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尸炸汁机中文版下载:执掌北京奥运首席竟是华人美女(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2:50:24

 

她气质优雅,富有知性魅力。她游刃有余,穿梭在北京奥运组委和国际奥运官员之间,她成为北京奥运会和国际奥委会沟通的桥梁,而这位由国际奥委会委派直接执掌北京奥运会的国际官员竟然是一位华人美女。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临近,在幕后的国际奥委会官员更多走向前台进入公众视野。

     李红,清华大学土木系86级校友,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土木工程系硕士,哈佛大学商学院MBA。曾就职于美国高通公司,现任国际奥委会北京2008代表处首席代表。她是历史上进入国际奥委会行政管理层的第一个中国人;是在国际奥委会与北京奥组委之间的一个纽带;

     苛刻条件 魅力胜出

   自从2001年7月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第29届奥运会以来,国际奥委会就一直在寻觅一个人。这个人必须同时符合三个条件:第一,必须是中国人,会讲中国话,在中国出生;第二,要在美国受过教育,要有在美国大公司工作的经历——因为大部分奥运会的顶级赞助商和转播商都来源于美国公司;第三,这个人要熟悉欧洲的文化——因为国际奥委会总部是设在瑞士洛桑。这个人将在未来的几年内,担负起国际奥委会北京2008代表处首席代表这一要职。

     可是,国际奥委会找了很久,却一直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人,能同时满足这么多条件。2002年9月的一天,国际奥委会市场总监麦克尔"配恩坐在办公室里,满怀希望地等待着又一场面试。过一会要推门进来的,会是国际奥委会寻觅已久的那个人吗?麦克尔"配恩得到了他最满意的答案。

    这位最终被正式任命为国际奥委会北京2008代表处首席代表的人,有一个道地的中国名字:李红。而她的外国同事,则亲切地叫她——“红”。她成为进入国际奥委会行政管理层的第一个中国人

           创造第一 成功履历

     李红出生在天津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家庭,7岁那年开始,李红就在父亲的引领下开始每天跑步。天津人都熟知的水滴体育馆所在地,就留下了李红儿时跑步的足迹,那时候家是起点,这里是终点,两者相距3公里,她每天早晨奔跑往返于其间,从小学一直跑到高中毕业。1986年,李红考入清华大学,从那以后,每天下午4点,清华的操场上都会出现李红跑步的身影。

    1991年,李红大学毕业,申请去美国深造,在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取得土木工程硕士学位,之后不久又考取了职业工程师资格,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李红轻松地驾驭着属于她的一份工作,每天工作之余,她会和一群年轻人疯狂地玩。直到有一天,一本印有“硅谷女孩”的杂志封面深深地触动了李红,准备了一年之后,1999年,李红考取了哈佛商学院的MBA。

     如果看过李红的履历,你就会明白为何她会是这个职位最适合的人选: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一年时间拿下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工程硕士学位;加州工程师,28岁通过以难度系数极高而著称的加州职业建筑工程师考核;随后考取哈佛大学商学院MBA;毕业后就职于著名的美国高通公司做市场推广……所有这一切,都完美地符合国际奥委会的要求。

    除此之外,让李红最终获得这个机会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她对体育的热爱。从李红小时候开始,父亲就将长跑视作锻炼孩子体魄和毅力的最好方式,每天早晨督促她和妹妹晨跑。进了清华,每当下午四点钟“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广播响起,李红都会停下手头的功课冲上操场,开始雷打不动的跑步锻炼。在清华的几年,李红一直是校体育代表队女子400米、400米栏、4×400米接力的主力运动员。在面试中,对体育的热爱、对体育精神的理解在她的言语中真诚而自然地流露出来,很快成为她和面试官融洽交流的话题。当时的她并不知道,伴随自己从小到大的跑步,竟会在她进入国际奥委会的过程中扮演一个巧妙而关键的角色。以至她在后来的媒体采访中常笑称,自己是一路“跑”进国际奥委会的。

     在通过国际奥委会的面试之后,李红经历了6个月的培训,然后又花了6个月时间了解国际奥委会的架构、运作,最终来到北京。至此,李红成为顾拜旦开创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一百多年来,第一位进入国际奥委会行政管理层的中国人。

         规则高效 西方作风

     李红是中国面孔,但是她必须按照国际规则出牌。在两中文化背景下,李红必须发挥她的优势和特长:对中西文化的熟悉并融会贯通。

     在一些媒体的报道中,李红这一路走来一帆风顺,获得这个工作机会也“轻松得不可思议”。对此,李红有些哭笑不得:“他们只看到我的幸运,却不知道我是非常刻苦努力的人。”。从7岁起开始每天跑步;背1848页的《英汉词典》;3个月拼下美国加州职业工程师考试……每一步成功的背后,都是常人难以达到的毅力和坚持。“我只是不觉得这种‘苦’是苦而已。”李红这样轻描淡写地为自己一路来的成功下注脚。坐在北京奥运大厦宽敞的办公室里,李红一身优雅的灰色套装,清爽的短发,健康的小麦肤色,说话爽朗干脆。她说:“我的工作其实就像一座连接国际奥委会和北京奥组委的桥梁。”

      李红的确切职务,是国际奥委会电视与市场服务有限公司驻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奥运会运营及赞助商服务总经理,主要负责北京奥组委与国际奥委会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市场运营方面的沟通协调工作。在国际奥委会的各个部门中,只有市场部可以派驻人员到奥运会主办城市的组委会去,因此在北京,李红就成为双方的总协调,责任重大。

      初到北京奥组委时,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差异、工作理念确实经常让李红在双方的沟通协调问题上感到头痛。她给国际奥委会的领导和同事们做演讲,告诉他们如何与北京奥组委一起工作、如何能在既照顾了中国同仁感受的同时又继续贯彻执行国际惯例;她跟北京奥组委不停沟通,告诉他们如何快速、高效地运作,解释奥运组织工作的国际规则。“可以说,我亲眼见证、亲自经历了北京奥组委工作走向成熟、达到国际规范的过程”,李红说。

      李红形容自己现在的工作状态是“外松内紧”。其实,是更懂得了如何选择最合适的时间,针对东西方文化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和方法。李红说,在与中国人打交道时,她会挑时间、会比较委婉、会讲人情和友谊;但在面对西方的同事时,“我会‘咣’一个电话过去,拍桌子瞪眼质问他,因为我知道这是最有效的方式。”

      由于中国和国际奥委会总部所在地瑞士的时差,李红经常要半夜爬起来接打电话,但她却从不因此而觉得厌倦。“主要还是对这份工作有激情,有一种精神在支持吧”,她笑着说。

      在李红看来,奥运带给中国的是三个词:理念、规则、文明。“奥运是一个理解的契机。由一开始对奥运浅表的口号式爱护,到对奥运精神有更深刻的理解,可以看到中国人对奥运的理解认识正在逐渐成熟。而与此同时,我们也通过举办奥运会给了世界一个了解中国的机会。”

      7年前北京申奥成功时,李红正在美国加州读硕士。看到北京申奥成功的消息,她脑中的念头一闪而过:要是到时能为北京奥运做点儿贡献该多好!没想到7年后,她竟真的来到五环旗下,而且是如此重要的工作位置。“作为一个中国人,我真的很自豪!”李红说。

      伯乐慧眼  缘分使然

      在哈佛,李红拥有了一段跨国婚姻,组建了幸福的家庭,进入国际奥委会工作后,她们把家安在了北京。在事业和家庭中间,李红成功地转换着角色。李红的一切似乎使水到渠成,但是她伯乐那双慧眼竟然是自己公公。

      2001年,北京成功申办奥运会,举国欢腾之时,李红正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加州攻读工程硕士。那天,一打开电脑,“北京”、“奥运”、“成功”,这些字眼就扑面而来,令她心潮澎湃。那一瞬,身在异国他乡的她,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要是7年后能为北京奥运会做点事,当上奥运志愿者,多好。

    大学毕业后,她独自到美国加州求学。“那时懵懂,申请学校时就按着字母顺序来,还没申请到B打头的学校,亚利桑那州州立大学的全奖录取通知书已经寄到了。” 在加州的几年,学习之余她每天都到海边运动,后来觉得应该认真干点什么了。于是,在28岁时,她参加了加州职业工程师考试。这项资格考试以难度系数极高著称,她这么一认真,就成了此类考试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过关者。  而后,一本叫《硅谷女孩》的书又勾起了她攻读MBA的兴趣,引领她走进工程师以外的新跑道。“要读就读最好的”,这一次,她跑进了哈佛大学的校园,“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了同样热爱体育的老公”。

      毕业以后,是留在加州开始百万年薪的事业,还是放弃高薪嫁到瑞士过简单幸福的生活?李红选择了后者,嫁到瑞士后,进入高通公司做市场推广。 她怎么都不会想到,当年那个看似有些妥协的选择,竟最终成就了她与奥运的缘分,也助推她抵达事业的另一座高峰。

      2003年的一天,李红正外出购物,连手机都没随身带着,快到家门口时,只见婆婆急急忙忙从山坡上跑下来,边跑边对她说,要带她去见个人,还没问清楚要去见谁,李红就被婆婆拽上了车。

      原来,李红的公公是瑞士文化界名流,而国际奥委会的总部就设在瑞士,她的公公与国际奥委会的干事们常有来往。一次,他不经意间说起自己的儿媳妇是中国人,哈佛MBA毕业,爱好运动。为寻找“国际奥委会驻中国首席代表”忙活了大半年,但还没找到合适人选的奥委会官员,一听就乐了,当即要了一份李红的简历。公公还没来得及和李红打声招呼,下午,通知面试的电话就打到了她婆婆那儿,面试官火急火燎地要见李红。中国人,能说流利的汉语和英语,受过美国教育,了解欧洲文化,有工商管理方面的经验,热爱体育。这些要求就像是专门为李红而设置的不经意间,李红又一次创造了纪录,她成为国际奥委会创办百余年来第一位进入奥委会高级行政管理层的中国人。

             奥运中国 非凡意义

      奥运会对于中国的意义是什么?什么是奥运精神实质,李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倒计时50天2008奥运经济(北京)论坛上,李红以国际奥委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发表演讲全面阐述奥运精神以及多中国的意义:奥运会提升中国形象,奥运会具有教育功能。她说:

     奥运不仅仅是经济,它同样具有社会意义和文化意义。

     汶川大地震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灾难,但是全世界都看到了在这次抗震救灾过程中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表现出了相互信任与高度凝聚力,这些都极大的提升了中国的形象。同样,承载着人类文明的奥运会在北京、在中国的举行也将极大的提升中国的形象。百年奥运即将梦圆北京,它将对中国产生重大的影响,正如刚才各位嘉宾所说的,它将对中国、对北京带来世界性的改变,它将对中国的体育产业带来长久的推动。它将给优秀的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方向和经营理念。

     具体来说奥运从教育这个角度,我们也可以看到奥运对于提升中国形象的意义所在。我认为奥运具有三个方面的教育功能,用简单的三个词来概括,那就是:“理念、规则、文明”。

     第一,奥运是理念的教育,奥林匹克的理念是追求卓越、重在参与、公平竞争、友谊和平和人类的庆典。在1894年顾拜旦公爵重新发起奥林匹克运动的时候,他把这些理念记在了奥林匹克宪章里,奥林匹克变的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受世界人民的喜爱。奥林匹克运动所倡导的理念是人类最本质、最贴近心灵的普适价值,在人类共同价值下奥林匹克运动才会百年不变,才会因不变而高贵。

     第二,奥运是一个规则的教育,奥林匹克运动有一套完整而有序的规则,这个规则包括有近代的规则,有组织运营的规则,也有市场开发的规则,规则是一种效率,规则是一种共识,规则是公平对话的基础。

     第三,奥运也是文明的教育,北京2008年奥运会是全中国人民和全世界握手对话的重要时刻,是提升全中国人民文明素质的一个重大机遇。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这几年北京奥运会的筹备过程中,众多由奥运过来的文明细节已经出现。例如北京奥运会志愿者的报名人数已经超过实际的需要,随着奥运圣火在祖国的大江南北传递的过程,随着北京奥运会在中国举办的过程,也就是奥运这三个方面的教育在中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过程,也就是提高中国形象的过程。

      “奥运,是一种教育。”与奥林匹克朝夕相处了5年多,李红看到了奥运给世界、给中国带来的变化,在她看来,种种变化正是源自奥运本身所蕴含的教育力量。

       回望历史,李红向我们坦言,在国际奥委会成立之初,并没有人意识到“奥林匹克”的力量,只是让它自由生长。直到1998年,一项面向全球11个国家普通民众的大型调查,给出了一个让人们意想不到的结论———奥运会五环标志的认知率超过了94%;当被问及对奥运的印象时,人们几乎用尽了一切美好的词汇。人们的赞美、憧憬,与百年前顾拜旦的设想完全吻合。

      百年不变,且蓬勃发展。在社会飞速变化的今天,奥运的始终如一,恰恰成为一个强大优势。“‘追求卓越,公平竞争,积极参与,共享友谊与和平’,都具有体现人类根本追求的普世价值。所以,不管世界如何起起落落,科技如何更新换代,但奥运不变,奥运精神不变,奥运也将因不变而高贵。”李红这样阐释,在她看来,这种不变,正是源于奥林匹克精神中传承与教育的根本目标。

      奥运理念 中国精神

      浩歌认为:把国际奥运理念转化为中国理解的方式,把中国方式与西方方式有机对接,李红所作的工作意义非凡。我们需要以西方的方式与西方沟通,更需要把两种文化背景下不同的理念融会贯通,达到真正沟通交流的目的。李红的出现恰恰起到了这种转化沟通的作用。当更多的中国面孔出现在国际舞台,当更多活跃的中国背影成为国际舞台的主角,中国与世界的距离无疑更加贴近。

     奥运理念和中国文化的成功对接,西方文明和中国传统的沟通,总找到一个契合点。奥运会发源西方更属于全人类,在古老的东方生根发芽,是中国文化传统精神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天人合一的精髓与奥林匹克运动精神中更高更快更强的契合交接。开放的中国需要奥运,开放的奥运更需要中国。

    2008年北京奥运会首次在五千文明、世界人口最多的中国举办本身就是一件伟大的事件。北京奥运会已经超出一般体育范畴,成为中国和世界文明进程中的一个值得解读的重要事件。2008年北京奥运会让全人类期待,它已经成功并非常精彩。(参考摘引新闻资料:1、《清华人》 2008年第3期《走向世界的中国“红”——专访国际奥委会北京2008代表处首席代表李红》作者 关悦 2、 解放日报 《国际奥委会驻中国首席代表李红:奥运是一种教育》 (记者 吕林荫 尹 欣)3、金融网李红演讲 4、其它公开发表的新闻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