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快乐之路迅雷:《实用家庭辨病手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1:16:59

《实用家庭辨病手册》

健康养生 2009-10-28 15:11:17 阅读29 评论0 字号:大中

赛龙舟《实用家庭辨病手册》

dingzhaoping《实用家庭辨病手册》

《实用家庭辨病手册》

          夏晓凯    肖  凡

 

《实用家庭辨病手册》编写说明

  

《实用家庭辨病手册》系“家庭医学知识宝典从书”中之一册,编写意图是为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防病治病的积极性,通过自检自查,及早发现一些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增强人民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

本书第一章从体型外貌及体表器官的变化上辨病,第二章从日常生活习惯、饮食起居及排泄物的颜色气味上辨病。前两章,仅列出病名,疾病特征及辨病的一般方法。从第三章至第七章,共五个章节,系统地列出常见疾病的各种症状或体征。以每个症状或体征为纲,分别进行“中医辨病”、“西医辨病”、“检查辨病”的介绍。先介绍以中医病名为主的辨病方法;尔后根据西医学理论,提出依照病史、伴随的症状与体征进行的“西医辨病”方法;随后进一步介绍包括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在内的一系列“检查辨病”方法。以便读者对每个症状或体征所归属的疾病有一个初步印象,能够大概知晓自己或家庭成员的身体不适(症状)属哪一类疾病或哪一种疾病,确诊这种疾病还需要做哪些检查,以提高人民群众对家庭常见疾病的辨病能力。



   目      录


第一章   从体型外貌、体表器官辨病

一、          头颅辨病

二、          毛发辨病(包括毛发脱落)

三、          眉毛睫毛辨病

四、          眼辨病

五、          耳辨病

六、          鼻辨病

七、          嘴唇辨病

八、          舌辨病

九、          口腔粘膜辨病

十、          牙辨病

十一、  颜面辨病

十二、  下颌辨病

十三、  颈部辨病

十四、  胸部辨病(包括乳房辨病)

十五、  腹部辨病(包括肝脐辨病)

十六、  脊柱辨病

十七、  四肢辨病(包括指纹辨病、手相辨病和脚掌辨病)

十八、  肛门辨病

十九、  生殖器辨病

二十、  体形辨病(高大体形、矮小体形)

二十一、    体表肿块辨病

二十二、    体位辨病

二十三、    体表

二十四、    皮肤辨病(包括皮肤瘙痒)

第二章  从生活习惯、精神、饮食起居辨病

一、          性格辨病

二、          抑郁辨病

三、          烦躁辨病

四、          神志错乱辨病

五、          语言错乱辨病

六、          健忘辨病

七、          神昏辨病

八、          痴呆辨病

九、          饮食辨病

十、          睡梦辨病

十一、  失眠辨病

十二、  性格辨病

十三、  生物钟辨病

十四、  流泪辨病(包括啼哭辨病)

十五、  鼻涕辨病

十六、  痰液辨病

十七、  耳屎辨病

十八、  汗液辨病

十九、  气味辨病(包括自汗、盗汗无汗、绝汗、黄汗)

二十、  肛门排气辨病

二十一、    尿液辨病

二十二、    粪便辨病

二十三、    精液辨病

二十四、    白带辨病

二十五、    月经辨病

二十六、 性欲辨病

  第三章   一般症状、形体及动态症状辨病

一、    发热辨病

二、    脉搏辨病

三、    呼吸辨病

四、    血压辨病

五、    口渴辨病

六、    怕冷辨病

七、    水肿辨病

八、    肥胖辨病

九、    消瘦辨病

十、    生长发育异常辨病

第四章  五官常见症状辨病

一、红眼辨病

二、眼干燥辨病

三、流泪辨病

四、眼痛辨病

五、视觉障碍辨病

六、外耳道溢液辨病

七、耳痛辨病

八、听觉障碍辨病(耳鸣、耳聋)

九、鼻塞辨病

十、鼻出血辨病

十一、嗅觉障碍辨病

十二、咽部感觉异常辨病

十三、声音嘶哑辨病

十四、打鼾辨病

十五、牙痛辨病

十六、牙龈出血辨病

十七、口干辨病

十八、张口困难辨病

第五章  呼吸、心血管及消化系统症状辨病

一、咳嗽辨病

二、咳痰辨病

三、咯血辨病

四、胸痛辨病

五、呼吸困难辨病

六、发绀辨病

七、心悸辨病

八、心痛辨病

九、腹痛辨病

十、吞咽困难辨病

十一、恶心呕吐辨病

十二、呃逆辨病

十三、嗳气与反酸辨病

十四、腹胀辨病

十五、呕血辨病

十六、便血辨病

十七、腹泻辨病

十八、便秘辨病

十九、排便失禁辨病

二十、黄疸辨病

二十一、肛门直肠疼痛辨病

二十二、肛门瘙痒辨病

二十三、肛门周边分泌物辨病

二十四、肛门肿物辨病

第六章  泌尿生殖系统症状辨病

一、          尿量异常辨病

二、          尿色异常辨病

三、          排尿异常辨病

四、          蛋白尿辨病

五、          男性性功能障碍辨病

六、          阴囊肿物辨病

七、          睾丸疼痛辨病

八、          女性性功能障碍辨病

九、          女性不孕辨病

十、          阴道出血辨病

十一、  痛经辨病

十二、  闭经辨病

十三、  乳汁分泌异常辨病

第七章 血液、运动及神经系统症状辨病

一、          贫血辨病

二、          淋巴结肿大辨病

三、          皮肤粘膜出血点辨病

四、          颈臂疼痛辨病

五、          腰背疼痛辨病

六、          肢体疼痛辨病

七、          关节疼痛辨病

八、          头痛辨病

九、          眩晕辨病

十、          昏厥辨病

十一、  昏迷辨病

十二、  抽搐辨病

十三、  瘫痪辨病

十四、  半身不遂辨病

十五、  步态不稳辨病

十六、  不自主运动辨病


 

参考体例:一     

第一章  从体型外貌、体表器官辨病

从人体的外表可观察到患病者的一般情况和许多重要的全身性疾病在体表的特征(体征)。如发育、营养、皮肤、粘膜颜色变化,脊柱四肢外形异常以及体型、体位、姿势、步态等。日常生活中要学会关心人、体贴人,对家人的身体状况不能视而不见。某些疾病表现一种特殊的体位,如大量心包积液的患者常端坐呼吸且躯干前倾,肾绞痛的病人辗转不安,胆绞痛的病人翻滚于床,腹膜炎病人屈膝仰卧等。许多疾病可以从第一印象中得到启示,如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人可见劳力性呼吸困难,严重循环衰竭病人四肢末端发绀、出冷汗,甲亢、震颤麻痹和恶性贫血病人在体表均有特殊的体征,都有助于辨病。

 

一、头颅辨病

 

头颅的大小、外形及运动状况是人体外貌重要的组成部分。头颅的大小异常或畸形是某些疾病的典型体征,且常伴有颜面部的一些特殊改变。常见以下类型:

1. 小颅  即小儿如果前囟闭合得过早,即可形成小头畸形。患儿智力发育迟缓,多见于遗传性疾病,如齿—眼—骨综合征(Meyers—Schwickerath综合征);患儿除头颅小外,还可能表现为眼距宽、耳廓低、兔唇、下颌小、皮肤性并指(趾)畸形及指甲发育不良等。

2. 巨颅  脑积水的小儿因颅内高压、脑积水的长期作用,使额、颞及枕部突出,头颅增大。相对而言,颜面较小,可见头皮静脉曲张,双眼下视及巩膜外露的特殊表情,有人称之为落日现象。

3. 尖颅  即小儿的矢状缝闭合过早所致的头顶部凸起,形成尖颅畸形。患儿颅底略低,眼眶稍浅,与颜面不对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多伴有颜面或并指(趾)畸形。

4. 方颅  即前额左右突出,头顶略显平坦呈方形。可见于小儿佝偻病、骨骼化石症及先天性梅毒等。正常小儿前囟平坦,多在12~18个月内闭合,未闭合即为佝偻病。前囟门凹陷常见于脱水患儿;前囟门膨隆见于引起颅内压增高的脑炎、脑膜炎和脑肿瘤等病人。但小儿啼哭时亦可出现暂时性生理性膨隆。

5. 头颅异常运动  一眼即可发现头部异常运动。如果是头部活动受到限制,多见于颈部疾病;如见头部不随意但有规律的颤动,则见于震颤麻痹(Parkinson病);有时可见与动脉搏动一致的点头运动,称收缩期点头征,见主动脉瘤及严重的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二、毛发辨病

 

毛发的颜色、曲直、粗细、分布等与人的种族、性别、年龄及健康状态有关。毛发是体毛和头发的总称,许多诊断学书籍上,将毛发一同讲述,本书将分别介绍:

1.体毛辨病  每人身上均有体毛,一般说男性体毛较多,女性较少。亚洲人体毛较欧美人短小,不注意看时,似乎体表大多数部位无体毛覆盖。如果体毛过多,则见于多毛症和先天性全身多毛症,后者人称“毛孩”。获得性多毛症常见于青春期开始的毛发增多,临床上可见于皮质醇增多症等。如果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环孢素A及睾酮等,则可以出现医源性多毛。身上短期内迅速长出又细又长的胎毛似黄白色毛,则可能与体内某个部位正生长的恶性肿瘤(如支气管癌、乳腺癌、结肠癌、直肠癌、子宫和卵巢肿瘤和白血病等)有关,人称为“恶性绒毛”。如果患者同时出现后天性鳞屑性疾病、掌跖点状角化症,则更应引起重视,需尽早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2.头毛辨病  头发的颜色、分布和数量随年龄的变化而变化。人们早已经知道,头发的生长、脱落与健康有密切的关系。婴儿出生即有头发,幼儿及少年时期,头发生长相对较慢,青春期以后,头发生长迅速且浓密,中年期以后头发渐渐脱落较多,到晚年,不但头发稀疏,而且伴随越来越多的白发。这些都是一般情况。在诊断学的望诊中,首先即是看头发,通过看头发的光泽、颜色来判断体内存在的疾病及治疗过程的转归。如有下列情况,往往提示全身营养状况或身体某一部位可能有病,应给予重视。

⑴ 头发枯黄  一般认为是营养缺乏的表现,多提示缺乏蛋白质、脂肪、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如缺乏铁元素而引起的缺铁性贫血或缺乏维生素B12或叶酸所致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临床上可见一些器质性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心肌梗死、甲状腺机能亢进等病人,可出现枯黄或灰白色头发。另外,对头发护理不当,如不适当的频繁烫发,使用质量低劣的染发药物,致头发得不到呵护而反复受到物理或化学因素刺激而致损伤,也能导致头发枯黄,干燥或稀疏。

⑵ 头发花白  老年体弱,命门火衰,自然头发花白。但社会上多见的青少年白发现象,与过度焦虑、心理压力过大、学习任务过重加之又没有较好的饮食生活规律,没有很好的睡眠习惯有关。少年白发与遗传因素关。青年或中年过早出现大量白发可能还与胃肠道疾病、贫血、动脉粥样硬化以及结核病有关。

⑶ 头发脱落过量  正常成年人每天脱发约40~70根,往往不被注意。如果人们感觉到自己脱落的头发较多,则已经远远超出此数。少年时期,往往与偏食致营养不良,或缺锌有关;女青年可能与月经过多、贫血或痛经有关。有时头发干燥易断,头屑多,可能患有甲状腺疾病。结肠炎或胆囊炎病人可见其头顶部脱发。头发脱落过量常与头发花白伴行,也与精神紧张、过度劳累、营养不良有关。一些药物,如溴化物、抗生素、碘化物、避孕药致头发脱落过量;癌症患者的化疗(抗癌药物治疗)和放疗(针对癌瘤的放射性照射疗法)均可导致大量脱发。一些内分泌疾病(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低下、性腺功能低下、糖尿病),皮肤病(脂溢性皮炎、麻风、黄癣),某些性病(梅毒),某些传染病(肠伤寒),某些神经营养障碍性疾病(斑秃)均可导致头发过量脱落。成年男性前额发际脱发多为正常生理现象,与遗传因素有关,不必多虑。

⑷ 头发过多或过黑   头发过多常与体毛过多伴行,见于多毛症,毛孩属于先天性多毛症,可见牙齿发育异常,多有家族史。如果是青春期开始出现的毛发增多,则属于获得性多毛症,多见于皮质醇增多症等疾病。糖皮质激素、睾酮、环孢素A等药物长期使用,也可导致头发或体毛过多,属于医源性多毛症。黑头发是黄色人种的头发特色,一般认为头发黑是身体健康标志。但最近一些文献报导,头发太黑,或平时灰黄色的头发逐渐变黑,甚至变成漆黑者,并一定是件好事,有的可能是患恶性肿瘤的征兆。

⑸  头发粗细不匀   头发属于角蛋白,在头发形成过程中,如果铜酶的活性降低,可使角蛋白生成障碍而导致头发的改变,可出现所谓捻转毛(毛发粗细不匀,像毛发被捻转后的状态)、结节性裂毛(毛发上出现灰白色有细小裂隙的小结节)。是一种多见于男性的隐性遗传性疾病──门克斯(Menkes)综合征──的特殊体征。

 

三、眉毛睫毛辨病

 

眉毛和睫毛都有保护眼睛不受侵害的功能。眉毛可以挡住头上方的灰尘,而睫毛则可以抵挡上方和前方吹来的尘埃,遮挡异物及部分光线。眉毛因年龄、性别、脸形、前额和眉弓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是脸部主要特征性标志之一。睫毛目前在女性美容方面,越来越受到重视,排列整齐,润泽均匀微向上翘的长睫毛能明显地增添眼睛的神韵。

1、眉毛  一般而言,男人的眉毛较浓密,女人的眉毛多细长;成年人眉毛浓密粗长,乌黑发亮,说明身强力壮,精力充沛。如果出现眉毛色淡稀疏或脱落,则提示此人体弱多病,抵抗力差。过于稀疏而易脱落的眉毛,则常见于粘液性水肿、脑垂体前叶功能低下或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

⑴ 眉毛脱落  一侧眉毛脱落,可能因局部皮肤疾病,搔痒时损伤局部眉毛引起;如果是眉毛的外侧脱落,应询问病史,可能因三叉神经痛,疼痛发作时反复摩擦外侧眉毛所致。眉毛逐渐甚至完全脱落,伴有眉毛根部皮肤肥厚者应考虑麻风病。老年人眉毛花白脱落,中医认为系命门火衰,气血不足的生理衰老表现。

⑵ 眉毛变白  除老年人眉毛花白或全白外,病毒性虹膜睫状体炎及白癜风患者,亦可致眉毛变白。

⑶ 眉毛排列不规则  眉包括位于内侧的眉头、位于眉的中外1/3交界处的眉峰及位于外侧的眉梢三部分。排列规则的眉毛有柳眉、蛾眉、剑眉、浓眉等,系气质佳的外部表现;排列不规则的眉毛有扫帚眉(指眉梢散在粗大)、吊眉(指眉梢过分朝上翘起)、八字眉(也称倒挂眉,指眉头高,眉梢低,两条眉毛呈八字型)杂乱眉(也称散乱眉,指眉毛杂乱无型,没有立体形状。)等,这些眉毛一般并不表现为病态,只是影响容貌而已。有的人眉毛干燥,眉梢翘且直,在女性,多为月经病患者,在男性,多为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一些人称老年人特别长(多长在眉梢处)的眉毛为寿眉,认为不可拔除,否则致命,其实并无科学依据;但从心理因素上看,留着何乐不为。

⑷ 眉毛变红  其实是眉毛根部的皮肤发红,无论是婴幼儿还是少年或成人,都是情绪激动的先兆,并无特异性;中医认为是热证的表现之一。

⑸ 眉毛过分浓黑  男性无特异性,女性应根据病史,考虑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⑹ 眉缺损  指眉毛及基底皮肤组织的全部或部分缺失。可因面部烧伤、眉部皮肤病变、肿瘤切除等所引起。麻风及梅毒的感染可导致眉毛缺损。一般需要用文眉术、头皮全厚皮片游离移植术或健眉皮瓣旋转移植术治疗。

⑺  眉错位   离心型眉(眉间距离过大)、向心型眉(眉间距离过小,有时甚至连在一起),严重者可行眉整形术。

2、睫毛  睫毛生长于上下睑缘的前唇,上睑睫毛长8~12mm,约100~120根,下睑睫毛长6~8mm,约50~70根。睫毛寿命为3~5个月,睫毛毛囊的根部有皮脂腺和汗腺。

⑴ 倒睫  俗称睫毛倒插,一种不可轻视的体征。主要表现为睫毛排列不整齐,有时因病人自己用睫毛镊拔除一些倒睫,因未伤及其根部,此睫毛又新生,致整个睫毛长短不一,向外生长的朝向不一,且参差不齐;眨眼时,朝向内侧的睫毛直接刺激角膜,引起眼睛红肿痒痛等角膜炎症状,需要及时治疗。引起倒睫的原因,多为沙眼瘢痕致睫毛根部移位所致;先天性肉泡眼,在婴儿期因上睑皮下脂肪过多,致皮肤隆起可致倒睫;老年人皮肤过度松弛,眼部肌肉无力亦可引起倒睫。

⑵ 无睫毛  罕见先天性无睫毛的病例。一般人所称的无睫毛,系指人的睫毛缺少。多有遗传倾向,据文献报导,无睫毛女性生育肢体畸形或残缺患儿的可能性比正常人要大得多。需要说明的是,有些人因睫毛短,被较厚的眼睑皮肤遮盖而不易见到,这不属无睫毛。

⑶ 睫毛缺失  睫毛缺失,指因烧伤、外伤等因素所导致的睫毛完全或部分损失。因睫毛有灵敏的反射机能,可遮挡阳光直射,防止灰尘、飞虫落入眼球等重要功能,故睫毛缺失后一般需要以眉为供区,进行睫毛的移植手术。

⑷ 睫毛反射消失  正常人的睫毛受到刺激后,可敏锐而强烈地形成反射,称为睫毛反射。如果睫毛反射消失,往往提示患者病情危重,多为深度昏迷病人,预后不良。

 

四、眼辨病

眼是视觉器官,居五官之首,被人称为“灵魂之窗”。通过对眼的观察,不但可以诊断眼科的多种疾病,而且还可以看出人的健康状态,甚至间接了解体内一些病症。

1、眼睑辨病    眼睑被人们称为眼皮,位于眼球的前方,有保护眼球的作用。眼睑分为上睑和下睑。上下睑之间的裂隙称睑裂。睑裂的内、外侧角分别称为内眦和外眦。眼睑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分为五层,即皮肤、皮下组织、肌层(上睑内除眼轮匝肌外还有提上睑肌)、睑板和睑结合膜。在内眦处,上下睑缘各有一小孔称泪点,是泪小管的入口。

⑴ 眼睑下垂   正常人双眼自然睁开向前平视时,上睑遮盖角膜上缘1~2mm,如果上睑遮盖瞳孔的一部分或全部,即为上睑下垂。此时病人必须通过皱额、抬眉等费劲动作用以开大睑裂。双侧的眼睑下垂,多见于先天性上睑下垂,系提上睑肌发育不全所致。重症肌无力患者也可表现为双侧上睑下垂。单侧下垂,要考虑因蛛网膜下腔出血、白喉、脑炎以及外伤等原因所引起的动眼神经麻痹,因动眼神经支配的提上睑肌是上睑提高的主要肌肉,一侧动眼神经损伤即可表现为单侧的上睑下垂。如果单侧眼睑下垂,加之患侧眼球下陷、瞳孔较小、眼睑皮肤较干燥等,同时出现头痛及复视现象者,应考虑是肺部或胸腔肿瘤或异物形成所致的霍纳(Horner)综合征。

⑵ 睑内翻    指眼睑向内翻转的异常现象,上下睑均可见到睑内翻,由沙眼侵害睑内层组织,引起瘢痕性睑内翻,常见于上睑;因老年人皮肤松弛,眶内脂肪减少,加上炎症或倒睫刺激,可引起痉挛性睑内翻,常见于下睑。

⑶ 睑外翻    指睑缘离开眼球表面组织甚至向外翻转的异常现象,可因睑结膜外露,致局部充血、干燥、肥厚。由于睑外翻,病人上下睑不能很好闭合,易导致外眼炎症。应考虑眼睑皮肤瘢痕性挛缩、老年性睑外翻、面神经麻痹及痉挛性睑外翻等疾病。老年性睑外翻是由于眼轮匝肌或眼外眦韧带松弛所致,老人的泪点外转致泪腺的泪液不能通过泪小管、泪囊和鼻泪管流入鼻腔而出现经久不愈的流泪,因泪溢而经常擦泪又加重睑外翻。

⑷ 眼睑闭合障碍    双侧闭合障碍时应考虑甲状腺功能亢进;单侧闭合障碍者多见于面神经麻痹。

⑸ 眼睑水肿    眼睑呈隆起状,局部皮肤紧张光滑,肿胀甚时眼睑不易睁开即为眼睑水肿。眼睑轻度水肿称为眼睑浮肿,可因睡眠不足、枕头过低或流泪之后引起,属生理现象;较为严重的疾病如心脏病、肾小球肾炎也可出现眼睑浮肿。如为单侧眼睑水肿,伴有局部红、热、痛者,多因眼球、眼眶及邻近组织感染引起炎症性眼睑水肿。如麦粒肿可引起有疼痛感的眼睑红肿,早期可扪及硬结,日后化脓溃破(化脓溃破前应以手术切开方式引流脓液,切开应顺皮纹方向,以免留有瘢痕)。如为双侧眼睑水肿,局部皮肤肿胀对称、苍白,应考虑非炎症性眼睑水肿,可根据病史及伴随的症状而考虑肾炎、肝炎、营养不良、贫血、百日咳及血管神经性水肿等疾病。

     2、结合膜辨病    结合膜又简称结膜,是一层透明的薄膜,富有血管,分为睑结膜、球结膜和穹窿结膜三部分。衬眼睑内面的称为睑结膜,贴于白色的巩膜前面的称球结膜,睑结膜与球结膜相互移行的反折部位结合膜称为穹窿结膜。

     ⑴   结合膜充血   如充血明显并伴有结膜下片状或点状出血点,有异物感、灼热感及分泌物多而视物模糊者,多为细菌性结膜炎。本病有较强的传染性,容易造成流行,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消毒隔离。结合膜充血如伴有半透明隆起的圆形黄白色滤泡形成,或结合膜上出现密集细小红色乳头突起,或出现白色瘢痕组织,则应考虑沙眼。睑裂处结合膜充血,伴有内眦睑裂部有一变性增厚的结缔组织向角膜中央蔓延,则为翼状胬肉。如果球结膜充血以角膜周边为甚者(睫状充血),伴有强烈的畏光、流泪、疼痛等症状,要想到角膜炎,需要积极治疗,以防止角膜穿孔、虹膜脱出等严重的并发症。

⑵   球结合膜颜色改变     球结合膜苍白多见于贫血病人;结合膜发黄见于黄疸。

⑶   球结膜水肿    局部或邻近组织的炎症,或用刺激性药物点眼均可引起球结膜水肿。输液过量及一些严重的全身性疾病,如心力衰竭、肺性脑病、过敏性病变、甲亢、急性肾炎等亦可致球结膜水肿。

⑷   睑结膜下出血    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局部因素,如急性结膜炎、眼外伤以及邻近组织器官的外伤,可致睑结膜下出血;一类是全身因素,如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出血性疾病、百日咳、肾出血热综合症等均可致睑结膜下出血。另外,剧烈的咳嗽、呕吐及用力揉眼球时也引起睑结膜下出血。

3、巩膜辨病    属眼球壁的外膜,巩膜约占外膜的后5/6(前1/6为角膜),正常为不透明的乳白色,老年人稍显淡黄色。

⑴  巩膜黄染   血液中胆红素增多在巩膜沉积而形成黄色,加之全身皮肤发黄称为黄疸。黄染的巩膜色泽较均匀,但眼球周边较角膜周边巩膜颜色稍深。(根据病史的不同黄疸分为:①因异型输血等原因所导致的溶血性黄疸,②因患肝炎等肝脏疾病所导致的肝细胞性黄疸,③因胆道蛔虫、总胆管结石或胰头癌等原因引起胆道阻塞而导致的阻塞性黄疸)。如果是角膜周边巩膜黄染的颜色较深,则应考虑是血中含有黄色色素较多的物质(胡萝卜素、阿的平等)所造成的巩膜黄染,此黄染不属黄疸范围。

⑵  巩膜脂肪沉着    多位于内眦部,分布不均匀,常呈黄色斑块状,应与黄疸鉴别。

⑶  巩膜局限性隆起   ① 呈紫红色椭圆形结节状隆起,多见于结节性浅层巩膜炎,常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并发。②鲜红色结节,可以查血尿酸是否增高,要想到痛风结节。③暗红色胶样水肿状隆起,多由硬化性巩膜炎引起。④紫蓝色局限性隆起,多见于巩膜葡萄肿。

⑷  巩膜其他颜色改变   出现灰蓝色、灰黑色或褐色巩膜局部斑片状改变者,应考虑是一种缺乏黑尿酸氧化酶的褐黄病的表现。如果巩膜出现黑色斑点,多见于结节性巩膜表层炎及眼球黑色素沉积症。巩膜有均匀的淡蓝色改变,应想到脆骨-蓝色巩膜综合征及张力减退-智力减退-肥胖综合征。

4、角膜辨病    角膜与巩膜同属眼球壁的外膜(眼球壁的中膜是血管膜,内膜是视网膜)。角膜占外膜的前1/6,透明无色而有折光作用,虽无血管和淋巴管,但富含神经末梢,因此感觉敏锐。

⑴  云翳与白斑    角膜无色透明,如果在角膜上出现云翳和白斑,说明该病人曾经有角膜炎病史,在角膜上留混浊和瘢痕。如果云翳与白斑发生在瞳孔部分,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

⑵  周围血管增生    角膜周围血管增生,常见于严重沙眼。

⑶  角膜软化与混浊    常见于婴幼儿营养不良或维生素A缺乏症。

⑷  角膜缘周环形灰白色混浊    系老年人类脂质沉着引起的老年环。

⑸  角膜周围黄色或棕褐色环,   此色素环之外缘清晰,内缘模糊,称为Kayser-Fleischer环,系铜代谢障碍的结果,见于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

5、眼球辨病    眼球位于眼眶内,近似球形,是视觉器官的主要部分,后方借视神经连于间脑。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构成。辨病时,主要观察眼球的外形与运动。

⑴  眼球突出    我国正常成年人眼球突出度为13mm,如果一侧或两侧眼球突出超过此数值,或者两眼突出不对称,其差别大于2mm者,即为眼球突出。  

①单侧眼球突出    呈间歇性眼球突出者,多因眶内静脉先天性畸形引起。呈搏动性眼球突出者,患者多有头颅外伤史,因外伤使颈内动脉与海绵窦静脉沟通形成动静脉瘘,从而导致搏动性眼球突出。另外局部炎症(如眶蜂窝组织炎)或眼眶内的占位性病变(如视网膜母细胞瘤、眶内恶性肿瘤)。

②两侧眼球突出    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高血压、白血病、帕金森病(震颤麻痹症)及血友病患者。

⑵  眼球下陷    双侧眼球下陷见于霍乱、痢疾、腹泻及糖尿病等引起严重脱水时或慢性消耗性疾病(肺结核、晚期恶性肿瘤)时;单侧眼球下陷常见于眼球萎缩或霍纳(Horner)综合征。

⑶  眼球运动障碍    正常人两眼能同时注视一个目标,如果双眼不能同时注视一个目标,当一眼向前注视一目标时,另一眼偏目标的一侧,这种视轴分离现象称为斜视。眼球运动障碍是眼肌麻痹所致,如麻痹性斜视常见于脑炎、脑膜炎、脑脓肿、脑肿瘤和脑血管意外等疾病。如果眼球出现节律性不随意地快速往返运动,则为眼球震颤,是眼球运动障碍的另一种形式,多见于内耳眩晕症与小脑疾病。

⑷  眼压    是指眼内容物作用于眼球壁的压力。维持正常视功能的眼压称为正常眼压,正常范围是12~21mmHg。可以用指压法粗测病人眼压。检查时嘱病人闭目下视,检查者以两手的中指和无名指置于病人前额支撑,一示指置于眼球上,另一示指向眼球中心方向反复轻轻按压,这时被检查的眼球的张力反应在固定不动的示指上,察觉波动的软硬程度。或者用对比法,即用两手示指轻轻按压病人上眼睑的两侧,同时指测自己的眼压,以进行对比即可估计病人的眼压是否增高或降低。眼压降低者,多见于严重脱水或眼球萎缩患者;眼压增高者,多见于青光眼。

6、瞳孔辨病    向前凸出的圆形透明的角膜的后方,有一棕褐色或黑褐色的圆盘状薄膜叫虹膜,虹膜的中央有一圆形孔称为瞳孔。瞳孔的开大或缩小是由虹膜内两种不同的平滑肌支配的,其作用是调节进入眼球内光线的多少,因为瞳孔是光线进入眼内的通道。瞳孔直径平均约为2.5~4mm,它对各种光线反射均很敏感。观察时,应看瞳孔的大小、形状、位置、两侧是否圆整,是否对称,对光反射是否敏锐等。

⑴  瞳孔形状及大小    正常瞳孔为圆形,双侧等大。影响瞳孔大小的因素较多。

①正常生理情况下,婴幼儿或老年人瞳孔较小,在光线强的环境中瞳孔较小;而青少年的瞳孔较大,兴奋状态下或光线弱时瞳孔较小。

②病理状态下,瞳孔缩小可见于虹膜炎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毒蕈中毒以及使用某些药物如毛果芸香碱、吗啡、氯丙嗪后。瞳孔扩大可见于外伤、青光眼的急性发作期,视神经萎缩患者以及使用阿托品、可卡因等药物后。

③瞳孔形状改变,如果瞳孔呈现椭圆形,伴有眼压高时,应考虑青光眼或眼内肿瘤。如果患虹膜睫状体炎并发虹膜后粘连,用阿托品等散瞳药后,可出现“梅花样瞳孔”。葡萄膜(为眼球壁三层之中层,又称色素膜,由前向后分为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三部分)外伤时,虹膜断离,伤处的虹膜向中央移位,可出现“D字形瞳孔”。

④双侧瞳孔散大,如果伴有对光反射消失,则为濒死状态。

⑵  双侧瞳孔大小不等   有生理性原因和病理性原因。

①生理性瞳孔大小不等   见于两眼屈光不正时,或两眼侧视时,或两眼受侧光照明时。

②病理性瞳孔大小不等   要考虑眼部的病变和颅内的病变。眼部的病变常见有角膜炎、虹膜炎、瞳孔括约肌受损如果排除上述原因,出现瞳孔大小不等,往往提示有脑外伤、脑肿瘤或脑疝等严重疾病存在,应给予高度重视。

⑶  瞳孔的颜色   看上去瞳孔是黑色的,其实瞳孔是虹膜围成一个圈,中央留下的一个圆形的缺损。像是一枚很小的古铜钱,只不过中心留下的不是方型的钱眼,而是圆形的孔洞。如此说来,瞳孔本身并没有颜色,棕褐色的虹膜中央的小黑圆点,并不是瞳孔的颜色,而是光线进入眼内时,眼球壁的内膜是黑色的视网膜,像人们从井口看下去一样,里面黑洞洞的深不可测。

① 瞳孔变白  晶状体在瞳孔的后方,如晶状体发生混浊,透过角膜可发现瞳孔里的黑洞变成白色,特别是老年人、糖尿病人和眼外伤患者,均可引起晶状体混浊,这即是人们常说的白内障。除白内障外,虹膜睫状体炎病人因房水混浊,检查时,也可见到瞳孔内出现白色光柱,医生称之为“房水闪辉”。青光眼、高度近视亦可见瞳孔变白现象。

② 瞳孔变绿  如果发现瞳孔区内有绿色反光,伴有剧烈眼痛、偏头痛、视力急剧下降、恶心、呕吐、发热及眼压急聚升高者,为闭角性青光眼的典型表现。

③ 瞳孔变红  多见于眼外伤,如葡萄膜外伤,致前房积血,少量血液混于房水之中,瞳孔看上去呈淡红色,此时病人的瞳孔先缩小,后麻痹性扩大。

④ 瞳孔变黄  一种有遗传性的既致盲又致命的疾病──视网膜母细胞瘤,多见于幼儿,透过瞳孔,发现眼内深处有黄白色反光,此即为所谓“猫眼”。

⑷  对光反射   病人注视远方时,用手电筒直接照射瞳孔,可见瞳孔即刻缩小,称开光源后,瞳孔又可复原,称为对光反射。对光反射如果迟钝或消失,见于昏迷病人。

 

五、耳辨病

耳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和中耳是传导声波的部分,内耳是感受声音和感受身体在静止和运动时的位置的器官,由于耳具有这两种功能,所以合称听平衡器。

1、外耳红肿辨病  

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外耳的前(外)面凹凸不平,皮肤与软骨粘连较紧,外伤后形成的血肿不易吸收,易发生软骨膜炎。耳郭皮肤薄,血管表浅,易发生冻疮,致局部皮肤发红甚至溃烂。耳郭软骨与外耳道的软骨相连,当感染肿胀时易致神经末梢受压而引起剧痛,如果牵拉耳郭疼痛剧烈者,多为外耳道疖;外耳道疖在中医称为耳疔,多因挖耳损伤耳道肌肤,或因污水下耳,或因脓耳之脓液浸渍引起,患者耳部疼痛剧烈,张口、咀嚼、压迫耳屏时疼痛加剧;可见到外耳道局限红肿,高突如半球状,顶端见黄白色脓点,周围皮肤红赤,破溃后有少许脓血流出。

如果发生外耳道弥漫性红肿疮疡,以外耳道弥漫性红肿、溃疡、渗液、耳痛为特征者,多为耳疮,西医称之为弥漫性外耳道炎。症状轻者外耳道内微痛微痒,尚能忍受,重者局部肿胀甚,皮肤溃烂流脓,耳前耳后之淋巴结肿痛。中医认为耳疮病因与耳疔类似,系风热湿邪搏结于耳窍,蒸灼耳道肌肤,致耳道漫肿、赤红疼痛。病人若体虚,抵抗力差,则病程可迁延日久,缠绵难愈。

2、外耳鳞屑辨病    如果在外耳后缝间隙、耳前或耳郭均见皮肤潮红、水泡、糜烂、结痂或皲裂,皮损处或复痂皮或鳞屑,自觉患处皮肤灼热、瘙痒或疼痛,症状迁延,反复发作,则应想到旋耳疮(西医称为外耳湿疹)。

3、外耳异物辨病   又称异物入耳。中医根据进入外耳道物体的不同,分别称为百虫入耳、飞蛾入耳、诸物入耳、蚰蜒入耳等。根据异物的形态、大小、性质和所在部位的不同,表现在不同病人身上有不同的症状。耳内可能出现疼痛、堵塞感或轻度不适。小而光滑的小钢球,可留在外耳道内长期无任何症状,体检可偶尔发现。如果是植物种子类异物,可因遇潮湿而膨胀,堵塞外耳道引起耳鸣或听力障碍。有些脂质性种子可刺激皮肤引起发炎而出现耳痛、耳流脓。偶尔溅入耳内的铁屑可致外耳道灼伤,有时甚至伤及鼓膜。动物类异物,如蚊、蝇、小甲壳虫、蚂蚁甚至水蛭,可在夏季夜间睡觉时,偶尔飞入或爬入外耳道,一些昆虫在耳道内爬行骚动,致人心神不宁,恐燥不安,可滴入植物油或酒精将其淹毙后,再以镊钳夹出或使用注射器冲洗出。小儿嬉戏时可将豆粒、果仁、谷粒、较大砂粒、火柴棒、断棉签、小纸团塞入外耳道,取小儿外耳道异物时,应多加小心,注意别伤及外耳道,必要时请医生帮助,在全身麻醉下取出。如为生石灰入耳,禁用水冲洗,以免灼伤外耳道皮肤,大块状石灰颗粒,用镊钳出;对粉状石灰入耳者,则以干棉签清扫出耳道。

4、外耳剧痒辨病  系由真菌感染外耳道及鼓膜皮肤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在热带及亚热带温暖而又潮湿的地区多见。多有挖耳坏习惯,由于不注意卫生,将体表其他部位的的感染真菌带入外耳道内形成耳真菌病。以耳内剧烈搔痒为主要症状,若侵犯鼓膜则可出现耳鸣或听力障碍。如果合并有细菌感染,则出现耳痛或耳流脓。

5、外耳囊肿辨病    为耳郭上部外侧的囊性肿物,无任何不适,多偶发现,在耳郭上部外侧的三角窝和舟状窝内,呈半圆形隆起,称为耳郭假囊肿,中医称之为耳壳流痰。。此病一般采用穿刺抽吸并加压包扎治疗。

6、耳屎辨病    盯聍是外耳道盯聍腺的正常分泌物,俗称“耳屎”。干燥后显黄白色块片状,对外耳有保护作用,颞下颌关节运动震动外耳道时,盯聍即可自行排出。如果外耳道口狭窄,盯聍分泌旺盛时,可能出现盯聍排出困难,堆积于外耳道内,形成盯聍栓塞。小的盯聍块可用盯聍钩取出,又大又硬的盯聍可用食用植物油滴入耳内,待盯聍软化后,用盯聍钩钩出,也可用注射器冲洗出。

7、耳流脓辨病    外耳道的皮肤因受刺激致角质层代谢旺盛,脱落的皮屑积于外耳道形成表皮栓。患者有传导性耳聋,外耳道内的表皮栓受水浸泡,产生压力,较易并发感染,出现耳痛、耳流脓;具有腐败臭味。治疗远较盯聍栓塞困难。

外耳道流出脓性分泌物,主要考虑中耳炎,将在第五章阐述。

 

六、鼻辨病

鼻是呼吸系统的起始部,是气体通道,又是嗅觉器官,同时可以协助发音。鼻又可以分为外鼻、鼻腔和鼻窦三部分。通过对鼻的观察,不但可以诊断鼻科的多种疾病,而且还可以看出人的健康状态,间接了解体内一些病症。

1、外鼻辨病    外鼻位面部的中央,呈棱锥形,以骨和软骨作支架,外面覆以皮肤而成。外鼻上端狭窄为鼻根,向下移行的部分为鼻背,鼻背的前下端为鼻尖,鼻尖的两侧的膨隆部称鼻翼。外鼻的下方有一对鼻孔,是气体进出机体的通道。

⑴  鼻梁辨病    鼻梁宽扁平,状如青蛙,称为蛙状鼻,多见于鼻腔内有息肉患者(鼻腔内可见到荔枝肉样或去皮葡萄样肿物,表面光滑,灰白或淡红色,半透明,触之柔软,且无出血和疼痛)。鼻梁塌陷,鼻骨破坏,或鼻骨骨折后所见之状如马鞍之鞍鼻,除见于鼻骨骨折外,还常见于鼻骨发育不良或先天性梅毒患者。鼻梁部位皮肤出现黑褐色斑点或斑片,见于曝晒后或肝脏疾病后的色素沉着。鼻梁皮肤如有凸出皮面的红色斑块并向两颊部扩展,颊部皮肤出现蝴蝶状斑块者,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

⑵  鼻孔辨病    鼻孔内侧缘皮肤红,伴鼻中隔溃疡者,多见于梅毒。有人认为鼻孔外缘皮肤发红是肠内慢性疾病的表现。

⑶  鼻翼辨病    鼻尖两侧的隆起部称鼻翼,鼻翼薄的人,随情绪激动或表情肌的变化,或随着自擤鼻动作偶尔出现鼻翼煽动,属正常生理状态,但持续时间很短暂,且不遵循吸气时鼻孔开大,呼气时鼻孔回缩的规律。如果出现在大叶性肺炎等呼吸困难的高热性疾病、出现在支气管哮喘或心源性哮喘时,则为有诊断价值的鼻翼煽动。

⑷  鼻中隔辨病    鼻中隔由骨性鼻中隔、软骨覆盖粘膜而成。正常成人鼻中隔常偏向一侧,且多数偏向左侧。如果不影响正常生理功能,无需处理。有些人的鼻中隔明显偏向一侧,且偏曲部分呈现尖锐突起,称棘突;呈现山嵴样突起者称嵴,多见于鼻部外伤或鼻中隔的骨与软骨发育不均衡患者。鼻腔内有较大肿物时,鼻中隔亦因受压而发生弯曲。

⑸  鼻尖辨病    鼻尖皮肤发红,仔细观察可见细小发红的血管网,可伴发丘疹或脓疱,皮疹可以波及致鼻翼和颊部,常对称分布,此即为人们通常所说的酒糟鼻,又称酒渣鼻。原本人们以为只有喝酒多的人鼻尖发红,因此给红鼻头的人称之为酒糟鼻。其实酒糟鼻的病因很复杂,远不只一个长期饮酒所能解释得了,情绪激动、精神紧张、温度刺激、细菌感染、内分泌失调等因素均可致本病。轻者仅鼻尖红,红斑为暂时性,时现时退,逐渐变为持续不退,鼻尖皮肤油腻,毛细血管扩张时,可见皮下血管扩张如细丝状。此红斑经数年之久,可发展形成丘疹脓疱。这时可见在红斑上成批长出痤疮状丘疹或脓疱,这些皮肤损害以鼻尖部为甚。若病情继续发展,鼻尖部位皮肤呈现肥厚并变为紫褐色,可以形成结节状隆起,被称为鼻赘。整个关于病程可迁延日久,时轻时重。

2、鼻腔辨病   

⑴  鼻腔粘膜辨病    从外鼻孔向窥视,可见淡红色的正常鼻腔粘膜。如果鼻腔粘膜肿胀充血,伴有鼻塞流涕,多见于急性鼻炎。如果鼻腔粘膜萎缩干燥,鼻腔宽大、嗅觉减退,或伴有呼出的气体有臭味者,多为萎缩性鼻炎。

⑵   鼻腔内肿物    鼻腔内除能窥见上述鼻息肉患者的荔枝肉样肿物外,可能还能窥见乳头状物,形似息肉,但外形不光滑,色灰白或淡红,触之易出血,多见于鼻乳头状瘤。老年人如果鼻腔内窥见之肿物呈暗红色,触之易出血,伴有头痛、面部麻木或脓血鼻涕者,要想到鼻腔恶性肿瘤的可能性,及时去医院做活检,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青年人单侧鼻腔内肿物,红色或暗红色,可见于鼻咽纤维血管瘤。婴幼儿鼻腔上部的单一肿物,柔软且富于弹性、无蒂不能移动,滴麻黄素不能使其收缩者,应进一步摄片检查,如果显示颅底有骨质缺损者应考虑脑膜-脑膨出。

⑶   鼻腔内异物    小儿喜爱将豆粒、果仁、谷粒、珠子、火柴棒、小纸团、小钮扣、小玩具塞入鼻腔形成异物。成人喷嚏或呕吐时,可将食物经鼻咽部呛入鼻腔;南方露宿时,偶有山蚂蟥进入并寄生于鼻腔;鼻外伤时有石块、木屑、弹片经创口进入鼻腔;止血等治疗时,可能遗留棉球、纱条于鼻腔均能形成鼻腔异物。小儿长期单侧鼻塞,见混有血液、伴有臭味的脓性鼻涕者,首先应想到鼻腔异物的可能。需要注意的是,表面光滑的硬质异物忌用镊子挟取,因这样做会将此异物推向深处,如被误吸入喉或气管,则造成危险。活的动物类异物,一般应将其麻醉后再取出,家庭无条件时,不能操之过急。

 

七、嘴唇辨病

嘴唇即口唇,构成口腔的前壁,分成上唇与下唇。上、下唇之间的裂隙称之为口裂,其两侧结合处称口角。作家庭医生自我检查时应注意口唇的颜色、有无畸形、疱疹、肿胀、肿块等。因口唇有丰富的毛血细管,因此正常人的口唇红润光泽。

1、口唇的颜色辨病   

⑴  口唇苍白   可见于多种疾病,轻者是一般的贫血,如经久不愈的痔疮出血,年轻女子的功能性子宫出血,月经过多,消化性溃疡出血等。重者可见于休克、虚脱、尿毒症或心脏瓣膜疾病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疾病。中医称之为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认为上唇苍白为大肠虚寒、有五更泄泻、肠胀气或阵痛、冷热交加等症状;下唇苍白则为胃虚寒,可出现上吐下泻、胃部冷痛等症状。

⑵  口唇深红   说明此时人体血液循环加快,是局部的毛细血管过度充盈表现,多见于一些急性发热性疾病。如果深红带绛紫色,是人体缺氧的表现,临床称之为发绀;见于严重的贫血、呼吸衰竭、先天性发绀型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伴有心力衰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亚硝酸盐中毒、先天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等。口唇如果为樱桃红色,

⑶  樱桃红色   则见于煤气中毒及氰化物中毒,也见于代谢性酸中毒患者呼吸加深加快时。

⑷  口唇红斑   口唇上出现红色斑片,稍微加压红色即退者,要想到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这时可以观察身体其他部位可能也会出现红斑。

⑸  口唇黑斑   如果口唇上出现黑色斑块,唇边缘发现有色素沉着者,常见于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病人下唇或口腔粘膜上出现褐黑色斑点,并无任何临床症状,应估计可能有肠道道多发性息肉的可能。

2、口唇的形态辨病  

⑴  唇裂    口唇有裂隙称为唇裂,俗称兔唇。常见的原因是先天性发育畸形,有些患儿唇裂和腭裂同时存在,多有呛奶现象,需要手术治疗。另外,口唇的外伤、感染亦可引起唇裂。

⑵  口唇糜烂    主要是口角嘴唇处皮肤粘膜发生糜烂,可出现局部水肿、渗液、皲裂等改变,有时可见到口角向外呈放射状的皱纹;单侧发生者少见,多双侧同时发生,称之为口角炎。中医认为是脾胃实热证,多见于慢性胃肠道疾病患者。西医认为口唇糜烂可能与缺乏维生素B2等有关,典型的病人还可能存在舌炎和阴囊炎。新生儿的口唇溃烂要想到先天性梅毒。

⑶  口唇干裂    如果口唇干燥,患者自觉不适,以舌尖舐的方式想缓解症状,但往往越来越严重,口唇处出现鳞屑或皲裂,有时甚至引起唇裂,此即为口唇干裂。常见中度以上脱水病人、高烧病人,秋冬季节气候干燥时,正常人也可见口唇干裂。饮食中缺乏新鲜水果和蔬菜,可导致维生素B2等缺乏,引起口角炎也引起口唇干裂。化妆品过敏者可导致唇炎,其主要的临床表现就是口唇干裂,其次是脱屑、口唇肿胀、水疱或糜烂;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等,将引起局部疼痛,大声说话或偶尔大笑会引起口唇皲裂出血。

⑷  口唇肥厚   口唇的皮肤粘膜交界处,可见皮肤粘膜的皱纹小、粘膜完整光亮者,局部肥厚者,称口唇肥厚。常见引起口唇肥厚的原因是:

①疖、唇痈、慢性唇炎、肉芽肿唇炎、维生素B2缺乏症等炎症性疾病;②口唇局部的血管瘤、淋巴瘤和神经纤维瘤等肿瘤性疾病;③粘液性水肿、肢端肥大症等全身性疾病;④血管神经性水肿(以无痛性肿胀为特征)等过敏性疾病均能导致口唇肥厚。另外,粘多糖病以及重唇等遗传性疾病,亦可引起口唇肥厚。

⑸  口唇小水疱   口唇粘膜与皮肤交界处长出成簇的小水疱,初起时半透明,仅有痒感;不久出现疼痛,但病程相对短暂,1周左右可结痂,愈合后不留疤者,称之为口唇疱疹。常见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也可见于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和大叶性肺炎等疾病。

 

八、舌辨病

舌是肌性器官,位于口腔底,具有感受味觉、搅伴和协助咀嚼食物,协助吞咽与发音等功能。中医对望舌苔和舌质判断疾病有专门的独到的研究。事实上人们已经认识到,许多局部的或全身的疾病,均引起舌在感觉、运动或形态上发生各种变化,为临床诊断疾病,提供了重要的保证。观察病人应注意舌体、舌质、舌苔和舌运动的变化。正常人舌体不胖不瘦,舌质淡红,湿润,薄白苔,柔软并活动自如,伸出时舌体位居正中且无震颤。舌辨病可以从舌体、舌苔形态颜色、舌体运动、舌体感觉等几个方面辨病。

1、舌体形态辨病   

⑴   舌体增大    中医认为舌体肥大胖嫩,边缘有齿痕,像裙边者,属于所谓“裙边舌”。系脾之运化水谷精微功能失调所致,病人多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的胃肠道慢性疾病。短期内舌体增大,多见于一些炎症性疾病,如舌炎、口腔炎、舌局部的脓肿、血肿及血管神经性水肿等疾患。长时期持续舌体增大则见于粘液性水肿、克汀病和先天愚型病人。舌体短时期内持续增大,多见于舌肿瘤。

⑵   地图舌   系舌背粘膜上原本有的许多小突起(称舌乳头)菌丝出现暂时剥脱现象,并向四周扩大,一些剥脱部分的中心又见新生乳头并长出舌苔,但因其边缘不规则,形如地图,故称地图舌。原因不明,在3~4岁小儿出现地图舌,可见于缺锌或营养不良、食欲不振者,症见纳食不好,面黄肌瘦,盗汗夜惊,便溏或便秘,易感冒等症状。成人则常见于维生素B2(核黄素)缺乏症。

⑶   草莓舌    系舌乳头肿胀突出,可有白色舌苔,舌尖乳头增大发红,舌光滑绛红或鲜红,晚期舌苔完全消失,乳头增大状似草莓,故称为草莓舌。多见于猩红热或长期发热的病人。

⑷   牛肉舌    舌面绛红如同生牛肉,见于糙皮病(菸酸缺乏症)。

⑸   镜面舌    又称为光滑舌,系指舌背上乳头萎缩,舌体变小,舌表面光滑呈现粉红色或红色的现象。中医认为,此证为胃、肾阴液枯竭之危候,若舌绛少苔而泽润,多为血瘀之证。常见于缺铁性贫血、恶性贫血、营养不良及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

⑹  裂纹舌   舌背上显横向裂纹,舌体胖大者,见于先天愚型(Down病),患者常伴有耳屏畸形和舌肥大外伸等现象。另外,也见于维生素B2(核黄素)缺乏症病人。如果舌背上显纵向裂纹,则应考虑梅毒性舌炎。

⑺  干燥舌   舌粘膜失去正常的湿润和光泽,显示干燥状态称之为干燥舌。临床常见于鼻部疾病张口呼吸者、大量吸烟者、使用阿托品以及放射治疗后的病人。严重的干燥舌可使舌体变小,呈现纵沟,见于严重脱水病人。

⑻  瘦瘪舌   中医舌诊之舌象,认为“舌色淡白而瘦瘪为阴阳两虚,气血不足,不能充盈舌体,久久失其濡养而成。舌色红绛而瘦舌的,则为阴虚火旺这故。”阴虚火旺多见于肺结核、甲状腺机能亢进、中晚期癌肿等慢性消耗性疾病伴全身消瘦者。瘦瘪舌多属这类疾病。

2、舌苔辨病   中医对舌苔的观察非常讲究,认为正常人为薄白清净苔,干湿适中,既不厚腻,也不滑燥。

⑴  厚苔舌   在舌根及舌中部有厚苔,而边缘与舌尖呈红色,多见于伤寒患者。

⑵  白苔为寒证,舌苔白厚而湿润者为寒湿、水肿或痰饮。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或支气管扩张患者中,常见到这种舌苔。

⑶  黄苔为热证,舌背如果发现一层厚黄苔,则标志着胃溃疡的复发或有浅表性胃炎。往往舌苔黄色的深浅与疾病的轻重成正比。

⑷  舌苔灰褐色,近灰色见于体弱多病,或病后体虚兼消化不良者;近褐色见于普通外科的肠梗阻病人。

⑸  舌苔黑色   人们一说起黑就有点心里发怵。社会上流传“黄蜂咬了一副药,黑蜂咬了一副木”意思是黑色的蜂咬了会致人于死;人们不但怕黑蜂,也怕舌上出现黑苔,认为也是凶兆。其实临床上滥用抗生素引起的真菌感染时,即可见舌苔发黑。人精神高度紧张时,亦可见到黑苔。房事过度,肾精亏损,症见腰膝酸软、头晕耳鸣以致性功能低下者亦可见其黑苔。

3、舌体运动辨病   

⑴  舌体震颤   中医认为肝主经,气血虚弱者致肝风内动,引起舌体震颤,常见于甲状腺机能亢进、体质虚弱、衰老、中风后遗症及一些神经官能症患者。

⑵  伸舌偏斜   各种原因引起的舌下神经麻痹,均可引起伸舌偏斜。如中枢神经系统内因脑血管意外而致右侧内囊病变,可引起左侧眼裂以下表情肌麻痹,左侧舌肌麻痹,说话不清以及舌下神经核上瘫引起的伸舌向左侧偏斜。

⑶  舌体僵硬   舌肌是骨骼肌,分为舌内肌与舌外肌。舌内肌收缩时改变舌的形态。舌外肌收缩时改变舌的位置。舌外肌中最重要的是颏舌肌。两侧颏舌肌同时收缩,拉舌伸向前下方(伸舌),一侧收缩时使舌尖伸向对侧。当一侧颏舌肌瘫痪时,因瘫痪的颏舌不能收缩,舌尖伸向瘫痪侧。舌肌的收缩活动,靠中枢神经系统内的运动传导通路发出的神经冲动,传到舌肌的。这一传导通路又称为下行传导通路。舌体僵硬,说明从大脑皮质到内囊,到中脑,到脑桥,到锥体,到皮质脊髓侧束,到支配舌肌的脑神经这一传导通路中发生损伤,妨碍了舌肌的正常活动所致。因此,导致舌体僵硬的疾病,其病灶多在颅内,如乙型脑炎、脑血管意外、脑挫裂伤或肝性脑病等。这些疾病或因出血引起颅内压增高,或因能量供应障碍至脑细胞水肿,水肿加重颅内高压,至脑细胞缺氧,缺氧的脑细胞更易水肿,因而形成恶性循环,影响了运动传导通路的神经冲动的正常传递。人们看到的只是舌体僵硬,其实病情已经十分危重。所以祖国医学认为舌体僵硬是一种危险的征兆,任何人都不能掉以轻心。

4、舌体感觉辨病    舌体的感觉与全身各个器官的感觉传导一样,由一个像运动传导通路一样复杂的感觉传导通路传递的,不过它是一个上行传导通路。舌体的感觉主要由舌体表面的舌乳头所含的味觉感受器开始传导的,它之所以能感受味觉,是因其通过了传入神经传导到脊髓,到延髓,到脑桥,到中脑的内侧丘系,经内囊到大脑而产生了味觉,完成了味觉的传导。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也包括感觉异常,主要是躯干和四肢的痛觉、温度觉、触觉和精细触觉等感觉异常,以及支配视觉和听觉的感觉异常等。目前诊断学中记载味觉的感觉异常的资料很少,仅有渴感和舌痛。

⑴  渴感    细胞脱水,即可能引起渴感,人们产生强烈的要喝水的愿望。渴感不光由舌引起,口唇及咽颊部粘膜同样可以有渴感。因工作环境,因酷热或大量流汗而一时没有饮水供应而产生的渴感,显然是生理性的。如果突然发生的渴感,或突然发生严重的渴感,应想到为严重的脱水、体内大出血、外伤性休克的前期等严重疾病。尿崩症、糖尿病人的溶质性利尿引起的多尿,一些疾病的多尿期等,均可引起体液的大量丧失而产生渴感。

⑵  舌痛    引起舌痛的原因,有局部的,也有全身原因。①局部原因,多由舌体的外伤或舌系带的外伤引起,或舌的溃疡刺激局部的感觉神经而致。②全身原因,多因一些全身疾病,如糙皮病,维生素B2缺乏症、维生素C缺乏症、恶性贫血、尿毒症、重金属中毒等而引起舌痛。

 

九、口腔粘膜辨病

口腔是消化系统的起始部,前方借口裂与外界相通,后经咽峡与咽相通。口腔内有牙、舌等器官。口腔的前壁是唇,侧壁是颊,顶为腭,底为粘膜和肌性结构。观察口腔粘膜时,可以在充足的自然光下进行,也可以用手电筒照明,主要观察有没有粘膜色素沉着,疱疹、出血点、瘀斑及溃疡等。正常的口腔粘膜呈粉红色,滋润有光泽。

1、色素沉着    口腔粘膜见蓝黑色色素沉着,常见于上腭、牙槽以及颊部粘膜。如果伴有明显乏力、恶心呕吐、厌食厌饮、皮肤干燥及色素沉着、严重失水、低血压、记忆力减退,甚至毛发脱落、性欲减退、闭经、阳痿等症状,多为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Addison病)。

2、疱疹    口腔粘膜的疱疹,可见于儿童易患的疱疹性口炎,是一种病毒引起的感染,多见于婴幼儿,在高热、咽痛后出现口腔粘膜上成簇小水疱或溃疡或融合后形成的大溃疡,多见患儿口腔粘膜如牙龈、舌、上鄂及口唇处。如继发感染,溃疡表面渗出增加。另外,2003年10月在新加坡发现的手足口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其主要病原体是人类肠道病毒。手足口病以手、足和口腔粘膜疱疹或溃疡为主要临床特征,常伴有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如脑膜炎、脑炎等。

右可自愈。

3、出血点或淤斑    在口腔粘膜颊部、牙龈、舌腭弓、咽腭弓等处出血点或淤斑的特点是出现数量不等大小不一(小如针尖,大如铜钱)的紫红色的瘀点或瘀斑,不高出粘膜表面,压之不退色。如果没有新的出血,这些瘀点和瘀斑约在一周内逐渐变淡消退,但新的出血点又可出现,有新旧交替出现的趋势。大小不等的粘膜下出血点或淤斑见于各种出血性疾病。如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过敏性紫癜等,一些严重的感染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斑疹伤寒等,还有一些营养缺乏性疾病如维生素C缺乏症等均可引起口腔粘膜的出血点或淤斑。如果有口腔粘膜的充血、肿胀并伴有多呈对称性的小出血点,称为粘膜疹;多见于风疹、猩红热及某些药物中毒。

4、粘膜斑   

⑴  与传染病有关的粘膜斑   在口腔粘膜相当于第二磨牙的颊部粘膜处出现帽针状大小的白色斑点,称为麻诊粘膜斑(Koplic斑),这是麻疹患儿的早期体征。

⑵  与性病有关的粘膜斑    ①梅毒  可以发生在口腔任何部位的圆或椭圆形,灰白色光亮而微突出粘膜表面的斑块,易发生溃疡,呈现对称性的粘膜斑,是一种感染梅毒苍白螺旋体后发生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②艾滋病  是一种性传播疾病,特点是病人的细胞免疫功能严重缺陷,失去对外界的抵抗能力。其早期的口腔表现有:口腔念珠菌病,有与普通念珠菌感染完全相同的临床表现,口腔粘膜白色覆盖物广泛,病变顽固;伴有坏死性牙龈炎,口腔疮疹外;口腔粘膜的舌侧、舌腹等处,呈现毛状突起的白色斑片,无自觉症状,称为毛状口腔粘膜白斑。

⑶  与恶性肿瘤发生有关的粘膜斑    ① 白斑   是发生口腔粘膜表面的角化性白色斑块,是粘膜表层上皮不典型增生所致的慢性损害,好发于中年男性的颊、舌缘、唇、上腭、口底等部位,属于口腔粘膜的癌前期病变。其发生原因至今尚无定论,与内分泌失调、真菌感染、维生素B族与维生素A缺乏有关,与烟酒辛辣食物刺激、牙齿残根的长期刺激有关。② 红斑  是一种好发生舌缘、舌腹及口底的口腔粘膜红色病变。虽颜色鲜红、柔软边界清楚,但并无明显不适,无疼痛或疼痛轻微,且无肿胀或灼热感,这一点可与一般炎症相鉴别。红斑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白斑,但癌变率明显高于白斑,必须引起高度重视。③ 黑斑  口腔粘膜上一种形状不规则,边界清晰的黑色或灰蓝色斑,多无自觉症状,常见于上腭、颊部粘膜,恶变程度较高。黑斑可以转变为黑色素瘤,这时黑斑明显增大,边界模糊,色素不均,可出现出血现象等。

5、溃疡    口腔粘膜的溃疡常见于慢性复发性口疮(复发性阿弗它溃疡)。多见于青壮年,女多于男,在唇、舌缘、颊、舌腹等个出现、粟粒大小的红点,随之形成圆形或椭圆形溃疡,局部疼痛明显,遇刺激疼痛加剧,影响与人说话和进食。溃疡约7至10天自愈,不留瘢痕。一段时间后,在口腔另一部位又可复发。口腔溃疡也见于淋病性口炎,由性交直接传染,在出现尿道炎时,口腔出现急性炎症表现,全口腔粘膜充血,有浅表溃疡,覆盖有黄白色假膜,强行去除假膜后可见出血创面。

    6、鹅口疮     俗称“雪口”,是口腔粘膜受白色念珠菌(属霉菌)感染所致,故又称口腔念珠菌病。患儿口腔出现白色覆盖物,重者形成白膜,渐蔓延至舌面、牙龈、上腭,甚至布满全口腔。不易剥离,欲称“白口疮”。多因母亲产道感染或霉菌通过奶头,食具侵入粘膜,是儿童口腔的一种常见疾病。这种疾病因为常常在口腔里发生白色的假膜,有时这种假膜白得象一片雪一样,所以称为雪口。临床表现为:发热流涎,哺乳及吞咽困难等。

    7、尖锐湿疣   口腔粘膜上出现淡红色的小丘疹,逐渐增大,数目逐渐增多,融合,迅速增大成尖头疣状物。尖锐湿疣由乳头状瘤空泡病毒通过性交途径感染而发病,原本好发于外生殖器及肛周,但有口交史者可发生在口周或口腔粘膜上,如舌、颊部粘膜、唇、腭、龈,以至咽部皆可发生。

 

十、牙辨病

牙嵌于上、下颌骨的牙槽内,是人体最坚硬的器官。牙的外形分为牙冠、牙颈与牙根三部分。暴露在口腔内的为牙冠,白色而有光泽;嵌在牙槽骨内的是牙根;牙冠与牙根交界的部分称为牙颈。观察牙齿时应注意牙齿的形态、颜色、数目、有无龋牙、残根、缺牙、义牙(即假牙)等。多种先天性发育异常性疾病在牙齿上有异常,如过小牙、多生牙等;各种后天因素干扰可出现各种异常。常见的各种异常为:

1、牙缺损  

⑴ 牙体缺损   牙体不完整即为牙体缺损,常见于龋病(俗称虫牙),因龋病对牙齿的破坏,大多数由表向里逐渐发展,三度龋已经引起牙本质深龋,五度龋即牙冠破坏达1/2以上,成为残冠或残根,以致牙体缺损。另外引起牙体缺损的疾病有釉质发育不全、酸蚀症、牙齿的磨损以及外伤引起的牙折等。

⑵ 恒牙缺失   人一生中先后有两套牙。第一套牙称乳牙,共20个,出生后6个月左右开始长出,3岁左右出齐。第二套牙称恒牙,6~7岁时,乳牙开始脱落,恒牙相继长出,13岁左右乳牙替换完毕,第三磨牙萌出较迟,大约在18~25岁,也有些人部分萌出或完全不萌出,所以各人的恒牙数是28~32个不等。如果总数不足32颗或牙列中有缺牙空隙者,称为恒牙缺失。原因自然是有先天性或后天性之分。① 有人终生第三磨牙不萌出,即先天性恒牙缺失,是因为颌骨内未发生牙胚,因此无牙萌出。② 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病人血钙减少,可导致部分牙缺失。导致部分牙缺失的还有一些家族遗传性疾病,口-面-指综合征等。③ 后天性缺牙见于拔牙后及牙阻生等情况。一些人在第三磨牙萌出时,出现剧烈的牙痛,经检查发现系因颌骨发育不良,致第三磨牙萌出时不向上,而向第二磨牙方向倾斜。这样的牙齿一般要作拔牙处理。

2、牙形状异常

⑴ 桑葚状磨牙    人的恒牙出齐是32颗,上、下颌恒牙,左右两侧恒牙,共分为四个等分。每一等分,从中间向旁边数是8颗,分别称为中切牙、侧切牙、尖牙、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第二磨牙和第三磨牙(迟牙)。所谓磨牙,是指从第二前磨牙起的5颗磨牙。按四等分计,人的磨牙共20颗。上颌磨牙为三根,下颌磨牙为双根,磨牙整体看起来呈立方形,与食物接触的咬合面 相对宽大。如果磨牙的咬合面萎缩,其釉质呈现小颗粒状,形状如桑葚,即为桑葚状磨牙。多见于梅毒或牙釉质发育不全。

⑵ 特纳牙    牙齿由牙龈以上我们能见到的白色的牙釉质、其内下方的牙本质,以及覆盖牙根表面的一层牙骨质和最内侧的牙髓组成。牙釉质是覆盖在牙冠表面的半透明乳白色硬组织,其无机盐的成分占96%,是人体最硬、最耐磨的组织。如果儿童时期乳牙因龋病(虫牙)而引起牙根尖感染,可能破坏下方的恒牙压胚,这样就可使恒牙的釉质发育不全。这时见到的牙冠较小,形状很不规则,牙釉质失去半透明的光亮,呈现釉质发育不全的灰黄色。此即因乳牙根尖感染,影响恒牙釉质发育的特纳牙。

⑶ 单纯牙间隙过宽    牙间隙过宽,如果伴有颧骨突出、额头变宽、皮肤增厚、手脚增大,往往是肢端肥大症患者的典型症状,有的病人发病后面目可憎。由于疾病早期没有其它不适,很多人不把它当成病。而此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会出现高血压、心脏肥大、糖尿病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另外,患者有体毛增多,肤色往往变深。皮脂腺和汗腺增大,功能旺盛,所以病人常常诉说出

汗过多,出现难闻的气味。本症是因垂体前叶分泌生长激素过多所致。发生于青春期前,骨骺部未融合者为巨人症;发生于青春期后,骨骺部已融合者为肢端肥大症。如果出现鞋号越来越大,人的相貌越变越丑,要警惕很可能患上了肢端肥大症。    

3、牙齿萌出异常

⑴ 牙齿萌出过早    下颌乳中切牙是幼儿萌出最早的乳牙,多在出生后6个月萌出,2岁左右全部萌出,6~7岁开始脱落至12~13岁全部脱完,为恒牙所替代。恒牙在6~7岁开始萌出。如果乳切牙在6个月以前或恒切牙在6周岁以前萌出,即为牙齿萌出过早。生理性的原因是营养充足,发育良好的幼儿,牙齿无松动脱落,属正常范围。有些幼儿乳牙萌出过早,系因牙胚距离口腔粘膜太近,常伴有牙根发育不良,易于松动脱落。如果乳牙早期脱落,或因龋病而拔除,则可引起恒牙萌出过早。另外,脑垂体和甲状腺功能旺盛,刺激牙胚,也能引起恒牙萌出过早。

⑵ 牙齿萌出过迟     乳切牙在出生9个月以后,恒牙在8周岁以后才萌出,属于牙齿萌出过迟。乳牙萌出过迟多见于钙磷代谢异常所致的佝偻病,呆小病(先天因素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引起生长发育减慢、智力迟钝的疾病)、先天性痴呆等疾病。恒牙萌出过迟则常见于垂体功能减退、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等一些与遗传因素有关的疾病或一些全身性疾病。

4、乳牙脱落异常 

⑴ 乳牙早脱    6~12岁儿童的牙齿是混合牙列,在这一时期中,乳牙脱落,恒牙萌出。如果早于乳恒牙替换时间出现乳牙的脱落,为乳牙早脱。单个的乳牙早脱可能因儿童患龋病所致,或因外伤使乳牙脱落。多个乳牙早脱则见于掌跖角化病。其特点是:婴儿期发病,常有家族史。损害只限于掌跖,对称分布。患处皮肤变厚、发硬、光滑、发亮、干燥,呈淡黄色,冬季可发生皲裂,是一组遗传性角化过度疾病。如果是掌跖角化-牙周破坏综合征,则不光有乳牙早脱,还有牙周组织严重破坏,乳牙萌出不久即可发生,有深牙周袋,炎症严重,溢脓、口臭等。另外,牙周变性综合征、红斑性肢痛症等亦可致多个乳牙早脱。

⑵ 乳牙晚脱  乳牙过时不脱落,称为乳牙晚脱。单个乳牙晚脱,可能占据恒牙萌出位置,致恒牙萌出受阻或错位,矫正时,先必须将此晚脱之乳牙拔除。也可见于乳牙根周经久不愈的炎症。多个乳牙晚脱见于克汀病,是由于甲状腺功能减低而引起的疾病,又称为呆小病。可分为散发性和地方性两种,散发性克汀病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甲状腺素缺乏;地方性克汀病一由于地方水土中缺碘及孕妇饮食中碘缺乏引起。呆小病是由于先天因素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引起生长发育减慢、智力迟钝的疾病,见于非甲状腺肿流行地区。另外,锁骨颅骨发育不全及某些遗传性疾病也可导致乳牙晚脱。

5、牙齿颜色变化

⑴ 牙齿变色    所谓牙齿变色,是指牙齿的内部发生染色,①如儿童在生长发育期相对长时间使用四环素,就可能发生牙齿变成黄褐色,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四环素牙”。②如果牙里层的牙髓组织发生坏死,可见灰色牙。③牙齿成紫褐色,见遗传性牙本发育不全。④牙齿呈粉红色,见牙本质变薄,牙髓腔内有出血病灶。⑤白垩色牙可见于轻度牙釉质发育不全。⑥灰黑色牙见于龋病患者的龋洞经硝酸银消毒治疗后。⑦棕红色牙见一些病人的牙髓做根管充填治疗后。

⑵ 牙齿着色  与牙齿内部发生染色的牙齿变色不同,牙齿着色又称牙面色素沉着,这种牙面的色素沉着可以用牙科的一种器械——洁治器刮除。不过如果是色素长期渗透,以致渗透较深时,则不易彻底清除。①牙面的黑色沉着多见于吸烟饮茶者;②棕褐色的沉着多由食物中的色素或者服用了含铁的药物引起。③牙面的黄褐色沉着则可见于牙釉质发育不全或者因长期喝含氟过高的饮水所致。

十一、颜面辨病

   

 

 

 

 

 

        参考体例:二  

第七章  呼吸、心血管及消化系统症状辨病

 

一、咳嗽辨病

 

咳嗽是指肺气上逆作声,从肺经喉发出“咳,咳”有声的症状。由于感受外邪所致的咳嗽,称为外感咳嗽;如因脏腑功能失调,波及肺所引起的咳嗽,称为内伤咳嗽。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等疾病。

[中医辨病]

1、以咳嗽为主要表现,临床检查未见其他特殊阳性体征,仅有肺呼吸音增粗,或有散在干湿啰音,X线仅见肺纹理增粗者,一般为肺咳。新起病咳嗽剧者为暴咳。反复发作,经久不愈者为久咳。

2、以咳嗽为主症的病变,除肺咳者外,还有肺热病、肺痿、肺胀、肺络张、哮病、肺痨、肺癌、百日咳、尘肺、肺水、肺衰、肺厥、悬饮及气胸等。可根据咳嗽伴随的症状,以及检查的结果进行鉴别,如:

(1)伴骤起发热的烦渴者,多见于肺热病;伴胸痛,咯腥臭脓血痰者,为肺痈。

(2)久咳咯痰,胸中胀闷者,常见于肺胀;也可见于尘肺。

(3)伴低热、五心烦热、盗汗、咯血者,多见于肺痨。

(4)咳嗽伴吐浊唾涎沫者,见于肺痿。

(5)咳嗽伴吐大量脓痰或粘痰,或出现间断性咯血者,可考虑肺络张。

(6)年龄偏大,经久不愈的咳嗽,咯痰咯血,且逐渐加重,一般情况迅速恶化者,可能是肺癌。

(7)咳嗽伴有明显的呼吸困难,面色灰暗或青紫,嘴唇发绀者,可考虑肺心病、心衰、肺水、肺衰、支饮及肺厥等病。

(8)妇女妊娠期出现的经久不愈的咳嗽,为子嗽。

(9)伴有胸胁饱满,胸痛为主症之干咳,检查见胸膜摩擦音者,多见于干胁痛。

(10)发生在高原地区之咳嗽,伴胸闷胀痛、头痛、心悸及气喘者,考虑是高原胸痹。

[西医辨病]

(一)    咳嗽的节律与时间 

1、            突然起病的急性咳嗽,多为上呼吸道炎症、气管及支气管内异物吸入、刺激性气体吸入。

2、            长达数月或数年的慢性咳嗽,多为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慢性肺脓肿。

3、            阵发性咳嗽常见于异物吸入、百日咳(咳后有鸡鸣回音)、支气管结核、肺水肿、肺栓塞、支气管肺癌。

4、            周期性咳嗽见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内膜结核、空洞型肺结核、支气管癌。

5、            白天咳嗽,多见于上呼吸道慢性炎症、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夜间咳嗽,多见于肺结核、肺癌和慢性左心衰竭。

(二)    咳嗽的性质

1、            干咳无痰或刺激性咳嗽,多见于急性咽喉炎、气管炎早期、喉癌、粟粒型肺结核、胸膜炎、自发性气胸。

2、            带痰咳嗽,多见于呼吸系统的炎症,如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肺炎、肺脓肿、空洞型肺结核、肺阿米巴病、肺吸虫等。也可见于过敏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及肺梗死。

(三)    咳嗽的声音

1、            短促轻咳,见于干性胸膜炎、大叶性肺炎。

2、            金属音咳嗽,见于气管或主支气管狭窄,如纵隔肿瘤的压迫等。

3、            咳嗽伴的声音嘶哑,见于声带炎症、肿瘤或息肉;有时见于喉返神经受肿瘤压迫。

4、            犬吠样咳嗽,多见于喉头疾患、会厌受累或气管受压迫。

(四)    咳嗽伴随症状 

1、            伴发热的咳嗽,见于呼吸道感染。

2、            伴胸痛的咳嗽,见于胸膜炎、大叶发表现炎、支气管肺癌、肺梗死、自发性气胸。

3、            伴哮鸣音的咳嗽,见于支气管哮喘、哮喘性支气管炎、心源性哮喘。

4、            伴气急的咳嗽,见于小儿常发生的急性痉挛性支气管炎、细支气管炎。也可见于急性左心衰竭、自发性气胸、气管或支气管内异物及声门水肿等。

5、            进食即发生咳嗽,见于食管—气管瘘,此时咳出的痰液可能混有食物残渣。

[检查辨病]

(一)常规检查

1、 痰液的涂片检查,痰液的培养检查对寻找引起感染的病原体很重要。

2、 胸腔积液的常规检查及细胞学检查,有助于咳嗽病因的诊断。

3、 X线胸部透视及照片,是诊断肺部疾病重要步骤,能确定病变的部位、范围、形态;有时还能确定病因的性质,如肺炎、肺脓肿或肺癌。

(二)特殊检查

1、 CT及磁共振检查,对肺深部病变的诊断有较大价值。

2、 支气管碘油造影可诊断支气管扩张。

3、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支气管内型肺癌、腺癌、支气管内异物的诊断具有重要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