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天使泰剧霸道总裁:“读图时代”都市报新闻图片的编辑策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5:20:31
“读图时代”都市报新闻图片的编辑策略(2009-06-22 09:12:52)

【摘 要】在报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如何在第一时间抓住读者的注意力是报纸成功的关键,作为今天的报纸,怎样吸引读者的“眼球”呢?图片新闻有别于文字新闻,新闻图片以其特殊的传播优势,“读图”成为人们休闲的“宠儿”,图片的形象化表达使人们对新闻的理解更加容易,甚至兴趣盎然。本文从图片新闻的优势出发,阐释了都市报新闻图片编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都市报新闻图片编辑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都市报  新闻图片  编辑策略

 

在快餐式的文化消费时代里,追求感官愉悦的消费形态正在迅速膨胀,而图像、图片这种依赖视觉的优势,正符合了人们的消费意识,满足了人们的消费愿望。人类渐渐从“读文时代”步入了“读图时代”,正如美国新闻学者阿诺德所说:“对于瞬间精粹的摄取,照片博得的吸引力是文字所达不到得。”在“读图时代”的背景下,图片传播在新闻界得到重视,使图片的叙事功能得到进一步的发挥。一些编辑提出以非文字的形式向非阅读者提供新闻报道。对于报纸来说,图片能够逼真地“再现”现实,图片相对于文字更加直观、形象,使人们一看便知,一目了然,更加省时、省力、明白易懂。有一位读者说:“每天上班已经够累了,哪里还有心情去读那些艰涩的文字,看看图片挺放松的。”尤其在都市报的编辑上更强调图片新闻的作用。

     “一张技术指标达不到刊登出版标准的照片就像文字报道中的别字,一张没有经过剪裁编辑的照片就像文字报道中语法不通的句子,一张视觉语言杂乱无章的照片就像一段随意堆砌的文字,而在版面上没有得到妥善安排的照片就像一篇结构混乱的文章。”都市报图片编辑工作中普遍存在这种现象,它直接影响着都市报“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理念的全面实施;直接影响着都市报综合质量的提高;直接影响着都市报健康发展。

   

  一.图片新闻在都市报版面上的优势表现

1.“浅显”与“通俗”。许多新闻事实用文字难以表达清楚,而图片却能做到,它可以让读者在短时间内和在有限的版面里获得更多的信息。例如,《南方都市报》中对北京奥运会报道的一幅新闻图片,一位南非的选手纳塔莉在10公里的“马拉松游泳”后,艰难地爬上了岸,两分钟后,她没有像其他的选手那样翻身起来,而是往自己左膝下装着什么,那是黑色假肢!在这幅图片里,通俗易懂,“一图胜千言”。

2.身临其境的真实感。读者见到的新闻图片是借记者之目从照片中确信的新近发生的事实,没有记者摆布的丝毫痕迹。例如,《南方都市报》中对5.12汶川大地震的图片新闻系列报道,这些新闻图片不仅记录下整个悲剧的发生过程,使读者对汶川地震的受害者产生感同身受的情感刺激,让受众仿佛置身于现场之中。

3.娱乐与休闲。新闻图片不仅是新近发生事实的再现,而且也是具有感染力和美化力的艺术作品,使读者在获取新闻的同时,也获得了休闲。例如,《南方都市报》八年图片展,这些新闻图片不仅对美化报纸版式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新闻图片具有艺术性和审美性,是形式美得极致表现,带来视觉美感的同时,又给读者的阅读增添了乐趣和色彩,从而给受众留下一种很强的观看体验。

4.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报纸这样的平面媒体为了提高与不同媒体之间的竞争力,报纸只有向彩色化、图片化方向努力,以应对激烈的媒体竞争,用图像语言表达新闻事实,把最具时代特征的信息传达给读者,让读者解读图片新闻背后的深层涵义,将这种独特的新闻语言予以强化,使读者愿意阅读、愿意了解新闻图片告知他们的信息和新闻图片背后更多的新闻事实,在人们获得信息的同时也提高了读报的兴致。

   

二.都市报新闻图片的编辑现状

《华西都市报》创办者席文举总结了都市报的基本特征:以市民为主要读者,是市民生活报;以社会新闻为主要内容,突出硬新闻,但强调与市民个人生活有关的实用信息;变生产报道为消费报道,传播对象从决策机关和生产机构变为消费者个人;报纸的经营管理以市场为导向。都市报立足于为市民生活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它在题材的选择、处理方式乃至价值取向上都与传统报纸有所区别,表现出一定的世俗性。这样的世俗性主要体现在新闻报道的题材、副刊专栏的主体以及贯穿于报纸理念之中的价值取向和报纸整体的审美趣味。尤其在表现内容上,它以市民日常生活为主要对象,重点突出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秉承都市报要成为对市民生活有实质性帮助的实用性产品的办报理念。

 对“读图”、“视觉”嗅觉最敏锐的是都市报,仅以上海的几家都市报纸为例,几乎从地震报道的第一天起,“读图”的概念就贯穿始终。 2008年5月13日地震的次日的吧报道中,《新闻晨报》、《东方早报》、《青年报》、《新闻午报》均不约而同地采用了大幅震后触目惊心的照片作为封面主打,翻开报纸的内页,这一天虽然大多数都市报对汶川大地震的报道还是以文字为主,但是图片抢眼的趋势已经开始显现,《东方早报》这一天新闻的读图意味依然十分明确:从头版之后,第2—3版、4—5版、6—7版、8—9版、10—11版,连续采用了5幅夸版照片,每幅夸版照片的面积均接近或者超过半版。除了选取新华社的现场照片之外,该报还制作了夸页的地震示意图,以更清晰地阐明新闻事实。“读图”在都市类报纸的风行,与都市报本身的特点不无联系。

 都市报是城市的脸面,是城市打出的一张靓丽的名片。它不仅如实记录和引导着一座城市各方面的动态发展,而且也在这个城市性格和市民素质的影响下,提供一种足以凝聚大多数市民的价值规范和文化认同。从某种意义上讲,都市报是从精神文化层面认识一个城市的重要体现。但是,综观当今的都市类报纸的新闻图片,凸显出以下问题:

1..都市报新闻图片缺乏独特性,没有自己独特的选题和视角

都市报新闻应该出新求异,只有在时间、地域、内容和形式上以超凡的气势和独特的视角予以报道,才能出奇制胜。要提高都市报新闻图片编辑的水平,就要涉足别人未曾涉足的领域、报道别人未曾报道的内容、选用别人未曾选用的题材,要敢于去解释一些敏感的话题,这样的报道才能让读者产生共鸣。同时,也要采取别人未曾采取的形式,甚至在题材运用、栏目设置、版式设计、标题制作等方面都独具匠心,真正使内容与形式珠联璧合、相映生辉。

在信息越来越透明、越来越同质化的今天,报纸获得独家图片的机会越来越少。因此,强调特色,就是强调报纸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在都市报新闻图片的内容层次,典型特点是千报一面,主要表现是:新闻图片和报道内容的重叠和趋同;编排手法和版面风格的重叠和趋同。同一城市的都市报大同小异,对于重大事件和热点问题,各家报纸基本是同时跟进,独家新闻越来越少。在新闻图片的运用上,不敢大胆创新,所以给读者造成报纸面孔相似的感觉。

2.都市报新闻报道泛视觉化现象严重

在当今的读图时代,泛视觉化倾向日益明显。图片的泛滥消弱了读者清醒感知世界的能力,沉浸在图片所营造的视觉奇观中。越来越多的读者不再以文字符号作为认识世界的唯一途径,不愿经过抽象的思维去认知世界,而是习惯性地依赖图片所呈现的直观内容去简单地认知世界。然而,图片表面上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却不能代替文字所具有的表现深度、催生理性的独特作用。另外,图片也在潜移默化地促使读者缺乏判断力、浮于表面的社会性格的形成。他们在视觉奇观的长期包裹中,逐渐丧失了真正的审美追求。其接受信息的方式已经由对信息的批判性选择,退化为简单肤浅的消遣。

3.滥用旧闻和资料图片,内容缺乏亲民性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具备事实、及时、公开、有新闻价值的特征,新闻照片作为新闻报道体裁之一,必须符合新闻的特征,然而,一些新闻图片,内容没什么新闻价值,传播也不及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新闻没了时效性了,成了旧闻。某报在每年的春天都要刊登一张照片在头版,作为独立的新闻见报,内容是什么呢?是春天来了,街上的玉兰花开了,诧紫嫣红的很是美丽,其内容已经无多少新意了,作为新闻图片见报,已经十分勉强,然而,时隔半年,该报又在四版,整版刊发同样的内容,说是春天来了,各式鲜花都争相斗艳,美化了城市环境等等,如果说前面还能勉强算新闻照片的话,那后则完全是旧闻,不必要再刊登了。

另外,一些报纸还会用一些资料图片代替新闻图片在报纸上刊发,资料式新闻图片要是用的好,也可以反映事件的发展情况和历史背景,使得读者通过照片重温历史,了解某一历史事件与当今现实事件的关系。但是,现在一些报纸却将资料式新闻图片的内涵和范围随意夸大的使用,使用和刊登后引起了笑话。

4. 都市报的专题图片报道缺乏深度,只是图片的简单堆砌

图片深度报道,就是围绕一个新闻主体,通过一组图片从不同的侧面表现出相对完整的新闻事件,又称摄影故事或专题图片报道。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报纸开始采用图片深度报道的形式对新闻事件进行报道,充分挖掘图片所隐含的丰富内容,力求使新闻事件脉络清晰。但是很多都市报的新闻图片专题报道,只是一些新闻图片的简单堆砌,缺乏逻辑性和组织性,很难让读者发现故事背后的故事。

有的报纸在使用图片时往往忽视了图片对于报纸的根本作用,即有效地传达信息。盲目追求图片数量和视觉冲击力的做法,往往导致图片的信息川大的准确性下降,浪费宝贵的版面资源,报纸形态失去个性。另外,一些报纸大量充斥着媚俗内容的图片,给读者造成了严重的视觉污染,容易引起读者的反感。

5.都市报头版的杂志化倾向

“杂志化”版式指的是一些报纸的头版设计得越来越像杂志的封面。近年来,有许多都市报在报道重大系列事件时,尝试着进行类似杂志化的版式设计,如大面积的彩色背景,图像、照片的相互夹杂,系统化的设计。“杂志化”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能在一瞬间抓住读者眼球,也能够充分表达信息,更加易于宣传。读者不会单单把它当作一般的在茶余饭后随意闲读的报纸,而会花上整块时间仔细阅读头版所示的相关的报道,以获取对重大事件的完整印象。这是都市报纸的大胆尝试,更是与时俱进的表现。不仅给读者带来方便,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报纸在读者心目中的地位,使自身的品位形象有了更高层次的提升。还有些都市报为了吸引读者购买、纷纷在封面刊登大幅影视明星、粉领丽人的头像,配以煽情的大标题,这样的封面色彩绚丽、明快抢眼、面孔诱人,不知能否以这种“形”的表现去显示“神”的光彩?

6.都市报副刊新闻图片低俗,以低级趣味招徕读者

都市报在倡导娱乐化、服务性的同时,不能丢失了文化品格,娱乐不可“无品”。都市报面向城市各阶层市民,通俗性是必需的,为了迎合现代城市市民审美趣味和生活方式,都市报需要一些风格轻松、通俗简短、拒绝艰涩和说教的内容,注重形式之美和视觉冲击力也是应有之义。都市报在走趣味性、通俗性和制造快餐式精神产品路线的同时,不能忘记一个“度”,通俗不等于庸俗,趣味也必须是积极健康的趣味。

当前,在某些都市报版面上,充斥着色情、暴力的图片,个别图片与色情“打擦边球”。有些打着民生新闻的旗号来报道“星”、“性”、“腥”,确实吸引了一部分读者的眼球。但是,给了部分读者新鲜刺激、娱乐消遣短暂的感官满足之后,还能给大众、社会留下什么?除此以外,有些都市报版面大部分被服务信息和消费指南所占据了,这些图片打着帮读者把握都市流行时尚的旗号,看似为读者热情洋溢地知道生活,其实却是一些与人们实际生活严重脱节的无效信息。如此,不可避免地让人感到图片繁华背后的苍白浅薄与意义的缺失。作为以塑造都市文明、提升市民素质、凝聚城市精神为己任的都市报,除了要体现服务性、娱乐性外,不可忽视其还应一力担当起培养和引导读者文化品位的职责。

 

三.都市报新闻图片的编辑策略

1.都市报准确定位,新闻图片个性化的编辑视角

准确定位,找准目标受众。对受众市场进行有效的细分,是报纸走差异化、个性化路线的重要前提。目前,在各城市存在的一些晚报、晨报、都市报、商报等,只是在名称上宣称自己的定位与众不同,在内容上并未凸显自身的定位特色。出新不仅在内容上出新,而且更重要的是在图片画面上出新,在编辑新闻图片时,视角要独特、另类、反传统,就是在图片编辑中画面形式和构图的反传统的视角,运用逆向思维方式,展现丰富的画面语言,要在瞬间凝固的画面中反映出深层次的内容,给读者开阔的想象空间,达到深化主体思想,唤起读者情感体验。每一张图片都有它的灵魂,时间段的差异造成的色彩变化,空间的控制造成的视觉夸张与浓缩效果,色彩板块的组合与跳跃制造的喜怒哀乐不同效果,都是构成画面语言的丰富内容。

2.都市报图片编辑应遵循平衡原则,还版面一个理性的空间

不同知识结构、不同职业的人,都有各自的阅读惯性,往往对某些他们看好的报纸表现出执拗的忠实,也就是说,不管别的报纸如何吸引人,他还是会去找每天都要看的那份报纸。所以,当一个版面作为一个画框的时候,“视觉冲击中心”这个概念,就显得尤其重要了。美国著名报纸设计家马里奥 加西亚博士认为:“视觉中心,就是一种打开通向读者之门的视觉上的门票。”由于图片是以色块形式出现在版面上,能够打破文字排列的灰白秩序,所以,用图片形成视觉中心是最为有效的方法。但是,图片太大会带来两个弊端:第一,挤掉其他有价值的新闻;第二,读者在“明视距离”下眼睛的视角没发全部涵盖整张照片。因此,作为版面上的一种信息载体,不应该片面夸大图片的作用。在内容上,更强调图片与版面其他元素之间如何融合、如何优势互补。同时,应有节制地使用其他次要一些的照片,但在版面上通常不会超过3张。在外观设计上,主打照片如果是横的,宽度通常不会超过版面宽度的一半;如果是竖的,也不会超过版面高度的一半。同时,小照片的面积,不会大于主打照片的1/2。

3.都市报新闻图片编辑应以“亲民”、“为民”消解同质化倾向

新闻是满足受众知情权、应和读者深层次思考的必然要求。根据满足需要理论,受众总是主动地选择自己所偏爱的和所需要的媒介内容和讯息,人使用媒介说到底只是为了满足其需要而已。单一新闻事实给人呈现的仅仅是冰山一角,读者不但关心“是什么”,还渴望了解“为什么”、“会怎样”。一旦解决了这些问题,同质化将在最大程度上被避免。在新闻图片编辑的过程中时刻贯穿对百姓大众的人性关怀,也是对读者的尊重和回馈,只有深入民生、体察民情才能拉近报纸与读者的距离,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形成良性互动,从而以“为民”、“亲民”的真情消解同质化的浅薄。《羊城晚报》的每篇视觉新闻,都是采取图片加文字报道的形式,照片控制在4幅到8幅之间,然后加一篇深度的文字报道,图文并茂,将新闻的可读性与娱乐性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真实性与审美性揉合在一起,其审美价值和新闻价值调和得恰如其分,从而增加了新闻的可读性。视觉新闻的亲民性与可读性,顺利地实现了新闻要贴近现实,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三原则,扩大了读者群,使新闻接近平民,走向了大众。

4.用镜头讲故事,注重故事的立体化

编辑策划是新闻传播传授关系由以“传者本位”向“受者本位”变化的要求,也是媒体竞争激烈的需求。所谓“多维视角策划”,是指一个新闻报道的策划,不仅为读者提供正在发生或刚刚发生的新闻事实以及相关背景,还要进一步提供丰富的报道,即报道内容策划上的多维化。一个版面不仅让读者看到一个“用镜头讲述的故事”中的情节与逻辑,还有这个故事的背景与它同相关属类事物的联系,这是故事的立体化。新闻图片及图形信息在版面上从原来的“配角”点缀到“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新闻图片凭借其新闻性、思想性、亲和力,让受众觉得直观、可信、易读。专版的立体化表达应诉诸图片的合理编排。主题的高下决定了内涵的丰富与层次的深浅。因而,主题的确立宜深远,不宜局限;宜创新,不宜雷同。其次把握好图片的层次。在“用镜头讲故事”时,选用的四五张图片绝对不是一种相似意义上的重复。图片之间除有紧密的逻辑联系之外,还必须表现出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此外,文字的精编使表述立体化。图片说明要精确,使版卖的表述立体化。不论是配文还是图片说明文,都要紧扣画面来衍生。在摄影专版上,配合一些相关资料能增添版面的厚重干,这些资料作为背景往往能进一步丰富主体的内涵,引起读者的联想。资料的加入一定要精当,切忌堆砌,不能喧宾夺主。5.都市报新闻图片编辑应“平视”读者,服务市民

    中共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强调宣传工作要“三贴近”,即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李长春指出,新闻工作的“三贴近”,就是“要始终坚持正确的导向,把体现党的意志同反映人民心声结合起来,深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第一线,把镜头对准基层,把版面留给群众,多用群众的语言,多联系群众身边的事例,多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多报道有实在内容、有新闻价值的事情。”

都市报的新闻报道视角既不是“俯视”,也不是“仰视”,而是“平视”。因此,都市报不是俯视众生,不是耳提面命地教训读者,也不是无原则地迎合一部分读者不健康的阅读趣味,而是坐在市民之中,与他们交朋友,千方百计为他们服务,在服务中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在服务中满足市民对新闻报道和各类实用信息的需求。诚如“都市报之父”席文举所言:“许多晚报把宗旨概括为:‘宣传政策,传播知识,引导文明,陶冶情操’,这都是对的。我们把宗旨定为全心全意为市民服务,是从另一个视角来考虑的,那就是我们着重是为人民服务和服从人家的。我们把位置摆得很低,不是去领导市民,而是做市民的公仆。”

都市报面向的读者对象是广大的市民,反映的内容是纷繁复杂、气象万千的都市生活,表现手法要灵活机动、活泼可爱。如何加强与读者的联系和亲近,体现在新闻图片上就是要求新闻图片在视觉上有冲击力和感染力,吸引读者的目光;在内容上有新闻价值,传达有效信息;在感情上贴近读者,能在一瞬间触摸读者的心灵。

6.都市报图片编辑应做好“把关人”,增强“守望”意识

库尔特 卢因提出的“把关人”理论告诉我们:社会存在着大量的新闻素材,大众传媒的新闻报道也不是“有闻必录”,而是一个取舍选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传媒组织形成了一道“关口”。因此,编辑要成为这“关口”忠实而清醒的“卫兵”。面对纷繁复杂的都市生活,面对不同层次的受众群体,以及林林总总的新闻稿件,都市报编辑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了解社会环境,清楚“牵一发而动全身”哲学思维,知道在何时、以何种方式、在哪个版面刊登什么内容的信息,决不能随心所欲,更不能为迎合一部分受众或片面追求轰动效应和感官刺激,而让纯洁的版面充斥着恶俗的信息。编辑是决定传媒发展的工程师,编辑只有具备了强烈的责任意识,才能发挥大众媒介引导舆论、协调社会、传承文明的强大社会功能。同时,都市报编辑应具备服务社会的大局意识,有敏锐的洞察力,又能反映受众的需求。编辑还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用自己的智慧去影响新闻事件的良性发展,从而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在今天的报纸上,新闻图片和文字报道“比翼齐飞,图文并重”,新闻图片和文字传播构成了现代报纸两种基本的传播形式,“图文并茂”已经成了报界对报纸版面的共识。报纸尤其是都市类报纸纷纷增加新闻图片的比重,通过加强新闻图片的处理,利用图片的视觉效果营造报纸的氛围,强化新闻的张力,达到新闻效果的扩张。从传统的新闻报道“文以载道”过渡到今天的“图以载道”,充分发挥图片新闻的特有优势,使新闻图片具备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增强报纸的竞争力。随着现代办报理念不断更新,各媒体对新闻图片的认识也渐入佳境。随着新闻媒体多元化的出现,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都力图寻找更加有效地方便大众接受的信息传播方式。报纸是用文字向大众传递信息的,与广播、电视相比它缺乏形象性和听觉感染力。运用图片画面的视觉效果可以有效地弥补这样的不足,使报纸所涵载的信息更具有直观性和形象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扩张新闻的影响力度。

参考文献:

[1]李培林.读图时代的媒体与受众.[M].新华出版社,2005:33

[2]曹政.细析地市报图片编辑“缺钙”现象及对策[J].地市报研究,2006,(01):29.

[3]孙玮.现代中国的大众书写——都市报的生成、发展与转折[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31.

[4]马美菱.读图时代的传媒博弈.[J].新闻记者,2008,(07):38.

[5]孙宁丰.面对“读图时代”报纸编辑有何作为.[J].城市党报研究,2005,(01):44.

[6]李长春.宣传思想工作要在“三贴近”上取得新进展.[R].新华网:2003.(04).

       [7]席文举.研究读者市场 探索板报艺术.[A].席文举.报纸策划艺术[C].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102.

       [8]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62.

       [9]杨树增.新闻编辑艺术.[M].河南大学出版社,2003: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