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咖啡教室收钱吗:熊春锦先生:东方龙文化的文明与教育(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3:38:44

五、“文”的种类与分类:

   “文”,作为东方龙文化的基因元素,它的本身就具有三元(源)的系统性。“文”,是万物表达自己本体现象和动态变化的一种质元能量凝聚,并且构成物元形态的标识,能表现出多种特征的一种有质无形的反应。慧观者通过观察记录,描记书画 “象形表构”,形成智能意识可以理解掌握以及应用的各种符号与图形,就称之为“文”。“文”具有能量的动态性,在未被描画成形之前,在它还处于万物的形体之内或形体之外时,它具有一种“聚则成形质,散则成能量(气)”的特征。

    万物生命体,全都具有自己所拥有的品质不同的“文”。仅就人体生命而言,正常时有健康的文。比如说善性文,善性文能够在自己体内和身体周围比较丰富地活动,说明这个人一团和气,大家都愿意接触自己,而且自己的身体也必然是一种健康的状态。生病时会产生病理文,慧性深厚的人观察病人身场周围以及身体之内,就会发现其中的病理文。这个病理文,实际上就是认识疾病实质的一个中间媒介体,积累经验后,就知道这类文属于什么病,或者这一个病的文反映在本因上是某一种动物或者某一个生命释放出来的提示信息。如果捕捉到了,就能够直指本源,而找到其中本因性的疾病根本原因。例如,人类七情六欲的变化,通过心所发出的心念活动,可以形成不同的心理文。人们所发出来的音有音文,人们诵读经文也有着不同的能量文,万物全都是以能量方式而存在,都会产生出各自不同的文。

   ⒈论德章之文:

    举个例子,《德道经》第一章“论德”,在人们诵读的过程中,能够产生“文”的三元。当我们能够实现与圣人居,与圣人谋时,就能慧观到体元,而走近体元,也就是作者——老子圣祖,以及诵读者自身的体元,看到老子的形象,而与老子居、与老子谋。更进一步深入细化之时,则可能发现诵读这一篇“论德”章时,就会慧观到物元现象,慧观到质元现象,三元一起来观。例如下图所示:


论德文

 

   这个图给大家发过了,“论德”章三个佛手交叠而呈现在这个章文能量体当中,而画的三个“8”字文,实际上就像麻花。我们祖先非常聪明,告诉我们如何炸麻花,只要买一个麻花看一看就会知道。“8”字双面螺旋结构,人体内都有;在看不到的文字世界,同样有这种文,我们不要口里吃着麻花,就忘记了有质无形当中也同样存在着这种能量结构体。

   我们在诵读“论德”章的时候,是可以观察到这种经文的“文”能量构成的这个文形,也就是物元能量结构体,通过我们的百会,通过我们的前额,进入到我们的体内。古代,也称其为“佛手通玄文”或者“法掌通玄文”。要是观察到了这个“文”的话,那么能量的品质、质量,的确是比单纯用口诵读的效果要好得多。“8”字形螺旋体就是一个“玄”字,之所以三个圆连续使用,根据连续诵读的声音,它就源源不绝而下,构成一个能量瀑布流,构成一个物元的瀑布流。能量就像庐山瀑布和黄果树的瀑布流一样,直泻奔流而下,进入到我们的体内。

   物元是由质元凝聚而成,因此,它出现以后则自然释放质元能量。上面的图文,具有这种质元能量作用,诵读者与受众者都可以感受到这种能量的产生。

   “文”的体元系统,也是一个关键内容。为什么说在诵读的时候,要与古人居,与古人谋,要主动地去与古人联系?在诵读老子《德道经》时,最好开始就先主动、恭敬地去与老子进行心灵沟通,它可以帮助我们,尽快地与老子居,与老子谋。这花不了多少时间,但是效果就比单纯以我为中心进行诵读要强大得多。在这一过程中,就是要让诵读者与老子心意神相合,或是能够达到一个良好的“居”与“谋”状态,构成完整的体元相合的模式,那么经“文”的物元以及质元才能更好启动开来,并且发挥到最佳的状态。

   所以,从“文”的三元性,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有的人诵经效果快而好,有的人却是毫无效果?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是否能够做好恭敬诚信地与老子居,与老子谋,因为体元的连接是物元传输通畅、质元能够顺利进入我们体内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完成体元系统的完整性连接的保证。

   在经典诵读的“恭熟忘合灵”五字诀之中,“恭”字是最为重要、最为重要的一个字。“恭”字的完整内涵,具有“信、敬、爱、畏、恒”五元素。这五种元素完整不缺,真实丰厚,方为“恭”字诀的具备。第一个因素是信,要有那个信念,要有那个诚信,要有那个信仰,建立道德的信仰,建立对道德的诚信,建立对道德实践的忠信,这是一个前提,是一个基础。只有具备了信念,那么才能清理迷惑与躁乱,立起恭敬的真实性。第二个元素“敬”,就是尊敬,就要谦虚,要处下,要虚怀若谷,要有敬信的态度,没有处下的礼敬,就无法生恭敬心。第三个元素就是“爱”,要有慈爱、博爱,要爱老子,爱圣人,爱众生,爱体内的所有生命,渴望他们获得营养,渴望他们生命能够改变质量,提升活力,真爱无私,大爱无畏,唯其爱心具备才能恭而存真。第四个元素就是“畏”,要有敬畏心,要有畏惧心,不能无法无天,老子天下第一,不能用自己的智能意识完全主宰自己的内天下,要有畏惧,知道敬畏天地,敬畏自然,敬畏道德,才能确保不生妄想,知畏则能处下受教修品格获能量再造自己。第五个元素“恒”,就是坚持的意思,就是长久和反复的意思。修身的东方龙文化,关键是在生命内外的真实实践,修和行同时并举,修和行产生效果和作用需要时间进行验证和诞长变化,人的生命孕育需要十月怀胎而成形,人的修身基础离不开十年炼己的为学者日益的善正德积累,这个积累离不开恒时和恒行。

   这五大元素全部都具备的时候,体现出的“恭”才真实。实际上,恭熟忘合灵当中,如果一个“恭”字做真实了,真修实行地将五个元素完整具备了,那么这个“恭”就容易进入自动连接东方龙文化当中的慧识三元系统,也就是体元、物元和质元系统,产生“玄之有玄、众眇之门”的诸多作用。

   “文”的内容丰富广泛,天文、人文、地理都是文。分类归纳,也是方法众多,进行概要性地分类,也可以将其归纳为七大类别:

   (1)一切正、善、德的能量文,道光德能皆有文,上善优秀的经典也有文,就如上面所举的例子。相反的能量,如阴性的文,邪气的文,六淫七情皆有文。

   (2)万物所具有的本体特征的文。

   (3)各种声音所形成的各种特殊的文。

   (4)所有疾病的病理文。

   (5)能够用来治病的治疗文(其中包括用音来治疗的声音文)。

   (6)处理与化解一些事物的文,同一件事物的处理文,常可寻到相关的“符”。

   这些符的出现,也就充分反映了一阴一阳谓之道,有矛即有盾。在肉眼不可见的四维、五维空间,有相互的制约性。因为一旦分解到二,那就一定有阴阳之体,所以它的相互制约、相互化生,都是可以找到对应的东西。

   (7)人与动物心理活动所形成的文。

   在这一类文中,也可将人与动物扩展到一切的众生,比如因果链中的债主们以及肉眼看不到的众生,他们的所求以及嗔怨,也同样会产生特殊的文,表达出来,同样也是可以被描画出来的。

  ⒉善化嫉毒文:

例如,意识中的阴意不良活动,最容易产生嫉恨、嫉妒之嫉“文”,但是慈悲心遇到这类嫉文之时,能够自动生成善文,自然化除嫉文产生的毒性能量和杀伤性能量。善嫉者,亦可依据此善文自己破解和化除自己心意中生成嫉文这一物元,以及同时清理释放的嫉毒质元能量。



善文破嫉毒

 

 

   这个嫉“文”的特殊结构非常有趣,这个嫉表现在哪里呢?表现在我们意识的意里面,表现在浊意、妄意里面。当人们在相互交流的时候,如果嫉妒的嫉气这个心理活动一旦产生,马上就会释放这样一个嫉文出来,就像漫天飞舞的大雪花一样。不过,这个雪花不是洁白可爱的,而是混浊、黑暗的,迎头盖面就会向所嫉妒的对象扑面而去,冲入对方的身场之中。敏感者就会感到浑身不自在、不舒服,那就称之为嫉“文”攻击性符号。嫉文是由嫉妒者心里产生的,虽然没有主动说要攻击对方,但是由于心里嫉妒别人的成就、嫉妒别人成绩,产生种种嫉妒的不良意念,就会产生出大量的这种四个尖尖角带有三根针的能量体攻击对方,同时也会伤损自己内部的正气能量。因为嫉气一生,自己的功德林就像水库的水一样迅速干涸了,调动大量的能量来转化成这种物元结构图,然后在自己的阴意和神性的驱使下向对方释放,所以会消耗自己大量的能量。这种情况,都是表现在情志活动当中。

   当然,忿怒的时候,会产生忿怒的文;悲伤时,会产生悲文等等。“嫉妒”的“嫉”有“嫉文”,“妒”也有“妒文”。女性的“嫉”文和“妒”文,都比较典型,很容易产生;男性的“妒”文比较多一些,“嫉”文比较少一点。但是,不管是“嫉文”,还是“妒文”,都有伤损自己和损害别人的作用。为什么说修身者一定要平心静气,善待万物,六欲不生,七情不动,从根本上来说,都是要防止将自己体内良好的后备库储的质元能量转换、组合、拼接和形成各种不良的物元性的“文”,释放于对方和体外,耗散自己的功德林,就是强调要杜绝这个弊端和后患。

   如果被攻击者能正确对待这种被攻击的不适和不舒服,就可以用这个“善化嫉文符”来进行化解转化,化腐朽为神奇。甚至将对方没有使用的“嫉文”,将其尖尖磨掉,拉成一个圆圈,将十二根刺也去掉,转化成能量,重新在这个善文当中和善文外面所构成的六个文当中进行整合、重构,把这个不良的攻击性的物元体,转换成良性能量加以吸收,就能够把这个嫉毒的质元能量加以转化。

  ⒊化治胃病文:

人类不仅在各种情志生成和表现时,会诞生出肉眼不可见的“文”,而且还可以慧观追踪发现它们的不同作用力和效应,并且可以记录下来。人类在罹患各种疾病时,同样会出现各种形质各异的“文”。例如,对于胃病患者而言,常常能够在他们的胃区,发现一种具有特征性的胃部疾病文。这种疾病文同样可以运用观文用符的方法进行调治,并且产生较佳的疗效。



化解胃病文

 

 

   很多人有胃病、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等。在这些人的体内,在胃区里面,常常可以发现非常奇怪的胃病文,像甲骨文“ ”字上部结构形态的纹路。胃病文上部分的结构,完全就像蛇一样,在张着嘴吞噬我们胃里面的正气能量,损伤我们的信德能量。它们一旦显现在胃当中,病人就会有各种临床的反应,从物元到质元出现不良的反应,而且会由功能性的病变转化成为实质性的病变。

   不管我们能否观到胃病文的存在,但是我们了解和掌握了治疗胃病的文,那么对它就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或者具有良好的制约清理作用。治疗胃病文,下面有三个小鱼钩,能把胃病文里的三个“小泥鳅”给钓出来,清理出体外。

无论在道医学领域,还是在西方医学领域,都有一些特殊的治病方法。其中,有“说病医治法”和“与疾病对话医治法”。有的人,能够跟病人坐在一起,将这个疾病的来龙去脉以及本因、内因、外因,以转弯抹角或直指其源的方式,循循善诱说个清楚明白,使病人的意识智能认识到其中的危害性,进而自觉改变自己。当然,说病医治法常常用于患者七情六欲当中因不孝、粗暴而剧烈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所构成的一些疾病。这方面的疾病,运用说病医治法效果比较快,而且也可以直接把原因暴露出来,没有什么可顾及的。还有一种,就是医生直接跟疾病的体元对话,观察它的物元,清理它的质元。这种方法当中,如果掌握了疾病的文以及化解对治的方法,加上这些辅助性方法,有的放矢,观文对话,文与音相结合,那么效果肯定就会提高。在这里,也将其列出来供大家参考。

  ⒋治疗癫痫文


治疗癫痫文

 

 

   例如,在癫痫病患者身场内、头颅区,可以慧观到癫痫文。若有爱好者且有能力运用治疗文时,则可以较好地化除清理癫痫文。若能观想癫痫治疗文,同时与疾病进行对话,劝化本因,则治愈其疾就易于成功。这个癫痫文是怎么释放的呢?一般都是患者的大脑皮层接收到病理变化的能量体以后,这个质元能量体构成了物元能量形,因而会被发现。当然,其中的体元常常跟砍头式杀戮有关,比如患者自己或者父母祖辈曾经对动物或人进行了一种砍头式的屠杀,结果就会困扰到自己或子孙后代身上,因而产生这个癫痫文,这是体元方面的原因。如果可以看到癫痫文构成的物元文,那么在清理这种能量体时,由化解癫痫文这种能量体物元进入到患者的体元当中进行化解,将是极有帮助的。所以,在这里就列出化解治疗的文来对治癫痫文。

  ⒌十指隐文:

   文,在万物的内外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广泛涉及天、人、地各个领域的内外。但是“文”在东方龙文化当中,大家一定要超越智能意识认识的局限性,一定要站在慧识认识的高度上,运用《易经》里面的原理,掌握它是指的肉眼不可见的质元能量构成的物元体,这才是真正的“文”。这个“文”的外显外化和智能记录,有助于我们重新再次进入到有质而无形,超越三维限制的时间和空间当中去观察它。文,既有统一性,也有特殊差异性,隐性的文决定着显性的文。

   《黄帝阴符经》中,曾经指出:“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很多人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其实宇宙的奥秘就在我们的双手之中。这个“宇宙在乎手”的奥秘,内天下和外天下的奥秘都全息性地集约在我们的手上。我们首先就必须弄清楚手上显隐共存的两重“文”。人们一般只知道,在双手上有肉眼可以看到的十指尖指腹上的罗纹,另外还有掌纹和指间指节纹;却不知道这些显纹的背后,还有需要“守其黑”才能掌握的隐文。对隐文与显文,要同步一体掌握其形,那才有可能实现“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

   下面的图片,透露的是十指尖罗纹背后的隐文之形名,对具有慧识基础者实现“宇宙在乎手”,将会有所助益,有志趣者可以验之。掌握十指隐文形名后,把这些文一观,再把这两句话一念,可能就会有更深切的体会,就体会到《黄帝阴符经》中讲的这两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东方龙文化的很多内容,是需要实证的,不是嘴巴上说就能说清楚的,所以不要仅依赖语言和文字的引导,而是要靠自己去进行诚信的实证。


十指隐文

   大家依次点掐住左右手十指的相应部位,默察左右手十指隐文的形态,口诵左右手十指隐文的对应名音,“乾元亨利贞,罡正大如雷”,同步把握好文、名、音进行实践,则必然会有所感应。形名学一经采用,效果即会产生,“万化生乎身”的感格和慧观所知,就大不一样,也就能验证东方龙文化的真谛了。

   由于在这里我们只是先进行理论探讨,受篇幅所限,故不能一次性地将人类生命真相中的各类神奇的文,将天体各类神秘的文、地球山和水伴生的各种文理,全部逐一列出。择其典型介绍一部分,是为了论述东方龙文化的“见首不见尾”的特征,而认同老子“修之身,其德乃真”的修身内求原则。

  ⒍“化”文:

   什么叫“文”,“文”为什么能“化”?如果以智能的解释,那只能说是一种转化。“化”的甲骨文 ,是背靠背躺着的两个人,而且头部的方向不一样,这才是“化”。


筊化阴阳图

 

 

   这个“化”的甲骨文,像二人相倒背之形,一正一反,以示变化。本义:变化,改变。《易·系辞传》:“知变化之道”。虞注:“在阳称变,在阴称化,四时变化。”荀注:“春夏为变,秋冬为化,坤化为物。”由此可见,阴阳显化,化显阴阳,显化与隐化全都客观存在于宇宙之中。

   研究中国龙的文化,初观文化的“化”,慧观中可以见到一个画面,这个画面中的景象,迄今为止,在南方农村和一些道观中仍然存在。那是一种预测事物的方法,一对相合的半圆木,一头尖,似兽之角。民间称其为“筊”,合在手上祈祷一下,然后丢到地上,掷筊。这对半圆木,会在地上呈三种信息提示而摆放:如果一正一反,则是中气以为和,和谐通达,所祈愿的事就会成功。如果两个正或是两个反,此事皆不会成功。其中,双阴朝上,则存在着所求之事若不迅速以善正德的心思意识行为进行修改,则具有继续向阴性恶性发展的趋势;若双阳朝上,则说明求变“化”之信息的人,心、意、言、行四个方面存在着执着、妄想,需要修身调适至合适状态,才能有利于事物的正常发展。

   我们用木头削的“筊”,来跟“化”的甲骨文 做一个对比,可以发现:“化”在从文向字的智能转变中,甲骨文记载了慧识文化期的真相。两个正反倒着的人形,提示着“化”与“人”相关,与人的心、意、言、行四元素的阴阳属性相关。化吉化凶,化善化恶,全都与人自己本身的心态和心理素质的德正善状态密切相关。掷筊的方法,则是“化”文在转向智能专用以后,慧以观文丢失,人们在民俗文化中保存其慧性通玄达灵的一种方法,以此决疑难,断迷惑。

   “文之化”,文化的内容主要是以人为主,人是如何来到地球上的?人类的品质为何会滑落?人类的繁衍与多个人纪的灭亡又是怎么一回事?等等不离“人”的各种真相内容的研究,皆是文化的范畴。通过“文”的善化或者恶化,或者阴阳分化,而研究人类的去向和文明的走向,都可以由隐及显的“文”的变化来进行判断。就像对于“文”本身,可以从“文”到“字”的这个变化就可以将其研究出来。人类离道失德的变化过程和慧性向智能变化过程,也一样。

   文化,因为“文”本身的隐形客观存在性,以及从质源到物源的能量储合构成变化性,使“文之化”存在着比较完整的隐化性和显化性,以及显隐同步变化性。抓住了“文化”一词中的隐文隐化性,才能比较全面掌握显文显化的智能外在性。在东方龙文化的领域中,这种“神龙见尾不见首”,必须慧智同运才能全面掌握的现象,可以说比比皆是,广泛存在于各个领域之内。

   东方龙文化当中的咬文嚼字,解密龙文化从符至文、从文至字的慧转智变化,也就可以管中窥豹,略见其貌。在此基础上,也就不难举一反三,全面进入和把握其中的奥妙。龙文化的神髓,关键是慧智同运,修身内求。不离开这些原则,来掌握龙文化,可以说是比较容易的。

   分别论述了“文”和“化”之后,进一步还需要合字为词,进一步解析“文化”。“文化”这两个字,最初见于《易·贲卦》:“观夫天文,以察时变;观夫人文,以化成天下。”什么是“人文”? 《易·贲卦》:“文明以止,人文也。”《易经》当中,对天文和人文全都极其准确地运用慧智共运的行文方式,揭示了这个“文”的内涵。慧观天文星象(大象无形),而不是“星相”,就可以观察出时局的变化,从大范围内掌握未来变动的趋势,顺应趋势,提前计划,安排而动。慧观人文,可以了解和掌握人们隐藏在语言和行为背后的真实心理活动与需求,调节修之身的方法,感化和教化人们,使其不离“其德乃真”的根本方向,而使内天下转化成功,并且作用于外天下而达成和谐的状态。内天下的“文”和外天下的“文”,全都在慧性之光下,善正合德地清晰起来(文明),就称之为“文明”。呈现到根本实相之中(止),这才是“人文”之意。

   可惜,魏晋时期的儒学大家王弼,却只是智能型地批注为“止物不以威武,而以文明,人之文也。”这种撇开慧识而纯以智能做定义的“文”义,就完全屏蔽了“文”的隐性特征和强大作用力,从此就失去了本意,而只存在它的外显性。并且被人为地局限化,生成了智能的“文化”定义。“文明”同时也就与“暴力”相对应了,似乎文化的目的,就在于单纯地使我们的这个世界由暴力跻入文明,即所谓“化成天下”。以智解慧,以儒解道,在汉代以后是蔚然成风。王弼就是智能非常聪明,能说会道,可以驳倒当时很多的名家,成为一代儒学大家。单从他的批注上,可以看出他还没有读懂《易经》。他不知道如何修身,所以就解释不了2500年前形成的经典,大量需要大慧大智才能解读的一些优秀经典就这样丢失了。这种智能迅速发展的现象,加深了东方龙文化的遗失。

   西方智能文化领域之中,对“文化”的定义与中国儒学智能的定义,那的确是一种“英雄所见略同”的现象。例如,桑戴克(Lynn Thorndike)教授所写的《世界文化史》这本书,对“文化”出具了下列的定义:“我们研究文化的人,除了人类自相残杀和灾害以外,更要注意人类建设的伟业,和那些已经成就的政治组织与社会组织,实业和艺术,以及科学与思想,一言以蔽之曰文化。”

   西方和东方智能文明所定义的文化,只包含着东方龙文化中的一小部分内容,而并不是全部。智能文明所定义的“文化”,认为凡属人类创造的事物,全部都囊括在文化的范畴之中。人类过去与现在的生活,以及未来的发展,全都不可避免地受到自己的文化所支配。凡是文化程度高的国家或民族,都能永久生存于世界。而文化程度低者,往往会被其它高等文化所同化和夷灭。这种现象,证之于古今中外,而无有不应验者。

   智能文明所认知的文化现象,虽然基本属于这一种规律性,但是分析起来,这一结论还并未触及到智能文明时期各种文化的特殊性。

   人类的文化特征,归纳起来基本分为三大类文化:稳居第一位的,应当是以老子为代表的东方龙文化。第二类,是在完全的智能时代所产生、在东方和西方都同时存在的羊文化。西方的羊文化,表现在《圣经》的记载之中。约翰福音中说:“我是好牧人,好牧人为羊舍命”。“我是好牧人,我认识我的羊,我的羊也认识我”。所以说,西方在宗教文化中存在着羊文化现象,西方《圣经》文化具有羊文化特征。而中国的羊文化现象,则贯穿于儒学的文化之中。儒学,据《庄子外篇·在宥第十一》所言:“夫施及三王而天下大骇矣。下有桀跖,上有曾史,而儒墨毕起。”[2]这句话就是说,儒学的兴起和产生,是因为社会道德的败坏,背弃了伏羲的易道文化和黄帝的法道文化,离道失德,善恶分极应运而生。在夏、商、周时期,儒学和墨学同时萌生和发展,至孔子而儒学成熟。

东方儒学文化的羊文化特征,从儒学的文化特征和内容中不仅可以得到验证,同时这种羊文化的特征还参与和渗透于全息性文字的创造过程当中。例如“羊,善,羲,養,美,義”等等文字的构形当中,都是以“羊”字为主要部首而构成。“羊”,一般所讲的“羊”都是指绵羊,绵羊的性情主要是指温柔驯顺。西方宗教性的羊文化,主要是引导人驯顺于上帝,尊上帝为牧羊人。而中国儒学的羊文化,却主要是引导人们驯顺臣服于历朝历代的皇帝,最终沦为犬儒,而构成“犬文化”,忠实地替皇帝看守着“羊群”,使羊儿们懦弱愚昧,维护着皇权的专制利益。这是中国智能文化的一个特点。

   西方《圣经》文化中,虽然像东方儒学文化一样存在着羊文化,但是在西方,这种羊文化观念始终没有形成社会的主流文化,比中国儒学“羊文化”对社会的影响要小得多。相反,西方社会在智能利益的驱使下,诞生出一种“羊文化”在前而“狼文化”在后的双重文化模式,使“狼文化”反而成了整个西方文化的主流。并且,在近几百年以来,牧师与将军联手的羊狼合璧体,在18-19世纪,驰骋于世界各地,抢占殖民地,继而宗教与商业联盟,席卷全球。这种双重文化的复合体,驰骋于世界各地,无坚不摧,无往不利。

   世界各地许多弱小民族和他们的弱小文化,在这种羊狼文化面前,纷纷俯首称臣,迅速被同化和夷灭。唯独中华文化绝然不同,虽然几百年以来逢遇长期内忧外患的双层夹攻,各种汉奸不断地自毁于内,各国列强软硬兼施攻于外,但是她却始终屹立而不颓,反而越被攻击越坚强挺拔。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是因为东方文化是龙的文化,东方龙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脊梁和靠山。中国文化的根柢是龙文化,她既不是羊文化,也不是狼文化;既不是鸟文化,也不是鱼文化。这个文化的特征,正如孔子拜见老子时所描述的那样:奔走的野兽,可以用罔置陷井而擒之;水里游动的鱼,可以用丝线香饵而钓之;天空飞翔的鸟儿,可以用飞箭而弹射之。唯独神龙,令人难以用智能捉摸,它乘风云而上天,“见首不见尾”,用心智无法揣度它的力量,上天入地隐显自如,无法捕捉。

   这就是东方龙文化和老子道文化的神髓!伏羲黄老学所共同构建的东方道德根文化,就是东方的龙文化。“其犹见龙耶”,再怎么强大的狼文化也无法将其吞噬。因此中国的希望和民族的复兴,在狼文化跻世称雄的当代。许多人、许多学者想假手于改良型的儒学羊文化进行复兴,我们必然难以看到光明的希望。儒学的羊文化,虽然被秦汉以降的帝王们培养成具有犬文化的特征,但是牧羊犬在狼群环伺之下,同样难保其身。

   中国儒学若没有道学龙文化的依托,其实早就会被西方列强们的狼文化吞噬得骨肉无存,毫无招架之力。故此,唯有依靠和信赖自己的龙文化,与老子居,与老子谋,才可能成功地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