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高190高富帅:孝道与赡养父母、生命教育、老人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2:50:40

 2009年9月份《联合早报》读者关心的课题

交流站9月份收到288封读者来信,其中160封通过邮寄或传真递送,其余的则通过电邮。所刊登的读者来函共121封,另刊登了30封有关当局或企业机构的答复或回应。

  9月份读者来函讨论的问题相当广泛,热门话题包括孝道的宣扬与赡养父母、人口老化的相关问题(就业、乐龄公寓、终身入息计划、无障碍设施的加强等)、少年自杀问题与加强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客工受欺压的问题、新移民融入问题、员工培训课程、音乐与艺术教育、华语教学与翻译问题等等。

  交流站在9月份也刊登了多件来函投诉噪音、污染、公共设施失修/失灵、以及对组屋、公共交通、医院的各类服务提出建议、批评、赞扬和致谢。

孝道与赡养父母

  9月2日,林冠雄在题为《现代清官能断家务事》的投函中说,据8月份报道,过去12个月共有172名长者通过赡养父母仲裁庭向子女索讨赡养费,比往年的平均100个申请者显著增加。这个趋势应当受到遏制。林冠雄建议我国有关部门除了协助父母向子女索讨赡养费外,可考虑采取三项措施:一、强制有工作的子女,将每个月薪金的数个百分点(例如5%),存入父母的户口。父母如不要,可申请退出。二、很多父母,卖了组屋,给钱给子女买公寓,去和子女同住,名下没有了屋子,忍气吞声,最后沦为佣人,这样的情况,父母如有投诉,政府应协助他们拿回卖屋的钱。三、那些将要卖掉组屋的老人,建屋局应给他们忠告,问他们钱要用在什么地方,以防止他们被骗。

  5日,周全生在《孝道传承靠身教》中说,孝子贤孙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并非依靠学校教育促成,而是靠父母在平日生活中的言行对孩子产生的言教身教作用。他的父亲少年时受不了晚娘的不公待遇,逃到新加坡谋生,却在知道年迈的祖父受晚娘卷逃刺激而病倒时,就回中国把老父背到新加坡,衣不解带地照顾他,直到他病逝。周全生的外祖母虽有三个儿子,但后半生却是由他的父亲奉养到终老。这些孝行对后辈是最有效的身教。

  同日,孙静的《发自内心的孝道是最崇高的》说,在过去的时代,不尽孝道会被邻居街坊和亲属同事耻笑。但在现代,孩子受到溺爱,和父母平起平坐,大家庭已解体为小家庭,兄弟姐妹成长后各自组成家庭而少有联系,邻里之间也没有往来,把父母送进老人院也没人知晓和过问,要不要赡养父母只是凭良心。孙静认为,赡养父母也未必要和父母同住,如果分开住,应经常探望,不离不弃,许多老人不缺钱,缺的是关爱。年轻人如果亏待父母,其言行必然影响儿女,将来也会受到子女的恶待。每个人在爱子女,尽心抚养子女时,应想到父母也曾这样的疼爱自己,这样就能发自内心地善待自己的父母。

  10日,郑伟权在《灌输孝道思想是落伍了吗?》中说,李总理在国庆演讲中提到了一些国人不肯奉养父母,甚至将父母遗弃在养老院的不齿行为。许多人把不赡养父母的不孝行为,怪罪于学校的课本内容或教育制度的缺失,其实为人父母者应该反躬自省,有些人不善待父母,给了子女错误的示范,有些人自诩为现代开明父母,不在儿女小时给他们灌输孝道与家庭价值观,认为思想行为应该由儿女自行决定。郑伟权认为,传统的孝道和家庭价值观不应随着时代进步而改变,甚至放弃。  吴依梅在14日刊登的《应善待配偶的长辈》中说,她日前在银行排队时,听到排在前面的一个年轻上班族女子在手机上对友人说起她的婆婆的近况:“她的丈夫上个月去世,她说一个人很孤单,要搬来跟我们同住。我已经警告我老公,如果她敢接受,我马上离开家,看他是要母亲还是要老婆”。吴依梅感慨地说,现代社会的确有些女强人,只要丈夫,不要和丈夫的父母、亲戚来往。她认为,应该把被抛弃的伦理课重新送进教室,教导年轻学生不但对自己的父母应尽孝心去照顾,对于配偶的父母也应视同自己的亲生父母一般地孝敬。 穆军在15日刊登的《养老应寄望于法律》中说,有调查数据显示,心理学家根据科学仪器观察发现,当长辈看到晚辈时,100%的长辈双眼会发出欣喜的信号,但只有21%的晚辈眼光里会传达同样信息。足见爱孩子是天性,爱父母却要靠道德、教育甚至法律来约束。她因此期待《赡养法》更完善和更有约束力,让社会上减少被遗弃的老人。

关于生命教育的讨论

  去年8月23日凌晨发生了两名男生在住家坠楼身亡的惨案,令人震惊和遗憾。警方公布了深入调查后揭露的内情,显示原来一共有8名中学生深信第三次世界大战即将来临,决定集体跳楼自杀,以重生为“屠魔者”来拯救世界。这则新闻引起一些读者来信讨论是否有必要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

  7日,张春玉在《加强生命教育,帮助孩子精神成人》中说,如果我们的教育体系里欠缺生命教育这一环,教师只是教导孩子专业知识和谋生技能,下一代精神成人的道路会很艰难,也许他们的字典里只有“适者生存”和“据理力争”而没有“宽容慈悲”和“饮水思源”。她认为孩子自杀、自残、未婚先孕、吸毒,是因为内心太空虚,在精神层面上他们需要生命的关怀和引导。

  10日教师王勇在来函《教会学生敬畏生命》中说,那两名一起跳楼的学生都是他曾负责的篮球队的成员,看起来很阳光、活力十足,对老师有礼貌。出了这样的事,他认为必须反思我们的教育究竟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生会这样轻视生命?我们应该教会孩子们敬畏生命。要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要教导学生们了解生命、接纳生命、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欣赏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远离暴力、一生过得幸福美满。

  同日,孙荣辉在《要注意同辈的影响力》中说,从这起8名中学生相约自杀的事件中,可看出朋友在许多年轻人的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同辈的影响力,是不少人难以想象的。有些人对朋友千依百顺,对长辈的话却当是耳边风。如果盲目听从朋友的话,自己不会分辨是非黑白,最终受害的可能是自己。

讨论老人面对的问题

  本月份有多封来信讨论老人在交通、住宿、保健、公积金终身入息计划等方面所面对的问题。

  2日,林明珍在《新公路给乐龄居民带来不便》说,她有一天驾车外出,来到禾山路路口,看见一位年约七旬的老妇,拎着一袋物品,望着天桥发呆。原来老妇是住在对面的惹兰乌沙哈(Jalan Usaha)儿子在早上驾车载她到禾山路的老友家叙旧,她随后到附近买了一些东西,步行回家,走到大路旁,才惊觉不知何时马路中央已竖起一道铁栏杆,要到对面就得使用天桥,可怜她双膝痛风爬不上天桥。林明珍载她回家,她千谢万谢后说,以后要尽量减少外出了。陈明珍说,设计这条公路者,似乎完全无视这群年老国民的存在。  陈磊在11日和21日两度来信讨论老年公寓的问题。陈磊认为老人公寓定价太高,只有45方米的屋子,契约只有30年,竟要收费6万5000元,如果是99年屋契,岂不要21万4999元平均每平米为4766元。他也认为有些老人在30年后还活着,是否会没有房子住?此外,他也认为向老人公寓收取27元杂费是太高了。
 建屋局在10月初才答复陈磊的质疑,该答复函指出,陈磊的不满主要是出自于错误的假设,30年屋契的公寓,价格并不等于99年公寓屋价的30%,而是大约60%。30年后,屋主若还活着契约可以再延期。此外,27元杂费是组屋区中杂费最低的。

  28日,孔德威来函《发挥余晖,工作到70岁》说,他很赞同主管人口老龄化事务的部长林文兴鼓励人们要是有能力就应尽量继续工作到70岁的说法。上世纪80年代,人们对于将退休年龄延长到60岁的建议有些抗拒。但现在,很多人已赞同在62岁后继续工作。孔德威说,他的父亲活到73岁,一直做建筑督工到71岁,后来是因为患上肺癌才停止工作。他的父亲认为,如果不继续工作会变得脑部不灵活,工作是他确保延缓衰老的重要途径。

客工问题

  3日,梁启留在《少聘外劳能解决问题吗?》说,少聘外劳未必就能提高就业率与生产力,因为他认识的一些年轻国人的确排斥某些露天工地工作或低薪工作,即使这些职位不聘请外劳,也未必能请到本地人。

  12日,翁益华在《请别再榨取客工的血汗钱》中披露,一个原籍中国的清洁工人在两年约满后,打算回去一个月后,再回来继续给原来的雇主服务,以为这一来就可省下四万元人民币的中介费,没想到他的雇主却狮子大开口,向他索取一笔3000新元的费用,理由是如果聘用一名新人,中介公司会给这样的回扣。翁益华劝请雇主别再不择手段地榨取客工的血汗钱。

  17日,易茂鸿在《制造业当前的发展瓶颈》中说,政府限定制造业不能聘请太多客工,以维护本地劳工的权益,结果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并且也衍生了幽灵员工、外包工作质量及保安问题等。  19日,黄美娇在《雇主应善待客工》中透露,她的丈夫常说,很感激厂里为他卖力的员工们,特别是客工,如果不是他们这些年来肯加班帮忙把货赶出去,小小的工厂如何能创造利润。她建议,雇主们稍微用心,让惶惑不安的客工的游子心得到温暖和安定。对客工要给予他们基本的尊严,懂得包容他们的小错,循循善诱,营造圆融的工作磁场,这就符合了“和气生财的祖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