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雷达图片:班主任培训资料之思想道德教育(道德和价值观教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0:01:44
班主任培训资料之思想道德教育(道德和价值观教育) 作者:何方 日期:2009-8-18 11:32:00 0 推荐

未成年人的道德和价值观教育 

                                                                  陆士桢 

今天要跟大家讨论青少年道德价值观的教育问题,大家都知道,随着社会的变迁,我们对青少年的教育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问题,前不久参加了一个关于青少年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一个英国人的发言给了我很深的触动。他娶了一个中国的妻子,生了两个混血儿,前几年他一直在英国生活,最近两年他在中国。他在讲述的过程中说:我很高兴,带着我的孩子生活在中国,能够在中国的家庭里体会人和人之间的这种温暖,体会中国家庭里长辈对孩子那种无私的爱,他说我也很怀念带着我的孩子在英国的生活,怀念我的孩子能够在家庭里享受到自由,怀念我的孩子在英国的家庭和社会当中,能够受到的社会责任感教育。 

这个事情给了我很深的震动,我们这么多年一直讲要对青少年儿童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我们每天每日每时在课堂上,报纸里,文件当中,所提倡的那种价值观,甚至比英国社会所谈的更高尚,但是为什么让一个英国人认为他的孩子如果在英国生活,会比在中国生活更有社会责任感。这的确值得我们每一个班主任,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深思。所以我今天围绕着这个问题,跟大家谈两个方面的想法。 

第一个就是怎么样来认识今天的青少年。道德教育之所以面临着挑战,其实最重要的就是社会发生了变化,社会变化带来了儿童自身的变化,这一代青少年,在跟过去完全不同的时代背景当中长大,他们有他们自己的特点,而清醒地认识到他们的特点是做好教育工作的一个前提。 

这一代人总的发展趋势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

第一个趋势是他和社会之间的互动日益频繁,过去的少年儿童包括成人生活范围比较简单,一方面我们的群体比较简单,基础的群体是家庭,行政群体依次是学校和单位,政治群体则是少先队共青团和共产党。另一方面,社会意识形态是单一的,有强大的力量。今天我们生活的群体状态发生了变化,家庭状况也很复杂,学校以及社会,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的影响力在减弱,正式的组织对成员的控制力也相对在减弱。这就使得当代的青少年对社会的认识,实际上处于一个非常宽阔或者广大的社会背景下,所以孩子们身上的很多问题,非常尖锐或者明显地反映出社会上的一些东西。这是一种事实。 

第二个趋势跟这个趋势相关,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认识,就是为什么孩子会和社会之间的这种互动非常频繁,一个就是我们整个经济基础都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一定影响人们的思想意识。比如说我们经济成份多元,分配方式多元,那么必然就带来意识形态的多元化。我曾经在内参上看到一个材料,一个城市对小学生做了一个抽样调查,非常严谨的抽样无记名的调查,其中有一道问题是你最想当什么,结果显示有百分之一点多的孩子,选择了最想做的人是黑社会老大。这个选择虽然比例很小,百分之一点几。但是它确实反应了一个问题,社会多元的这种状态会影响孩子的价值选择。另外意识形态的多元状态,也带来了青少年道德选择上的这种艰难,我曾经在一个高等学校里给学生上课,学生开玩笑说,你们那一代人不行,只要领导一挥手,你们都往一边走,没自由,你看我们这一代人,我们可以说我们想说的话,我们可以做我们想做的事情。我跟这些年轻人开玩笑,我说这看怎么说,如果说从自由的这个角度来讲,你可能比我自由,但是从人生的发展来讲,你可能比我冒险。因为我走在主流价值体系上,你有了自由,你一定有选择的风险,一下选择不好,你吸毒了,再选择不好,得艾滋病了。这实际上说明一个问题,就是经济改革持续深入带来的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对青少年的道德价值选择提出了尖锐地挑战,也给我们的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问题。 

跟这个相关的,就是传播方式也有很大的变化。过去我们是组织传播,精英传播,权威传播,讲话都有很大的权威性,现在随着网络的发展,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信息员,随便我就可以做一个博客,把我自己照的相片贴上去,把我想发表的议论发表上去,传播日益草根化这样一种状态,直接挑战了我们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挑战了我们传统的学校教育当中,课堂上讲的那些东西。 

我自己觉得一个人的发展,有两个根本的问题,比如说从小学生到大学生,他有两个问题要回答,第一我是谁?这是一个社会角色的定位, 第二个我到底要什么?这是一个基本价值观的定位。知道了自己是谁,知道自己要什么,他才能确定他在社会当中的位置,也才能顺利地实现他的社会化。 

我用这样一个题目去问不同年龄段的人,小学生一般都说我是李明,我要好好学习报效祖国,他说的是主流的话,中学生会说,我就是我,我要自由,我要独立空间,我要承认我的价值。大学生说我是谁,我是自己,要什么,要钱。这种变化实际反映了年龄越大对社会资讯接受面就越广,主流价值对他的实际影响就会越低。 

第二个趋势就是青少年的发展,日趋个性和多样,社会从一元化转变为多元化,过去人都是喜欢跟别人一样,现在青少年是一定要跟别人不一样。而我们传统的道德教育和价值观教育,习惯于团体化,这种方式就很难应对个性化需求非常强烈的当代青少年。总的发展趋势可以归结成三个方面。

一是思想活跃,视野开阔。他们有着我们前一代人从来没有过的宽阔视野,他们也有着我们过去没有过的活跃思想,这是时代造就的。具体来讲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就是他们的价值观和信仰,从过去社会的单一逐渐走向多元,但是这种在视野开阔的情况下,也容易受不同思想的诱惑,这是一个悖论,一方面他们看得多了, 知道的多了,接触的多了,但是同样他也更容易受到其他方面的诱惑,换句话说,主流价值观的这种传播,必然面临着挑战。 

二是知识面广,兴趣广泛,但是学习内在动力不足,主动性差。在学业方面,在知识发展方面,这一代孩子远比过去的孩子他们知道的事情多。但是另外一个角度,人和人由离得很远,不同的社会层面的资讯不对接的现在严重存在。某种意义上来讲,这种人群之间的这种疏离,不仅认知上差别,甚至连表达的方式,都逐渐都在分离。你的这个东西弄得特别好,但是你无法通过正常的他们能够吸收的管道,能够到青少年中间,再好的理念,也是空中阁楼。其实对政治感兴趣,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感兴趣的中学生,大有人在,但是他们思维的角度,他们的想法又和正统研究这些人当中资讯之间存在着隔膜。 

三就是思维独立,具有批判精神,但是容易发生偏差。当代青少年思维独立特点是非常突出的,他们非常习惯跟别人想的不一样,做的不一样,但是又很缺少价值引领。我曾经在电视台做节目看到一个五年级小孩,他的口号是只有别人想不到的,没有我做不到的。他父亲说:他做的那些别人想不到的事情,都是恶作剧。比如说他做一个鬼脸在脸上贴着,把它卷起来等在电梯门口,电梯门一开,他把这个鬼脸拉下来,电梯里面的老太太立刻躺地上犯心脏病。我跟他聊天,发现他对很多价值是混的。他打扮成零零七参加真人秀比赛。我跟他讨论零零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说是一个勇士,我说你怎么样来解释这个勇士,他就说勇敢,酷,坚强,说了很多。我说我怎么觉得你说的这个人和那个土匪它区别不开啊。他说怎么区别不开啊,更酷啊,我说更酷是什么,他说不出来,后来我说我觉得你缺少最根本的东西,就是正义。勇士和土匪有很多是可以相同的,但是有一点,就是正义的价值观念。他说这个我没有想到。所以说其实孩子还是有一些需要引领的,但是我们现在的教育,和实际孩子当中的他的认知状态,中间是有差距的。所以就会发生问题,这是第一个特征。 

第二个特征是崇尚自我,追求个性,这是社会本身对青少年带来的这种应该说是最直接,最突出的影响。也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普遍的追求个人发展独特性,认同自我但是发展的能力欠缺。这里有很复杂的原因,比如说独生子女,很多家长过分溺爱。比如说我们这个社会对青少年的这种内在的这种独立的要求等等,教育思想观念上的偏差等等。所以造成了这一代孩子,头脑当中发展自我的要求,自我认知的这种能力都在不断地上升,而实际的这种运行能力在不断地下降。 

二是就是这一代孩子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非常突出。现在这一代青少年,生活在中国从来没有过的好的物质条件下,所以他们本身的生理发展非常快,但是从个人心理发展这个角度,特别是社会能力的发展严重地欠缺,这种不均衡,就造成孩子面临着巨大的生活压力的时候,心理特别脆弱,非常容易发生这种意外地事情。另外一个就是家长对孩子的过度生活关爱和精神上的忽视不同步,我们很多人教育孩子就是让他好好学习,获得好成绩,听话,他心理有什么想法,考虑得很少,这两个不同步加在一起,就造成这一代孩子的心理问题突出。这是第二个表现。 

三是主动认知,反感束缚,很多人他愿意主动地去认知一些问题,乐于接纳现代的一些观点,这个事他愿意做他就做,你要求他,他坚决不做。比如说权利、义务、契约、竞争、自然保护、效率等等,对传统观念和道德认识缺乏积极的认同,特别反感我们现在的这种道德教训。一方面,这一代青少年特别个性化。但是另外一方面,从来没有一代人,这样容易被流行所裹挟。而且这种流行,跟过去相对封闭的社会相比非常张扬,青少年当中,流行的发型,服饰,包括食品等等,这样全社会的裹挟和流行的现象非常突出。我们班主任也好,老师也好,你不关注青年的流行文化,你很快就跟孩子们没有共同语言,比如说服装的流行,你很难解释他为什么这样,它就是一种流行趋势。他是一种符号。最近国外有一个大学生进行调查,同样的商品,包上肯德基的标签,立刻价值增长了七倍,孩子未见得就真正理会了肯德基麦当劳这些快餐,外国快餐食品的真正文化内涵,他追逐的是一种符号,但是同时符号当中有包含着价值。所以这种动态的流行的文化,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也是我们做好思想道德教育,价值观教育不能忽略的问题。 

这一代非常突出的特点还有就是叛逆性突出,认同同辈的文化价值。价值观的传播来讲一般有三种模式。在传统的社会当中,基本的传播模式是父母模范文化,就是青少年的价值观,他的哲学思想,审美情趣,生活作风,行为习惯,来源于上一辈,包括老师,包括家长,那个社会就是权威社会。走入今天,进入了文化传统的第二种模式。我们把它叫做同辈模范文化,实际上这就是一种平等和叛逆文化,也就是青少年的这种价值主要来源于同龄人。什么叫代沟,就是认知不大一样了,同龄人他的很多东西是同龄人认同的,上一辈未见得认同。我们教师不管什么情况,你是属于代表父辈文化的,那你对今天青少年影响必然要降低。按照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德的观点,未来文化传统应该是子女模范文化,上一辈要向下辈人学,这是一种文化的变迁,也是道德价值建设当中,我们无法回避的,或者躲不开的一种潮流性的东西。 

正是因为上述说的这些变化,所以这一代青少年他不愿意听你的教训,不愿意让你灌输他东西。他更期望的是自我发展,能够有自己的认识。这是我说的第一个问题。 

未成年人的道德和价值观教育 

                                                                      陆士桢 

今天要跟大家讨论青少年道德价值观的教育问题,大家都知道,随着社会的变迁,我们对青少年的教育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问题,前不久参加了一个关于青少年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一个英国人的发言给了我很深的触动。他娶了一个中国的妻子,生了两个混血儿,前几年他一直在英国生活,最近两年他在中国。他在讲述的过程中说:我很高兴,带着我的孩子生活在中国,能够在中国的家庭里体会人和人之间的这种温暖,体会中国家庭里长辈对孩子那种无私的爱,他说我也很怀念带着我的孩子在英国的生活,怀念我的孩子能够在家庭里享受到自由,怀念我的孩子在英国的家庭和社会当中,能够受到的社会责任感教育。 

这个事情给了我很深的震动,我们这么多年一直讲要对青少年儿童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我们每天每日每时在课堂上,报纸里,文件当中,所提倡的那种价值观,甚至比英国社会所谈的更高尚,但是为什么让一个英国人认为他的孩子如果在英国生活,会比在中国生活更有社会责任感。这的确值得我们每一个班主任,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深思。所以我今天围绕着这个问题,跟大家谈两个方面的想法。 

第一个就是怎么样来认识今天的青少年。道德教育之所以面临着挑战,其实最重要的就是社会发生了变化,社会变化带来了儿童自身的变化,这一代青少年,在跟过去完全不同的时代背景当中长大,他们有他们自己的特点,而清醒地认识到他们的特点是做好教育工作的一个前提。 

这一代人总的发展趋势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

第一个趋势是他和社会之间的互动日益频繁,过去的少年儿童包括成人生活范围比较简单,一方面我们的群体比较简单,基础的群体是家庭,行政群体依次是学校和单位,政治群体则是少先队共青团和共产党。另一方面,社会意识形态是单一的,有强大的力量。今天我们生活的群体状态发生了变化,家庭状况也很复杂,学校以及社会,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的影响力在减弱,正式的组织对成员的控制力也相对在减弱。这就使得当代的青少年对社会的认识,实际上处于一个非常宽阔或者广大的社会背景下,所以孩子们身上的很多问题,非常尖锐或者明显地反映出社会上的一些东西。这是一种事实。 

第二个趋势跟这个趋势相关,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认识,就是为什么孩子会和社会之间的这种互动非常频繁,一个就是我们整个经济基础都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一定影响人们的思想意识。比如说我们经济成份多元,分配方式多元,那么必然就带来意识形态的多元化。我曾经在内参上看到一个材料,一个城市对小学生做了一个抽样调查,非常严谨的抽样无记名的调查,其中有一道问题是你最想当什么,结果显示有百分之一点多的孩子,选择了最想做的人是黑社会老大。这个选择虽然比例很小,百分之一点几。但是它确实反应了一个问题,社会多元的这种状态会影响孩子的价值选择。另外意识形态的多元状态,也带来了青少年道德选择上的这种艰难,我曾经在一个高等学校里给学生上课,学生开玩笑说,你们那一代人不行,只要领导一挥手,你们都往一边走,没自由,你看我们这一代人,我们可以说我们想说的话,我们可以做我们想做的事情。我跟这些年轻人开玩笑,我说这看怎么说,如果说从自由的这个角度来讲,你可能比我自由,但是从人生的发展来讲,你可能比我冒险。因为我走在主流价值体系上,你有了自由,你一定有选择的风险,一下选择不好,你吸毒了,再选择不好,得艾滋病了。这实际上说明一个问题,就是经济改革持续深入带来的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对青少年的道德价值选择提出了尖锐地挑战,也给我们的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问题。 

跟这个相关的,就是传播方式也有很大的变化。过去我们是组织传播,精英传播,权威传播,讲话都有很大的权威性,现在随着网络的发展,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信息员,随便我就可以做一个博客,把我自己照的相片贴上去,把我想发表的议论发表上去,传播日益草根化这样一种状态,直接挑战了我们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挑战了我们传统的学校教育当中,课堂上讲的那些东西。 

我自己觉得一个人的发展,有两个根本的问题,比如说从小学生到大学生,他有两个问题要回答,第一我是谁?这是一个社会角色的定位, 第二个我到底要什么?这是一个基本价值观的定位。知道了自己是谁,知道自己要什么,他才能确定他在社会当中的位置,也才能顺利地实现他的社会化。 

我用这样一个题目去问不同年龄段的人,小学生一般都说我是李明,我要好好学习报效祖国,他说的是主流的话,中学生会说,我就是我,我要自由,我要独立空间,我要承认我的价值。大学生说我是谁,我是自己,要什么,要钱。这种变化实际反映了年龄越大对社会资讯接受面就越广,主流价值对他的实际影响就会越低。 

第二个趋势就是青少年的发展,日趋个性和多样,社会从一元化转变为多元化,过去人都是喜欢跟别人一样,现在青少年是一定要跟别人不一样。而我们传统的道德教育和价值观教育,习惯于团体化,这种方式就很难应对个性化需求非常强烈的当代青少年。总的发展趋势可以归结成三个方面。

一是思想活跃,视野开阔。他们有着我们前一代人从来没有过的宽阔视野,他们也有着我们过去没有过的活跃思想,这是时代造就的。具体来讲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就是他们的价值观和信仰,从过去社会的单一逐渐走向多元,但是这种在视野开阔的情况下,也容易受不同思想的诱惑,这是一个悖论,一方面他们看得多了, 知道的多了,接触的多了,但是同样他也更容易受到其他方面的诱惑,换句话说,主流价值观的这种传播,必然面临着挑战。 

二是知识面广,兴趣广泛,但是学习内在动力不足,主动性差。在学业方面,在知识发展方面,这一代孩子远比过去的孩子他们知道的事情多。但是另外一个角度,人和人由离得很远,不同的社会层面的资讯不对接的现在严重存在。某种意义上来讲,这种人群之间的这种疏离,不仅认知上差别,甚至连表达的方式,都逐渐都在分离。你的这个东西弄得特别好,但是你无法通过正常的他们能够吸收的管道,能够到青少年中间,再好的理念,也是空中阁楼。其实对政治感兴趣,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感兴趣的中学生,大有人在,但是他们思维的角度,他们的想法又和正统研究这些人当中资讯之间存在着隔膜。 

三就是思维独立,具有批判精神,但是容易发生偏差。当代青少年思维独立特点是非常突出的,他们非常习惯跟别人想的不一样,做的不一样,但是又很缺少价值引领。我曾经在电视台做节目看到一个五年级小孩,他的口号是只有别人想不到的,没有我做不到的。他父亲说:他做的那些别人想不到的事情,都是恶作剧。比如说他做一个鬼脸在脸上贴着,把它卷起来等在电梯门口,电梯门一开,他把这个鬼脸拉下来,电梯里面的老太太立刻躺地上犯心脏病。我跟他聊天,发现他对很多价值是混的。他打扮成零零七参加真人秀比赛。我跟他讨论零零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说是一个勇士,我说你怎么样来解释这个勇士,他就说勇敢,酷,坚强,说了很多。我说我怎么觉得你说的这个人和那个土匪它区别不开啊。他说怎么区别不开啊,更酷啊,我说更酷是什么,他说不出来,后来我说我觉得你缺少最根本的东西,就是正义。勇士和土匪有很多是可以相同的,但是有一点,就是正义的价值观念。他说这个我没有想到。所以说其实孩子还是有一些需要引领的,但是我们现在的教育,和实际孩子当中的他的认知状态,中间是有差距的。所以就会发生问题,这是第一个特征。 

第二个特征是崇尚自我,追求个性,这是社会本身对青少年带来的这种应该说是最直接,最突出的影响。也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普遍的追求个人发展独特性,认同自我但是发展的能力欠缺。这里有很复杂的原因,比如说独生子女,很多家长过分溺爱。比如说我们这个社会对青少年的这种内在的这种独立的要求等等,教育思想观念上的偏差等等。所以造成了这一代孩子,头脑当中发展自我的要求,自我认知的这种能力都在不断地上升,而实际的这种运行能力在不断地下降。 

二是就是这一代孩子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非常突出。现在这一代青少年,生活在中国从来没有过的好的物质条件下,所以他们本身的生理发展非常快,但是从个人心理发展这个角度,特别是社会能力的发展严重地欠缺,这种不均衡,就造成孩子面临着巨大的生活压力的时候,心理特别脆弱,非常容易发生这种意外地事情。另外一个就是家长对孩子的过度生活关爱和精神上的忽视不同步,我们很多人教育孩子就是让他好好学习,获得好成绩,听话,他心理有什么想法,考虑得很少,这两个不同步加在一起,就造成这一代孩子的心理问题突出。这是第二个表现。 

三是主动认知,反感束缚,很多人他愿意主动地去认知一些问题,乐于接纳现代的一些观点,这个事他愿意做他就做,你要求他,他坚决不做。比如说权利、义务、契约、竞争、自然保护、效率等等,对传统观念和道德认识缺乏积极的认同,特别反感我们现在的这种道德教训。一方面,这一代青少年特别个性化。但是另外一方面,从来没有一代人,这样容易被流行所裹挟。而且这种流行,跟过去相对封闭的社会相比非常张扬,青少年当中,流行的发型,服饰,包括食品等等,这样全社会的裹挟和流行的现象非常突出。我们班主任也好,老师也好,你不关注青年的流行文化,你很快就跟孩子们没有共同语言,比如说服装的流行,你很难解释他为什么这样,它就是一种流行趋势。他是一种符号。最近国外有一个大学生进行调查,同样的商品,包上肯德基的标签,立刻价值增长了七倍,孩子未见得就真正理会了肯德基麦当劳这些快餐,外国快餐食品的真正文化内涵,他追逐的是一种符号,但是同时符号当中有包含着价值。所以这种动态的流行的文化,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也是我们做好思想道德教育,价值观教育不能忽略的问题。 

这一代非常突出的特点还有就是叛逆性突出,认同同辈的文化价值。价值观的传播来讲一般有三种模式。在传统的社会当中,基本的传播模式是父母模范文化,就是青少年的价值观,他的哲学思想,审美情趣,生活作风,行为习惯,来源于上一辈,包括老师,包括家长,那个社会就是权威社会。走入今天,进入了文化传统的第二种模式。我们把它叫做同辈模范文化,实际上这就是一种平等和叛逆文化,也就是青少年的这种价值主要来源于同龄人。什么叫代沟,就是认知不大一样了,同龄人他的很多东西是同龄人认同的,上一辈未见得认同。我们教师不管什么情况,你是属于代表父辈文化的,那你对今天青少年影响必然要降低。按照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德的观点,未来文化传统应该是子女模范文化,上一辈要向下辈人学,这是一种文化的变迁,也是道德价值建设当中,我们无法回避的,或者躲不开的一种潮流性的东西。 

正是因为上述说的这些变化,所以这一代青少年他不愿意听你的教训,不愿意让你灌输他东西。他更期望的是自我发展,能够有自己的认识。这是我说的第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