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阳面条机馒头做法:欧洲风情·奥地利篇(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1:29:33
',1)">
穿城而过的蓝色多瑙河演绎着圆舞曲的优雅婉转;
连绵起伏的阿尔卑斯山诉说着交响乐的风情万种;
这里是音乐大师的故乡,这里是音乐的王国;
一起走进“欧洲的中心”--奥地利。
 
 
(标题)寻访莫扎特的足迹
 
 
解说:作为世界闻名的“音乐王国”,奥地利这个国度与很多音乐大师结下了不解之缘,这里至今还保留着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海顿、施特劳斯父子等名噪世界乐坛的大师们的故居和遗迹。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寻访“音乐神童”莫扎特的足迹。
莫扎特于1756年出生在萨尔茨堡,25岁时前往维也纳,在那里他度过了自己的创作黄金时期,直到生命尽头。因此,在萨尔茨堡和维也纳,莫扎特的“面孔”无处不在。
莫扎特故居坐落在萨尔茨堡市粮食大街9号,这是一座金黄色的建筑。1756年1月27日,音乐大师莫扎特就出生在这里,并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莫扎特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音乐天才,他14岁被任命为宫廷乐师,后于1781年辞去宫廷乐师职务,迁居维也纳,从此打开了维也纳古典音乐的大门。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音乐家,1917年人们把莫扎特故居辟为博物馆。如今,馆内陈列着莫扎特生前使用过的小提琴、木琴和钢琴、亲笔书写的乐谱、书信以及亲自设计的舞台剧布景蓝图等。故居不远处的莫扎特广场上则竖立着莫扎特全身铜像。
萨尔茨堡市历史上就以音乐之城闻名,该城每年都举行国际音乐节活动。其中著名的萨尔茨堡国际音乐节的前身就是1877至1910年期间曾多次举办的莫扎特音乐节。如今它已成为世界音乐界一个盛会。
维也纳市中心老城区有一条名叫劳恩施泰恩胡同(Rauhensteingasse)的僻静小巷,1791年12月5日凌晨,重病缠身、穷困潦倒的音乐大师莫扎特就是在这条小巷中的一栋房子里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如今包括莫扎特当年所住陋室的那所房子已不复存在,人们所能看到的是一座精品购物中心的后门。门旁挂着的一块石牌上面写着:“莫扎特1791年12月5日逝世与此”。这便是此处有关莫扎特的唯一痕迹。
 
 
(标题)探究莫扎特的真实面貌
 
 
解说:莫扎特去世后被草草埋葬在维也纳的圣马克公墓。这位英年早逝的音乐家身上留下了许多谜团,其中就包括他的真实面貌究竟是什么样子。
在奥地利,莫扎特的面孔几乎无处不在,从欧元硬币到巧克力包装纸,从T恤、雨伞到香水瓶等各式各样的旅游纪念品,都可以见到他的面容。但现在人们最常见到的莫扎特肖像,就是印在奥地利著名的“莫扎特”牌巧克力包装纸上的画像,绘于莫扎特死后18年。画家作画时已有36年未见大师容颜。
2008年3月,英国一位研究莫扎特的专家克利夫·艾森宣布,他找到了两幅莫扎特生前的画像。经鉴别,第一幅画绘于1783年,当时莫扎特27岁。出自宫廷画家约瑟夫·希克尔之手。第二幅肖像绘于1764年前后,那时莫扎特只有8岁。艾森认为1783年的肖像画,应该是最接近莫扎特真实面貌的画像。
不过,也有一些历史学家并不认同这样的说法。研究莫扎特的奥地利专家斯塔尔泽指出,莫扎特是个非常神秘的人物,他经常根据不同的心情装扮成不同的形象。而作为一位备受尊敬的音乐家,他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所谓莫扎特的真实的面貌,也只能是特定时期、特定人群对他的印象罢了。
 
 
(标题)莫扎特与《安魂曲》
 
 
解说:莫扎特可谓是18世纪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短暂的一生为世人留下了极其宝贵和丰富的音乐遗产。他的最后一部作品《安魂曲》也成为宗教音乐中难能可贵的一部杰作。
安魂曲是弥撒曲的一个分支,主要是罗马天主教用于超度亡灵的一种特殊弥撒,巴赫、海顿等因为不是天主教徒,鲜有创作安魂曲,因此莫扎特的那部安魂曲是19世纪初最著名的安魂曲。
1791年秋,莫扎特曾对妻子说:“想为自己写一首安魂曲。”不久后的一天夜晚,有位使者来到了莫扎特的家,声称受人之托,请莫扎特创作一部《安魂曲》,并先付了一半酬金。 后来得知,这位委托人是弗兰茨·冯·瓦尔泽格伯爵。他的妻子于当年2月不幸去世,伯爵想用这样一部音乐作品在妻子亡故一周年的纪念日上演奏,以悼念妻子。据说,此人颇通音律且喜欢附庸风雅,时常出钱购买别人音乐作品然后填上自己的名字以图流芳百世。这次他仍然想到了这个主意。于是委托别人请莫扎特完成这部作品。
莫扎特当时的身体状况已经非常糟糕,但还是支撑着病体,挣扎着投入到安魂曲的创作当中。由于身体很差,他经常是强打精神才能写上几段音乐。到1791年底,重病缠身只能卧床的莫扎特预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再也无力谱完全曲,于是他将助手苏斯迈尔(Sussmayr.F.X.)叫到床前,将这部安魂曲的创作的意图向他作了交代,12月5日凌晨,莫扎特这位古典乐派的大师怀着对《安魂曲》的牵挂与世长辞。
莫扎特去世后,苏斯迈尔根据莫扎特生前的交代,续写完成了整部《安魂曲》。 莫扎特的这部《安魂曲》使用了传统的安魂曲形式,非常真挚,被誉为“世界上最感人的乐曲之一”。莫扎特一生直到穷困潦倒时,其音乐中也没有痛苦,而只有纯净的欢乐。他这部临终前的作品仍是如此,没有使人感到悲伤,而是使人从中体会到了一种精神的升华。
这部《安魂曲》真实地记载了莫扎特临终前的种种体验,而成为一个经历磨难的音乐天才向人世所作的最后诀别。因此,后人也把这部《安魂曲》称作是莫扎特为自己而作的“安魂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