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狐臭费用是多少:当代汉族的族源分析:汉族的发展和演变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0:26:25
         古代汉人的产生:

        炎帝神农氏的部落有西边姜水的也有江汉南方的,有苗黎。好像以南方为主。炎帝部下祝融乃重黎之后的黎苗。炎帝部下的黎苗还有昆吾,苏,顾,温, 董诸姓。炎帝后来又与黄帝争中原,后来被黄帝打败了。黄帝是从西边来的。黄帝姬姓。 但炎帝之后的蚩尤,这位三苗九黎的首领与黄帝在中原反复交战。最后在涿鹿被打败了。黄帝得到了蚩尤的大批俘虏。黄帝的部落称为百姓而那些俘虏称为黎民(也就是炎帝或蚩尤的后代)。
       现在的苗人还有比汉文的古史更为详细的关于蚩尤与黄帝打仗的传说。再后来大禹建立了夏。这部分中原人自称为华夏人。后来东边的子姓的商人把大禹的子孙从中原赶走了。其中一支逃到了西边的周原。商人是东夷的一支。商人被灭后,许多殷商人逃到东夷,箕子逃到朝鲜,建立箕子朝鲜是不是也和这个亲近得族源关系有关?现在某些韩国人称汉字是韩国人发明的,他们的根据就是商族人属于东夷人,韩国有东夷血统,其实他们犯了逻辑颠倒的错误,依他们的说法,韩国人是中国人才对。子姓的商人与夏人确实有很大的不同。周人祖先是姜嫄后人,是一起源于姜水的母系部落。周人的确是炎黄一支的后代,但是是旁支。

        战国齐人中有许多东夷的血统。周穆王满西征犬戎。戎秦附之。秦当时是西戎诸部中的强者。秦在周平王后乃至齐恒称霸时,还有很浓的畜牧味。春秋战国五百余年,周,楚,吴,越,秦各国人民与文化开始融和。一个新的文化与民族渐渐形成。

        西元前206年,刘邦建立了大汉王朝。汉人,汉文化终于出现了。大汉可不是东周列国的继续。刘邦出自沛。沛今江苏。古为吴属地。汉继承了夏,商,周及楚,吴,越,秦。大汉与周之不同就在于汉包括了楚吴越秦。汉还有闽,粤和甘凉。而原东周仅为大汉的一小部,也谈不上是主体。汉人或汉族自秦一统起,经两汉,四百四十余年,汉本部各地方融和一体,汉人,汉族,汉文化到了东汉完全确立了。后经三国,西晋又约百年。晋袭汉,汉文化进一步发展。

        古代汉人大劫难——五胡乱华至隋


        晋八王之乱后中原人口大减,民不聊生, 经济萧条。西元304年匈奴人刘渊乘机称王。攻城掠地,在中原屠杀汉人。西元308年刘渊称帝。西元311 年,刘渊之子刘聪的部将刘曜攻入洛阳,大肆烧杀抢掠。一次屠杀三万民众。洛阳化为一片废墟。西元316 年刘曜攻入长安。西晋亡。

        汉族及其先人在中原苦心经营二三千年的家园完全丧失了。永嘉南渡,衣冠东渡。匈奴,羯,氐,羌,鲜卑五胡乱华,横行中原。刘曜,石勒石虎及子孙,符氏家族,乞伏国仁,秃发乌孤,赫连勃勃,沮渠蒙逊,慕容,拓跋 在中原烧杀淫抢,无恶不作。陷一城而屠一城。 屠杀汉人一次就数万乃至数十万。甚至把汉人当烤肉食之。五胡乱华,一百三十余年里,中国北方数百里荒无人烟。

五胡乱华后, 北方原来的汉人所剩无几。匈奴,羯,氐,羌,鲜卑先后十六国一次又一次的征服中国北方,重复地屠杀汉人。到了后来已无汉人可杀,就互相残杀。一直到了北魏时,鲜卑举国迁入中原的无人之境,在中原建立了北魏鲜卑国,北魏的人民以鲜卑为主体,包括鲜卑化的汉人,半鲜卑化半汉化的匈奴和其它胡人。

        隋唐汉人的产生——鲜卑血统的汉人

北魏时,普通汉人与鲜卑人通婚很普遍。到北齐北周时,北朝人血统以鲜卑为主。汉人血统平均恐不到三,四成。中原先是战乱中心,后又是北魏鲜卑的统治中心所在。汉人残留的要少的多。高欢算是汉人。但早已鲜卑化了,是鲜卑化汉人。他在统治北魏,东魏时,靠的是未汉化的六镇鲜卑人和鲜卑化的汉人及鲜卑化的匈奴人。他不仅不提倡汉话,反而提倡讲鲜卑话。恢复鲜卑体制。

         自永嘉年间至隋大业三百年,一个以鲜卑人和鲜卑化的汉人为主体包括鲜卑化的匈奴及其它胡人的新民族逐渐在中国北方产生。事实上,复姓长孙(拓跋),慕容,尉迟,呼延,宇文固然是鲜卑姓。而北方的周(普),奚(达奚),伊(伊娄),丘(丘敦),车(车焜),穆(丘穆),陆(步六孤),贺(贺赖),刘(独孤,或匈奴刘渊之后),楼(贺楼),于(勿忸于),连(是连),仆(仆阑),苟(若干),梁(拔列),略(拔略),寇(若口引),罗(吒罗),茹(普陋如),葛(贺葛),封(是贲),阿(阿伏),延(可地延,呼延),鹿(阿鹿恒),骆(他骆拔),薄(薄奚),桓(乌丸),和(素和),侯(胡古口引),浑(古浑),娄(匹娄),鲍(俟力伐),卢(吐伏卢),云(牒云),是(是云),利(吒利),副(副lu),那,如(如罗),扶(乞扶),单(阿单),几(俟几),儿(贺儿),古(吐奚),毕(出连),何(贺拔),莫(莫那),芦(莫芦),韩(出大汗),路(没路真),高(是楼),解(解枇),房(屋引),狄(库狄),潘(破多罗),薛(叱干),费(费连),祝(叱卢),温(塭盆),杜(独孤浑),稽(纥奚),吕(叱吕),等等也都是鲜卑姓。

          北周大象三年,杨坚称帝建隋。至开皇九年,杨坚灭陈。一统中国。杨坚为北魏贵族,世世代代与鲜卑贵族通婚。是一个地地道道鲜卑贵族。杨坚从小就没有用过汉姓,一直是只用鲜卑姓名。杨坚最多只有四分之一的汉血统。

           西元618年,李渊称帝建大唐。李渊祖上为鲜卑大贵族,世代为鲜卑将领。李渊的祖父李虎是鲜卑化的汉人。李渊同时又是后来隋朝的皇亲(是鲜卑那一方血亲而非汉方血亲)。李渊不会超过八分之三的汉人血统 。而中国最伟大的皇帝之一的唐太宗李世民恐只有十六分之三的汉人血统。自北魏起,在中国北方一个以汉化的鲜卑人和鲜卑化的汉人为主体的新民族逐渐形成。而到唐时就成了北方唐人。唐朝的宰相至少有二十多个是鲜卑人。唐初将领薛仁贵就是一个唐化的鲜卑人。大唐的長孙皇后,是北魏拓跋氏皇族的嫡系。大唐以鲜卑皇族为后,而母仪天下。而唐高宗仅有三十二分之三的汉人血统。故有史家说大唐,至少初唐,是一个鲜卑皇朝也不算太过分。所以,鲜卑人是地地道道的唐人。鲜卑人的后代是当之无愧的中国人。南方的唐人是东晋年间衣冠东渡的北方汉人与南方汉人的后代。北方唐人是唐化的鲜卑人与唐化的鲜卑化汉人的融合。经唐,五代三百余年,一个新的民族产生了。那就是唐人。

         汉人的又一次大劫难——近代汉人的产生

         靖康二年。开封城破。北宋亡。不久女真金人入主中原。中国北方人再次被外族统治,又成了亡国奴。北方宋人的家园被金人所夺。大批的宋人死于战乱,几百万宋人离家逃难。大批北方宋人南迁。又是一场浩劫。一百余年,中原和北方被金人统治。契丹遗民,宋遗民,古女真混居。西元1234年,金亡。中原大地在蒙古铁蹄蹂躏之下。北方唐宋遗民又遭受一次灭顶之灾。在中原的古女真人无法回关外,滞留在中国北方,也融合为汉人。古蒙古人在中国北方横行了七,八十年后才亡南宋。蒙古人在这七,八十年间在中国北方烧杀淫抢。到了元末,中国北方人是北宋遗民,蒙古人,古女真遗民和契丹遗民的结合,中国北方人中唐宋人的血统平均不到三分之二,蒙古,女真,契丹合占三分之一强。也就是说原汉人血统约占三分之一。元末,残暴的蒙古统治使原宋民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终于四处反抗蒙古统治。

        明恢复汉制。汉人重新统治中国。明时,明人包容了契丹遗民,古女真遗民。他们完全融入明文化中。明初有南方汉人北迁的。有些是随北伐大军进入北方,有些随朱元璋派往北方的官员或随其子去北方封地时迁入北方的。朱棣于1421年迁都燕京。所以有不少南方汉人来到北方。中国的政治中心也就移到了黄河以北。明代汉文化也有发展的。手工业和商业都有较大的发展。

        明亡。 汉人又做了亡国奴。满清统治中国二百六十七年。清入关初的几十年里,杀的汉人可真不少。到了清末,北方人中的后女真血统大幅度增加。近闻有人做了DNA基因调查,努尔哈赤一个人的基因在河北辽宁一带高达一百万。

        西元1911年,满清皇朝一夜竟亡。民国时把原明人的后代都称为汉人,旗人愿自认汉人的也就是汉人了。

        当代汉族的族源如此复杂,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我们就缺少如日本或韩国民族的凝聚力了.中华文化是包容的文化,我们在近现代丢掉了传统文化,我们的民族失去了凝聚力,岂不如没有粘合的庞大积木建筑,总有一天轰然倒塌?

   
         华夏族是个逐步融合化扩大化的概念

         公元前4000年,青藏高原居住着古藏缅族,河西走廊和黄土高原北部居住着夏族(首都今宝鸡市),晋南关中洛阳一带居住着华族(首都今淮阳县),淮河以南和汉江流域居住着蚩尤的先人。公元前2700年夏族领袖黄帝东进,战胜华族领袖炎帝,并在今新郑县定都,后来二族将汉江和淮河的领袖蚩尤灭掉,占据整个中原,华夏二族逐渐融合成华夏族。禹的儿子启破坏禅让制,建立了联邦制的夏王朝,定都登封县,这是华夏族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政权。夏国所直属的领土只包括中原和晋南,夏族老家黄土高原和河西走廊已经被藏缅族和吐火罗人占据,遗留在当地的夏族接受异族的殖民统治。

  公元前1550年,居住在今商丘北一带的商部落(当时称东夷)灭掉夏中央,成了中原的主人,领土比夏朝多了徐州和山东西部。东夷在血缘上介于华夏族和通古斯族之间,外貌上与华夏族区别不太大,他们的区别主要在文化上,可称为华夏别支。经过500年统治,商部落完全华夏化。

  公元前1050年,周部落灭商中央,建立了强大的周朝,周的领土比商朝多了关中和燕国。至于周的说法有两个,一说周部落是华夏族的一支,居住今太康县,后来迁到关中,经常与藏缅族的羌族和吐火罗打仗,不可避免地沾染了西戎的因子,文化理念与中原华夏开始有所差别,但作为华夏族在关中的移民,血缘上文化他们仍然是以华夏族为主体;二说周部落是公元前2006年逃难来到甘肃的苏美尔人。不过有人说苏美尔人是公元前3100年由河西走廊移民到两河流域的夏族的一支。秦也是东夷一支,战国时期也彻底华夏化。楚国(统治阶级是黄帝系祝融氏后代,国民则属于蚩尤后代)与华夏族则有浓厚的血缘亲属关系,但文明落后(与东夷相似),不过也于战国时期完全华夏化。

  秦灭六国,华夏族与楚人相融合,秦始皇将大量华夏族楚族移民到河套,所以后来的匈奴、西部鲜卑的国民中都很多华夏族血缘者。西汉时期,一个以华夏族为基础的新民族(汉族)产生了。汉代汉族是由华夏族与东夷族、楚族融合而成的,也有部分羌族的血液。

  据史料记载,东汉全国有7200万人口,后因战乱人口锐减至原来的1/3,即2400万,三国末期人口为2500万;曹魏、吴、汉休战后都在恢复生产建设,到西晋中期(公元300年)人口增长到3379万;西晋八王之乱人口死亡过半,到317年西晋灭亡时汉族人口甚至不到1500万。陕西一带羌、氐、匈奴有80万之众,而当地的汉族人口因战乱、逃亡也只有80万;至于山西则是匈奴羯族和鲜卑族的天下,他们也有80万之多,残留在当地的汉族只有100万人;河北的鲜卑人应该有80万,而当地汉族人口不过150万人;至于河南-山东一带主要是汉族人,人口占绝对优势,而迁移至此的鲜卑族人则主要靠汉人每户五十石的租米来过活;敦煌一带多是中原流亡的汉族和当地汉族。后来30万羯人被冉闵基本杀绝;40万氐族随前秦从关中前往各地驻防,氐族由于分布太过于分散,不过50年就被淹没在汉族的汪洋中,苻坚被西燕和后秦消灭,苻丕被后燕灭,苻登为西秦灭。西秦又被匈奴胡夏灭,后秦被东晋灭,胡夏被吐谷浑灭。鲜卑慕容部、乞伏部在混战中被北魏、高云-冯跋、东晋消灭。到东西魏并立北方时,中国北方只剩下两个大的民族——汉族与鲜卑族拓拔部。(拓跋部鲜卑族4世纪初全部人口不逾百万,甚且远低于此数。)由于在秦燕争雄的间隙,民间汉人恢复增长,368-407年的汉族人口全国恢复到3000万,东晋人口有1500万,所以北方民间汉族人有1500万。520年中国人口增长到5240万,其中南朝2000万,北朝汉族2350万,混血儿400万,鲜卑杂胡490万。由于尔朱荣之乱而被屠杀的鲜卑羯和534年开始的东西鲜卑魏的互相攻伐,鲜卑族人口已经枯竭。由于周齐拒绝汉化,所以鲜卑族很少溶入汉族人血液,最后以大部分自相残杀同归于尽和小部分溶入汉族而结束了鲜卑族在中国历史上的存在。由于胡人以打仗为职业,所以胡人在200年的北方混战中大都战死,(尔朱羯族被斛斯椿杀光,侯莫陈悦又杀一遍,鲜卑族所剩无几)以至于西魏宇文泰不得不从汉族民间补充兵源,搞府兵,用当地汉族豪强带兵。八柱国中只有宇文泰和元欣是鲜卑族,其它的李弼(李陵后裔)、李虎、李远,赵贵,杨忠,王雄都是汉人。总的来说北朝后期胡将大大减少,汉族大将先后涌现,如西魏大将韦孝宽、杨忠的爸爸武川镇司马杨元寿、辽东汉族高欢、秦琼的爸爸北齐大将秦彝等等。从此,汉族人不仅在民间而且在军方也占压倒性优势,周齐隋唐的汉族将士及先祖大都崛起与东西魏并立时期。到了隋朝初年,关中、山西一带由于胡人战死,民间汉族增长和外地汉族重新回归,汉族已经占压倒优势。到公元581年,中国人口剩下4430万,其中南朝1800万,北朝汉族2000万,混血儿300万,鲜卑杂胡330万。所以隋唐北方汉族血统大概为(2000+150)/2630=82%。

  说一下南朝汉族,在秦岭淮河和扬州-镇江-溧阳-宣州-黄山-九江-武汉-常德-怀化-百色一线之间,自秦汉以来都有大量汉族移民。比如楚国在战国时期完全华夏化,四川被秦国占领后也逐步华夏化,成为汉族的一部分。还有南京一带自永嘉之乱“衣冠南渡”、安史之乱、靖康之难,中原南迁的汉族移民逐渐超过了超过了当地吴蛮。(云南汉族最初是明朝穆英率领下的南京移民,后来清朝实行“改土归流”,大量四川汉人涌入)所以这一区域汉族血统有90%,超过了北方汉族。

  至于苏南-浙江-江西-湖南则最多有60%的汉族血统,所以吴语、赣语、湘语难懂。上海-苏南自泰伯入苏州以来就是华夏族-吴蛮杂处,后来北方战乱南逃至此的汉族人逐渐增多,超过了当地吴蛮。浙江以前属于越国,后来被华夏化的楚国灭掉,越人南溃,汉族涌入与山越(不属于百越而属于苗瑶语系的民族,畲族的祖先)杂居。湖南、江西则是汉族与大量武陵蛮(苗瑶族的祖先)、少量云梦闽越族杂居。不过咱们说句题外话,在血缘上和体表特征上南蛮比百越更接近汉族,这也是闽粤汉族与其他汉族显著不同的根据。

  闽粤则可能有大量的百越族血统。福建人无疑具有闽越族血统,虽然汉武帝灭闽越后很多闽越土著和贵族被强制迁移到江淮和云梦,但是当时的汉族人仍然少于闽越族土著;直到后来大量固始汉族南迁,汉族才与土著人口相等。所以福建人的汉族血统充其量不超过60%,这注定了福建人有更多的百越特征。而两广可能有更多的南越族血统,这一点从他们跟越南人相似可以看的出来。两广至多有50%的汉族血统。粤语、壮语、闽南话-闽北话难懂,可见一斑。

  金建国初期女真族有60万人口,后来入主中原的女真族有40万人,而金国治下的汉族人有4300万。金灭亡后,汉族人怀着对金人满腔仇恨,将残留在华北的女真人无论男女老幼统统杀死。很难想象当时对女真恨之入骨的汉族杀之惟恐不及,居然会跟女真通婚!!!

  蒙古帝国全国蒙古族人口不到150万,散布于亚欧大陆,而进入中原地区不会超过50万。而元朝的汉族人口有9730万,完全是压倒优势。元亡后,朱元璋对留在中国土地上的蒙古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云南的蒙古人吓的改了自己的民族属性,几百年来不敢说自己是蒙古人。

  说南北朝时有民族的融合倒还说的过去,因为虽然在民族仇杀中羯、匈奴、氐、羌整个民族在中国被杀绝了,但是鲜卑族的的确确融进了汉族。但是在宋元时代,胡汉矛盾比抗日时期的中日矛盾要尖锐十倍,纯粹是民族间的一场血腥大屠杀,根本没有民族融合的条件。虽然胡人在战争初期取得主动,但是由于胡人意志的退化,胡汉人口对比的悬殊,胡人政权最终灭亡,并且在灭亡后遭到了汉民族报复性的血腥大屠杀,留在中国本土的胡人基本上被杀。(明初清初,由于中原瘟疫和战乱造成人口锐减,山西洪洞县城西大槐树移民迁往中原,这是历史上一次有名的北方汉族大迁移)。满族是金政权进入中原后留在东北故土的女真人的后代,到了本世纪,基本上融合于汉族,这算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民族融合。200万满族人融合于3亿人口的汉民族,基本上改变不了汉民族的属性。所以汉民族是相对纯正的民族。

  汉代,华夏族与南蛮融合成汉族,汉族形成。从此绵延至今!隋朝时,鲜卑族融入了汉族,形成新汉族。新汉族与汉代汉族文化上、血缘上一脉相承,没有太大差别,但差别还是有的,你可以看一下汉赋与唐诗的差别。世界上没有绝对纯种的民族,只有相对纯种的民族。相对纯种的民族有汉族、藏族、大和族、满族、蒙古族、朝鲜族、傣族、希腊族和德意志族。而典型的杂种有印度斯坦族、英格兰族、法兰西族、鞑靼族、土耳其族、保加利亚族等。
        谈谈汉族血缘发展史  

      人类学是我的选修课,缘于本人家族中有不同民族,不同传统,甚至不同思维习惯。单说汉族家庭成员中就有北方人和广东人,不但长像特征很不一样,文化传统也不同,这让我从小很好奇。到了美国,民族之多更让我眼花缭乱,于事专好选这方面的书读。在此说说汉族血缘,因为有不少人用它挑拨民众,也有人拿它搞统战,不说明白不行。


       全人类共同的始祖是同一对在非洲的“夫妇”,这已被现代DNA技术所证明。人类起自非洲,在不到五万年时间移民到全球,这完全否定了所谓“中国人是北京猿人后代”的说法。通过九十年代中期对中国人口DNA大面积调查,证明了中国人口按长江南北隐约分成两大血源,再次证明了汉族不是按血源所形成的民族,而是由政治和文化所融合成的文化族群。

       谈到汉族的血源问题,答案只有一个:它是历史上东亚众多种族血统的沉淀。为了借用地理政治历史界定标准,我们不妨从夏朝开始划分:夏部落是从黑海北方移入中原的白种人部落(英国考古所言),有月支文化等;殷商部落是中原最古老的东夷人,包括了红山文化,渤海文化等群落;长江流域的苗部落群,东南沿海的百越部落群,而云南、广西、广东曾存在少数印度和马来人种部落。在汉代之前,并没有“汉族”这个名词,仅用“化外”和“化内”区分中原正统和杂居其间的非正统族群。这种区分方法显然是站在中央帝国的角度,按政治权力范围所划分的。周朝的诸侯国基本是依照部落文化群地域划分,诸侯几乎等于遒长,如西戎之秦部落,东胡之燕部落、东夷之齐鲁部落、北狄之赵魏部落,长江之楚苗部落、吴越之百越部落等等,而周朝起家那点点中原地方区反而是个“少数民族地区”。由此可见,这段的中原政治主权和“中国主权”没有关系,更和“汉族正统”不相关,“黄炎子孙”和汉族更没有血缘关系。

       有人说:汉族是汉朝形成的,延绵两千多年,开支散叶而成。但这句话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如今的汉人基本上和汉朝的“汉人”没有血源关系,那时的“汉人”仅仅是汉朝文字使用人群的概念。所谓的现代汉族是东汉之后从南北两面不断补充进入中原的族群所生后代,这才形成了中国人口DNA按长江南北划分的特点。汉武帝在位五十年,几度讨伐匈奴,海内虚耗,人口减半。公元208年,赤壁大战后的全国人口为140万,民不聊生,战乱迭起,到了公元221年全国汉族人口下降到90万,还不如当今一个大县的人口多,比汉末人口减少了九十八点三。到了公元311年,西伯利亚寒冰期迫使西北、蒙古高原、东北各游牧部落大规模南迁,南迁各族人口不下一百六十万人,形成了各族混战的南北朝。据当时记载,仅鲜卑部落人口就和原中原汉族人口相近,加上汉人不断“胡化”,汉族在南北朝时期成了真正的少数民族,北魏推行汉文化才让各“胡狄”民族汉化,但原有汉族的血统因之大变。这次人口大迁移奠定了汉族血统基楚,之后经历了隋、唐、宋、辽、金多次人口血缘大混合,中国北方汉族成为了北方各族最后归属。

       汉族在长江以南的人口到了宋朝才超过北方汉族人口,一方面是北方汉人不断涌入,更多的却是南方各地苗、越、闽族群汉化所造成。在宋代期间,汉族文化因程朱理学而定形,儒教在族内族外影响扩大,南方各民族本来没有自己的文字,学会了汉文便自认是汉人,喜欢和中原汉人攀血源关系,形成了相对和平的快速同化。以越南为例,安南(越南)实际独立从明朝开始,但独立后仍通用汉字所改成的“南呓”文字,读书人在改成“京族”之前自称汉人。高丽人直到明朝才有了高丽民族自我定位,之前也常自称汉人。汉化最彻底的是壮族和满族,这是大家都有目共睹的。

      汉族之所以成为全球最大族群,不是靠血统,而是靠文化亲和力。汉族具有一个举世无双的优点:宽厚忍让。多少那些武功震世的民族最终被汉族感化和降服,无不因汉文化的宽厚忍让美德所至,其中满族人就是最好例子。希腊人发明了民主,但在奥斯曼人面前倒下了;罗马人建立了大帝国,但被哥特人占了;英国人建了日不落帝国,美国人印度人把他们赶走了,他们都没成为最大民族。犹太人靠宗教聚合力重建故国,阿拉伯人靠宗教战争同化了西亚北非,美国人靠民主宪法制度立国二百多年,但都没有汉族的生命力经受了这般悠久的历史考验。目前要思考的是:中国人还能延续宽厚忍让的美德吗?