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尿道炎常用药:180401_11系新规则与03G对比(通用部分、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7:29:39

目 录

一、     综述

1、          编制背景

2、          通用部分

 

二、     柱

 

三、     剪力墙(待续)

四、     梁 (待续)

五、     板  (待续)

六、     基础  (待续)

 

 

 

 

 

 

 

 

 

 

 

一、     综述

1、          编制背景

1.1         发布时间

11G101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质[2011]110号通知;

2011年9月1日正式实施;

11G101-1替代03G101-1、03G101-4;

11G101-2替代03G101-2;

11G101-3替代03G101-3、08G101-5、06G101-6

03G1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质[2003]17号通知;

2003年2月15日正式实施

1.2         编制依据

11G10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50105-2010

03G10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 J186-2002

《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50105-2001

1.3         适用范围

11G101-1

适用于非抗震和抗震设防烈度为6~9度地区的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和部分框支剪力墙等主体结构施工图的设计,以及各类结构中的现浇混凝土板(包括有梁楼盖和无梁楼盖)、地下室结构部分现浇混凝土墙体、柱、梁、板结构施工图的设计。

包括基础顶面以上的现浇混凝土柱、剪力墙、梁、板(包括有梁楼盖和无梁楼盖)等构件的

平法制图规则和标准构造详图两大部分。

03G101-1

适用于非抗震和抗震设防烈度为6、7、8、9度地区抗震等级为特一级和一、二、三、四级的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和框支剪力墙主体结构施工图的设计。

包括常见的现浇混凝土柱、墙、梁三种构件的平法制图规则和标准构造详图两大部分

2、          通用部分

2.1抗震等级

老规范

新规范 P128

举例:框架结构,设防烈度7,檐高27,老规范是三级,新规范为二级抗震

2.2钢筋类型

变化:

a、取消235热轧光圆钢筋,新增热轧光圆钢筋Q300,替代原有Q235;

b、新增了屈服强度为500的钢筋类型

影响:

a、在实际工程中需要按照新的钢筋类型分别统计对应的钢筋总量

b、新类型的出现在今后各地区的新定额中势必会有所体现

举例:

钢筋量统计

2.3保护层

变化原因:根据我国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分析,并参考《混凝土结构计耐久性设计规范》从混凝土的碳化、脱钝和钢筋锈蚀的耐久性角度考虑,不再以纵向受力筋的外缘,而以最外层钢筋(包括箍筋、构造筋、分布筋)的外缘计算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变化:

a、新平法规定保护层厚度以最外层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外表面的距离,不再是主筋外缘起算;

b、保护层厚度是以混凝土标号>C25为基准编制的,当标号不大于C25时,厚度增加5;

c、按照平面构件和杆状构件分两类确定保护层厚度。

11G101                         03G101

影响:

a、规范中规定的各构件保护层厚度比原规范实际厚度有所加大;

b、对于柱、梁的箍筋大小计算影响很大,外侧箍筋计算简单了,但内侧箍筋计算复杂了。

举例:

a、旧算法

1#箍筋总长:2*(B-2*bhc)+2*(H-2*bhc)+2*Lw+8gd

2#箍筋总长:2*[(B-2*bhc-D)/3*1+D+H-2*bhc]+2*Lw+8gd

b、新算法

1#箍筋总长:2*(B-2*bhc)+2*(H-2*bhc)+2*Lw

2#箍筋总长:[(B-2*bhc-2*gd-D)/3*1+D+2*gd+H-2*bhc]+2*Lw

注:bhc表示构件的保护层;gd表示箍筋直径;Lw表示弯钩长度;D表示该边纵筋的最大直径

2.4钢筋锚固

变化:

新规范中只是直接给出了基本锚固lab,labE

影响:

新规范中同时出现了锚固和基本锚固两个概念。锚固长度不再直接给出,而是需要计算,对于不同的受力位置所采用的锚固类型不同,增加了计算难度,同时旧规范已经不能满足要求。

换算关系:

a、非抗震锚固长度la=非抗震基本锚固lab*锚固长度修正系数(当钢筋直径大于25时,取默认值1.1)

b、抗震锚固长度lae=非抗震锚固长度la*抗震系数(一、二级抗震等级为1.15,三级抗震为1.05,四级抗震为1.0)

c、抗震搭接长度=搭接修正系数*抗震锚固

d、非抗震搭接长度=搭接修正系数*非抗震锚固

2.5机械锚固

作用:机械锚固是减小锚固长度的有效方式,其原理是利用受力钢筋端部锚头(弯钩、贴焊锚筋、焊接锚板或螺栓锚头)对混凝土的局部挤压作用加大锚固承载力。

新图集中的钢筋弯钩和机械锚固的几种形式

变化:

新增三种弯钩与机械锚固形式

影响:

对搭接形式的统计增多

二、     柱

1、          基础插筋

新旧平法对比:

影响:

插筋弯折长度判断条件减少,计算比以前简单;但是基础锚固区内箍筋根数判断条件增多,箍筋计算相对变得复杂了。

2、          嵌固部位

变化:

无地下室时:嵌固部位在基础顶(首层地面);

当有地下室:基础顶面嵌固部位由设计决定(可设可不设),地下室顶面(首层地面)仍然为嵌固部位   P58;

P7第8条规定:设计需注明柱的嵌固部位位置

对比计算:

有地下室,基础顶部不作为嵌固部位时,纵筋露出及箍筋加密:

max(Hn/6,hc(D),500)

如作为嵌固部位,纵筋露出及箍筋加密:Hn/3

影响:

箍筋加密区长度随着设计者对嵌固部位的规定变化,计算箍筋时需要考虑的条件增多,工作难度加大。

3、          核心加密区

新增节点核心区的箍筋表示方法   P9

4、          顶层边角柱

变化:

a、新增角部附加钢筋

b、节点A,当柱外侧纵筋直接不少于梁上部钢筋时,可弯入梁内做梁的纵筋

c、节点B、C增加了弯折段长度与15d的判断

d、新增节点E,柱外侧纵筋到顶截断

影响:

顶部锚固值由多个节点配合判断,判断条件增多,算量难度增大

5、          顶层中柱

变化:

对比03G101-1 新增节点C

说明:柱的纵向钢筋伸至柱顶,并在端部增加锚头(锚板)

影响:

使用锚板构造,需要单独计算锚板工程量

6、          变截面节点

变化:

a、          用Δ代替C

b、水平弯折长度由伸入上层柱内200变为直接弯折12d

c、上层柱钢筋下锚长度由1.5LaE变为1.2LaE

d、          新增变截面的一侧无梁节点(最右侧),其水平段锚固值为LaE

影响:

a、用Δ代替C,避免对此处量差值的争议;

b、水平弯折长度由200+c-bhc变为12d,计算简单化

c、增加一侧无梁节点,柱变截面处计算判断条件增多,算量难度增大

7、          墙、梁、板上柱

11G101P61                          03G101

 

变化:

a、柱纵筋锚入墙顶部由1.6Lae变为1.2lae

b、水平段弯折长度由5d变为150

影响:下插钢筋水平段计算简单了

8、          下柱大直径节点

新增下柱较大直径钢筋节点,与上柱较大直径节点相通;

直接按原有规则计算即可

9、          多出纵筋柱根锚固

变化:

a、仅限于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6.1.14条在地下一层增加的10%钢筋,有由设计指定;未指定时表示地下一层比上层柱多出的钢筋

b、节点中有对基本锚固的判断

影响:

此处设计指定与否,影响算量人员的工作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