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张卫东网上挂号:诺贝尔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06:11:42

诺贝尔奖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2008年9月12日)
请协助添加来自可靠来源的引用以改善这篇条目。无法查证的内容会被提出异议而移除。汉漢▼诺贝尔奖
  • 瑞典银行经济学奖
诺贝尔奖奖牌。

诺贝尔奖(瑞典语:Nobelpriset,挪威语:Nobelprisen)是根据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嘱所设立的奖项。诺贝尔是近代炸药的发明者,因此也获得了巨大的财富。但他对自己的发明用于破坏感到震惊,于1895年11月27日在法国巴黎的瑞典-挪威人俱乐部上立下遗嘱,用其遗产中的3100万瑞典克朗成立一个基金会,将基金所产生的利息每年奖给在前一年中为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人,以表彰那些对社会做出卓越贡献,或做出杰出研究、发明以及实验的人士。

目录

 [显示] 
  • 1 诺贝尔奖的由来
  • 2 提名与评选过程
  • 3 奖金
  • 4 奖项
  • 5 逸事
  • 6 统计数据
    • 6.1 诺贝尔奖女性获得者
    • 6.2 按得奖项分类统计数据
  • 7 争议
  • 8 参考文献
  • 9 相关条目
  • 10 外部链接

[编辑] 诺贝尔奖的由来

诺贝尔终生未娶,亦无子嗣。在其逝世前,亲兄弟也早一步去世。但他的发明-炸药,取得了众多的科研成果,也成功设立许多工厂生产,累积巨大财富。

由于诺贝尔终生主张和平主义,也因此他对于自己改良的炸药作为破坏及战争的用途始终感到痛心。在即将辞世之际,诺贝尔立下了遗嘱:“请将我的财产变做基金,每年用这个基金的利息作为奖金,奖励那些在前一年为人类做出卓越贡献的人。”根据他的这个遗嘱,从1901年开始,具有国际性的诺贝尔奖创立了。诺贝尔在遗嘱中还写道:

把奖金分为5份:

  • 奖给在物理方面有最重要发现或发明的人;
  • 奖给在化学方面有最重要发现或新改进的人;
  • 奖给在生理学或医学方面有最重要发现的人;
  • 奖给在文学方面表现出了理想主义的倾向并有最优秀作品的人;
  • 奖给为国与国之间的友好、废除使用武力作出贡献的人。

为此,诺贝尔分设了5个奖。

1969年,瑞典国家银行设立“瑞典国家银行纪念阿弗雷·诺贝尔经济学奖”,一般通称诺贝尔经济学奖,但实际上并非诺贝尔奖。[1][2]

[编辑] 提名与评选过程

详见诺贝尔奖提名与评选程序。

  • 9月:寄出邀请函。诺贝尔委员会向够资格提名的人发出邀请提名的信件。
  • 2月(次年):提名截止。
  • 2月至3月:产生小名单。
  • 3月至8月:顾问审查小名单。
  • 10月:产生诺贝尔奖得主。
  • 12月:诺贝尔奖得主得到奖金。


近50年以来,诺贝尔基金会明文规定,不论是公共场合还是私人场合,提名过程和人选都要严格保密,包括提名者人选和被提名者人选。很多人在各种场合声称自己曾因某成果而获得诺贝尔奖的提名但未获奖,应属谣言。[3]

[编辑] 奖金

1901年12月10日即诺贝尔逝世5周年时,诺贝尔奖第一次在原皇家音乐学院颁发了文学、物理、化学和生理学或医学奖。从1902年起,诺贝尔奖每年由瑞典国王亲自颁发。一开始,当时的瑞典国王奥斯卡二世并不同意将此全国大奖颁发给外国人,但后来意识到该奖金对于这个国家的公共价值,他改变了主意。

诺贝尔奖于每年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那天,举行正式的颁奖典礼。但是奖金获得者名单通常在当年的10月份就由不同的委员会宣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因战争关系停顿了几年。

诺贝尔奖的奖金丰厚,在同一年里,各项奖金的数额是相同的,不同的年份,奖金数额有所变动,其幅度主要取决于市场行情。每个各项奖金可由两个获奖者均分享(最多不超过三人);如果当年无人得奖,则该奖金可留待翌年;每一项奖金在五年内至少应颁发一次,以鼓励得奖人能够继续工作而不至于受到财政上的压力。

[编辑] 奖项

奖牌分类特点物理学瑞典皇家科学院负责颁发,始于1901年,于每年12月10日举行颁奖典礼化学瑞典皇家科学院负责颁发,始于1901年,于每年12月10日举行颁奖典礼生理学或医学瑞典卡罗琳医学院负责颁发,始于1901年,于每年12月10日举行颁奖典礼文学瑞典学院负责颁发,始于1901年,于每年12月10日举行颁奖典礼和平挪威议会的诺贝尔委员会负责颁发,始于1901年,于每年12月10日举行颁奖典礼经济学1968年瑞典银行在其成立三百周年纪念之际增设了“瑞典国家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经济学奖”,每年由这家银行提供与当年诺贝尔奖金相同金额的奖金,交由诺贝尔基金会统一使用。该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负责颁发,同时诺贝尔基金会不再接受其他无关诺贝尔遗愿的奖项,试图与诺贝尔基金会做出连结的提案。始于1969年

[编辑] 逸事

玛丽·居里——第一位两次诺贝尔奖得主
  • 两次诺贝尔奖得主:
  • 法国籍波兰裔科学家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第一位两次在不同领域获得诺贝尔奖的人
物理,1903年:发现放射性与钋元素
化学,1911年:提炼出镭
  • 美国科学家莱纳斯·鲍林,第一位以唯一获得者身份两次在不同领域获得诺贝尔奖的人
化学,1954年:化学键的研究
和平,1962年:反对核武在地面测试
  • 美国科学家约翰·巴丁
物理,1956年:发明晶体管
物理,1972年:建立超导BCS理论
  • 英国科学家弗雷德里克·桑格
化学,1958年:测定胰岛素分子的结构
化学,1980年:核酸DNA序列的确定方法
  • 居里一家
  • 玛丽·居里,1903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 丈夫皮埃尔·居里,1903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 大女儿伊雷娜·约里奥-居里,1935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 伊伦·约里奥-居里的丈夫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居里,1935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 小女儿艾芙·居里著有《居里夫人传》,她本人不是科学家。她的丈夫亨利·拉波易斯(Henry Richardson Labouisse, Jr.)作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执行主任领取了1965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 唯一获得诺贝尔奖的兄弟是荷兰的简·丁伯根(经济计量学模式之父,于1969年获得瑞典银行经济学奖)和他的弟弟尼可拉斯·丁伯根(发现动物个体及群体的行为模式,于1973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 父子都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 1906年物理奖和1937年物理奖的是约瑟夫·汤姆孙Joseph John Thomoson (1892年5月3日 – 1975年9月10日)英国物理学家,英国皇家学会院士 & 乔治·佩吉特·汤姆孙George Paget Thomson(汤姆逊父子)
  • 1915年物理奖的是William Henry Bragg威廉·亨利·布拉格 & William Lawrence Bragg威廉·劳伦斯·布拉格(布拉格父子)
  • 1922年物理奖和1975年物理奖的是Niels Bohr尼尔斯·波耳 & Aage Niles Bohr奥格·尼尔斯·波耳(波尔父子)
  • 1924年物理奖和1981年物理奖的是Karl Manne Georg Siegbahn曼内·西格巴恩 & Kai Manne Borje Siegbahn凯·西格巴恩(赛格巴恩父子)
  • 最年轻、最年长的诺贝尔奖得主
  • 威廉·劳伦斯·布拉格为最年轻的诺贝尔奖得主。1915年(与其父威廉·亨利·布拉格一起)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只有25岁。
  • 里奥尼德·赫维克兹获2007年瑞典银行经济学奖时已有90岁。为至今最年长的诺贝尔奖得主。
  • 1927年10月召开的第五次索尔维会议。参加会议的二十九人中有十七人获得或后来获得诺贝尔奖。
与会者中著名学者有:保罗·埃伦费斯特、薛定谔、泡利、海森堡、德拜、布里渊、康普顿、福勒、W.L.布拉格、爱因斯坦、狄拉克、M.玻恩、尼尔斯·玻尔、德布罗意、居里夫人、洛伦兹、努森等。
  • 诺贝尔奖原则上仅能授予在世者,但有两次例外。一为1961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Dag Hjalmar Agne Carl Hammarskj?ld达格·哈马舍尔德,二为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Ralph Marvin Steinman拉尔夫·斯坦曼。

[编辑] 统计数据

参见:诺贝尔奖得主列表

截至2006年底,共有768人和19个组织获得诺贝尔奖[4]

奖项自(1901年-2005年)过去20年(1986年-2005年)共计得奖数女性得奖数女性得奖数比例(3位有效数字)共计得奖数女性得奖数女性得奖数比例(3位有效数字)化学14832.03%4600.00%物理学17621.14%5100.00%生理学/医学18373.83%4349.30%文学102109.84%20420.0%和平1141210.5%29517.2%总计723344.70%189136.88%瑞典银行经济学奖5700.00%3400.00%总计780344.36%223135.83%

[编辑] 诺贝尔奖女性获得者

主条目:诺贝尔奖女性得主列表

共有44位:

  • 物理学
    • 1903年 – 玛丽·居里
    • 1963年 – 玛丽亚·格佩特-梅耶
  • 化学
    • 1911年 – 玛丽·居里
    • 1935年 – 伊伦·约里奥-居里
    • 1964年 – 多萝西·克劳福特·霍奇金
    • 2009年 – 艾妲·尤纳特
  • 医学
    • 1947年 – 格蒂·科里
    • 1977年 – 罗莎琳·耶洛
    • 1983年 – 巴巴拉·麦克林托克
    • 1986年 – 丽塔·列维-蒙塔尔奇尼
    • 1988年 – 格特鲁德·B·埃利恩
    • 1995年 – 克里斯汀·纽斯林-沃尔哈德
    • 2004年 – 琳达·巴克
    • 2008年 – 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
    • 2009年 – 伊丽莎白·布莱克本
    • 2009年 – 卡罗尔·格雷德
  • 文学
    • 1909年 – 塞尔玛·拉格洛夫
    • 1926年 – 格拉齐亚·黛莱达
    • 1928年 – 西格里德·温塞特
    • 1938年 – 珀尔·布克
    • 1945年 – 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
    • 1966年 – 奈莉·萨克斯
    • 1991年 – 内丁·戈迪默
    • 1993年 – 托妮·莫里森
    • 1996年 – 维斯拉瓦·辛波丝卡
    • 2004年 – 艾尔弗雷德·耶利内克
    • 2007年 – 多丽丝·莱辛
    • 2009年 – 赫塔·穆勒
  • 和平
    • 1905年 – 贝尔塔·冯·苏特纳
    • 1931年 – 简·亚当斯
    • 1946年 – 爱米莉·巴尔奇
    • 1976年 – 贝蒂·威廉斯
    • 1976年 – 梅里德·科里根麦桂
    • 1979年 – 德蕾莎修女
    • 1982年 – 阿尔瓦·米达尔
    • 1991年 – 昂山素季
    • 1992年 – 里戈韦塔·门楚·图姆
    • 1997年 – 乔迪·威廉姆斯
    • 2003年 – 希尔琳·艾芭迪
    • 2004年 – 旺加里·马塔伊
    • 2011年 – 爱伦·强森-希尔利夫
    • 2011年 – 莱伊曼·古博薇
    • 2011年 – 塔瓦库·卡曼
  • 经济
    • 2009年 –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

[编辑] 按得奖项分类统计数据

  • 数据只计入前5名
  • 各国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人数统计

1  美国 75

2  英国 20

3  德国 19

4  法国 12

5  荷兰 8

  • 各国诺贝尔化学奖获得人数统计

1  美国 48

2  德国 29

3  英国 24

4  日本 7

5  法国 6

  • 各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人数统计

1  法国 13

2  美国 10

3  英国 9

4  德国 7

5  瑞典 6

[编辑] 争议

主条目:诺贝尔奖争议

人们对诺贝尔奖的争议点,除了在各奖得主必须是三人以下的限制外,还有不颁给已过世的人,另外还有诺贝尔奖不设立重要的数学奖。

诺贝尔和平奖的颁发对象有时争议,因为诺贝尔基金会无法确定其他类别的诺贝尔获奖者在得到和平奖后是否还会发动战争,诺贝尔基金会只能在道德层面上约束得奖者。1919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约翰尼斯·斯塔克曾为自身利益为希特勒效劳,诺贝尔基金会无权使获奖者改变自己的看法。

诺贝尔奖的规矩:得主必须是三人以下,也产生过争议,该奖项只是表彰在科学领域中有重大突破的个人和小团队的。不过也有例外的是诺贝尔奖中的和平奖,分别在1917年,1944年,1963年颁发给了红十字国际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Red Cross)组织。

诺贝尔奖在对于物理学奖及化学奖的颁发在学术界有时也会引起争议,其中最为著名的例子是爱因斯坦没有因相对论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而在12年后才因光电效应获奖。

关于诺贝尔基金会不设立数学奖[5],其中有一个流传较广的民间说法是诺贝尔的妻子与一位名叫雷富勒(Mittag-Leffler)的数学家有外遇,所以诺贝尔本人强烈要求不设置诺贝尔数学奖。不过这个说法也被人指责显然不实,因为诺贝尔根本没有结婚。[6](参看:数学领域的诺贝尔奖——菲尔兹奖)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关于诺贝尔奖是否应该增设诺贝尔计算机奖也引发了激烈的讨论,计算机图灵奖被称为“计算机界诺贝尔奖”。

诺贝尔奖也被一些女权团体批评,因为相较于男性,女性在诺贝尔得奖的人数明显偏低,让一些妇女和女权团体批评诺贝尔奖有性别歧视之嫌。至2011年为止目前女性在诺贝尔获得最多奖项的一年为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