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茎上长小肉疙瘩很痒:一念心,莲花开【玄机原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01:23:08
(2011-09-22 09:32:25)转载
标签: 一枝莲
修行
生活禅
禅修
觉知
正念
禅茶
香道
书法
分类: 随笔散文

沏一壶茶,焚一炉香,听一曲筝,翻一卷经,忆一生事,悟一念心……
一枝莲文化生活馆就是这样一处憩心之地。
佛说三界之内皆是心之所显,只因凡夫执迷于相,颠倒妄想而不能明见。于是,世间所有的修行最终都同归于心的修持,禅宗确切地把修行的目标归纳为“明心见性”。如何明心?先要把这颗浪迹俗世的心沉静下来,褪尽浮尘,照映万物。进而发现:禅从来不在别处,它就在一呼一吸的律动里,在一蔬一饭的烟火里,在一生一世的流光里——生死在它之中,一切本自具足。于是,曾经的爱恨情愁一笑泯却,往日的困惑烦恼云消雾散。除了放心随顺地接纳一切发生,除了将奔涌的法喜分享与一切有缘人,我们别无一事可做。
这,便是一枝莲文化生活馆倾心致力的愿望。走进一枝莲,喝茶是禅,读书是禅,品香是禅,吃斋是禅,赏画是禅……时时处处皆禅意,物物人人共禅心。
正念一杯茶,以“四念处”体证禅茶一味。若喝茶时心游八方,生命就被念头白白浪费掉——没有真实地活在当下。正念能让我们从醉生梦死的轮回中警醒,也能让我们在行住坐卧之间充满喜乐。“四念处”泡茶法就是通过身随念、受随念、心随念、法随念,唤醒自心觉知的正念思惟。身随念:觉察呼吸,了了分明,深长绵慢,随息安心;觉察身体的每一个姿势,稳重、平衡、优雅。受随念,眼观茶与水的交融,耳听茶叶的诉说,鼻嗅茶之清香,舌尝茶之味道,全身摄受在与茶的交融中,内心充满法喜。心随念:保持本我,观心念随茶叶的起伏而起伏,随水泡的生灭而生灭,看茶与水结缘,倒茶与人布施,品茶以消融冥顽之心。法随念:身体空明,情绪愉悦,万缘放下,念头不生,禅茶一味。
神合一卷书,在阅读中体味“无我”实相。实相中本无“我”与“非我”之分,凡夫头上安头,立出了“我”之后,才有了独立于物外的“观察者”,进而在本不存在的生死现象中升起种种痛苦烦恼。修行人通过种种方法试图回归“无我”,而“无我”并非高不可攀的秘境。甚至每人每天总有个片刻是“无我”的,就在我们全然陷入某种情绪、情形之时。比如陷入真正的阅读中——高度专注,无人无我,私欲尽去,一灵独存,“我执”之心自然消失,心虚空达灵阳自生,心神止于一,虚灵忽现,尘俗皆忘,杂念止休,杳冥浑沌,遥见众妙之门。
静坐一炷香,用鼻根亲历“根尘识”之聚散。眼、耳、鼻、舌、身五感之内,嗅觉是最敏感的,也是同记忆和情感联系最密切的感官。科学证明,嗅觉记忆的准确度比视觉要高一倍,持续时间也远长于视觉记忆,甚至可以作为一种唤起失忆者的药方。《楞严经》中,香严童子以香尘为修持,甚深禅定,如实观照,鼻根圆通,证得阿罗汉果位。燃香静坐于一枝莲,不入芳尘幻境,只为反闻自性,以鼻为禅门,亲辨鼻根、香尘、鼻识,旃檀的味道、隐约的梵唱,弹指间历遍多劫归来。
持觉一钵斋,在咀嚼中觉知生活的本色。禅的最高境界是“饥来则餐,困来则眠”,虽看似与世俗无异,实则与凡夫“当餐时不餐,百般计较;当眠时不眠,万种思索”有着天壤之别。当我们端坐一枝莲素食馆的餐桌前,不必计较上一刻发生了什么,不用担心下一刻会怎么样,只是在吃,夹起食物,观察它、深嗅它、品尝它、咀嚼它、吞咽它,捕捉每一步动作,留心每一丝念起,全神贯注,合而为一。持觉吃饭,令我们惊见生活本来的样子。
止思一幅画,于“舍识用根”中破时空幻象。创作皆是身心合一的产物,每一件经典之作都饱含宇宙本源的能量,在人类文明的传承中经久不衰。一切存在不过是能量的光影示现,只有为钟爱的事业付出身、口、意的人,才能实现与本源能量的沟通。无我地创造,留下精品;无我地观察,回归本源。在一枝莲同参斋美术馆,我们久立于一幅书画前。一遇之下,触目惊心,舍识用根,时空打破,念头止息,心中涌起一股波浪,与眼下的书画同频共振,在一念间契入创作者那一刹的心灵震动……
佛经云:“行则知行,住则知住,坐则知坐,卧则知卧,眠则知眠,寤则知寤,眠寐则知眠寤。”无上正等正觉之智慧,得成于一点一滴觉知的积累。唯有持觉的双脚才能步步莲花,唯有正念的生命才能真正活着。观住当下一念心,莲花处处开佛国。
————————————————————————————————————————————————
“一枝莲”文化《品味.品位》.生活禅散文:
一杯茶里品神通
一盏茶里问因缘
妙有一梦不须醒
一脉知安康
一炉香烬道现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