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词好想好想是什么歌:信力建:千年基督教如何演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3:57:42

信力建:千年基督教如何演化?

发布时间:2011-11-29 11:13 作者:信力建 字号:大 中 小 点击:233次

  我们知道,文化上的进步实际上就是一个积淀渐进过程,时间的流失和文化的逐渐深邃丰富是同步的——用中国的古话讲,这就叫“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育转深沉”。这一点,我们或许可以从千年基督教演化过程的梳理中看个究竟。


  基督教千年历史演化,根据相关史料,我们可以把梳理为这四个过程:即耶和华时期、天主教时期、新教时期和马教时期。


  就耶和华时期而言,原初的基督教认为基督在化成肉身之前参与了创造世界。信仰这个弥赛亚的人们组成犹太民族,他们的祖先是亚当和夏娃。耶稣和他最初的跟随者都是犹太人,耶稣的教导也基于希伯来语圣经(犹太人的宗教典籍),后来成了基督教的旧约圣经。但犹太教领袖认为耶稣的教导与犹太教不相符,圣殿祭司和犹太公议会,当时耶路撒冷最高宗教和民事合谋借罗马统治者之手把耶稣处死,寻找假见证治死他。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之后,犹太领袖一直试图压制耶稣的跟随者。但使徒行传记载道,在耶稣被钉死又复活后,使徒们组成与当时犹太教和希腊信仰不同的教会,容许未受割礼但受了浸的外邦人入会。他们被称基督徒,并公开宣称耶稣为基督。基督教徒一开始采用的是犹太教典籍的希腊语译本作为他们的圣经,之后又加入了新约各卷。基督教最早产生在公元一世纪罗马帝国犹太省(今以色列国一带)的一些犹太人和犹太教的信奉者中(使徒行传1:15说当时犹太信徒约有120人)。三世纪末,基督教发展成为北地中海地区最大的宗教,并向地中海地区东部和南部传播。基督教教会的核心历史是从这个期间开始被完整的记载。这个部分将详细记载那刚开始的300年。初期教会是从耶路撒冷开始的,当时的信徒纵使受苦受难也不动摇,奠定当时教会的根基。初期的教会已经颇具规模。犹太教不能接受耶稣的门徒,而在耶路撒冷发生迫害基督徒的事件,基督徒因着四散逃亡,反而让福音开始传到各地,是教会发展史上的一个大转机。公元四十九年基督徒在耶路撒冷举行会议,决定外邦基督徒可以不受犹太教割礼。随后因着保罗的三次宣教旅程,使基督信仰传至加拉太、马其顿、亚该亚和亚细亚等各省。


  天主教的确立,可以说是对初期基督教的反动。初耶稣创立了基督教,最初是受罗马统治者迫害的,耶稣也就是这样殉难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基督教越来越得人心,罗马皇帝意识到应该利用基督教来更好的维护统治,而不是迫害它。君士坦丁是第一个承认基督教合法性的罗马皇帝,他本人在临死前受洗成为了教徒。随着罗马帝国的衰落和分裂为东西两个罗马帝国,基督教会也随之分裂。西罗马的教会称为天主教,东罗马的教会称为东正教。西罗马帝国很快灭亡,一系列蛮族建立起的国家兴盛起来(这些野蛮人包括法国、意大利、德国等等),他们也都接受了天主教的信仰,并且教会的权力凌驾于王权之上,开始了黑暗的中世纪。位于罗马的教皇是天主教的宗教领袖。而东罗马帝国演化而成的拜占庭帝国则继续繁荣了1000年。十字军东征就是11-13世纪,教皇号召夺回圣城耶路撒冷消灭异教的战争。十字军东征共进行了八次,对整个欧洲和中东地区都是深重的灾难,其实质是掠夺和屠杀,甚至还曾经趁乱袭击君士坦丁堡,掠夺同一个上帝信仰的东正教的财富。


  教皇的势力日益壮大,教会的地位日高,权力的斗争及各式各样的腐败也开始出现。意大利的贵族经常控制教皇的推选及其他的政策,因此,一些德性败坏的人竟也当起教皇来。从主后九百年开始,教皇的威望一落千丈,几经改革也无法扭转。在上的如此,在下的也如此,很多主教主管数个教区而从来不负牧养的责任。不单如此,他们竟将一些有利可图的圣职售卖,很多圣职人员的道德生活败坏非常。因此缺乏牧养和真理的教导,民间的各种迷信渗入平信徒的信仰生活中;有时圣职人员更利用这些迷信鱼肉信徒,如颁布、售卖赎罪券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神学方面,经院学派兴起,神学的反省几乎完全被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系统俘虏。理性的论证往往取代了对神话语的聆听与阐释,神的道被化成一套一套抽象玄奥的系统,与信徒的信心经历及生活相去不知千里。


  由于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人民苦不堪言,于是就有了各种改革的声音。到16-17世纪,各种改革兴起,有英王亨利八世建立的圣公会,马丁·路德倡导的宗教改革建立的路德宗教——基督教因此进入新教时期。


  马丁·路德是十六世纪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发起者,新教路德宗的奠基人。1483年11月3日,马丁·路德出生在德意志东部的一个小山村。少年时的马丁·路德目睹了天主教会的腐败糜烂,便下定决心要进行宗教改革。大学毕业以后,他在父母亲朋诧异的目光中“遁入空门”——进入雷尔福特圣奥古斯丁修道院当修士,他在那里学习神学,并且洁身自律。1508年他成为维登堡大学的神学教授。教皇和天主教会的腐败奢侈,日益坚定了他进行宗教改革的决心。他开始着手创建自己的宗教学说——“因信称义”说。他认为一个人灵魂的获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什么教会的繁琐仪式。他的学说从根本上否定了中世纪的教阶组织,否定了奴役人们的圣礼制度和教会法规,提出建立与资本主义发展相适应的资产阶级廉俭教会,并在宗教理论上以资产阶级自律的宗教取代了封建主义他律的宗教。这一切点燃了下层人民的热情之火,呼出了人们的心声。人民拥戴路德,以教皇为首的教会人员却对路德恨之入骨。1520年10月,教皇下诏书,勒令路德在60天之内悔过自新,否则将开除他的教籍,路德面对威逼利诱毫不动摇,在拥护者的赞美声中把教皇的诏书付之一炬。路德的反抗行动进一步划清了自己同教会的界限,同时也极大地鼓舞了德意志和西欧各国的人民,他们更加崇敬路德,也更加向往宗教改革。可以说由路德点燃的宗教改革之火在西欧各国已成燎原之势。


  概括马丁路德新教改革的意义,可以认为他既是宗教改革的先锋,又是思想解放的先驱。卡莱尔在《英雄与英雄崇拜》中曾说:“在世界历史的各个时期中,伟大人物历来都是他们那个年代的必不可少的救星,他们是火种,没有他们,柴堆永远不会自行燃烧。”马丁·路德就是这样的时代火种。欧洲巨变,始于十五、六世纪之三大变革,即宗教改革,文艺复兴与国家主义。而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可以说是开欧洲近代化之先河,破旧立新,称之为救星火种,实不为过。而他在思想史上的意义,则集中在他将原本集中在教会神父手中的关于《圣经》的解释权夺了回来,将其直接放归于任何一个直接面对《圣经》渴望得到神启的教徒手中——根据路德的看法,信仰的唯一源泉是每个人都可以理解的圣经,不再需要教士们充当传统的中间人,教士们只应通过布道济世来为它服务。因此,路德阐明仅仅出于信仰即可释义的教义,并明确地拒斥在信徒个人与上帝之间必须有中间媒介的教旨。他相信所有信徒都可有教士身份,从《圣经》中自己吸取信仰要旨。路德就这样剥夺了教会和高级教士们作为上帝恩慈的中间人的特殊地位,同时动摇了罗马教会的基础,即它的教义法规和习俗。换言之,人们可以主动地直接面对探索真理,而不必借助中介(比如教会比如神父)的阐释被动接受所谓“真理”。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也可以说:路德之宗教改革,其思想核心乃在于借神权而化解教会的特权,从而开启世俗权利与教会权力并行不悖的先河,人之出,神亦在,我信则神在,我信则基督在,我信则上帝在,上帝管上帝的事,我管我的事,与上帝沟通无须教会插手帮忙,那是我自己的事,人从上帝那里夺回了自己的权利,虽然这仅仅是从信仰的权利开始的,然而牵一发而动其全身,从此,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喷涌而来,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西方现代社会因此逐渐成型——韦伯所谓新教伦理乃为资本主义精神的起源,实际上说的就是因为路德对宗教的改革,使得新教成为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创立的精神基础和精神动力。


  到十九世纪,对基督教进行真正继承和改革的,当数马克思(所谓“马教”时期)。


  马克思主义和基督教关于人类未来的两幅蓝图,尽管各自的表现手法不同,但都表达了同一个意境:在未来的人类生活中,没有战争,没有压迫,没有恐惧,人们都过上了和平、富裕、幸福的生活。而基督教未来蓝图中的犁头和镰刀,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标志——榔头和镰刀,又是何等地相似。基督教是公元四世纪开始得到广泛传播的,而马克思主义是十九世纪产生的,两者虽然相差十五个世纪,但二者却暗流相通。


  从来源来看,共产主义理论和基督教义可谓一脉相承。恩格斯在《德国农民战争》一文中曾经谈到,中世纪是从粗野的原始状态发展而来的,它除了从没落了的古代世界中承受了基督教和一些残破不全而且失掉文明的城市外,“它把古代文明、古代哲学、政治和法律一扫而光,以便一切从头做起。”的确,人类有史以来所创造的各种思想学说唯有基督教是早古老最长久的。基督教的名称虽是公元一世纪出现的,但它的实质内容,即它以上帝为核心的信仰体系,却早在公元前九世纪左右,就己经在其前身犹太教中明确而具体地存在着了。比如圣经《弥迦书》,据考证是公元前八世纪的犹太先知弥迦的作品。即使有人对基督教文献的产生时间有怀疑,但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即:基督教所主张的对于上帝的信仰,是伴随着犹太民族一步步走过来的,几乎和犹太民族一样古老!当基督教在公元四世纪以后得到广泛传播后,特别是到了延续千年之久的中世纪,它成了欧洲人的主导思想,影响了欧洲社会的方方面面。共产主义学说自然也不例外。这首先表现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背景和知识来源上。二人生活在德国、英国和法国,这三个国家是深受基督教影响的国家。特别是他们的故国德国,更是受基督教影响至深至大的国家。基督教历史上意义重大的宗教改革运动,就是在德国兴起的。尤其是通过路德把圣经译成德文而广泛见诸于德国民间,基督教在德国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了。马克思恩格斯不信仰基督教,实是由于基督教在当时的德国太盛行了,以致到了极端崇拜的地步。而马克思恩格斯是极具叛逆性格和逆反心理的人,依据他们的个性,是不能不对基督教产生怀疑态度的。但尽管如此,马克思恩格斯还是深受基督教影响的。因为无意识的影响也是一种很大的影响。据有关资料统计,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引用圣经中的典故有300多处,其中还不包括重复的,所提及的圣经人物有80多个。而据《世界历史》2004年6期张倩红的〈从《论犹太人问题》看马克思的犹太观〉一文介绍,则“马克思出生于德国莱茵省的特利尔城,祖父马克思·利维是该城有名的拉比,祖母爱·里沃夫更是出身于拉比世家。母亲罕丽达·普列斯波格也出身于荷兰的一个拉比家庭。父亲原名希尔舍·马克思。1817年,35岁的希尔舍·马克思接受了基督教洗礼,并把自己的犹太名字“希尔舍”改为基督徒常用的“亨利希”。1824年,亨利希·马克思让他的6个儿子都接受了洗礼,时年马克思年仅6岁。马克思的母亲由于家人的强烈反对,没有立即改宗,但在其父母过世后,也接受了洗礼。”其次,共产主义学说的直接来源是乌托邦理论,而这种理论跟基督教义有千丝万缕联系。英国人莫尔在其《乌托邦》一书中描绘了没有私有制,没有剥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理想社会。他笃信基督教,书中的乌托邦居民都是虔诚的基督徒,反对无神论和宗教派别斗争。法国的圣西门是空想社会主义的杰出代表,著有《新基督教》一书。认为未来的理想社会,应能充分体现基督教的博爱精神;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是基督教所提倡的兄弟姐妹间的关系。他关于社会依次进过五个发展阶段以及经济关系的变革决定这种发展进程的观点,为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唯物主义学说提供了参考。英国的欧文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又一杰出代表。他虽然说过私有制、宗教、宗教婚姻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三大祸害,但他所反对的是当时盛行的宗教迷信行为,并不是宗教本身。他主张对基督教采取理性的态度,提出过建立理性宗教的主张。他通过研究英国古典经济学说,提出了“剩余产品”理论,成为马克思恩格斯的“剩余价值”理论的直接源泉。


  当然,最重要的还在于:共产主义许多理想跟基督教义的理想也如出一辙。我们看到,共产主义的许多学说,特别是关于以公有制为基础、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在吸收、借鉴乌托邦思想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过来的。而乌托邦思想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是由信仰基督教或具有基督教思想的大师们所提出来的,是深受基督教的启发和影响的。尤其是他们关于维护穷人利益,建立社会公正的主张,更是基督教的基本教义之一。善待穷人、助贫济困、公平公正等思想,自始至终贯穿于圣经全书中。同时,他们对于未来理想社会的设想,诚如圣西门的《新基督教》那样,是深受基督教的影响的。史实、教诲、预言,是撑起圣经大厦的三根支柱。在圣经预言中,有许多关于美好未来的宣示,可以说,共产主义学说与基督教本是同根生。也就因为这个原因,罗素在其《西方哲学史》中,就直接将共产主义和基督教进行比对,进而认为:“辩证法唯物主义”在共产理论中,具有至尊的位置,相当于“耶和华”在基督教中;“马克思”相当于“弥赛亚”;“无产阶级”相当于“(神的)选民”;“共产党”相当于“教会”;资本家应受的惩罚相当于“地狱”;“千禧年”相当于“共产国际化的日子”等等。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基督教——包括一切重要的文化基因——也会在其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广取博采推陈出新,或者,这就是我们应该研究历史和学习文化的最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