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大气的男人的表现:云浮古迹寻踪系列报道之古寺、古祠、古庙(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1:09:28

云浮古迹寻踪系列报道之古寺、古祠、古庙(3)

博宝艺术网http://news.artxun.com 来源:云浮日报2010-09-08 10:12:32陈璘.wxx_content a{text-decoration:underline;color:#0000FF;}我是艺术家,我要纠错!

怀念抗倭名将陈璘

□文/图本报记者  王妍  通讯员  陈辉洪  黄学佳

 

陈璘生前往事流传不多,后人祭祀、缅怀将军时,唯一能一睹其风采的就只有这张陈璘受降图了。

 

已有近400年历史的龙崖陈公祠,虽然经多次修复,但仍然保留着明代建筑原貌。

在大明皇朝行将入木的万历年间,广东翁源出现了一个出将入相的人物。尽管明王朝已是“呼啦啦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但他依然坚持着自己的“王道”思想,在国家内忧外患之际挺身而出,极力维护着大明皇朝的最后尊严——内平战乱,兴邦安民;外抗倭寇,威振海外。

他就是陈璘。公元1576年,陈璘随总督凌云翼平息罗旁起事,并举家南迁,定居于云安县六都镇南乡大营村。时光荏苒,400多年的历史一去不返,所幸,我们还可以从前人留下的遗迹中,缅怀名将,追忆往事。

历史档案:龙崖陈公祠位于云安县六都镇南乡大营村,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距今已有约400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殿堂正中设神龛,供奉明末抗倭名将、太子太保陈璘及其历代祖先。该祠坐西向东,为二进院落式布局。分前厅、后厅和两边厢房,砖木结构,硬山顶。祠内有天井,内墙绘壁画。门前用花岗岩条石铺砌台阶,屋脊两端嵌瓷塑佛像,中间饰龙凤花卉。现祠外墙体及石雕柱墩、瓦面木檐浮雕尚存,但祠内的神龛、木雕、石刻及两边厢房已遭破坏。1988年云浮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陈璘生平——陈璘(公元1543-1607年),字朝爵,号龙崖,其先祖从福建龙岩市上杭县迁至广东韶关市翁源县。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在平定罗旁后,陈璘留下善后,落籍东安县南乡所,即今云安县六都镇南乡村委会。

根据史料记载,陈璘经历明朝嘉靖、隆庆、万历三代,四十六年疆场生涯,官至左都督(正一品),死后赠封“太子太保”。陈璘早年追随抗倭名将俞大猷、戚继光部下张元勋等,在粤东一带扫清倭寇以及与倭寇勾结的土匪;中年多次遭遇流言中伤、排斥,陈璘坦然处之,积极应对,终获平反,官复原职;晚年统领明朝水师抗倭援朝,在著名的“露梁海战”中,率领副将邓子龙与朝鲜水军统制使李舜臣联合作战,彻底击溃了日军水师,奠定了往后三百余年东亚的稳定格局。

随后,辗转于川贵湘一带,征讨土司恶霸杨应龙,平定了该地区周边的乱局。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七月,年过花甲的陈璘上疏乞调返回原籍,任广东总兵。次年五月初八丑时,陈璘死在任上,享年六十四岁。两年后,官葬于东安县莲花山(今六都镇)。

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五月,贵州巡抚郭子章为陈璘请功,朝廷以平定贵州湖南交界动乱的功绩,追赠陈璘“太子太保”官衔。

现场寻踪:翻开尘封的历史,一位身穿战袍,骑着骏马,手握桃木剑的陈璘将军从历史的记忆中奔驰而来。400多年前,明朝将军陈璘随总督凌云翼南征,绥靖三罗(今云浮、罗定、郁南),为朱家皇朝立下“开拓第一功”,这位大将军自投身军门以来,征战南北,平叛无数,屡建奇功,他的英名不仅在三罗地区,在两广和云贵地区广为传颂,渤海之滨,鸭绿江畔,甚至在远渡重洋的韩国都能找到他金戈铁马的足迹。相传明朝万历皇帝曾为他赐联:“辟土开疆,功盖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

沿着寂静的山谷小路迤逦而行,穿过层层相邻的民居,我们怀着对民族英雄的崇敬与仰慕之情,来到将军曾经生活和战斗的地方——云安县六都镇南乡大营村。据说,现在在大营村居住的村民,基本都是陈璘后裔,而该村取名为“大营”,也是因将军曾经扎营于此。

车一转弯,一幢青砖瓦木二进院落四合院式的明朝建筑映入眼帘,木雕瓦檐,石雕柱墩,瓦脊镶嵌的瓷塑、泥塑的人物、动物和花妍仍然若隐若现,这就是明朝抗倭名将陈璘的旧居———龙崖陈公祠,该祠坐落在乡居之间,既有田野之僻静,又有子孙之喧闹,虽然经过多次修复,至今仍保留着明建筑的原貌,墙面斑驳的痕迹仿佛在低声诉说着百年风霜的洗礼。原本以为,这样一位战功累累的将军之祠,应是有着与众不同的豪气与威严,然而,当我们站在陈璘公祠的大门前时,所见所感却与想像有着很大的差距。陈璘公祠朱门敞开,门上牌匾中刻有 “龙崖陈公祠”五个刚劲有力的大字,两边的对联却是残破不堪。门前用花岗岩条石铺砌而成的台阶有些凹凸不平,据当地老人回忆说,眼前凹陷的石印,可能是当年红卫兵门前砸匾时所留下的。

迈入大门,祠中景象一览无遗。前厅的神台上摆放着一大两小三个神坛,还有陈璘将军的牌位,台面和神坛上积淀的厚厚灰尘,让我们不得不为将军身后的寂寞而惋惜,只有地面上洒落的红色爆竹屑末和坛中遗留的贡香能说明,这里还不曾被人遗忘。将军戎马一身,立功无数,这座保存至今的古祠本应成为他荣誉的象征,为何此时却给人一种落魄之感呢?村里的老人说,每逢清明,将军后人都会来此祭拜。但平日因鲜有人迹,故疏于打扫,只有在祭拜前,才会有人前来祠中清扫。

墙面中央,悬挂着两幅画卷,卷上依稀可见陈璘将军在石龟岩和魁星岩上的题词,从左到右依次写着:“万历四年天洞天,从前未见一人来。我今欲借神仙窟,浪学尧夫日打乖。”、“二十年前戎马地,今看高步玉堂居。魁星岩面蓬莱境,宰相人间好读书。”两首诗分别作于明万历二十四年和二十五年,当时,陈璘将军正屯兵两地,保家卫国。墙面右上方,有一副将军骑着骏马,挥斥方遒的画像,画中的将军,英姿勃发,双目炯炯有神。据将军的后人陈金朝回忆,以前的殿堂正中,供奉的是陈璘将军历代祖先的牌位,神龛柱有二十言对联,上联“诗称方叔元老克壮其犹歌振族于前朝王二锡命”;下联“传曰公侯子孙必复其始大诒谋于诏代于万斯年”。祭祀时,人们会将陈璘受降图像悬挂殿中,以供瞻仰。像高4米,宽2.3米,画中陈璘戎装佩剑,跨白龙驹,马前跑着“鱼窝王”,双手高举桃木剑距地乞降。

行前,曾经憧憬着,能在这个有着约400历史的古建筑中,瞻仰陈璘将军的伟像,切身感受将军戎马一生的雄韬伟略。可是,祠中除了一幅复制的陈璘画像,再无其他关于将军生前往事的只言片语。看着祠中造型各异的壁画和做工精美的雕梁画栋,尽管壁画上有石灰涂抹的痕迹,但我们依然可以从这些保存下来的历史遗迹中,想像陈璘公祠当年的风采与气魄。后厅屋檐下刻写着“万福朝堂”几个大字,虽然历经风雨,颜色尽褪,但它依然是将军历史地位的铁证。老人陈金朝还告诉我们,以前的陈公祠,面积比现在要大出近两倍,大门前,原有一个6扇门组成的屏风,跨入大门,人们需先绕过屏风,才能一睹将军风采,这也是对陈璘将军的一种尊重,而只有在祭祀时,屏风才打开。在大厅的两侧,分别有一间厢房,右边厢房用于开办学堂,是陈璘后人读书学习的地方,左边厢房则是用作厨房。

公元1576年,平息三罗地方割据后,陈璘升为副总兵兼东安参将,为设立罗定州(现罗定市)、东安县(现云浮市)和西宁县(现郁南县)屡建奇功。公元1577年,根据总督凌云翼的指示,陈璘将全家大小从翁源县举迁至东安县,入籍南乡大营。其长子陈九经,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曾任南乡哨百户,此后,陈璘的后裔,就在南乡定居。如今,当人们一谈到谁有功劳时,就会冒出一句口头禅:难道他会有陈璘这么大的功劳?毋庸置疑,陈璘将军的英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但让人觉得遗憾的是,当我们与其年轻一辈的后人谈起将军的功绩时,却没有人能说出一个完整的故事。33岁的陈海华说,他知道陈璘是一位抗倭名将、民族英雄,他也为自己身为陈璘后人而感到骄傲与自豪,但关于将军戎马生涯的生前往事,他却甚少了解。所幸,我们找到了陈璘的第13世裔孙陈永权,这位82岁的老人,身体健朗,思维清晰,在他娓娓道来的故事中,我们仿佛回到了大明王朝,亲睹陈璘将军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英姿。

日月如梭,岁月如河。战争的烟云已经灰飞烟灭,将军的足迹却遍布南北。有人认为,陈璘几起几落,是个有争议的人物;也有人认为,陈璘镇压的是农民起义,其功劳有限。但当我们站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来看待一个历史人物时,陈璘身为朝廷命官,又怎能不为朝廷的安定繁荣和统一大业效力呢?这是历史赋予每一个人的使命,所以,他的功绩和眼前的这座祠堂,都应永远载入史册,受万世敬仰。离开时,将军南征北战的雄姿依然在脑海中萦绕,久久不能散去。

民间传说:智歼“鱼窝王”

相传明万历年间,六都南乡附近的金子窝,有个名为“鱼窝王”的贼子,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方圆百里的百姓都对其闻声色变。他的巢穴,周围山高林密,还种下一道密密麻麻的勒竹林,这些勒竹枝干高大,枝丫茂密,且有硬刺,无法轻易砍断。

陈璘镇守六都时,为了帮百姓除害,曾带兵猛攻鱼窝王的老巢,无奈勒竹林密,大刀砍了几下,便已卷刃,还有那些兵将们,个个被钩破衣服,刺伤皮肉,第一次正式攻击,以失败告终。退兵后,陈璘终日苦思破敌妙计,一日,当他在营附近踱步解闷时,突然瞥见村头的一丛竹树上爬满了一种枯萎的藤,从当地村民口中,他得知,这种藤叫鸡屎藤,春天生长,冬天枯萎,陈璘闻之大喜。

第二日,陈璘扮成一个补鞋匠,悄悄来到贼巢附近。鱼窝王的警惕性很高,当听到喽报告说勒竹林附近的村子来了个补鞋匠时,他立即命令喽把补鞋匠捉来。当时,陈璘装作惊慌失措,结结巴巴说是靠补鞋换两升米的。但鱼窝王不信,于是乎,陈璘就当场要过一个喽的破鞋,三两下便将鞋子补好。鱼窝王见鞋匠手工熟练,不再怀疑。陈璘趁势称赞鱼窝王的勒竹林很严实,并说如果再种上一些鸡屎藤,让藤爬满竹林,就更像一道城墙了。鱼窝王听后一想,也觉得有道理,马上命令手下喽收集不少的鸡屎藤籽,撒在勒竹林下。春天发芽,入夏已是青藤攀援,越长越密。冬天,一场严霜过后,藤干枯了。某日夜晚,陈璘再次带兵来攻,他吩咐将士点燃火把,投入竹林,熊熊烈火将勒竹林化为灰烬,鱼窝王也在火中丧生。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