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味适合冬天吃的零食:元青花的青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4:39:42
元青花的青料    元青花瓷器总体分两种色调,一种呈灰蓝色,较浅淡,一种是深蓝色,较艳丽。传统概念中,呈色灰蓝者为国产料,呈蓝艳者为进口料。进口青料用于大型、中型或小型元青花上,国产钴料仅用于中、小型器。

 (一)进口钴料 进口钴料,即苏泥勃青,元代进口钴料的成分是低锰、高铁,含硫和砷,无铜和镍,和唐宋青花、明青花的青料成分都有区别,所绘青花纹饰呈色浓艳深沉,并带有紫褐色或黑褐色较光润的斑点,有的黑褐色斑点显现出“锡光”。“锡光”是在黑褐色斑点中出现的一种自然光泽,并有凹凸感,是由于青花原料在高温烧制过程中与釉熔化时依窑内气氛而起的变化。现代仿制的元青花中也有“锡光”出现,但观察仿品的“锡光”仿佛是一块银灰色片贴敷于蓝黑色斑点之上,有的斑点较密集,给人僵硬之感。

另外,苏泥勃青料呈色有如下特征:

 1、呈鲜丽的靛青色,略含程度不同的紫色,有些呈非常幽雅的紫罗兰色。

 2、有浓淡色阶,勾勒线条较深,填色青料较浅。青料积聚处有蓝黑色或蓝褐色斑点,釉面下凹并哑光。

 3、青料都较细匀,线条边缘稍有晕化。有些呈色浓重,有放射状流散,见蓝黑色结晶或结晶线,应为青料颗粒较粗所致。明初永乐、宣德青花上也有类似现象。

(二)国产青料 元青花所使用国产青料,其成分为高锰、高铝的,与同时的进口料差别很大,所描绘的青花纹饰呈色蓝灰或蓝黑,见浓淡色阶,青料积聚处有蓝褐色或黄褐色斑点,黑褐色的斑点较少,如含锰过高时青花纹饰呈色为蓝中微微泛红,釉面下凹并哑光。
 无论是国产料或进口料,整体画面青花纹饰色调受窑温影响存在深浅不一的变化,但用放大镜观察,给人一种清澈深沉之感。细看青花呈色,它是“活”的,在浓艳之处有鲜活的“流动状”。

附:国产青料珠明料:
 珠明料国产青料名。产云南宣威、会泽、宜良等县,成分不一,以宣威所产较好,含钴量最高。外观呈灰黑色块状。经选洗,煅烧,然后粉碎、磨细,加水和匀,即制成青花料供绘瓷用,约清嘉庆年间开始使用,而后逐渐成为主要青料。现代景德镇生产青花瓷亦有使用。珠明料又称土墨、碗青、大青、碗花。大青产于云南省曲靖的宣威(榕峰)、嵩明、宜良、泸西、马龙、昆明、沾益、师宗、罗平、富源、陆良、会泽等地。其中宣威所产较多且质佳。是一种品位较高的天然钴土矿,多为二迭纪玄武岩风化壳裂缝隙淋型的矿床,灰黑色块状,其矿样中一种含有氧化铁的朱砂斑,另一种有氧化铝状的银斑。好的珠明料中氧化钴含量波动在4%-6%之间,而氧化锰数量一般在30%左右,云南各地产的珠明料质量均不稳定,最佳者称“珠明”、次日“省庄”、再次“黑花”,至於“粉料”又其次也。蓝浦在《陶录》中则又把诸料中质地较好者称为:“韭菜边”和“老圆子”。1978年,从云南省地质局等单位资料中发现云南省有30多个县出产青花料。
明正德五年(1510)的《云南省志》上写道:“姚安土产,货用大青。”大青就是青花料。新纂《云南通志》(1948年4月版)卷65"钴矿、碗花”条记录:“碗花属含钴矿物,且为滇中特产。元明以来,即已开采。”又载:“牟定大湾山麓出产碗花,一
名石青。华宁宝珠山也出产碗花,混名石青。”经分析,牟定紧靠姚安,姚安自古以来是云南经过四川通往内地的大道,牟地等地的碗花经过集散地姚安出省,云南省从古及今一直是景德镇制造青花瓷器用的优质青花料的产地,如果姚安货用大青指
的是青花料,那么这是比《瑞州府志》还早五年的关于青花料最早的文献记录。新纂《云南通志》的编者分清了碗花(青花料)和石青是属于两种不同的物质,在该书卷65第8页专门列述了“钴矿碗花”条目,卷65第23页上专门列举了“石青”条目。石青
是中国绘画用的蓝色颜料,20世纪70 年代,国内学者对《天工开物》中的无名异和回青,多认为石青即蓝铜矿,色清翠,多用于绘画,它在高温中均不耐火或烧后改变颜色。

清代嘉庆年间,云南珠明料便成为景德镇的主要青料,据调查:云南宣威、富源、沪西、马龙、嵩明、昆明(附近的大板桥、马金铺、沙朗村、龙头村、北校场等地)曲靖、露益、师宗、宜良等地均有钴土矿,质量各有优劣。

据调查:昆明附近的大板桥、马金铺等地山头上,迄今仍遗留有矿穴的残迹,当地人称之为碗花洞,实际上是清朝时江西人在此采掘的钴土矿,当时系游动性不定期采集,没有正式作为矿业开发。

 清代“光绪年间,销往景德镇的珠明料年约计三、四十万元(每市斤售价5元,较次者3元,而后10元亦难买到)。”民国14年(1925),云南省复成煤矿公司兼营碗花矿业,以“天元”牌售往景德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