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激素全套:家乡神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0:50:05
家乡神俗(1) 
  中国四大宗教中,只有道教属于国产,其余均为进口。几千年来,统治老百姓的除了官府,便是鬼神。一种是身体上的统治,另一种是精神上的统治,甚至后者的震慑作用又优于前者,因为“举头三尺有神明”。但崇拜、祭祀神灵却早于道教的形成,所以不妨把道教看成是对中国人信仰的系统化、格式化,故而道教称为中国的国教也不为过。据《礼记》记载,自夏朝以前,国家就开始祭天地、祖宗,并建有社稷、宗庙等场所。至少自周时开始,国人开始拜家神。东汉时张道陵创立道教,神仙成了道士修行的最后目标,也成了民间主宰命运的超自然力。据《中国道教》一书记载,北周武帝时已经开始利用太上老君干预朝政,到唐时,皇帝奉太上老君(老子)为始祖。到两宋之时,赵宋王朝崇道之风尤炽。《宋史》记载,大中祥符六年,亳州父老、道释、举人三千三百六十人到京都请宋真宗进谒太清宫。七年正月十五日,宋真宗率领君臣来到太清宫,朝谒太上老君,奉上玉匮,内放册宝,册封太上老君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在此之前,宋真宗多次对臣僚说梦见神人、玉皇上帝,神降天书《大中祥符》三卷。至于民间信道已经泛滥,王安石诗云:“总把旧桃换新符”,反映当时人们信奉道教符咒、张贴桃符的习俗。
  民间拜神行为,和道士修炼不同。从目的看,人们拜神是出于功利心,求神赐福。从程式上看,有的受国家祭祀的程式影响,有的是自创,比较零散,可以总括为贿赂型。从所拜的神灵看,道教神仙谱系里面所列的诸神,人们大抵都拜,个别有些地方不拜。有的是群众自发立神祠的,祀拜一些对当地居民有大贡献的人物。历代帝王对于战死的将领予以立庙让当地人祭拜。为此,地方神的崇拜,则比道家神仙谱系要复杂得多,几乎不能统计。有的地方神多得厉害,所以地方官不得不予以禁止,据清人著《池北偶谈?毁淫祠》:康熙年间江宁巡抚汤斌“疏毁吴下淫祠五通、五显、刘猛将、五方贤圣等庙……得旨通行直省”。民间信神往往不分佛道,把佛也当作神一样祭拜。
  
  家乡神灵崇拜的种类
  
  民间崇拜的神灵,大抵可分为家神、世俗世、地方神。家神大抵属于家庭保护神,包括祖宗神灵。家神中有的是从世俗神移植而来的,有的原是国家祭祀的神灵,家神也具有地方性。世俗神是指以公众形式祭拜的公共神,一般建有庙宇。乡村神庙的神牌上还写明“敕封”、“玉封”字样。地方神是指一个或几个地方享祭的世俗神,有的是一个县,有的是个别乡村独有。地方神最为复杂,其来源大多为本地人自立,都为有功于本地居民的官吏、英雄,如上面引述的刘猛将是嘉兴地方神。还有所谓的忠烈,如唐时的郭子仪、张巡、许远。一些地方建庙祭祀,估计是出于官府的提倡,还有的是出于功利心,听说某尊神比较灵验,就把它移植过来。家乡神俗,拜家神计有:天神、灶神、五谷神、生育神、祖宗、门神、土地、畜神、灯火神、箸神等。世俗神有:土地伯、三山国王、玄天上帝、妈祖、太阳神、月神。地方神有祖师公,还有众多庵寺里供的佛,人们也当神拜。还有遍布各乡村的什么仙、爷爷、老爷、娘娘(如珍珠娘娘)等,不可胜数。
  
  家神与节日
  
  家乡习俗,每年有八大节:春节、元宵、清明、端午(家乡称五月节)、七月半、中秋(八月半)、冬至(冬节)、除夕(过年)。每逢上述节日,主要祭拜祖宗,兼及其它部分家神、俗神。祖宗以外诸神以其生日最为隆重。另有年终谢神(择日)。家神的作用在于保护家庭,俗语云:“毋好家神通外鬼”,即指家神不单没有保护家庭,还把外面的鬼引进来,实是讽刺家庭成员。
  祖宗神旧时家乡的村居后厅,设有神床(桌)一只,上供祖宗香炉。每逢上述八大节日,则于厅中摆上八仙床(桌),围上床裙,就像戏剧里面的书桌,继之摆上供品,大抵有鱼、猪肉、蛋、蔬菜、糕粿,视生活水平而定,但季节性的粿品则大约不可少。旧时还有一套比较讲究的祭器,如漆盘、漆茶杯、锡酒瓶。先把祖宗香炉请到八仙桌上,点燃香、烛(以男子为主),合家逐一跪下,男的按地叩头,女的合掌,口中念些求告之词。最后把纸钱火化,放了鞭炮,把香炉请回原位,祭祀便告结束。祭祀时,其它家神也沾了光,不过逊色一些。近年来各家祖宗神位集中到宗祠中去,形式有所简化,好像是各房轮值祭祀。宗祠祭祖,应当先于家祭,只在“破四旧”时改回家祭,现又复原罢了。陆游有诗“家祭无忘告乃翁”,则自宋时已有家祭之俗。
  天神又称天父。本来祭天是古时国家的重典,不知何时民间也祭天,并且设在家中。大抵在门之正中之上设一香炉,逢初一、十五日祭拜,家中有喜事也可以拜。正月初九为生日,以白糖铸的塔为供品。年底冬十月后至冬至之前要致总答谢,要供鸡、鸭等五牲,是一年中花费最大的节日。遇有婚庆、华侨回乡,也可提前谢神。天神俗称天公,道教形成后,民间遂受其影响,所以估计不只是一位神灵。旧时门正中之上贴有玄天上帝像,年底谢神时红纸帖上书有南神北斗四字,灯笼也书此四字,则大概是指四方四灵、二十八宿,尤以居北斗的玄天上帝为主。
  家宅土地神家乡俗称地主爷。家宅土地神的崇拜,继承了古时祭地的传统,但由俗神转为家神后,则有新的用意。祭拜一般在每月初二、十六日。乡间很普遍,也有以为房屋是自己建的则可以不设。但旧时农村经过土改,多数人分居原先地主、华侨房屋,因而多设此神;外出到陌生地方居住,也设此神。乡间称此神为地主,则包含有自己寄寓租借的意思,而把神认为是原土地、房屋的所有者。如民间常传说某人外出,夜宿于某处房屋,忽梦见有人来驱逐等等。潮剧《柴房会》的故事,乡间叫“李老三娶鬼牡”,则反映这一点。
  灶神乡俗称灶公,又呼为顺面公,估计为“司命公”谐音。灶神的崇拜应源于人类发现、利用火来驱兽、熟食。但到称为灶神时,应在家庭形成后,或已经筑灶煮食之时。历代书籍对灶神是谁说法不一,或认为是炎帝、黄帝、祝融、宋无忌,道教学说出现后,灶神变成玉皇派到人间考察民情的司命之神,民间也大抵接受这一说法。灶神崇拜流行最广,大江南北,到处都有,风俗也较统一,如都认为灶神于农历腊月二十四日上天,要焚烧纸马,供清水糖食,以使之多说好话。
  乡间灶神神位设在烟囱下部,砌有小小的供台和香炉,香炉两端做二颗石榴,上面有孔,可以插烛火。小供台上放煤油灯,春节时放四颗蕉柑称为“守年”,灯火要长明,其余时间拜灶神时也要点灯。灶神平时在祭拜祖宗的节日里顺便祭拜,唯于腊月廿四日尤重视。供品为米粉烙成的饼,一小碗蔗糖,以及清水,纸马。先燃香烛,跪拜祷求,最后火化纸马,清水在门外泼掉。复于正月初四日迎神回归。祭灶以妇女为主,因妇女主厨事。
  门神列入古代“七祀”之一。家乡对门神似不很重视,似乎遇有丧事时才拜。往年在乡间见人于两扇门上各贴一张三角形红纸,上平下尖,可以插香,大概为祭拜门神所设。门上又常贴红纸人,称为“贵人”,还有各种符纸,大概可以顶替门神作用。乡下俗语云:“门外画门神,门内(人)饿到晕。”说明只有大户人家才在门上画门神。现在能见到门神,只在庙宇门上,画秦琼、尉迟恭。
  五谷神《礼记?祭法》:“夏之衰也,周弃继之,故祀以为稷。”五谷神之祀,怕是来源古代的稷祀。五谷实际也泛指以谷物为主的农业收成。乡俗称五谷神为五谷母,旧时画像,贴于饭桌边的墙上。画像为坦胸露乳的男性,坐像,围着树叶,两手按膝。有人说是黄帝、神农、周弃。反正泛指上古时主管农业的先人。乡间祭五谷神主要在其生日,五谷神生日一年有八次之多,尤以六月十五、十月十五两日为重要,这两日恰好在两个收获季节。供品较为简单,甚至祭拜其它神用过的食物也可以当供品,反映五谷神是位节俭之神,也反映先时人民贫困。祭时用升(量米器,一般为竹管)盛满米,放于饭桌上当作香炉,点燃五根清香,跪拜后插入香炉,结束后,把香炉请回米桶内。此外娶亲、登科、华侨寄钱都祭拜五谷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