国
  ↓
丰田汽车 → 本田/日产/马自达/三菱          
  ↓
哥露娜 → 皇冠/Spacio/Echo/Camry’
  ↓
汽缸容积、颜色、款型、汽车的各部分
  ↓
制造原料、成本、历史、技术需要  图7一l“上堆下切”的技巧使话题的范围更广例1.           
可以放松和消除疲劳与家人有段快乐时光
   ↑
参加马来西亚旅游团 → 韩国、泰国、台湾
  ↓
应该有购物机会、食物合口味、风景宜人例2.
证明我的能力/实现人生价值/每天过得开心
   ↑
找到新工作 → 创业、与人合伙、做特约顾问
   ↓
收入有多少?同事关系融洽?福利制度好吗?例3.
你与他在一起为的是什么?
他的不好对你的人生是一份怎样的价值?
你希望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
他不好 → 其他不好的人/他好的一面
   ↓
他什么不好?
在什么时间、地点、情况下他的不好出现?
他的不好之中有什么是可以接受的? 文章来自: 泡学论坛 http://paoxue.com/thread-14475-1-1.html  NLP理论在搭讪中的应用——魔鬼搭讪高级课程之十一
     开搭讪班以来,学员问的最多问题就是:面对MM不知该说什么。
  
  关于这个问题的思考,NLP的上堆下切平行理论给了我很大启发, 以下就讲讲怎样把NLP的技巧应用于搭讪。
  
  比如,当你表达出想要认识她的意图之后,对方经常会问“为什么”
  
  我当初面对这种问题,最直接的反应就是“不为什么,就是想认识一下。”但屡次失败之后,才发现还是其他的套路更好用一些,比如“刚才在那边看见你了,觉得你很特别,所以我一咬牙就跑过来了。”
  
  这都是我搭了成百上千次之后的经验,现在从理论上寻找依据。
  
  首先分析第一种回答,“不为什么,就是想认识一下。”
  
  这属于典型的男性抽象思维,其内在的心理活动是“靠,这事儿有什么可问的,你是女的,我是男的,看你长得不错,当然就想认识了,换谁都一样。”男人看待事物的方式就是这样:理性、概括且冷酷无情。
  
  可女性的思维却是具体的、细节的、形象的、充满关怀的,所以,“刚才在那边看见你了,觉得你很特别,所以我一咬牙就跑过来了。”如此婆婆妈妈的一堆废话(甚至啰嗦到介绍我的牙齿),搭讪时却往往有效。
  
  在NLP理论中,任何一个话题都可以有三个不同的伸延方向,即上堆、下切和平行,而以上这个例子正好就是上堆和下切的不同应用。
  
  在实践中据我观察,男性喜欢把话题上堆,而女性则喜欢下切。估计这跟两性的分工有关,女性负责生育,所以她们最关注自身,男性负责觅食,所以他们最关注环境,关注自身导致了感性思维,关注环境导致了理性思维。
  
  “为什么”,是这个话题的起点,往上堆的话,男人爱女人,老鼠爱大米,可以一直追溯到生命的意义宇宙的本源;而往下切,则是此时此地、此男此女交织在一起的一幅具体图像,尽管老套尽管千篇一律,但女人,她们就好这口,要不那些肥皂剧都给谁看呢。
  
  事实上,套用这个理论,我发现搭讪时的许多对话都在遵循同样的模式,一般来说就是男上女下。所以在你主动想要认识人家的时候,下切法显然能打开更多话题。至于双方熟悉之后,则上堆下切都可以灵活运用,这是后话。
  
  再举个例子,比如MM说“哦,你吓了我一跳”
  
  没有经验的搭讪犯一下子就会愣在那里,因为形而上的思维立刻就把他的大脑给钉死了,“好色的我”吓到了“无辜的她”,除了道歉他觉得说什么都不合适了。
  
  而老手首先是忽略掉这点儿唐突,然后他们会顺着时间轴往下想象,“吓到她”之后接下来可以发生的事情,而且是具体的、生动的、迎合女性思维的。例如宅男同学的那个经典回答“那你接着走,我再重来一遍。”
  
  再举例,MM说“这地方经常有一些星探,我以为你也是呢。”
  
  我就回答:“我不是星探,其实我是侦探,我觉得你附近可能会有一些坏人。”
  
  进行下切的时候,方法上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去展开想象,而原则上则是始终要围绕着女人需要被关注这个中心。
  
  不过,女人需要被关注,却并不等于要求你的每一句话都要在说她,两性交流本质上还是需要互动的。所以,有时应该说说跟“她”处于类似状态下的“我”。但是要记住,不能是跟她完全无关的那个“我”。这也是一种技巧,属于平行法的高级应用。
  
  比如我冬天的那次街搭,当MM问“为什么”时,我的回答“跟你说话,一紧张我就不怕冷了。”这就属于下切+平行的较好结合。
  
  还有类似其他的例子,比如要电话时对方说:“你看着像坏人”
  
  如果你回答“我真的不是坏人啊”——这就又上堆去了,严肃而死板。
  
  反之,应用刚才的理论,你可以这样问她:“那你说说,我哪儿长得像坏人啊?”往往会让气氛变得轻松。
  
  等到了约会阶段,这个话术技巧就有更为复杂的运用了。
  
  比如,我跟一个白领MM吃饭,她一直在滔滔不绝讲工作中的那些难以应付的事情,对此我既不了解也没兴趣,于是,我就问她:“既然工作压力这么大,那同事之间的关系紧张吗?”(这其实就是在不动声色地平移话题),她立刻就又讲起办公室里的勾心斗角,于是,我再从她的故事中发掘她没有同流合污的那部分予以强调,从一些琐碎的事情归纳出她的一些性格,比如不为五斗米折腰什么的(这属于上堆的正确应用)。这种能让MM感到被关注的形而上话题会有短期的生命力,然后我抓紧时间,再从自己的性格中找出跟不为五斗米折腰相似或相反的那部分(平行),然后再讲自己的童年经历对自己的这种性格形成的影响(下切),到后来,她就开始滔滔不绝跟我讲起她的童年经历(平行),而这恰恰是我感兴趣和擅长的话题。最终这顿饭我们吃得很开心,并且MM始终感到备受关注。(插播广告,更多应用技巧请来魔鬼约会教室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4541506/)
  
  最后要说明的就是,以上的案例发生时我还不知道NLP的这些理论,我只根据MM的情绪来决定当时的话题。不过现在回头分析,的确符合这些理论,所以我才觉得NLP也是有其价值的。
  
  但我想提醒大家的也就在这里,技巧可以用来作为一根拐杖,帮助刚刚解掉枷锁但腿脚发麻的搭讪犯迈出第一步,不过真正有效又有趣的交流还是依赖于情绪和感情,这才是人类这种动物的高等之处。
    文章来自:发芽吧论坛|http://bbs.faya8.com/viewthread.php?tid=4611  【NLP技术整理】检定语言模式    检定语言模式是NLP的核心。李中莹老师都一直强调,如果我们想只学一个NLP技巧,而获得人生各方面的提升,那就学检定语言模式吧。bzhong与我也很重视这个技巧。所以,牛头将《重塑心灵》中相应的内容整理摘要在下面。给大家一个了解与学习的窗口。温馨建议:
    1、检定语言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技巧,记住了内容没什么大用,要不断的用才能得到收获。
    2、不要对其他人说的每一句话都去“检”一下,别人会很反感。用检定模式要适可而止。不然有反效果。
    3、学习方式:用12张小纸条抄12条检定模式。正面抄名称,和一个例。背面是回应方式。    例如    正面:【语式:臆测式】你激动是没有用的。
    背面:你怎么知道我激动?    正面:【语式:以偏概全式】男人都不是好东西。
    背面:每一个男人都是?没有例外?包括你的父亲?——————————————————————————————内容:检定模式    第一节 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    第二节 上调下调法    第三节 检定语言模式
     ├简介 
     ├运用此法的注意事项 
       ├扭曲类语式 
       ├归纳类语式 
       ├删减类语式 第四节 提示语示模式第一节 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
    在沟通中,人们说话中表达的一个意思,这个意思不能全部显示出说话者内心对所说事物的全部观念和意义,尤其是他对该事物所持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这些没有说出来(其中很大部分根本不可能说出来)的种种意思,统称为“深层结构”,它们存在于说话者的多个潜意识层次里,而语言表达出的意思则存在于说话者的意识层次,称为表层结构。第二节上调下调法(牛头注:上调下调法也叫上堆下切法)
    在语言沟通中,我们经常会把交谈引向三个方向。
    1.下调。弄清对方话意或深入部分内容,将其放大。
    2.上调。为了与对方获得一致,用含义广阔的字去暗示意义上的共通,使对方易于接受我及易于受我引导。提示语言模式就是一套这方面的技巧。
    3.平调。引导对方注意到有样意义的不同可能,找出在同一层面的其他选择,使选择更丰富。
    这3个方向的技巧,统称为“上调下调法”。从“理解层次”的角度来看,“上调”是趋向于精神、身份和信念价值;“下调”是越向于行为和环境;而“平行”则是能力的层次。第三节 检定语言模式
    检定语言模式是理查德·班德勒和约翰·葛林德在研究了完形疗法大师弗里兹·佩尔斯和家庭治疗大师弗吉尼亚·萨特尔在治疗中运用的语言技巧。他们发现这两位大师有一套极为有效的发问技巧,从受导者口中取得大量有用的讯息,同时又有一套回应技巧,使得受导者重组他的内心世界,因而在思想、心态及行为上有所改变,检定语言模式便是由此发展而来。
    我们说过的话,都始终是内心深层的一些意念(深层结构),经过扭曲、归纳各删减3个程序的不断运用而最终形成的。
1.扭曲
    包括以下语式:
    ①猜臆式
    ②因果式
    ③相等式
    ④假设式
    ⑤虚泛词式(包括“单一价值词”“虚假词”)
2.归纳
    包括以下语式:
    ①以偏概全式
    ②能力限制式(包括“可能性”、“需要性”)
    ③价值判断式
3.删减
    包括以下语式:
    ①名词不明确式(包括:主词、受词、身份词、定义、形容词的不明确。)
    ②动词不明确式(包括“副词不明确”)
    ③简单删减式
    ④比较删减式
    检定语言模式就是侦察出说话者所说的话中的某些模式的出现,运用询问问题的技巧把上述的3个程序还原,从而把导致因扰的深层结构资料呈现出来。
    理查德·班德勒说过:“NLP的所有东西都是从检定语言模式中产生的。不好好地掌握检定语言模式,一个研究NLP的人将不能明白如何有效地做到‘模仿’--NLP的精髓。”
    在做辅导时,扭曲类模式常在情感关系问题的案例中出现;归纳类模式则往往在能力问题的案例中出现;而删减类模式会在意见的纷争上出现。运用“检定语言模式”的注意事项
    1.先建立和谐气氛以及双方同意的意图和目标。
    2.先处理扭曲类,然后是归纳类,最后才处理删减类的语式。因为每一句话都有不少删减类,若从这类着手,将会耗费大量时间。扭曲类通常都有很大的影响力,亦涉及到理解层次之中的较高层次。由扭曲类开台,我们会较易和较快了解说话者的深层结构。
    3.一句简单的话中便可能包括有数个语式,未必需要全部处理。应该先决定想要的是什么效果,然后选择最适合的一个语式着手。做选择时应考虑对方的环境因素。
    4.检定语言模式中的每一个语式本身都没有好坏对错之分,而完全决定于运用的时与地和所得的效果。
    5.为了避免得到过多的资料,因而使过程沦为散漫,失去焦点,或浪费时间,每次开口时先问问自己:“我是否真的需要这点资料?我的目的是什么?”
    6.不应把语式看做是对方的错误。
    7.尽量选择婉转、高雅各轻松的方式,不应把交谈变成审问。
    8.很多话里的语言文字会显示出不只一个语式的可能性,无须计较这一点,能够帮助对方处理困扰才是最重要的。把效果作为考虑的依据。
扭曲类语式
    1.猜臆式:说话者以为知道另一个人的内心看法或感受,其实这只是主观的猜臆 。猜臆式很容易辨认,因为说话的内容明显地只有另一个人才能决定。化解:询问对方所凭借的资料。
    例子:“他不喜欢你送的礼物。” 化解:“你是怎么知道的?”
    2.因果式:说话者认为两事间有因果关系。在辅导中,有两类受导者常出现因果式:①觉得自已无力处理自已的事务,受别人各环境因素所控制。②认为他的话使他控制别人的人生。
    例子:“这种天气使我无心工作。” 化解:“两件事怎么会有关系呢?”
    “但是”,“只是”往往也产生因果式的效果。 
    例子:“我很想帮你,但是我太累了。” 化解:“你的疲倦怎样使你不能帮助我呢?”
    3.相等式:句子中有两个意思,说话者认为它们是相等的,往往其中一个是可见的行为,一个是不可见的感觉或意义。(从理解层次的角度来看,前者是环境、行为,而者是能力或信念,价值,而硬要把它们它为相等。)相等式往往有以下这些词出现:就是、等如、即是、是……就,或者不脆不用连接词。
    4.假设式:句子意思的成立建立在一个没有说了的假设基础上。假设的话透露出说话者的一些信念。化解的方法是找出那些没有说出的假设。
    例子:“为什么你不好好照顾我?” 化解:“什么使你认为我不是在好好照顾你?”“什么使你认为你需要我的照顾?”
    “全城最平,请快申请” 化解“最平是你所追求的。”
    5.虚泛词式:说话者中有一个名词,但这个名词不是指实实在在的东西,而是一些抽象事物。它事实上是把一个过程“虚泛化”名词化,因此,化解是经由“名词转为动词”。
    例子:“我们缺乏沟通。” 化解:“你想你们怎样沟通?”近年有两三类虚泛词被另外定类
□单一价值词
    例子:例子:“科学认为…… ” 化解:“这个科学是根据什么标准和理论定出来的?”
    “专家认为……” 化解:“所谓专家指什么人,用什么标准来定,哪些专家?” □虚假词
    例子:“这使他成为一次不幸。” 化解:“用不幸一词代表一个人,你指的是什么事。”
    例子:“不赞成就是反对!” 化解:“为什么不赞成与反对是一样的?”
    例子:“我倒的酒你不喝,就是不给我面子。” 化解:“为什么不喝你的酒不是不对你面子呢?”归纳类语式
    1.以偏概全式:说话者以一次经验去认定所有类似的情况都会同样如此。这个语式的话表现出一份“绝对”的意思。化解的方法是找出例外,或者顺其意而更夸大到可笑的程度。
    例子:“他从来都不能好好和我谈谈。” 化解:“从来?甚至在你俩结婚的时候?”
    例子:“没有一个法官是好人!” 化解:“所以现在关在监牢中的都是好人,而在社会上自由都是坏人,你是不是这个意思?”
2.能力限制式:说话者的内心对事情的合理性或者可能性有一些错误的信念,筑起框框去限制自已。化解的方法是让他注意到框框外的可能。能力限制有两种:
    (1)可能性。
    例子:“我不能这样就放弃。” 化解:“放弃了会有什么情况发生?”
    (2)需要性。
    例子:“他应该先问问我再做。” 化解:“不先问你便做会有什么坏处?”3.价值判断式:句子明显显示出一个价值的判断,但没有说出这个判断的来源。找到判断的来源,我们才能质疑说话的真实性。 例子:“男子汉不应该哭。” 化解:“谁说的?”    删减类语式
    1.名词不明确式:一个句子中的主词、受词或形容词不够清晰。名词不明确包括以下的不同性质。
    ·主词不明确
    例子:“他们想我死!” 化解:“谁想你死?”
    ·受词不明确
    例子:“不要吃太多水果。” 化解:“你指的是哪些水果?”
    ·身份词不明确
    例子:“他是个庸人。” 化解:“你说的庸人是什么意思?”
    ·定义不明确
    例子:“她找到了一个好丈夫。” 化解:“他怎样行为使他被称为好丈夫?”
    ·形容词不明确
   例子 :“那正是一个不太方便的时刻。” 化解:“对谁不方便?”2.动词不明确式:一句话中的动词所描述的行为不够清晰。或句子不含动词,副词包含动词的作用。
    ·动词不明确
    例子:“这件事很难处理。” 化解:“这件事怎样难处理?”
    ·副词不明确
    例子:“他不够积极!” 化解:“他怎样不够积极呢?”3.简单删减式:句子的意思不完整,好像有一部分被删去了。找出被删减的部分,往往也就是解决的途径。
    例子:“我很不甘心!” 化解:“你不甘心什么?”
“他对我不好!” 化解:“他什么事对你不好?”
4.比较删减式:句子的意思明显指出有一个衡量的标准,但说话者没有把这个标准说出来。
例子:“不做更好!” 化解:“与什么比较?”
END 牛头注:提示语言模式是与检定语言有关的一个模式,现在也贴出来,给大家作为一个参考。 第四节 提示语言模式
    理查德·班德勒与约翰·葛林德于1973年去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研究米尔顿埃里克森的催眠疗法。其结果是两本在催眠治疗界很有地位的书籍“Patterns of Hyponotic Techniques of Miltoon H.Erickson,M.D.Volume I and II”,其内容包括本文介绍的提示语言模式。
    模示语言模式的目的是与对方的潜意识沟通,把讯息直接让对方潜意识收取,或是引导它抽出一些在意识控制范围中不能提取的资料。
1.“先跟后带”的说话模式:先说出你观察到的对方可以核证的行为,再把他带至你想引导他做的行为上。继续运用“先跟后带”的说话模式,把受导者带至你想让他做的行为上。刚才“带”的指示,现在已成为“跟”的事实。
2.“引导式”的用词
    (1)“但是”与“同时”。
    (2)“如果”与“当”。
    (3)“不能”与“不会”。
3.“时间式”的用词
    例子:“我不会游泳。” 化解:“你是说到现在为止你还未学会游泳?”
    “是啊,没有办法。” 化解:“你是指你知道的办法都不有效果?”
4“.隐藏指令式”的用词
    (1)隐藏建议
    例子:“我在想如果你……会有怎样更舒服的感觉。”
    (2)反面的建议
    例子:“直到你感到足够舒服,才需要张开眼睛。”
    (3)隐藏指令。
    例子:“你一面听这柔和的音乐,一面感觉自已的身体更放松。”
5.“双刃式”的用词
    例子:“你想现在开始还是喝完这杯水再开始?”    检定语言模式之我见    1、我与我的同学,在运用检定语言模式的过程中,发觉十二个语式中,价值判断语式总与以偏概全语式混和了。我仔细分析了价值判断的各个例子,发现都可归到各个其它语式中,所以,我在运用中,是取消价值判断语式,而当成其它语式来处理的。我发现这样更清晰了。    2、虚泛词语式,我认为并不是对人的本意的扭曲,只是人们以一种简略的,抽象的意思来表达内心的想法。也就是说,说出这类语式的人,没有把他的意思具体地表达出来。所以,我觉得将这个语式放到删除类中会比较适当。    3、名词不明确与动词不明确,都是句子成分的不明确。我在记忆这些语式时,习惯性地将它们合并为一个语式,(句子)成分不明确式。    这样,在牛头的个人学习过程中,检定语言模式是十式。我用十指来记忆它们,一个指尖是一个语式,一个指中节是一个回应。检定语言模式就是十指之间。安东尼·罗宾将检定语言删减剩五式,用五指作为语式,五指作为回应。其中有二式事实上是能力限制式的二个内容,也指只介绍了四式。牛头则希望在不删减语式内容的原则下,将检定语言模式整理成类似安东尼的方式那样易学易记的东西。    我记忆时,点一个指想起一个语式:如“那个车轮不先进”,然后点相应指尖给出一个回应“与什么相比不先进?”——————————————————————————————检定语言模式
1.扭曲
    包括以下语式:
    第一式:猜臆式
    第二式:因果式
    第三式:相等式
    第四式:假设式2.归纳
    包括以下语式:
    第五式:以偏概全式
    第六式:能力限制式(包括“可能性”、“需要性”)3.删减
    包括以下语式:
    第七式:(句子)成分不明确
    A类:名词不明确式(包括:主词、受词、身份词、定义、形容词的不明确。)
    B类:动词不明确式(包括“副词不明确”)    第八式:虚泛词式(包括“单一价值词”“虚假词”)
    第九式:单删减式
    第十式:比较删减式——————————————————————————————
    检定语言模式是NLP最重要的技巧之一,是理查德-班德勒和约翰-格林德在1975年发展完成的一套语言技巧。他们研究了形疗法大师弗里兹-佩尔斯和家庭治疗大师弗吉尼亚-萨特尔在治疗工作中运用的语言技巧。他们发现这两位大师有一套极为有效的发问技巧,从受导者口中取得大量有用的资料,同时又有另一套回应技巧,使得受导者重组他的内心世界,因而在思想、心态及行为上有所改变。检定语言模式便是由此发展而来。  "Meta"源出于希腊文,意为超越。检定语言模式教我们如何用语言去澄清语言,使我们有驾御语言的能力:不被语言所困惑,不误以为语言就代表真实,而能够去挑战语言的不足,去探索一段话中的逻辑,因而掌握一套有效思考的技巧。检定语言模式显露受导者说的话和他对世界的看法里被忽略的资料,这些资料往往是使受导者过去受困的原因。  所有说的话,都始终是内心深层的一些意念(深层结构),经过扭曲、归纳和删减3个程序的不断运用,终于形成一些文字语言而说出。因为来自内心深层,所以一个人说的话,总是在显示他的身份、信念、价值观和规条。  1扭曲  我们需要把储存在深层结构的资料简化才能有效表达,而在简化的过程中,很多资料被扭曲了。换句话说,在我们对一件事情的认知过程中,必有扭曲的情况出现,例如一个人看到树影中的绳子而喊"有蛇!"。这份扭曲的能力使我们能够享受音乐、美术、文艺等。我们也能看着天上的一朵云而幻想出动物和人物。(每当我们用某种动物或植物去形容一个人的时候,我们便是在做"扭曲"的工作)  扭曲类包括以下语式:  1猜臆式
  2因果式
  3相等式
  4假设式
  5虚泛词式
  包括"单一价值词"
  "虚假词"  2归纳  当新的知识进入我们的大脑时,大脑会把它与我们原有的类似资料作比较和归类,这个程序是我们能够学得如此多和快的原因。把人、事、物归类能使得我定出它们在我们人生里的意义与地位,以及让我们能够有效地运用它们。(每当一个人说"总而言之"或类似的话,他便是在运用"归纳"的技巧了。)  归纳类包括以下语式  1以偏概全式
  2能力限制式
  包括"可能性"
  "需要性"
  3价值判断式  3删减  我们必需把深层结构中的大部分内容删减。我们的大脑每秒钟接收到大约200万项资料,它必须把其中绝大部分的资料删减;同样地,一件事情储存在大脑里有极多的细节,我们在说话时,只能提及其中极少部分的资料。我们总想用最简单的字去说出内心意思,所以"删减"存在于每一句话中。  删减类包括以下语式:  1名词不明确式
  包括"主词不明确"
  "受词不明确"
  "身份词不明确"
  "定义不明确"
  "形容词不明确"
  2动词不明确式
  包括"副词不明确"
  3简单删减式
  4比较删减式  检定语言模式就是侦察出说话者所说的话中某些模式的出现,运用询问问题的技巧把上述的3个程序还原,从而把导致困扰的深层结构资料呈现出来。  检定语言模式是一套很有效的搜集资料、澄清意义及打破一些自设的局限性思想的方法。当一个人对情况不满意时,一个恰当的问题能够把他的思想状态带到一个完全不同的方向,发现过去忽略了的意义及方法,从而改变他以后的行为和成就。  我们日常所说的话中充满检定语言模式。在自己身上运用检定语言模式,会大大增强清晰思考的能力,所以它是既能助人也能助己的工具。检定语言模式是NLP辅导技巧的重要工具之一,这个技巧的纯熟程度往往决定辅导工作的效果。理查德说过:"NLP的所有东西都是从检定语言模式中产生的。不好好地掌握检定语言模式,一个研究NLP的人将不能明白如何有效地做到模仿-NLP的精髓。"  在做辅导时,扭曲类模式常在情感关系问题的案例中出现;归纳类模式则往往在能力问题的案例中出现;而删减类模式会在意思的纷争上出现。  在其他学校开设的NLP课程中,容易见到哪个语式属于扭曲、归纳或删减的差异,甚至争论。最常见的是虚泛式属扭曲类还是删减类。其实虚泛式兼有两类的性质,我认为纳入哪一类是形式上的问题,无须花太多时间去搞清楚。至于检定语言模式一共有多少个语式?就我所接触到的资料,有从12个到20多个不同的版本。在以下的介绍中,我把性质实属相同的不同语式纳入名词不明确式、动词不明确式和虚泛式之中。我的目的是在包含最大量的资料的同时,用最简单的方式让读者觉得容易掌握。  检定语言模式是NLP的最重要的瑰宝之一。因为它能使一个人有效和迅速地提升自己的思想能力,使自己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有所改变,结果是对自己人生中种种事情的态度有更成熟、更有效果的改变。如果有人问我只学习NLP的一种技巧,我会推荐什么,我的回答是:检定语言模式。  有些视觉型和感觉型的朋友或会觉得检定语言模式较难掌握。的确,听觉型的人或会最快学会这个技巧,但是,在学习NLP的过程中,你最感困难掌握的技巧,往往就是你最需要的,况且,多运用自然会熟能生巧。想使辅导效果快速提升的朋友,检定语言模式更是必须熟悉的工具。 快乐阿康:重点:检定需要配合其他沟通技巧来使用,单独使用很不安全,那么这些其他沟通技巧都有哪些呢?
    首先,亲和感的建立
    就像我们前天所说的,在你正式表演前需要与你的观众建立信任,即建立亲和感,让对方觉得你们是一国人了,双方的交流才有效,如何建立亲和感,简单的说就是用对方的频道沟通,建立亲和感的具体的内容看相关的书或是其他时间交流
    第二 负面词汇要转换为正面词汇
    NLP更多关注的是现在和未来,透过检定协助对方看到更多选择,并且让对方做出选择很重要,所以 将负面词汇要转换为正面词汇是做检定的一个基本动作,要多多练习哈
    第三 了解一下三大守门员的作用
    三大守门员是删减 扭曲 一般化,了解这三大三大守门员的作用,并根据它们对检定的类别进行分类是初学者研习检定的一个好方法,这个看共享中的《语言模式》文档就可以了
    第四,以结果为导向
    个人觉得这里的结果可能是正面的,检定只是一种理清思路 还原三大守门员讯息的工具而已,你如果用它去吵架 可能就误解了检定这个工具的正向用途
    第五 和你自己练习检定的第一个人,大家猜一下是谁?
    皮皮兽:OURSELF
    是的,就是你自己 
    皮皮兽:很像老顽童的左右互博术
    快乐阿康:所以,先让自己感觉检定的提问方式舒服了,再去协助他人做检定,是吧?
    好像是吧,呵呵
    第六
    加入一些会话式催眠的东东
    也就是说给对方一些暗示,研习回应术的朋友逐渐会练这个功夫,这样可以协助对方看到更多的选择  自我疆界(九)--开发“自我疆域”能量     “自我疆界”可应用的范围极广,对NLP常用的“心理治疗、教育学习、医疗康复、经营管理、心灵精进”五大领域,都极有帮助,我们就从应用的角度略作说明。

一、应用于“解决困扰”
    NLP所说的“解决困扰”,都是从“自己”身上找改变空间,透过“自己”有效的改变,外在、别人…也跟着改变,困扰就因而获得解决;绝非“只有改变别人来解决自己的困扰”。

   “自我疆界”的各层次有高低的排序(高低不代表好坏,仅代表位置的关系),第一个层次(环境层次)最低,越后面的层次就越高。NLP的各项技巧,都有其适用的“层次”范围,每种“困扰”也都牵涉不同的“层次”,我们协助他人(或自己)解决“困扰”时,通常,用较高层次的“技巧”,开启较高层次的“能量”,解决较低层次的“困扰”,是比较快速、省力而且有效的。

   比如说,遇到“领导方面困扰”的话,若能以自己“自性”以上层次的能量来解决,展现自己由衷相信、本来就具备、独立且一致的做法,当然快速、有效多了。

   至少,问题与对策也要是相对等的“层次”,只是,这种对策付出的代价比较高,例如很多领导者所采行的“说服对方”、“改变部属想法”…。如果用较低层次的“技巧”、“能量”,想解决较高层次“困扰”的话,其结果常常可以用“剪不断,理还乱”来形容,不但付出相当的代价,往往还会制造更多的问题。(现今世界不就经常发生这样的事吗?)

二、应用于加强学习效果
   现代人对学习越来越讲究效果,所以教育、训练就越来越讲究教学方法、教学工具…。在成人教育领域,有一个非常重要,却很少人注意,其影响学习效果又很大的课题,那就是学员内在的“自我”,也就是我们所谈的“自我疆界”。

   比如说,我们参加一个“领导才能发展”课程,如果,课程与我们“内在”有很多相违背的话,我们就会没什么学习“意愿”;即使勉强参与课程,不但吸收的不理想,课后也将没什么付诸行动的“动力”;就算勉强付诸行动,遭遇困难、挫折,也无法充分发挥潜能、能量,创意无法源源不绝,很容易就放弃了;如此的学习,如何让自己领导更为卓越呢?这样的学习,效果怎么会理想呢?

   还有更糟糕的状况,万一不幸所学不但与自己“内在”抵触,还造成“自我”内在的冲突,那后果就更严重了。反之,如果所学能与“自我”相结合、相融合,为“自我”全然、彻底接受,学习效果当然非同小可!

三、应用于开启各个层次的潜在能量
   开启各个层次的潜在能量,可以从两方面着手:

1.整合各层次内涵
   据说,“普通软铁”和“磁铁”,其实它们的分子都一样,但是,普通软铁没有磁力,那是因为普通软铁的分子正负极排列方向很乱,所以,磁力就相互抵消掉了;而磁铁分子正负极的排列,则方向相当一致,所以能够散发出磁力来。普通软铁分子经过整列之后,也就能发射出磁场了。

   我们各层次的内涵非常丰富,但是,绝大部分就像普通软铁的分子排列,存在很多矛盾,这些矛盾让我们内在能量相互抵消,影响各层次能量的发挥,影响个人的发展。所以,我们可以在各个层次,持续地多花点心力探索,并予以整合,这么做,对于我们发挥潜在能量,极有助益。

2.贯穿各个层次能量
   我们“自我”每个层次都存在非常丰沛的能量,就像一个个的水库,越高层次水库的储水量越是丰沛,甚至无限无量,但是,它们之间相通的渠道阻塞了,以致低层次水库发生“困境”时,高层次水库的资源却未能及时支持。

   所以,清除各个水库的淤积和杂物,再疏浚各层次间阻塞的渠道,将它们的资源贯通起来,就会让我们的能量源源不绝。

四、“第九层次”与心灵成长
   “自我疆界”前八个层次都是“自我认同”的“疆界”,也都是生命的“展现”,而“第九层次”却是它们的“源头”,它对“心灵成长”非常有帮助。不过,目前对它的认知程度还非常粗浅,尝试的个案也非常少,连名字都还没取,所以,这个“第九层次”您把它当参考即可。

   到目前为止,所探索进入“第九层次”的方式,和前八个层次不太一样,前八个层次比较像一个挨一个的广大丛林,可以一步步往前迈进;而“第九层次”与“前八个层次”的关系,则比较像:“前八个层次”是围在外面的大圈圈,“第九层次”则在圈圈的中心,但是,其间没有土地相联。

   进入“第九层次”,不是“前八个层次”直线往前就到得了,有时像:“跳入无任何依靠的无底深渊”,用“跳”一词,难免有意志、目的…等“前八个层次”的成份,但是,这仅是开始的一剎那,瞬间就转成像“乍然跌落”,出乎意料、顿失平常的反应,霍然就在“第九层次”;有时又像:“花苞绽开,花朵涌现”,水到渠成,自自然然就是…。

   进入的起始点,倒不一定要在哪个层次,“前八个层次”都可以,关键是:只要留存“前八个层次”任何一点点成分,就进不到“第九层次”;也没有固定的时间,它是活生生的,似乎随时、每个时间点都可以到,但是,“时间”却又是个障碍的“概念”,只要有一点点过去、一丝丝未来的预期(那已是概念,就是信念层次),就进不去了;明明我们所有的反应根源都来自于它,虽说我们只要只有“知”,而未沾惹任何“内容”,就可看见“第九层次”的踪影,但是,我们却老在“前八个层次”的那个圈圈里转,心太混乱辨不出它,心太静止、没遇到什么状况,它没什么反应,也不易认出它。

   老实说,方法还没掌握得好,如果说是“水到渠成”、“它自己出现,根本不是我们努力的效果”,还比较中肯。

   进到“第九层次”后,并非停在那,从此与“前八个层次”没关系,就此与世隔绝,反而,它却真正活化了“前八个层次”,每个层次的改变,大致可以这么形容:变得真正自由自在、创意泉涌、清醒(之前的清醒状态不能同日而语)、没有局限、真正活生生…的。

   对它的了解其实才那么一丁点,将它列为“第九层次”,客观来说,当然是武断,仅能称之为“假设”,在此介绍,只是提供参考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