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靠边停车找30公分:江南时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1:28:58

解析“十二五”保障房建设五大问题

专家:不应过多干预市场,要实现“保障轨”和“市场轨”的有效对接

《 江南时报 》( 2011年03月11日   第 14 版)

  住建部副部长齐骥3月9日透露,今年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共计划建设1000万套,将超过去年商品房销售套数10%。与体量急增对应,本年度保障性住房也需吸纳史上最多的社会资金,约为8000亿元。其中约220万套政府握有产权的公租房,是去年的5倍,其建设资金也需财政之外的运筹。

  3月6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徐宪平说,未来五年,要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 3600万套。以此建设计划看,“十二五”期间的保障房体系,已是一个涉及国土、社保、财政、 银行、证监等多部门的庞大计划。

  “十二五”期间,政府大力建设保障性住房政策到底会对房地产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保障房资金如何保障?针对这些问题,专家进行了分析与解读。

  A

  保障房政策会产生何种影响?

  3月6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徐宪平说,未来五年,要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3600万套,让保障性住房的覆盖率达到20%,而2011年的目标是要建成1000万套。政府大力建设保障性住房会对我国房地产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

  贾康(财政部财科所所长):我很赞成政府大力建设保障房的政策,保障房为房产市场提供了有效供给。现在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总体来说是一个双轨统筹的框架,保障轨和市场轨并行。过去在保障轨上存在明显的缺陷,试图以经济适用房来解决保障房的有效供给问题,事实证明问题非常严重。经济适用房以产权房形式对低端供给造成了严重的混乱,却不能真正解决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问题。

  现在把保障轨的供给方向调整过来,以廉租房托底,然后发展公租房、改造棚户区,今年新的1000万套保障房,其中很大的比重是公租房,公租房形成有效供给以后,特别需要住房的“夹心层”可以住进比较体面的房子。这样一来,CPI中住房上涨的影响就会稳定和回落。

  周天勇(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从民生角度看,国家花大力气、下决心建设保障房是非常正确的,3600万套保障房可以覆盖1亿多人。保障房建设可能会对房价上涨势头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现在房价高的关键原因是土地制度,地方土地实行招拍挂,70年土地出让金一次性收上来,政府寡头垄断卖地,高昂的土地出让金转化为高房价。因此,要把房价压下来,一定要改革土地制度。

  B

  政府与市场的责权范围应如何划分?

  近年来,政府对房地产市场和保障房市场的宏观调控力度在不断加大,有人担心政府僭越了市场的权限,在住房问题上,政府与市场的责权范围应该如何划分?

  贾康:我们要防止政府包揽一切,政府的责任应该是以廉租房和公租房为主,而不应该过多干预市场,要让市场轨健康、充分地发展,实现保障轨和市场轨有效对接,双轨统筹。

  易宪容(中国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员):用“双轨制”来化解房地产市场的问题与矛盾,这种思路是从香港及新加坡那里学习来的,但我认为它对我们没有参考价值,因为,中国大陆、香港及新加坡的情况是完全不同的。这些地方不仅地方小、人口少,而且政府财力强。对于人口众多的中国来说,要达到它们的保障性住房水平至少也得花上200年。

  确立一个住房保障体系并不是说政府就要盖很多房子。虽然我们现在还是初步阶段,市场发育还不成熟,还需要政府出面做一些事情,但是真正成熟的住房保障体系是不需要政府来盖房子的。政府能够做的是制度规则的设立,包括在土地划拨、土地规划、财政资金支付、保障性住房的建造、分配及流转中的运作秩序与规则,有了这些,住房完全可以通过市场的方式来运作的。

  C

  保障房覆盖面应有多大?

  贾康:现在保障房的供给还不够充分,仍需加快发展,如果3600万套建成之后,情况会大有好转,但是各个地方的情况不一样,还要具体测算。保障低端人群的住房问题,不一定就是简单的建保障房,手段应该多样化起来,比如可以按人头进行住房补贴,许多中小城市现在都在用,所谓“保障轨”是一个总体概念,具体的形式可以多样化。

  周天勇:我觉得廉租房的覆盖比例最多不能超过10%,最好是控制在5%以内,保障房应该严格界定在廉租房上,而现在的经济适用房的价格,其实应该是国家把市场价格压到最低的程度,所以经济适用房根本不应该叫“保障房”。经济适用房的房价收入比在6以上,这种房子怎么能叫保障房呢?房价收入比在6的水平的房子,是国家应当宏观调控的价格水平。

  中国大部分人的住房问题还是要靠自己来解决,房价不应超过年收入的6倍,而且每年的房价上涨不得超过居民收入的增长,这样慢慢下去,政府首先把房价控制住,大部分人的住房问题由自己挣钱解决,极少一部分人由政府解决,这才是合理的道路。

  有学者提出政府要把50%的人的住房问题包下来,这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全世界国家的政府把房子包下来的不多,除了新加坡这样的城市国家以外,我们是有13亿人口的大国,未来有几亿人要到城市里来,保障房覆盖率太高的话,财政就会破产。

  保障房是为了解决社会底层群体的住房问题,那么它的覆盖面应该要有多大?

  D

  保障房资金从哪里来?

  贾康:政府出资实际只是一个引导资金,带有高能货币的性质,它背后跟着的是银行贷款以及民间资本,包括某些开发商的跟进资金,合在一起形成建设保障房所需资金。中国目前的保障性住房大多数都是来自政府的财政资金,以后可考虑通过以公司合作伙伴关系来建造。即政府提供规划、政策条件、出引导资金,调动社会力量包括企业资金、民间资本等加入到建设中来。

  目前一个可行的办法是,政府按照廉租房需求和合理的城市整体布局规划,以给房地产开发商提供用地、贷款和税收适当优惠的形式,引导和鼓励他们开发商品房时,“打包”配上一定比例的住房,作为廉租房用房;政府出让土地时,应以“招拍挂”取代“协议定价”式的暗中合谋,让地价透明化,然后从招拍挂收入中拿出一部分,建立基本住房保障基金,专项用于廉租房建设等住房保障事项的支出。

  周天勇:资金短缺的确是一个大问题。去年全国的土地出让金才2.7万亿,10%才2700亿,两级财政加起来才4000亿,离1.8万亿的目标还很远,这是一个巨额数字,就是把所有的土地出让金全部用来建保障房,都不一定能建得起来。

  民间资本是要盈利的,但是投资保障房基本无利可图,所以引进民间资本也很困难。如果要大面积建廉租房,但是政府和低收入者都没有钱,而运营商又不赚钱,那最后房子就会成为贫民窟,像巴西那样,这是我比较担心的。

  建设3600万套保障房需要巨额资金,但是政府的财政拨款有限,建房资金如何筹集?是否可以考虑引入民间资本?

  E

  如何杜绝权力寻租和负福利现象?

  易宪容:早几年保障性住房在分配上出现的问题举不胜举,因此,建设保障房的同时,还得建立起公平透明规范的分配制度。如果保障性住房不能够让真正需要的人获得,而是完全由权力来操纵,那么保障房就会成为某些人赚钱的工具。在这种情况下,保障性住房建造再多,意义也不大。

  周天勇:针对政府分配房子的寻租行为,必须要有一套严格的监督运营体制,但其成本会相当高,因此,中国解决住房的思路,一定还得要走市场经济的道路。

  实际上保障房就是给最底层的人用的,真正需要保障房的那部分人还流落街头、居无定所。但是这个问题难以解决,因为这里有一个地区财政的问题,比如上海、北京建了一批保障房,然后西部的好多人都跑来了,上海、北京肯定不愿意花自己的钱给外地的流浪汉住,所以最后可能真正最需要的人得不到保障房。时周

  有学者提出保障房的负福利问题,由于政策的漏洞和权力寻租,保障房并没有让真正最急需解决住房问题的人群享受到好处,如何杜绝权力寻租和负福利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