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送儿媳妇什么礼物:中国几千年不变的选才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18:03:12
中国几千年不变的选才法任用人才靠大人物或上级发现,而后委以重任,在咱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因此桑榆先生称这种用人之法为“发现式用人”。早在上古时代,这种办法,便是帝王老爷选拔接班人的首选,尧帝伊放勋发现了舜帝姚重华,舜帝姚重华发现了禹帝姒文命,姒文命创立了家天下之后,虽然确立了帝位世袭制度,但一些帝王仍然打破“立长不立贤,传嫡不传庶”的帝位传承制度,将自己发现的“人才”定为接班人。用人靠自己发现,若是慧眼识贤才、识英雄,倒也没话可说,然而,有的人却是笨眼识蠢才、识狗熊、识混蛋,结果可就糟了糕矣。

    隋文帝杨坚把北周宇文家的江山“过户”为老杨家之后,已经立长子杨勇为太子,但后来发现二儿子杨广“孝悌恭俭、贤良持重”,堪当接班人的大任,硬是不顾满朝文武的劝谏,改立老二为太子。结果杨广接班后,荒淫奢侈,大兴土木,横征暴敛,穷兵黩武,仅14年,便把老爹大搞阴谋诡计,好不容易夺来的江山送给别人,杨坚的后代,也被别人杀得只剩下一个遗腹子。

    北宋哲宗赵煦无子,咽气归天之后,他的大老婆向皇后不顾宰相章惇的反对,硬是立赵煦的弟弟端王赵佶为接班人,理由是“先帝(赵煦)尝言,端王有福寿,且仁孝,不同于诸王”(《宋史·本纪第十九》)。赵煦虽然无子,却有一帮同母和异母兄弟,赵佶在诸兄弟中排行十一,无论是按长幼顺序,还是论贤德才能,都轮不到他继承帝位,但赵佶既然是老公发现的大人才,向皇后也就认为他是最合适的接班人。赵佶即位后,果如章惇所言:“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胡折腾二十多年,终于把北宋折腾成南宋,大半个中国被金人占了去。

    明神宗朱翊钧,是明穆宗朱载垕的小老婆李氏所生,在兄弟中排行老三,非嫡非长,按制度规定,继承帝位本没他的戏,但朱载垕却发现他是个大人才:一次,朱载垕在宫中驰马,年仅几岁的朱翊钧居然拦马谏曰:“老爸呀,你是天下之主,一个人骑着马乱跑,就不怕掉下来摔着吗。”老朱甚喜,当即下马,把他夸奖一番,认为他聪慧异常。加上张居正老师教学有方,管束甚严,使小翊钧几岁时便能熟背经书,于是六岁便被他爹立为皇太子。哪知朱翊钧干上皇帝后,沉湎酒色,挥霍无度,肆意搜刮民财,二十多年不上朝,结果把明王朝闹得危机四伏,走向衰亡。

    自古以来,不仅皇帝老爷用人靠自己发现,各级官员都这么干也。皇帝老爷这么干,是因皇权专制制度所限,只能在儿子堆里发现人才;各级官员这么干,可就难免凭自己的好恶,该用人的不用,不该用的人偏要用之,或是只用身边的亲信和圈子中人,而对圈子之外的一个辖区的人才不予考虑。这种用人方式所造成的弊端,概而言之,一是发现者的视野有限,有幸被其发现者,都是其目光所及之人,而在他的视野之外,注定要有大量的人才被忽视、被埋没;二是只要被某位上级发现,便可得以重用,使得一些心术不正者绞尽脑汁,投机钻营,致使逢迎拍马、弄虚作假之风盛行,其结果是小人得志,君子遭弃;三是既然官职是被某位发现者所赐,受赐者只要把恩人忽弄好就行,不会把百姓的死活放在心里。

    两千多年前,孟轲先生与齐宣王论用人时说,国君选拔任用贤才时,“你左右的人都说某人贤能,不可轻易任用;朝廷大员都说某人贤能,也不可轻易任用;要全国的人都说某人贤能,然后才对他进行考察,发现这人的确贤能,然后才可以任用他。”(《孟子·梁惠王章句下》:“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中央选拔干部,要“国人皆曰贤”,并且进行考察,然后方可任用之,以此类推,省、市、县、选拔干部,也要“省人皆曰贤”、“市人皆曰贤”、“县人皆曰贤”,他才有被考察的资格,如果考察情况属实,他才能被任用。

    孟老先生所说的用人方式,与现在所说的民主选举庶几近之,能以这种方式用人,发现式用人的种种弊端自然可以避免。然而,孟子鼓吹的这一套,两千多年来,似乎并不受掌握用人权力者所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