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脱发是什么原因:浅谈中国古代教育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5:26:10
浅谈中国古代教育(下) 
明.杜堇〈伏生授经图>
 中国古代的教育分为民办和官办,或称公学、私学。民办主要是指私塾,一些落第秀才,开科讲学、授课教徒。兴办教育成为读书人的一条重要出路,既解决生计,又培养人才,更促进教育的发展。
中国古代社会有尊师重教的传统,师道尊严,“天地君亲师”,讲究的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所以读书人都很愿意从教。如果自己的学生能够榜上有名,一登龙门,那老师是很有面子,可以荣耀一生。
官办主要的就是书院,有些书院虽然是民办,但都有官方背景,都得到官方的扶持、资助。书院是读书人深造、培养高级人才的地方,只有那些有志于科考的读书人,才有机会进入书院学习。
书院一般是各省和大的州府才有,古代历史上比较著名的书院有嵩阳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睢阳书院、象山书院、东林书院等。书院实行的是精英教育,有着浓厚的学习氛围和很高的学术水平。
执掌书院的山长,都是学界泰斗,无不是德高望重的名流大儒。社会办学与政府办学相结合,普及和提高相结合,中国古代教育形成完备的教育体制,能够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提供不同的人才。
中国古代的教育方法也很有特色的,比如那时候的教育分为经学、蒙学、半经和半蒙几种。蒙学也就是启蒙教育,启蒙的时候,老师只授课,不讲解。老师一字一句的念,学生一字一句的背,直到背熟为止。
在这过程中,老师一般是不讲解。所以那时候的儒生,随便叫一个出来,都可以洋洋洒洒的背上几十万言。这种教学方法看似笨拙,其实是很有效,也很有道理的。
第一是可以磨练孩子的性情,端正学习态度,此为正心诚意尔。第二就是通过这种强化训练,可以使圣人之言深深的刻在他的脑子里,一辈子都忘不了,可以使他受益终生。通过这一阶段,就会为他以后的学习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老师不讲解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些圣人之言都有深刻的哲理和内涵,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得清,讲了也未必明白。那是需要学生用一生的时间去体会消化、实践领会、融会贯通的。不恰当的讲解反而会误导学生,把学生领入歧途。所以,对于儒家典籍,启蒙的时候老师是不讲解,这是传统。
经学就是老师一边授课一边讲解,师生之间可以自由讨论。那时候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已经有一定的学识水平和扎实功底,能够和老师进行一些学术交流和讨论。学生可以提问,老师可以为学生破疑解惑。宋代以后兴起的理学,就是在师生之间学术交流和讨论中发展起来的。
半经半蒙就是在两者之间,老师有限度的给学生做一些讲解。经学也好,蒙学也好,学生的修业和老师的水平还是有很大关系。
中国古代教育是很注重启发教育,以及学生的领悟和体会,只有学生真正领悟掌 握,才算是入了门学到家。
有些人认为,中国古代教育就是死记硬背、枯燥乏味,其实并不尽然,这种理解很片面。学习需要努力,有一个吃苦的过程,只有努力才会有收获,这是天理。古代教育讲究的是循序渐进,学生的学业和自身修养是结合在一起,学生学习提高的过程其实是自我修行提高的过程。
其实中国古代教育并不枯燥,而是很有趣。因为学生除了学习儒家经典外,还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习诗词歌赋、练习书法、学习琴、棋、书、画等等,这些东西会给学生带来很多乐趣。
古代教育有很多对学生强化训练的方法,比如声律启蒙、对对子、作诗词、写作文、选学琴棋书画等,几乎每天都要进行这些训练,寓教于乐。这对于开发学生的智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水平,激发创造力和创作欲望,陶冶思想情操都大有裨益。
中国古代教育,有很多优良的传统,实在值得我们今天及未来的教育所学习和借鉴。
本文来自神州智慧网(http://www.shenzzh.com)
详文参考:http://www.shenzzh.com/a/jiaoyu/chuantong/2011/0120/7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