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大红色衣服有啥说法:被改写的二战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5:29:36

  老芦当年上高一学世界现代史便背得滚瓜烂熟了。那教科书由老毛子编写,教育部组织人翻译过来,其无耻自吹,连当年备受洗脑的小芦都受不了,记得上面有句话是什么“苏联红军拯救了欧洲”,简直让我吐了出来,没想到数十年后的今天,它仍然是新一代革命接班人的传家宝。国人之永无长进,于兹可见一斑。

  那文章说什么盟军迟迟不开辟第二战场,目的是想让苏联拼光,这其实正是斯大林传给我们的绝活:“阴暗心理分析”。正如我多次说过的那样,中国人别的不行,用邪恶心思揣测他人行为动机,发明各种离奇的阴谋理论的功夫却独步全世界。弄到后来,甚至有人在网上闹出这种笑话来:毫不知耻地一本正经地使用“阴暗心理分析术”,还扬扬自得地向大众介绍,说那就是西方大夫使用的“心理分析”!

  斯大林在二战中发明的西方阴谋论,计有以下主要两种:

  第一,英法对德国实行绥靖政策,是想让希特勒东进攻苏。这一阴谋被斯大林识破,与希特勒结盟,粉碎了英法阴谋,为苏联赢得了时间,使英法帝国主义“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第二,苏联参战后,盟军迟迟不开辟第二战场,听任苏联独自抗击德军,因此,德军其实是苏军单独击败的,“苏联红军拯救了欧洲”。

  此文根据本人看过的一点西方出的二战史和电视片,介绍一下二战真相,以使只看过中文出版物、满脑子奇特战略的“阴暗心理分析术”专家们住嘴。需要声明的是,本人是印象派,日期细节记得可能不那么清楚。如果有误,还望其他网友及时指正。我今晚还有事,只能写到哪里算哪里,不按事件顺序,先从批驳那愤青的无知言论开始。

  一、英美果然不想开辟第二战场么?

  长期在大陆生活的同志,中国现代史只知道红军在井岗山打土豪分田地,不知道同期国府的“十年建设”。就连红军的历史,他们也只知道老毛领导的一方面军。同样地,对二次世界大战,他们只知道苏联红军如何英勇,似乎那仗就是苏联一家打的,以致弄出这“第二战场”的笑话来。

  其实苏联根本不是孤军作战,在苏联参战之前,英国就一直在抗击德军,先是不列颠空战,后来又是大西洋上的海上较量,皇家海军还炮击德国港口,以后又是皇家空军远程轰炸德国,空中和海上的较量自始至终贯穿了整个战争。

  陆地上的较量也早在诺曼地开始前就开始了,1941622日德军入侵苏联,11月间英军就在北非发动“十字军行动”,进攻北非的德意军队。次年年初,德国最优秀的元帅之一隆美尔率非洲军团进入北非,与英军展开激战并击败之。英军败退到阿拉曼,由蒙哥马利取代亚历山大作指挥后,于同年10月~11月间发起阿拉曼战役,大败隆美尔,该战役是二战中对德第一次大捷。丘吉尔在下院演说时称为“结局的开始”,后来他回首往事时说:“在阿拉曼之前,我们从未嬴过;在阿拉曼之后,我们从未输过。”西方严肃的二战史如《第三帝国的兴亡》,都将阿拉曼、斯大林格勒、瓜达尔卡纳尔岛等战役并列为二战的转折点。阿拉曼大捷早于斯大林格勒大捷,当时对盟军士气的鼓舞作用不可限量。

  阿拉曼战役后期,英美军在北非大举登陆,是为“火炬行动”,434月至5月间,英美军发起突尼斯战役,全歼驻北非德、意军。

  同年7月,英美军在意大利西西里登陆。8月月占领墨西拿,9月,盟军在意大利南部登陆,同月,墨索里尼垮台,意大利向盟军投降,随后德军进入意大利,1013日,意大利新政府对德宣战。

  这些历史事件都发生在诺曼地登陆之前,和苏德战争同步进行,怎么能抹煞这些重大战役,认为此前没有“第二战场”呢?

  不容否认,苏联确实抗击了德军的主力。但我早说过了,东进消灭斯拉夫“亚人类”本来就是希特勒的战略目标,这能说是斯大林为了拯救人类的主动行为么?笑话!

  或许有人会说,英、美军应该早点在法国登陆。当时美国人也确实倾向于这个选择,但丘吉尔坚持要瞄准德国“柔软的下腹部”下手,也就是在地中海搞两栖作战。我脚得,他这考虑确实是比较现实合理的。

  我们看那段历史时须得牢记在心的基本事实是,英、美在欧洲大陆上并无立足点,只能以英国为基地,在欧洲某地强行登陆。两栖作战难度非常之大,须比不得陆地战场:首先要有绝对的制空、制海权,其次还得气候帮忙,英吉利海峡是世上气候最难测、最多变、最险恶的海峡,而法国沿岸是德军的防御重点,隆美尔督造的永久性要塞建筑坚固,火力极强。1944年以前,盟军还根本不具备大规模跨海作战的物质条件。只能避实击虚,去德军防守空虚之处打主意。

  丘吉尔之所以坚持对准“地中海柔软的下腹部”,反对提早在法国登陆,和他本人的军事经验分不开。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该同志是海军大臣(不敢保证是否准确,反正官不小),参与策划指挥了1915年以英军为主的协约国军队在土耳其加利波利登陆战役。部队登陆后鏖战凡9个月,战死25万人(土军死亡数目相当),竟然一直呆在滩头阵地上,未能深入内陆一步,最后只得丢盔卸甲,认输而去,让君士坦丁堡举行盛大庆祝。那还是打土耳其那种“欧洲病夫”(按,这是土耳其盟友德国人对该国的客观评价)。正因为这教训之惨痛,丘吉尔才坚决抵制了斯大林的不合理要求,避免了盟军不合理、无必要的牺牲。

  我想,愤青们替老大哥打抱不平,至此可以休矣。

  二、关于绥靖主义

  我在本文第一节中指出,我们教科书上编造的最大谎言之一,便是英、法对德国实行绥靖政策,目的是让希特勒放手东进攻苏。而这一阴谋被斯大林英明地识破,他与希特勒结盟,粉碎了英法阴谋,为苏联赢得了时间,使英法帝国主义“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这就是我从小接受的教育,记得毛选上还有篇文章,题目似乎是什么《揭破远东慕尼黑阴谋》,开头便是什么“日、美勾结,牺牲中国”的谴责。

  如今想来,那除了充份暴露“阴暗心理分析”之外,还暴露了对世界事务无知到了何等程度。根据《西行漫记》,此人竟然对斯诺讲,希特勒不过是个傀儡,墨索里尼才是真的好汉!

  其实历史绝对不会有那么简单,绥靖主义的出台,原因非常复杂,不全面了解那个时代的复杂背景,就根本不可能理出个脉络来。

  史家公认,二次世界大战其实是一战的延伸,之所以如此,完全是协约国在战后对德国的无情制裁引出来的后患。这其间,法国人的罪过最大

  我已经在旧作中痛驳过某民间军事史专家的胡说八道,一针见血地指出,协约国并没在一战中摧毁了德军主力,一战基本没有什么决定性的歼灭战(除了德国在东线的完胜和意大利对奥国的大胜之外),而是固定阵线的消耗战。这如同武功高手两掌相抵,比拼内力,人力、物力、资源远远不如协约国的德国最后耗得油干灯灭,颓然倒地,而对方也累得半死不活。

  所以,从德国人那边来看,德国是自己垮了的,不是让人打败的,而这说法也相当接近于历史的真实。终战(此乃协和语,为照顾势力雄厚的日本帮,我特地采用了“完胜”、“终战”之类的汉奸话投其所好,嘻嘻)时,德国主力并未如一战那样被歼灭,德国没有丧失一寸领土,军队统统驻扎在境外,这些都不能说是协约国取得决定性军事胜利的表现。

  更重要的是,德国将领在1918115日签订停战协议时,前提是以美国总统威尔逊在该年初提出的著名的“14点方案”,该方案允诺参战各方“体面的和平”(honoralbe peace), 特别指出战胜国不会向战败国索赔,只要求德国交还在普、法战争后抢去的法国领土亚尔萨斯洛林,以及在一战中侵占的一切土地。当时德国统帅部认为可以接受这些条件,因此将其作为投降基础。

  但停火于同年111111时生效后,协约国军竟然迟迟不解除封锁,导致维也纳等地发生饥荒,大批人民饿死。到1919628日签订凡尔赛和约时,威尔逊的14条却被协约国忘记得干乾净净。德国人得到的不是体面的和平,而是史无前例的羞辱和惨重损失,因此,德国人民普遍认为他们被协约国欺骗了(我觉得也是如此)。

  凡尔赛和约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不平等条约。中国历史上签订过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在它面前都黯然失色。德国蒙受的领土损失如下:

  亚尔萨斯洛林区割让给法国,莱因区为非武装区,以确保法国边境安全;欧本(Eupen)、马尔梅迪(Malmedy)和莫雷斯纳(Moresnet)割让给比利时;北斯勒斯威格(Schleswig)割让给丹麦;特罗保(Troppau)割让给捷克斯洛伐克;西普鲁士、波森(Posen)和西里西亚的一半割让给波兰;此外,德国还交出萨尔工业区给国联管辖,但泽市变成由国联管辖的自由市。默默尔(Memel)港原由国联管辖,但于1923年被立陶宛吞并。德国一共丧失了28千平方英里的本土和居住于其上的6百万人民,以及总计达一百万平方英里的全部海外殖民地。尽管德、奥两国人民渴望统一,但和约粗暴禁止两国合并。

  经济损失如下:丧失了萨尔区、西里西亚的煤矿和亚尔萨斯的铁矿;66亿镑的战争赔款。这在当时完全是个天文数字(当时1000镑就能买现在价值百万以上的住宅),根本就超出了德国的经济能力。与会的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强烈抗议,说这完全是旨在使德国财政破产,必然在日后酿成动乱。他的预言果然实现了。

  除此之外,协约国还向德国强加了军事限制,德国陆军被减为10万人,不许德国生产坦克、大炮和军用飞机,海军只许有9艘战列舰、6艘轻巡洋舰、12艘驱逐舰和12艘鱼雷艇。德国军队完全变成了一只警察武装,根本没有国防能力。

  该条约拟定后,战胜国只给了德国代表团三周时间提出异议,德国代表团几乎对每一条都提出异议,但毫无效果,最后还是给逼着签了字。德国人民因此说那条约是“口授”给德国的,根本不是什么谈判。

  最混帐的是,20年代法国居然派兵进入鲁尔区,任意射杀当地平民,而魏玛政府只能敢怒不敢言。战胜国的这些倒行逆施,在德国人民心目中普遍播下了仇恨的种子,为希特勒上台作了充份铺垫。

  如果我们知道了这些事实,就能理解希特勒的民族主义、复仇主义的叫嚣为何会深深地打动了德国人民的心,也不难看出如今疯狂推行的“百年国耻教育”的潜在危害性。幸运的是,中华民族(主要是汉族)从来是个怯懦的民族,丝毫没有德国民族的强悍,其无比英勇从来只是在嘴上和纸上,庶几可以解除我辈对中国法西斯化的杞忧。

  尽管如此,我已经多次指出,这种愚昧宣传,终将造成疯狂的人民和清醒的政府的严重对立,为下一轮全国大砍大杀作足铺垫功夫。

  另一方面,许多同志不知道,一战后出现了许多新国家,捷克斯洛伐克就是其中一个,其边境具有很大人为成份。该国是从奥匈帝国中分出来的,具有哈佛斯堡王朝的许多特点,可以说是奥匈帝国的缩影,其境内民族组成非常复杂,有捷克人、斯洛伐克人、日尔曼人、波兰人和其他几个少数民族。在战后经济危机中,德国人居住的区域遭受了最严重打击。他们渴望和德国统一,以享受公平待遇。同样地,波兰因为吞并了德国领土,也接纳了大量德国居民,这些人也盼望回到祖国怀抱中去。

  总而言之,一战后的欧洲格局,完全是强国瓜分世界的强权外交制造出来的,处处布满了烈火乾柴,就等火星飞上去。

  另外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是一战代价实在太惨痛。它导致两千万人民丧生,摧毁了国家经济,使得英、法人民对战争深恶痛绝。空袭的发明更使欧洲人民陷入恐慌。英国就拍了许多故事片,宣传空袭之恐怖,使许多人认定再打一次世界大战就是文明末日。英、法都是民主国家,政府必须依据民意制定政策,在和平主义甚嚣尘上之际,难以想像他们会去穷兵黩武。

  更糟糕的是20年代和30年代的世界性大萧条,使民主制度在欧洲全面破产。除了英国比较稳定外,法国和德国都没有哪个内阁寿命超过一年。法国最TMD荒唐,其社会主义政府搞什么高福利,提出给工人每年两周假期,每周工作40小时,结果引发物价飞涨,工人们度假回来发现自己一钱不名。工潮迭起,社会动乱无日无休。当德国崛起之时,法国正陷于无休止的动荡中,还顾得上管什么隔壁闲事?

  这其间,英、法的态度也不同。德国从来是法国的噩梦,战后德国彻底垮了杆,法国还忧心忡忡,参与巴黎和会的总统克来门梭还嫌惩罚的不够,说凡尔赛条约并未缔造和平,只是赢得了20年的停战时间。因此,法国一直想和其他国家结盟对付德国,形成所谓“集体安全体系”。他们首先去拉英国入夥,不料英国首相劳埃德坦率地告诉法国人,敝国的外交政策传统,从来是联合欧洲大陆次强反对首强,避免一强独霸大陆。现在贵国已成大陆首强,敝国决不会与贵国结盟。法国只得去拉拢小国加盟。

  希特勒上台后,公开违反凡尔赛和约,开始重新武装德国。此时法国正在内乱中,无暇全力以赴,而英国则认为法国人惩罚德国人干得太过份。虽然他们非常讨厌希特勒,但此时也看到了希特勒崛起乃是当初英、法政治家短视的恶果,觉得适当恢复德国往昔的大国地位才是消除这危机的根本解决办法。这其中,地缘政治的考虑当然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英国人觉得,让德国适当恢复实力,有助于维护欧洲均势,遏制其他强权的一国独大。

  这里面,政治家的个人因素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张伯伦在1937年作了英国首相。该同志是个理想主义者,虽然毫无外交经验,但因为他在国内成功调解过劳资冲突而信心满满,觉得国际间完全可以使用首脑谈判来代替武力解决争端。在他看来,希特勒的目标是完成欧洲日耳曼人的统一,那阵子要求的不过是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日耳曼人居住地区苏台德,他觉得可以答应。没想到希特勒得陇望蜀,在取得苏台德地区后又进军布拉格,他才从幻想中惊醒过来,忙不迭地和法国担保波兰的领土完整和主权不受侵犯,想以此吓阻德国,不料希特勒认定英、法不会出兵,悍然入侵波兰,导致二战爆发。

  法国总统达拉第则没有那么天真。他知道法、德终有一战,但法国重新武装起步太晚,特别是空军远远落在德国后面。当时德国已有上千架飞机,而法国才有百多架。绥靖政策在他其实和蒋委员长的“以空间换取时间”是一回事,区别只在于他牺牲的空间是别国而不是本国的。

  三、英法为何不与苏联结盟

  英、法为何不与苏联结盟,联手对付纳粹?众所周知,无庸置疑,纳粹代表极右邪恶势力,苏联代表极左邪恶势力,两者体制惊人地类似,但在意识形态上水火不相容。希特勒是以反共起家的,不但在上台后残暴地镇压了合法的共产党,而且在1936年(?)便和意大利、日本签订了反共产国际条约。

  因此,一开头,斯大林确实是想联合英、法对付纳粹,为此和两国举行了谈判,但英、法对此没有多少兴趣。我记得《第三帝国的兴亡》上说,苏联派出的谈判官员是元帅一级的,而英、法派出不过是中等军官,这对比足以显示两者对谈判的诚意如何。

  英、法对与苏结盟缺乏兴趣是很自然的。首先,那当然是苏联反动的意识形态和黑暗的社会制度在文明世界中引起的天然反感。其次,他们一致认定红军遭受的大清洗使它丧失了战斗力,和苏联结盟没有什么军事价值。最后,东欧国家对苏联普遍怀有戒心。波兰此前曾被俄国瓜分过三次,在20年代又和苏联大战并获得完胜,获得了西乌克兰的一点领土,日夜提防俄国熊回来报仇雪恨。菠萝的海沿岸三国、罗马尼亚等国都以苏联为假想敌。很明显,和苏联结盟,势必要把这些国家推入德国人的怀抱。

  如果我们了解了这些历史,就不难明白,其实出卖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地区的慕尼黑协议的签订,根本就不是我们教科书说的什么英、法帝国主义深谋远虑地牺牲东欧国家,放手让希特勒入侵苏联,而是当时西方政治家根据他们了解的政治形势和民意指向,所能作出的他们认为最佳的决策。你可以指责他们缺乏远见,但决不能说人家是包藏莫须有的祸心

  与我们听到的谎言相反,西方政治家的重大失误,正是没按斯大林病态想像出来的大阴谋行事,把希特勒这条疯狗放出去痛咬斯大林那条疯狗。作为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斯大林的极权主义都远比法西斯主义邪恶。纳粹犯下的最大罪行,乃是种族灭绝,消灭犹太人。但即使要比杀人,杀了六百万犹太人的元首希特勒,根本不是害死了两千万苏联人的大元帅斯大林的对手。

  更何况纳粹在西欧、北欧的表现都很文明,并不把自己的社会制度强加给被占领国,更不曾在那儿发动人民革命,打土豪分田地。从本质上来说,法西斯主义的侵略性远远不及斯大林,其蛊惑煽动力就更不可比了。我在旧作中说过,纳粹理论的致命弱点,是它坚信亚利安人是主子种族,这就决定了它不可能形成世界规模的国际运动。相反,国际共运以“解放全人类”的阶级斗争为口号,煽动人民之间的仇恨和分裂,不但有世界性市场,而且对文明的颠覆和破坏是有史以来见所未见的。

  有的网友指责我基于对斯大林的个人感情胡说八道。这种指责,颇类似指责文明人谴责纳粹制度是基于对希特勒的个人憎恨一样。真无法想像有谁敢这么在西方说这种话,起码犹太人不会轻饶这种滥调。将我对斯大林的指责归结于私人感情,只能暴露出批评者既对斯大林此人干过些什么令人发指的罪行一无所知,也对该制度的祸害毫无认识。建议持类似观点的同志去稍微看两本斯大林传,哪怕是苏联解体后俄国人写的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