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鸡怎么买东西:白芥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8:16:47

白芥子 - 药品简述

白芥子药名:白芥子
汉语拼音:bai jie zi
英文名:White Mustard Seed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inapis alba L.
功效分类:止咳药祛痰药开窍药
科属分类:十字花科
别名:辣菜子、白罂粟。
性味:辛;温。
归经:肺经肝经脾经胃经心包经
功能:化痰逐饮;散结消肿。
主治:咳喘痰多;胸满胁痛;肢体麻木;关节肿痛;湿痰流注;阴疽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治喘咳宜敷贴背部肺俞、心俞、膈痰饮。
生态环境:全国各地多有栽培。 
资源分布:原产于欧洲。我国辽宁、山西、新疆、山东、安徽、四川、云南多有栽培。
药材基源: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Sinapis alba L.的种子。
采收储藏:春播于 7-8月采收,秋播于5月中、下旬采收,待果实大部分出现黄色时割下全株,后熟数日,选晴天晒干,脱出子粒,簸除杂质即可入药,每1hm2产7500kg左右。
炮制方法:炒白芥子:原药簸尽杂质,炒至深黄色,微有香气即得。

白芥子 - 用药禁忌

肺虚咳嗽、阴虚火旺者忌服。且多食昏目、泄气、伤精。

白芥子 - 中药化学成分

白芥子1、种子含芥子油甙(glucosinolate),内有白芥子甙(sialbin)。还含脂肪油,芥子酶,芥子碱(siapine)和赖氨酸(lysine),精氨酸(arginine),组氨酸(histidine)等氨基酸。又含4-羟基苯甲酰胆碱(4-hydroxy benzoylcholine),4-羟基苯甲胺(4-hydroxy benzylamine)。
2、种子含黑芥子甙、芥子酶、芥子酸、芥子碱、脂肪油、蛋白质、粘液质。酶解后所得挥发油名芥子油,含有异硫氰酸的甲酯、异丙酯、烯丙酯、丁酯、仲丁酯、丁烯-3-酯、戊烯-4-酯、苯酯、苄酯、苯乙酯和3-甲硫基丙酯。脂肪油是多种脂肪酸的甘油酯,其脂肪酸为芥酸、廿碳烯-11-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棕榈酸、花生酸、硬脂酸、山嵛酸。 

白芥子 - 药理作用

1、抗菌作用:本品所含的异硫氰酸苄酯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酵母菌、20种真菌及数十种其它菌株均有抗菌作用,对革兰氏阴性或阳性细菌的有效抑菌浓度为1:10(2)-3×10(2)。白芥子水浸液在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许兰氏黄癣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抗真菌作用。黄芥子甙水解产生甙元芥子油亦具杀菌作用。 
2、刺激作用:白芥子甙,本身无刺激作用,遇水后经芥子酶的作用生成挥发性油(白芥子油)。芥子油的主要成分异硫氰酸烯丙酯具刺鼻辛辣味及刺激作用。能使皮肤发红、温暖,甚至引起水泡。

白芥子 - 药(毒)理学

本品所含的异硫氰酸苄酯对小鼠、豚鼠、大鼠腹腔注射的LD50分别为76-107,68及72mg/kg,口服的LD50分别为134,81及128mg/kg。

白芥子 - 临床配伍

1、白芥子配伍紫苏子莱菔子。 白芥子温肺化痰、散结利气;紫苏子降气化痰、止咳平喘.莱菔子降气化痰、消食导滞;三药伍用 有温肺化痰、降气平喘、化食消积之功效 用于治疗痰壅气逆之咳嗽喘逆、胸闷痰多、食少难消之症 尤以老人、虚人咳嗽痰喘 日久不愈为宜.
2、白芥子配伍甘遂大戟 。白芥子祛皮里膜外之痰;甘遂、大戟泻水逐饮散结.三者伍用 有祛痰逐饮之功效 用于治疗痰饮停滞膈下之咳嗽、胸痛、胁痛、喉中痰鸣、流涎多痰、 或胸背、颈项、腰胯突然隐痛不可忍 或手足冷痹 或神志昏倦多睡等.近年来多用于治疗渗出性胸膜炎.

白芥子 - 常用选方

白芥子1、治感寒无汗:水调芥子末填脐内,以热物隔衣熨之,取汗出妙。(《简便单方》)   
2、治上气呕吐:芥子二升,末之,蜜丸,寅时井花水服,如梧子七丸,日二服;亦可作散,空腹服之;及可酒浸服,并治脐下绞痛。(《千金方》)   
3、治妇人中风,口噤、舌本缩:芥子一升,细研,以醋三升,煎取一升,涂颔颊下。(《圣惠方》)   
4、治关节炎:芥末一两,醋适量。将芥末先用少量开水湿润,再加醋调成糊状,摊在布上再盖一层纱布,贴敷痛处。三小时后取下,每隔三至五天贴一次。(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5、治阴证伤寒,腹痛厥逆:芥菜子研末,水调贴脐上。(《生生编》)   
6、治大人小儿痈肿:芥子末,汤和敷纸上贴之。(《千金方》)   
7、治肿及瘰疬:小芥子捣末,醋和作饼子,贴。数看,消即止,恐损肉。(《补缺肘后方》)   
8、治咽喉闭塞不通甚者:芥子三两,捣,细罗为散,以水蜜调为膏,涂于外喉下熁之,干即易之。(《圣惠方》)   
9、治耳聋:芥子捣碎,以人乳和,绵裹内之。(《千金方》)   
10、治眉毛不生:芥菜子、半夏等分。为末,生姜自然汁调搽。(《孙天仁集效方》)   
11、治疗风湿脚气肿疼无力:白芥子、芸薹子、蓖麻子、木鳖子(去壳)、白胶香各一两 胡桃五枚(去壳).上六味 一处捣三千杵 成膏.每用皂子大 摩疼处.(《圣济总录》芥子膏) 
12、治疗肿毒初起:白芥子末醋调敷之.(《濒湖集简方》)   
13、治疗伤寒后 肺中风冷 失音不语:白芥子五合(研碎) 用酒煮令半熟 带热包裹熨项颈周延 冷则易之.(《圣济总录》芥子酒熨方)http://www.health610.com/post/view/id-10465
14、治疗高年咳嗽 气逆痰痞: 紫苏子、白芥子、萝卜子.上三味各洗净 微炒 击碎 看何证多 则以所主者为君 余次之.每剂不过三钱 用生绢小袋 盛之 煮作汤饮.(《韩氏医通》三子养亲汤) 
15、治疗风湿涎痰 结成痞块: 外用白芥子为末 醋调敷患上.内用白芥子为末 神曲打糊丸梧子大.每服三钱 清晨参枣汤下.(《方脉正宗》)
16、治疗翻胃 吐食上气及羸弱不欲动: 白芥子 晒干 为末 酒服方寸匕.(《普济方》)
17、治疗臂痛牵引背胛 或辍或作 由营卫循行失度 痰滞经络 或似瘫痪: 真白芥子、木鳖子各三两(麸炒) 没药(另研) 桂心、木香各半两.上为末 每服一钱 温酒下.(《妇人良方》白芥子散)

白芥子 - 外治偏方

原料:白芥子、甘遂各21克,元胡、细辛各12克。
制法:共研细末,每次取1/3药末,加生姜汁调成稠膏(每次用鲜姜60克,浸泡后捣碎,挤汁),分摊在6块边长为5厘米的方玻璃上或塑料薄膜上(药膏直径为3厘米)再取麝香0.3克(无麝香时可用冰片1克,或丁香粉、肉桂粉共1克)分撒在药膏上,并贴在背部双侧肺俞、心俞、和膈俞穴上,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在三伏天共贴3次(即初伏、中伏、末伏的第一天,从上午11时开时贴药,至下午2~3时为止,如贴后局部有烧灼疼痛时,可提前取下),连贴3年为1疗程。
功效:据报道,治疗支所管哮喘1000例,3年显效率为60%,总有效率为98%。肺俞穴位置:俯伏位,在背部第三椎下凹窝左右向外各量5厘米(1.5寸)的地方。心俞穴位置:俯伏位,在背部第五椎下凹窝左右向外各量5厘米(1.5寸)的地方。膈俞穴位置:俯伏位,在背部第七椎下凹窝左右向外各量5厘米(1.5寸)的地方。

药物应用鉴别
1、白芥子与莱菔子、紫苏子三者均有化痰、理气、定喘的作用;但其中莱菔子是散肺气而消痰,紫苏子是降肺气而祛痰,白芥子是温肺病豁痰;三者功用各有所主,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2、白芥子与天南星:二药均走经络而活无形之痰,然前者利气机消痰结;对于寒痰阻滞经络所致的关节不利,疼痛及发为阴疽者宜之;后者祛风涤痰;对于风痰引起的抽搐,半身不遂之证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