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籽txt:系列谈:红船观澜·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07:44:13

红船观澜·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

 

目录

 

31、谈诱惑……………………………..刘维涛

32、谈爱好..............................................赵婀娜

33、谈慎独.......................张   烁

34、谈慎微.......................王向东

35、谈监督…………………….............. 

36、谈牢骚……………………..............孙立极

37、谈吃亏………………..........江山

38、谈交友………………............刘阳

(39)谈委屈…………………….王海燕

(40)谈坚守……………………宗素华

 

红船观澜·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31

刘维涛

人民日报 》( 20111129   17 版)

  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这是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报告中的一段话,如今重温起来,仍有振聋发聩之感。

  现今没有炮声隆隆的战场,但我们仍会沿用战线一词,广大党员干部奋战在改革发展的各条战线,也正如战争年代般冲锋陷阵,工作认真干,级别步步高,应该说,绝大部分领导干部都是真刀真枪干出来的。可一旦身居高位,手中有权,声色犬马纷至沓来,酒色财气轮番上阵,倘若无心或无力抵挡,便一发不可收拾,走上不归路,从昔日有功之臣,变今天阶下之囚,怎不令人扼腕叹息!

  糖衣炮弹,也终归是炮弹。诱惑一词,字面意思已非常明确:诱以惑之。正如现实社会中形形色色的诱惑,表面光鲜诱人,其目的却是迷惑内心,让人作出错误的选择,随之而来的就是无情打击乃至覆没。这已不是新鲜的道理,而是惨痛的教训,近年一些贪官甚至高官的落马,探其堕落之由,无不自难抵引诱始,以自我迷惑终。

  要免于诱惑,首在洁身自好、择善而交。胡锦涛总书记曾告诫领导干部:要生活正派、情趣健康,讲操守,重品行,注重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和社交圈子,对其行为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倘若时时出入低俗场所,迷恋莺歌燕舞的生活;爱交哥们,陷入称兄道弟的江湖义气。常言道: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诱惑就在身边,只需一个缺口,你便会对抛来的诱饵甘之若饴,直至不能自拔。

  从现实出发,人总是要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而对于位居高处的领导干部来说,诱惑会更多、更大。与诱惑正面交锋,最能考验一个党员干部的党性原则和道德修养。能否抵挡住诱惑,无外乎两点,自律与他律。他律需要制度安排和落实,而自律要看心中的道德律令。

  中国的文化传统中,讲究先修身再治国平天下,其修身方法对自我约束之严,并且将这种状态在一生中一以贯之,做到吾日三省吾身。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也应具备这样的自我约束机制:将对信仰的坚定和对人民的热爱,化为心中的敬畏,时时自省自警,持之以恒。

  当然,抵制诱惑,不仅需要道德勇气,也需要人生智慧。《史记》中记载的鲁国宰相公仪休的故事引人深思:有人知道他喜欢吃鱼,于是买来送他,他却不受:以嗜鱼,故不受也。今为相,能自给鱼;今受鱼而免,谁复给我鱼者?吾故不受也。投其所好是拉人下水的重要手段,而自知自律是最好的防范武器。

抗拒诱惑吧,那样你才有更多的机会,做出崇高的事情来。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这句话,或可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共勉的格言。

 

红船观澜·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32

赵婀娜

人民日报 》( 20111129   17 版)

  人总是要有一些爱好的。

  有人爱舞文弄墨、有人爱把玩奇石,有人善弈、有人赏花,有人在体育运动中感受酣畅淋漓,有人在淡淡茶香中谈风论雅。爱好,可怡心养性,让生活多些味道与乐趣。

  视其所好,可以知其人焉。爱好也会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一个人的追求与品格。

  从一个人是否常年坚持运动,能大体推断出其有无较为强健的体魄与持之以恒的毅力;从一个人是否有琴、棋、书、画等爱好,大概能衡量出其有无一定的艺术修养与和睦谦恭的气质。因此,健康、积极的业余爱好可以增长见识、培养气质,而以之为参照,总能从某种角度判断一个人的审美情趣、荣辱取舍及人生境界的高下。

  古人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因此,共产党员,是需要在积极的兴趣爱好中缓解工作压力、强健体魄、涵养精神的。

  如何培养并坚持积极的兴趣爱好呢?一是选择得当。二是发展有方。三是爱之有度。

  首先要选择得当。共产党员追求兴趣特长,应该发扬高雅、舍弃低俗,以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文明高尚的业余生活,充实精神世界,磨砺坚强意志,从而在兴趣爱好中培养优秀的人格人品。

  其次要发展有方。同是喜欢球类运动,初进门者仅能体会到拼杀的乐趣,但真正优秀者可以从中培养良好的协作理念,积淀成固可喜,败亦欣然的豁达胸怀;同是泼墨抒怀,初入门者仅能掌握技法,但造诣高者可以涵养出沉静闲适的气质和宠辱不惊的胸襟。因此,可以在时间工作允许的情况下,有所好,并精其所好。

  最后,要爱之有度。积极有度的兴趣爱好可以对工作起到促进的作用,但是过度沉迷则容易玩物丧志。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更应将兴趣爱好与个人修养联系起来,提防不要成为别有用心之人公关的突破口。清人汪辉祖云:近利以利来,近色以色至,事事投其性之所近,阴窃其柄。后虽悔悟,已受牵持。因此,要做到有节有度、低调行之、好而不贪、不为物诱。

  高尔基说,人的价值表现在心灵上。对于所有的共产党员来说,都要认真对待、审慎选择兴趣爱好,之得当,之有道,从而陶冶情操,完善人格,提升价值。

 

红船观澜·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33)

人民日报 》( 20111206   17 版)

  一个人在大庭广众之下,在党组织和群众监督之下,言行检点,遵纪守法,相对容易;一个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坏事的机会的时候,独善其身,临渊履薄,比较困难。做到了后者,就是慎独

  君子慎其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宋代学人陆九渊说过:慎独即不自欺;宋人袁采也说,慎独即处世当无愧于心。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是要把慎独与不自欺、与无愧于心联系起来,时时处处慎思慎行,特别是在生活圈、社交圈等远离公众视线的私人空间,在道德上坚守清白,在精神上追求高尚,在行为上坦荡磊落。

  慎独,是检验党性的试金石。有的党员人前恪尽职守,说话滴水不漏,办事循规蹈矩;人后却心浮气躁,生活上作风不检,甚至以权谋私,贪污受贿,做出触犯党纪国法的事。之所以人前人后两个样,就是因为是一种失去监督的特殊环境,让人以为无人知晓而心存侥幸。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隐蔽之处、细微之中、人所不知之地,正是最能检验党性的试金石

  慎独,是拒腐防变、提高免疫力的良药。一个人做坏事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如同身体生病一样,不外乎自身免疫力下降、外界病原侵袭两个原因。之所以强调加强党员的慎独修养,就是为了使正气存内,抵抗外界的歪风邪气。值得注意的是,这是提高党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的必然要求,既非美化自我的形象包装,更非做给人看的沽名钓誉

  慎独,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体现。慎独是一个人圣洁内心世界的反映,展现出高尚的人格力量和道德品质。共产党员加强慎独修养,不仅是完善自我的需要,更是提高党性修养的需要,是党员标准的内在要求。党员的先进性要求平常时候看得出、关键时刻冲得出、危难时刻豁得出,那么在没人看到、没人知道的时候是否能不为莫知而止休呢?这就需要将先进性的要求自觉付诸实践。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提出,全党面临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究其根底,四个危险固然有外界原因所致,但更多的是某些共产党员不能慎独,先在内心深处松了劲

  如何才能做到慎独呢?

  首先要自重。自重,即爱护自己的人格,珍视共产党员的身份。独身自处时,在心中捅破无人知道这层窗户纸,自觉地把自己的一言一行与党的声誉、形象联系在一起。从小事着眼,从细节做起,表里如一,浩然坦荡。

  其次要自省。贤者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共产党员要对照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的要求,常修从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分之想,经常反思自身言行和思想,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此外还要自警。慎独并不是没有监督,而是一种自我监督,它是坚定的内心信念和良心前提下的自我道德约束。唯有自警,在隐处下功夫,从微处下功夫,才能使外在的社会规范转化为主体的自觉意志和行为。 

 

红船观澜·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34)

王向东

人民日报 》( 20111206   17 版)

  微者,细小之事。慎微,乃是正确看待、重视和处理小事之意。

  现实中,很多党员干部注意小事、注重小节,做到了慎微。但是,确也有一些党员干部在权力、地位、金钱、美色、车子、房子等诱惑下,耐不住寂寞、经不起考验,头脑发昏,意志薄弱,立场不稳,底线丧失,最终有的人城门洞开走向了犯罪。究其原因,很多就源于不能做到慎微,从对小利的追逐,到对自己小错的原宥,终使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种一步步的渐变,最终导致可怕的质变。

  大家白居易离任杭州刺史返乡时,为自己做的一件事倍感羞愧,自责写道:三年为刺史,饮冰复食檗。唯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就为这区区的两片石,白居易却觉得伤了自己的清白。他认为: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这种自责、自检、自省,体现的是一种自我修正的精神、体现的是一种慎微的自律态度,为后人在正确对待小事小节问题上保持慎微作出了榜样。

  封建社会的官吏尚能做到的,代表中国社会先进分子的共产党员在小事、小节上更应以慎微的律己态度面对人生,面对社会。道自微而生,祸自微而成。今天看似小事、小节,稍不注意,明天或许会发展渐变成大事、大节。

  慎微,不仅体现党员干部能否严于律己,更是执政党的每个成员能否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永葆健康活力的重要标志。共产党员要在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修养、深入学习党章的基础上,不断从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时代精神中吸取营养,打牢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根基,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慎微,就应努力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筑牢思想防线,明辨是非、美丑、善恶、真假、荣辱,抵御各种消极颓废思想观念的侵蚀和诱惑,有正确的追求和理想。要警惕小节潜移默化的腐蚀作用,从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节入手,避免由小节演化成失节,始终做到洁身自好、自重自爱,为民服务。

总之一句话,慎微行事,小节不可随便,小节不可无度。共产党员必须时刻用小节并非无害,而是一切大害的开始,小节不保终累大德的古训告诫自己,踏实做事,清白做人。

 

 

红船观澜·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35

陈原

《 人民日报 》( 2011年12月13日   17 版)

  监督,这是时下使用频率很高的词语,似乎什么事情,社会都在期盼监督,人们往往也将诸多问题频发的症结归结为缺少监督,但实现监督恰恰又最具难度。因为自觉接受监督,勇于面对监督,正确看待监督,主动服从监督,好像已经成为一种高标准的品节。其实,对共产党员,尤其对党员干部来说,接受监督,是其政治生命的题中应有之义,或者说,是基本的政治素养。

  所谓监督,就是督促和监察。其中既包括对党员干部所从事工作的督促,并防患未然,也包含出现问题后的批评和检举,直至诉诸党纪国法。监督不仅仅是对负面的谴责,更重要的是督促,让工作可以日臻完善。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如果严重了,还可能违法乱纪,而身为手中掌握了一定权力的党员干部,其过错,其违法乱纪,远比普通人的危害要大得多。社会对他们监督,他们受监督,已经被历史所证明,是少犯过错、维护党和人民利益的最有效形式。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凡是党员干部失去监督、缺少监督之时,就是党的事业遭受挫折之日。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也是人民的公仆。所以,公仆接受公众的监督,天经地义。拒绝监督就等于否认自身的公仆定位,反对监督就是不承认自己献身的是党的事业。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自觉接受党和群众的批评和监督,是党章对党的干部的基本要求,逃避监督或者排斥监督,也就丧失了作为党的干部的起码资格。

  党员干部,一方面要自觉接受组织的监督,另一方面更要主动接受群众的民主监督,而后者往往体现在舆论监督之中,因为只有舆论监督才可能体现出群众监督的效果。特别是在网络发达的今天,舆论监督经常显得比较公开、直接、不留情面,甚至还有误解、曲解以致中伤的时候。面对舆论的监督,除了运用法律的手段解决那些恶意的中伤外,党员干部都应该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看起来,这样的态度似乎会承受更重的压力,会带来更多的责难,也会导致更强的舆论关注,但是,既然身为党员干部,这也是不能不付出的一种代价。犹如想做公众人物就不得不失去一些隐私那样,想做党员干部,就必须担当被监督的角色,担当受责备的风险。

  如今有一种观点很盛行,而且还来自一些党员干部,说是很多社会问题是由于舆论监督才得以流播出来的,其实这是颠倒了逻辑次序,问题存在在先,而舆论监督只是结果。事实是,健康的舆论监督有益于及时发现问题,有助于及时沟通信息,更有利于及时解决问题,还可以有效避免问题的恶化。

  每个党员干部必须清晰地意识到,自己是舆论监督的天然对象,监督党员干部是舆论的职责所在;解决问题是党员干部的分内事,出了问题,舆论当然首先要问责党员干部。 

接受监督、尊重监督、善待监督、爱护监督,应该说,是党员干部应尽的义务。

 

红船观澜·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36

孙立极

《 人民日报 》( 2011年12月13日   17 版)

  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难免心生牢骚。形形色色的牢骚大体分两类:一种是对个人境遇的抱怨,认为自己怀才不遇,职位太低、薪水太少,受到不公正待遇等;一种是对社会现象的不满,不赞成某项政策,看不惯某些风气等。不管哪种牢骚,都属于消极、负面的情绪。对个人而言,“牢骚太盛防肠断”;对社会来说,牢骚于事无补,涣散人心。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牢骚还是越少越好。

  少发牢骚,不是说有了牢骚闷在心里,而是如何修养自身,化牢骚于无形。这并非夸夸其谈、痴人说梦。牢骚表面看是一种情绪,实际上是认知与现实的落差。

  很多牢骚来源于对自我的错误认知。两次出色援藏,又被派到更艰苦的阿里。对有些人而言,一定要牢骚满腹了,可是孔繁森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为什么他没有牢骚?孔繁森曾说:“老是把自己当珍珠,就时常有怕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路。”这位优秀的共产党员把自己作为随处可用的泥土,用这泥土成就了永远树立在人民心中的丰碑。

  很多牢骚来源于对挫折的消极认知。恐怕没有人比春秋时期的孔夫子更怀才不遇。周游列国、历尽艰辛,不但未遇伯乐,还险些丢掉性命,时已是花甲之年的孔子,如丧家之犬,但他这样形容自己:“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同样是花甲老人的邓小平1969年被发配到江西劳动。远离家乡、骨肉分离,前途茫茫,即使如此,当时的工友回忆,邓小平也从不发牢骚,从不唉声叹气,而是泰然处之,加紧锻炼,保持身心健康。对他们来说,挫折没有变成腐蚀信心的牢骚,反而成为磨练意志、积蓄力量的机会,也因此他们都名垂青史,前者成为影响至今的至圣先师,后者开创了中国改革开放新篇章。

  很多牢骚来源于对责任的不当认知。对社会现实的牢骚,与抱怨个人境遇不同,多少出于对国家前途、对群众利益的关心。社会转型期也是矛盾凸显期,随着人们对贫富差距、分配不公、贪污腐败等现象日益关注,各种矛盾较以往更加复杂。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这是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身为一名共产党员,更不能仅仅沉溺于消极的牢骚中,而有责任发挥一己之力,完成好自己的职责所在的同时,积极思考寻求解决之道,循正常渠道建言献策,将不满、不平的情绪转化成积极解决的动力。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所以,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说,只要认知正确、到位,牢骚也就失去了滋生的温床。

 

红船观澜·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37)

江山

《 人民日报 》( 2011年12月20日   18 版)

  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难免或得或失。得到了,感觉占了便宜,满心欢喜;没得到,心里总觉得亏,打不起精神,心情沮丧,牢骚满腹。

  如何面对得到或失去,对普通人而言,是人生的一个考验和锤炼。而对一个有着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党员来讲,不仅仅是一种考验和锤炼,更是一种内在的本质要求。党的宗旨和党员身份,内在就要求必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了群众利益,舍得付出,甘于吃亏。

  在河南濮阳县庆祖镇西辛庄村,有一位叫李连成的村党支部书记。当时,村里分宅基地,李连成主动挑了个大水坑,家人不解,责备他。他却说,“咱是党员,是书记,咱和乡亲争着住,你还当谁的书记呀!”后来,这个故事被改编成豫剧《村官李天成》,其中一首《吃亏歌》在群众中很流行。

  “能吃亏自然就少是非;肯吃亏自然就有权威;多吃亏才可能有人追随……吃亏吃得众心归;吃得你人格闪光辉。”逐句细细琢磨,每一句吃亏的结果,都是一个党员基本素质和品行的重要体现。不是吗?少是非,增强的是群众的理解与宽容;有权威,反映的是党员干部的力量;有人追随,体现出党员干部的威信和品德;人格闪光辉,彰显出党员干部的人格魅力。

  说说容易,做起来难。常说党员应比群众觉悟高,高在哪里?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就落在每个党员的言行上。光说不做,或则说的和做的不一致,群众就会不信任。做了,反映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上,某种程度上就得肯吃亏。其实,吃群众的“亏”,反而是占了“便宜”。道理很简单,在各种利益面前,党员能吃亏,甘于吃亏,勇于吃亏,淡泊名利,时时处处吃苦在前,危难时刻冲在第一线,就能“减少是非”,就能“树立权威”,就能“有人跟随”,就能得到群众的认可和信任。在一个肯吃亏的党员身上,蕴藏着一种精神的力量。正是这种精神力量,使他们浑身闪耀着光彩,当之无愧地成为群众的领路人。

  可眼下也有人对提倡党员要甘于吃亏不以为然,说什么“党员也是生活在社会大环境中,也有自己的利益诉求”。等等。不错,党员固然有自己的合法权益,应该得到保障。但别忘了,共产党人的目标和定位是啥?不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吗?不就是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吗?一名党员,如果不愿吃亏,这样的党员,遇事就会斤斤计较,见待遇就争,见荣誉就上,见困难就躲,见危险就跑,见麻烦就推。如此一来,最终失去的是人心,损毁的是根基。

可见,一个党员能否有吃亏的精神,有吃亏的行动,关系到党性的高下。勇于吃亏,甘于吃亏,主动吃亏,是一个共产党员应具有的品质。做一个合格的党员,优秀的党员,就要自己多吃亏,不让群众吃亏。

 

红船观澜·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38)

刘阳

《 人民日报 》( 2011年12月20日   18 版)

  人作为社会的成员,不可能遗世独立。人与人之间势必发生各种各样的交往关系,所谓“一个好汉三个帮”,谁能没几个好朋友。但中国古语也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亲君子,远小人”这样的警世之言,“交益友、挚友、诤友,莫交损友、佞友、酒肉朋友”,这些都是劝诫交友的金石之言。

  与普通人不同的是,党员领导干部往往手中掌握一定权力,对他们来说,交友不再是单纯的志趣问题,不再是“八小时之外自己的事”,而是必须慎重对待的重要问题。在历史上,在现实中,甚至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看到太多党员领导干部因交友不慎犯下错误,个别的甚至沦为腐败分子。胡锦涛总书记曾郑重提醒各级领导干部,要慎重对待朋友交往,坚持择善而交。

  怎样才是慎交友,如何才算择善而交?

  首先要有胸怀,多交诤友。党员领导干部手里有权,周围不乏巴结你、讨好、拉拢甚至腐蚀你的人,敢说真话的诤友就显得格外珍贵。如果周围敢于提出不同意见的朋友很多,敢于违背你的意愿的朋友很多,敢于据理力争的朋友很多,恰恰说明你是一个虚怀若谷的人、兼容并包的人;如果周围一团和气,说什么都是应者如云,反而不正常。对那些敢于直言、善提批评的人,党员领导干部要有雅量,这些人才是最可信赖的朋友。

  其次要有能力交到让自己“见贤思齐”的朋友。党员领导干部一人身担重任,负责各方,而自己的学识与才情难免有所欠缺。交友,也是一个取长补短、迅速提高的好方法,常与学有专长、思想敏锐、见识广博的朋友交流探讨,既巩固友谊,又获取新信息、学习新知识、增长新才干,对党的事业也有利。而一些品德高尚、境界崇高的朋友更像一面镜子,可以照出自己的缺点和胸怀。如果身边都是些平庸之友,党员领导自己总身处“曲高和寡”或者“高处不胜寒”,说明你没有能力发现真正有才华、有品格的朋友。

  党员领导干部还要善于与普通群众交朋友。现在党员领导干部周围不缺吃吃喝喝的“酒肉朋友”,不缺阿谀奉承、投其所好的“马屁朋友”,也不缺歃盟结义、哥们义气的“江湖朋友”,但缺乏来自最基层的普通朋友。很多人离群众越来越远,感情也越来越淡。事实上,只有与普通群众多交朋友,才能获得来自基层来自民间的真话真情,才能不被周围的小圈子所迷惑;只有保持与普通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真正体察民情、了解民意,检验政策对头不对头、措施得力不得力、工作扎实不扎实。

  曾国藩曾说:“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必须不交无德之人、不交无义之人、不交无耻之人,更要明白如何做到“择善而交”。

 

 

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39)

王海燕

人民日报 》( 20111227   17 版)

  委屈,作为一种心理感受、一种情感体验,是任何人在人生历程中都不能避免的,既有日常生活中的大事小情,也有职业生涯中的进退留转。从加强共产党员的修养角度而言,一般是指党员面对不公正对待时的特殊心理状态。因此,如何对待委屈,体现了一个党员的精神境界,也检验其党性修养。

  毛泽东曾说过:我想同志们中间可能也有多多少少受过冤枉受过委屈的。对于那些冤枉和委屈,对于那些不适当的处罚和错误的处置,比如把自己打成什么机会主义,撤销自己的职务,调离自己的职务等等,可以有两种态度。一种态度是从此消极,很气愤,不满意;另一种态度是把它看作一种有益的教育,当作一种锻炼。这里列举的消极与积极两种态度,展示了两种不同的觉悟、境界。

  如果说经受磨炼是人生成长进步的必备环节,那么经受委屈就是促人进步、助人成长的重要力量。因为,委屈的大小往往与耐受力成反比,也反映出一个人的胸怀与格局。一个党员受得了委屈,说明其理想信念坚定,胸怀志向远大,境界格局宏阔;反之,说明其还需要继续接受锻炼、经受考验。井冈山和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就曾被撤销职务,一度连党支部会议都无权参加。种种不公正的待遇不仅没有消磨毛泽东的意志,反而令他愈挫愈勇,即使在被迫赋闲养病的时候,他还是不急不躁,照常读书赋诗,研究问题。

  我们说经受委屈是促人进步、助人成长的重要力量,还因为委屈是一纸试剂,它不仅能使被测试者的气度指数立现高低,还能检验其意志品质。气度宏大、心胸开阔者,面对委屈不怨天尤人,而是以大局为重,勇于担当,不计个人得失地忘我工作,最终赢得党和人民的尊重;反之,就会斤斤计较、自暴自弃,甚至信仰迷失。三落三起的邓小平,面对每一次委屈、逆境甚至冤枉,他都没有灰心气馁,没有放弃作为共产党员的人生信条,而是矢志不移、一心一意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最终带领党和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从一定意义上说,委屈也是一笔财富。经受得住委屈,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今天,作为新时期的共产党员,面对社会加速转型,我们也许会在工作生活中遭遇各种大大小小的委屈,不妨摆正心态,把经受委屈作为加强党性锻炼、提高党性修养的重要内容,作为完善自我、提升品质的重要方面,在委屈中砥砺意志,在委屈中铸造品质,勇于担当、负重拼搏,书写下自己的忠诚和信仰。

  

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40)

宗素华

人民日报 》( 20111227   17 版)

  坚守,是一种长久的坚持,是一种对内心精神的守护,是一次次靠近梦想的过程;梦想是生命的翅膀,坚守就是飞翔的高度。

  1921年,对信念的坚守,让13个人聚集在一起,在艰难的条件下建立了初期的中国共产党组织,他们超越了个人的物质利益去寻求理想。之后,28年浴血,62年建设,90年坚守,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中国共产党也在发展中壮大、成长。不懈的坚守,造就了一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可替代的伟大力量。

  和平时期,战火的残酷已经远离我们,然而,挑战依然存在。当今时代,物质生活条件已大大丰富,但内心一旦充满了物质,精神的边界就容易被放逐,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就有搁浅的危险。

  新世纪新阶段,如何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不忘党的宗旨,加强学习,自觉抵御不良思潮的冲击,成为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面对的问题,也是对每个党员党性原则的纯度检验。坚守还是放弃?每个党员必须用行动认真回答。

  焦裕禄、孔繁森、王瑛、杨善洲等典范是党的新时期的党员领导干部,他们一心为民,无私奉献,把自己的生命和对党的信念融合在一起,把共产党人的信念坚守一生,他们用生命铸起这个时代的精神丰碑。

  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克杰则是反面典型。他曾有过辉煌的过去,也有过努力向上、勤恳工作、有所作为的时期。但随着职务的升迁,却不能坚守党员领导干部的底线,在金钱、美色面前倒下,一步步走向犯罪的深渊。形形色色的腐败现象从反面警示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加强学习是长期的目标,提高党性修养是终身的自修课程,时刻维护党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是不变的自觉行动。

  1848年,一本小册子——《共产党宣言》震撼了世界。100多年前的理论观点,印证着社会的发展规律。今天,新时期的共产党员仍需要对照这些光辉的思想,始终保持理论上的清醒、政治上的坚定、信念上的坚守,始终清醒地前行。

  

  编者的话

  今天,是2011年党建周刊的最后一期,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也要暂时告一段落。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党面临四个考验四个危险。如何积极应对考验、防止危险,是广大党员需要面对的新挑战。其中,不断提高党性修养、加强党性锻炼无疑是一个重要课题。

  自5月初以来,本周刊连续推出了40篇文章,涉及党性修养的各个方面,得到广大读者的肯定和好评,这对我们是莫大的鼓励和支持。文有终而意未尽,功有成但路尚远。经济社会生活虽不断发展变化,但加强党性修养是一个永恒课题,需要我们持续关注、深入探讨。

  应广大读者要求,近期我们将把这40篇文章集结成册,公开出版,以此进一步促进对新时期共产党员修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