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酒摆放图片造型餐台:《焦建国老师讲解的八翻手、形意拳、太极拳等》(jiaojianguowushu)[压缩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19:29:07
引自焦建国师傅的博客:
[b] 前言:
真定府,今之正定而古之常山郡也。赵子龙故乡,尚武之风自盛。余幼承家学,长而求师,虽命运多瞬而习武之心不泯,先后练过少林、太极、形意、八卦、张氏短打诸拳,是八卦门“永”字辈,即第五代传人、石家秘传绵张拳第二十二代传人。余自1975年师从刘德玉先生习岳氏八翻手,系山西王锦泉支脉,厉34寒暑,乃对此拳略有所悟。年近古稀,不敢密其技,乃建此博客,解读岳氏八翻手,求证于武林同道。此举若对武林后生有所裨益则吾愿足矣。

都是套路惹的祸(2009-03-16 16:57:14)标签:体育
真定老人练了五十多年的拳,最后认为“张氏短打拳”、“岳氏八翻手”乃拳中之上品,所以在新浪网开博,发了几段八翻手视频,过了好几天,没几个人问津。于是,又发了我自己打的其他几个拳种的视频,一上网就引来不少人点击。我觉得好像一个摆摊的商贩,好货没人问,一般货色却抢着买,心里挺不是滋味。国人的武术理念是否出了问题?

武术是搏击之术。武术起源于博击,在博击中发展。然而,博击的机会很少,能朝夕相处,切磋技艺的拳友难得,总不免单人独练,空自揣摸,于是出现了架子,把架子串联起来,成为套路。套路是中国武术的一大特色,技击是武术的内容,套路是武术的形式。

从哲学的观点说,形式一旦确定,就产生相对独立的发展趋势,甚致脱离开原有的内容,而演变成另外一种东西。比如“敬礼”这个动作,本是掀起头盔露出面孔以示尊重的意思,这个动作传到现在,标准的敬礼姿势,还能看出它的原本含义吗?再如写的“日”字,造字时原本是一个圆圈中间一个点,表示太阳,这个字传到现在,成了一个方块中间加一横,还有一点太阳的样子吗?武术也是这样,套路一旦出现,就可以脱离实战相对独立地代代相传,传之既久,必生变异。何况在冷兵器时代,武技是一种谋生手段,技击精粹总是密不传人,所传者,花拳绣腿而已。于是架子越传越花,技击含量却越传越少。何况打把势卖艺要的就是花哨,不然怎么挣钱?试看国术中那些大弓步、大仆步、大架子、大亮相,上窜下跳360度的大旋子,真的能上阵吗?

1943年陈炎林先生在他的书里说,太极拳“倒卷肱”这招本来是从胸前出手的,比如对手推按我的左臂,我左肘下沉化劲的同时,右手就从胸前出手打他脸。但后来就变成右手从身后经耳侧向前出手了,这就绕远了。陈炎林先生肯定不知道,现代太极大师们在打倒卷肱的时候,不但从身后出手,而且还要回过头去向后看,连敌人在什么方向都弄不明白了。活脱脱地把圆圈的太阳画成了方块,而国人还以为这就是太极,这就是武术。

不止是太极拳,即使是自认为很实用的拳种包括岳氏八翻手也有许多不切实际的花架子,也在向观赏性方向发展。

自从有了枪炮,武术在军事上的使用价值一落千丈,如今又加上商品经济的诱惑,拍电影、做广告、办武校,开武馆,拳式越花稍,越能挣钱,恨不得用钢丝吊着飞起来才过瘾,不怪人们不认识武术了。

武术的实用性和观赏性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戚继光在《 纪校新书》中说:“实用必不良于观,美观必不实用”。架子越舒展越好看,但越紧凑越好用,动作越复杂越好看,但越简单越快捷。满足观赏性,就牺牲实用性。

不用置疑,武术就是博击之术,而博击是两个人的事。不论是拳击、跆拳道、空手道都没有脱离开博击,从始至终,都是在二人对抗中练习的。只有武术却发明了数不清的,令人眼花缭乱的,可以一个人练并代代相传的套路,最要命的是练武术的人可以跟本不懂用法,也能打得虎虎生风。“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奈何外行者众。武术就在热热闹闹中走向舞蹈。离开搏击练武术,好比在旱地练游泳,痴人说梦而已。由于长期脱离搏击的实践,使得武术的练法和用法之间存在很大差距,实用技法被深深地包藏在套路架子里,好像美玉被包藏在石头里,只有剖开石头才能看到美玉,而许多人一辈子都没能剖开那块石头。这是武术的悲衰。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套路毁了武术。

话又说回来,社会发展到热兵器时代,武术的使用价值已经大打折扣,绝大多数练武术的人并不真想练搏击,有的只是想锻炼身体,有的只是为了好看,热衷于参加表演,有的练武就是想进演艺圈。正因为武术有好看的套路,老人小孩都能练,才有了这么广泛的群众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正是套路推广了武术。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不能否认,武术除了技击价值外,还有健身价值、观赏价值、经济价值。武术甚至具有哲学价值,它包含一整套世界观、道德观。黑格尔说过,“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社会需要一种似龙而非龙的东西。武术的技击性、观赏性、健身性、商品性都有它存在和发展的理由。但是,技击应当是武术的价值核心,是武术之魂。我呼吁武术向搏击回归。看看张横秋先生在他张氏短打里阐述的技击理念,看看张氏短打拳、岳氏八翻手与现今流行武术徊然不同的步法、手法,你或许能够看到一点原本就流传在中国大地上的古老武术的影子,我们有责任把祖宗创造的武术流传给他的子孙,而不是让它蜕变为舞蹈。

我呼吁武术向搏击回归,第一,呼吁套路架子向搏击原则回归。当然,各拳派有自己的特殊风格,但,只要叫做“拳”,那就是搞搏击的,就得服从搏击的一般规律,比如孙式太极就在保留太极风貌的基础上,向搏击原则作了一定程度的回归。有些拳本来就是实战性的,比如岳氏八翻手,那就叫它彻底向搏击回归。像这种拳本来就不好看,可在流传过程中他也在追求观赏性,比如八翻手第一路的架子与使用就有很大差距,应该怎么用就怎么练。大家可以看我的八翻手视频就是这么教的,我把原来是怎么练的告诉你,也告诉你应该怎么改。人们会说我对传统不够尊重,但我想,岳家拳创始之初肯定是实战架子,后来传得走了样,向搏击回归才是向传统回归。不论怎么说,一个拳架子,能打人而不被人打才是硬道理。还有一些拳本来就没有套路,比如张氏短打拳,它就是以散手的形式存在,或者也串联了一些套路,但基本是怎么用就怎么练,这就很好了,千万别向舒展大方方向发展。观赏性的武术够多了,保留点好东西吧。

第二,呼吁单人演练向两人对抗回归。从练第一个拳式开始就告诉他怎么用,怎么变,并叫他往对手身上放,对手一开始当“死靶子”,以后变成活靶子,破他的招,他还能用,能变,练到身上才是拳。我也提倡练对打套路,所以我在搏客里发了许多对练视频。那是古人对技击精华的总结,对提高攻防意识和反应能力很有帮助,而且比较安全,久练自能产生一些变化,从死招变成活招,但对练不能取代散手的练习,还是要对抗。

应该指出的是武术不仅仅是现在擂台上的散打,它压根就不是为比赛设计的。武术抓拿跌打,博大精深,它还包含许多致人伤残、致人死地的手法。它也包含在套路里,一个不起眼的动作,可能就包含一个致人死命的绝招,这些不能在网上广为流传,如果毫无限制地把它揭示出来就可能影响社会治安,所以有“不传匪类”之说。即使好人也不能随便用,防卫过当也是有罪。也不能用于比赛,有悖于体育的宗旨。但它是生死相搏的重要手段,是历代武术家重要成果,是武术很重要的精华所在,它也应该回归,应该从架子里剖析出来,有控制的地流传下去,就像原子弹,不让用,为什么还造,有备无患嘛。
分享到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