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菲演唱会好难听:寻访深山里的布达拉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6:28:38

寻访深山里的布达拉宫--大汖村

                                        风过有痕    (2011-02-26)

 

山陕过大年 九边寻古堡(一)
   

   一个隐藏在山西深山之中的古村落,却有着江南式样的吊脚楼;一个依山而建的石头村落,村民几乎全是古稀老人,平均年龄超过70岁,9户17口,9男8女。这个在地图、GPS导航仪上找不到具体方位的村落,名字也稀有,叫“大汖(pin去声)村”。当地人读“昌(chang)”,在词海中查得读“品(pin)”。大汖人说,山水为汖,表示水从山上流下来,就是我们说的瀑布。因为原来进到大汖村的山口有三条瀑布,村子又居最大瀑布之地,所以取名“大汖”。

 

 

   这个属于盂县梁家寨镇的行政村,是山西的一群摄影爱好者“发现”的,我们从网上见到过有关介绍。这个村有座“镇山大王庙”,庙里石像的文字记录距今已800多年,当地文物部门由此推定,它应为一座千年古村落。

   我们的山陕之行第一站定在吕梁,只要稍作绕道,寻见这个千年古村应该不是很难的事情。大汖村有着“深山布达拉宫”的美誉,大家的兴致都很浓,不管路途有多艰难,我们也要探寻走访。

 
 

   寻找大汖村之路出乎想象的艰难。

 


 

   按网上驴友的介绍,是从盂县北上,经梁家寨,拐上沙石小路,在蜿蜿起伏的山路上继续向前,左拐右绕,大约有一个多小时的山路,就能看到大汖村。然而,我们仔细研究了地图,从北京方向出发,到平山、西柏坡向西有一条省(或县)道可以到达梁家寨,这样走可以少绕不少路,于是我们选择了这条路。

 

 到达梁家寨问路

 

第二次问路 

 

   到达梁家寨的路还好走,一路有GPS导航,但到了梁家寨以后的路就要边走边问了,好在连年来的村村通(水泥路)减少了砂石路的颠簸,但那个路也太窄了,仅可以单车通过,说实在,也多亏了是这样,乡间小路没有路标,正当我们以为找对了方向前进的时候,对头开来一台越野车,非常客气地下了路,给我们让路,我们顺便打听了一下去大汖村的路,人家告诉我们“走过了”。幸好只过了200多米,错不开车,我们只好到了回去。在那台越野车的帮助下,我们终于找到了去大汖村的路口。

 

 终于找到正确的进山路口,路被冰水冲刷残破

 

山里的小路冰雪未化,又窄又滑 

 

   然而,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啊!接下来的路确实不好走了。两山之间夹着的山路,积雪还没有化,颠簸不平,七拐八拐,根本开不起速度来,我们的司机小高没有雪天行车的经验,非常谨慎,大约过了半小时,前边路越来越窄,路边出现了一个小村子,也是高高的石头垒砌的房基围墙,抬头望去顺山搭建的农舍也是层层叠叠,大家以为到了呢,这时有老乡走下坡,我赶紧问了一声“这里是大汖村吗?”老乡摆摆手告诉我们,还要顺山路往前走呢。

 

 经过的小村寨

 

 

 

 

 

 

   原来,这个小村并不是大汖村,接下去就是盘山砂石路了,路更窄了,很难想象遇到对头车怎么办。山路变得陡峭起来,路旁不时有松鼠等小动物穿过,每个转弯处都有一个或几个石头垒起的、类似藏族玛尼堆似的堆积物,权当山里人祈福平安的标记吧。山路一边是巨石陡壁,另一边就是悬崖,可以看到远处山边的飞流冰瀑。山路又绕过几道山梁,盘得越来越高了,远望连绵的群山,我们似乎在山巅上绕行,心里不免有些紧张,但怕司机紧张,大家谁都不敢大声说话。这时,前面有一位拿着铁锹的老人向我们招手,我们在一块相对平缓的地方,把车停了下来,大爷赶上来,告诉我们他就是大汖村的,在这里修路呢,想搭我们的车回家。已经到了人家的家门口,也不好不带上一起走。(其实有些犯忌,但看到老人一脸和善,又是在为进山的车辆维护道路,怎能不答应哦!)

 

 

   一路走那老先生一路给我们介绍大汖村的情况。汽车转过一块巨大的石头,突然我的眼前一亮,左手山坡上从山脚到山顶依次排列着参差的农舍村落,那气势令人惊叹,不用问,这一定就是我们寻找的大汖村了。山路虽然很窄,村口老槐树下竟然修了一个平平整整的停车场,看来,这个深居大山的小村已经并不安静了。在停车场的一角有一位“外来人”正在聚精会神地作画,原来,是由西安来此写生的艺术家,已经来了十来天了。来不及更多的交流,因为时间不等人,太阳已经开始西偏,最佳摄影时段不会停留太久啊!我们马上四散,各自投入紧张的拍摄。

 

   站在对面的小山包上,拍到了“深山布达拉宫”的全景,真的很美,既古朴、又壮观!

 

 

   大汖村是建筑在一整块山体上,依山就势,由下而上,形成了独特别致的造型。每座院落、每个房间,都由大小不等的石头用黄泥砌就。起起落落有着几十个石楼,每户每院连接的台阶就是在巨石上凿刻而成的,步入其中,会让人产生一种迷宫般的错觉,人们送它誉美之词“盂县深山的布达拉宫”。

 





 

   村里现在只有17个人居住,最大的92岁(我们远远地见到了这位老人),最小的也已50多岁了,年轻人都已不在村子里居住了。这种风格独特的立体式乡土建筑,完整保留了盂县古老的传统与民俗,真正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里的人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民风纯朴,热情好客,村中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至今还保持着原始的古风古貌。老人们不愿意进城,难以舍弃这里的宁静。我们特意走进那位领路老汉的家中,小院打扫的干干净净,屋子里设施还算齐备,看到了他们安宁而质朴的生活环境,他们显得那么知足、那么安详,我们也只有祝福了!临出门,为他们老两口拍了照片,看,那里像70多岁的人啊!山里人每天都要上上下下,身体就是硬朗。





进到带路的大爷家参观

  

   穿梭在大汖村的街巷中,见到家家户户无论住人与否,都贴着喜兴的对联,正月里闹新春的气氛在小山村里飘荡。我不停地寻找角度,全方位反映这个千年古村的风貌:

 





92岁老人站在最上面一层房舍前

 



 

   村子里的几个石碾,因为长期使用,摸上去有着光滑的蜡感。每家每户都有石制的缸和漕,上面很明显是手工凿斫的痕迹。家家的柴房里堆放着取暖、生火的木柴。不是看到黑色的小羊羔在街巷、磨盘上蹦跳,活泼可爱,而且一点不认生,见到我们手中的“大黑铁家伙”(相机)对准它们也没有一丝恐惧,反而像是理解我们的意图,为我们摆出各种姿势,我很中意拍到的这张《磨盘上的羊》,为这宁静的小山村增添了生气。

 

 

 

 

   正值八月十五前夕,村里老人们也忙活起来,在一间高台阶的房屋里,我们见到两位不算老的中年人正在做面点类的东西,问过才知道,这也是为明天的祭祀活动做贡品。

 

 

   村里供奉的是七尊“镇山大王”石佛,我们此行很想看看这七尊石佛,但当老乡把我们引领到放置石佛的殿堂时,摆在我们面前的竟是被“化了妆”的石佛,真有些让人哭笑不得。老乡示意我们要给先人供奉,我们理解,这毕竟是大汖村人的“镇山大王”,我们也敬了香火钱,祈望保佑一方水土、一方百姓。

 

   想到上山的路那么险,大家一致同意“一定要趁天亮下山!”,于是,我们依依不舍离开了艰难寻到的千年古村—大汖村。

 



 

 

【以下资料来自网络】

 

大汖村有四奇:

 

一是房舍奇。大汖村的房舍依山而建,层层叠叠,鳞次栉比,房屋都用石头垒成,除了平房还建有二层和三层楼房,整个村庄建在一个石坡上,房子又用石头垒成,是名副其实的石头村。这大汖村是先人们根据中国传统环境的风水理论选吉地建造的,整个村庄群山环绕,围合封闭,附阴抱阳,藏风聚气,东进西收,松柏罩头,清泉绕村,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自然格局。

 

二是道路奇。大汖村的大小道路全部用石板或石头铺成,村民就地取材铺设了道路,与周边环境浑然一体。老人们说,村子里的路和台阶,是先人们在岩石上一阶一阶的锉出来的。当我们行走在大汖村的山道小巷,你会感觉它的干净无尘,感觉到别有一番情趣。

 

三是大树奇。大汖村是建在一整块巨石山上的村庄,树木很难生长,然而村口有一棵大槐树,树干三个**也合抱不住,树龄少说也有五百年,因此大汖人也称“千年古树村”。古树生长在干石山庄,可谓一奇。据村里的老人讲,当年日本人曾来过这里烧杀抢掠,还烧毁了几座民居,村口这棵大槐树也未能幸免,如今这棵古槐还是那么枝繁叶茂,避护着大汖村的村民。

 

四是石佛奇。大汖村里供奉着7尊佛像,有石雕的也有木雕的,村里的人说这7尊佛是“镇山大王”。更有趣的是有一尊最大的石佛如果在同一天的不同时辰去称,重量不同且差异很大,这一不解之迷现在也有待相关专家进行破译。村委会主任韩国印说,你吃饭前称一下这个石像的重量,等你吃完饭回来再称,这石像的重量就不一样了,相差五六斤,实在无法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