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前列腺治的好吗:感恩教育: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4:36:55
感恩教育: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双柏县独田中心学校       戈国军   [论文摘要]感恩是对他人的帮助和恩惠由衷地表示感激,是人性的自然流露。我们应该反思当前的教育方式,唤醒学生的感恩情怀,让学生学会感恩。
[论文关键词]中学生 思想品德当代中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主要表现在父母的养育之恩被遗失,教师、学校的培育之恩被淡化和社会的关爱之恩被冷落三个方面,这种缺失主要归因于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存在不足。为此,在构建和谐校园的今天,进行感恩教育应成为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感恩是一种积极情绪,它促使受惠者为所获得的恩惠做出回报。近年来,由于计划生育等原因,我们的学生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中的不少人在潜意识里形成了“人人为我”的思维定势,缺乏感恩之心,忘记了哪些帮助过、照亮过、关爱过自己的人,甚至伤害他们。给予、付出、回报、奉献的意识相对淡薄,感恩意识严重缺失。
  一、中学生缺乏感恩之心的主要表现
  当代中学生大多数都非常珍惜上学的机会,对家人、社会给予他们的帮助心存感激,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予以回报。感恩社会的感人事迹令全社会为之敬佩。但也有部分学生由于道德感情的缺失而出现种种不良现象。
  (一)对家庭:感情淡漠,不尽孝道。孝道是一个人道德的根本。但是,一些中学生却不能理解父母、孝敬父母、回报父母。对本校100 多名在校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学生每周放假时和父母的谈话次数、谈论话题、是否记得父母生日等方面。统计显示,82%的学生与父母的谈话不多,最想父母的时候是缺钱的时候,仅8%的学生保留了和父母很好沟通的习惯,仅9%的学生每年都能记得父母的生日,有74%的学生承认有时向父母撒谎。还有的中学生毕业后不学不干不就,成为“啃老一族”,伤透了父母的心。
  (二)对学校:教育之恩,淡漠如水。当今社会,尊重教师已成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科学的重要表现,反映着全社会的精神文明水平。为了学生成人成才,学校老师付出了辛勤劳动。有的学生把自己所取得的成就完全归结为个人因素,对学校老师的工作不能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如部分学生成绩的学生,取得好成绩后绝口不提几年如一日的培养他的老师,而是说自己如何辛苦、如何努力,家长则说自己是如何督促、管教学生的;校园里上课不遵守课堂纪律,听不得半点批评,逆反心理,和老师借钱借物特别是班主任却不还等丑陋现象;有些同学见了老师擦肩而过不打招呼,如同陌路人。有的学生毕业后不但不能用实际行动为母校争光,还恶意拖欠读书时就应该交给食堂的柴,应该在毕业之前归还学校免费发给的菜卡等,忘记了“今天我以母校为荣、明天母校以我为荣”的铮铮誓言。
  (三)对社会:关爱之恩,渐被冷落。个别中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冷漠、自私,世故、社会责任感淡化,回报意识弱。2006 年4 月2 日《新民晚报》报道:《不懂感恩,受助孩子让人心寒》,某区青少年保护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十几年来为3000多名孤儿和贫困家庭孩子牵线搭桥,使他们得到社会各界的资助,其中大部分已经大学毕业。却很少有人想到要对那些帮助自己的人说一声谢谢。此外,2007年8 月,襄樊市总工会、市女企业家协会联合举行的一次助学活动中,主办方因受助一年多,没有主动给资助者打过一次电话、写过一封信,更没有一句感谢的话。这种对关爱的冷漠,让人寒心。
  二、中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主要归因
  (一)家庭教育存在误区,家庭教育成了溺爱和望子成龙的工具。父母不仅为孩子创造了养尊处优的生活条件,更为他们提供了众星捧月的生活氛围。只要儿女过得好,父母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根本谈不上回报,这就使得本来应为双向互动的情感,成为仅是父母对儿女无私奉爱的“单边行动”。父母对孩子的关爱更多地停留在物质层面,很少涉及精神领域,尤其是缺少对子女感恩意识的培养和教育。正是父母毫无原则的溺爱“造就”了一批以自我为中心、独立意识差的“冷漠一代”,只知道:一味的接受爱而不知道付出爱。
  (二)学校教育存在片面倾向,学校教育沦为升学和就业的工具。在中、小学,教学成绩成了学校的惟一追求,甚至主宰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在这一价值取向的影响下,感恩教育很难实质性地进人学校教育教学范围。其次,感恩教育本来应该成为学校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学校以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重要尺度,导致一些中学生进入情感疏导的荒漠。不知道到自己为他人和社会奉献了什么。
  三、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进行感恩教育的主要内容与具体途径
  第一,启发学生识恩、知恩。感恩教育应首先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所获得的一切并非是理所当然。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他人的帮助,乃至大自然的鸟语花香、春华秋实,这一切,都应视为“恩情”。德育处特别是班主任应该引导学生捕捉、感受生活中处处渗透的恩惠,启发、帮助学生发掘这些或大或小的恩惠的价值所在,让学生时刻对身边的人、事和物心存感激—“一切是恩赐”,培养学生的“识恩”“知恩”意识。但应该注意感恩教育不能依靠灌输,更不应搞角色预制,因为感恩虽是一个行为动词,当不止于行动,它需要真心实意。
  第二,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寓教于学。不断发掘教材中蕴藏的感恩思想,将对中学生自身道德修养的培养贯穿于知识传授的全过程,将感恩教育渗透到各科的教学之中。如在音乐课学唱《感恩的心》《父亲》《母亲》;在实践课制作“爱心卡”等,让学生在求知的道路上不忘感恩,在成长进步中牢记报恩。引导大学生对自身的角色正确定位和成长历程进行思考,使他们认识到:无论是父母给予的生命、朋友给予的友情还是教师给予的智慧,这一切都是恩情。
  第三,要加强教师自身的素质修养,用表率作用影响和感召学生。对中学生而言,教师自身的高尚情操和对学生的关爱是最好的感恩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准和教育技能,以德服人,善于把教育目的寓于各种精心选择、设计的情境之中,以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最佳教育效果。此外,应将感恩教育纳入日常思想教育工作当中,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积极发挥表率作用,常怀感恩心、仁爱心,自身充满人文关怀,善于把感恩之心升华为敬业精神,用自身的形象去影响感染学生。
  第四,深入开展学生感恩主题实践活动。首先,以感恩父母为切入点,推行“三个一”活动,即算一笔“感恩帐”、写一封“感谢信”、替父母做一系列家务事,在感受父母为家庭奔波劳碌的艰辛中激发心底的愧疚之情,让学生在感恩父母中激发学习和健康成长的原动力。其次,以感恩学校为切入点,把个人的成长与学校的发展联系起来,努力做到“校荣我荣、校辱我耻”,逐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利用不同的时期,全校组织以“感恩”为主题的月教育活动,开展“学校培养我成材,我为学校添光彩”主题演讲等活动。最后,以感恩党和国家为切入点,开展唱革命歌曲、观看爱国影片、读书心得演讲等活动,在赞改革伟大成就中,在感知党恩中唤起爱党、爱国之心,激发报国热情。
  第五,建立科学的思品考核体系,实现教书育人。目前对于中学生的思想、态度以及其他道德品质方面没有特别性质有效的系统的考核体系。思想品德课程的考核方式与其他知识性课程的考核方式没有什么差别,都是通过试卷的方式进行。这种与中学生的行为活动相背离的考评体系,既违背了思想品德教育的本质,也导致了部分中学生说一套,做一套,知行难以合一。思想品德教育是一种含有价值取向的教育方式,教师应充分意识到中学生感恩意识缺失这一实际现象,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把理论和实际有机结合,切合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能够以较强的说服力解答受教育者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
  学校教育是继承人类文化、传播人类价值的重要手段,对于大力弘扬感恩文化,构建社会和谐价值体系,高校显然责无旁贷。通过感恩教育,让学生懂得感谢帮助过自己的人。这不仅是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切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具体表现,也是中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郭婷 感恩教育:学生思教育的重要内容 [2]钱夙伟.匮乏的“感恩意识” [3]刘美华.学会感恩[J].秘书之友,2004.(4),1.  [4]李元卿.对学生的感恩教育不能少[N].光明日报,2003-11-8.       


云南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