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戒烟后有什么症状:如何做到理论大家层出不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6:31:02

如何做到理论大家层出不穷徐祥临2011年11月29日14:54   来源:《学习时报》

 

中央党校的性质和历史使命要求她必须拥有一支由理论大家为骨干构成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记得十多年前一位校领导在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讲话时对教师们寄予过厚望:希望中央党校出“小马克思”。此话中的“小”其实是“大”,就是要求中央党校的教授们成为我党传承马克思主义并有所创新的理论大家。那么,中央党校的教授群体中如何产生出理论大家呢?对此笔者谈些粗浅的看法,以求抛砖引玉。

  看法之一:中央党校的讲坛由理论大家担纲主讲是对学员起码的尊重。学校的基本内涵就是由“教”与“学”构成的平衡。教师的专长与整体水平决定了学校要招收什么样的学生;学生的性质与学习诉求,也对学校教师的专长与整体水平提出了基本要求。由于中央党校的特殊性质,学员的学习诉求制度性地衡定在“最高”上,一般水平乃至较高水平的教师无力满足。这就要求中央党校讲坛上担纲主讲的教师必须是理论大家,即使是一般水平的教师登台上课,也应该让学员明白,台上的教师是以某位理论大家为核心的教学科研团队的重要成员,授课内容是经过大家指导和把关的,而不是授课教师想讲什么就讲什么。这才是中央党校对学员起码的尊重。否则,教学中出现“关公面前耍大刀”现象就不足为怪。当然,谁是理论大家也不会有个绝对的标准,但在某个时期内谁是理论功力最深厚的顶尖学者还是有办法鉴别的,关心理论的社会群体也会做出公允的评价。

  看法之二:中央党校产生理论大家不靠培养靠选聘。不只一次听到关心中央党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同志说:中央党校要“培养”理论大家。这里所说的“培养”,意味着“高人”对“常人”的指点。如果中央党校存在把“常人”培养成“大家”的“高人”,就意味着中央党校存在超级大师。否则,如果中央党校在册员工中还没有超级大师,那么要“培养”理论大家就是一句空话。作为理论大家,起码的标准是做出了超过前辈理论大家的理论创新成就,显然,别人是帮不上这个忙的。中央党校历史上曾经理论大家汇聚一堂,那就是郭大力、艾思奇那一代人当教师的时期。但这些理论大家都不是靠中央党校培养出来的,而是成为理论大家后由党组织选派来担任教师的。当然,中央党校为他们进一步“扬名”提供了更大的舞台也是事实。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当年能够成为国内一流学府,也是具有一流教育家素质的校长蔡元培、梅贻琦以兼容并包的方针聘请各科学术大家的结果。世界上所有顶尖学府的重量级教授都是凭自身学术功力争得教职的,没有哪个“单位”敢于说培养了他们。所以,中央党校要做到理论大家层出不穷,就必须选聘党内顶尖学者来当教授。所谓“选”,就是要有比较,要有竞争,优中选优;所谓“聘”,就是选择到顶尖学者之后要恭恭敬敬地请他(她)晋身中央党校讲坛。笔者以为,选聘理论大家的职责应由以校长为核心的校务委员会全权承担。毫无疑问,这是重大的人事制度变革。可以预见,中央党校如果带头进行这样的改革,也将为全国高校以及科研单位树立榜样,中国教育科研领域万马奔腾、人才辈出的局面必将形成。

  看法之三:以理论大家为主导组织教学和科研。中央党校的培养对象、教学指导思想、基本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都是由党中央规定的。对此,所有中央党校教师必须有充分的认同。以此为前提,在选聘到了理论大家进入教师队伍后,中央党校的教学与科研就应当由他们集体主导。因为他们的理论造诣和综合素质决定了只有他们才最知道如何在中央党校“传道、解惑、授业”,中央党校的一切教学资源,都应以他们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为轴心进行配置。也就是说,中央党校应成为党内理论大家充分施展才学的舞台。

  看法之四:既然是理论大家就要拥有相应的地位和待遇。稍有建树的教师或者改行进入行政序列、或者在保有教师身份的同时争取担任行政职务成为常态,这正是内部产生不出及外面吸引不来理论大家的利益机制之所在。那么,什么样的地位和待遇才能让教师从“求官”转向“求学”呢?笔者认为,中央党校如果确实选聘到了理论大家担任教职(如“某某讲座教授”),就应当享受国家一级教授的物质待遇。而且,中央党校由理论大家担任的教职应成为学界与政界人事轮换的“旋转门”(美国“常春藤”大学的教授与美国政界高官就经常进行人事轮换),即学术造诣精深的党政官员可以应聘到中央党校担任教职,与此相应,中央党校的理论大家也可以到实际工作部门担任高级领导职务。这样,中央党校的理论大家教职就会成为所有党内学者和热衷于学问的党政领导干部的竞争岗位。只要关于岗位标准和选聘方式的制度安排科学合理,中央党校理论大家层出不穷也许并不像想象的那么难,就如同从计划经济转轨到市场经济后市场供应就很快丰富起来一样。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